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梅花鹿
① 梅花鹿母鹿一年生幾次
成年梅花鹿一年繁殖一次,每年9月至10月,雄性梅花鹿會與多隻雌鹿進行交配。雌鹿孕期大約為30周,次年5月至6月繁殖,每胎有一隻小鹿,極少發生產2仔的情況。
小鹿出生時體重約為4.5至7kg,生長迅速,夏末斷奶,長到10至12個月即可獨立,16至18個月達到性成熟 。
梅花鹿生活於森林邊緣和山地草原地區 。在引進地英國,梅花鹿的棲息地范圍很廣,包括闊葉林、沼澤、鹽沼和海島。
梅花鹿是亞洲東部的特產種類,主要分布在是俄羅斯東部、日本和中國。中國主要集中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中部、安徽南部、江西北部、浙江西部、四川、廣西等有限的幾個區域內 。
(1)海梅花鹿擴展閱讀:
生活習性
梅花鹿晨昏活動,生活區域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改變,春季多在半陰坡,採食櫟、板栗、胡枝子、野山楂、地榆等喬木和灌木的嫩枝葉和剛剛萌發的草本植物。
夏秋季遷到陰坡的林緣地帶,主要採食藤本和草本植物,如葛藤、何首烏、明黨參、草莓等,冬季則喜歡在溫暖的陽坡;採食成熟的果實、種子以及各種苔蘚地衣類植物,間或到山下採食油菜。
白天多選擇在向陽的山坡,茅草深密、體色相似的地方棲息,夜間則棲息於山坡的中部或中上部,坡向不定,但仍以向陽的山坡為多,棲息的地方茅草則相對低矮稀少。
② 長頸鹿和梅花鹿的區別
一、科目不同
1、長頸鹿:長頸鹿科
2、梅花鹿:鹿科
二、外形不同
1、長頸鹿:長頸鹿雄性身高4.5-6.1米、雌性身高4.1-5.5米;雄性重量900-2000千克、雌性重量700-1300千克;頸部長度平均2.4米;出生時身高1.8米;出生時的體重44-70千克。雌雄頭頂均生有一對外包皮膚和茸毛的小短角,底色淺棕,終生不會脫掉。
此外,它的耳後和眼後還有兩對角,但是不很明顯。有的雄長頸鹿頭額的中央還長有一隻角。因此,它們就有6-7隻角。眼大而突出,位於頭頂上,適宜遠望。除了一對大眼睛是監視敵人天生的「瞭望哨」外,還會不停地轉動耳朵尋找聲源,直到斷定平安無事,才繼續吃食。
長頸鹿的頭部具有堅硬的角狀頭蓋骨。長頸鹿全身被毛疏短,身披淺黃底色、鑲有布滿形狀大小不同的黑褐色花斑網紋的外衣,皮膚上的花斑網紋是一種天然的保護色。
三、棲息環境不同
1、長頸鹿:長頸鹿有9個亞種,全部棲息於非洲熱帶、亞熱帶稀樹草原、灌叢、開放的合歡林地、乾旱而開闊的稀樹草原地帶和樹木稀少的半沙漠地帶。沒有領土意識,善於交際,形成鬆散的群落,活動區域介於5和650平方公里。
2、梅花鹿:梅花鹿生活於森林邊緣和山地草原地區 。在引進地英國,梅花鹿的棲息地范圍很廣,包括闊葉林、沼澤、鹽沼和海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長頸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梅花鹿
③ 梅花鹿有哪些外形特點
梅花鹿體長125至145厘米,尾長12至13厘米,肩高70至95厘米,體重70至100千克。頭部略圓,顏面版部較長,鼻權端裸露,眼大而圓,眶下腺呈裂縫狀,淚窩明顯,耳長且直立,頸部長,四肢細長,主蹄狹而尖,側蹄小,尾較短。
毛色隨季節的改變而改變,夏季體毛為棕黃色或栗紅色,無絨毛,在背脊兩旁和體側下緣鑲嵌著有許多排列有序的白色斑點,狀似梅花,因而得名。
(3)海梅花鹿擴展閱讀;
