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龍寺茶花
『壹』 雲南的山茶花花的形狀開花的季節花期的長短換個生活環境用途
雲南山茶花,是雲南省的「省花」,原產於雲南省 騰沖縣。雲南山茶花品種甚多,花型繁雜,目前擁有傳統品種和新品種100餘個,如恨天高、童子面、獅子頭、紫袍、早桃紅。牡丹茶、大理茶、大桂葉等均為眾多品種中的佼佼者。雲南山茶花是中國著名的傳統花卉,為雲南「八大名花」之一。
雲南山茶花高10-15m,冠幅5-10m,主幹灰褐色,徑粗20-70cm。單葉互生,葉片表面深綠色。兩性花,具長短不一的花梗或無花梗,單生花或3朵花,著生在枝條頂端或葉腋,萼片5-6片,復瓦狀疊合,花後脫落或永存。
花色各異,從淡粉至深粉,紅、白相間以及單瓣、半重瓣和重瓣的都有,花徑一般6-16cm,最大可達22cm。茶果為扁球狀蒴果,成熟時不規則開裂,內含種子1--3粒,褐色。花期11月至翌年5月。
觀賞價值
雲南山茶花的特點是花期長,花形碩大而美,花色以紅色為主調。有條件的地方若成片栽植,當花期繁花滿枝頭時,燦若彩霞,景色異常美麗。用於盆栽時裝飾一些如賓館,商廈、大中型園景等公共場所也非常好。
雲
南山茶花屬山茶科常綠喬木。山茶樹姿虯勁優美葉色常綠,四季不凋。花形大而且色彩鮮艷花期長達百餘日。盛開時如火如荼,燦如雲霞,深受人們喜愛。山茶花一
般在冬春之際開放,勃勃生機為春天的到來傳遞著信息。明代詩人楊慎曾作詞詠道:「正月滇南春色早,山茶處處齊開了,艷李妖桃到壓倒,樁點花,園林處處紅雲
島」。著名散文家楊朔在《茶花賦》中寫道:「今年二月,我從海外回來,一腳踏進昆明,心都醉了。」「心都醉了」僅僅四字就把作者對山茶的喜愛之情表達得淋
漓盡致。
雲南栽培山茶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早在明代就有「雲南山茶甲天下」的說法。現今山茶的品種已達一百多種。其中較為著名的品種有童子面、早桃紅、獅子頭、
恨天高、松子鱗、牡丹茶、大瑪瑙、大理茶、紫袍、菊瓣等。花色為金黃色的金山茶,最為名貴。在雲南最為著名的山茶有安寧關庄清泰庵的「九心十八瓣」茶花,
晉城盤龍寺葯師殿的「松子鱗」和「獅子頭」麗江玉峰寺的「萬朵茶」,騰沖的「紅花」油茶,以及思茅鎮沅有2700多年歷史的古茶樹王。
園林用途
雲南山茶花具有形美、色彩鮮艷、歷史悠久、品種繁多、花期長等特點,而最享盛名。除雲南外,江蘇、浙江、廣東等省有栽培。北方各省有少量盆栽,在庭院沖宜與其他庭蔭樹搭配,植於林蔭下、小型建築旁及花架等處。
『貳』 誰能告訴我山茶花什麼時候開在那裡看最好
山茶花 學名:Camellia japoica 英名:Common Camellia 別名:茶花、華東山茶、川茶花、晚山茶、耐冬、曼陀羅樹。 科名:山茶科 山茶花,別名玉茗花、耐冬、曼陀羅等。屬山茶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3一4米。樹干平滑無毛。葉卵形或橢圓形,邊緣有細鋸齒,革質,表面亮綠色。花單生成對生於葉腋或枝頂,花瓣近於圓形,變種重瓣花瓣可達50-60片,花的顏色,紅、白、黃、紫均有。花期因品種不同而不同,從十月至翌年四月間都有花開放。蒴果圓形,秋末成熟,但大多數重瓣花不能結果。 山茶花原產於我國長江流域和西南各地。