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梅花雙拐套路

梅花雙拐套路

發布時間: 2022-01-29 14:02:04

梅花卦求解 農歷九月十六 下午兩點多起卦 主卦艮土比和 三爻動 上體下用 互卦上震下坎。變卦上艮下

艮卦,上下同而處山上,說明,他在他們那群人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績。

⑵ 少林武術的套路

少林武術流傳的主要有以下套路: 小洪拳、大洪拳(三節)、朝陽拳(四節)、觀潮拳(一節)、炮拳(三節)、通臂拳(三節)、梅花拳、長錘拳、太祖長拳、黑虎拳、大通臂、心意拳(三節)、羅漢拳(五十四節)、心意把(十二種變化)。
源為武藝之源。少林派拳術有羅漢拳、小洪拳、大洪拳、老洪拳、少林五拳、五戰拳、昭陽拳、連環拳、功力拳、潭腿、柔拳、六合拳、圓功拳、內功拳、太祖長拳、炮拳、地躺拳、少林拳、梅花拳、通背拳、觀潮拳、金剛拳、七星拳、練步拳、醉八仙、猴拳、心意拳、長錘拳、五虎拳、伏虎拳、黑虎拳、大通臂、長關東拳、青龍出海拳、翻子拳、鷹爪拳、護身流拳等。
對練拳術有三合拳、咬手六合拳、開手六合拳、耳把六合拳、踢打六合拳、走馬六合拳、十五合里外橫炮、二十四炮、少林對拳、一百零八對拳、華拳對練、接潭腿等。
少林派拳術剛健有力、剛中有柔、朴實無華、利於實戰,招招勢勢非打即防,沒有花架子。
在練習少林拳時,不受場地限制,有「拳打卧牛之地」之說,其風格主要體現一個「硬」字,攻防兼備,以攻擊為主。拳勢不強調外形的美觀,只求技擊的實用。
步法進退靈活,敏捷,有沖拳一條線之說。
在身段與出拳上,要求手法曲而不曲,直而不直,進退出入,一切自如。
步法要求穩固而靈活,眼法講究以目視目,運氣要氣沉丹田。其動作迅如閃電,轉似輪旋,站如釘立,跳似輕飛。少林拳分南北兩派,南派重拳,北派重腿,每派還分許多小派。 單盤龍、雙盤龍、猿猴棒、風火棍、齊眉棍、齊天大聖猴棍、六合風里夜叉棍、小夜叉棍(五路)、大夜叉棍(三路)、陰手棍、六合陽手棍、小梅花棍、雲陽棍、十八點齊眉棍、劈山棍等。對練棍術有六合桿、排棍、穿棱棍、破棍十二路、群羊棍、上沙六回排棍、中沙排棍、下沙排棍等。
少林派棍術有猿猴棍、風火棍、齊眉棍、大桿子、旗門棍、小夜叉棍、大夜叉棍、少林棍、小梅花棍、雲陽棍、劈山棍、陰手棍、陽手棍、五虎擒羊棍 少林競賽棍等,
對練棍術有排棍、穿梭棍、六合桿、破棍十二路等,
棍打一大片,一掃一劈全身著力。棍練起來呼呼生風,節奏生動,棍法密集,快速勇猛。它既能強身健體,又能克敵制勝,在歷代抗敵禦侮中,少林棍發揮過重要作用。 十三槍、本十一名槍、六路花槍、三十一名暴花槍、十八槍、二十七槍、三十六槍、八十四槍、十槍架、六門槍勢、秘授槍譜三十六點 少林六合大槍 少林競賽槍等
對練槍術有槍對槍、六合槍、三十六槍破法對練、二十一名槍對刺等。
槍這古代兵器之王。少林派槍術有少林槍、五虎槍、夜戰槍、提爐槍、攔門槍、金花雙舌槍、擔攔槍、十三槍、十八名槍、二十一名槍、二十四名槍、二十七名槍、三十一名暴花槍、三十六槍、四十八名槍、八十四槍、六門槍勢、十槍架、六路花槍、秘授槍譜三十六點、豹花槍等。
對練槍術有槍對槍、對手槍、戰槍、雙刀對槍、六合槍、三十六槍破法對練、二十一名槍對刺等。
少林槍術有一條歌訣是:「身法秀如貓、扎槍如斗虎,槍扎一條線、槍出如射箭,收槍如捺虎、跳步如登山,壓槍如按虎、挑槍如挑龍,兩眼要高看、身法要自然,攔、拿、亢、點、崩、挑、撥,各種用法奧妙全。」 少林一路大刀、二路大刀、春秋二十四刀、單刀、長行刀、穿刀、六合刀、座山刀、少林雙刀、八路雙刀、六路雙刀、梅花單刀、太祖卧龍刀、五虎少林追風刀、滾堂刀等。對練刀術有刀對刀、二合雙刀、對劈大刀、單刀進雙刀 少林競賽刀。
刀是歷代重要兵器之一,其中大刀被譽為「百兵之帥」。「刀如猛虎、槍似蛟龍」,刀術的演練一招一式都要有威武、凜烈的氣概。
少林的刀有春秋大刀、梅花刀、少林單刀、少林雙刀、奮勇刀、縱撲刀、雪片刀、提爐大刀、抱月刀、劈山刀、少林一路大刀、二路大刀、六合單刀、座山刀、六路雙刀、八路雙刀、太祖卧龍刀、馬門單刀、燕尾單刀、梅花雙發刀、地堂雙刀、滾堂刀、單刀長行刀、五虎少林追風刀等。
對練刀術有刀對刀、二合雙刀、對劈單刀、對劈大刀、單刀進雙刀等。刀的使用特點是纏頭裹腦、翻轉劈掃、撩掛雲刺、托架抹挑等,並有單刀看手、雙刀看走、大刀看頂手,劈、撩、斬、刺似猛虎之說。 二堂劍、五堂劍、龍形劍、飛龍劍、白猿劍、劉玄德雙劍、達摩劍、綈袍劍等。對練劍術有二堂劍對刺、五堂劍對刺、少林劍對刺 少林競賽劍。
劍術矯健、優美、豪放,自古至今流傳深遠。
少林派劍術有達摩劍、乾坤劍、連環劍、太乙劍、二堂劍、五堂劍、龍形劍、飛龍劍、白猿劍、綈袍劍、劉玄德雙劍、青鋒劍、行龍劍、武林雙劍等。
對練劍術有二堂劍、五堂劍對刺、少林劍對刺等。劍訣:「劍是青龍劍,走劍要平善,氣要隨劍行,兩眼顧劍尖,氣沉兩足穩,身法須自然,劍行如飛燕,劍落如停風,劍收如花絮,劍刺如鋼釘。」 三股叉、方便鏟、套三環、峨眉刺、月牙鏟、和戟鐮、秀圈、方天畫戟、節鞭、刀里加鞭、繩鞭、虎頭鉤、草鐮(五合草鐮、六合戰鏈)、梅花單拐、六合雙拐、馬牙刺、烏龜圈、雙鐧、日月狼牙乾坤圈、禪杖、大槊、風魔杖等。
少林武術器械有長的、短的、硬的、軟的、帶尖、帶刺、帶鉤、帶刃的,多種多樣,古有十八般兵器之說,近計不易勝數。除上述刀、槍、劍、棍以外,還有三股叉(南方又稱大鈀)、方便鏟、套三環、峨嵋刺、月牙鏟、和戟鐮、秀圈、方天畫戟、雙錘、大斧、雙斧、三節棍、梢子棍、七節鞭、九節鞭、雙鞭、刀里加鞭、繩標、虎頭雙鉤、草鐮、「五合草鐮、六合戰鏈」、戟頭鉤、梅花單拐、六合雙拐、馬牙刺、烏龜圈、雙鐧、日月狼牙乾坤圈、禪杖、大槊、風魔杖以及盾牌、弩等。 卸骨法、擒拿法、點穴秘法、短打手法、彈弓譜、易筋經義、各種用葯法、救治法等等。
少林派技擊散打有:閃戰移身把、心意把、虎撲把、游龍飛步、丹鳳朝陽、十字亂把、老君抱葫蘆、仙人摘茄、葉底偷桃、腦後砍瓜、黑虎偷心、老猴搬枝、金絲纏法、應門鐵扇子、撥步炮、少鬼攥槍等。 跋陀禪師主持少林寺後,四方學者聞風皆至,徒眾數百。這樣,大量的民間武術者都充當了少林寺的雜役。在跋陀主持少林寺時,就已經有一些會武術或其它技能的青少年子弟被剃度為少林寺小和尚了。象惠光和尚,十二歲時在洛陽城天街的井欄上反踢毽子,一口氣能連續反踢五百次,跋陀感到很驚奇,就把他剃度為小和尚,作為自己的弟子。跋陀的弟子僧稠當小和尚時,體質羸弱,常受一些會武術的小和尚的戲弄,後來便發奮練武,居然練得拳捷驍武,體健身靈。跋陀禪師為創建少林寺,翻譯佛經,傳授佛法作出了巨大貢獻,少林拳譜中還有跋陀傳授方便鏟和一路大刀的記載。
傳說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公元五二七年),印度高僧達摩來到嵩山少林寺傳授佛教的禪宗,面壁九年,靜坐修心,被尊為中國佛教禪宗的初祖。當年達摩終日靜坐,不免筋骨疲倦,又加上在深山老林,要防野獸和嚴寒酷暑的侵襲,在傳經時,他發現好些弟子禪坐時間久了,昏昏欲睡,精神不振。為了驅倦、防獸、健身、護寺,達摩等人仿效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鍛煉身體的各種動作,編成健身活動的「活身法」傳授僧人,此即為「少林拳」的雛形。此外,達摩在空暇時間還練幾手便用鏟、棍、劍、杖等防盜護身的動作,後人稱之為達摩鏟、達摩杖、達摩劍,以後,他又吸取鳥、獸、蟲、魚飛翔、騰躍之姿,發展「活身法」,創造了一套動靜結合的羅漢十八手。後來經過歷代僧徒們長期演練、綜合、充實、提高,逐步形成一套拳術,達百餘種,武術上總稱「少林拳」。其中起過重要作用的是元代少林派拳術大師白玉峰、覺遠上人、李叟等人,他們精心研究少林拳法,注意拳法的整理和傳授,將少林拳中的「羅漢十八手」發展為七十二手,以後又發展到一百七十三手,第一次系統地整理出一套少林拳法。
隋末唐初,少林寺方丈為了保護廟宇的安全,從寺僧中選出身強力壯、勇敢靈巧或善於拳擊械鬥者組織成一支專門隊伍。最初,他們的任務是護寺,以後,寺僧參與了政治活動,寺養僧兵,形成武僧。客觀形勢要求武藝向精湛的技擊方面發展,開始了有組織的、嚴格的僧兵訓練,操練棍棒。每日晨光曦微,武僧們同起而習之,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長年不斷刻苦練習武藝,對少林武術的發展、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