野生梅花鹿主要棲息於東北的長白山區,這里地貌復雜多樣,有山地、台地、丘陵、河流、盆地和火山群;海拔500-2.691m,屬於北半球中溫帶,呈大陸性山地氣候,季風明顯,春季風大乾燥,夏季溫暖多雨,秋季涼爽,冬季漫長寒冷;
年日照在2.109-2.660小時,無霜期平均120-130天,年降水量600-1,340mm;土壤為暗棕色土壤,還有白漿土、草甸土等;本區具有典型山地自然特徵,從山麓到山頂植物是明顯垂直分布變化,從上而下分為:闊葉林帶、針闊葉混交林帶、針葉林帶、岳樺林帶和山地苔原帶。
梅花鹿自然情況下主要棲息於闊葉林和針葉林過度地帶,即針闊葉混交林帶中。野生梅花鹿還棲於森林邊緣和山地草原。
④ 知了鴿子海鷗梅花鹿兔子蜻蜓狗燕子老虎貓老鷹蝴蝶怎麼分組
知了、蜻蜓、蝴蝶一組,都是昆蟲;鴿子、海鷗、燕子、貓頭鷹一組,都是飛禽;梅花鹿、兔子、老虎一組,都是走獸。
⑤ 適合梅花鹿生長的海拔高度是多少
梅花鹿生抄活於針闊混交林的山地、森林邊緣和山地草原地區,不在茂密的森林或灌叢中,這樣有利於快速奔跑。白天和夜間的棲息地有著明顯的差異,白天多選擇在向陽的山坡,茅草叢較為深密,並與其體色基本相似的地方棲息;夜間則棲息於山坡的中部或中上部,坡向不定,但仍以向陽的山坡為多,棲息的地方茅草則相對低矮稀少,這樣可以較早地發現敵害,以便迅速逃離。
⑥ 下列生物的棲息地為沙漠的是()A.駱駝B.野鴨C.梅花鹿D.海
在沙漠里最主要的環境因素是缺水,水分影響生物的生長和發育,並決定陸生生物的分布.長期高溫,降水少而且降水時間分布極其不均勻,蒸發量非常大.駱駝的鼻孔能開閉,足有肉墊厚皮,適合在沙漠中行走,背有肉峰,內蓄脂肪,胃有三室,第一胃室有20~30個水脬,可以貯水,它和其它動物不一樣,特別耐飢耐渴,人們能騎著駱駝橫穿沙漠.駱駝還有著「沙漠之舟」的美稱.
故選:A
⑦ 梅花鹿習性特徵
性情機警,行動敏捷,聽覺、嗅覺均很發達,視覺稍弱,膽小易驚。由於四肢細長,蹄版窄而尖,權故而奔跑迅速,跳躍能力很強,尤其擅長攀登陡坡,那連續大跨度的跳躍,速度輕快敏捷 。
梅花鹿群居性不是很強,成年雄性往往是獨自生活,夏季和冬季會做短距離的遷移,有一定的領地意識,特別是繁殖季節。發生爭端時,常以鹿角和蹄子作為主要武器 。
(7)海梅花鹿擴展閱讀:
梅花鹿的寓意:
梅花鹿是中國古代吉祥物的化身,由於鹿和祿的發音類似,而祿則代表著富裕,所以梅花鹿也被認為是富裕的代名詞。如果蝙蝠和梅花鹿同時出現,那就代表著福祿雙全。
此外梅花鹿還帶著地位和權貴,我們常說的逐鹿中原指的就是爭奪權位,因此梅花鹿的寓意中還有權位和榮譽。在古代還有將鹿作為瑞獸的傳統,傳言白鹿可以活上千年,在滿五百歲之後的鹿才會變為白色,因此鹿還代表著長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梅花鹿 (鹿科哺乳動物)
⑧ 南方可以養梅花鹿嗎
能養,梅花鹿本來在分布上就包括華南地區的. 。
養鹿不僅能生產葯用價值極高的鹿茸,還可以生產多種副產品,如鹿胎、鹿心、鹿血(茸血、心血)、鹿筋、鹿鞭、鹿尾、鹿肉等。滬嘉鄉自2000年以來養鹿業發展很快,經濟效益非常顯著,是農民發家致富的好路子。
一、分布、品種與形體特徵
梅花鹿分布在東北、華北、華南等地區。野生梅花鹿已經很少見。現在各地馴養的梅花鹿多是東北梅花鹿和人工選育培養的雙陽梅花鹿、西豐梅花鹿、長白山梅花鹿。梅花鹿是一種中型鹿,體形較大,成熟公鹿肩高90—105厘米,體長約100厘米,體重約120—135公斤。母鹿體形比公鹿小,肩高80—95厘米,體長75—90厘米,體重約70—80公斤。公鹿有角,母鹿無角,公鹿生後第二年長出椎形角,第三年長分枝角,角上的分枝隨著年齡增加,發育完全時有4杈,最多5杈。每年4月份開始脫角盤,6月份新角長出2—3個杈,約在7月份開始骨化。一般2—4歲的仔公鹿都可以生產二杠鋸茸,4歲以上能生產出理想的三杈茸。