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形瓷粉盒
1. 什麼是梅花盤
所謂的梅花盤 其實就是古董的一種了。在白色的瓷盤中繪上梅花 得名梅花盤 在民國時候有很多生產作坊。
2. 梅花瓷盤什麼顏色好看
沉穩的黑色——神秘、靜寂、嚴肅、剛健、穩重
黑色則似黑夜,似厚厚的烏雲,給版人以一種肅穆、權厚實的情感反應。
集永恆、沉穩、厚重於一身的黑色,更適合年長和有身份的人;
做事不外露的年輕人倒是不錯的選擇。女人配之更有一種特殊的黑色嫵媚的吸引力
3. 這個梅花7瓣包銅口水洗瓷器是真品嗎
看起來有點像真品,但是釉色真的有點深淺分界,不知道是不是有點問題。但是要仿冒到這個程度,技術要求也蠻高了。
4. 用紫砂陶盆、瓷盆、缸瓦盆和塑料盆養梅花怎樣增強其通透性能
紫砂陶盆、瓷盆、缸瓦盆和塑料盆具有美觀大方、質地結實堅硬、經久耐用的優點,但通透性能差,不利空氣和水分的流通,影響梅花根系的呼吸作用。故一般不用它們直接養梅花,多作為觀賞用盆或作套盆擺設欣賞。如果直接用它們來養梅花,應採取以下措施增強其通透性能:
①盡量選盆底泄水孔大的盆,上盆時盆底應多墊一些瓦片,這樣可以擴大盆底的通透面積。
②調配盆土時,要比一般的盆土增大腐葉土和沙的比例,以增強盆土的通透性。
③栽梅花後,注意經常盆面鬆土,以利通氣散濕。
④因盆土內部的水分不宜散失,有時土面現干而內部土壤還含水較多,所以在澆水上應注意控制。若澆水過多,容易導致盆土長期得不到乾燥,而使盆梅爛根。
5. 德化白瓷的器形種類
明代德化窯不僅以「象牙白」瓷聞名世界,而且白瓷的器型十分豐富,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又有所創新和突破,品種繁多,製作精巧,造型豐富多彩,開創了工藝百花齊放的新時代。綜觀明代德化白瓷,從形制上可分為雕塑人物、陳設供器和日用器皿等幾大類型。 又稱瓷雕。德化瓷雕,始於宋,盛於元、明,在中國陶瓷史上久負盛名。元代,瓷塑佛像即已被選為宮廷貢品。作品用優質的白瓷製作成形態不一的神仙佛像、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古代名人高士等等德化瓷塑突出其優良的瓷質,以摒棄彩繪而追求單純的雕塑美和原材料的質地美,獨具藝術風韻,在中國和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
德化窯瓷塑以人物著稱,瓷塑人物形象傳神,衣紋簡練,線條流暢,以其高超的雕塑技藝、獨特的純凈瑩潤的釉質和典雅可愛的形體,在中國瓷塑藝苑中獨樹一幟。「象牙白」瓷塑人物是明代德化窯的代表作。用「象牙白」燒制的瓷塑,釉色特別滋潤,質感性強,顯得秀麗珍貴,獨具鮮明的地方特色。
德化窯的瓷雕人物取材十分廣泛,豐要有渡海觀音、披坐觀音、送子觀音等各式瓷觀音,以及如來、彌勒、羅漢、達摩、壽星、帝君、八仙、土地等神仙佛像。此外,神話傳說、歷史典故、民間故事中的人物也被選作瓷雕創作的題材,其取材之廣、品種之多,不勝枚舉。