性喜溫暖、空氣濕潤、半陰半陽的環境,多分布於熱帶及亞熱帶。 山茶花為我國著名觀賞花卉,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歷史,品種極多。除栽培觀賞外,其木材細致可作雕刻;花供葯用,有收斂止血之功效;種子可榨油。 山茶花名列雲南八大名花之首,為昆明市市花。 在雲南最為著名的山茶有安寧關庄清泰庵的「九心十八瓣」茶花,晉城盤龍寺葯師殿的「松子鱗」和「獅子頭」麗江玉峰寺的「萬朵茶」,騰沖的「紅花」油茶,以及思茅鎮沅有2700多年歷史的古茶樹王。 你可以去那些地方看看
『叄』 盤龍寺供奉的誰
盤龍寺觀廟宇依山而建,山門里有一、二、三天門,迎仙橋、睡佛殿、呂祖殿、祖師殿、大雄寶殿、玉皇閣、伽藍殿、葯師殿等20多座院,供奉著釋、道、儒三教諸神,其中盤龍祖師殿、葯師殿、觀音殿香火最為旺盛。寺宇四周樹木枝繁葉茂,其中茶花和松柏最為著名
『肆』 盤龍寺的景區特色
盤龍寺有元代茶花、明代硃砂玉蘭、明代紅梅、清代銀桂,歷經數百年風霜,依然年年老樹新花,吸引了無數賞花者。
盤龍寺中有一座「茶花殿」,雖然是一座小院,但是院內有山茶兩棵,相傳為蓮峰和尚手栽,至今已有600年的歷史。其中一棵屬於九心十八瓣的「獅子頭」,花朵比碗口還大,花色非常鮮艷,樹高兩丈,根部有小水桶粗,雖然沒有金殿茶花古老,但是花勢卻大大超過金殿內的古山茶。另外一棵「 軟枝松子鱗」,樹高丈余,根粗也有三圍。極品茶花是「有分心,卷邊軟枝者為第一」,這兩棵茶花正是屬於這種名貴的品種。
盤龍山方圓數十里,主峰巍峨,群山環拱,松濤萬頃,中峰突起,名稱盤龍,寺因山而得名,正是「蜿蜒山不斷,作勢欲盤龍,樹杪藏簫寺,雲根隱秀峰」。如今的盤龍寺,樓台凌空,亭榭比翹,高閣鳴鍾,碑銘林立,其建築精美,風格變幻,文物薈萃,在全省首屈一指。歷代墨客騷人,在此留下了不少詩詞、書畫、楹聯、橫匾、碑銘等,尤其以明永曆帝、元梁王和徐霞客、擔當、錢南園、袁嘉穀等人的手跡最為珍貴。盤龍寺隱立幽山,欲登此「靈境」,須出「四門」。先出晉城東門,有「南滇靈境」牌坊,此為「入」境之門;經象山書院遺址,則入盤龍山門,此為「山」之門;再過映山湖,盤桓而上,又得穿天門三座,此為「天」之門;過睡佛殿、呂祖亭,則可見盤龍寺門,此為「佛」門,又是「道」門,還是「聖」門。但入四門,人則超凡脫俗,地則渾然仙境,人傑地靈,俱在盤龍。盤龍寺有元代茶花、明代硃砂玉蘭、明代紅梅、清代銀桂,均歷經數百年風霜,依然年年老樹新花,吸引了無數賞花者。
盤龍山方圓數十里,主峰巍峨聳立、群山環抱、松濤萬頃,中峰突起,名稱盤龍,是因為山而得名,清代周華林在《盤龍山》中寫道:「蜿蜒山不斷,作勢欲盤龍,樹杪藏簫寺,雲根隱秀峰」。
『伍』 有誰知道這座寺廟的地址
盤龍寺是昆明香火最旺的寺院之一,它位於滇池東岸盤龍山,距離昆明市區約40公里,距離晉寧縣晉城鎮東南3公里,與昆明西山、賓川雞足山共同被稱為雲南三大佛教聖地,1983年公布為昆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盤龍山方圓數十里,主峰巍峨聳立、群山環抱、松濤萬頃,中峰突起,名稱盤龍,是因為山而得名,清代周華林在《盤龍山》中寫道:「蜿蜒山不斷,作勢欲盤龍,樹杪藏簫寺,雲根隱秀峰」。