太和十九年(495年)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太和二十年(496年) 孝文帝為安置北天竺僧高僧跋陀赦建少林寺,公給衣供。跋陀於寺西台建舍利塔,塔後建譯經堂。
熙平二年(517年) 洛陽永寧寺建成,十七年後毀於火。其間南天竺僧菩提達摩曾見此寺,後入少林寺後五乳峰山洞坐禪。
正光初(520年) 跋陀弟子僧稠任少林寺主。 承光元年(577年)周武帝下詔毀佛法,少林寺被廢。
大象二年(580年)周靜帝下詔重興佛道二教。少林寺復立,更名陟岵寺。 開皇元年(580年) 恢復少林寺名。
開皇中(581-600年)隋文帝詔賜少林寺柏谷塢地一百頃。
大業十四年(618年) 天下大亂。少林寺被山賊所劫,僧徒拒之。塔院被焚,靈塔尚存。 武德四年(621年) 四月廿七日,少林寺上座善護等十三僧,聯合偽轘州司馬趙孝宰等翻轘州城,執王世充侄王仁則歸唐有功。三日後,秦王李世民派員至寺頒賞。
武德五年(622年) 少林寺因居偽鄭之地,被廢省。
武德七年(624年) 寺僧不服減省上訴。七月,敕少林寺依舊置立。
武德八年(625年) 二月,重賜少林寺柏谷塢地四十頃,水碾一具。
咸亨中(670-674年) 高宗巡幸少林寺,御題《金字般若碑》,留幡像及施物。
弘道元年(683年) 禪宗大師法如入少林寺。九月廿五日,武則天遣武三思送金、絹等物至少林寺,立《大唐天後御制願文》,為亡母楊氏造功德。
嗣聖元年(684年) 高宗薨,武則天至少林寺為高宗造功德。
永昌元年(689年) 法如圓寂,立塔寺東。
開元十一年(723年) 十一月,玄宗御書碑額七字及「太宗教書」,遣一行送賜少林寺。
開元十六年(728年) 七月十五日,少林寺立裴漼撰《皇唐嵩岳少林寺碑》。 金初 住持祖端立《妙色那羅延金剛神像碑》。
興定四年(1220年) 住持志隆創設「葯局」。
蒙元
稱制元年(1242年) 曹洞宗宗師萬松派遣大弟子福裕住持少林寺。
稱制四年(1245年) 福裕受忽必烈之命,在少林寺作資戒大會。
定宗三年(1218年) 福裕為都僧省總統,收回佛寺237處。
憲宗八年(1258年) 忽必烈在哈喇和林主持舉行佛、道大辯論。福裕為首僧代表佛教界參與辯論,道士敗。
中統元年(1260年) 福裕榮膺「光宗正法大禪師」,任大都大萬壽寺住持,計十四年。其間分建和林、燕薊、長安、太原、洛陽五少林。
至元十二年(1275年) 福裕圓寂,刊有《雪庭和尚語錄》行世。
皇慶元年(1312年) 謚福裕為晉國公。
泰定四年(1327年)日該國山陰道但州正法禪寺僧邵元入華,兩年後至少林寺,住二十一年,任書記、首座等職。
至正十一年(1361年) 三月二十六日,潁州紅巾軍至少林寺,緊那羅僧以神異阻之。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 天下動亂,少林寺僧僅存二十多人。 洪武二年(1369年) 子嚴始住持少林,前後計十三年。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 來復撰《淳拙禪師道行之碑》,日該國沙門德始書丹。
弘治十四年(1501年) 西天梵僧受古梅住持之請,任少林寺勸緣僧。
正德五年(1510年) 文載住持少林寺,奉行《禪苑清規》,計十二年。
正德七年(1512年)霸州農民劉氏起事,少林寺武僧奉命征伐。此年,建立雪亭。
嘉靖元年(1522年) 十一月,山東清州礦丁王堂起事,少林寺武僧奉命征伐。次年乃敗。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 為武僧三奇周友立塔,敕名「天下對手,教會武僧」。
嘉靖三十一至三十三年(1552-1554年) 少林寺武僧三十多人奉命赴沿海抗擊倭寇,英勇壯烈。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柘城鹽徒師尚詔起義,少林寺武僧竺方周參等奉命征討,十月,師尚詔伏誅。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 徽王府為少林寺修建牌坊,徽王朱載埨書丹。次年,朱載埨因罪自殺,徽府除國。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 小山住持少林寺,計八年。
嘉靖四十年(1561年) 抗倭名將俞大猷至少林寺觀武,認為「真訣皆失」,選寺僧宗擎、普從隨其學習棍法。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 西天梵僧弟子扁囤和尚圓寂。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 鄭王之子朱載堉立《混元三教九流圖》於少林寺。
隆慶間(1567-1572年)程宗猷入少林寺習武,近十年。晚年刊《少林棍法闡宗》等行世。
萬曆二年(1574年) 常潤主持少林寺。
萬曆五年(1625年) 河南巡撫程紹在少林寺觀武,作《少林觀武》詩。
萬曆十六年(1588年) 創建千佛殿,貯神宗母李太後所頒續刻藏經。
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 無言主持少林,計十七年。袁宏道游少林,觀武。
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杭州人陳元贇入少林寺習武。1683年東渡日本,傳少林拳棍於日本。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 為都提舉、征戰有功萬安同順、授教師本樂宗武立塔。
崇禎十一年(1638年) 登封農民李際遇起義。
崇禎十四年(1641年) 冬,李自成軍入豫,李際遇與之合軍,攻克登封縣城。 順治十三年(1656年) 海寬入京師,刊《五家宗派世譜定祖圖》。次年領禮部札子,為清代第一位住持。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 聖祖御書「寶樹芳蓮」及「少林寺」匾額,賜少林寺。
雍正十三年(1735年) 世宗御批重修少林寺,整頓少林寺門頭。乾隆初年,由河東總督、河南巡撫王士俊主持重修少林寺,費銀九千兩。
乾隆五年(1740年) 河南巡撫雅爾圖上奏「少林寺僧徒,向以教習拳棒為名。」
乾隆十二年(1747年) 施奕簪、焦如衡編定《少林寺志》四卷,五萬余字,次年刊梓。
乾隆十五年(1750年) 九月三十日,高宗巡幸少林寺,題詩書匾,夜宿少林寺方丈室。
道光八年(1828年) 河南道員麟慶代巡撫楊海梁祭祀嵩山時,至少林寺觀看武僧校拳。
道光三十年(1850年) 鴉片戰爭結束,政府軍隊普遍配備火器,武術普遍民間化。上層社會武術功能轉向健身。
咸豐四年(1854年) 王祖源入少林寺習《易筋經》,晚年刊《內功圖說》行世。
同治元年(1862年) 捻軍西征,三月至九月兩次過登封縣境。是年蝗災。 民國初年(1911-1920年) 世局動亂,土匪蜂起,少林寺購置火器成立保衛團,當家和尚恆林任團長。
民國四年(1915年) 民國政府教育部通令武術進入西方模式新式學校課程。
民國五年(1916年)王雲華修葺緊那羅神殿。
民國十二年(1923年) 恆林圓寂,弟子妙興繼任。吳佩孚部收編少林寺保衛團為第一團,妙興任團長。
民國十六年(1927年) 妙興率團赴舞陽,與任應岐部交戰陣亡,保衛團武僧四散。
民國十七年(1928年) 三月十五日,國民軍石友三火燒少林寺。天王殿、大雄殿、客堂、鍾鼓樓、藏經樓及所藏之大藏經、《少林寺志》木版、北朝石刻造像碑等皆毀。
民國十七年(1928年) 民國政府成立中央國術館,省、市、縣通設國術館(社)。大批民間拳師進城任教。以「增進全民健康為宗旨」。「仿舊時武科考試和近代體育競賽,」舉行全國國術考試。武術走向競賽標准化。
民國二十年(1930年)唐豪出版《少林武術考》。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日本武士宗道臣至少林寺學藝。回日本後,創立日本少林寺拳法聯盟。