德化窯雕塑人物的製作技法有模製和捏塑兩種。模製人物,主體部分模印製成,有的分前後兩部分或上下兩部分合模而成,其頭或手單模另制,經加工修飾後再插入銜接構成整體。捏塑人物則是直接手捏,塑像形成後,帶有明顯的指紋痕跡。雕塑人物的內部大多用刀挖成空心。在豐體形成的基礎上,細部的裝飾(如羅漢的濃眉厚須、觀音的寶相花和瓔珞串珠等)多另行加工刻畫而成。最具形象的是,一些塑像上唇留有小孔,待施釉燒成後,再粘接上真的胡須。施釉的部位有的足里外通體施釉,有的是外施滿釉,里露胎,座底露胎部位常粘有沙粒。 宋代,德化窯的荷口花瓶、長頸花瓶、造型優美,已成為當叫出口的外銷品。其後,梅瓶、天球瓶、葫蘆、寶月、蒜頭、懸膽、油錘、柳葉、長頸、闊口、蓮口、六棱、玉壺春、溜肩、寬肩、觚形花瓶各式各樣。傳統的雙耳花瓶,多數是以口含環獅首(或象頭)配飾,宋代裝飾為篾劃卷草紋,明清以降,多採用浮雕,獨具一格,成為德化白瓷中佼佼者。明代荷葉型水仙花盆、浮雕八角八仙水仙花盆,精美獨特。
明器瓷又稱冥器,泛指墓葬用品。唐代以後德化沿襲製作採用。品種有墓誌銘、侍俑人、香爐、燭台、油燈、獅子、花瓶、酒盞、小罐、棺墊等十多種。墓誌銘多為長方形,上角略削去平角,下配兩個足墊座,便於立放,規格不一,志文有陰刻素底、陰劃填色料、黑料手書、青花料手書等幾種。侍俑人物寬袍長袖,頭戴上巾帽,無須,五官清楚,表情恭順,雙手合拱胸前,足穿長靴,作恭候狀,前面雕功精細,背面未加任何雕刻,為平板形,系單面製作而成。獅子則作為驅邪的鎮墓獸,有的座邊加一圓形短管,可兼插燭之用,獅子雕刻精細,神態威猛,採用前後對半印製合成。香爐造型多樣,規格不一,明代有竹節爐、雙龍耳爐、鼎式爐、三足爐等造型,清代則多為釉下青花小香爐。花瓶、燭台、油燈、瓷罐造型多種多樣,沒有一定格式限制。棺墊皆為圓形,胎體極厚,狀如無足覆碗,有光體和配雕鼓釘裝飾兩種,作墊高棺木,使底部不觸上之用。這類瓷製明器,造型小巧獨特。德化陶瓷博物館收藏有明代正德白瓷,嘉靖和隆武年間的象牙白和奶油白墓誌銘各一方,以及棺墊等墓葬出土器物。 宋代德化窯就以龍窯火量燒制青瓷、青白瓷的各式碗、盤、杯、碟、罐、壺等等。明代,德化大量生產以浮雕八仙人物、梅花為裝飾,仿古的爵形杯、犀角杯、牡丹杯等等,這些日用飲食器集藝術性與實用性於一體,備受青睞。
執壺類
形式多樣,有葫蘆瓜、筒形、玉壺春形、方形、罐形等形制,一側開流,另一側肩頸、腹部之間安裝執柄,有螭龍形、環形、方形等;也有的在上方安裝提粱,形式莊重大與,裝飾富麗。
杯盞類
作為酒、茶兼用的杯盞類器物,多與唐宋以來的同類金銀器造型相似,口沿及器身呈花瓣形、多菱形、橢圓形,有單耳或雙耳,表面堆貼人物、吉祥動物、花卉等,有的刻劃松鶴、雲龍、花鳥、蘭花、竹石等圖案,有的題銘「三杯通大道」、「但得酒中趣,莫為醒者待」、「吹氣澤歌舌,入杯沁醉牙」等反映士大夫階層閑情逸趣的詩賦文句,頗具特色。尤以仿照青銅並加以改造而成的爵形杯更是其中佼佼者,其器身往往堆貼梅花、松鶴、雲龍、老虎、斑鹿等,大口深腹、小底,底部用梅枝等圍成腳架,向上纏繞杯身,枝條蒼勁挺拔,顯得格外生機盎然,因而又稱梅花杯、龍虎杯。
