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梅縣梅花城

梅縣梅花城

發布時間: 2022-02-02 20:19:16

❶ 梅州什麼地方好玩

梅州,廣東省轄地級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處,東部與福建省龍岩市和漳州市接壤,南部與潮州市、揭陽市、汕尾市毗鄰,西部與河源市接壤,北部與江西省贛州市相連。享有地方立法權[1]。

梅州是粵閩贛邊區域性中心城市、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驗區、廣東文化旅遊特色區,也是廣東省的重要電力基地之一。梅州地勢北高南低,兼有台地、丘陵、山地、階地和平原五大類地貌類型,面積15876.06平方公里,下轄梅江區、梅縣區、興寧市、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平遠縣、蕉嶺縣2區1市5縣,2016年末戶籍人口551.40萬。同時也是全國重點僑鄉之一,旅居海外的華人華僑達700多萬。也是港澳台同胞的重要祖籍地之一,而台灣500萬客家人中,就有180萬祖籍在梅州。2013年10月13日,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中國國內唯一的移民紀念項目——中國(梅州)移民紀念廣場在梅縣區鬆口鎮正式落成。同時,世界客僑移民展覽館也開館迎客。[2]並於2013年成功舉辦了中央電視台中秋晚會。[3]

梅州是客家人比較集中的聚居地之一,被譽為「世界客都」[4-5],同時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中國自駕游最佳目的地、中國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6]、中國十佳綠色環保標志城市、廣東首個宜居城鄉示範城市。素有「文化之鄉[7]、華僑之鄉、足球之鄉、客家菜之鄉[8]」之稱,同時還享有「廣東漢劇之鄉[9]、廣東漢樂之鄉[10]、金柚之鄉[11]、單叢茶之鄉[12]、溫泉之鄉[13-14]、長壽之鄉」[15-16]、版畫之鄉 等美稱。

文化遺產

建築文化

梅州文化是典型的客家文化。全市有很多古樸的客家民居,

包括圍龍屋、走馬樓、五鳳樓、土圍樓、四角樓等,其中以圍龍屋和四角樓最有特色和最為著名。

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梅州還創造出極具客家特色的梅州客家山歌、廣東漢劇、廣東漢樂、客家童謠、客家諺語等,為中華民族文化的繁榮作出重大貢獻。

文化藝術

梅州有七個省級藝術之鄉。其中有3個被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即梅縣區客家山歌藝術之鄉、大埔縣茶陽鎮花環龍藝術之鄉、豐順縣埔寨鎮火龍藝術之鄉。

此外,還有:

  • 平遠縣船燈舞藝術之鄉

  • 五華縣新橋鎮竹馬藝術之鄉(新橋鎮已並入華城鎮)

  • 興寧市杯花舞藝術之鄉、版畫之鄉[17]

  • 大埔廣東漢樂藝術之鄉

  • 通行語言

    梅州市是客家人比較集中的聚居地之一。境內除豐順縣的湯南、留隍、東留(東留已並入留隍鎮)等3個鎮約11萬人使用潮州話外,大部分人使用客家語。

    飲食文化

    梅州有很多客家美食,如:

  • 客家鹽焗雞、客家釀豆腐、梅菜扣肉、客家紅燜肉、客家燒鯉、客家娘酒雞、客家娘酒、梅州腌面、梅州鹽焗雞爪、客家豬肚包雞、客家魚丸、客家牛肉丸、長樂燒酒、梅縣麥芽糖、平遠慈橙、青欖、梅乾菜、米粄、黃粄、雞頸板、珍珠紅酒、菊花糕、三及第湯、客家鹽鹵鴨掌、大田果合柿餅、棉洋桃駁李、大埔豆腐乾、百侯芒果、大田果合柿餅等。
  • 宗教信仰

    梅州是全省宗教工作大市,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四大宗教,截止2012年,有聖家主教座堂、靈光寺、千佛塔、神光寺、萬福寺、石林寺、平安寺、太平寺等宗教活動場所469處,宗教團體37個,教職人員1200多人,信徒約15萬人。全市先後有37處宗教活動場所被省民族宗教委授予「廣東省模範宗教活動場所」,147處場所獲評全國創建和諧寺觀教堂活動「達標場所」。

    城市標志

    地標

    2017年2月,由梅州日報社策劃,聯合市文廣新局、市旅遊局、市住建局共同主辦的「尋訪客都文化地標」大型文化采風活動,評出「客都十大文化地標」。人境廬、梅江橋、陰那山、葉帥故居、神光山、程旼故里、丘逢甲故居、父子進士牌坊、長樂學宮、落漢鳴泉等榜上有名。[78]