⑶ 拳術套路

中國武術的內容極為豐富,流派甚多。其中既有以提高身體素質和以增強某一專門技能為主的基本功法,又有以踢、打、摔、拿、擊、刺、劈、扎等攻防技擊格鬥動作技術組編而成的各種徒手拳術和器械套路運動,還有以散手、推手、短兵為主要形式的搏擊運動。僅以武術套路運動形式而言,傳統的拳術套路就有上千套之多,器械套路也有數百套。另外,還在傳統套路的基礎上又不斷地發展和創造出新的套路。例如太極拳流傳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太極拳又逐漸演化出功架大、小、高、低之分,風格特點截然不同的陳式、楊式、吳式、武式、孫式等太極拳流派和套路,以及新編的二十四式和四十八式簡化太極拳套路。在現代武術比賽中,武術教練員和運動員根據競賽規則的要求,運用攻防格鬥動作技術規律和運動學原理而創編的自選拳術和器械套路,就更是琳琅滿目,千姿百態,難以計其數了。.
下面介紹的是經過挖掘整理出來的武術套路內容及種類:
拳術套路
①單練:長拳、查拳、華拳、炮拳、洪拳、少林拳、通臂拳、劈掛拳、翻子拳、八極拳、八卦掌、形意拳、心意拳、梅花拳、六合拳、陳式太極拳、楊式太極拳、吳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孫式太極拳、趙堡太極拳、洪式太極拳、付式太極拳、和式太極拳、李式太極拳、忽雷太極拳、武當太極拳、太極五星捶、子午拳、花拳、紅拳、串拳、行拳、跑拳、雄嘟拳、鷹爪拳、彈腿、戳腳、羅漢拳、猴拳、醉八仙、地躺拳、大成拳、關西拳、關東拳、大綿拳、小綿拳、靠身捶、硬捶、綿拳、鷹手、攔手、截拳、青龍拳、青虎拳、伏虎拳、金剛拳、黑虎拳、練手拳、練步拳、太祖拳、孫膜拳、七星拳、撩襠拳、大雄拳、小雄拳、雁行拳、貓行拳、虎形拳、獅形拳、鴨形拳、雞形拳、蛇形拳、鶴形拳、龍形拳、地犬術、五虎拳、開打拳、掛拳、連腿、信拳、唐手拳、二郎拳、出洞拳、飛虎拳、四平拳、五祖拳、字門拳、迷蹤拳、燕青拳、弓力拳、太平拳、大開門拳、溜腿架子、十二步架、黃鶯架子、二十四式、太子拳、埋伏拳、岳氏散手、天里拳、十字手、十字單拳、蔣家子、下山拳、陰陽手、金掄手、楊家手、扶漢手、競掄手、四門重手、封手八快、飛花亂天手、封頭黑虎、孔明拜斗、連環鉤搓、金剛大練、十八校、三皇炮捶、詠春拳、百合拳、金雞拳、八法拳、宗法拳、赤雄拳、彌陀拳、新練拳、岳家拳、龍門拳、鄔家拳、魚門拳、四門拳、鐵拳、石頭拳、虎膝拳、凰眼拳、雙龍拳、紅家拳、劉家拳、蔡家拳、李家拳、莫家拳、麥家拳、趙家拳、梅花單拳、短戰拳、脫戰拳、大戰拳、脫銬拳、喪家拳、韋陀拳、五禽戲、八段錦、五虎架、卧地龍、跳地龍、四六拳、八面捶、八步捶、五花炮、殺手拳、十字戰、殺蟲變拳、八步轉、順步捶、冠拳、通背捶、八門勁捶、登州捶、環子捶、撕拳、八卦拳、八虎單拳等。
②對練:捻拳排子、短打、三步對架、串子、盤捶、接潭腿、擋步對拳、四門對打拳、開門炮、踴步捶、對子腿、五郎捶、對打梅花拳、對封截腿、套拳八折、赤龍連拳、對打子母蓮拳、一百零八手對拳、對打安身炮、對打五花炮、對打連環拳、對打八極拳、對打七十二招、對打十字查拳、對打華拳、雙紅操手、花炮操子、文武操手、短手、會戰、對打八卦掌、對打形意拳、太極推手等。
器械套路
①單練:劍--達摩劍、青萍劍、青龍劍、八仙劍、昆侖劍、龍形劍、綿袍劍、重陽劍、三才劍、穿林劍、大連環劍、小連環劍、峨崛劍、乾坤劍、銀悟劍、午子劍、聾凰雙劍、八卦劍、青虹劍、飛虹劍、紫微劍、撞郎劍、純陽劍、武當劍、八卦雙劍、太極劍、朝陽劍、青峰劍、青鋼劍等。
刀--八卦刀、步戰刀、朝陽刀、二郎刀、抱月刀、追風刀、少林刀、解腕刀、梅花刀、太保刀、六合刀、大金剛刀、小金剛刀、雪花雙刀、露花刀、劈山刀、雪片刀、五虎刀、春秋刀、提爐大刀、太極大刀、八卦大刀、朴刀等。
槍--鎖口槍、梨花槍、攔門槍、左門槍、五虎斷門槍、斷門槍、梅花槍、羅家槍、峨崛槍、太極槍、五虎槍、夜戰槍、十路大槍、提爐槍、露花槍、三步槍、花槍、雙舌槍、大六合槍、小六合槍、中六合槍、羅漢槍、高家槍、子龍'槍、岳家槍、楊家槍、八門槍等。
棍--少林棍、群羊棍、齊眉棍、奇門棍、,大扭絲棍、小扭絲棍、醉棍、四門棍、八把棍、開棍、排子棍、進山棍、出山棍、盤龍棍、黃龍棍、八卦棍、琵琶棍、朴壇棍、魏家棍、莫家棍、羅漢棍、猴棍、金箍棍、五郎棍、八卦鞭桿、扭絲鐵門問、霹靂棍、降龍棍等。
其它--方天輸、月牙鏟、狼牙棒、流金銳、單架、峨崛刺、雙斧、雙錘、虎頭鉤、雙座鉤、子午鴛鴦餓、八寶鉤、日月鐮、竹節鞭、雙銅、九節鞭、流星錘、三節棍、繩鏢、陰陽銳、燕尾翅、老虎鞭、雙匕首、單刀鞭、攔門鐵、孫膜拐、大掃子、雙拐、荷葉鈕、判官筆、板凳等。
②對練: 三才劍對練、青龍劍對練、八卦劍對練、穿袖劍、金刀槍、雙刀串槍、單刀進槍、棍對槍、雙槍、戰槍、鵲子槍、圈槍、纏攔槍、大刀對槍、月牙鏟對槍、刀拐對槍、雙拐槍、雙掃對槍、雙刺對槍、刀牌對三節棍、虎頭鉤對槍、三節棍對槍、三節棍對棍、盤龍棍對槍、對手八卦刀、斷門刀、對手雙刀、單刀對大刀、方天載對大刀、對手三節棍、雙掃子對拐、對手齊肩棍、排子棍、霹靂鈕、降龍棍、大掃子對槍、空手奪刀、空手奪雙刀、空手奪雙槍、空手奪叉、空手奪雙匕首、雙刀對棍、板凳戰雙刀、鈕戰刀牌等。
如此豐富多彩的武術套路內容,雖然都以不同的名稱而定名,但是,它們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 ,都是遵循著武術特有的技擊技法特點和運動規律創造而成的。這是中華武術的一大特點,也是中華民族的自豪和驕傲。