盤龍寺建於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是當時的蓮峰和尚所建。傳說建寺的時候,這里是山谷間的龍潭,有蛟龍藏身在這里,盤龍祖師蓮峰和尚念起法咒驅趕蛟龍,而後潭水乾枯,蓮峰和尚就在這里建寺,稱為盤龍寺。另一種說法是潭中原有六條龍,其中五條被趕走,而有一條龍不甘心被趕,於是就興風作浪,蓮峰祖師做法將它降服,並且令其為坐騎。建寺後信徒越來越多,香火也越來越多,不久蓮蜂和尚坐化,被尊為「盤龍祖師」。明朝初祖源和尚又繼續擴建盤龍寺,建蓋藏經樓、觀音殿,使盤龍寺初具規模。據《徐霞客游記》記載:「盤龍山蓮峰祖師,名崇照,元至正間以八月十八日涅磐……至今日以此為盤龍會。」
明代盤龍寺鼎盛的時候,寺觀有數十座,廟宇450間,佛像1000多尊。如今的盤龍寺,亭台樓榭、閣樓高聳、古鍾長鳴、碑銘林立,其建築之精美,風格多變,文物古跡薈萃一寺,在全省首屈一指。歷代文人騷客,在盤龍寺留下了不少詩詞、書畫、楹聯、橫匾、碑銘等,尤其以明朝永曆帝、元梁王和明朝大旅行家徐霞客、擔當、錢南園、袁嘉穀等人的手跡最為珍貴。現在還存有古代碑刻十餘處,文物價值較高,例如《大盤庵大覺禪師寶雲塔銘》、《具足禪院碑記》、《盤龍寺初立常住碑》、《永曆帝敕文碑》等,已經被列為昆明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元朝末年所立的《大盤龍庵大覺禪師寶雲塔銘》碑,這塊碑在祖師殿左廊下,是崇照大師圓寂塔的銘文,記錄了崇照大師在昆明傳播佛教禪宗學說、創建盤龍寺等事跡。
盤龍寺觀廟宇依山而建,山門里有一、二、三天門,迎仙橋、睡佛殿、呂祖殿、祖師殿、大雄寶殿、玉皇閣、伽藍殿、葯師殿等20多座院,供奉著釋、道、儒三教諸神,其中盤龍祖師殿、葯師殿、觀音殿香火最為旺盛。寺宇四周樹木枝繁葉茂,其中茶花和松柏最為著名。原來還有萬松寺,現在修建了高大的觀海樓,登高可遠眺欣賞滇池風光。
盤龍寺隱藏在清幽的盤龍山上,要登上這個佛門勝境,要出「四門」。先出晉城東門,這里有「南滇靈境」牌坊,這里是「入」境之門。然後經過象山書院遺址,就進入盤龍山門,這是「山」之門。再經過映山湖,盤旋而上,又要穿過三座天門,是為「天」之門;最後經過睡佛殿、呂祖亭,就可以看到盤龍寺門,此為「佛」門,又是「道」門,還是「聖」門。進入四門,凡人便會超凡脫俗,彷彿進入仙境一般。人傑地靈,俱在盤龍。
盤龍寺有元代茶花、明代硃砂玉蘭、明代紅梅、清代銀桂,歷經數百年風霜,依然年年老樹新花,吸引了無數賞花者。盤龍寺中有一座「茶花殿」,雖然是一座小院,但是院內有山茶兩棵,相傳為蓮峰和尚手栽,至今已有600年的歷史。其中一棵屬於九心十八瓣的「獅子頭」,花朵比碗口還大,花色非常鮮艷,樹高兩丈,根部有小水桶粗,雖然沒有金殿茶花古老,但是花勢卻大大超過金殿內的古山茶。另外一棵「軟枝松子鱗」,樹高丈余,根粗也有三圍。極品茶花是「有分心,卷邊軟枝者為第一」,這兩棵茶花正是屬於這種名貴的品種。
盤龍寺中最古老的寺廟當屬萬松寺,現稱萬松古剎,始建於唐朝武德年間(公元618-621年間),妙法禪師慧照在盤龍山上首建萬松寺,後多次遭毀又多次重建,最近一次重建歷時五年,剛剛完工。新建的萬松古剎佔地面積15242.1平方米,集廣場、鍾樓、鼓樓於一體,氣勢恢宏,造像金碧輝煌,多為鍍金,殿內供奉佛教、儒教、道教三教創始聖人的塑像,摒棄了三教對立的成見,體現了三教共融的和諧。
