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莖葉發黑
㈠ 茶花葉尖變黑,脫落怎麼辦
茶花葉尖變黑脫落可能是得了炭疽病,或者煙煤病。
炭疽病
【病因及症狀】該病由赤葉枯刺盤孢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oides)侵染茶花葉片而造成。這是茶花的主要病害,發病率達33%。病症多出現於葉緣、葉尖和葉脈兩側。初現暗綠色斑紋,後逐漸擴大成不規則大班,顏色由褐色變為黑色,嚴重時可擴散到整個葉片,引起大量落葉。
【發病規律】該病的發生與溫度和溫度有密切關系。一般發病適溫為25~28℃。當溫度適宜,濕度增加時,特別是連續降雨時,能促進病害的蔓延和發展。一般4月份開始發病,6~7月份病害達到高峰,9月份以後病情趨向停止。
【防治方法】①徹底清除病葉。②冬季剪除病枯枝。③在每年發病期前,噴灑1%的波爾多液,每半個月一次。④每周用600倍百菌清水溶液噴灑一次,連續噴3~4次。⑤加強栽培管理,科學除草施肥。在春季可增施磷、鉀肥,在葉片展開前噴施0.15%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
煙煤病
茶花受煤煙病侵害,其表面產生一層暗褐色至黑褐色霉層,以後霉層增厚成為煤煙狀。由於病原種類不同,後期霉狀物各異,如霉層上散生黑色小粒點(即分生孢子器或團囊殼)或剛毛狀長形分生孢子器突起物,嚴重發生該病的果園,樹冠如被蓋上一層煤煙。
【病因】:此病病原菌有多種,除小煤炱屬為純寄生外,其餘各屬為表面附生菌。病菌形態各異,但菌絲體為暗褐色,在寄主表面形成無性和有性繁殖體。子囊孢子暗褐色或無色,有一至數個分隔;閉囊殼有柄或無柄,殼外有或無附屬絲和剛毛。
煤炱菌(Capnodiunsp.)的菌絲為絲狀,分生孢子單胞,橢圓形或卵圓形,表面光滑,無色。菌絲叢中密生有筒形或近棒形的分生孢子器,其端部較膨大,圓形,暗褐色,在膨大部位著生分生孢子器。子囊殼球形或扁球形,膜質,暗色,子囊殼頂部具孔口,表生剛毛。子囊棍棒形,內生8個子囊孢子,孢子長橢圓形,有縱橫隔膜,褐色。
【發生規律】:此病以菌絲體、分生孢子器和閉囊殼等在病部越冬。翌年在溫濕度適宜的條件下,繁殖出孢子,並借風雨傳播至寄主(荔枝樹)上,以介殼蟲、白蛾蠟蟬、粉虱、葉癭蟎等害蟲的分泌物為營養,生長繁殖,並輾轉傳播侵染為害。凡有上述害蟲發生為害普遍和嚴重的果園,有利於此病侵害流行。
【防治方法】:
(1) 農業防治:加強茶花管理,堅持合理施肥,適度修剪,清除病枝,以利通風透光,增強樹勢,減少發病。
(2) 葯劑防治:
①用葯防治介殼蟲、白蛾蠟蟬、粉虱等刺吸式口器的害蟲,減少發病因素。
②對發病較重的,掌握在發病初期,連續用葯2次,相隔10天左右噴1次。選用葯劑有: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按1:1混合後的600~800倍液,或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0.3%~0.5%波爾多液等。
㈡ 茶花葉子邊員發黑,是什麼病害
茶花主要病害防治
炭疽病
【病因及症狀】
該病由赤葉枯刺盤孢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oides)侵染茶花葉片而造成。這是茶花的主要病害,發病率達33%。病症多出現於葉緣、葉尖和葉脈兩側。初現暗綠色斑紋,後逐漸擴大成不規則大班,顏色由褐色變為黑色,嚴重時可擴散到整個葉片,引起大量落葉。
【發病規律】
該病的發生與溫度和溫度有密切關系。一般發病適溫為25~28℃。當溫度適宜,濕度增加時,特別是連續降雨時,能促進病害的蔓延和發展。一般4月份開始發病,6~7月份病害達到高峰,9月份以後病情趨向停止。
【防治方法】
①徹底清除病葉。
②冬季剪除病枯枝。
③在每年發病期前,噴灑1%的波爾多液,每半個月一次。
④每周用600倍百菌清水溶液噴灑一次,連續噴3~4次。
⑤加強栽培管理,科學除草施肥。在春季可增施磷、鉀肥,在葉片展開前噴施0.15%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
藻班病
【病因及症狀】
