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南京梅花文化

南京梅花文化

發布時間: 2022-02-06 20:56:39

A. 南京市花為梅花,是什麼年代定的

南京人為什麼選梅花為市花? 梅花栽植已有3000多年歷史,我國是梅的故鄉,早有愛梅、賞梅的傳統。南京植梅始於六朝,唐宋元明清以及民國相沿不衰。南京中山陵園梅花山植梅已有76年的歷史了,但梅花山樹齡絕大部分都在百年以上,在石象路西側梅花品種園內,並有550年600年古梅樁。 梅花在1982年曾被評為南京市花,南京人為什麼如此愛梅呢?那和梅花的品格有關。百花園中,梅花開在之先,所以在花譜中總居第一,素有「一樹獨先天下春」。古人賞梅有四貴之說:「貴稀不貴繁。貴老不貴嫩,貴瘦不貴肥,貴含不貴開」,古人的賞梅標準是頗有文化的。 梅花同時還是吉祥的植物,有「梅開五福」之說,梅花五瓣象徵著五福,一是快樂,二是幸運,三是長壽,四是順利,五是和平。正是因為梅花具有這樣的品格,加上南京有梅園新村、梅花山等具有歷史;意義的梅花基地,因此在1982年4月19日南京市人大常委會八屆八次會議上確定梅花為市花,同時確定雪松為市樹。當時南京市政府接受民意,在玄武湖的梁洲,特建一座梅花館,展出盆栽梅花300多株,讓中外遊客去盡情欣賞,成為當時的古城新事。 民國評選市花:蘭花牡丹、櫻桃花比拼 大概是在八年抗戰之後,南京光復,市參議會不免要粉飾太平,發揚「民主」,竟為「市花」問題開了一次會,也有記者先生們來湊趣。這種會議雖然無須政治協商,也不見黨派斗爭,然而其爭論激烈程度卻大出意料之外。市參議員袞袞諸公舌槍唇劍,亦庄亦諧,妙趣橫生,使人至今仍難忘懷。 記得有位老先生,首先提議蘭花應為南京市的市花。因為南京人有愛種蘭花的古老傳統,很多人家庭院里都有幾盆蘭花,白蘭、吊蘭等等,人人喜愛。「蘭者,君子之花也」。可是有人說,市花不得擇蘭花。他提醒大家注意,偽滿洲國曾把蘭花定為國花,南京人一時還不能為蘭花徹底平反,洗清污名。於是又有幾位紳士聯名推薦牡丹。蓋此花乃國色天香,象徵榮華富貴。南京是首都,是京城,可當之無愧。但反對者立即斥之為不切實際,掠他人之美。 河南籍的參議員說:「洛陽才是牡丹城,南京哪有楊貴妃?」來自北平的先生們說得更挖苦,他們問南京究竟有幾處牡丹,除了靈谷寺內花壇上的那幾棵,還有何處園林的牡丹花能像北平那樣成片成畝地茂盛?如果以牡丹為南京市花,人們就會產生南京屬於北平的誤會。 議來議去,不知不覺又沾上點政治氣氛了。為了扭轉局面,有幾位老南京發話了,他們主張以南京特產櫻桃花為市花。陽春三月,玄武湖和中山陵一帶的櫻桃花開放,確是市民最愛去欣賞的。再過些時候,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人們能嘗到像瑪瑙似的甜蜜蜜的小櫻桃。提議者富於誘惑力的言詞,似可激動人心,不料卻仍遭到挑剔諷刺。有人認為櫻桃好吃花不美,那一簇一簇的櫻桃花嬌小色淡,不能登大雅之堂,反不如日本櫻花的美艷。而且容易被人誤會,我們南京人何以要效顰日本的國花。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於是有些人更從南京的特產扯到大蘿卜、板鴨等等,離題千里。其中有位南京名士,更藉此大開玩笑。他說,如果硬是找不到合適的花作為市花,還不如請畫家來給我們畫個市徽:一隻鴨子嘴上含著一個大蘿卜,不知諸位意下如何?這段故事,當然沒有下文,因為那時候南京人漸漸被物價弄得頭昏腦漲,哪有心思去問什麼市花不市花呢。 參考資料: http://www.njchina.com/newhtml/6/2006-02-21/20060221005604.html