建寺六百多年裡,盤龍寺歷盡大難。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83年),晉寧發生八級地震,盤龍寺建築大多被毀。清咸豐、同治年間,又有部分寺觀毀於兵變。清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當地群眾募資重修。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後期,盤龍寺再遭浩劫。八十年代起,陸續重修,盤龍古剎,漸漸恢復了往日面貌。
每年農歷八月初一,是盤龍寺廟會。每逢廟會之日,來此朝山拜佛趕廟會的香客和遊人成千上萬,接踵磨肩、絡繹不絕。大部分來自昆明、呈貢、昆陽和玉溪,廟會景象熱鬧,是昆明地區的任何一個廟會都無法相提並論的。
延伸閱讀:昆明的景點
『陸』 公元1347年,是昆明香火最旺的寺院之一的寺是哪個
地址:晉寧縣晉城東5公里的盤龍山上
盤龍寺始建於公元1347年,香火最旺的寺院之一
電話:0871-7811064
這一點也可從沿途擺設香火攤點的數量看出來。每年八月初一的廟會之日,來此朝山拜佛的香客和遊客成千上萬,他們大部分都來自昆明、呈貢、昆陽和玉溪。買張8元的門票,就可以入寺。
『柒』 盤龍寺的主要景點
盤龍寺觀廟宇依山勢構建,山門內有一、二、三天門,迎仙橋、唾佛殿、呂祖殿、祖師殿、大雄寶殿、玉皇閣、伽藍殿、葯師殿等20多院,供奉釋、道、儒三教諸神,尤以盤龍祖師殿、葯師殿、觀音殿香火最盛。寺宇四周林木繁茂,以茶花、松柏著名。原有萬松寺,現建高大的觀海樓,登高可遠眺滇池風光。盤龍寺環境極其清幽,每年七月十七日和八月十八日為盤龍廟會,遊人眾多,是人們休閑覽勝旅遊勝地。
『捌』 福州市的市花是什麼花
福州市的市花是茉莉花,別名: 茉莉,拉丁文名:Jasminum sambac (L.) Ait,木犀科、 素馨屬內直立或攀援灌木,高達3米。容小枝圓柱形或稍壓扁狀,有時中空,疏被柔毛。葉對生,單葉,葉片紙質,圓形、橢圓形、卵狀橢圓形或倒卵形,兩端圓或鈍,基部有時微心形,在上面稍凹入或凹起,下面凸起,細脈在兩面常明顯,微凸起,除下面脈腋間常具簇毛外,其餘無毛;裂片長圓形至近圓形,先端圓或鈍。果球形,呈紫黑色。花期5-8月,果期7-9月。茉莉的花極香,為著名的花茶原料及重要的香精原料;花、葉葯用治目赤腫痛,並有止咳化痰之效。
『玖』 人工栽培樹齡最長的山茶古樹在哪裡
中國人工栽培山茶古樹中樹齡最長的有7株:
(1)江蘇省姜堰市溱潼鎮的一株神奇的萬朵山茶古樹,樹高10.2米,冠幅5米×6米,基部已培土70厘米築成花壇,露在土面之上的胸徑有47.7厘米,而埋在壇土之下的根徑竟在70厘米以上。整株昂然如松,聳立如塔。從古山茶的樹型、花葉的形態、顏色、花瓣及雌雄蕊特徵等方面,確定該古山茶樹為華東山茶的園藝栽培品種「松子」,其古代名也稱「松塔」,為珍貴的古代老品種。根據山茶的生長習性和生長勢,綜合考慮了其所在的地理、氣候特徵、文化背景、相鄰的文化古跡,特別是根據這株古樹旁邊,有一口宋代的澆花井及該樹埋入地下的70厘米以上的基徑推算,該古樹應為宋代晚期所植,距今已有800多年。
