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湘潭梅花渡

湘潭梅花渡

發布時間: 2022-01-30 11:37:15

Ⅰ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是什麼意思

【意思】:樓台茫茫大霧中消失;渡口被朦朧的月色所隱沒。

【出處】:《踏莎行·霧失樓台》 北宋·秦觀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白話譯文:

霧迷濛,樓台依稀難辨,月色朦朧,渡口也隱匿不見。望盡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無處覓尋。怎能忍受得了獨居在孤寂的客館,春寒料峭,斜陽西下,杜鵑聲聲哀鳴!

遠方的友人的音信,寄來了溫暖的關心和囑咐,卻平添了我深深的別恨離愁。郴江啊,你就繞著你的郴山流得了,為什麼偏偏要流到瀟湘去呢?

(1)湘潭梅花渡擴展閱讀:

1,該詩句的創作背景:

此詞為作者紹聖四年(1097)作者因坐黨籍連遭貶謫於郴州旅店所寫。當時作者因新舊黨爭先貶杭州通判,再貶監州酒稅,後又被羅織罪名貶謫郴州,削去所有官爵和俸祿;又貶橫州,此詞作於離郴前,

元祐六年(1091年)七月,蘇軾受到賈易的彈劾。秦觀從蘇軾處得知自己亦附帶被劾,便立刻去找有關台諫官員疏通。秦觀的失態使得蘇軾兄弟的政治操行遭到政敵的攻訐,而蘇軾與秦觀的關系也因此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有人認為,這首《踏莎行》的下闋,很可能是秦觀在流放歲月中,通過同為蘇門友人的黃庭堅,向蘇軾所作的曲折表白。

2,文學賞析

上片寫謫居中寂寞凄冷的環境。開頭三句,緣情寫景,劈面推開一幅凄楚迷茫、黯然銷魂的畫面:漫天迷霧隱去了樓台,月色朦朧中,渡口顯得迷茫難辨。「霧失樓台,月迷津渡。」互文見義,不僅對句工整,也不只是狀寫景物,而是情景交融的佳句。「失」、「迷」二字,既准確地勾勒出月下霧中樓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寫出了作者無限凄迷的意緒。

「霧失」、「月迷」,皆為下句「望斷」出力。「桃源望斷無尋處」。詞人站在旅舍觀望應該已經很久了,他目尋當年陶淵明筆下的那塊世外桃源。桃源,其地在武陵(今湖南常德),離郴州不遠。詞人由此生聯想:即是「望斷」,亦為枉然。著一「斷」字,讓人體味出詞人久佇苦尋幻想境界的悵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心情。他的《點絳唇·桃源》詞中「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

寫的當是同樣的心情。「桃源」是陶淵明心目中的避亂勝地,也是詞人心中的理想樂土,千古關情,異代同心。而「霧」、「月」則是不可克服的現實阻礙,它們以其本身的虛無縹緲呈現出其不可言喻的象徵意義。而「樓台」、「津渡」,在中國文人的心目中,同樣被賦予了文化精神上的蘊涵,它們是精神空間的向上與超越的拓展。詞人希望藉此尋出一條通向「桃源」的秘道。然而他只有失望而已。 一「失」一「迷」,現實回報他的是這片霧籠煙鎖的景象。

「適彼樂土」《詩經·魏風·碩鼠》之不能,旨在引出現實之不堪。於是放縱的目光開始內收,逗出「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桃源無覓,又謫居遠離家鄉的郴州這個湘南小城的客舍里,本自容易滋生思鄉之情,更何況不是宦遊他鄉,而是天涯淪落啊。這兩句正是意在渲染這個貶所的凄清冷寞。春寒料峭時節,獨處客館,念往事煙靄紛紛,瞻前景不寒而慄。

Ⅱ 已是懸崖百丈冰全詩

全詩:

卜運算元·詠梅

讀陸游詠梅詞,反其義而用之。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釋義:

品讀了陸游的《卜運算元·詠梅》詞,反用陸游詞的原本的寓意而寫了這首詩。

風雨把冬天送走了, 漫天飛雪又把春天迎來。懸崖已結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麗競放。