一般4歲以上的公鹿,4月份開始脫角,生茸,生茸後56—58天收茸,提前或延期收茸的等級質量都不理想,梅花鹿茸的品質優於其它鹿茸。2001年,在我鄉鹿茸每公斤售價1600元左右。梅花鹿一般1.5—2.5歲性成熟,適配年齡為2—3歲,每年秋季9至10月發情,10月為發情旺期,母鹿發情周期平均為12天,持續12—36個小時,妊娠期230—250天,翌年5—6月份分娩,每胎產1仔,偶有2仔。幼鹿生後第一天多躺卧,此後可隨母鹿活動,哺乳期為4個月。幼鹿和母鹿一起生活約2年,梅花鹿的壽命約為20年。
梅花鹿是草食性動物,食性廣,採食各種植物和喬灌木的嫩枝葉,梅花鹿行動敏捷,善跑跳,性喜群居。聽覺、視覺和嗅覺十分靈敏。怕熱耐寒,怕大風,而不怕小雨,易愛外界刺激而興奮,膽小。
東北梅花鹿耐粗飼,適應性、生活力、抗病力均強,茸高產質優,繁殖力高。1986年我國培育的雙陽梅花鹿產茸最佳年齡4—6歲,2—9歲公鹿鮮茸年平均單產為2.9公斤。1995年選育的西豐梅花鹿產茸最佳年齡為6—7歲,2—9歲公鹿鮮茸平均單產3.06公斤。1993年選育的長白山梅花鹿產茸最佳年齡6—7歲,2—14歲公鹿頭茬鮮茸單產為3.16公斤。另外,東北梅花鹿的東豐型梅花鹿的茸質優,茸型為典型的三圓:即主幹圓、虎口圓、嘴頭圓,這種鹿茸被譽為「馬記鹿茸」,聞名於海內外。
二、鹿場設計與建造
養鹿場的場地選擇合理與否,直接影響到鹿場的發展和經營管理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鹿場的經濟效益。鹿喜歡棲息於寂靜而又隱蔽的場所。鹿場的地形應當是地勢比較平坦,稍有向南或東南傾斜的小坡度,這樣便於排水和保持場乾燥。要避開喧鬧、污染的環境,在避風、向陽、有利於排水、土質堅實、透水性好、無污染的沙質壤土上建造最好。鹿場應有足夠的土地面積和長期可靠的飼料基地。完全圈養的梅花鹿每年每隻平均需要精飼料350—400公斤,需要粗飼料1200—1500公斤,需飼料面積0.1—0.2垧。鹿場內水源必須充足,水質良好,無污染。鹿場既要遠離噪音,又要交通便利,以保證及時供應飼料和其它物質,距公路以1—1.5公里為好。鹿場之間,鹿場與當地居民區應保持一定距離,應遠離牛羊圈舍,以減少疫病的發生。
⑨ 梅花鹿是怎麼過冬的
梅花鹿過冬措施:
1、過冬前可在圈舍內的地面上鋪放鋸末,作為墊料,其好處是既能保溫,又可吸附糞尿,便於搞好舍內環境衛生。
2、封堵鹿舍牆壁風孔,防止賊風侵襲。
3、冬天下雪後應及時清掃舍內外的的積雪,既可保溫,又可防止鹿滑倒造成骨折。
4、供給溫熱的飲水,傍晚可將槽內的剩水放凈。
(9)海梅花鹿擴展閱讀:
野生梅花鹿主要棲息於東北的長白山區,這里地貌復雜多樣,有山地、台地、丘陵、河流、盆地和火山群;海拔500-2.691m,屬於北半球中溫帶,呈大陸性山地氣候,季風明顯,春季風大乾燥,夏季溫暖多雨,秋季涼爽,冬季漫長寒冷;
年日照在2.109-2.660小時,無霜期平均120-130天,年降水量600-1,340mm;土壤為暗棕色土壤,還有白漿土、草甸土等;
本區具有典型山地自然特徵,從山麓到山頂植物是明顯垂直分布變化,從上而下分為:闊葉林帶、針闊葉混交林帶、針葉林帶、岳樺林帶和山地苔原帶。梅花鹿自然情況下主要棲息於闊葉林和針葉林過度地帶,即針闊葉混交林帶中。野生梅花鹿還棲於森林邊緣和山地草原。
梅花鹿9-11月中旬發情交配,鹿懷孕期7.5-8個月,翌年5-7月初產仔,一胎1仔,個別為2仔。
梅花鹿經多年人工馴養,他們的生活習性發生了很大變化,逐步適應了人為創造的生態條件,生活習性有了重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