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上海小梅花越劇團簡介

上海小梅花越劇團簡介

發布時間: 2022-02-10 01:26:49

㈠ 越劇沈再平簡歷

沈再平,越劇男小生,1984年由張桂風老師介紹從安徽合肥市越劇團到上海越劇院一團學習。幾年後去了日本。他與單仰平合作有《真假駙馬》,演過《花中君子》等。和金靜合作有《心心相印》。
去日本不久,他開始教授太極拳。據說家學淵源,父親就是太極名家。他的哥哥沈再文也同在日本。他們開太極拳所。

㈡ 上海有多少個國有越劇團

國有:上海越劇院(一團、紅樓劇團)、上海國泰越劇團、上海市靜安越劇團(白玉蘭藝術團)、虹口越劇團。
民間:上海德寶越劇團、上海肖雅藝術工作室。
還有我記得以前各區縣都有自己的越劇團,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
回答補充:
上海越劇院,建立於1950年4月,隸屬華東軍政委員會文化部。1951年3月,劇團編入華東戲曲研究院後,吸收了東山越藝社的成員,成為華東越劇實驗劇團一團。1954年初,由玉蘭劇團參軍的中央軍委總政治部文工團越劇隊,歸屬華東戲曲研究院,定名為華東越劇實驗劇團二團。1955年3月,華東戲曲研究院隨著華東大行政區的撤銷而停辦,由該院所屬的兩個越劇團和部分藝術幹部,建立了上海越劇院,由袁雪芬女士出任第一任院長,現為名譽院長。現任院長李莉、黨總支書記張群、藝術總監胡勖。劇院下設一團(男女合演)、二團(女子越劇,又稱紅樓劇團)、藝術創作研究中心、業務辦公室等。
上海國泰越劇團,1978年底,以原少壯越劇團為基礎,吸收原春泥、出新、青山越劇團的部分人員,籌建為盧灣區越劇演出隊。於1979年3月14日,組建成盧灣越劇團,屬國營性質。共有演職人員80名,張雲霞(花旦)任團長,范迪聲(編劇)、筱月英(花旦)任副團長。主要演員有:小生邵文娟、劉麗華,老生魏梅照、俞少鵬,小丑張小巧、單林英。主要業務人員有:編劇張光楣、徐麗金、樂秀琴,導演貝凡、謝文芳,作曲唐惠良,舞美設計仲美、熊發根。
該團組建時的首演劇目,是原"少壯"的保留劇目《碧玉簪》。到1992年底,共上演了42個大型劇目,其中有張雲霞的代表作《春草》、《貂蟬》、《李翠英》、《游龍飛鳳》;筱月英等主演的《沉香扇》、《孔雀東南飛》、《女中郎》,還有徐派名劇《是我錯》和范派的《紅樓夢》,以及以丑角為主的《雙獅寶圖》等。該團的經濟雖是自負盈虧,但創作態度嚴謹,注重社會效果。曾編演了反映書法家王羲之銳意進取,勤奮好學的古裝戲《玉鵝戀》,歌頌生母養母一樣親的古裝倫理悲喜劇《金殿讓子》,描寫台灣同胞渴望回歸祖國的大型現代劇《相思曲》等。1982年8月,筱月英、邵文娟應邀參加香港市政局舉辦的首屆中國戲曲節,與香港越劇票房同台演出《棒打薄情郎》。1984年8月,部分演職人員攜帶《沉香扇》、《真假太子》,再次應邀赴港參加匯演。最後一任正、副團長為文忠山、范迪聲,張雲霞、筱月英為名譽團長。1995年1月,該團並入國泰文化經濟發展公司,更名為國泰越劇團。
