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梅花是國花嗎

梅花是國花嗎

發布時間: 2022-02-04 15:52:16

『壹』 中國的國花是梅花

如今,中國尚未決定現代意義的國花,是將分布在黃河流域的牡丹作為國花,亦或將分布在長江流域的梅花作為國花。
世界上已有100多個國家確立了自己的國花。早在1929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將梅花定為國花。梅花也是世界上唯一代表民族精神的國花。新中國成立後,大陸方面並未明確確立國花。由於大陸沒有明確確立國花,在2001年的APEC會議上,新聞報道出現了「以中國國花牡丹為背景」的笑話;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國花的空缺,更成為悠悠古國的世紀遺憾。全世界約有花卉3萬種,原產於我國的花卉就有1萬—2萬種。世界許多國家特別是歐洲國家為此贊譽「沒有中國的花卉,便不成花園」。
在毛澤東時代,由於毛主席個人極喜梅花,因此主流意見傾向於定梅花為國花,然並未正式確定。
當下大部分意見傾向於「一國兩花」,即將梅花和牡丹定為雙國花。1994年,中國曾舉行國花評選,報選牡丹為國花,蘭、荷、菊、梅為「四季名花」,然最終因分歧太大不了了之。此外,還有主張單一國一花者,即在梅花和牡丹選擇其一。甚至一國四花者,即以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分別代表春夏秋冬四季。
然而,即使是種類最多的「一國五花」方案(牡丹為國花,蘭、荷、菊、梅分別為四季名花)也有歧義。如秋季不止有菊花,還有桂花等其他中國原產的知名花卉。更有人認為將過多的精力放在評選國花上屬於浪費,且國花競選過程中充斥商業氣氛與地方保護主義。並且擔心國花決定後可能引發諸如國鳥、國木、國酒等評選熱潮。他們認為現有的中國十大名花已經足夠。

『貳』 梅花是我國的國花嗎

國花是一個國家的象徵,體現民族的精神,反映國人的情感和寄託。近日我國62名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近日聯合簽名發出倡議,呼籲盡快確定我國的國花,並提出將梅花、牡丹確定為「雙國花」的建議。(22日本報A10版)筆者不禁感到心悅,終於國花之事又一次提上議程。
心悅的同時,筆者也有所疑惑,為何非要確定「雙國花」呢?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有關國花的各種主張紛紛呈現。主要有四種:一是單一國花,其中又分為擁梅花和擁牡丹的「兩派」;二是一國兩花,原先主張單一梅花的陳俊愉院士提出了「一國兩花」的構想,即由梅花、牡丹同任國花;三是一國四花,即以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分司春夏秋冬四季;四是一國五花,以「一主四輔」五名花同為國花——牡丹為主國花,蘭(春)、荷(夏)、菊(秋)、梅(冬)為「中國四季名花」。國花未定的原因無非是中國人對中國文化的繼承發生了斷層下的兩難.但筆者認為一年四季沒有常開的花,先為人知的,有代表性的才是做好的,故還是一國一花為牡丹為好。俗話說的好:一山不容二虎,一個國家不能有兩個名稱。
牡丹做為我國的國花當之無愧。先看它的象徵意義,歷史上早有國色天香之說,它的雍容華貴在許多文學藝術作品中都有充分的表達。升華一步可以喻意祖國的繁榮昌盛,較多地體現物質文明一面,是物質文明的象徵;牡丹乃華中之王,是精神的象徵意味著民族的團結,國家的興旺
是一種喜洋的氣氛。再說到品格,牡丹的品格不霸氣這與中國永遠不稱霸相一致,也是多元化的,更能體現未來中國的多元化。從歷史源源來看:牡丹繁於大唐盛世,是盛世之花,花大色美,乃眾花之王,此時就家喻戶曉。清朝時有一位親王到極樂寺觀賞牡丹,題匾曰:「國花寺」,可見遠在清朝,牡丹就己戴上國花的桂冠。中國民間歷來就以牡丹作為富貴吉祥的象徵至今也是如此。牡丹無論從氣節、象徵意義、歷史淵源還是從知曉程度做為我國國花當之無愧。
梅花與牡丹同為國花實在不妥。梅花繁於南宋末世,為感傷失意之花,花小而性孤,猶如落魄弱女,並且花期比較短只能早春開放,而牡丹可以人工控制花期,四季皆可開放,適應性廣,各地均可栽植,並且知曉程度遠遠高於梅花。現在很多人不願懸掛樹枝下垂的梅花畫,原因倒著的梅花有「倒霉」之說。
在網上筆者看到很多網友在關於「雙國花」的言論,在一個很知名的網上調查顯示80%以上支持牡丹為國花。其中一些網友提到就在民國時,就把梅花定為國花,但未付表決,所以民國國花一說實在不成立,說直白了只不過是當時一寫領導的一相情願罷了。再說起毛澤東(我國開國先驅、革命領袖、人民的救世主,不得不考慮他老人家的意見)喜歡梅花,當時他老人家喜歡梅花那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我們國家當時正處在非常的事情,國民需要艱苦奮斗的精神,梅花不屈不撓梅花不畏嚴寒的氣節在當時最能體現。但當時的梅花已經不能說明我們國家現在的情況,也有網友說:那種精神是要堅持的,一個國家沒有了精神就好比沒有了靈魂,但是牡丹也是有氣節的哦!想當年,傳說,武則天在冬天,下令百花其放,其他花都迫於氣勢開放了,有一種什麼花來著???拒絕開放,最後被逐出長安。終為世人贊賞,雖是一個傳說,但足以說明牡丹的精神所在,氣節所在。古代有許多文人描寫梅花的詩文,但大多都是借喻世態炎涼,不適合作現在泱泱大國的國花。從歷史淵源來看從《詩經》牡丹進入詩歌,算起距今約3000年歷史,繁於大唐盛世,而梅花繁於南宋末。
說至此筆者不得不再說明一下我的個人觀點:不是說其他國家兩個或多個國花不好,各有各的特點和國情,而對我國而言無論現在、還是將來確定國花非牡丹莫屬。
唯在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國家富強、統一,民族繁榮、昌盛。
回答者:鑽石亮仔 - 試用期 一級 1-28 12:29