通背拳 也稱通臂拳,強調以猿背或猿臂取勢,故又稱「通背猿猴」、「白猿通背」。通背拳流傳較廣,流派較多,除「白猿通背外」,還有「五行通背」、「六合通背」、「劈掛通背」、 「兩翼通臂」、「二十四式通臂」等等。較早流傳於山西的「洪洞通背」,也屬於通背拳系中的一個流派。 關於通背拳的起源,傳說不一。有人說是戰國時代孫臏所傳,顯然是很牽強。近代流傳於北京、天津一帶的通背拳,是清末浙江人祁信所傳,亦稱「老祁派」。祁傳其子,其子又改「通背猿猴」為「六合通背」,後世也稱此派為「少祁派」。「二十四式通臂」和 「兩翼通臂」流傳於河北、天津一帶。兩者的技法、勁力、內容均相似,一般又兼飛通備劈掛拳。由於此兩拳派的勁力、身法受劈掛拳影響較深,故有人將劈掛拳列為通背的一支,其實,劈掛拳應屬另一系的拳種。少林通背拳系由通背拳和少林拳所組成,已失去通背拳的特點。五行通背拳傳說由清末一韓姓道士所傳,分金門、木門、水門、火門、土門五個階段逐步練習,土門是最高階段。 通背拳以其特殊的伸臂動作而著稱。伸臂動作要力由背發,通過肩、肘、以達到指尖,所以要求背、肩、肘協調,用力伸展,並非單純地伸臂。其實,這種要求在其他拳術(如劈掛拳、八極拳、形意拳等)也同樣強調,不過在通背拳說來更加突出而已。通背拳的另一特點是能以較高的姿勢迅速而巧妙地出擊,在練功防技術前要練很多柔軟功。通背拳與一般拳法比較,拳或掌的手形較豐富,通背拳主要有單晃掌、撩陰掌、雙蓋掌、引手掌、拍掌、踏掌、秀骨拳、平拳、尖拳、斬首等;劈掛通備拳主要有勾摟手、摔掌、撩陰掌、點掌、掖掌、中掌、蹦中拳、立沖中拳、扣沖中拳、石猴訣拳、猿猴訣拳等。 通背拳的勁力,以「縮小軟綿巧,冷彈脆快硬」十字為主。其套路有「小連環」、「大連環」 、「拆拳」、「五馬奔槽」、「六路總手」以及「十二連環拳」。手法有「摔、拍穿、劈、鑽 」。步法有「行步、散步、連環步」。腿法以暗發為主,重七寸低腿。身形要求做到頭頂、項領,前空,後實,虛胸,凹肚,探肩,臂長,活腕。拳勢則要求做到身似弓,手似箭,腰似螺絲,腳似鑽。通背拳的器械內容,以及祁氏所傳的棍、單刀、雙刀、槍、劍等均冠以「白猿」 。「二十四式通背拳」、「兩翼通臂」則以子龍大槍、青萍劍、苗刀傳世,並兼習風摩棍、劈掛單刀,劈掛雙刀。
蛇 拳 蛇拳因模仿蛇的動作而得名。有關蛇形的拳術,類別很多,如形意拳有以蛇形為動作的拳路;少林拳有以蛇形為主的蛇拳;南拳有以蛇形掌為主的蛇形拳;也有以模擬蛇的各種運動形象結合技擊的象形拳類。
傳統蛇拳的動作開合得宜,剛柔相濟,以柔為主,柔中有剛;上體要求鬆柔,下肢則要靈活,做到步活而樁實。蛇拳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在實戰時則要求:身要顫,步要轉,二手忽閃神要戰;圈繞步,步偕身,用指搶喉快為准;龍戲珠,掌插肋,勿手啄人勿頂擊;腳尖點,虎爪進,急來緩應巧柔還。發勁時,同時還發聲,以聲助勢。
傳統蛇拳的套路主要由神蛇煉月、金蛇陸起、蛇蟠天真、白蛇吐信、風蛇繞樹、率蛇盤石、毒蛇噴沫、騰蛇走霧、角蛇應尾等形象化動作組成。蛇拳以蛇形掌為主要手型;以穿、插、按、劈、鑽、壓、擺、挑為主要掌法;以崩、鑽、按、沖、橫、劈、勾為主要拳法;以半馬步、跪步、丁步、獨立步、弓步和麒麟步為主要步型。 梅花樁 又名梅花拳,簡稱梅拳,是立於樁上練習的一種拳術,也常用來作為基礎功練習。梅花樁起源於明末,最初以家傳形式流傳於民間,到清乾隆年間始向外界流傳,近代以河北欒縣韓其昌傳人較多。
梅花樁所用木樁,直徑3~5寸,下半截埋在地下,上半截高出地面 3尺3寸,樁與樁之間的距離前後為3尺,左右為1尺5寸。隨著功夫不斷增進,樁要不斷加高,有的加高到 5尺;也有人以磚塊代樁,先在平磚上練習,再站橫磚,進而站立磚。布樁講究上應天象,下合地時,中合節氣,如「北斗樁」(又名七星樁)、「三星樁」、「繁星樁」、「天罡樁」、「八卦樁 」、「五行樁」、「九宮樁」等。梅花樁,因立於樁上練習,故有別於諸拳,也不同於南拳中的梅花樁拳套,其難度遠非地面練習可比,練起來要求式正勢穩,要建立嚴格的動力定型。梅花樁最適合兩人以上的集體練習,眾人圍成一梅花狀,忽開忽合,伸縮無定,饒有興味。其套路除五式固定外,無一定型,其勢如行雲流水,變化多端,活而不亂。
梅花樁分大架小架兩種。樁勢(式)有 5式:①大式(丹鳳朝陽);②順式(大鵬展翅);③拗式(二郎擔山);④小式(獼猴攀枝); ⑤敗式(霸王卸甲)。演練時,1式變2式,2式變3式,3式變4式,4式變5式,循環無端,變化無常。
梅花樁的步法有八方步和行步兩種。①八方步,也稱群步。八方步又分大中小 3種。小八方步是基礎步法,運動中便於閃、轉,伺機進擊。中八方步和大八方步用以對付多個對手,快而不亂,進退自如,可取主動之位置,佔有利之地形,進退隨情,起落隨形,變化有法,動靜有術。②行步有 3法,即擺法、扎法、撤法。
梅花樁的器械練習套路有大刀、大槍十二路和大桿劈刺法;長柄器械類有戟、槍、棍、槊、□、耙、倒鉤矛、梢子桿等;刀劍鉤刺類有連環刀、劍、虎頭鉤、月牙刺等;此外還有流星錘等。
練梅花樁,應該注重 5式樁步的靜力練習,這有利於練出通身一體的摔打功夫。樁式還有開襠順胯的特點,以加大髖關節的活動幅度,提高靈活性。練梅花樁要求用鼻均勻地做腹式呼吸。經常從事梅花樁練習,對身體有良好的作用,可以使神經系統的穩定性、靈活性、准確性得到改善,提高某些肌肉和肌群的彈性和力量,增強心臟和呼吸系統的功能。
