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五嶺
A. 山上虎走過,五嶺梅花落。猜一生肖
答案是虎,屬虎人的內心世界是浪漫的。他們愛玩、熱情,感情豐富。
與屬虎人戀愛或結婚將會有很多感受,屬虎人或她在嫉妒時會表現出過分的佔有欲或愛爭吵。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B. 春風五嶺早梅香,雪吻紅梅無墨畫是什麼意思
春風五嶺,早梅香薛文紅或是什麼意思?意思就是春分到了山林以後的話梅花就香了,而學文紅梅吳化這是作嗯,一種。畫畫的意境。
C. 五嶺是什麼意思啊
五嶺: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或稱南嶺,橫亘在江西、湖南、兩廣之間。
具體位置
大庾嶺,在今江西省西南角的大庾縣南境,與廣東省南雄縣接壤,為粵贛交通要道,秦時的橫浦關即在此嶺之上。 都龐嶺,在今湖南省蘭山縣南和廣東省連縣之北,而不是今日位於廣西灌陽和湖南江永之間的都龐嶺。秦時的湟溪關即在此嶺之上,亦為 由湖入粵之道。 騎田嶺,在今湖南郴縣和宣章縣之間,為湘粵通道,秦時的陽山關即在此嶺之上。 萌渚嶺,在今湖南省江華縣和廣西賀縣、鍾山二縣之北,為由湘入桂之道。 越城嶺,在今廣西興安縣之北,為由湘入桂的交通要道,這里還有興安縣嚴關和秦城遺址。 可見,五嶺的位置都在南嶺山脈一線之上,南嶺山脈起自雲南雲嶺,東入貴州為苗嶺,再東經兩廣和湖南、江西、福建等省邊界而東達於海,其間大小山嶺不計其數,史書單舉大庾、騎田,都龐、萌渚、越城五嶺,這與秦軍的進軍路線有關。"(參考黃現璠著《壯族通史》)
編輯本段意義
行政區劃
五嶺由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五座山組成,故又稱「五嶺」。地處廣東、廣西、湖南、江西、福建五省區交界處。是中國江南最大的橫向構造帶山脈,是長江和珠江二大流域的分水嶺。長期以來,是天然屏障,五嶺山脈阻礙了嶺南地區與中原的交通與經濟聯系,使嶺南地區的經濟、文化遠不及中原地區,被北人稱為「蠻夷之地」。自唐朝宰相張九齡在大庾嶺開鑿了梅關古道以後,五嶺地區才得到逐步地開發。古代的統治者總是利用五嶺作為劃分行政區界的地物標志,所以五嶺也是諸省區的邊緣。 五嶺山脈以南的地區稱作嶺南,主要是指廣東、廣西地區。 多數人能從地圖上找到五嶺中的三個——越城嶺、都龐嶺和大庾嶺。可是騎田嶺和萌渚嶺,往往被人忽略。
歷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輯吳海濤收集了中國近百年的地理教材。據他提供的資料,191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新體中國地理》對五嶺有所介紹,「自越城嶺而東,橫障南境,與兩廣分界。最著者曰萌渚嶺、越城嶺、都龐嶺、騎田嶺。又東與大庾嶺相續,即所謂五嶺也。」而1935年,某中學地理教材第八章名為「嶺南山地」,對五嶺描述得更加詳細:「南嶺山脈蔓延數千里,隨地異名……南北交通,非限於曲似羊腸之河道,即為崎嶇升降之山路,其艱難險阻,蓋可想見。」 此外,中華民族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還曾在《長征 七律》中提到過,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我們都知道,紅軍走過的地方都充滿了艱難險阻,也就更加可見五嶺的巍峨,氣勢的磅礴。 