梅花她雖然美麗但不與桃李爭艷比美, 只是把春天消息來報。 等到滿山遍野開滿鮮花之時,她卻在花叢中笑。

出自:毛澤東《卜運算元·詠梅》

(2)湘潭梅花渡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961年12月,毛澤東在廣州籌劃即將召開的中共中央擴大的工作會議,當時中國面臨的國際環境是歐美封鎖,蘇聯翻臉;面臨的國內環境是經濟困難,災害重重。

面對困難和壓力,毛澤東想要表明共產黨人的態度和鬥志,便醞釀寫一首詞。他讀陸游的《卜運算元·詠梅》,感到文辭好;但意志消沉,只可借其形,不可用其義,所以他要再讀與陸游的詞風格不同的詠梅詞。

此詞的目的主要是鼓勵大家蔑視困難,敢於戰勝困難。毛澤東的這首詞,借用陸游的原調原題,但整首詞所反映出來的意境卻截然不同,故作者說:「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

詞前小序說明這首詞是逆向思維,反向立論。毛澤東是充分肯定陸游詠梅詞的愛國主義主題的。「反其意」「主要是反憂傷、悲觀之意為積極樂觀、奮發有為的革命情懷;反寂寞、無出路之意為敢於斗爭、敢於勝利的戰斗精神;反孤芳自賞、個人奮斗之意為同春共樂、大公無私的集體主義高貴品質。」

上闋主要寫梅花傲寒開放的俏麗身姿。起始二句敘季節的變換,既平直自然,又蘊含哲理。第一句才說「春歸」,第二句就說「春到」。春歸是梅花在風雨中所送,春到是梅花在飛雪中所迎。很顯然,這里的「迎春」、「送春」者,不是「風雨」、「飛雪」,而是梅和梅花。

在風雨中送走春天時,梅花雖已凋謝但在飛雪中迎來春天時,梅花卻正吐艷。「風雨」、「飛雪」喻指當時所說的修正主義和國際上的反華浪潮以及當時中國內的嚴峻形勢,由此襯託了梅和梅花不畏風雪嚴寒的強大生命力。

下闋是對無私無欲的梅花的禮贊。首句承「俏」字寫出。俏麗的梅花開放於寒冬之時,它是春天的信使,預報春天就要到來,當春天真正到來時她已經飄零了。這就是梅花樂於奉獻的性格,所以作者說梅花是「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從中」兩句,描寫春天降臨繁花似錦的時候,梅花那種舒心高興的樣子。寫出了花不僅有俏麗的身姿,而且有崇高的精神境界。

Ⅲ 湘潭梅花度在哪裡

潭衡西高速有個梅花渡大橋,原來村子的位置就在漣水河北邊梅花渡大橋引橋附近

Ⅳ 梅花樁不像梅花為什麼叫梅花樁

梅花五個瓣,梅花樁有大順拗小敗五個姿勢,二者相呼應。你看到的少林梅花樁不知道為什麼也叫梅花樁,我們練的梅花樁是內家拳

Ⅳ 誰能給我彭玉麟的一首詩,其中含有「源於梅花渡一生」的詩句

平生最薄封侯願,願與梅花過一生
唯有玉人心似鐵,始終不負歲寒盟

Ⅵ 陸游的梅花情結是什麼

梅花,不畏嚴寒,不懼冰雪,凜然開放於山崖水邊,不與百花爭艷,不以無人而不芳。梅花的品格與陸游全然相似,所以得到了陸游的特別鍾愛。

陸游認為,花中品格最高的是梅花。「閱盡千葩百卉春,此花風味獨清真」(《園中賞梅》),百花之中,梅花風味當屬第一。「雪裡芬芳亦偶然,世人便謂占春前。飽如桃李俗到骨,何至與渠爭著鞭」(《雪後尋梅》),雪裡芬芳,獨占春前,相形之下,桃李自當自愧不如。「月中疏影雪中香,只為無言更斷腸。曾與詩翁定花品,一丘一壑過姚黃」(《梅花絕句》)。姚黃即指牡丹,一般認為牡丹為花中之王,陸游則認為梅花應在牡丹之上。「凌厲冰霜節愈堅,人間乃有此癯仙。……花中竟是誰流輩,欲許芳蘭恐未然」(《射的山觀梅》)。牡丹不能與梅花相媲美,就連有「王者之香」的蘭花也不能與梅花一爭高下。「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過時自合飄零去,恥向東君更乞憐」(《落梅》)。梅花氣節高堅,凜然開放於風雪之中,但過時即去,不受人憐。「逢時絕非桃李輩,得道自保冰雪顏」(《梅》)。這也是陸游平生所追求的理想:「達則兼濟天下,隱則獨善其身。」「幽香淡淡影疏疏,雪虐風饕只自如。正是花中巢許輩,人間富貴不關渠」(《雪中尋梅》)。巢父和許由,均為古代的隱士,相傳二人為唐堯時人。堯讓君位給巢父,他不受。堯又將君位讓給許由,巢父又叫許由隱居。梅不與百花爭春色,正如巢父和許由一樣,不愛人間的富貴和權勢。陸游甚至認為,梅花的品格如此高堅,以至自己都不配與梅花為友。「欲與梅為友,常憂不稱渠。從今斷火食,飲水讀仙書」(《梅花》)。要想與梅為友,須先斷了人間煙火才行,凡夫俗子是絕對不能與梅花為伍的。

