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花為什麼是梅花
Ⅰ 南京市花為梅花,是什麼年代定的
南京人為什麼選梅花為市花? 梅花栽植已有3000多年歷史,我國是梅的故鄉,早有愛梅、賞梅的傳統。南京植梅始於六朝,唐宋元明清以及民國相沿不衰。南京中山陵園梅花山植梅已有76年的歷史了,但梅花山樹齡絕大部分都在百年以上,在石象路西側梅花品種園內,並有550年600年古梅樁。 梅花在1982年曾被評為南京市花,南京人為什麼如此愛梅呢?那和梅花的品格有關。百花園中,梅花開在之先,所以在花譜中總居第一,素有「一樹獨先天下春」。古人賞梅有四貴之說:「貴稀不貴繁。貴老不貴嫩,貴瘦不貴肥,貴含不貴開」,古人的賞梅標準是頗有文化的。 梅花同時還是吉祥的植物,有「梅開五福」之說,梅花五瓣象徵著五福,一是快樂,二是幸運,三是長壽,四是順利,五是和平。正是因為梅花具有這樣的品格,加上南京有梅園新村、梅花山等具有歷史;意義的梅花基地,因此在1982年4月19日南京市人大常委會八屆八次會議上確定梅花為市花,同時確定雪松為市樹。當時南京市政府接受民意,在玄武湖的梁洲,特建一座梅花館,展出盆栽梅花300多株,讓中外遊客去盡情欣賞,成為當時的古城新事。 民國評選市花:蘭花、牡丹、櫻桃花比拼 大概是在八年抗戰之後,南京光復,市參議會不免要粉飾太平,發揚「民主」,竟為「市花」問題開了一次會,也有記者先生們來湊趣。這種會議雖然無須政治協商,也不見黨派斗爭,然而其爭論激烈程度卻大出意料之外。市參議員袞袞諸公舌槍唇劍,亦庄亦諧,妙趣橫生,使人至今仍難忘懷。 記得有位老先生,首先提議蘭花應為南京市的市花。因為南京人有愛種蘭花的古老傳統,很多人家庭院里都有幾盆蘭花,白蘭、吊蘭等等,人人喜愛。「蘭者,君子之花也」。可是有人說,市花不得擇蘭花。他提醒大家注意,偽滿洲國曾把蘭花定為國花,南京人一時還不能為蘭花徹底平反,洗清污名。於是又有幾位紳士聯名推薦牡丹。蓋此花乃國色天香,象徵榮華富貴。南京是首都,是京城,可當之無愧。但反對者立即斥之為不切實際,掠他人之美。 河南籍的參議員說:「洛陽才是牡丹城,南京哪有楊貴妃?」來自北平的先生們說得更挖苦,他們問南京究竟有幾處牡丹,除了靈谷寺內花壇上的那幾棵,還有何處園林的牡丹花能像北平那樣成片成畝地茂盛?如果以牡丹為南京市花,人們就會產生南京屬於北平的誤會。 議來議去,不知不覺又沾上點政治氣氛了。為了扭轉局面,有幾位老南京發話了,他們主張以南京特產櫻桃花為市花。陽春三月,玄武湖和中山陵一帶的櫻桃花開放,確是市民最愛去欣賞的。再過些時候,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人們能嘗到像瑪瑙似的甜蜜蜜的小櫻桃。提議者富於誘惑力的言詞,似可激動人心,不料卻仍遭到挑剔諷刺。有人認為櫻桃好吃花不美,那一簇一簇的櫻桃花嬌小色淡,不能登大雅之堂,反不如日本櫻花的美艷。而且容易被人誤會,我們南京人何以要效顰日本的國花。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於是有些人更從南京的特產扯到大蘿卜、板鴨等等,離題千里。其中有位南京名士,更藉此大開玩笑。他說,如果硬是找不到合適的花作為市花,還不如請畫家來給我們畫個市徽:一隻鴨子嘴上含著一個大蘿卜,不知諸位意下如何?這段故事,當然沒有下文,因為那時候南京人漸漸被物價弄得頭昏腦漲,哪有心思去問什麼市花不市花呢。 參考資料: http://www.njchina.com/newhtml/6/2006-02-21/20060221005604.html
Ⅱ 南京的市樹為什麼是「雪松」、市花為什麼是「梅花」
1980年年底,陶佩芬將要參加市人大八屆一次會議的消息傳開後,她所在的淮海路街道的主任特地把她帶到各個居民點和企事業單位去徵求大家的意見,讓她給大家做演講。陶佩芬代表告訴大家,在那次人大會議中,她印象最深的是大家討論決定南京市花、市樹的事。