紅一方面軍的長征開始在1934年,他們不可能看過1935年的教科書。但這些描述可以大致代表在那個年代,受過地理教育的人可能了解到的五嶺。「五嶺」,「南嶺」,「嶺南」,「山地」,「山脈」——其中,這五個名詞交替出現,也引起了我的注意。 五嶺即南嶺,這是相對於秦嶺來講的。中國地理的南北分界線秦嶺也被稱為「北嶺」。這不僅因為它們的地理位置,也因為秦嶺是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的分界線——這一點廣為人知,而五嶺是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界線——雖然也很重要,卻往往被人忽視。在唐代,「嶺南道」是當時全國十「道」之一, 管轄「南嶺」之南的兩廣區域。迄今為止,「嶺南」依然代表著這片土地,並滋生出別具一格的嶺南文化。另外,五嶺不是山脈,它沒有統一的走向,只是一片「破碎的山地」。
文學
清代文學家曹雪芹塑造了賈府大觀園,並讓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入住瀟湘館。瀟水、湘水均發源於五嶺,「瀟湘夜雨」——所以,不知曹雪芹是否暗示著林黛玉有流不完的淚水。五嶺山地雨量豐沛,發源了不少名川。北坡除瀟湘兩江,還有資水上源夫夷水、湘水支流春陵水和耒水,以及與貢水合成贛江的章水。而南坡河流更多,發源了桂江、賀江、連江、武水、湞江…… 雖然五嶺是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嶺,但是此兩者之間並沒有嚴格的分水界線,史上互相掠水現象屢有發生。古往今來,人們利用這些不明顯的、有時只是個緩丘的分水嶺,開鑿了數條山道,從而水陸聯運,溝通嶺南兩廣與「嶺北」的湘、贛。由唐朝張九齡建議並主持開鑿的梅關古驛道正是其中重要的一條。它辟山成谷,很快成為中原溝通嶺南的要道。 上梅關之前,大余縣委宣傳部的彭承禮告訴我:「早在秦代,大余就是始皇帝南征的要道。漢代庾姓兄弟到這里築城防守,大庾嶺亦因此得名。從前章水航運非常繁忙,中原南運的貨物從我們這里上岸,經梅關,下廣東,接著利用湞江航運,十分便捷。」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輯吳海濤收集了中國近百年的地理教材。據他提供的資料,191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新體中國地理》對五嶺有所介紹,「自越城嶺而東,橫障南境,與兩廣分界。最著者曰萌渚嶺、越城嶺、都龐嶺、騎田嶺。又東與大庾嶺相續,即所謂五嶺也。」而1935年,某中學地理教材第八章名為「嶺南山地」,對五嶺描述得更加詳細:「南嶺山脈蔓延數千里,隨地異名……南北交通,非限於曲似羊腸之河道,即為崎嶇升降之山路,其艱難險阻,蓋可想見。」 此外,中華民族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還曾在《長征 七律》中提到過,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我們都知道,紅軍走過的地方都充滿了艱難險阻,也就更加可見五嶺的巍峨,氣勢的磅礴。
戰略