靜安越劇團 成立於1980年1月。前身為原合作越劇團,屬國營性質。團長戚雅仙,副團長畢春芳。建團時吸收了部分其他劇團的演職人員,並把1962年結業於靜安區戲曲學校越劇班的周雅琴、朱祝芬、楊文蔚、宇紅等人員,調回劇團,紅楓、傅俊、金風、李卓雲等創作人員,也相繼調回,基本上保持原合作越劇團的藝術力量。建團後,除恢復演出合作劇團時的優秀劇目外,還新編了《光緒皇帝》、《玉蜻蜓》、《賣油郎》、《花為媒》、《教師日記》等古裝戲和現代戲。《玉蜻蜓》在1981年,上海市首屆戲劇節中,獲作曲獎(賀孝忠作曲)和演奏獎,楊文蔚獲表演獎,周雅琴、朱祝芬,獲青年演員獎。為了培養接班人,劇團於1980年冬,招收了16歲左右的初中女生,送到上海市戲曲學校培訓年余,回團後作為新生力量登上舞台,其中的金靜(戚派花旦)、董蓓芬(畢派小生),已成為劇團的後起之秀。金靜還獲得1984年首屆江、浙、滬越劇青年演員大獎賽三等獎。1986年,楊文蔚、周雅琴獲得了全國中青年演員廣播大獎賽優秀演員獎。1985年和1994年,兩次應邀赴香港參加戲曲節。戚雅仙、畢春芳退休後,繼任團長先後有王金勃、張家雄。
虹口越劇團 成立於1979年,全團有演職員70人。前身為飛鳴越劇團和東風越劇團。1979年2月,以虹口區越劇演出隊名義,開始演出《見姑》、《贈塔》等選場和《九斤姑娘》等摺子戲。主要演員有小生陸錦娟、朱惠芳、筱一峰(特邀)、尹美娣、丁育之,花旦李蓉芳、張蓓麗、程心如、陸蘇美、王美芳、劉麗明,老生沈愛蓮、劉艷芳、孫菊琴,小丑何笑笑、錢飛英等。主要業務人員有:編劇盛燮,導演謝洪林,作曲金笳、潘祖德(偉異)、梁國祥,舞美設計陳必華、吳國梁等。同年6月起,演出了《狸貓換太子》、《雲中落綉鞋》、《山河戀》、《盤妻索妻》等劇目。1979年10月,定名為虹口越劇團,屬國營性質,初任團長為李明。其後,尹派傳人尹小芳和編劇陳曼受邀加盟。區政府為劇團特聘尹桂芳作藝術顧問,又特請了昆劇前輩鄭傳鑒,上海戲劇學院舞美教授徐渠作藝術指導。1982年春,開排了《沙漠王子》,並公演於中國劇場和群眾劇場,連滿60場,觀眾達84079人次。為讓尹小芳邊演邊傳,此後又演出《張羽煮海》、《浪子成龍》等劇目。虹口越劇團注重人才的開發。1982年底,青年演員肖雅、韓婷婷、王曉瑩等,從上海市戲曲學校越訓班結業返團,又通過前輩們的傳帶,脫穎而出。在1984年、1986年,江浙滬越劇青年演員電視匯演大獎賽和1988年全國青年越劇演員大選賽,以及上海市青年演員會演等藝術評比中,多次獲獎,成為越劇界新秀。自1985年夏起,她們挑起大梁,當了劇團的台柱。1989年1月,應邀赴香港參加葵青區第二屆藝術節交流演出。肖雅專攻尹派,韓婷婷師承范派。除她們各自繼承流派藝術而先後搬演《沙漠王子》、《梁山伯與祝英台》等優秀劇目外,又排演了根據莎士比亞名著《羅密歐與朱麗葉》改編的《天長地久》和根據瓊瑤原著改編的《一枝梅》等劇目,使她們在觀眾中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肖雅、韓婷婷各自分別進行了演唱藝術專場演出,頗受觀眾歡迎。韓婷婷又獲第四屆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主角獎。1994年、1996年,與上海電視台相繼合拍了4集電視劇《蝴蝶的傳說》,和3集電視劇《金縷曲》。到1994年為止,劇團共演出大型劇目40餘個,其中《沙漠王子》、《盤妻索妻》先後各由三代人演出,既保留了劇目,又培養了人才。繼任團長有王鈞全、尹小芳、都麗芳等。

