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引大意
Ⅰ 梅花三弄是什麼意思 有什麼特殊的意義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據《太音補遺》和《蕉庵琴譜》所載,相傳原本是晉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後來改編為古琴曲。
琴曲的樂譜最早見於公元1425年的《神奇秘譜》。《梅花三弄》全曲共分十段,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六段,採用循環再現手法,後四段為第二部分,描寫梅花靜與動兩種形象。
樂曲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借物抒懷,來歌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一首琴曲《梅花三弄》覺別具風情。
典故出處:
《梅花三弄》的歷史典故是東晉大將桓伊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調》之事。《晉書·列傳五十一》和《世說新語·任誕第二十三》里都曾記載了這段典故。
王徽之應召赴東晉的都城建康,所乘的船停泊在青溪碼頭。恰巧桓伊在岸上過,王徽之並不相識他。這時船上一位客人道,「這是桓野王(桓伊字野王)。」
王徽之便命人對桓伊說:「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桓伊此時已是高官貴胄,但他也久聞王徽之的大名,便下車上船。桓伊坐在胡床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調,高妙絕倫。
吹奏完畢,桓伊立即上車走了。賓主雙方沒有交談一句話。晉人之曠達不拘禮節、磊落不著形跡,由此事可見一斑。
(1)梅花引大意擴展閱讀:
梅花三弄的「三弄」
一是指《梅花烙》、《水雲間》、《鬼丈夫》三個動人的愛情故事。
二是指三個變奏,正因為「主題」在古琴的不同徽位的泛音上彈奏三次(上准、中准、下准三個部位演奏)。
1、《梅花三弄》是改編自瓊瑤小說的愛情電視劇,由沈怡執導,瓊瑤編劇。分為三部作品《梅花烙》、《水雲間》、《鬼丈夫》;講述了三個動人的愛情故事。
2、《梅花三弄》是笛曲或簫曲,後被改編為琴曲。「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調反復演奏三次。這種反復的處理旨在喻梅花在寒風中次第綻放的英姿、不曲不屈的個性和節節向上的氣概。
「三弄」實際是三個變奏,正因為「主題」在古琴的不同徽位的泛音上彈奏三次(上准、中准、下准三個部位演奏),故稱「三弄」。
Ⅱ 梅花引·荊溪阻雪 蔣捷的翻譯
梅花引荊溪阻雪白鷗問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時,何事鎖眉頭?風拍小簾燈暈舞,對閑影,冷清清,憶舊游。舊游舊游今在否?花外樓,柳下舟。夢也夢也,夢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黃雲,濕透木棉裘。都道無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雪白的海鷗(似乎在)問我:你獨自將小船停泊在這里,只是身體留在這里,過上心也留在這里了?如果你是真心想留在這里,那裡為什麼還眉頭緊鎖呢?寒風吹動窗簾,孤舟內微弱的燈光晃動不已,孤單的我只有無聊的身影相伴,冷冷清清之中,十分懷念昔日好友歡聚一堂的情境。老朋友們啊,如今你們還在不在?樓外繁花盛開,我們的小船就停泊在碧綠青翠的柳樹之下。如今這一切都已經過去,宛若紅塵一夢,即算是夢中都不能夠再回去了,眼前只有寒冷的江水徒然流逝。天邊彤雲重重密布,紛紛揚揚灑落的大雪已經濕透了我的棉襖。都說這世間再沒有人的愁苦能與我相比,然而今天晚上這翻滾不停的雪花,還有這漫天風雨之中綻放的寒梅,憂愁真是和我有得一比啊! 這是我喜歡的一首詞,所以雖然有了樓上從網路上摘來的精美翻譯,仍然忍不住要自己翻譯,就算是相互映證一下吧!