沿323國道從大余去南雄距離只有40公里,這條路開通以後,梅關古驛道徹底成了風景。我們步行過梅關。現仍完好保存的8公里山道很好走,而且景色優美。跨過梅關,即進入廣東,的確是非常輕松、便捷的山道。 可惜紅軍長征沒有走過這條路。突破第一道封鎖線後,根據和廣東軍閥陳濟棠達成的協議——盡量不進入廣東——紅軍剛到南雄境內的油山,即刻北上翻越大庾嶺回到江西境內,而後經崇義、聶都到廣東北部長江鎮、城口鎮借路北上。只有沒參加長征的陳毅、項英留下來,在油山一帶堅持游擊戰。他們在梅嶺留下了足跡和詩篇。
編輯本段鎮江的五嶺
五 嶺:烏風、駱駝、梅花、燕支、鳳凰 烏風嶺,又名烏盆坳,在東門坡附近。 駱駝嶺:在五條街小學後面的中街。 梅花嶺:在城內五條街磨盤巷中段。 燕支嶺:在演軍巷中段的胭脂巷內。 鳳凰嶺:在城隍廟招待所與月華山之間。
D. 中國的三山五嶺是哪幾個
中國有三山五嶽的說法。三山五嶽,成語,泛指名山或各地。三山是指旅遊勝地聞名的黃山、廬山、雁盪山,五嶽指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恆山;也有一種說法認為三山是傳說中的蓬萊(蓬壺)、方丈山(方壺)、瀛洲(瀛壺)三座仙山。
而三山五嶺的說法是鎮江的「三山五嶺八大寺」
三 山
日精山:在今天的三五九醫院內。高約30米的小山。 月華山:又名萬歲山。在今天的千秋橋街以東。
壽丘山:又名縣學山、聖像山。江蘇大學夢溪校區內。古時山上常長何首烏,故得名壽丘。
五 嶺
烏風嶺,又名烏盆坳,在東門坡附近。 駱駝嶺:在五條街小學後面的中街。 梅花嶺:在城內五條街磨盤巷中段。 燕支嶺:在演軍巷中段的胭脂巷內。 鳳凰嶺:在城隍廟與月華山之間。 八大寺
羅漢寺:在京口飯店大院內。
青苔寺:在萬古一人路內,後改名為關廟。 水陸寺:在水陸寺巷西端。
普照寺:在壽丘山上,劉寄奴家的老房子附近。 龍華寺:壽丘山南坡,明朝的時候寺廢改建學堂。 惠安寺:在葯師庵巷西側。
彌陀寺:就在彌陀寺巷。
靈建寺:在三五九醫院東面,定波門內。
E. 長征的五嶺指哪五嶺
五嶺:指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橫亘在湖南、兩廣、江西之間。
1、越城嶺
位於廣西區東北部桂林市-湖南省西南部的邵陽市的南部和永州市的西北部。
是雲貴高原的東南端,是五嶺山系的西北支,長200多千米。最高主峰貓兒山神貓頂海拔2141.5米,是華南最高峰;第二主峰真寶頂在資源、全州兩縣邊境,海拔2123.4米。聚居苗、瑤、侗、壯、漢族。
2、都龐嶺
山脈為五嶺之一,處於湘桂交界處,跨廣西桂林市的灌陽縣、恭城縣和湖南永州市南部的道縣及江永縣。山嶺作東北-西南走向,長約75公里,寬約20公里。一般海拔1400米,主峰韭菜嶺位於灌陽和道縣邊境,高達2009米,為五嶺的第二高峰。
3、萌渚嶺
萌渚嶺,又名渚嶺,屬於五嶺之一。主體從湖南省永州市江華瑤族自治縣境內,向南延伸入廣西賀州市的鍾山縣-賀縣(現名八步區)的北部, 呈東北-西南走向,長約130公里,寬約50公里。一般海拔1100-1200米,主峰山馬塘頂位於湘桂邊境的賀縣(現名八步區)北部,海拔1787米。
4、騎田嶺
騎田嶺是中國南嶺山系裡的五個歷史名嶺五嶺里最小的一個。位於湖南省東南部郴州市的北湖區—宜章縣。為湘江支流耒水和珠江水系裡北江西源武水的分水嶺。
5、大庾嶺
大庾嶺,即庾嶺要塞,屬於五嶺之一。其中的代表性段落即庾嶺(只是大庾嶺的一段),因嶺中多梅花,亦稱梅嶺,有梅嶺古道。介於江西贛州市的大余、信豐、崇義、全南和廣東韶關市的仁化、南雄等地之間。主體在江西省大庾縣(後改稱大余縣)。
(5)梅花五嶺擴展閱讀
五嶺是中國江南最大的橫向構造帶山脈,是長江和珠江二大流域的分水嶺。長期以來,是天然屏障,在古代長江以南的地方被中原稱為「蠻夷之地」。