㈢ 越劇簡介

越劇,它的前身是流行於浙江嵊縣一帶的「落地唱書」,至三十年代逐步發展成為「女子紹興文戲」。
四十年代初女子越劇在上海蓬勃發展,在藝術上吸取了昆劇、話劇的營養,逐漸成熟。以袁雪芬、尹桂芳為代表的老一輩藝術家,較早地受到了中國共產黨的關懷,在體制和藝術上進行了大膽的改革,新編越劇《祥林嫂》的演出是越劇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正是這批老藝術家的勇於改革、積極創新,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條件,博採眾長,創造了自己獨特的風格,逐漸形成了各具藝術特色的越劇流派。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的文藝方針指引下、越劇進入了一個大發展的黃金時期,創作出了《梁山伯與祝英台》、《紅樓夢》、《西廂記》等打批優秀劇目。
八十年代中期,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在杭州成立,隨之,浙江出現了令人矚目的「小百花」現象。一大批優秀「小百花」如雨後春筍脫穎而出。如「二度」梅花獎獲得者茅威濤,梅花獎得主周雲鵑、吳鳳花等,他們又代表了新一代的越劇藝人,在百花園里競相綻放,預示著越劇事業的進一步繁榮與發展。

㈣ 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出過哪些明星

很多呀,茅威濤越劇界很有名,方雪雯,顏佳,黃依群,何英,夏賽麗(何賽飛的妹妹)陳輝玲,個個都是美女只是好多都離開越劇舞台了,後來轉到影視界的有何賽飛,陶慧敏,石小群。

㈤ 上海越劇院的主要演員

上海越劇院的主要演員有: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蘭、王文娟等。

1、袁雪芬,越劇專表演藝術家、屬泰斗,越劇袁派創始人。工青衣、閨門旦。在表演上,重視刻畫人物性格和內心活動的寫實主義表演特點。

2、范瑞娟,越劇范派創始人、國家一級演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代表作《梁山伯與祝英台》。

3、傅全香,嗓音明亮寬廣,細膩傳神,唱腔俏麗多變,表演富於激情,創立了越劇「傅派」。2017年4月7日,榮獲第27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

4、徐玉蘭,越劇表演藝術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越劇」代表性傳承人,1933年入新登的東安舞台科班學花旦,後改老生。1939年與吳月奎等組建興華越劇社。

5、王文娟,1926年12月19日出生於浙江紹興嵊縣靈山鄉坑邊村,傑出的越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越劇「王派」創始人,擅長越劇青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越劇」代表性傳承人。

㈥ 2019年上海小梅花越劇團小生和小旦是誰

娃娃生、窮生、扇子生、紗帽生、翎子生等等。老生又稱須生,正生,或鬍子生 老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的