該病由寄生性銹藻(Cephaleuros virescens)引起。在葉片的兩面均可出現病斑,但以葉面為主。初期為針頭狀呈灰綠色小圓點,後逐漸呈放射狀向外擴展,形成近似圓形或不規則的病斑。病斑隆起明顯,表面有細條紋式的毛氈狀物。 後期病斑顏色由灰綠色變為暗褐色。由於病原體的覆蓋,影響葉面光合作用的進行,因而使 茶花植株生長衰弱。
【發病規律】寄生性銹藻以絲狀營養體在寄生組織中越冬,在潮濕條件下產生游動孢子,孢子侵入新植株而使其得病。該病原菌是一種很弱的寄生菌。在高溫高溫的條件下,因通風透光差而生長不良的茶花林,發生此病最為嚴重。
【防治方法】
①加強培育管理,合理施肥,及時修剪,避免茶花林地過於蔭蔽,做到通風透光,以提高茶花抗性。
②可用0.2%~0.5%硫酸銅溶液噴霧防治。
㈢ 茶花新長出的葉子發黑,怎麼辦
茶花乾枯掉葉子是因為遭到了病、蟲的侵襲。當茶花的嫩枝外表呈現褐色斑塊,且逐步擴展時,它的枝梢上的水分輸送就會遭到阻止,嫩枝葉由綠變黃,最終乾枯,染病枝逝世,這稱為茶花枝枯病。茶花一旦發作此病,應及時剪去染病枝,並將它焚毀。對植株要噴灑滅菌葯劑,如多菌靈、托布津等,一起加強平常養護,增強植株抗性,避免病菌再次損害。假如發現茶花嫩枝中止成長,葉片發黃,嫩枝枯死,能夠判定是茶梢蛾在損害茶花。茶梢蛾的幼蟲蛀人夏捎後.向上一直可蛀到頂芽,造成嫩梢中空失水而死。有的枝條雖不死,但也中止成長,葉片萎蔫發黃。茶梢蛾蛀人嫩梢後,要將嫩梢剪掉焚毀,殺滅害蟲。
茶花新長出的葉子發黑是由赤葉枯刺盤孢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oides)侵染茶花葉片而造成。這是茶花的主要病害,發病率達33%。病症多出現於葉緣、葉尖和葉脈兩側。初現暗綠色斑紋,後逐漸擴大成不規則大班,顏色由褐色變為黑色,嚴重時可擴散到整個葉片,引起大量落葉。該病的發生與溫度和溫度有密切關系。一般發病適溫為25~28℃。當溫度適宜,濕度增加時,特別是連續降雨時,能促進病害的蔓延和發展。一般4月份開始發病,6~7月份病害達到高峰,9月份以後病情趨向停止。
【防治方法】
①徹底清除病葉。
②冬季剪除病枯枝。
③在每年發病期前,噴灑1%的波爾多液,每半個月一次。
④每周用600倍百菌清水溶液噴灑一次,連續噴3~4次。
⑤加強栽培管理,科學除草施肥。在春季可增施磷、鉀肥,在葉片展開前噴施0.15%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
㈣ 茶花葉子發黑,是什麼病害
1、患病:這類植株得了炭疽病之後,葉片會長出許多圓形的小黑點,還會慢慢的版變黑、權掉落。植株的枝條也會變得比較干,對植株的生長有很大的影響。
2、病蟲:植株招惹一些害蟲後,葉片的顏色會變黑,黑的地方會慢慢的變大,影響葉片的養分供應,慢慢的植株的葉片會脫落。
3、給水不當:給這類植株太多水會影響植株的呼吸,從而使植株的葉片變黑、掉落。給植株的水質量不好,葉片也會變黑。
(4)茶花莖葉發黑擴展閱讀:
解決方法
1、植株得病的時候需要將生病的葉片剪掉,然後統一放在一起燒掉它。還要將植株放在空氣流動好的地方,給植株噴灑幾次治療的葯物。
2、感染害蟲之後跟得炭疽病的操作方法一樣,需要剪掉葉片,然後給它噴灑些葯。
3、給水太多的時候將植株放在通風的地方,每次給水的時候少給一些,每次給的水要干凈,如果使用自來水需要將它放置幾天。
㈤ 茶花樹葉子發黑
葉片上別噴水,太陽太大灼傷了。放在半陰處。
㈥ 茶花葉子有點發黑
茶花新葉發黑可能褐斑病引起的。茶花的病害大多在高溫多濕的春夏之交頻發。褐內斑病又被容稱作黑斑病,特點往往是在5、6月份開始發病,7、8月份為發病盛期,9月以後即停止發病。發病症狀:這是一種因多濕及施用氮肥過多而引起的生理性病害。一年四季均可發生,特別是6-10月間發生最多。發病初期,先在成齡葉片上發生,初呈淡綠色,稍有乾枯狀病斑,後變褐色,再變為灰褐色,最後病斑表面現出同心輪紋,在輪紋上密生黑色小粒,病斑大小不一。
防治方法:
在春季茶花芽萌發前噴灑0.5:0.5:100波爾多液,以後每隔15天噴灑1次,可預防該病的發生。加強肥水管理,少施或不施氮肥,淋水不宜過多,以保持土壤有適宜的濕度即可。對發病的植株,先剪去病葉並燒毀,再噴0.5:0.5:100波爾多液,以防病害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