陸游之愛梅花,可真算得上是情真意切。「子欲作梅詩。當造幽絕境,筆端有纖塵,正恐梅未肯」(《梅花絕句》)。要作梅詩,須得恭恭敬敬,即使筆端有一點塵埃,也怕梅花不能允許。「體中頗覺不能佳,急就梅花一散懷。沖雨涉溪君會否,免教塵土青鞋」(《梅花絕句》)。要賞梅,必須先沖雨涉溪,洗凈鞋上的泥土,不能沾染半點塵埃。「天與色香天自愛,不教一點上蜂須」(《緗梅絕句》)。梅花的色與香是上天賜予的,因此自然會受到上天的格外憐愛,甚至不允許小小的蜜蜂前來分享。「插瓶直欲連全樹」(《次韻張季長正字梅花》)。折梅插瓶,最多不過數枝,陸游卻恨不得把全樹梅花都插到瓶里,供自家欣賞。「江路疏籬已過清,月中霜冷若為情。不如折向金壺貯,畫燭銀燈看到明」(《看梅歸馬上戲作》)。梅花折來要插向金壺,點上畫燭銀燈,作徹夜欣賞。「插向寶壺猶未稱,合將金屋貯幽姿」(《苟秀才送臘梅十枝,奇甚,為賦此詩》)。單把梅花拿來插瓶是不夠的,陸游還要效法漢武帝(時為郊東王,年僅數歲),「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也」的故事,將梅花「金屋藏嬌」。「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前一放翁」(《梅花絕句》)。陸游賞梅惟恐有一花一景被遺漏,只恨自己不能學得分身術,以使自己能觀賞到每棵樹的梅花。

賞花要在風和日麗之時,賞梅則必須在月夜,在雪中。「一點不雜桃李春,一水隔斷車馬塵。恨不來為清夜飲,月中香露濕烏巾」(《看梅歸馬上戲作》)。攜一壺濁酒,趁著溶溶的月色,在梅林下端坐一夜,聽憑梅花的香露浸透頭上的烏巾。這樣賞梅,才會有真趣。「莫遣扁舟興盡回,正須沖雪看江梅」(《雪中尋梅》)。觀梅還須迎著漫天的風雪。「山月皓中庭,幽人酒初醒。不是怯清寒,愁蹋梅花影」(《梅花絕句》)。月夜賞梅,甚至怕踩亂了月光下的梅影,到哪裡去找這樣的真情?「乘淡月時和雪看,靜夜香來更一奇」(《山亭觀梅》)。只有乘月和雪來賞梅,才有「月明林下美人來」的意境,才會有入「世外桃源」的仙境。

梅花不僅要賞,還要往頭上戴。「老子人間自在身,插梅不惜損烏巾」(《浣花賞梅》)。把梅花直接插在頭發上,不惜烏巾受損。「錦城梅花海,十里香不斷。醉帽插花歸,銀鞍萬人看」(《梅花絕句》)。賞梅歸來,把花插在帽子上,引得萬人觀看。「折花插紗帽,花重覺帽偏。居人空巷看,疑是湖中仙」(《開歲半月湖村梅開無餘偶得五詩以煙濕落梅村為韻》)。陸游甚至不怕冒著褻瀆朝廷的罪名,把梅花插在官帽上,以至居人空巷。「山村梅開處處香,醉插烏巾舞道傍」(《梅花》)。陸游在梅花前已經完全變成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滿頭插花,喜笑顏開,醉舞路旁,這實在是山村的一景。「尋梅不負雪中期,醉倒猶須插一枝」(《雪後尋梅》)。陸游一生大半時間過著閑居的山村生活,「村市歸來醉跨牛」是常有的事。但即使是醉倒在地,也不忘把梅花插在頭上。