當時,代表們對將雪松作為市樹,觀點比較一致,因為「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雪松不屈不撓的精神是南京市民精神面貌的體現。但對於市花,有些代表認為應該選牡丹,代表南京是六朝古都、雍容華貴;也有代表認為可以選菊花,格調高雅。最後大家才一致覺得用梅花做市花更有意義,因為南京有梅園新村、梅花山等富有歷史意義的梅花勝地,梅花具有與雪松相似的品格、經受了風雪嚴寒的考驗,梅花含苞欲放,早春二月,大地尚未完全復甦,梅花綻放,最早迎接春天的到來。
希望樓主採納
Ⅲ 南京市花為什麼是梅花
1982年4月19日南京市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討論決定,命名梅花為南京市市花。
市花市樹
中國南京、無錫、泰州、武漢、丹江口、鄂州、淮北、梅州、南投等10個城市,已將梅花定為市花。
許多專家及民眾還積極推祟梅花為國花。2019年7月15日,中國花卉協會在中國林業網、中國花卉協會網站和「中國花卉協會」微信公眾號發出《投票:我心中的國花》,向公眾徵求對我國國花的意向。
廣大公眾對國花高度關注,積極踴躍參與,截至2019年7月22日24時,投票總數362264票,投票結果如下:同意梅花為國花44551票,佔12.30%。
形態特徵
梅是小喬木,稀灌木,高4-10米;樹皮淺灰色或帶綠色,平滑;小枝綠色,光滑無毛。
葉片卵形或橢圓形,長4-8厘米,寬2.5-5厘米,先端尾尖,基部寬楔形至圓形,葉邊常具小銳鋸齒,灰綠色,幼嫩時兩面被短柔毛,成長時逐漸脫落,或僅下面脈腋間具短柔毛;葉柄長1-2厘米,幼時具毛,老時脫落,常有腺體。
花單生或有時2朵同生於1芽內,直徑2-2.5厘米,香味濃,先於葉開放;花梗短,長約1-3毫米,常無毛;花萼通常紅褐色,但有些品種的花萼為綠色或綠紫色;萼筒寬鍾形,無毛或有時被短柔毛;
萼片卵形或近圓形,先端圓鈍;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紅色;雄蕊短或稍長於花瓣;子房密被柔毛,花柱短或稍長於雄蕊。
果實近球形,直徑2-3厘米,黃色或綠白色,被柔毛,味酸;果肉與核粘貼;核橢圓形,頂端圓形而有小突尖頭,基部漸狹成楔形,兩側微扁,腹棱稍鈍,腹面和背棱上均有明顯縱溝,表面具蜂窩狀孔穴。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在華北果期延至7-8月)。
(3)南京市花為什麼是梅花擴展閱讀:
文化
梅花通常在晚冬至早春開放,故亦稱「冬梅」和「春梅」。在中國傳統文化上,梅與蘭、竹、菊一起列為「四君子」,也與松、竹一起稱為「歲寒三友」。並有所謂「春蘭花、夏荷花、秋菊花、冬梅花」,梅花憑著耐寒的特性,成為代表冬季的花。
中國有「梅雨」一詞,因為在梅子成熟之際,江南正值雨季。在華人圈為傳統名花,中華民國定之為國花,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梅花與牡丹齊被視為最具競爭力的國花候選花種。另外在民間常用作女子名。
在西方,梅、李、杏三者常被混淆。梅學名里的種加詞則來自梅的日語發音「ume」。
此外,梅花與蠟梅是兩種完全沒有關系的植物。梅花屬薔薇科,蠟梅屬蠟梅科。蠟梅最高僅三米,且花多為黃色,果為瘦紡錘型,這與梅花都是不同的。
Ⅳ 南京的市花是什麼
南京市花(梅花) 1982年4月19日南京市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討論決定,命名梅花為南京市,梅花綻放,最早迎接春天的到來。南京人賞梅、愛梅。梅花與雪松作為南京的市花、市樹可謂珠聯璧合。
Ⅳ 為什麼南京的市花是梅花
梅花栽植已有3000多年歷史,我國是梅的故鄉,早有愛梅、賞梅的傳統。南京植梅始於內六朝,唐宋元明清以及民國相容沿不衰。南京中山陵園梅花山植梅已有76年的歷史了,但梅花山樹齡絕大部分都在百年以上,在石象路西側梅花品種園內,並有550年600年古梅樁。