南拳也有梅花樁,但與北方的梅花樁、梅花拳不同,它不僅上肢動作多樣,而且又較多地採用腿上的動作,所以也稱為「南北合拳」。其手法主要有點、轉、沉、挪、解、落、帶、進。步法以拖馬步為主。其步型多用「一字馬」,身型注重側身姿式,術語稱「一片身」,目的是在防守中暴露面積小,進攻時保持一條線,便於捷進直取。其動作要求虛實分明,交手講究躲、閃、帶、打,避其鋒芒,攻其虛弱,進如暴風驟雨,勇猛敏捷。 連 環 綿 掌 中國拳術之一,簡稱綿掌。手法以掌為主,運轉舒展如綿,動作連而不斷,掌法運行成環。勁力要求內蓄剛勁,外現綿柔,爆發時如迅雷不及掩耳。綿掌分 3路;以一路綿掌為基礎, 二路、 三路是一路的發展與變化。另有「連環拳」 3路;一、二路又稱二郎拳,特點是內柔外剛,以爆發勁為主;三路又稱白猿拳,介於綿掌與二郎拳之間,是剛柔兼備、拳腳並重的拳路。器械練習有刀、槍、棍、劍,風格與綿掌一致。綿掌的器械以槍法為主, 保持了一整套傳統練習方法, 如 「 抖大桿子」、「劃大桿子」、扎大槍(一百單八槍)、對戰大槍、花槍、對花槍等。尤其是六路「連環大槍」和「小六合槍」, 既可作為基礎訓練單練, 又可按套路中的「招式」對練。 「十三太保功」是連環綿掌的基本功,分蹲式、站式、卧式3段,共 13個動作,要求外形動作與內體運氣相統一,不僅可以強筋壯骨,為進一步提高打下基礎,並具有氣功特點,對慢性疾病有良好的醫治效果。連環綿掌的起源無文字可考,清末傳於河北省河間縣羅姓家族中,後來逐漸傳入城市。近年來,綿掌主要流傳於河北、河南一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列為全國武術表演和比賽項目。 猴 拳 中國拳術之一,以模仿猴子的各種動作而得名。據記載,中國早在西漢時就有了猴舞和猴拳。西漢長信少府檀長清曾在一個盛大宴會上表演獼猴舞。長沙馬王堆3號漢墓出土的西漢帛畫《導引圖》 上有「沐猴灌」的名目和圖象,描繪的正是猴子的動作。明代戚繼光著的《紀效新書 .拳經捷要》也有猴拳的記載。
猴拳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技術風格,但基本要領卻是共同的,即在眼、身、手、步等方面要做到 22 個字:剛、柔、輕、靈、綿、巧、躲、閃、神、束、抓、甩、 采、 切、刁、拿、扣、頂、纏、蹬、踹、彈。前10個字指的是整個動作的神態,中間 8個字指的是上肢手法,後 4個字是腿法。
近代猴拳多以套路的形式出現,其動作內容既要模仿猴子機靈、敏捷的形象,又要符合武術的技擊特點,如出洞、窺望、看桃、攀登、摘桃、 蹬枝、 拼搶、藏桃、蹲坐、吃桃、喜樂、驚竄、入洞等都是具有形、法統一的猴拳動作。有的套路還編進一些跌、撲、滾、翻動作。猴拳要求做到形象、意真、法密、步輕、身活。形象就是外形要像猴子,如聳肩、 縮頸、圓背、 束身、彎肘、垂腕、曲膝等。意真是要做到神似,表現猴子的精神。法密是方法要緊密連貫,有起伏,有節奏。步輕是步子輕巧迅速。身活是身子靈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猴拳在動作質量、套路編排、表演效果等方面都有提高。自19 53年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競賽大會以來,歷屆全國性武術表演比賽都有猴拳項目。 華 拳 中國拳術之一。拳家講究「三華貫一」,「 三華」是指精、氣、神,華拳因而得名。
華拳的內容有徒手、器械、單練、對練。 1~12路華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拳術套路。這些套路多由踢、打、摔、拿等攻守格鬥動作,按照攻防進退、動靜疾徐、剛柔虛實等規律組成。經常練華拳,能訓練人的格鬥技能,對人體各部肌肉的發展、關節的靈活、韌帶的伸張和強固,以及平衡器官、中樞神經的協調機能有良好作用。
華拳有下列 7個特點:①形體工整。勢式要求齊正、勻稱、 嚴整。 ② 遒勁有力。動作勢式講究運用 「撐、拔、張、展、鉤、扣、翹、相、蹦、頂、 塌、 收、沉」等「骨法」,亦即「五體」(軀干、上肢、下肢)要骨梗強壯,雄健渾厚。③心動形隨。強調心志的內在作用,認為內外合才能勁力遒健,動有意向,因之運動時總是「心在勢前,勢居心後」。④陰陽分清。強調矛盾的雙方要相輔相成,認為只有使「陰陽二氣」協調起來,才能產生「神」的功用,因之對動靜、虛實、剛柔、快慢、伸縮、張弛、抑揚、頓挫、 輕重、 起伏、內外、上下、正偏、 左右等對立因素, 在運動中十分注意掌握。⑤勢勢連貫。練法上強調「連綿相屬, 氣脈不斷」。所謂「連」,是在一招一勢之間必須做到「形斷意連」、「勢斷氣連」,運用內在的心志活動和眼神把前後動作的意向連接起來,使之勢勢相連,貫串一氣。⑥動迅靜定。華拳有招有勢,「勢為守,屬陰,主靜;招為攻,屬陽,主動」。拳法要 「動如奔獺,靜如潛魚」, 「進如風雨,退若山嶽」,動迅靜定,有節有序。⑦善調氣息。重視呼吸調節,其法有「提、托、聚、沉」 4種。在一般情況下,由低動作進入高動作或做騰空跳躍動作時,運用「提」法;在高式或低式的靜止性動作出現時,運用「托」法;在剛脆、短促有力的動作出現時,運用「聚」法;由高動作進入到低動作時,則運用「沉」法。這些調節呼吸的方法,隨著動作的變化自然地運用,而不是故意做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華拳被列為全國武術表演和比賽的項目,並曾先後整理出版《一路華拳》、《二路華拳》、《三路華拳》、《四路華拳》4本書。 花 拳 中國拳術之一,相傳是清代雍正年間甘鳳池在江浙一帶傳授的。花拳在起勢前,先以左拳心外向,右掌心貼左拳背,雙背成環形,於胸前自右向左劃半弧,名為「請手」。花拳有散手一百二十字、七十二擒拿法、三十六腿、二十四勢。花拳練習實打之法,有抄手、抄腿、肘擊、肩靠、股插等法,分上中下三盤。短打跌法有88個勢名,都是身手足配合以跌人之法。花拳要領主要有下列 4點:①「打拳喜怒哀樂,虛勢則喜,著力則怒,過勢則哀,逼門則樂」;②「氣要運入丹田」,使內壯而加強抗擊力和爆發力;③以腰為一身之本,盤旋轉側,形如虎相,步動如飛,眼到手到, 步到身到;④交手時,兩手必須保護心口和襠部,眼斜視,側身而進。花拳在近代傳習不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列為全國武術表演和比賽項目。