B. 南京梅花山的梅花種類都有什麼

世界上現已發現和培育的三百種梅花中,這里擁有二百多種共三萬余株,而且有些是梅中極品。根據花色,這里的梅花可分為白梅、綠梅、硃砂(紅梅)、宮粉(粉紅)、黃梅等幾種。探梅、賞梅是南京的民俗,而南京植梅與賞梅的歷史悠久,歷六朝至今不衰。

每當春季梅花盛開之時,梅花山的萬株梅花競相開放,層層疊疊,雲蒸霞蔚,繁花滿山,一片香海,前來探梅、賞梅者多達四、五十萬人,來此賞梅的遊客絡繹不絕。

(2)南京梅花文化擴展閱讀;

梅花的養殖條件

1、土壤。雖說梅花對土質的嚴苛程度不是很高,但也要選用土壤疏鬆質地肥沃的,而且不要經常灌水在盆景中,多餘的水根很難吸取,排水又不方便,根很容易爛掉。市場上有專門培育梅花的土壤可以去購買。

2、溫度。梅花是冬天開花,這是它成長最旺盛的季節,雖說它不懼嚴寒,但是並不代表它不需要光照,如果光照不充足的話,它會減慢光合作用,將會發育不好,開花量也會變少。它喜歡濕潤,如果你把它安放在屋內的話,要保持通風。

3、濕度。如果梅花還在生長,要適當的給它澆澆水,如果是夏天天氣炎熱,可以給它的周圍噴灑水霧,保證它需要的濕度。夏天一般需要一天澆水兩三次,春天和秋天相對較少,只要一兩次。冬天只要在盆中乾燥的情況下再澆。

C. 為什麼南京的市花是梅花

梅花栽植已有3000多年歷史,我國是梅的故鄉,早有愛梅、賞梅的傳統。南京植梅始於內六朝,唐宋元明清以及民國相容沿不衰。南京中山陵園梅花山植梅已有76年的歷史了,但梅花山樹齡絕大部分都在百年以上,在石象路西側梅花品種園內,並有550年600年古梅樁。
梅花在1982年被評為南京市花,南京人如此愛梅和梅花的品格有關。百花園中,梅花開在之先,所以在花譜中總居第一,素有「一樹獨先天下春」。古人賞梅有四貴之說:「貴稀不貴繁。貴老不貴嫩,貴瘦不貴肥,貴含不貴開」,古人的賞梅標準是頗有文化的。
梅花同時還是吉祥的植物,有「梅開五福」之說,梅花五瓣象徵著五福,一是快樂,二是幸運,三是長壽,四是順利,五是和平。正是因為梅花具有這樣的品格,加上南京有梅園新村、梅花山等具有歷史;意義的梅花基地,因此在1982年4月19日南京市人大常委會八屆八次會議上確定梅花為市花,同時確定雪松為市樹。當時南京市政府接受民意,在玄武湖的梁洲,特建一座梅花館,展出盆栽梅花300多株,讓中外遊客去盡情欣賞,成為當時的古城新事。

D. 2006年南京梅花節何時開放

第十屆梅花節將於3月4日開幕

第十屆中國南京梅花節將於3月4日開幕,同時舉行的還有長三角南京旅遊交易會,屆時南京各處梅花也將進入盛花期。梅花節十年慶典將更注重體現南京本土的歷史文化、城市面貌。