1934年紅一方面軍的長征開始,紅軍突破第一道封鎖線後,並沒有走過這條路。根據和廣東軍閥陳濟棠達成的協議:盡量不進入廣東,紅軍剛到南雄境內的油山,即刻北上翻越大庾嶺回到江西境內,而後經崇義、聶都到廣東北部長江鎮、城口鎮借路北上。
只有沒參加長征的陳毅、項英留下來,在油山一帶堅持游擊戰。他們在梅嶺留下了足跡和詩篇。
F. 五嶺山 五座山叫什麼
五嶺簡介
五嶺又稱南嶺,是位於廣西、湖南、廣東、江西四省邊境的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庚嶺的總稱,是一組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簇,宛如一個屏障,阻擋北方寒流南下廣東。寒冬時五嶺南、北的景象迥然不同,有所謂「南枝向暖北枝寒」嶺北梅花剛開,嶺南桃花已凋謝,氣候差異頗大。
五嶺是中國南部最大山脈和重要自然地理界線。約當北緯24°00′~26°30′,東經110°~116°。橫亘在湘桂、湘粵、贛粵之間,向東延伸至閩南。東西長約600公里,南北寬約200公里。因南嶺由越城、都龐、萌渚、騎田和大庾5條主要山嶺所組成,故又稱五嶺。
G. 五嶺山包括什麼
五嶺山包括 : 越城嶺,都龐嶺,大庾嶺,騎田嶺,萌渚嶺
1,越城嶺 : 在今桂林興安縣境內,又名臨源嶺、始安嶠、全義嶺。後以其名稱呼所在大山。所屬山系是南嶺,是「五嶺」山系的北支。主幹跨廣西資源縣等-湖南新寧縣等, 最高主峰貓兒山神貓頂海拔2141.5米 , 長度 : 主山200千米,還有大型余脈 , 主脈景區有廣西貓兒山,湖南舜皇山 , 余脈景區有崀山-八角寨,四明山景區
2, 大庾嶺:五嶺之一的大庾嶺是中國南部以庾嶺(梅嶺、東嶠山)為代表性段落的大型山脈,位江西與廣東兩省邊境,跨越贛州市—韶關市的重要地帶,為五嶺之一。腹地在江西省大庾縣(後改稱大余縣)——廣東省南雄縣。所屬山系是南嶺,是「五嶺」山系的南北兩支。長度 : 迤儷兩百餘公里
3, 騎田嶺是中國南嶺山系裡的五個歷史名嶺五嶺里最小的一個。位於湖南省東南部郴州市的北湖區—宜章縣。古代名稱不一:秦名陽山,晉名臘嶺;又有桂陽嶺、客嶺山、黃岑山、折嶺等名。主要由花崗岩構成。為湘江支流耒水和珠江水系裡北江西源武水的分水嶺。附近的折嶺關,向為湘、粵通道。京廣鐵路通過東側。因其縕藏著全球巨量的鎢、錫、鉬、鈹、鉍等有色及稀有金屬(號稱騎田嶺礦結,發現有超大型至大型礦床群)而著稱於世。
4,都龐嶺為五嶺之一,處於湘桂交界處,跨廣西桂林市的灌陽縣、恭城縣和湖南永州市南部的道縣及江永縣。山嶺作東北—西南走向,長約75公里,寬約20公里。一般海拔1400米,主峰韭菜嶺位於灌陽和道縣邊境,高達2009米,為五嶺的第二高峰。地層以加里東期和燕山晚期的花崗岩為主,南北兩端為寒武系砂頁岩,為一斷塊山地。在加里東運動時伴隨花崗岩的侵入隆起成山,在燕山期花崗岩大規模侵入。山體高大,河流沿東西兩側平行對稱發育,分別注入灌江、瀟江和恭城河。東坡植被保存較好。發現有珍貴的福建柏純林及福建柏、鐵杉、白克木混交林,共約1000公頃。主峰 : 韭菜嶺達2009米。所屬山系是南嶺。
5, 萌渚嶺(méngzhǔlǐng)又名渚嶺,屬於五嶺之一。主體從湖南省永州市江華瑤族自治縣境內,向南延伸入廣西賀州市的鍾山縣—賀縣(現名八步區)的北部, 呈東北—西南走向,長約130公里,寬約50公里。
與九嶷山脈的關系:有的說包括九嶷山,可是地圖上是「深水」把二者分開了。如果說包括,則為 「大萌渚嶺」山脈了。
H. 山上虎走過五嶺梅花落是什麼生肖
山上虎走過五嶺梅花落是什麼生肖
我猜是虎,猜錯請多多包涵,
猜對請給採納!