甘鳳池,生卒年月不詳,江寧人,武藝高強,又善導引之術,名聞各地,曾因反清案受刑不懼。有關甘鳳池的故事,在江南民間流傳甚廣。甘鳳池除傳授花拳外,還著有《花拳總講法》。 地 趟 拳 中國拳術之一,也稱地功拳,因套路多由跌撲滾翻組成,故名。關於地趟拳的起源,說法不一:一說是在醉拳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其區別是醉拳以醉形進行摔跌,而地趟拳只有摔跌而無醉形;另一說是各種拳術都摻用摔跌動作,只是地趟拳以摔跌動作為主,古稱「九滾十八跌」,俗稱「就地十八滾」等。戚繼光《紀效新書·拳經·捷要》載有「山東李半天之腿 」、「千跌張之跌」的說法,可見地趟拳的產生歷史很久。地趟拳初盛行於山東,後傳至全國。
地趟拳的特點主要是以跌撲滾翻的摔跌動作來誘敵入彀,敗中取勝。例如,摔跌動作有翻身楔(單手直臂支撐全身倒立,用身體砸向對方)、鯉魚打挺(兩腳蹬地跳在空中;仰身平衡,兩腿交叉蹬直,挺身,以便用兩腳蹬倒對方或用兩大腿里側沖倒對方)、地趟絞剪(分為 3種,上風剪用腿擊打對方頭部、胸部,中風剪擊打軀干、腰部,下風剪掃打腿部)、搶背(上體前倒回手摟抱對方腿部,再借滾翻慣力用腿擊打對方)、前滾翻(倒地翻身楔打)、後滾翻(兩手扶地用腳後蹬對方),等等。《紀效新書》 載有 「 滾躺刀」、「 滾躺雙刀」、「滾龍槍」等,都是用摔跌動作以克敵制勝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地趟拳列為武術比賽項目,深受人們喜愛。 查 拳 中國拳術之一,是中國回族人民最喜愛的拳種,盛行於山東、河南、河北各省。
查拳重視彈腿,拳套共分10路,每路有30~60個動作。第1、2路又各有副拳一套,正、副套路又有一剛一柔的技術要求。10 路查拳的名稱是1 路母子、2路行手、3路飛腳、4路昇平、5路關東、6 路埋伏、7 路梅花、8路連環、9 路龍擺尾、10路串拳。查拳的基礎功有炮拳、滑拳、洪拳、腿拳。查拳還分長短單(雙)練器械以及對練(徒手對練、器械對練、徒手與器械對練等)。構成查拳體系基本動作和技擊方法的有步型、步法、手型、手法、腿法、平衡、跳躍旋轉、擊、刺、劈、砍等。
查拳的特點概括起來有以下4點:
①姿勢舒展,動作緊湊。肢體關節活動范圍較大,對肌肉和韌帶的柔韌性和關節的靈活性要求較高,有助於發展肌肉、韌帶和關節的靈活性。
②動迅靜定。要做到拳似流星眼似電,腰似蛇行腳賽鑽,行如風,站如釘,亦即在練功過程中,不論大動作或小手法都必須非常快速、敏捷,同時在異常快速旋轉、閃躲或沖、蹬、踢等技擊方法進行時,又能突然地靜止而穩定。
③發力順達,節奏鮮明。查拳發力的順序是上肢起於腰,傳於肩、肘,達於手;下肢起於胯,傳於膝,達於足。在完成這個發力順序的同時,還要做到節奏分明,即在整個套路演練過程中要求剛柔相濟,快慢相間,一氣呵成,自然順達。
④協調完整。人體內外要協調完整,對於動作中的手法、身法、步法必須上下照顧,前後連貫。有些比較復雜的動作,如轉身、拍腳、跳躍、起伏、轉折等技術動作,必須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同時眼神、意識、呼吸必須與動作密切配合,做到眼到手到,神形合一。這種內外配合的練法有助於增強大腦的調節作用,使呼吸和內臟器官得到鍛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查拳被列為全國武術表演和比賽項目。 戳 腳 中國拳術之一。以腿腳功夫為主,相傳起於宋代,盛於明清。中國民間傳說的武松醉打蔣門神的故事,說是武松使用了戳腳里的玉環步、鴛鴦腳,所以現在還有人把戳腳稱作「水滸門」。太平天國時,太平軍戰將趙燦益,精通戳腳和翻子拳。太平軍打天津失敗後,趙燦益隱居河北省饒陽一帶, 將戳腳、翻子拳傳給當地群眾。
戳腳分文、武兩種趟子,武趟子是戳腳的本源,文趟子是其發展變化。武趟子的特點是:舒展大方,矯捷剛健,放長擊遠,剛柔兼施,以剛為主;它在全面鍛煉手、眼、心、身、步之中,重點鍛煉腿法、腳功。基本腿法有挑、剪、丁、轉、 迎門插攔、左右八腿 (指丁、踹、拐、點、蹶、錯、蹬、碾等 8種踢法)。傳統的武趟子套路也叫「九轉連環鴛鴦腳」,簡稱「九枝子腿」,一共9路,各路可互接互換練習,故稱「九轉」;每路的腿法都是一步一腳,連連發出,環環相套,故稱「連環」;其腿、腳連環出擊,左右互換,成雙配偶,故稱「鴛鴦腳」。文趟子發勁柔中寓剛,棉里藏針,架小緊湊,靈活善變,逼近靠影,柔里帶剛。傳統的文趟子套路叫「八根」(自轉腳、玉環步、開石雷、似箭手、蹶子腿、走外、五花炮、十字捶等 )。 文趟子動作明快,節奏鮮明,其練法是心到神到,手到腳到;其手法有推、提、棉、轉、貼、川、纏、展;其步法有進、退、閃、擺、抽、換、竄、旋;其戰術講究一步一腳,出人不意,誘敵深入,後發制人,下肢發腳,半步贏人,似踢非踢,聲東擊西。
戳腳以腿見長,但又十分強調手腳並用。拳諺說:「手是兩扇門,全靠腿打人」,「手打三分,腳踢七分」;又說「上肢不到,腿腳何益」,「手到腿不到,凈是瞎胡鬧」。戳腳在身法上要求中正,靈活,主宰於腰,賓輔肩胯。出手由脊發,出腳從臀輸,二者均藉以腰隙肩胯,即所謂「藝備身法方顯高,技至無形始見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戳腳被列為全國武術表演和比賽項目。