梅花在1982年被評為南京市花,南京人如此愛梅和梅花的品格有關。百花園中,梅花開在之先,所以在花譜中總居第一,素有「一樹獨先天下春」。古人賞梅有四貴之說:「貴稀不貴繁。貴老不貴嫩,貴瘦不貴肥,貴含不貴開」,古人的賞梅標準是頗有文化的。
梅花同時還是吉祥的植物,有「梅開五福」之說,梅花五瓣象徵著五福,一是快樂,二是幸運,三是長壽,四是順利,五是和平。正是因為梅花具有這樣的品格,加上南京有梅園新村、梅花山等具有歷史;意義的梅花基地,因此在1982年4月19日南京市人大常委會八屆八次會議上確定梅花為市花,同時確定雪松為市樹。當時南京市政府接受民意,在玄武湖的梁洲,特建一座梅花館,展出盆栽梅花300多株,讓中外遊客去盡情欣賞,成為當時的古城新事。
Ⅵ 南京和梅花有什麼關系
南京市花梅花 市花(梅花) 1982年4月19日南京市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討論決定,命名版梅花為權南京市市花。南京有梅園新村、梅花山等富有歷史意義的梅花勝地,梅花具有雪松相似的品格、經受了風雪嚴寒的考驗,梅花含苞欲放,早春二月,大地尚未完全復甦,梅花綻放,最早迎接春天的到來。南京人賞梅、愛梅。梅花與雪松作為南京的市花、市樹可謂珠聯璧合。
Ⅶ 南京市的市花是什麼
南京市市花——梅花
梅花,梅樹的花,是薔薇科梅亞屬的植物,寒冬先葉開放,花瓣五片,有白﹑紅、粉紅等多種顏色。南京人賞梅、愛梅。梅花與雪松作為南京的市花、市樹可謂珠聯璧合。
Ⅷ 南京市的花是什麼,香港市花是什麼
梅花 紫荊花
希望可以幫到你
Ⅸ 南京市花是什麼
南京市花是梅花。梅樹的花,是薔薇科梅亞屬的植物,寒冬先葉開放,花瓣五片,有白﹑紅、粉紅等多種顏色。葉片廣卵形至卵形,是有名的觀賞植物。
1982年4月19日南京市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討論決定,命名梅花為南京市市花、梅花具有雪松相似的品格,能經受風雪嚴寒的考驗。
早春二月,大地尚未完全復甦,梅花卻含苞欲放,最早迎接春天的到來。南京有梅園新村、梅花山等富有歷史意義的勝地。南京人賞梅、愛梅。梅花與雪松作為南京的市花、市樹可謂珠聯璧合。
(9)南京市花為什麼是梅花擴展閱讀
南京位於中國東部、長江下游中部地區,是長三角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國家重要門戶城市,也是「一帶一路」戰略與長江經濟帶戰略交匯的節點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南京經濟區主席方城市。
地理坐標為北緯31°14″至32°37″,東經118°22″至119°14″。 市中心新街口地理坐標為北緯32°02'38"、東經118°46'43"。 總面積6587km² ,2018年建成區面積971.62km²。
南京屬寧鎮揚丘陵地區,以低山緩崗為主,低山占土地總面積的3.5%,丘陵佔4.3%,崗地佔53%,平原、窪地及河流湖泊佔39.2%。寧鎮山脈和江北的老山橫亘市域中部,南部有秦淮流域丘陵崗地南界的橫山、東廬山。
南京平面位置南北長、東西窄,成正南北向;南北直線距離150公里,中部東西寬50至70公里,南北兩端東西寬約30公里。南面是低山、崗地、河谷平原、濱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單元構成的地貌綜合體。
南京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常年平均降雨117天,平均降雨量1106.5毫米,相對濕度76%,無霜期237天。每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為梅雨季節。年平均溫度15.4°C,年極端氣溫最高39.7°C,最低-13.1°C,年平均降水量1106毫米。