引用的,覺得很說明問題就貼給你

中國的「國花之爭」已有20多年,「一國一花牡丹派」和「一國兩花牡丹梅花派」的相峙局面由來已久。現年90歲的陳俊愉院士表示,梅花和牡丹在中國都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在1987年進行的中國十大名花評選活動中,梅花得票數第一,牡丹第二。陳院士認為,在花文化上,中國人很早就有用梅、愛梅、賞梅等習慣,對梅花有著深厚的民族感情。而牡丹則是雍容華貴、國色天香,代表著繁榮富強的物質文明。他說,中國疆域廣闊,橫跨熱帶、亞熱帶、溫帶,梅花自然分布主要在珠江和長江流域,牡丹自然分布主要在黃河流域,兩者一南一北,具有更廣泛的代表性。梅花為小喬木,牡丹為灌木,兩種類型,在園林應用上更豐富。而且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推行「一國兩花」,如曰本以菊花和櫻花為雙國花,墨西哥以仙人掌和大麗花為雙國花。據悉,陳俊愉院士是我國著名的花卉專家,也是國內首個在1982年提倡以梅花作為中國國花的人,1988年他又提出以梅花、牡丹作為中國的雙國花,其觀點保留至今
近曰來到南京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國藝學會副理事長陳俊愉呼籲,應盡早確定梅花與牡丹成為中國的國花,以彌補我國至今尚未有國花的遺憾。陳院士預測,2008年的奧運會和2010世博會曰益臨近,關於國花的爭論年內應該會了結,「一國兩花」可能是評選結果,這也是最皆大歡喜的結果

『叄』 梅花是中國國花嗎

不是。中國是惟一尚未確立國花的大國。 由於沒有國花,在2001年的APEC會議上,新聞報道出現了「以中國國花牡丹為背景」的笑話;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國花的空缺,更成為悠悠古國的世紀遺憾……
梅是我國的特產。她原產於滇西北、川西南以至藏東一帶的山地。大約6000年前分布到了長江以南地區,3000年前即引種栽培。