    市花

    梅州自古以來因「梅花」而盛名,是中國目前唯一以「梅」命名的城市。南宋詩人楊萬里宦遊梅州時曾寫下「一路誰栽十里梅,下臨溪水恰齊開;此行便是無官事,只為梅花也合來。」的絕妙

  • 詩句。
  • 1993年梅花被認定為梅州市市花,1994年在梅州召開的世界客屬懇親大會上通過了「把梅州建設為梅花之鄉」的提案,梅城現已建成多處梅花山、梅花園、梅花島、梅花帶以及梅花種植基地等。[79]

    2008年5月22日,梅州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把「梅花香自苦寒來」確定為「梅州人精神」後,印發了《關於弘揚和培育「梅州人精神」的實施意見》(梅市辦[2008]69號)。[80-81]

    2017年,梅江區計劃投資逾1億元打造十里梅花長廊,同時梅縣區也加快推進以「客家精神」和「梅花」為線索的「古梅夢景」項目。[82-83]

    文物古跡

    據考古發現和近幾年的文物普查統計,梅州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和遺物點398處。

❷ 梅州那裡有梅花

我路過的,順便來糾正一個誤點:梅州的『梅』其實最早指的不是梅花...『這里就不說是什麼了』,後來大家覺得不是很好,恰好青梅在梅州地區長的不錯,並把梅花當成市花!梅花是要冬季下雪的時候才好看的,但是梅州不下雪!

❸ 梅州有哪些名花

梅花1994年12月,世界客屬第十二次懇親大會在梅州召開,會上通過了由台灣世界客屬總會、台北市嘉應五屬同鄉會、台北市梅縣同鄉會以及在台的東中、梅中校友會等五單位聯名提出的《建設梅州市為梅花鄉》的提案,由台北市同鄉會代表團團長溫懷粦先生提出報告即提案草擬人),得到大會的通過。1996年5月2日成立了梅州市梅花協會。台、港、澳和海外華僑紛紛捐款,經過各方的努力,梅城和各公園及梅縣附城已種梅數萬株,目前生機勃勃,長勢喜人。

梅州古梅發現記

據州志記載,唐宋以來,不少仁人志士路過梅州,留下許多吟詠梅花的詩篇。由此可以想像,唐宋時期,古梅州的阡陌野嶺,溪谷堤岸,曾遍植梅花和生長著許多野梅樹。故至今梅州(縣)尚留下許多以梅得名的地名和江河山峰。諸如,梅江、梅峰、梅山、梅亭、梅塘、梅河口、老梅樹下……等等美稱。近現代吟詠梅州梅花的詩詞就更多了。最著名的是本世紀初,葉劍英元帥的詠梅詩。一九一七年,葉劍英元帥在雲南講武堂就讀時,曾寫下「梅花端的種梅州」的詩句。

(一) 梅梅I號

一九八四年,在梅縣城北嶺上村跌馬石祭山區古道旁,發現了一株野生梅樹,樹形奇特多姿,樹齡約有百年左右,但見古梅一樹花發,潔白如雪,幽香陣陣,撲鼻而來,這是在梅縣首次發現的野生梅樹。

(二) 梅縣大型野生古梅

一九八五年夏,在梅縣城北玉西山區找到了一株大型野生大梅樹。樹高6米左右,樹冠扁球形,冠幅7×7平方米。主幹直徑64厘米。老乾灰褐,樹皮縱裂深,披鱗帶甲,樹勢挺拔蒼老,猶如一把巨傘矗立於大地,可入畫譜。花期每年一月上旬至下旬,花繁如星,色白芬芳,香氣襲人,依蘭莫及。樹齡在三百年以上。
這株大型野生古梅的發現,引起了中國梅花專家陳俊愉教授的重視,認為「這一發現填補了我國野生梅樹分布的一大空白」,並於一九八八年初派兩名助手專程由北京來梅考察。

