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梅花琴
『壹』 求一種叫「梅花琴」的樂器的資料
梅花琴,也叫秦琴吧
秦琴,彈弦樂器,由阮演變而來。
音箱由六或八塊硬質木板膠版接成邊框,呈梅花形、權圓形、六方或八方形,兩面蒙桐木薄板。琴桿窄而長,用硬木製作,上嵌十九品,按十二平均律排列。琴頭雕有梅花、如意、蝙蝠或鏟頭為飾。全長89、音箱直徑28厘米。
置機械弦軸。用絲弦或鋼絲弦。民間秦琴張兩弦或四弦,四弦的每兩弦同音。後改為三軸、張三弦。五度定弦為g、d1、a1,音域g—e3,近三個八度。
演奏時,左手持琴,右手用撥子彈奏。是音色明亮柔和的中音樂器。原只用於演奏廣東音樂,現已廣泛用於地方戲劇伴奏、民族樂隊。
補充:
看好壞我覺得主要聽音色..不過..我對民樂不是太了解..嗯..如果是小提琴我倒是可以和你說說~
『貳』 梅花琴與秦琴音律為什麼不一樣
摘要 梅花琴:仲尼式,琴面以黑漆為主,間有紅、黃色,蛇腹斷紋。紅木雁足,呈五角星形,側面雕成齒輪狀,足底精雕細紋,背面龍池內左側刻楷書「大唐武德元年歲次戊寅」十字。1963年上海琴家沈草農先生為其題名和題款嚴益堂先生鐫刻於琴底,自此該琴名為「梅花落」。沈草農先生題款「癸卯六月下澣希翁記」 通長118厘米,隱間(兩山嶽之間的有效弦長) 110.2厘米,肩寬19厘米,尾寬13.5厘米,厚6厘米。
『叄』 形容美女彈琴的古詩詞
1、眼兒媚·彈琴美人
[清代] 熊璉
落花流水總關情。
明月滿空庭。
輕籠翠袖,頻舒玉指,彈徹春冰。
聲聲譜出傷心調,花外友人聽。
胡笳一拍,陽關三疊,無限凄清。
5、為錢理容題美人月琴圖
[明代] 湯胤勣
芙蓉小院秋如海,涼月半空凝素彩。
羊車軋軋過西宮,一失君恩不堪悔。
綠銅古阮鵾弦溜,陶寫襟懷三五奏。
血色深紅軟綉墩,唾花淺碧香羅袖。
先及《關雎》後《麟趾》,雅調雍雍塞人耳。
曲終閑倚太湖峰,驚風掉落棕櫚子。
6、聽琴
[宋] 陸游
疏簾曲檻蘋風涼,細腰美人藕絲裳。
綠藤水文穿矮床,玉指纖纖彈履霜。
高林鶯囀日正長,幽澗泉鳴夜未央。
哀思不怨和而庄,有齊淑女禮自防。
世人但惑青樓倡,琵琶箜篌雜胡羌。
試聽一曲醒汝狂,文姬指法傳中郎。
『肆』 請問梅花琴哪個是內弦
最粗的那根,也就是左面的那一根弦。
『伍』 古代美女拂的琴叫什麼
古琴最初有5弦, 周文王為了悼念他死去的兒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紂時,為了增加士氣,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稱"文武七弦琴"。 同時也有九弦琴之說。 相關資料: 古琴是中國古代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是中國最早的彈弦樂器,稱為「國樂之父」。在古時文人心中視為高雅的代表,琴音悠遠,高山流水知音流傳至今。 古琴別稱雅號:「琴」、「七弦琴」。 結構組成:型制多樣,現今以「仲尼式」最為多見。一般分為琴體(即共鳴箱,由琴面、琴底和琴軫、雁足等部分組成)和琴弦系統(包括琴弦七根和岳山、龍齦、琴徽等部分)。 使用材質:琴身的琴面面板一般為桐木製,琴底板為梓木製。琴弦的質地以前多為絲制,現在多為金屬制;琴徽多為貝殼或玉石製成。 樂器特色:是樂器家族中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歷史悠久,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民族樂器之一。