『肆』 梅花是中國的國花嗎

不是,中國暫時還沒定下國花。
本來梅花在中國最有代表性,全國都適合生長,且寓意深遠,但之前的民國已將其定為國花了。

『伍』 牡丹花是國花嗎

牡丹花是國花
梅花自古以來堅韌不拔,廉潔 象徵中華民族經過軍閥戰爭、抗日戰爭、國共內戰等等的不幸後,堅持努力的奔向新的希望,終於盼到了美好的中國--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
牡丹繁榮富強,中國人從解放幾年後平民百姓飯吃不飽,衣穿不好,交通不便,房子更是簡陋的不行。改革開放後中國就是變了樣了,與過去是完完全全相反的,而現在的中國重新的在21世紀站在了世界的前鋒。在國際中的影響力更不用說了!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沒有梅花的堅韌何來的牡丹繁榮昌盛呢?兩者之間相互互補,相依相存。何不把他們同稱為中國的國花呢?
國花沿革

1903年 清朝定牡丹花為國花。

1915年 《辭海》載:我向牡丹花。
1929年 國民政府以梅花確定為國花。從花的角度,可以解讀一部中國歷史,一部中國文化史。
1942年 曾勉教授發表了有關梅花品種分類的論文《梅花:中國的國花》(英文專刊)。
1982年 香港《明報》曾專發了一篇社評《贊成以梅花為國花》,其中有雲:"從曹孟德的揚鞭遙指梅林、誘導兵士'望梅止渴',到林和靖傳誦千古的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千百年來它與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和文化精神結下不解之緣……"。同年,在一些著名植物學家的大力支持下,受中國植物學會的委託,《植物雜志》編輯部發起討論國花,並得到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全國廣大群眾的積極響應,紛紛來信參加評選。投票結果表明:推薦梅花作為國花的最多,牡丹、菊花次之。
1986年11月20日 上海文化出版社、上海園林學會、《園林》雜志編輯部、上海電視台"生活之友"欄目聯合主辦的"中國傳統十大名花評選",結果依次是梅花、牡丹、菊花、蘭花等。由於這次中國名花評選活動,組成了以陳俊愉教授為首的114位專家的評委會,是全國性的評選,又由於結果是1987年得出的,所以往往稱為"1987年的中國十大名花評選活動"。1986年那次推選國花時,雖然也有不少人投了牡丹、菊花等名花的票,但是對最終推選結果--梅花,"各界並無異議"。
1990年 愛國主義主題香港電影《富貴兵團》講述抗戰爭故事面段合唱《梅花》片段。這部電影由多位巨星飾演;譚詠麟、梅艷芳、洪金寶、劉德華、陳百祥、鄭則仕、曾志偉……等。
1994年 全國人大八屆二次會議第0440號"關於盡快評定我國國花的建議"議案,"批轉農業部辦理",責成"中國花卉協會"負責具體組織。"中國花協即在全國有領導有組織"地開展了廣泛深 入的評選國花活動。成立了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慕華任名譽組長、何康任組長的國花評選領導小組",經專家小組討論確定了我國國花評選條件為:
(1)栽培歷史悠久,適應性強,在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影響,在國際上居領先地位
(2)花姿、花色等特性能反映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和性格特徵。
(3)用途廣泛,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具有較高的社會、環境和經濟效益。
據《中國花卉報》刊載,已提名作為中國國花候選花的種類有:梅花、牡丹、菊花、蘭花、月季、杜鵑花、山茶花、荷花、桂花、水仙花、石榴、臘梅、迎春、桃花、映山紅、君子蘭、萱草、金花茶、金邊瑞香、紫薇、梔子花、珙桐(鴿子樹)、一串紅與英蓉花等數十種之多。
經過近十個月討論:根據31個省區市(包括深圳特區)上報結果,贊成一國-花 (牡丹)的有l8個省,佔58.06%;贊成一國四花(牡丹、梅花、 菊花、荷花)的有11個省,佔35.48%;有2個省提出新的四花方案,即以蘭花換荷花,佔6.45%。全國國花評選領導小組經過 認真研究,一致同意"牡丹"為我國的國花。其他呼聲較高的蘭花(春)、荷花(夏)、菊花(秋)、梅花(冬)為中國四季名花。
上述評選結果及詳細情況,按程序由"農業部上報"。此次新的推選結果移注牡丹,卻引"許多人士發表了反對意見",其中不乏有較高社會知名度的學者、藝術家,甚至有些意見是在很高層次的重要會議上發表的。結果,全國人大以"分歧太大"為由擱置了。
……
反方:參選人群是否人民大眾評選?或個別人民?和根本不包括人們?用什麼證明?]
讓值得玩味的是:在1994年的這次評選中,中國牡丹兩大基地--"河南洛陽市、山東菏澤市及中國花協牡丹、芍葯分會"聯合了全國以牡丹為市花或生產、研究牡丹的十多個省市代表成立了"全國牡丹爭評國花辦公室"。
河南洛陽成立了市長親自掛帥的"牡丹爭國花領導小組",再加上陝西省西安市、山東省菏澤等的加盟,聯合成立了"全國牡丹爭評國花辦公室",四方"游說",力捧牡丹為國花。