E. 中國四大梅園之首,漂亮的南京梅花山,是南京人必去的景點嗎

很多人都知道,南京梅花山梅園、武漢東湖磨山梅園、無錫梅園和上海澱山湖梅園、並稱為「中國四大梅園」。今天小旅帶大家走進四大梅園之首的南京梅花山,梅花開的時候有集市和節慶活動,裡面還有紅樓景區,各種紀念館,梅花山位於南京鍾山風景區南部邊緣,山頂的梅花面積很大,數量繁多,因此而得名。被稱為「天下第一梅山」。一進梅花山,可以說平生第一次看到這么多種梅花競相開放,梅花山的梅花傲骨一身,是南京人踏青必去的景點。

原創聲明:本文由旅遊之後編輯小旅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親愛的愛旅遊的小夥伴,很高興今天給大家分享新一期的旅行趣聞,雖然你們不能跟小旅一起體驗旅行過程中激動和快樂,但是小旅會用最真實、最真情的感受,寫出更好的文章,讓你們一起來感受其中的樂趣;在合適的時間,到合適的地方去旅行,你會收獲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小旅願陪你走完這一場!

近幾年常來常往南京,大小景點差不多都看過了,心心念念的梅花山卻沒能在花開的季節相見。這個春季,梅花盛開的時候,我來了。住的地方離梅花山很近,早晨醒的挺早,索性起來直奔梅花山了,從下馬坊遺址公園一路走過去,差不多20多分鍾的樣子,就到了梅花山(從明孝陵景區五號門入口處進入),梅花山果然不負第一梅園的盛名,令人驚艷。




根據花色,這里的梅花可分為白梅、綠梅、硃砂(紅梅)、宮粉(粉紅)、黃梅等幾種。探梅、賞梅是南京的民俗,而南京植梅與賞梅的歷史悠久,歷六朝至今不衰。最中我意的當屬硃砂梅,還有玉蝶和黃香(紅、黃、綠)。而我怎麼也弄不懂的是,為什麼花苞帶著淡淡的綠,卻能盛開出各色的梅花來。也許是還未到盛開期,梅花的暗香,實在是嗅聞不出。


南京是個有風景,有歷史,有故事的城市,盡管來過,但仍有很多空白。隨著景點指示牌的指引,一些過去未曾留意的景點讓你怦然心動,於是一路狂奔,從早7點,直到下午4點多,才大致兜了一圈,各色梅花如霞如綿,含苞待放的綠萼梅。萼片色綠如翡翠,花純白色或近白色,清透干凈,沁人心脾。火紅熱情的硃砂梅,一樹紅花,兀自開得熱熱鬧鬧,亦無需綠葉襯托。梅花的枝幹也是千姿百態,或婀娜,或舒展,如盤虯卧龍,如龍爪低垂。

F. 南京的市花為什麼是梅花

梅花栽植已有3000多年歷史,我國是梅的故鄉,早有愛梅、賞梅的傳統。南京植梅始於六朝。唐宋元明清以及民國相沿不衰。南京中山陵園梅花山植梅已有76年的歷史了,但梅花山樹齡絕大部分都在百年以上,在石象路西側梅花品種園內,並有550年600年古梅樁。

南京選梅花為市花主要還是和梅花的品格有關。百花園中,梅花開在之先,所以在花譜中總居第一,素有「一樹獨先天下春」,古人賞梅有四貴之說:「貴稀不貴繁,貴老不貴嫩,貴瘦不貴肥,貴含不貴開」,古人的賞梅標準是頗有文化的。

(6)南京梅花文化擴展閱讀;

南京位於中國東部,長江中下游沿岸,是江蘇省的省會。「六朝古都」的滄桑洗禮,現代化都市的燦爛文明,讓南京這座依山傍水的歷史名城獨具魅力。

中國第一長河「長江」,橫跨過南京城,將城市劃分為江南、江北兩個區域。市中心「新街口」鱗次櫛比的高樓與明城牆遺址、總統府等歷史景區交相呼應,令曾經的那段歷史彷彿觸手可及。

明孝陵、中山陵前的駐足瞻望,烏衣巷、老門東前的昔日時光,都是歲月給南京留下的鮮活記憶。沿著「哺育」城市成長的秦淮河夫子廟一帶緩行慢走,南京老城區的面貌仍清晰可見,沿途還能聽到老人們講著一口標準的南京話。

