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鹿總數
Ⅰ 長勁頸鹿和梅花鹿一共有25隻,是長頸鹿數量的5倍,問有多少只梅花�
根據題意可知
長頸鹿和梅花鹿的總數量是長頸鹿數量的五倍。
設:長頸鹿有x只
則5x=25 解出x=五
所以長頸鹿有5隻,梅花鹿有25-5=20隻
Ⅱ 東北虎梅花鹿金錢豹金絲猴現存數量是多少
東北虎
又稱西伯利亞虎,起源於亞洲東北部,即我國東北和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有300萬年進化史,它與其它7個亞種虎比較,身長體重,強悍兇猛,稱為王中之王。
東北虎如傳說的山神一樣, 擁有火一樣的神靈目光。它的身體厚實而完美,背部和前肢上的強勁的肌肉在運動中起伏,巨大的四肢推動向前,是那樣的平穩和安靜,看起來就象在叢林中滑行一樣,它相對地擁有尖硬的鋸牙鉤爪,擁有5個非常銳利的虎爪,使用時伸出,不用時縮回爪鞘避免行走時磨擦地面。
它生性內向,膽小孤獨、多疑、兇猛、強壯有力,動作敏捷,在叢林中出沒無常,一般人很難親眼目睹野生的東北虎 。傳統看法其它虎種均為東北虎向地球其它地區擴展分化出來的。在生態環境中也處於頂層的王者地位。
20世紀70年代末期,東北虎的分布還相當廣范,分布區曾遍及大、小興安嶺、張廣才嶺、完達山、 威虎嶺、牡丹嶺、長白山和老爺嶺,前蘇聯的黑龍江流域、俄遠東地區、朝鮮半島。1967年以後, 大興安嶺再沒有紀錄;進入20世紀80年代,在小興安嶺及朝鮮半島絕跡。90年代以來,在長白山區亦銷聲匿跡。至93年計250--300隻。
東北虎(東北亞種),在東北山區曾廣泛分布但近40年來,其分布區已大大縮小,至80年初僅見於東北東部山區(張廣材嶺、老爺嶺)。事實上至80年代末,長白山區的虎已經絕跡,只有少數個體殘存在吉林琿春縣春化林區。
我國政府分別在70年代和80年代,為保護東北虎建立了長白山自然綜合保護區和黑龍江省七星砬子東北虎保護區,對東北虎進行棲息地的保護。作為異地的保護,當時主要是我國的各動物園。 全國各類型的自然保護區,其中曾經有虎的保護區至少有24處,如黑龍江省的七星砬子保護區、 廣東粵北華南虎保護區、江西宜黃華南虎保護區等,但其中有些保護區是名存實亡,如:七星砬子保護區內已多年不見虎的蹤跡。我國東北虎的研究工作開展的非常少,異地保護的研究僅限於各動物園初級原始的研究,我國僅進行過一次較為科學的東北虎野外種群數量的調查,該項研究是由東北林業大學於1987年完成的,其它領域的研究都處於空白狀態。
有關東北虎的調查、分布和種群數量:20年代之後,中國對東北虎種群進行了5次較大規模的調查 ,1974---1976年,調查結果為151隻;1984---1985年,結果為20---30隻;1988---1991年為16--- 22隻,其中黑龍江省有10---14隻,吉林省有6---8隻;最近的兩次調查分別是1998年3月,吉林省開展調查,結果發現其境內僅存4---6隻虎和1998年10月至1999年11月,黑龍江省境內的調查,發現僅存5---7隻。