2005年9月20日 中國園藝學會、北京園林學會和上海風景園林學會聯合在北京召開了"中國國花評選研討會"。大部分代表支持選牡丹、梅花為我國的"雙國花"。但也有不同意見,推崇"一國一花"。
2005年秋季
中國花卉協會在成都召開的會議上建議牡丹為國花,並上報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希望在2006年的全國兩會上定牡丹為國花。遭到反對牡丹的一些專家、學者的強烈質疑。陳院士更是在2006年1月不斷向中央、全國人大、國務院的領導寫信,闡述"一國兩花"的主張,並在供中央領導傳閱的內參上發表相關的文章。
……
曾經"梅花與牡丹"都各自奪冠過,卻為何"牡丹唯獨國花"才可?

『陸』 梅花是中國國花嗎

梅花不是中國國花,中國的國花是牡丹。


1、梅花原產中國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內培歷容史,無論作觀賞或果樹均有許多品種。許多類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觀賞,還可以栽為盆花,製作梅樁。鮮花可提取香精,花、葉、根和種仁均可入葯。果實可食、鹽漬或干制,或熏製成烏梅人葯,有止咳、止瀉、生津、止渴之效。梅又能抗根線蟲危害,可作核果類果樹的砧木。


2、牡丹花色澤艷麗,玉笑珠香,風流瀟灑,富麗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在栽培類型中,主要根據花的顏色,可分成上百個品種。」牡丹品種繁多,色澤亦多,以黃、綠、肉紅、深紅、銀紅為上品,尤其黃、綠為貴。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國色天香」之稱。

『柒』 梅花是國花嗎

如今,中國尚未決定現代意義的國花,是將分布在黃河流域的牡丹作為國花,亦或將分布在長江流域的梅花作為國花。

世界上已有100多個國家確立了自己的國花。早在1929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將梅花定為國花。梅花也是世界上唯一代表民族精神的國花。新中國成立後,大陸方面並未明確確立國花。由於大陸沒有明確確立國花,在2001年的APEC會議上,新聞報道出現了「以中國國花牡丹為背景」的笑話;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國花的空缺,更成為悠悠古國的世紀遺憾。全世界約有花卉3萬種,原產於我國的花卉就有1萬—2萬種。世界許多國家特別是歐洲國家為此贊譽「沒有中國的花卉,便不成花園」。
在毛澤東時代,由於毛主席個人極喜梅花,因此主流意見傾向於定梅花為國花,然並未正式確定。
當下大部分意見傾向於「一國兩花」,即將梅花和牡丹定為雙國花。1994年,中國曾舉行國花評選,報選牡丹為國花,蘭、荷、菊、梅為「四季名花」,然最終因分歧太大不了了之。此外,還有主張單一國一花者,即在梅花和牡丹選擇其一。甚至一國四花者,即以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分別代表春夏秋冬四季。
然而,即使是種類最多的「一國五花」方案(牡丹為國花,蘭、荷、菊、梅分別為四季名花)也有歧義。如秋季不止有菊花,還有桂花等其他中國原產的知名花卉。更有人認為將過多的精力放在評選國花上屬於浪費,且國花競選過程中充斥商業氣氛與地方保護主義。並且擔心國花決定後可能引發諸如國鳥、國木、國酒等評選熱潮。他們認為現有的中國十大名花已經足夠。

『捌』 梅花是中國國花嗎

梅花不是中國的國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花,目前懸缺,尚待全國人大決定。民國時,我國曾以梅花為國花。但我國正式成立後,並沒有明確的確立國花。現在呼聲比較高的花兒是梅花和牡丹。

在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曾有一次關於國花的評選,其中得票最多的就是梅花。它在隆冬時節開放,能夠凸顯出堅韌不拔的民族氣節。

在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曾有一次關於國花的評選,其中得票最多的就是梅花。它在隆冬時節開放,能夠凸顯出堅韌不拔的民族氣節。