南京也許並不像其他城市那樣充斥著繁忙的人群與嘈雜的街市,更多的是千百年來沉澱下來的文化傳承與歷史印記,讓你在游覽間感受文明古都的文明與洗禮。

G. 梅花在南京的歷史文化

市花--梅花
年4月19日南京市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討論決定,命名梅花為南京市市花。南京有梅園新村、梅花山等富有歷史意義的梅花勝地,梅花具有雪松相似的品格、經受了風雪嚴寒的考驗,梅花含苞欲放,早春二月,大地尚未完全復甦,梅花綻放,最早迎接春天的到來。南京人賞梅、愛梅。梅花與雪松作為南京的市花、市樹可謂珠聯璧合。

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商飆別館——鍾山南麓梅花山前的南朝離宮商飆館遺址;

探梅、賞梅是南京的民俗。

南京植梅與賞梅的歷史悠久,歷六朝至今不衰。據史實,城南梅嶺崗、城北鍾山腳下梅花塢,均為植梅、賞梅之佳地。明末徐渭畫《鍾山梅花圖》,繪出「龍蟠勝地,春風十里梅花」之景觀。當今南京,珍珠泉旅遊度假區(萬株梅海)、古林公園(梅嶺)等處均有梅觀,而尤以中國四大梅園之一梅花山為最佳。每當春季梅花盛開之時,繁花滿山,一片香海,前來探梅、賞梅者多達四、五十萬人。

南京自1996年始,每年的二,三月間,都將舉辦國際梅花節。通過一系列大型旅遊、商貿、文化、娛樂活動,向世界多方面多層次地展示南京美麗的自然風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南京邁向新世紀的嶄新面貌。

南京梅花山的歷史
1700多年前,南京人就愛賞梅

在中國,梅花栽植歷史已有3000多年。南京人開始種植梅花、觀賞梅花,則始於六朝。從六朝開始,一直到明清,南京人珍愛梅花的傳統綿延不絕。李白在名作《新林浦阻風寄友人》中寫道:「昨日北湖梅,開花已熟枝;今朝白門柳,夾道垂青絲。」詩中的「北湖」、「白門」都是南京地名,並且強調了玄武湖的梅花的盛開姿態。

而到了明代,南京的賞梅勝地則在紫金山一帶,但並非梅花山,而是位於紫金山東麓靈谷寺東南的一個名叫「梅花塢」的地方。明國子監祭酒馮夢楨在《靈谷寺探梅記》中記載「越靈谷而東二里許,北行百步,達梅花下。」「梅花之盛,無如靈谷塢中,盡一塢皆梅花,參差錯落不下千株,而周氏園為最勝……」

「明代,梅花塢相當於今天的梅花山,是那時文人賞梅最好去處!」南京文人顧起元、朱之蕃等都有吟詠梅花塢的詩詞行世。明代初年,梅花塢成為隸屬於宮廷的梅園,梅樹上都懸掛著寫有「御用」二字的木牌,結出的梅子都用於皇家祭祀,因此遊人到梅花塢,雖然流連於梅花美景,但沒人敢攀折花枝。

清代以後,梅花塢漸漸消失,僅存地名,梅花塢所在地民國時曾經被作為國民政府外交部郊球場,位於後來的東窪子村和西窪子村之間。梅花塢雖然沒有了,但紫金山的梅花依然著名。清代龔自珍在《病梅館記》里說:「江寧(南京)之龍盤,蘇州之鄧尉,杭州之西溪皆產梅」。這裡面的「龍盤」指的正是紫金山一帶,龔氏把紫金山植梅擺在鄧尉、西溪之上,可見清代植梅之盛。

如今人們熱衷前往的梅花山,其實到今年只有78年歷史。

梅花山,原名孫陵崗,由於東吳孫權葬此崗而得名。1929年孫中山安葬在紫金山後,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把此地開辟為孫中山先生紀念性植物園的薔薇花木區,開始大規模種植梅花,這就是梅花山形成的肇始。