龜棵印
又稱餅模、糕印,取龜長壽之意,大多用於祭祖、拜神,或結婚、謝神等。其形制多樣,紋飾豐富,絢麗多彩,富有立體感。龜印大多如龜形,呈橢圓形,多雕有壽龜、吉祥文字等紋飾;而粿印有方彤圓印、圓形圓印、兩面印等,多雕有牡丹、纏枝花卉等紋飾,寓意吉祥,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文房雅玩瓷製文具是德化瓷器的傳統產品,主要有硯台、筆筒、筆架、筆洗、水注、鎮紙、印章、印盒等。德化窯的文房雅玩取材十分廣泛,既有獅、象、鹿、猴子、兔、牛、馬、羊等走獸,雞、鴨等禽類,以及鯉魚、龜,傳說中的龍、麒麟等等;還有桃、花生、佛手瓜等果蔬,琳琅滿目,造型多寫意概括,形簡而富於雅趣,令人愛不釋於。如明代的「象牙白」通花筆筒、浮雕筆筒,清代的博山硯台,別致美觀,高雅獨特,集實用性、藝術性於一體。
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德化的瓷印章,德化瓷印章千姿百態,多以模刑製造,其形態豐要有方形人物印章、圓形獅子印章、方形獅了印章、九虯龍盤繞圖章、瑩白雙獾方印、蟠虎鈕印章和坐猴、玉兔鈕印章等。而銘文內容多為文人墨客所用,如私章和閑章,還有一部分和通信有關,像「護封」、「水封」、「堇封」之類,以及有關信件或包裹的印章。據加拿大斯科特·福斯特研究,英國達勒姆東方博物館、愛丁堡蘇格蘭國家博物館、倫敦珀西瓦爾·戴維基金會、倫敦大英博物館,愛爾蘭都柏林國家博物館、貝爾法斯特北愛爾蘭博物館以及阿尼克城堡等都藏有德化瓷印章。
德化白瓷器型除了上述幾大類之外,還有一部分特藝瓷,十分引人注目,當時即有不少史冊予以記載。
瓷蕭笛
簫笛,原為竹製品,分別是南音中的直吹、橫吹樂器。以瓷仿竹製作瓷簫瓷笛,是德化瓷上的一項特藝作品。明代,德化的瓷簫、瓷笛已著名於世,其造型美觀,式樣優雅,猶如白玉雕制,聲調亦勝過竹製簫笛,而且不因氣候干濕變化產牛音調變化。北京博物院和日本的箱根神社珍藏有德化明代的瓷簫、瓷笛。清初陸廷燦《南村隨筆》雲:「德化瓷簫,色瑩白,式亦精好,但累百枝無一二合調者,合則聲凄朗,遠出竹上,不意雲夢柯亭之外,有此異種。
公道杯
德化白瓷中的特製品,杯內底直立一人物立像,略高出口沿,須髯飄曳,雙目微瞌,敞袍袒腹,神情閑逸,有陸羽、李白、彌勒數種塑像。將酒注入杯中,至立像胸前時,酒不再上漫,而從杯底一小圓孔汩汩流出,故亦稱平心杯。造成平心現象的關鍵在於杯中立像,身中空有一道與胸部等高的間隔,足邊和杯底各有一個小孔,利用虹吸原理製作而成。注入茶酒時,不能超過七分,多則全部從底部漏出。明清時代飲宴酒令盛行,為避免杯中酒多或少之嫌,平心杯應運而生。寂園叟《陶雅》中載:「建瓷於碗內於人立形,其陸鴻漸耶,下有小孔,酒滿則漏去,曰平心碗。」
省油燈
德化瓷質省油燈,燈盞作缽盂形,鼓腹束足,下沒底座,口沿內斂,圓形,盂中有1至3條上小下大的空心瓷管供作燈芯管柱,每次能裝一至三條燈芯,可依照明亮度需要增減,燈芯管柱下部與盂底連接處有一進油孔,燈芯點燃後,油料由進油孔慢慢吸入,直到點滴無余,芯管高出油料水平面,不因油料近火引起燃燒,安全可靠。