I. 五嶺的變化
五 嶺
五嶺簡介
五嶺又稱南嶺,是位於廣西、湖南、廣東、江西四省邊境的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庚嶺的總稱,是一組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簇,宛如一個屏障,阻擋北方寒流南下廣東。寒冬時五嶺南、北的景象迥然不同,有所謂「南枝向暖北枝寒」嶺北梅花剛開,嶺南桃花已凋謝,氣候差異頗大。
五嶺是中國南部最大山脈和重要自然地理界線。約當北緯24°00′~26°30′,東經110°~116°。橫亘在湘桂、湘粵、贛粵之間,向東延伸至閩南。東西長約600公里,南北寬約200公里。因南嶺由越城、都龐、萌渚、騎田和大庾5條主要山嶺所組成,故又稱五嶺。
地質與地貌
南嶺是中國著名的緯向構造帶之一,基底由加里東運動形成。燕山運動成為穹窿構造和背斜構造,形成南嶺。核心為花崗岩體,上覆岩層多為泥盆紀硬砂岩和石炭紀灰岩,其中硬砂岩多形成尖削的峰嶺,如帽子峰、象牙仙等;但硬砂岩被侵蝕後,花崗岩體完全出露,常形成渾圓的山巒、如騎田嶺、香花嶺等。山體走向或呈東北西南,如萌渚嶺、都龐嶺、越城嶺;或呈正東西,如大庾嶺;騎田嶺則為塊狀山,山紋已不清晰,但就宏觀而言,南嶺仍不失為東西走向的山地。南嶺地勢不高,海拔僅千餘米(最高峰是越城嶺的貓兒山,海拔2142米),地形較破碎。萌渚嶺長約130公里,寬約50公里,最高峰山馬塘頂海拔1787米。都龐嶺海拔800~1800米,最高峰韭菜嶺海拔2009米。騎田嶺最高峰海拔1570米。嶺嶺間都有低谷分布,有的是構造斷裂盆地,歷史上這些谷地均為南北交通要道,如越城嶺與都龐嶺之間的湘桂走廊,湘桂鐵路即沿谷地興建;騎田嶺東側谷地有京廣鐵路通過。氣候與水系南嶺阻擋南北氣流的運行,以致南北坡的水熱狀況有一定差異,尤以冬溫最為明顯。例如瑤山(屬於南嶺)以北的坪石,1月均溫為7.5℃,而山南樂昌為9.5℃;萌渚嶺以北江華1月均溫為7.3℃,而嶺南連縣高達9.5℃。南嶺山地間的低谷和埡口是北方寒潮南侵的通道,故嶺南冬季仍可受到寒潮威脅。南嶺是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由於溯源侵蝕結果,有些地段的分水嶺已經十分低矮狹窄,而且出現河流切穿分水嶺脊的現象。珠江水量豐富,加以侵蝕基準面低,故溯源侵蝕呈向北發展的趨勢。南嶺降水豐富,年降水量達1500~2000毫米。春季靜止鋒駐留長達2個月之久,春雨尤為豐富;夏秋之交多台風雨,冬季多鋒面雨,降水季節分配較勻。南嶺山區地勢高差雖不懸殊,但仍存在氣候的垂直差異。
動植物土壤與礦產
南嶺的地帶性植被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多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下。主要樹種是樟科的樟樹,其次是殼斗科的紅椎、白椎、米椎、紅緣、白緣等。常綠闊葉林群落結構一般可分為4層:高層為椎、椽類;次層為樟、木荷等耐蔭植物;第3層為灌木層,主要成分有□木、杜鵑等;最下為草本植物,以蘭科為主。海拔800米以上有香樺、漆樹、紅果槭、香楓、山毛櫸、鵝耳櫪等落葉闊葉樹,構成山地常綠林。1300米以上有廣東松、福建柏、長苞鐵杉、鐵杉、三尖杉和羅漢松等構成的針闊葉混合林。在1600~2100米的山頂,植被多為矮林,以石柯、南燭、杜鵑、山柳、雪竹等為主。局部有草甸分布。人工栽培林木以杉木和馬尾松為主,是中國南方用材林建設基地之一。地帶性土壤是紅壤,海拔700米以上則為黃壤。山頂局部有草甸土發育。
南嶺的野生動物