(三) 中國古梅之耆——潮塘宮粉

傳統名花中,梅花最長壽,然而,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梅花樹在哪裡呢?這是許多專家學者,探索多年,長期爭論的學術問題。
以梅取名的梅州,還存在千年古梅嗎?
在梅縣城東鎮崇山環繞的潮塘山巔發現了一株特大紅梅古樹,與全國當時已報道的古梅相比,這株古梅樹之高之大之老,當居首位。可能是中國古梅之耆老。
這株紅梅古樹高10米。樹冠扁圓且開張。冠幅左右共16米。主幹直徑75厘米。距土坪40厘米處分成雙干,兩干直徑分別為49厘米和31厘米。
古梅著花繁密,朵大,花徑2.5厘米左右。紅色,重瓣,馨香。嫣紅可愛之極,非筆墨畫圖可足矣!花期早,每年12月下旬進入初花期,元旦後為盛花期,花期約有一個月之久,
這株古梅樹,長在深山高崗上,立地環境惡劣,土頑泥瘠,缺水少肥。它望天以渴水,以落葉而作肥,只有光照條件尚可,顯示出頑強的生命力。花期一屆,紅花滿樹,燦若霞錦,幽香襲人,實為梅州一大奇觀。初步考證其樹齡六百年左右,是梅花新品種,專家命名為「潮塘宮粉」。

(四) 梅縣陰那山古梅

靈光寺附近山上有一株古梅樹。古梅樹高約10米,冠幅左右各8米。樹冠饅頭型。單干直立,挺拔魁偉,樹勢壯旺。胸徑38厘米,樹身深褐色,蒼老,披鱗帶甲。小枝青色,多具枝刺。花徑大,約2厘米,白色單瓣,素雅芳香,而花蕾紅暈、花萼絳紅。花期元月前後。花繁如星,滿樹如雪,潔白勝玉,幽香播遠,蜂蝶紛臨,十分可人。
這株古梅樹齡約300多年。相傳是明末崇禎翰林學士、東宮侍講、崇禎太子朱慈火良的太傅李二何,及後來明亡後潛隱於陰那山靈光寺的崇禎太子——世稱 和尚,

❹ 梅州與梅花

有一說法說梅州之名來自梅花。但《程鄉縣志》記載梅州之名來自程鄉名人「梅涓」。 上世紀未,國內興起市花熱,梅州順應將「梅花」定為市花,並開始在市區大范圍種植。

❺ 梅城有什麼地方好玩的

雁南飛茶田省級旅遊度假區 梅縣雁洋鎮長教管理區 2828888
五指石省級風景名勝區 平遠縣差干鎮 8273252
陰那山省級風景區 梅縣雁洋鎮 2825302
豐順溫泉省級旅遊度假區 豐順縣湯坑鎮縣經濟開發區 6628865
葉劍英元帥故居和紀念館 梅縣雁洋鎮 2825206
千佛塔 梅州市東郊大東岩 2290362
人境廬 梅州市東區小溪唇 2233637
聯芳樓 梅縣白宮鎮新聯村 2876932
泮坑旅遊度假村 梅江區三角鎮泮坑村 2315968
長潭旅遊度假區 蕉嶺縣長潭鎮 7872806
洞天湖旅遊度假區 梅縣上官塘 2640287
雁鳴湖旅遊度假中心 梅縣雁洋鎮南福村 2830688
龍鯨河漂流 豐順縣大龍華鎮 6611316
龍歸寨瀑布 豐順縣東聯鎮 6519388
湯湖熱礦泥山莊 五華縣轉水鎮 4842988
合水旅遊區 興寧市合水鎮 3551018
神光山旅遊區 興寧市福興鎮 3253137
客家土圍樓-花萼樓 大埔縣大東鎮聯豐村 5535328
陰那山旅遊度假區 梅縣雁洋鎮 2839888

❻ 廣州梅縣

是因為古代梅州盛產梅,所以叫梅州,以前叫梅縣,現在叫梅州。

據《光緒嘉應州志》等史志記載,唐宋以來,有不少名人,曾路經或逗留梅州,寫下許多詠梅詩篇,如:唐宣宗時宰相李德懿貶謫潮州,途經梅江,曾作《惡溪詩》一首雲:

風雨瘴昏蠻海日,

煙波魂斷惡溪時,

嶺頭無限相思淚,

泣向寒梅近北枝。

說明其時梅江兩岸有梅蹤跡。更能說明問題的是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大詩人楊萬里任廣東提點刑獄時,曾率兵來梅州平息閩盜沈師擾粵,留下不少詠梅詩作:

一路誰栽十里梅,

下臨溪水恰齊開,

此行便是無官事,

只為梅花也合來。

他還有另一首《雨中梅花》雲:

霜晴三日不勝佳,

勿作陰霖逆歲華。

客里清愁自無奈,

卻教和雨看梅花。

從這兩首詩,可知是時梅州境內,遍地皆梅花,且很具觀賞價值,若不然,楊萬里怎麼會吟出「只為梅花也合來」?又何以要冒雨前往觀賞?雖說是為排遣清愁,但梅花畢竟對他有很大的吸引力。