屬於弦樂器族內的彈撥弦鳴樂器,發音渾厚深沉,餘音悠遠,具有濃厚的中國民族特色。演奏技巧復雜,有滑奏、揉弦和泛音奏法等特殊技巧,表現力豐富。 古琴的音量較小,音區低沉,音色明凈渾厚,風格古樸。在古代,我國文人雅士幾乎家家都有古琴。孔子也是古琴的推崇者,他所教授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中,古琴是必修樂器,孔子是想通過古琴來陶冶人的情性。約公元前481年,孔子作琴曲《陬操》,以傷悼被趙簡子殺害的兩位賢大夫。現存琴曲《龜山操》、《獲麟操》、《猗蘭操》相傳都是孔子的作品。 古琴整體是一扁長形音箱,長約130厘米,寬約20厘米,厚約5厘米。面板又稱琴面,是一塊長形木板,表面呈拱形,琴首一端開有穿弦孔,琴尾為橢圓形。底板又稱琴底,形狀與面板相同但不作拱形,是在整塊木料下半部挖出琴的腹腔。底板開兩個出音孔,稱龍池、鳳沼,腰中近邊處設兩個足孔,上安兩足,稱頌足。面、底板膠合成琴身,在琴首裡面粘有舌形木板,構成與琴腹相隔的空間,叫作舌穴。面板背部設音梁,又稱項實。琴腹中有兩個音柱,稱天柱和地柱。弦軸又稱琴珍,多為圓形或瓜棱形,中空(穿弦用),琴弦由絲絨繩系住拴繞於琴軫上。琴弦用絲制纏弦。岳山鑲嵌於面板首部,也開有穿弦孔。底板上有四個琴腳,琴首部兩個叫鳧掌,琴尾部兩個叫焦尾下貼,起墊平琴身的作用。面板上嵌有十三個螺鈿或玉石製作的徽,標記音位。古琴造型優美,常見的為伏羲式、仲尼式、連珠式、落霞式、月型式等。主要是依琴體的項、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區分。琴漆有斷紋,它是古琴年代久遠的標志。由於長期演奏的振動和木質、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種斷紋,如梅花斷、牛毛斷、蛇腹斷、冰裂斷、龜紋等。有斷紋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觀,所以更為名貴。 在中國樂器中,古琴的聲音是特別的,不似二胡如泣如訴,卻比二胡委婉纏綿,是那種迴旋往復的纏綿,有點讓人心痛;不如古箏響亮歡快,演奏效果立竿見影,卻平和沉穩,有一種往心裡去的吟哦;也不像琵琶那麼鋒芒畢露,大珠小珠落玉盤式的直截瞭然。古琴是細膩含蓄的,指法不動聲色地控制著輕緩急重。這樣的聲音決定了它不宜作合奏樂器,而適合獨奏。能與古琴相和的,惟有簫了,簫的幽怨迷離和琴的古雅通脫糅成林下之風,超脫現實之境,說起來這也正是古琴為傳統文人們所偏好的原因。 古琴的聲音是讓人迷戀的,泛音的輕靈清越,散音的沉著渾厚,按音的或舒緩或激越或凝重。古琴注、猱、揉、吟的指法,讓人真正體驗到余韻裊裊、象外之致的味道,就好像一炷香慢慢地在空中舞蹈,且實且虛,繚繞而去,彷彿中國畫中的那種水墨煙雲,如郭熙的《早春圖》,又如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 中國歷代流傳著不少有關古琴的美談。西漢司馬相如一曲《鳳求凰》,贏得了卓文君的芳心,這是以古琴為媒的愛情故事。三國孔明以其過人的智慧,在空城危急之時,焚香操琴,成為後世戲曲中久唱不衰的經典故事。 古琴屬於典型的獨奏樂器,較少用於合奏。古時也常作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古代地位最崇高的樂器,被譽為哲學性的藝術或藝術性的哲學,被列為"琴棋書畫"四藝之首。