(2)江蘇省蘇州市光福鎮司徒廟西側「香雪海」風景區山坡上的「亮葉金心」古山茶樹,基圍2米,離地30厘米處分三杈。中間一杈周長1.2米,高2米,由於基部患上了心腐病,樹杈已死。西邊的分杈周長1.16米,枝高1.3米處又分了杈,最粗的分杈周長60厘米,最小的分杈周長也有40厘米。東邊的分杈周長65厘米,枝高1米處也分兩杈,最粗的分杈周長35厘米。這株紅山茶古樹除了中間的分杈已死外,其餘的兩分杈生長健壯,枝葉茂盛,樹高3.5米,樹冠直徑5米,樹齡650年。
(3)四川彭州市磁峰鎮花塔村八座墳趙宅山坡上的兩株「鐵殼寶珠」(四川叫「七心紅」):一株樹高10米,基圍180厘米,其中最粗的分枝幹圍102厘米;另一株樹高9米,基圍101厘米。兩株樹齡均在600年左右。據宅主趙緣雲老人講,趙家祖籍山西,明末清初移來四川。趙家有人當上了地方官,後葬在八座墳。兩株山茶樹是為了紀念死者栽在墳前的,經歷了12代。現在墳看不到了,但八座墳前的兩株山茶古樹留傳至今。
(4)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大羅山化成洞的一株「金心」古山茶,國內外曾報道為「千年古樹」。它生長在一個喇叭形「洞中天井」中,井高5米,井底寬1.9米,井口寬4米。我們用粗繩把人吊下井底測量,樹高8.15米,基幹粗111厘米,主幹高4.6米,在近井口長出分枝形成樹冠3.5米,遮蓋住洞口,枝葉茂盛,紅花朵朵,很有生氣。根據這株古山茶樹特殊的生長環境條件和實地測量的數據,樹齡應在500~600年之間。它獨特的生長環境和頑強的生命力是世界同類植物所罕見的。
(5)雲南昆明市晉寧縣盤龍寺的葯師院內,有一株「松子鱗」古山茶樹,其樹高12米,基徑54厘米。松子鱗花瓣平鋪密集,花心極小,初開之時,宛如松球張鱗,故而得名。據《晉寧縣志》記載,這株古樹,系元代正年間(1341年)蓮蓬禪師親手所植,至今已有640多年的歷史。如今仍很蒼勁,亭亭玉立於殿中,頗有「幾朝元老」之風。現被晉寧縣人民政府列為重點保護之「古樹名木」。
(6)雲南宜良縣的靖安哨,原有一座名叫靖安寺的古寺,在寺內植有靖安茶一株。今寺已毀,而山茶猶存。相傳,該山茶為明代之遺物,其樹高為9米,胸徑30厘米左右,花大如碗,色艷紅。花期在新春佳節前後。據1966年馮國楣先生在《雲南山茶花植物學特性及花型分類的探討》一文中記載:「宜良靖安哨有明代古樹一株,為昆明市園林局近年發現的新品種。」
(7)雲南省蘇明縣白邑鄉皮家營的一株山茶名貴品種「獅子頭」,樹高9米,干圍182.2厘米,胸徑58厘米,樹齡500多年。
『拾』 昆明市的市花是什麼花
昆明的市花--山茶花居雲南八大花之冠,1983年3月10日,昆明市人大常委會決定將雲南山茶花定為昆明市花。雲南山茶花既是昆明市花,也是雲南群芳之首。
昆明市花山茶花是我國的傳統名花,也是世界名花。雲南是我國茶花的主要產地。
昆明市花山茶花原產雲南西南部騰沖一帶。早在唐宋雲南南詔、大理時期,就在宮廷和昆明民間推廣栽培。到元明時,茶花已在雲南西部、中部城鄉廣種植,尤其是昆明佛寺道觀、風景勝地,茶花成為普遍栽培的觀賞植物。
昆明山茶花品種繁多,雲南山茶花傳統品種有72個。 昆明楊慎在詩中說:「山國山茶太繁品, 春盤春菜先此筵」,「海光珠樹無顏色,羞把瓊枝照玉台。」陳佐才稱:「浪蕊浮花數萬種,寒枝冷葉幾千叢。」 麗江的玉峰寺院內有一株500多年樹齡的「環球第一樹」和「萬朵茶花」,兩株不同品種,並蒂開花,花開萬朵。
清代麗江詩人楊丙詩稱:「燭龍倒走迥空朦,玉龍迎戰寒無功。鱗甲怒裂進光怪,化作片片山花紅」。1963年, 郭沫若多次賦詩贊美雲南山茶花, 其中一首:「艷說茶花是省花,今來始見滿城霞。人人都道牡丹好,我道牡丹不如茶」。