⑷ 高考武術套路可不可以用梅花單刀

不可以的,武術套路是不使用武器的。

測試內容和評分標准
(一)考試內容
1、專項素質:滿分12分
(1)左右正踢腿(滿分6分)
(2)左右仆步掄拍(滿分6分)
2、專項技能:滿分12分
(1)騰空飛腳(滿分6分)
(2)旋風腳(滿分6分)
3、專項技術:滿分16分
(1)拳術套路或器械套路任選一項(滿分16分)
(二)考試方法與評分標准
1、專項素質:滿分12分
(1)左右正踢腿:滿分6分
考試方法:考生上場行抱拳禮,聽到信號後原地或行進間快速踢腿。
評分標准:姿勢正確、方法清楚、用力順達、快速有力、擺動腿足跟過肩、10秒鍾完成踢擺18次為滿分,踢擺次數在規定時間內每減少1-2次扣1分,依次類推。
(2)左右仆步掄拍:滿分6分
考試方法:考生上場行抱拳禮,聽到信號後原地快速完成左右掄拍。
評分標准:姿勢正確、方法清楚、用力順達、快速有力、10秒鍾完成左右掄拍12次為滿分,掄拍次數在規定時間內每減少1-2次扣1分,依次類推。
2、專項技能:滿分12分
(1)騰空飛腳:滿分6分
考試方法:考生上場行抱拳禮,聽到信號後原地啟動完成助跑騰空飛腳。
評分標准:姿勢正確、方法清楚、用力順達、快速有力、有明顯騰空,擊拍腳腳面綳平。擊手與拍腳連續快速、准確響亮、腳高過肩為滿分,每降低一個高度扣1分,依次類推。(2)旋風腳:滿分6分
考試方法:考生上場行抱拳禮,聽到信號後原地啟動完成助跑旋風腳。
評分標准:姿勢正確、方法清楚、用力順達、有明顯騰空。拍腳快速有力、准確響亮、腳高過肩、旋轉度數達360度、為滿分,旋轉度數每減少1---89度扣1分,依次類推。
3、專項技術:
拳術套路或器械套路任選一項:滿分16分
考試方法:在武術標准競賽場地進行。聽到點名後考生上場行抱拳禮,開始演練套路。評分標准:凡動作姿勢正確,方法清楚,用力順達,力點准確,動作協調,節奏顯明,套路熟練,手眼配合好者為滿分16分。評分標准為4檔,每檔為0.1---2分。不能夠獨立完成套路者不予評分。