迨至清初,梅州城裡城外的梅花還是不少的,有史可查的就有:康熙中期程鄉(梅縣)縣令曹延懿,在縣城東郊 陽東岩一帶開辟梅園,植梅數百株,賞覽之餘,賦詩記其事雲:

試種梅花看結子,

青酸一樣斗風流。

清雍正時梅城進士,官至山西按察史的藍欽奎,微時家貧苦讀,其妻日怨家無「七件」,難以為炊,欽奎每以「自然有」安慰之。某年除夕,債主臨門,他便躲到屋外河畔去賞梅,並作《看梅花》一首雲:

柴米油鹽醬醋茶,

七件都在別人家;

今日自然然不得,

不如翻眼看梅花。

可見其時梅城江岸仍有可資賞覽的梅花。

梅州歷史上留下眾多以「梅」命名的山川、古跡、鄉鎮、村舍,如:梅峰、梅山、梅溪、梅江、梅園、梅林、梅亭、梅塘、梅教、梅子村、梅口鎮、梅花山、梅花村、梅子坑、梅子墩、梅子坪、梅子壩、梅子崗、梅子樹下等。不難推想古時境內的山野阡陌、溪河堤岸,坑頭村尾長滿梅樹。

時移事遷,近代以來,不知是生態環境有所改變,抑或人們植梅的興致不高,還是別的什麼原因,梅州之梅似有銳減之勢。這從前人詩中的記述,亦可看出些跡象。如清同治間,梅縣秀才鍾蓮生寫的《梅城晚眺》:

梅山梅水仰清華,

一跳芳菲眺望賒。

笑煞縣名香萬古,

城前城後少梅花。

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張煜南(榕軒)在為葉壁華《古香閣全集》出版題贈的七言古詩中,起首四句好雲:

吾梅夙號梅花鄉,

處處人家梅樹旁。

不知何時經剪伐,

根株拔盡斂英芒。

宣統時的梅縣貢生張芝田(《嘉應鄉士志》作者),鑒於昔日縣官曹廷懿在陽東岩一帶栽種的梅花已經凋零,不勝感慨,故在其《梅州竹枝詞》里寫道:

問誰肯學曹公雅,

補種梅花護佛龕。

1994年12月,世界客屬第十二次懇親大會在梅州召開,會上通過了由台灣世界客屬總會、台北市嘉應五屬同鄉會、台北市梅縣同鄉會以及在台的東中、梅中校友會等五單位聯名提出的《建設梅州市為梅花鄉》的提案,由台北市同鄉會代表團團長溫懷粦先生提出報告即提案草擬人),得到大會的通過。1996年5月2日成立了梅州市梅花協會。台、港、澳和海外華僑紛紛捐款,經過各方的努力,梅城和各公園及梅縣附城已種梅數萬株,目前生機勃勃,長勢喜人。

梅州古梅發現記

據州志記載,唐宋以來,不少仁人志士路過梅州,留下許多吟詠梅花的詩篇。由此可以想像,唐宋時期,古梅州的阡陌野嶺,溪谷堤岸,曾遍植梅花和生長著許多野梅樹。故至今梅州(縣)尚留下許多以梅得名的地名和江河山峰。諸如,梅江、梅峰、梅山、梅亭、梅塘、梅河口、老梅樹下……等等美稱。近現代吟詠梅州梅花的詩詞就更多了。最著名的是本世紀初,葉劍英元帥的詠梅詩。一九一七年,葉劍英元帥在雲南講武堂就讀時,曾寫下「梅花端的種梅州」的詩句。

(一) 梅梅I號

一九八四年,在梅縣城北嶺上村跌馬石祭山區古道旁,發現了一株野生梅樹,樹形奇特多姿,樹齡約有百年左右,但見古梅一樹花發,潔白如雪,幽香陣陣,撲鼻而來,這是在梅縣首次發現的野生梅樹。

(二) 梅縣大型野生古梅

一九八五年夏,在梅縣城北玉西山區找到了一株大型野生大梅樹。樹高6米左右,樹冠扁球形,冠幅7×7平方米。主幹直徑64厘米。老乾灰褐,樹皮縱裂深,披鱗帶甲,樹勢挺拔蒼老,猶如一把巨傘矗立於大地,可入畫譜。花期每年一月上旬至下旬,花繁如星,色白芬芳,香氣襲人,依蘭莫及。樹齡在三百年以上。
這株大型野生古梅的發現,引起了中國梅花專家陳俊愉教授的重視,認為「這一發現填補了我國野生梅樹分布的一大空白」,並於一九八八年初派兩名助手專程由北京來梅考察。