南京進入春季是4月1日左右,進入夏季是6月8日左右,進入秋季是9月18日左右;進入冬季是11月12日左右。
南京春秋短、冬夏長,冬夏溫差顯著,由於大氣環流的變化以及南京不斷的植樹造林,南京夏天的炎熱程度與其他城市相比大為減輕,故已摘去「火爐」的稱呼。
Ⅹ 南京的市花是什麼有什麼寓意和典故
南京人以梅花為市花
梅花栽植已有3000多年歷史,我國是梅的故鄉,早有愛梅、賞梅的傳統。南京植梅始於六朝,唐宋元明清以及民國相沿不衰。南京中山陵園梅花山植梅已有76年的歷史了,但梅花山樹齡絕大部分都在百年以上,在石象路西側梅花品種園內,並有550年600年古梅樁。
梅花在1982年曾被評為南京市花,南京人為什麼如此愛梅呢?那和梅花的品格有關。百花園中,梅花開在之先,所以在花譜中總居第一,素有「一樹獨先天下春」。古人賞梅有四貴之說:「貴稀不貴繁。貴老不貴嫩,貴瘦不貴肥,貴含不貴開」,古人的賞梅標準是頗有文化的。
梅花同時還是吉祥的植物,有「梅開五福」之說,梅花五瓣象徵著五福,一是快樂,二是幸運,三是長壽,四是順利,五是和平。正是因為梅花具有這樣的品格,加上南京有梅園新村、梅花山等具有歷史;意義的梅花基地,因此在1982年4月19日南京市人大常委會八屆八次會議上確定梅花為市花,同時確定雪松為市樹。當時南京市政府接受民意,在玄武湖的梁洲,特建一座梅花館,展出盆栽梅花300多株,讓中外遊客去盡情欣賞,成為當時的古城新事。
民國評選市花:蘭花、牡丹、櫻桃花比拼
大概是在八年抗戰之後,南京光復,市參議會不免要粉飾太平,發揚「民主」,竟為「市花」問題開了一次會,也有記者先生們來湊趣。這種會議雖然無須政治協商,也不見黨派斗爭,然而其爭論激烈程度卻大出意料之外。市參議員袞袞諸公舌槍唇劍,亦庄亦諧,妙趣橫生,使人至今仍難忘懷。
記得有位老先生,首先提議蘭花應為南京市的市花。因為南京人有愛種蘭花的古老傳統,很多人家庭院里都有幾盆蘭花,白蘭、吊蘭等等,人人喜愛。「蘭者,君子之花也」。可是有人說,市花不得擇蘭花。他提醒大家注意,偽滿洲國曾把蘭花定為國花,南京人一時還不能為蘭花徹底平反,洗清污名。於是又有幾位紳士聯名推薦牡丹。蓋此花乃國色天香,象徵榮華富貴。南京是首都,是京城,可當之無愧。但反對者立即斥之為不切實際,掠他人之美。
河南籍的參議員說:「洛陽才是牡丹城,南京哪有楊貴妃?」來自北平的先生們說得更挖苦,他們問南京究竟有幾處牡丹,除了靈谷寺內花壇上的那幾棵,還有何處園林的牡丹花能像北平那樣成片成畝地茂盛?如果以牡丹為南京市花,人們就會產生南京屬於北平的誤會。
議來議去,不知不覺又沾上點政治氣氛了。為了扭轉局面,有幾位老南京發話了,他們主張以南京特產櫻桃花為市花。陽春三月,玄武湖和中山陵一帶的櫻桃花開放,確是市民最愛去欣賞的。再過些時候,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人們能嘗到像瑪瑙似的甜蜜蜜的小櫻桃。提議者富於誘惑力的言詞,似可激動人心,不料卻仍遭到挑剔諷刺。有人認為櫻桃好吃花不美,那一簇一簇的櫻桃花嬌小色淡,不能登大雅之堂,反不如日本櫻花的美艷。而且容易被人誤會,我們南京人何以要效顰日本的國花。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於是有些人更從南京的特產扯到大蘿卜、板鴨等等,離題千里。其中有位南京名士,更藉此大開玩笑。他說,如果硬是找不到合適的花作為市花,還不如請畫家來給我們畫個市徽:一隻鴨子嘴上含著一個大蘿卜,不知諸位意下如何?這段故事,當然沒有下文,因為那時候南京人漸漸被物價弄得頭昏腦漲,哪有心思去問什麼市花不市花呢。參考資料:http://www.njchina.com/newhtml/6/2006-02-21/20060221005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