最近一次,黑龍江省調查情況如下:本次調查結果表明,目前東北虎在黑龍江的分布區又明顯向中俄邊境地帶退縮,並形成了老爺嶺南部、完達山東部和張廣才嶺南部3個孤立的分布區,完達山西部和張廣才嶺北部林區可能沒有虎的分布,老爺嶺北部有無虎的分布待查。在以上的3個孤立分 布區的林業區內發現活動在老爺嶺南部的2隻個體可能為雄性,活動在完達山東部的虎至少有1隻雌虎的1隻亞成體虎,另兩只不確定,可能為雌虎;活動在張廣才嶺南部1隻不能確定性別。
梅花鹿
是一種中型的鹿類,體長125-145厘米,尾長12-13厘米,體重70-100千克。它的體形勻稱,體態優美,毛色隨季節的改變而改變,夏季體毛為栗紅色,無絨毛,在背脊兩旁和體側下緣鑲嵌著有許多排列有序的白色斑點,狀似梅花,在陽光下還會發出絢麗的光澤,因而得名。冬季體毛呈煙褐色,白斑不明顯,與枯茅草的顏色差不多,藉以隱蔽自己。頸部和耳背呈灰棕色,一條黑色的背中線從耳尖貫穿到尾的基部,腹部為白色,臀部有白色斑塊,其周圍有黑色毛圈。頭部略圓,顏面部較長,鼻端裸露,眼大而圓,眶下腺呈裂縫狀,淚窩明顯,耳長且直立。頸部長。四肢細長,主蹄狹而尖,側蹄小。尾較短,背面呈黑色,腹面為白色。雌獸無角,雄獸的頭上具有一對雄偉的實角,角上共有4個杈,眉杈和主幹成一個鈍角,在近基部向前伸出,次杈和眉杈距離較大,位置較高,故人們往往以為它沒有次杈,主幹在其末端再次分成兩個小枝。主幹一般向兩側彎曲,略呈半弧形,眉叉向前上方橫抱,角尖稍向內彎曲,非常銳利,是其生存斗爭的有力武器。
梅花鹿雄獸的舊角大約在每年4月中旬脫落,再生長出新角。新角質地鬆脆,還沒有骨化,外面蒙著一層棕黃色的天鵝絨狀的皮,皮里密布著血管,這就是馳名中外的鹿茸。這時若不採茸,繼續長到8月以後,鹿茸就逐漸骨質化了,外面的茸皮逐漸脫落,整個鹿角變得又硬又光滑,一直到翌年春天,鹿角再次自動脫落,重新長出鹿茸。
在鹿茸生長發育過程所處的不同階段,其外部形態也隨著發生變化。人們給各個生長階段都起了一些形象的俗名。野生的梅花鹿未經鋸茸而脫掉骨質角稱為脫掉"干杈子"或者脫掉"清枝",飼養梅花鹿經過鋸茸而脫下殘留的骨質角稱為"脫花盤"或"脫盤"。花盤脫落以後角基上有凝固的血跡,這種狀態稱為「老虎眼」。以後茸芽組織由四周皮部向內生長,與中間的血痂融合在一起形成微凹的碗狀,稱為「燈碗子」。此後,角基上面由茸的分生組織形成的茸芽迅速生長,呈粉紅色,初期時稱為「拔樁」,生長至1.5-2厘米時稱為"磨臍子",再經過10天左右,又向上生長3-4厘米時稱為「茄包」。被叫做「大挺」的鹿茸主幹分生眉枝時,形狀很象馬鞍,稱為「小鞍子」,當主幹生長到比眉枝高出時稱為「大鞍子」,再繼續向上生長到一定高度又稱為「小二杠」,當主幹比眉枝高出6-7厘米時,其外表的形狀恰似黃瓜,所以又稱為「瓜角」。主幹生出第2側枝的初期稱為「小嘴三杈」,生出第2側枝的中期稱為「大嘴三杈」,到分生第3側枝前在形態上表現出主幹、眉枝和第2側枝,共有3個杈,所以稱為「三杈」。到第3側枝分生之後則稱為「四杈」。一般認為它可以最多生長到4-5個杈,但也有「花不到五」的說法。骨質化的稚角則稱為「毛杠」,脫皮後的三杈或四杈清枝稱為「清三杈」或「清四杈」。