獸類有華南虎、豹、豺、雲豹、黃麂、麝、梅花鹿、蘇門羚、靈貓、金貓、青鼬、穿山甲等;鳥類有葉鵯、白頭翁、金絲禾穀、畫眉、相思雀、雉雞、銀雞等,其中不少屬於國家保護動物。兩棲爬行類有大頭龜、金錢龜、大壁虎(即蛤蚧)、大鯢、蟾蜍、泥蛙及各種蛇類。
南嶺地區是中國著名有色金屬產地。其中鎢、鉬、錫、鉛、鋅等尤為豐富。稀有元素礦物,如鉭、鈹、鋯、釔、鈮、鈧、鈦等,儲量亦豐。
廣西興安越城嶺
興安,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北距桂林市六十公里,是大桂林旅遊區的組成部分之一。
興安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降雨量在1600—2200mm之間,年平均氣溫17.8℃,氣候宜人,四季可游。
興安縣城西北與東南均為山地,西北為越城嶺,其主峰貓兒山海拔2141.5米,有華南第一高峰之稱;東南為都龐嶺,最高峰盤王殿,海拔1748.2米。兩山之間的狹長地貌形成「湘桂走廊」,湘、漓兩水在此南北分流。
興安旅遊資源豐富,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對外開放縣。1987年3月興安縣旅遊局成立。興安旅遊以文物古跡和高山風光為主要內容。現規劃有貓兒山風景區、靈渠、紅軍碑園風景區、樂滿地休閑度假區、古嚴關、秦城遺址風景區、五里峽風景區。
貓兒山
貓兒山為五嶺之一的越城嶺主峰,海拔2142米,居五嶺之冠,堪稱「華南第一峰」。位於興安、資源兩縣交界處,距桂林市110公里,有公路直達山頂,是著名的灕江發源地。
當年長征路過此地的陸定一同志,曾寫出名篇《老山界》,後又贊譽貓兒山老山界有「泰山之雄、華山之險、廬山之幽、峨眉山之秀」。
貓兒山其山勢雄偉,林海浩瀚,雲海、佛光四季可見,山上珍稀動植物種類繁多,自然景色秀麗壯觀。其氣候頗具特色「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湖南永州都龐嶺
都龐嶺自然保護區位於湖南省永州市道縣和江永縣境內,地理座標為東經111°05』02』』111°23』50』』,北緯25°15』25』』25°36』39』』,總面積20066公頃。保護區由湖南省人民政府1982年批准建立的道縣千家洞、江永大遠兩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合並而成,主要保護對象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
本區地處南嶺山脈中部,都龐嶺東側,境內峰高嶺峻,河谷深邃,切割強烈,最高峰韭菜嶺海拔2009.3米,千米以上山頭近百座。由於保護區位於中亞熱帶向南亞熱帶的過渡地帶,區內植物區系成分復雜,屬華中、華南、華東三大植物區系的交匯地帶,動物區系為東洋界華中區,並有華南區系成為滲透,華中區向華南區過渡特徵。本區森林植被保存良好,生物資源豐富,低海拔地區分布有大面積結構完整的常綠闊葉林,為保護的主要對象,同時區內還分布有大面積的福建柏群落和長苞鐵杉群落;已發現的維管束植物有214科861屬1949種,其中冷杉、南方紅豆杉、伯樂樹、香果樹、鵝掌楸等10餘種植物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區內不分布有豐富的作物野生親緣種種質資源;已發現的陸棲脊椎動物有70科146屬202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鱷蜥、雲豹、蟒、短尾猴、水鹿等25種。本區還是湖南省西南部的重要水源涵養林區,並為瑤文化的發源地,因而在森林生態、動植物遺傳和保護以及民族學的研究等方面均具有很高的價值。
五嶺簡介