Ⅲ 梅花三弄什麼意義
三弄乃下聲弄、高弄、游弄,此曲借物詠懷,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來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此曲結構上採用循環再現的手法,重復整段主題三次,每次重復都採用泛音奏法,故稱為《三弄》。以梅寓人品,通過對梅花的潔身自好、頂風傲雪的性格的描寫來反映中國文人追求的精神境界。
琴曲《梅花三弄》以泛聲演奏主調,並以同樣曲調在不同徽位上重復3次,故稱為三弄。有所謂「一弄叫日、二弄穿月、三弄橫江」。有說梅花的花期內,一天賞梅花又分早、午、晚三個時間段。早上的梅花含苞欲放,晶瑩潔白,幽香陣陣;午時的梅花繁華盛開,燦爛芬芳,笑臉迎人;而傍晚的梅花伴著西斜的夕陽,落英繽紛,景緻非常迷人。
又有把之比做像征著梅開三度,每度都含有不同的韻味。而琵琶曲《梅花三弄》的三弄為「寒山綠萼、姍姍綠影,三疊落梅」等說法。
南宋林逋的詠梅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確實可視為詠梅的千古絕唱。然而,用這首詩的意境和情趣來形容琴曲《梅花三弄》「銜霜當路發,映雪擬寒開」所達到的境界和所表現的人格美、節操美,就有點牽強了。
《梅花三弄》絕不是「眾芳搖落獨暄妍」的孤芳自喻,更不堪用「占盡風情向小園」的小家碧玉式的低婉格調來比擬。因為《梅花三弄》是一首歌頌「君子之真,弄清風」;
「君子之情,弄飛雪」;「君子之操,弄光影」的的恢弘詩篇,它抒發的是作者堅貞不屈和剛毅不拔的氣質,它是人們心靈美、風格高的藝術寫照,是人們生活中、精神上的春天。
(3)梅花引大意擴展閱讀:
1、彈奏技法
《梅花三弄》的版本很多,縱觀這些曲譜版本,共同點在於對原曲結構、曲調的繼承,都基本保持了琴曲之原貌,而在具體的演奏技巧、箏樂化的程度等方面,因每個演奏家的審美觀、演奏習慣的不同而多少有些差別。
這里以已故箏家邱大成先生的譜本為依據,從演奏技法、觸弦技巧、音色布局等諸多方面入手,來探討該曲在演奏中應該把握的基本原則和需要注意的問題。其主題,第一次以泛音形式出現,第二、第三次是左右手的協調、配合,左右手所奏出的樂音交織、碰撞,使原本單純線性的音符流動更添一份深厚之感。
2、樂曲文化背景
中國人對「梅花」有著特殊的尊敬和喜愛,它已成為中國人某種人格的化身。因此,梅花自然就成為古今藝術創作的重要題材。人們寄情於梅花,以詩、畫、樂來表現梅花潔白、芬芳、耐寒的特點以及傲霜高潔、情趣高雅等具有高尚人格美的品質。
《詩經》中就有《小雅》、《召南》、《陳風》、《曹風》等。宋代的陸游、明代的高啟等人也曾以詩頌梅。畫界自宋朝以來就有人畫梅。到了明代以「梅、蘭、竹、菊」為獨立的畫料,稱為以梅為首的「四君子畫」。比較之下,歌頌梅花的樂曲可以說是鳳毛麟角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梅花三弄
Ⅳ HP同人梅花引,發到[email protected]
親要的文件怪獸已從火星搬運至客官郵箱~
木有的話請客官疏通郵箱稍等
疑問神馬請通過在線Hi召喚
滿意的話請及時採納
木收到建議垃圾箱看看
怪獸更愛小費多多~
嘛!!親...採納的同時不要大意地點點小手~
請看怪獸真誠的眼神~(@^_^@)~
Ⅳ 梅花引·荊溪阻雪的詞意
作者乘舟沿荊溪而行,途中遇雪,夜泊溪畔,想到南宋覆亡,舊友不在,感慨之下寫了這首詞。詞的大意是:
白鷗棲落水濱,默然地望著我,好似在問:夜泊溪畔是被風雪所阻,不得以停泊;還是無所去處,情願留下?如若是自願,又為了何事眉頭緊鎖?夜風襲來,掀起艙簾,吹得艙內燈火閃爍。孤處江舟,只有身影為伴,對著孤影,不禁懷念起與舊友歡聚和悠遊的情景。
昔日一同悠遊的舊友,今日在哪裡?回想當時,樓外一片盎然春色,相攜漫步錦簇的花叢中。湖中綠波盪漾,系舟在堤邊的柳樹下。夢啊,夢啊,讓我在夢中重溫一下舊游。可是在夢中卻難尋舊游,只有眼前的寒水空自流。艙外飛雪漫天,凝望濃密的陰雲,任憑飛雪落在身上,浸透了棉衣。都說沒有人的憂愁,有我這般深沉,今夜,雪中的梅花,一身素白,憂愁似我。