(10)盤龍寺茶花擴展閱讀:
雲南山茶花也叫滇山茶,屬於山茶科山茶屬植物。原產雲南。其樹體較高大,蔭濃葉闊,花朵碩大。生長過程中的葉子,有其典型的特性雲南山茶花,是中國傳統花木之一。
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八大名花"中最享有盛名的一種,現在是昆明市的市花。是本油料植物和培育茶花新品種有用的種質資源。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常綠喬木,高8一16米,胸徑達50厘米;樹皮灰褐色;小枝黃褐色,無毛或被細柔毛。葉互生,革質,長圓狀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雲南山茶花長5一15厘米,寬3-7厘米,先端漸尖至短尖,基部楔形至近圓形,邊緣具細銳鋸齒,下面主脈有毛或無毛;葉柄長4一15毫米,有柔毛或無毛。
花粉紅色至深紅色,常單生或2-3朵著生於枝梢頂端葉腋,直徑5一18厘米,無梗或花梗極短;苞萼片5一7,有毛;花瓣5一7,重瓣花可達30一60;雄蕊多數,基部連合成筒狀;子房上位有3一5個花室,有絲狀茸毛。蒴果扁球形,直徑4-8厘米,外殼厚木質,成熟時3一5瓣裂,每室有種子1一3粒;種子直徑1一1.5厘米。
茶花的開花期:茶花的花期較長,一般從10月份始花,翌年5月份終花,盛花期1~3月份。但有的茶花品種開花較早,有的開花較晚,總體來說,可歷時7~8個月之久。茶花持久的花期,使它成為了一種很好的觀賞植物。
雲南山茶花的特點是花期長,花形碩大而美,花色以紅色為主調。有條件的地方若成片栽植,當花期繁花滿枝頭時,燦若彩雲南山茶花霞,景色異常美麗。
用於盆栽時裝飾一些如賓館,商廈、大中型園景等公共場所也非常好。 雲南山茶花是雲南省的"省花",1983年,雲南山茶花被定為昆明市市花。是雲南特產的多年生木本觀賞植物。雲南山茶花屬山茶科常綠喬木。
山茶樹姿虯勁優美葉色常綠,四季不凋。花形大而且色彩鮮艷花期長達百餘日。盛開時如火如荼,燦如雲霞,深受人們喜愛。山茶花一般在冬春之際開放,勃勃生機為春天的到來傳遞著信息。明代詩人楊慎曾作詞詠道:"正月滇南春色早,山茶處處齊開了,艷李妖桃到壓倒,樁點花,園林處處紅雲島"。
著名散文家楊朔在《茶花賦》中寫道:"今年二月,我從海外回來,一腳踏進昆明,心都醉了。""心都醉了"僅僅四字就把作者對山茶的喜愛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雲南栽培山茶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早在明代就有"雲南山茶甲天下"的說法。現今山茶的品種已達一百多種。其中較為著名的品種有童子面、早桃紅、獅子頭、恨天高、松子鱗、牡丹茶、大瑪瑙、大理茶、紫袍、菊瓣等。
在廣西省花色為金黃色的金花茶也是茶花中名貴品種。在雲南最為著名的山茶有安寧關庄清泰庵的"九心十八瓣"茶花,晉城盤龍寺葯師殿的"松子鱗"和"獅子頭"麗江玉峰寺的"萬朵茶",騰沖的"紅花"油茶,以及思茅鎮沅有2700多年歷史的古茶樹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