五嶺又稱南嶺,是位於廣西、湖南、廣東、江西四省邊境的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庚嶺的總稱,是一組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簇,宛如一個屏障,阻擋北方寒流南下廣東。寒冬時五嶺南、北的景象迥然不同,有所謂「南枝向暖北枝寒」嶺北梅花剛開,嶺南桃花已凋謝,氣候差異頗大。
五嶺是中國南部最大山脈和重要自然地理界線。約當北緯24°00′~26°30′,東經110°~116°。橫亘在湘桂、湘粵、贛粵之間,向東延伸至閩南。東西長約600公里,南北寬約200公里。因南嶺由越城、都龐、萌渚、騎田和大庾5條主要山嶺所組成,故又稱五嶺。
地質與地貌
南嶺是中國著名的緯向構造帶之一,基底由加里東運動形成。燕山運動成為穹窿構造和背斜構造,形成南嶺。核心為花崗岩體,上覆岩層多為泥盆紀硬砂岩和石炭紀灰岩,其中硬砂岩多形成尖削的峰嶺,如帽子峰、象牙仙等;但硬砂岩被侵蝕後,花崗岩體完全出露,常形成渾圓的山巒、如騎田嶺、香花嶺等。山體走向或呈東北西南,如萌渚嶺、都龐嶺、越城嶺;或呈正東西,如大庾嶺;騎田嶺則為塊狀山,山紋已不清晰,但就宏觀而言,南嶺仍不失為東西走向的山地。南嶺地勢不高,海拔僅千餘米(最高峰是越城嶺的貓兒山,海拔2142米),地形較破碎。萌渚嶺長約130公里,寬約50公里,最高峰山馬塘頂海拔1787米。都龐嶺海拔800~1800米,最高峰韭菜嶺海拔2009米。騎田嶺最高峰海拔1570米。嶺嶺間都有低谷分布,有的是構造斷裂盆地,歷史上這些谷地均為南北交通要道,如越城嶺與都龐嶺之間的湘桂走廊,湘桂鐵路即沿谷地興建;騎田嶺東側谷地有京廣鐵路通過。氣候與水系南嶺阻擋南北氣流的運行,以致南北坡的水熱狀況有一定差異,尤以冬溫最為明顯。例如瑤山(屬於南嶺)以北的坪石,1月均溫為7.5℃,而山南樂昌為9.5℃;萌渚嶺以北江華1月均溫為7.3℃,而嶺南連縣高達9.5℃。南嶺山地間的低谷和埡口是北方寒潮南侵的通道,故嶺南冬季仍可受到寒潮威脅。南嶺是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由於溯源侵蝕結果,有些地段的分水嶺已經十分低矮狹窄,而且出現河流切穿分水嶺脊的現象。珠江水量豐富,加以侵蝕基準面低,故溯源侵蝕呈向北發展的趨勢。南嶺降水豐富,年降水量達1500~2000毫米。春季靜止鋒駐留長達2個月之久,春雨尤為豐富;夏秋之交多台風雨,冬季多鋒面雨,降水季節分配較勻。南嶺山區地勢高差雖不懸殊,但仍存在氣候的垂直差異。
動植物土壤與礦產
南嶺的地帶性植被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多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下。主要樹種是樟科的樟樹,其次是殼斗科的紅椎、白椎、米椎、紅緣、白緣等。常綠闊葉林群落結構一般可分為4層:高層為椎、椽類;次層為樟、木荷等耐蔭植物;第3層為灌木層,主要成分有□木、杜鵑等;最下為草本植物,以蘭科為主。海拔800米以上有香樺、漆樹、紅果槭、香楓、山毛櫸、鵝耳櫪等落葉闊葉樹,構成山地常綠林。1300米以上有廣東松、福建柏、長苞鐵杉、鐵杉、三尖杉和羅漢松等構成的針闊葉混合林。在1600~2100米的山頂,植被多為矮林,以石柯、南燭、杜鵑、山柳、雪竹等為主。局部有草甸分布。人工栽培林木以杉木和馬尾松為主,是中國南方用材林建設基地之一。地帶性土壤是紅壤,海拔700米以上則為黃壤。山頂局部有草甸土發育。
南嶺的野生動物