這首詞在清冷的畫面中,將深深的憂愁與熱烈的回憶交織在一起,如隨想曲一樣自由瀟灑。
Ⅵ 請問中華好詩詞王悅笛的這首梅花引。花鬼是什麼意思 請幫我譯成白話文行嗎跪求~~~
在檀口唱歌,揮動纖細的手,樑上的塵埃彷彿被驚動一般在空中飄飛。女內子的發髻小巧玲容瓏,玉佩叮咚作響,雙眼含淚、低著紅了的臉。在一起的時候只覺得總會這樣(在一起),必須分離的時候寧願得知桐樹枯萎了(實際上是心痛)。在回川洗漱(不知道回川是一條河的名字還是用「回」代指過去),滾鳴錢(……我猜是洗漱的時候錢掉到地上響,暗示當時愉悅的心情),在梁州留下的一絲回憶如煙逝去。冰冷的弦斷了(也可以說心冷心痛),歡聚的緣分散了,還沒過多久(青山還沒爛)就分開了。笛聲帶著涼意,髪上凝了霜(夜晚氣溫低,也可以說是心寒),月亮西斜的時候(天快亮了,馬上就要分別了)流著淚。臨行前仍贈送鴛鴦結,(即使感傷)從此就不會再見了。投胎轉世,容顏改變,來世相逢的時候以鬢角旁的花為相認的信物。
大意如此~
Ⅶ 梅花引歌詞的含義,或分析
這首歌由韓靜霆作來詞、徐沛東作曲、自蔡日錫配伴奏,以古典傳統詞牌為名,以「梅花」為象徵,是一首古典風格的作品,也應該算是一首藝術歌曲,古色古香又行雲流水氣勢如雄,帶給人無限情思。
《梅花引》是古代的詞牌名,「引」集歌體與詩體於一身,也是這類詩歌詩曲調的演化。
歌詞中作者以擬人的手法,贊美了梅花的嬌艷,賦予了梅花少女的情懷,讓人們領略到青春的寶貴和對幸福生活的嚮往,抒發了梅花渴望知己,甘心為自己所愛的人犧牲奉獻的可貴精神。歌詞融合了古今詩人詠梅詩作的佳句,如歌詞第一句:「一枝梅花踏雪來,懸岩上獨自開」,在立意上依託了毛澤東《詠梅卜運算元》中的意蘊,突出了梅花高潔超逸的身姿。「疏影橫斜一樹梅花一斷魂,一片冰心等君來」則化用了宋代詩詞《山園小梅》中的「疏影橫斜水清淡,暗香浮動月黃昏」的詩句。作者不是生搬硬套這些詩句,而是在一個嚴謹的主題之下,重新賦予這些詩詞新的含義,表現了歌曲獨特的藝術特色。
Ⅷ 齊己《早梅》理解 急急..........!!!!!!!!!!!
萬木凍欲折,孤根獨暖回。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色來。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台。
這是一首詠物詩。詩人以清麗的語言,含蘊的筆觸,刻畫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艷的風韻,並以此寄託自己的意志。其狀物清潤素雅,抒情含蓄雋永。
首聯即以對比的手法,描寫梅花不畏嚴寒的秉性。「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是將梅花與「萬木」相對照:在嚴寒的季節里,萬木經受不住寒氣的侵襲,簡直要枝幹摧折了,而梅樹卻象獨凝地下暖氣於根莖,回復了生意。「凍欲折」說法略帶誇張。然而正是萬木凋摧之甚,才更有力地反襯出梅花「孤根獨暖」的性格,同時又照應了詩題「早梅」。
第二聯「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用字雖然平淡無奇,卻很耐咀嚼。詩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皚皚深雪,作為孤梅獨放的背景,描摹出十分奇特的景象。「一枝開」是詩的畫龍點睛之筆:梅花開於百花之前,是謂「早」;而這「一枝」又先於眾梅,悄然「早」開,更顯出此梅不同尋常。據《唐才子傳》記載,齊己曾以這首詩求教於鄭谷,詩的第二聯原為「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鄭谷讀後說;「『數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齊己深為佩服,便將「數枝」改為「一枝」,並稱鄭谷為「一字師」。這雖屬傳說,但仍可說明「一枝」兩字是極為精彩的一筆。此聯象是描繪了一幅十分清麗的雪中梅花圖:雪掩孤村,苔枝綴玉,那景象能給人以豐富的美的感受。「昨夜」二字,又透露出詩人因突然發現這奇麗景象而產生的驚喜之情;肯定地說「昨夜」開,明昨日日間猶未見到,又暗點詩人的每日關心,給讀者以強烈的感染力。