梅花為百花凋零時唯一盛開的花,是中華民族的族花,核心代表勇毅,花語是自強不息,堅持守護,度過劫難。

『玖』 梅花是哪個國家的國花

國民政府時期我國曾定梅花為國花,現台灣省省花!!!不算國花
文匯報消息(7月21日),62名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近日聯合簽名發出倡議,呼籲盡快確定我國的國花,並提出將梅花、牡丹確定為「雙國花」的建議。
昨天,我國著名花卉專家、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國花評選最早倡導人之一陳俊愉院士,請他的助手向本報記者傳真來有陳先生和吳良鏞、周干峙、石元春、沈國舫、盧良恕、方智遠、袁隆平、孟宗禎等62位院士簽名的《關於盡早確定梅花牡丹為我國國花的倡議書》。
倡議書中寫道:全世界已有100多個國家確立了國花,我國是迄今為止唯一未定國花的大國。這與中國「園林之母」的稱號極不相稱,也非常不利於向全世界充分展示中國深厚花文化的魅力、支持中國花卉業參與國際競爭。隨著2008年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臨近,解決國花問題迫在眉睫——有關國花的爭議,已到了下定論的時候了。
追溯歷史,國花之「爭」由來已久。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有關國花的各種主張紛紛呈現。主要有四種:一是單一國花,其中又分為擁梅花和擁牡丹的「兩派」;二是一國兩花,原先主張單一梅花的陳俊愉院士提出了「一國兩花」的構想,即由梅花、牡丹同任國花;三是一國四花,即以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分司春夏秋冬四季;四是一國五花,以「一主四輔」五名花同為國花——牡丹為主國花,蘭(春)、荷(夏)、菊(秋)、梅(冬)為「中國四季名花」。
經過多年來激烈的國花之「爭」,如今業內已逐步達成共識:一國多花不便記憶,單一國花代表性不強,「雙國花」應該比較適宜。此次62位院士提出的梅花、牡丹兩花均原產中國,栽培歷史悠久,品種繁多,香、色俱佳,深受國人喜愛。1987年在大范圍內評選中國名花,梅花、牡丹恰為第一第二。而且兩花文化沉積深厚、內涵豐富,梅花素來被喻作堅韌不拔的代表,更多象徵我們民族的精神文明;牡丹則雍容華貴,代表繁榮富強的物質文明。
「雙國花」在世界各國也普遍存在。如日本以菊花與櫻花為雙國花,墨西哥以仙人掌與大麗花為雙國花。中國疆域廣闊、氣候多樣,梅花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而牡丹主要分布在黃河流域,兩者覆蓋面極廣,具有廣泛代表性;加上梅花為小喬木、牡丹為灌木,也非常適宜園林栽培互補應用。
陳俊愉院士介紹說,國花是某個國家的大眾性文化表徵之一,有很強的群眾性,正因為此,世界各國國花的評選,歷來是以約定俗成為准。他建議,國花評選應由花卉園藝和林農等專業機構牽頭,由民間推選為主,最後經政府認可。

『拾』 中國的國花是梅花嗎

中國尚未決定現代意義的國花,是將分布在黃河流域的牡丹作為國花,亦或將分布在長江流域的梅花作為國花。
國花是指一個國家用來作為自己國家象徵的花。國花一般對一個國家的文化別具意義。一個國家通過自己國家的國花也能看出國家的文化底蘊及歷史。象徵民族團結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國民人格美德的精華。為各國人民高度重視,反映了對祖國的熱愛和濃郁的民族感情。

熱點內容
武大櫻花女神黃燦燦 發布:2025-09-14 01:44:10 瀏覽:879
菏澤一朵家 發布:2025-09-14 01:35:16 瀏覽:726
插花領悟的人生道理 發布:2025-09-14 01:21:56 瀏覽:185
百合羹年代 發布:2025-09-14 01:16:06 瀏覽:416
服裝七夕 發布:2025-09-14 01:11:43 瀏覽:300
百合繪畫作品 發布:2025-09-14 00:48:36 瀏覽:799
玉蘭花食品 發布:2025-09-14 00:46:51 瀏覽:117
榆林蘭花花 發布:2025-09-14 00:42:49 瀏覽:571
園林花卉名字 發布:2025-09-14 00:32:12 瀏覽:542
送你一朵花圈 發布:2025-09-14 00:25:59 瀏覽: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