到抗戰前夕,孫陵崗已經形成一大片梅園,吸引了許多遊人前來。南京淪陷期間,汪精衛死於日本後,屍體運回南京就葬在梅花山山頂,孫陵崗正式改名為梅花山。抗日勝利後,國民黨工兵炸毀汪墓,在墓址上建了一座觀梅軒。孫中山之子、當時的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孫科採用宋代文人林和靖種梅養鶴的典故,親自為觀梅軒題字「觀梅」、「放鶴」,後製成匾額懸掛。「文革」的混亂狀況中,「放鶴」匾額曾經一度不知所終。後來才得知,陵園的一個姓李的工人將匾額拿回了家中,將「放鶴」二字朝下,四角鑽孔插上木條,做成了一個小飯桌,使用了將近10年。「文革」結束後,李師傅了解到自家「飯桌」的珍貴歷史價值,主動上交,如今,長3.7尺、寬1.6尺的「放鶴」匾額已經是一件珍貴文物,被妥善保管。

如今,梅花山共植梅3萬多株,有350多個品種,堪稱「天下第一梅山」。

南京植梅與賞梅的歷史悠久,歷六朝至今不衰。據史實,城南梅嶺崗、城北鍾山腳下梅花塢,均為植梅、賞梅之佳地。明末徐渭畫《鍾山梅花圖》,繪出「龍蟠勝地,春風十里梅花」之景觀。當今南京,珍珠泉旅遊度假區(萬株梅海)、古林公園(梅嶺)等處均有梅觀,而尤以中國四大梅園之一梅花山為最佳。每當春季梅花盛開之時,繁花滿山,一片香海,前來探梅、賞梅者多達四、五十萬人。

H. 南京梅花節是什麼時間

由市政府主辦的、以「賞萬株梅花,傳博愛精神」為主題的「2008年中國南京國際梅花回節」將於答今年2月22日至3月22日舉行。記者從昨天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月22日上午10:00,梅花節開園儀式將在中山陵景區的梅花谷大草坪舉行,主會場梅花山也將舉行一系列的節慶活動。

據介紹,今年的梅花節將以「和諧南京、文化南京、香滿南京、美味南京、相聚南京」為特色主題,舉辦「花開五福」一系列活動。考慮到不同旅遊人群的愛好和需求,今年將舉辦不少特色活動,例如,「愛車一族」可在梅花谷車展上欣賞到各類名車;「花為媒」萬人相親會將為單身男女提供邂逅愛情的浪漫空間;遊客玩累了,可以去「美食一條街」上轉轉,各種地方特色小吃令人饞涎欲滴。

展覽活動也是今年梅花節的亮點,遊客可在梅花谷「梅花妝韻」景點參觀「南嶺梅梅花書畫作品展暨工藝大師王殿祥梅花首飾展」;可以在梅花谷「台想昭明」景點參觀「昭明太子史跡展」;可以在暗香閣二樓展廳欣賞南京民間明代文物;也可以在梅花研究中心、梅花品種園欣賞梅花盆景藝術精品。

熱點內容
梅花一類 發布:2025-08-13 21:21:08 瀏覽:652
櫻花拍攝技巧 發布:2025-08-13 21:20:15 瀏覽:52
花類的花語 發布:2025-08-13 21:19:23 瀏覽:99
巡音山茶花 發布:2025-08-13 21:19:17 瀏覽:37
牡丹江西三條路 發布:2025-08-13 21:17:21 瀏覽:839
小學花卉圖 發布:2025-08-13 21:08:29 瀏覽:904
蘭花草簡譜鋼琴譜 發布:2025-08-13 17:51:53 瀏覽:519
貴州養蘭花 發布:2025-08-13 17:51:26 瀏覽:626
盆景凌霄花 發布:2025-08-13 17:20:15 瀏覽:576
荷花泥有蟲 發布:2025-08-13 16:42:01 瀏覽: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