(三) 中國古梅之耆——潮塘宮粉

傳統名花中,梅花最長壽,然而,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梅花樹在哪裡呢?這是許多專家學者,探索多年,長期爭論的學術問題。
以梅取名的梅州,還存在千年古梅嗎?
在梅縣城東鎮崇山環繞的潮塘山巔發現了一株特大紅梅古樹,與全國當時已報道的古梅相比,這株古梅樹之高之大之老,當居首位。可能是中國古梅之耆老。
這株紅梅古樹高10米。樹冠扁圓且開張。冠幅左右共16米。主幹直徑75厘米。距土坪40厘米處分成雙干,兩干直徑分別為49厘米和31厘米。
古梅著花繁密,朵大,花徑2.5厘米左右。紅色,重瓣,馨香。嫣紅可愛之極,非筆墨畫圖可足矣!花期早,每年12月下旬進入初花期,元旦後為盛花期,花期約有一個月之久,
這株古梅樹,長在深山高崗上,立地環境惡劣,土頑泥瘠,缺水少肥。它望天以渴水,以落葉而作肥,只有光照條件尚可,顯示出頑強的生命力。花期一屆,紅花滿樹,燦若霞錦,幽香襲人,實為梅州一大奇觀。初步考證其樹齡六百年左右,是梅花新品種,專家命名為「潮塘宮粉」。

(四) 梅縣陰那山古梅

靈光寺附近山上有一株古梅樹。古梅樹高約10米,冠幅左右各8米。樹冠饅頭型。單干直立,挺拔魁偉,樹勢壯旺。胸徑38厘米,樹身深褐色,蒼老,披鱗帶甲。小枝青色,多具枝刺。花徑大,約2厘米,白色單瓣,素雅芳香,而花蕾紅暈、花萼絳紅。花期元月前後。花繁如星,滿樹如雪,潔白勝玉,幽香播遠,蜂蝶紛臨,十分可人。
這株古梅樹齡約300多年。相傳是明末崇禎翰林學士、東宮侍講、崇禎太子朱慈火良的太傅李二何,及後來明亡後潛隱於陰那山靈光寺的崇禎太子——世稱 和尚,

❼ 梅州市的梅花在哪裡

客天下旅遊產業園有,據我所知,梅城的學校比如梅縣高級中學,東山中學,梅州中學校內都有梅花園,希望可以幫助你!

❽ 今天,我來了梅縣人民廣場的地方,游覽了梅花山、噴泉等地方。修改病句

這個句子應當這樣改今天:我來到梅縣人民廣場,游覽了梅花山、噴泉等地方。

❾ 梅州梅花金御周邊環境怎麼樣生活便利嗎

樓盤名稱:梅花金御

城市:梅州

其他交通方式:梅花金御位於梅花山下,梅縣新城中學側。佔地面積:21621.94平,建築面積:98376平,總戶數:504 戶,綠化率35.2%,容積率達3.77,項目分天驕組團12幢體,榮御組團7幢體,樓高11-15層。規劃有2000平水景廣場。

規劃信息:其佔地面積為21621平方米,容積率,綠化率35.2%,共0棟樓,停車位暫無資料

周邊配套:中小學:梅縣北大附屬實驗小學、梅縣區程江中心小學、廣東梅縣外國語學校 綜合商場:樂萬家超市 醫院:新城醫院 銀行:建行、農行、中行、工行 郵局:中國郵政 小區內部配套:梅花·金御堅持品質源於細節的原則思想,通過精心挑選的上乘材質,悉心考究的建築工藝,來表現純境生活的舒適質感,鍛造一席悠然寧靜的生活領地,最大程度提升閣下的居住品質和居住舒適度!

樓盤圖片: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點擊查看更全面,更及時,更准確的新房信息

熱點內容
大葉盆景圖片及名稱 發布:2025-08-06 10:18:38 瀏覽:528
花卉如何起霧 發布:2025-08-06 10:15:52 瀏覽:117
花卉博覽園附件酒店 發布:2025-08-06 10:11:40 瀏覽:575
黃a櫻花島 發布:2025-08-06 10:03:49 瀏覽:246
假的蘭花 發布:2025-08-06 09:59:02 瀏覽:337
黃梅花高清 發布:2025-08-06 09:53:56 瀏覽:477
蜜薯綠植 發布:2025-08-06 09:51:48 瀏覽:576
櫻花熱水器報修電話 發布:2025-08-06 09:45:58 瀏覽:796
賞景白荷花 發布:2025-08-06 09:35:55 瀏覽:950
盆栽冬季發芽 發布:2025-08-06 09:26:47 瀏覽: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