瓷梅花
自宋以來,德化瓷塑盆花光彩照人,尤其是清末民國初期,瓷雕名師蘇學金製作的盆梅,盆長方形,外塑浮雕仿古花卉勾草圖案,造型古樸,穩重大方。盆中塑一整株梅樹,老乾虯根,枝條橫斜,剪裁工巧,疏密有致,繁花滿樹,苞蕊盈枝,仰覆呼應,瓣薄如紙,形態逼真,瓷質雪白,釉色明潤。民國4年(公元1915年)選赴美國參加在舊金山舉行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獲得金獎,德化縣令吳承銑特送「極深研究」大匾以獎勵。
功能瓷
指在外力震動下,作品某部件能活動的瓷雕。民國期間,瓷雕藝術師許發義創作《木蘭從軍》時,以小瓷環逐環連接製成鏈條作為馬韁繩,環環相扣,隨震動而動,設計精巧,製作精細,在參加英國倫敦國際博覽會時獲金獎。許友義創作的瓷雕龍舟,以龍為舟身,浮游於浪花飛濺的急流上,舟上設廓樓,桅上飄旗子,樓內人物臨窗遠眺,舟身上的龍鱗,桅上的鏈條,廓樓的門窗均能在移動中活動。
薄胎瓷
南宋時期,已出現一種胎體很薄的產品,而且不變形,如16厘米的粉盒,白而薄。明、清叫代,浮雕龍虎杯、牡丹杯等產品,造刑別致,雕飾的龍鱗、鶴羽絲毛畢現。清代製作的薄胎產品茶杯,杯內可見杯外繪畫的清晰紋飾。
6. 瓷器中梅花紋有怎樣的特點
花紋——高風亮節的中國傳統寓意紋樣自古以來,梅花紋是最喜聞樂見的傳統寓意紋樣之一。梅是花中 壽星,梅能於老乾發新枝,又能禦寒開花,故古人用以象徵不老不衰。 梅花紋的含義:梅瓣為五,民間又藉其表示五福:福、祿、壽、喜、 財、松、竹、梅花被稱為「歲寒三友」。 明黃花梨梅花書卷紋琴凳 梅花紋作為我國傳統的陶瓷裝飾紋樣之一,倍受人們的喜愛,也 是歷代陶瓷藝人慣常採用的裝飾題材。梅花紋的裝飾技法、裝飾形式 在歷代陶瓷演變過程中均有顯著的變化,並形成一定的規律。唐代陶 瓷手工業水平達到了一定高度,陶瓷作品不僅在造型、裝飾、釉色燒 制方面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多見於唐三彩中。梅花紋主要以釉 色作為裝飾手法,利用彩釉的流動性特點,營造出特殊的變化效果。 也有用鈷藍彩料打底,用刀剔出梅花紋樣,但大都是以朵花的形式排 列裝飾為主,花紋的大小、疏密、聚散、高低形成節奏感,可以認為 唐代陶瓷梅花紋的裝飾處於草創階段、形態單一。 梅花紋的裝飾涵義在宋代豐富了起來,不光受文人士大夫的喜愛,在民間也流傳開來,開始具有祈盼幸福生活的吉祥寓意,進一步 生活化了,並開始出現梅花紋與其它紋飾的組合。元明清時期是吉祥 紋樣的成熟期和高峰期,幾乎「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出現大量梅 花紋與其它紋飾的組合形式,陶瓷梅花紋作為吉祥的象徵更加明顯。 隨著時代的發展,梅花紋飾涵義不斷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 宋吉州窯剪紙貼花梅花紋碗 自古以來,梅花紋是最喜聞樂見的傳統寓意紋樣之一。梅是花中 壽星,梅能於老乾發新枝,又能禦寒開花,故古人用以象徵不老不衰。 梅花紋的含義:梅瓣為五,民間又藉其表示五福:福、祿、壽、喜、 財、松、竹、梅花被稱為「歲寒三友」。