賞梅不可以沒有酒,醉里觀花,更有意境。「老來樂事少關身,猶喜樽前見玉人」(《江上梅花》)。品酒賞梅是陸遊人生的一大樂事,越是上了年紀,就越喜歡。賞梅時,光是飲酒還是不夠的,一定要醉,一定要大醉,「醉倒欄邊君勿笑,明朝紅萼綴空枝」(《山亭觀梅》)。「年年爛醉萬梅中,吸酒如鯨到手空」(《春初驟暄一夕梅盡開明日大風花落成積戲作》)。豪放,灑脫,痛快淋漓。「折得梅花古渡頭,詩凡卻恐作花羞。清樽賴有平生約,爛醉千場死即休」(《梅花絕句》)。面對梅花,就應該喝他個一醉方休。「飲酒得仙陶令達,愛花欲死杜陵狂」(《梅花》)。陸游愛梅花真到了如醉、如痴、如狂的地步。

陸游也曾為對梅花的深愛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陸游《飲張功父園戲題扇上》:「寒食清明數日中,西園春事又匆匆。梅花自避新桃李,不為高樓一笛風。」這首絕句不過是應景之作,沒有什麼深刻的含義,但卻被忌恨陸游的人們指斥為有意譏諷朝政。最後,陸游因此被撤職罷官。

陸游對梅花的愛可以說到了痴迷的程度。但陸游對梅花的愛,並不像一般的封建文人那樣僅僅是孤芳自賞和懷才不遇的感嘆,而是把對梅花的愛與憂國憂民緊緊地聯系在一起。「行遍茫茫禹畫州,尋梅到處得閑游。春前春後百回醉,江北江南千里愁」(《園中賞梅》)。陸游的賞梅,絕對不是尋常的「花前月下」,「借酒澆愁」,他的「百回醉」,是由於「江北江南千里愁」,是國家的內憂外患,人民的苦難深重。「低空銀一鉤,糝野玉三尺。愁絕水邊花,無人問消息」(《梅花絕句》)。這里所說的梅花消息,實際是借指南宋政府偏安一隅,滿朝文武無人過問鐵蹄下中原人民的生死。「過盡梅花把酒稀,熏籠香冷換春衣。秦關漢苑無消息,又在江南送雁歸」(《聞雁》)。梅花落盡了,手把酒杯,換上春衣,望著向北回飛的大雁,立時想到了淪陷於金兵的中原大地,想到了「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他在國家山河破碎、人民流離失所的情況下,一時一刻也沒有忘記北伐。「我行柯山眠酒家,初見窗前三四花。恨無壯士挽斗柄,坐令東指催年華」(《庚子正月十八日送梅》)。陸游一生作了一萬余首詩,最後一首《示兒》:「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他死時沒有向後代囑咐家事,至死不忘的,依然是收復失地,統一中華。

陸游一生,以能與梅花為友為榮。「五十年間萬事非,放翁依舊掩柴扉。相從不厭閑風月,只有梅花與釣磯」(《梅花》)。人間萬事消磨凈盡,但梅花可以說是陸游終身相伴的朋友。

熱點內容
最貴的金豆盆景 發布:2025-09-12 09:44:01 瀏覽:10
蓮花語句 發布:2025-09-12 09:39:41 瀏覽:308
國畫花卉工筆圖片大全 發布:2025-09-12 09:38:08 瀏覽:664
小婦人情人節 發布:2025-09-12 09:30:45 瀏覽:778
帶子的花語 發布:2025-09-12 09:23:34 瀏覽:280
茶花基肥 發布:2025-09-12 09:15:26 瀏覽:393
七夕賞曲 發布:2025-09-12 09:14:39 瀏覽:299
胭脂櫻花 發布:2025-09-12 09:14:30 瀏覽:889
怎樣洗西蘭花才幹凈 發布:2025-09-12 09:08:26 瀏覽:873
家養盆景哪些合適 發布:2025-09-12 08:56:43 瀏覽: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