⑸ 梅花創投賺錢是真的嗎

假的!我復的親身經歷,有制天莫名其妙的➕你微信,然後把你加到一個微信群,慫恿你刷單,實則不是刷單,網路賭博,正常說你投入的百分之二是傭金,再教你下單的時候變著法子說你投錯了,要不就是給你投的時間太少,讓你全投的時候,你全下了,賬戶裡面莫名其妙會出來一個余額,你充值進去的錢讓你投完了,虧了說會還你,實則又讓你加錢充值進去把這個錢掙回來,說是➕單,實則又是變相讓你投錢,反正就是騙人的,別被騙了,我被騙大幾萬,

⑹ 這是什麼梅花樁要詳細的正確答案。

梅花樁是一個拳派的基本內容,武功則主要是由功法、套路和拳理所組成的。梅花拳是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影響最深的一種拳術,我們從它運動的特點和拳法的特殊結構就可以看出: 一、梅花拳是沒有固定的拳術套路。它的基本拳路稱為「架子」。「架子」的構造就很特殊,它有五個基本的拳勢稱為「樁步五勢」,它們在練習時要靜止站樁。此外就是運動變化迅速的「行步」。「樁步五勢」和「行步」的練習要在拳場中走遍東西南北各個方向也稱為「四門八方」。這種串連起來的拳路可按一定路線周而復始的循環練習。初學者可以先學基本的和變化簡單的,隨著功力加深和練功時條件的不同再不斷補充和不斷變化各種拳勢和動作。梅花拳的對練拳路「成拳」除了必須要在「四門八方」各個方向上練習外,它的抓拿摔打的動作和拳勢皆可以因人而異,隨時編造。到了梅花拳的更高級的對練拳路「擰拳」時,更是「手無定手、腳無定步,勢無定形、見勁使勁、引進落空、見空按豆,隨勢而布。」這種「架子」、「成拳」、「擰拳」的變化和不定的形態,使得它們的內容可以靈活多變,無窮豐富。這種拳法結構的特點反映了宇宙萬物千彎萬化,無窮無盡的基本特性。梅花拳文理中說的:「拳無拳,藝無藝,無藝之中是真藝。」有拳、有藝,有了一成不變的套路就不是真正的武藝了。正如「道無形」之理,真正的武功是變而不變,有而無的,它也是「無形」的。不懂我國傳統文化中的辯證思維方法,就無法理解梅花拳的這種特殊結構。 二、梅花拳的基本拳路「架子」中有「樁步五勢」和「行步」。練拳時「樁步五勢」要站樁,要靜止不動:「行步」是不斷變化的動作要迅速輕靈,這一動一靜兩種極端的情況要在一個拳路中交替出現,這真是一種奇特的練法。

⑺ 梅花螳螂拳的拳術套路

⒈動作分解:⑴左腳向左跨一步,腿成四六步。向左轉身90°,左鉤變掌,隨著轉身向前左方劃弧,擺動到身前左側變鉤,鉤尖朝左後方,高與肩平,肘部微彎,肘尖朝左。目視左鉤。(圖231)⑵向左轉腰擰胯調膀,身向前探。右鉤內旋轉,隨著轉腰探身直臂向前方沖出,鉤尖朝右,高與眉平,左鉤變掌,外旋轉,屈肘收到右肘內側,腕向拇指邊彎曲,掌指朝上,掌心朝右,肘尖朝左下方;同時,腿變左麒麟步。目視右鉤頂。(圖232)
⒉用法:敵方用手向我上或中部直著打來,我左手采他來手之腕或小臂,用右手擊打他面部。
⒊力點:采敵方的腕或小臂時,力點在左手五指,擊打敵方面部時,力點在右鉤頂。 ⒈動作分解:⑴接前式,身向後坐,向右轉腰擰胯調膀,腿變四六步。左拳變掌,外旋轉,隨著轉腰調膀向右後方劃弧,擺動到頭前,腕向拇指邊彎曲,掌指朝上,掌心朝右,高與頭平,肘部彎曲,肘尖朝下;同時,右拳外旋轉,向右後方劃弧,擺動到腹前,拳面朝前,拳心朝左,肘部彎曲,肘尖朝右下方。目視左掌。(圖244)⑵向左轉腰擰胯調膀,身向前探。右拳變掌,隨著轉腰探身向前——上——左方劃弧,擺動到頭前左側,腕向拇指邊彎曲,掌指朝上,掌心朝左,高與頭平;同時,左掌屈肘向右——下——後方劃弧擺動到腹前,腕向拇指邊彎曲,掌指朝前上方,掌心朝右,肘尖朝下。目視右掌。(圖245)⑶向左轉腰擰胯調膀,腿變左麻花步。雙掌各內旋轉,隨著轉腰調膀同時向下後方劃弧,擺動到身前,右掌在左掌前,雙腕朝掌背邊彎曲,雙掌指朝前,掌心朝下,高與胯平,雙肘微彎,左肘尖朝後,右肘尖朝右後方。目視右掌。(圖246)⑷腰向右轉。雙掌變拳,右拳外旋轉,雙拳隨著轉腰向後——上——前方劃弧,擺動到身前,右拳腕向拳心邊彎曲,拳面朝上,拳心朝後,高與頭平,肘部微彎,肘尖朝下,左拳位於右肘下方,拳面朝右前方,拳心朝下,肘部彎曲,肘尖朝左下方;同時,右腳向前上一步,腿成右麒麟步。目視右拳。(圖247)2.用法:敵方用雙拳連擊我面部,我用雙掌左右里合,招出來拳,然後進右步,用右拳擊打他頭部。3.力點:招敵方來拳時,力點在左右掌心。擊打敵方頭部時,力點在右拳背。

⑻ 誰會少林梅花單刀套路

優酷網上有,去找找吧

⑼ 郝家太極梅花螳螂拳有多少套路

正名應為梅花太抄極螳螂拳襲,梅花太極螳螂拳公認宗師郝賓在一九六三年十月撰寫的文章;和一九八四年的遺囑中都明確指定為「梅花太極螳螂拳」。我們繼承發揚老一輩的武術遺產都應遵循他的意願,傳承他的精神,把他們傳承的螳螂拳形和意、態和神完整的...

熱點內容
大阪有櫻花嗎 發布:2025-07-30 12:21:51 瀏覽:96
丁香開花的季節 發布:2025-07-30 12:02:58 瀏覽:206
歌曲呼蘭花 發布:2025-07-30 12:02:13 瀏覽:50
枯木石盆景 發布:2025-07-30 11:54:01 瀏覽:541
花卉怎麼拆 發布:2025-07-30 11:52:35 瀏覽:664
七夕送香檳 發布:2025-07-30 11:40:55 瀏覽:648
蘭花翠觀音 發布:2025-07-30 11:28:05 瀏覽:502
海棠的葉脈 發布:2025-07-30 11:26:26 瀏覽:671
蘭花及第荷 發布:2025-07-30 11:18:33 瀏覽:880
盆景雲竹怎樣養殖才旺盛 發布:2025-07-30 11:02:05 瀏覽: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