㈦ 越劇的劇團介紹

60年代「文化大革命」前,浙江有專業越劇團76個,除西藏、廣東、廣西等少數省、自治區外,全國都有專業劇團存在,據初步統計,約有280多個。業余劇團更有成千上萬,不勝統計。80年代中期後,各地越劇團紛紛撤銷,在浙江尚有28個。西安、蘭州、重慶、南昌等一些較有影響的劇團也相繼撤銷。有的則名存實亡,國營專業劇團僅存35個左右。 但民間職業劇團紛紛興起,不勝統計。 越劇自1906年從說唱藝術演變成戲曲後,劇目來源主要三方面:一將原唱書節目變成戲曲形式演出,如《賴婚記》、《珍珠塔》、《雙金花》、《懶惰嫂》、《箍桶記》等劇目;二從兄弟劇種中移植,如從新昌高腔移植的有《雙獅圖》、《仁義緣》、《沉香扇》等劇目,從徽班移植的有《粉妝樓》、《梅花戒》等劇目,從東陽班(婺劇)移植的有《二度梅》、《桂花亭》等劇目,從紫雲班(紹劇)移植的有《龍鳳鎖》、《倭袍》、《三看御妹》等劇目,從鸚歌班(姚劇)移植的有《雙落發》、《賣草囤》、《草庵相會》等劇目;三根據宣卷、唱本、民間傳說的故事編寫,如《碧玉簪》、《蛟龍扇》、《燒骨記》等劇目。越劇前期主要活動於浙江城鄉。自1917年進入上海的劇場後,演出的大多還是以上三類劇目。1920年以後,越劇進入紹興文戲時期,新增許多劇目,如《方玉娘》、《七美圖》、《天雨花》等,又從海派京劇中學來《狸貓換太子》、《漢光武復國走南陽》等連台本戲和《紅鬃烈馬》等劇目,從申曲(滬劇)、新劇(文明戲)里學來《雷雨》、《啼笑因緣》等時裝戲。
劇目樣式上,小歌班上演的多數是整本大戲,有時在大戲前加演一出如《箍桶記》之類的生活小戲。1917年5月13日至6月8日,小歌班首次進入上海的首期演出中,有好幾部戲還以連台本戲形式演出,如《龍鳳鎖》、《七美圖》用1至3本、3個場次演出。其後,連台本戲成了紹興文戲時期常用的演出劇目,最長的連台本戲《薛仁貴征東》、《漢光武復國走南陽》均有30本之多,可連演30個場次。演出劇目輪換頻繁,通常是一本戲只演一場,所演的全是「路頭戲」(後稱「幕表戲」,即在演出前由派場師傅向演員敘說劇情後由演員上台即興表演)。部分經常演出的劇目,有的成了某些著名藝人的拿手戲,內中有些場次有相對固定的唱詞,並為同行所沿用而稱為「肉子戲」。總之,那時既沒有完整台詞的劇本,亦無專職的編劇人員。
1938年,女子越劇在滬興起,名伶姚水娟為吸引觀眾,除演出傳統老戲外,首聘從事過文明戲的《大公報》記者樊籬編寫新戲,如《花木蘭》、《馮小青》、《范蠡與西施》等劇目。但這些新編劇目也無全部台詞,只有部分重場戲有唱詞和念白,其餘仍需演員到台上即興唱「路頭戲」。
1938年12月8日—9日,姚水娟在天香戲院復演《花木蘭》時,在報紙廣告上登載「樊籬編劇」的字樣。這是越劇專職編劇人員在報紙廣告上署名的開始。
1942年,袁雪芬創始的「新越劇」吸收了業余話劇工作者參加,並組成「劇務部」,建立劇目編導制,使用完整的劇本。1942年12月8日,袁雪芬在大來劇場演出的《斷腸人》,是於吟根據陸游寫的《釵頭鳳》的故事改編的。這是袁雪芬改革越劇後第一部有完整的唱、念台詞的戲。此後,凡參與越劇改革的劇團都是這樣做的。1942年冬起至1949年5月上海解放為止的「新越劇」時期,各越劇團編演了數以百計的新劇目,大大拓寬了劇目題材,不僅有反映古代風貌的古裝戲,也有反映近代生活的清裝戲和現代生活的時裝戲,還有反映少數民族生活的蒙裝戲、回裝戲。在取材上不僅有根據中國古典文學改編的,也有根據外國戲劇和小說改編的。在品類上不僅有歷史宮闈戲和家庭倫理劇,也有神話傳說戲和社會言情劇等,如《香妃》、《祥林嫂》、《石達開》、《國破山河在》、《太平天國》、《沙漠王子》、《浪盪子》、《山河戀》等,均為這一時期頗有影響的劇目,《祥林嫂》更是被評論界稱為越劇改革的里程碑。
解放後在黨的「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戲改方針指引下,越劇自解放初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在劇目創作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上海有根據傳統劇目整理改編的《梁山伯與祝英台》、《碧玉簪》、《盤夫索夫》、《李翠英》、《血手印》、《情探》、《追魚》、《打金枝》;根據文學名著改編的《祥林嫂》、《西廂記》、《紅樓夢》、《孔雀東南飛》;根據歷史資料新編或改編的歷史劇《屈原》、《則天皇帝》和根據外國戲劇改編的《春香傳》等。