第三聯「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側重寫梅花的姿色和風韻。此聯對仗精緻工穩。「遞」字,是說梅花內蘊幽香,隨風輕輕四溢;而「窺」字,是著眼梅花的素艷外貌,形象地描繪了禽鳥發現素雅芳潔的早梅時那種驚奇的情態。鳥猶如此,早梅給人們帶來的詫異和驚喜就益發見於言外。以上三聯的描寫,由遠及近,由虛而實。第一聯虛擬,第二聯突出「一枝」,第三聯對「一枝」進行形象的刻畫,寫來很有層次。
末聯語義雙關,感慨深沉:「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台。」此聯字面意不難理解。然而詠物詩多有詩人思想感情的寄託。這里「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義。齊己早年曾熱心於功名仕進,是頗有雄心抱負的。然而科舉失利,不為他人所賞識,故時有懷才不遇之慨。「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正是這種心境的寫照。自己處於山村野外,只有「風」、「禽」作伴,但猶自「孤根獨暖」,頗有點孤芳自賞的意味。又因其內懷「幽香」、外呈「素艷」,所以,他不甘於前村深雪「寂寞開無主」的境遇,而是滿懷希望:明年(他年)應時而發,在望春台上獨占鰲頭。辭意充滿著自信。
這首詩,語言清潤平淡,毫無穠艷之氣,雕琢之痕。詩人突出了早梅不畏嚴寒、傲然獨立的個性,創造了一種高遠的境界,隱匿著自己的影子,含蘊十分豐富。通觀全篇,首聯「孤根獨暖」是「早」;頷聯「一枝獨開」是「早」;頸聯禽鳥驚奇窺視,亦是因為梅開之「早」;末聯禱祝明春先發,仍然是「早」。首尾一貫,處處扣題,很有特色。
Ⅸ 《梅花引》的作者及全詩內容及含義和所表達的情感
江城梅花引 詞牌名 代表作·宋·吳文英 江頭何處帶春歸。 玉川迷。 路東西。 一雁不飛、雪壓凍雲低。 十里黃昏成曉色,竹根籬。 分流水、過翠微。 帶書傍月自鋤畦。 苦吟詩。 生鬢絲。 半黃煙雨,翠禽語、似說相思。 惆悵孤山、花盡草離離。 半幅寒香家住遠,小簾垂。 玉人誤、聽馬嘶。《江城梅花引》
今宵心事似無題,問誰知,有誰知?
月又未圓,細雨說相思。
滴滴隔窗停不住,袖寒意,與西風、嘆別離。
別離,別離,是何時?
語更凄,眉更低。
淚落淚落,淚不盡、和雨同痴。
千百柔腸,難喚故人回。
歲歲惜春春亦短,秋夜裡,夢雖長、恨太遲。
《江城梅花引》
幽幽天外兩三星,點孤燈,對孤燈。
別處管弦,獨坐不能聽。
最是夜深人寂寞,卷紅袖,墨濃時、畫柳青。
柳青柳青,卻何曾。淚又生,愁又增。
葉落葉落,葉已盡、無息無聲。
因枕霜寒,春夢更溟溟。
輾轉為君難睡去,前日雨,問明朝、可有晴?
《江城梅花引》
花開花又別枝頭,竟難留,恨難留。
嘆我惜花,落去卻無由。
昨夜夢回春更遠,是窗外,冷霜凝、又一秋。
一秋,一秋,欲回眸。淚怎收?痛怎休?
畫里畫里,畫不盡、今夕哀愁。
邀影燈前,幽望月如鉤。
白發為君添幾縷?明鏡內,憶華年、似水流。
《江城梅花引》
相思日日更年年,別時難,見時難。
亦怨亦愁,萬水與千山。
只恨菊開春睡久,把秋色,換當初、穀雨天。
雨天,雨天,不成歡。夢也寒,心也牽。
醉去醉去,醉不過、情事如煙。
金盞銀壺,今夜共無眠。
一樣燭前消瘦影,詩聚散,賦離分、總是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