獸類有華南虎、豹、豺、雲豹、黃麂、麝、梅花鹿、蘇門羚、靈貓、金貓、青鼬、穿山甲等;鳥類有葉鵯、白頭翁、金絲禾穀、畫眉、相思雀、雉雞、銀雞等,其中不少屬於國家保護動物。兩棲爬行類有大頭龜、金錢龜、大壁虎(即蛤蚧)、大鯢、蟾蜍、泥蛙及各種蛇類。
南嶺地區是中國著名有色金屬產地。其中鎢、鉬、錫、鉛、鋅等尤為豐富。稀有元素礦物,如鉭、鈹、鋯、釔、鈮、鈧、鈦等,儲量亦豐。
廣西興安越城嶺
興安,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北距桂林市六十公里,是大桂林旅遊區的組成部分之一。
興安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降雨量在1600—2200mm之間,年平均氣溫17.8℃,氣候宜人,四季可游。
興安縣城西北與東南均為山地,西北為越城嶺,其主峰貓兒山海拔2141.5米,有華南第一高峰之稱;東南為都龐嶺,最高峰盤王殿,海拔1748.2米。兩山之間的狹長地貌形成「湘桂走廊」,湘、漓兩水在此南北分流。
興安旅遊資源豐富,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對外開放縣。1987年3月興安縣旅遊局成立。興安旅遊以文物古跡和高山風光為主要內容。現規劃有貓兒山風景區、靈渠、紅軍碑園風景區、樂滿地休閑度假區、古嚴關、秦城遺址風景區、五里峽風景區。
貓兒山
貓兒山為五嶺之一的越城嶺主峰,海拔2142米,居五嶺之冠,堪稱「華南第一峰」。位於興安、資源兩縣交界處,距桂林市110公里,有公路直達山頂,是著名的灕江發源地。
當年長征路過此地的陸定一同志,曾寫出名篇《老山界》,後又贊譽貓兒山老山界有「泰山之雄、華山之險、廬山之幽、峨眉山之秀」。
貓兒山其山勢雄偉,林海浩瀚,雲海、佛光四季可見,山上珍稀動植物種類繁多,自然景色秀麗壯觀。其氣候頗具特色「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湖南永州都龐嶺
都龐嶺自然保護區位於湖南省永州市道縣和江永縣境內,地理座標為東經111°05』02』』111°23』50』』,北緯25°15』25』』25°36』39』』,總面積20066公頃。保護區由湖南省人民政府1982年批准建立的道縣千家洞、江永大遠兩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合並而成,主要保護對象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
本區地處南嶺山脈中部,都龐嶺東側,境內峰高嶺峻,河谷深邃,切割強烈,最高峰韭菜嶺海拔2009.3米,千米以上山頭近百座。由於保護區位於中亞熱帶向南亞熱帶的過渡地帶,區內植物區系成分復雜,屬華中、華南、華東三大植物區系的交匯地帶,動物區系為東洋界華中區,並有華南區系成為滲透,華中區向華南區過渡特徵。本區森林植被保存良好,生物資源豐富,低海拔地區分布有大面積結構完整的常綠闊葉林,為保護的主要對象,同時區內還分布有大面積的福建柏群落和長苞鐵杉群落;已發現的維管束植物有214科861屬1949種,其中冷杉、南方紅豆杉、伯樂樹、香果樹、鵝掌楸等10餘種植物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區內不分布有豐富的作物野生親緣種種質資源;已發現的陸棲脊椎動物有70科146屬202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鱷蜥、雲豹、蟒、短尾猴、水鹿等25種。本區還是湖南省西南部的重要水源涵養林區,並為瑤文化的發源地,因而在森林生態、動植物遺傳和保護以及民族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