在浙江由於較早實行男女合演並側重演現代戲,出現了一批優秀現代劇、近代劇,如《五姑娘》、《爭兒記》、《山花爛熳》、《斗詩亭》、《楊立貝》、《血淚盪》、《金沙江畔》等。古裝戲的創作、整理改編也為數不少,如《胭脂》、《淚灑相思地》、《灰闌記》、《庵堂認母》等。根據外國文藝改編的有《沈清傳》。還移植改編了一批來自兄弟劇種與話劇的優秀劇目。
其他省市如南京的《柳毅傳書》、《南冠草》,武漢的《毛子佩闖宮》,天津的《雲中落綉鞋》、《文成公主》,西安的《紅梅閣》、《狀元打更》等,都是這一時期產生的優秀劇目。
「文化大革命」後,劇目創作上有所開拓和創新,突破了戲曲不能表現領袖人物的禁區,上海越劇院、南京市越劇團以男女合演的形式,創作了具有探索性的現代劇《忠魂曲》、《三月春潮》、《報童之歌》、《魯迅在廣州》等劇目,塑造了毛澤東、周恩來、魯迅等領袖和偉人的舞台人物形象。
20世紀80、90年代,從中央到各省市,都頻繁舉行戲劇節、藝術節、調演、會演等戲劇活動,如浙江確立一年一次的創作年會,兩年一次的戲劇節。在這些活動中設立了劇本創作獎以鼓勵創作,同時一些編劇為振興越劇辛勤耕耘,因而這時期新編劇目空前增加。如在浙江,古裝戲有《五女拜壽》、《漢宮怨》、《唐伯虎落第》、《金殿拒婚》、《紅絲錯》、《西施斷纜》、《梨花情》等;近代、現代戲有《小刀會》、《強者之歌》、《復婚記》、《巧鳳》、《金鳳與銀燕》等。在上海有《漢文皇後》、《光緒皇帝》、《血染深宮》等歷史劇;南京有古裝劇《莫愁女》等。1997年始溫州市「南戲新編系列工程」成效顯著,《荊釵記》、《洗馬橋》等一批名劇推向了社會。隨著電視事業的發展,還不斷創作攝制了《秋瑾》、《天之驕女》、《漢武之戀》、《大義夫人》、《沙漠王子》等一批優秀越劇電視劇。
解放後改編、新編的劇目,無論在思想性或藝術性等方面都有所提高,為中國戲曲史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越劇自1906年誕生至20世紀末,據不完全統計,上演劇目有6千餘個,雖其中夾雜一劇多名的情況,但演出劇目仍非常可觀。現選編其中流傳下來和新創作的部分代表性的劇目360餘出。 至2006年,越劇有大量上演劇目,其中有影響而又經常演出的劇目如:
《梁山伯與祝英台》《紅樓夢》《西廂記》《祥林嫂》《何文秀》《碧玉簪》《追魚》《情探》《珍珠塔》《柳毅傳書》《五女拜壽》《沙漠王子》《盤夫索夫》《盤妻索妻》《九斤姑娘》《山河戀》《玉堂春》《血手印》《孟麗君》《打金枝》《玉蜻蜓》《荊釵記》《西園記》《春香傳》《白蛇傳》《李娃傳》《白兔記》《漢宮怨》《紅絲錯》《花中君子》《漢文皇後》《三看御妹》《金殿拒婚》《孔雀東南飛》《王老虎搶親》《穆桂英掛帥》《陸游與唐琬》《狸貓換太子》《家》等。
《中國越劇大典》記載的代表性優秀劇目共有375個。
具體名單請進入詞條中國越劇大典查閱《名劇卷》。 (小歌班)四大名旦衛梅朵、白玉梅、金雪芳、費翠棠 (小歌班)四大名生王永春、張雲標、張志帆、支維永 (小歌班)四大小丑馬阿順、張瑞豐、金瑞苗、謝紫雲 (小歌班)四大老生馬潮水、婁天紅、童正初、金曉邦 (早期女子越劇)三花一娟一桂施銀花、趙瑞花、王杏花、姚水娟、筱丹桂 (早期女子越劇)四大名生屠杏花(文學小生)、李艷芳、竺素娥、魏素雲 (早期女子越劇)越中三絕李艷芳、趙瑞花、姚月明 (早期女子越劇)越劇皇後 趙瑞花、王杏花、姚水娟、筱丹桂、袁雪芬 (早期女子越劇)越劇皇帝竺素娥(活武松、越劇蓋叫天) 、尹桂芳 、徐玉蘭 越劇十姐妹袁雪芬、尹桂芳、筱丹桂、范瑞娟、傅全香、徐玉蘭、竺水招、張桂鳳、徐天紅、吳小樓四大老生張桂鳳、徐天紅、商芳臣、吳小樓浙江越劇五大小生(浙江五大小生)陳佩卿(浙江陳派創始人)、金寶花、陳書君(越劇第一官生)、尉少秋、王少樓(浙南小范瑞娟) 浙江越劇新十姐妹(1998年評選)陳藝、俞文娟、陳曉紅、黃美菊、楊慧月、舒錦霞、王杭娟、陳雪萍、朱曉平、趙海英 台灣地區的越劇皇後與越劇皇帝吳燕麗與朱鳳卿 新越劇十姐妹(越女爭鋒金獎) 張琳、吳群、楊婷娜、李霄雯、王清、盛舒揚、李璐彥、陳麗宇、章益清、董鑒鴻註:以上各稱謂為不同時期戲迷及報刊對演員的稱呼,彼此之間並無聯系。
包括越劇流派創始人在內,全國各地的越劇名人據《中國越劇大典》記載,有708位之多。正是他們所有人的不懈努力,才使得越劇有了今天的地位與成就。
具體名單請進入詞條《中國越劇大典》查閱《名人卷》。