是古代每個文人的必修之器,歷史上的著名琴家有孔子、蔡邕、蔡文姬、李白、杜甫、宋徽宗、嵇康等。古琴也是孔子辦學重要的六藝之一。《詩經》中就記載著"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賓,鼓瑟鼓琴"等。古琴的樂器本身就充滿著傳奇的象徵色彩,比如,它長3尺6寸5分,代表一年有365天,琴面是弧形,代表著天,琴底為平,象徵著地,又為"天圓地方"之說。古琴有13個徽,代表著一年有12個月及閏月。古琴最初有五根弦,象徵著金、木、水、火、土。周文王為了悼念他死去的兒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紂時,為了增加士氣,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稱"文武七弦琴"。古琴有100多個泛音,這大概是世界上擁有泛音最多的樂器。古琴有自己的記譜方法(簡字譜),至少有1500多年的歷史。古琴現存有150多部古琴譜,包含著3000多首古琴曲流傳下來。 琴派 琴派是具有共同藝術風格的琴人所形成的流派。稱「琴派」始自明末的虞山派和清代的廣陵派。後世的琴派多以地區劃分、命名,虞山派以江蘇常熟為中心,廣陵派以江蘇揚州為中心。
『陸』 梅花帶雪飛琴上全詩
早春初晴野宴
作者 章孝標
梅花帶雪飛琴上 柳色和煙入酒中。
譯文
——唐·章孝標《早春初晴野宴》梅花、雪和琴;柳色、煙和酒。高雅而富於詩情。野餐充滿了雅趣雅興。早春,梅花枝頭殘雪未消,帶雪梅花,飄飛琴上,花瓣隨琴弦的撥動而起舞,琴音好像也更加清泠,更富韻味。青青柳色伴著雨後的淡淡煙霧,映入酒杯,酒似乎更加清洌醇厚。自然的梅、雪、柳、煙與人文的琴、酒緊密聯系在一起。景色描寫之中,自然地融入了詩人的主觀感受。
『柒』 「梅花帶雪飛琴上」出自哪一首詩
1、「梅花帶雪飛琴上」出自唐代詩人章孝標的《早春初晴野宴》。
2、原文是:梅花帶專雪飛琴上 柳色和煙入屬酒中。
3、這首詩的意思是:
春時節,梅花枝頭殘雪未消,帶著雪的梅花飄飛琴上,花瓣隨著琴弦撥動而起舞;青青柳色伴著雨後淡淡的煙霧,映入酒杯,使酒顯得更加清洌醇厚。
『捌』 欲得結發同伴侶 鸞凰琴裹落梅花什麼意思
欲得結發同伴侶:欲得,就是想要的意思。結發,「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回,指一答種象徵夫妻結合的儀式,當夫妻成婚時,各取頭上一根頭發,合而作一結,一般表示初婚夫妻。同伴侶,既然結為夫妻,就是此生為伴侶。
這句話就是說,我想和你結為夫妻,共度此生。
鸞凰琴裹落梅花:鸞凰,鳳凰和鸞鳥,比喻女樂。琴,在此有琴瑟合鳴之意。也就是女子彈琴,托以終身。落梅花,是詞牌名,即《梅花落》,古笛曲名,此處與琴音應和,同時又有堅貞不屈的梅花風骨之意。
這句就是說,我與你琴樂相合,此生此情堅貞不改。我奏起鳳凰鸞鳥的琴,呼應你的歌聲。
『玖』 當年琴瑟共言心,如今相思不成調。今生願作綠綺琴,為君彈盡梅花落。 是什麼意思
第一句指當年琴瑟和鳴共敘衷腸,暗指兩人情投意合。
第二句指如今隻身彈奏沒有當年的音調,暗指人各一方只余相思。
三四句表明心意,今生我哪怕變成一張綠綺琴,也要陪在在你身邊。
這是一首情詩
『拾』 人在梅花樹下彈琴是什麼寓意
就是 沒(梅)人彈琴的意思,趕緊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