7. 梅花盆景用什麼盆
用什麼盆,這並無定論,而要依據梅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盆。一般成型回的以紫砂盆最佳,答而以瓷盆觀賞漂亮,但透氣性差。泥盆透氣性好,適宜栽培,但不美觀。至於盆的大小、式樣則根據梅花的大小,造型來決定,以相匹配為原則。
8. 怎樣選用梅花花盆
梅花花盆的種類有很多,按其質地可分有:
(1)泥盆 泥盆又稱素燒盆、瓦盆、土盆,這是最普遍使用的花盆,這種盆價格便宜,透氣性及滲水性均較好,據說還有吸收陽光的作用,但外表不美觀,不耐用。
(2)木盆 泥盆過大時容易破碎,但需用40厘米口徑的泥盆時,可採用木盆。
(3)缸瓦盆 這種盆外觀比泥盆光潔些,有的還塗有一層光釉,質地結實堅硬,經久耐用,但透氣性能及滲水性能較差。
(4)紫砂陶盆 這種盆產於江蘇宜興,故又稱宜興盆。此盆外形美觀雅緻,適合客廳、居室陳設,但透氣性能、滲水性能不太好。
圖8 梅花觀賞花盆的部分式樣
(5)瓷盆 這種花盆透氣性能、滲水性能極差,但由於其製作精細,塗有各色彩釉,有的還繪上精美的畫面或悅目的圖案,很具美化環境的作用,故常被用作套盆(瓷盆裡面放置較小一些的泥盆)。
(6)塑料盆 價格便宜,質地輕巧、耐用,外表也頗美觀,但透氣性能、滲水性能較差。
怎樣選用梅花花盆呢?栽植梅花用的花盆,以泥盆或木盆為最好,其次是陶盆,再次是缸瓦盆,最次是瓷盆或塑料盆。泥盆利於滲水、排水,便於掌握澆水,適於梅花生長;瓷盆則反之,常用於裝飾。所以我們培養梅花多在泥盆中進行,觀賞前(即花蕾期)再換觀賞盆進行展出或欣賞。梅花觀賞後(即花謝後),再換回泥盆中進行培養。觀賞盆從外形上分,有圓形、橢圓形、方形、長方形、六角形、圓桶形、扇形、廣口、淺口等多種。
9. 青代梅花瓷罐
鑒寶講究真實,不僅是看,也要靠觸覺,聽覺,就憑一張圖片,很難辨別真假,真的想要鑒定就找專業人士吧。
10. 梅花用什麼花盆
梅花花盆的種類有很多,按其質地可分有:
(1)泥盆: 泥盆又稱素燒盆、瓦盆版、土盆,這是最普權遍使用的花盆。
優點:價格便宜,透氣性及滲水性均較好,據說還有吸收陽光的作用。
缺點:外表不美觀,不耐用。
(2)木盆:
泥盆過大時容易破碎,但需用40厘米口徑的泥盆時,可採用木盆。
(3)缸瓦盆:
優點:外觀比泥盆光潔些,有的還塗有一層光釉,質地結實堅硬,經久耐用。
缺點:透氣性能及滲水性能較差。
(4)紫砂陶盆:這種盆產於江蘇宜興,故又稱宜興盆。
優點:外形美觀雅緻,適合客廳、居室陳設。
缺點:透氣性能、滲水性能不太好。
(5)瓷盆:
優點:製作精細,塗有各色彩釉,有的還繪上精美的畫面或悅目的圖案,很具美化環境的作用,故常被用作套盆(瓷盆裡面放置較小一些的泥盆)。
缺點:透氣性能、滲水性能極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