㈧ 舟山小百花越劇團的介紹

(兼述集藝、舟山地區越劇團) 原為舟山地區越劇團。1965年5月由榮藝、集藝、朝民三個越劇團合並而成。榮藝越劇團於1951年7月籌建於上海老閘戲院。1956年5月支援浙江,遷往岱山縣。1960年隸屬舟山地區,稱舟山榮藝越劇團。集藝越劇團的前身為高升舞台,1950年建於寧波,演出於舟山一帶。1951年歸屬定海,更名為定海集藝越劇團。1960年與普陀縣群藝越劇團合並。經浙江省文化廳考評定級為浙江省「一級劇團」。

㈨ 越劇演員孟再平幾歲

1982年出生。孟再平,女,浙江諸暨人,1982年出生。現為民營劇團范畢派小生。孟再平,師承王少樓,原在上海靜安越劇團,在團期間受畢派繼承人楊文蔚老師精心栽培,同時師承國家一級演員史濟華老師,師承范派。表演神色自然到位。唱腔渾厚有力:
范派的穩健軒昂、樸素大方、悲憤激越的情緒轉換,畢派的瀟灑飄逸、鬆弛自然、富有節奏感,讓多少戲迷對她一見鍾情。
代表劇目有《狸貓換太子》、《梁祝》、《風雪漁樵》、《孔雀東南飛》、《李娃傳》、《三看御妹》、《雙拜壽》、《血手印》、《王老虎搶親》、《玉堂春》、《賣油郎》、《何文秀》等。
(9)上海小梅花越劇團簡介擴展閱讀:
越劇《賣油郎》介紹:
越劇傳統劇。寫宋朝賣油郎秦鍾,為幫助同鄉辛善在戰亂中失散的女兒,不惜辛勞,積十兩銀子去會見淪落風塵的花魁女辛瑤琴。直等到三更,瑤琴才大醉而歸,秦鍾奉茶端湯服侍至天明離去。
後來,瑤琴遭惡少吳公子欺辱,被拋在雪地上受凍,又逢賣油郎相救。兩次相遇,使瑤琴深為感動,產生了愛情。後瑤琴與做了官的父親團聚,仍不嫌秦鍾「貧賤」,與之成婚。
1919年5月3日,男班王永春、白玉梅戲班演出於閘北第一戲院,劇名為《賣油郎獨占花魁女》。紹興文戲時期的女班亦有演出。20世紀50年代,芳華劇團尹桂芳亦曾主演《賣油郎》。靜安越劇團於1982年2月重新編寫,演出於延安劇場。
金風導演,連波作曲,胡銀康舞美設計。畢春芳飾秦鍾,朱祝芬飾辛瑤琴。改編本對傳統劇作了去蕪存菁的處理,突出了秦鍾的忠厚老實和辛瑤琴的真摯感情。

㈩ 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先後出訪過哪幾個國家

浙江小白花越劇團先後出訪了很多國家,
美國,日本,韓國以及法國,英國德國這些。
深受國內外朋友的好評。

熱點內容
牡丹江市燒烤 發布:2025-08-18 03:34:16 瀏覽:52
矮木本花卉 發布:2025-08-18 03:26:14 瀏覽:340
養櫻花風水 發布:2025-08-18 03:24:26 瀏覽:263
2014年情人節現場喊麥 發布:2025-08-18 03:14:28 瀏覽:17
情人節明信片素描圖片 發布:2025-08-18 03:01:18 瀏覽:731
大型綠植哪種好養 發布:2025-08-18 02:53:13 瀏覽:1000
荷花的促寫 發布:2025-08-18 02:53:10 瀏覽:278
盆栽批發盆栽貨源 發布:2025-08-18 02:51:05 瀏覽:918
類似於大魚海棠的電影 發布:2025-08-18 02:05:32 瀏覽:727
櫻花的外觀 發布:2025-08-18 02:05:24 瀏覽: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