梅花鹿是亞洲東部的特產種類,在國外見於俄羅斯東部、日本和朝鮮,在我國分布於黑龍江烏蘇里江、河北興隆,山東,山西太原、四川紅原、江蘇太湖、鎮江、南京,上海,浙江杭州、安徽、廣西、廣東等地。
梅花鹿生活於森林邊緣和山地草原地區,不在茂密的森林或灌叢中,因為不利於快速奔跑。白天和夜間的棲息地有著明顯的差異,白天多選擇在向陽的山坡,茅草叢較為深密,並與其體色基本相似的地方棲息,夜間則棲息於山坡的中部或中上部,坡向不定,但仍以向陽的山坡為多,棲息的地方茅草則相對低矮稀少,這樣可以較早地發現敵害,以便迅速逃離。它的性情機警,行動敏捷,聽覺、嗅覺均很發達,視覺稍弱,膽小易驚。由於四肢細長,蹄窄而尖,故而奔跑迅速,跳躍能力很強,尤其善長攀登陡坡,那連續大跨度的跳躍,速度輕快敏捷,姿態優美瀟灑,能在灌木叢中穿梭自如,或隱或現。
梅花鹿的生活區域還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改變,春季多在半陰坡,採食櫟、板栗、胡枝子、野山楂、地榆等喬木和灌木的嫩枝葉和剛剛萌發的草本植物。夏秋季遷到陰坡的林緣地帶,主要採食藤本和草本植物,如葛藤、何首烏、明黨參、草莓等,冬季則喜歡在溫暖的陽坡,採食成熟的果實、種子以及各種苔蘚地衣類植物,間或到山下採食油菜、小麥等農作物,還常到鹽鹼地舔食鹽鹼。
梅花鹿的集群性很強,大部分時間結群活動,群體的大小隨季節、天敵和人為因素的影響而變化,通常為3-5隻,多時可達20多隻。在春季和夏季,群體主要是由雌獸和幼仔所組成,雄獸多單獨活動。每年8 10月開始發情交配,雌獸發情時發出特有的求偶叫聲,大約要持續一個月左右,而雄獸在求偶時則發出像老棉羊一樣的「咩咩」叫聲。繁殖期間雄獸飲食顯著減少,性情變得粗暴、兇猛,為了爭奪配偶,常常會發生角斗,頭上的兩只角就成了彼此互相攻擊的武器,這種「角斗」在鹿類中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一隻健壯的雄獸通常可以擁有10多隻雌獸,在一個繁殖季節,雌獸可以多次發情,其發情周期為5天,一旦受孕後便不再發情。妊娠期為230天左右,產仔於翌年5-6月,一般每胎僅產1仔,也有少數為2仔。產下的幼仔體毛呈黃褐色,也有白色的斑點,只需幾個小時就能站立起來,第二天就可以隨雌獸跑動。雌獸對幼仔非常愛護,覓食的時候自己要先走到林間草地上四處探望,確信沒有任何危險後,才回到林中把幼仔帶出來,一旦發現險情,它就會發出驚叫,帶著幼仔飛奔逃進密林之中。哺乳期為2-3個月,4個月後幼仔便可以長到10公斤左右。1.5-3歲性成熟,壽命約為20年。
豹俗名金錢豹
,在森林中目空一切,連老虎它也不放在眼裡,橫行霸道,成了林中的惡霸。
別看金錢豹的軀體比華南虎小,但性情比華南虎還凶惡殘暴。它能爬樹,潛伏在樹幹上,等那些無辜的動物從樹下經過時,就突然跳下來,吃去內臟,然後吃肉。更可惡的是,當它發覺有人追蹤時,會偷偷地爬上樹,潛伏在樹枝上,然後出其不意地從樹上猛撲下來,把人擊倒殺死。金錢豹獵物雖比老虎聰明,但卻缺少老虎的謹慎和耐心,自以為是,因此常常由於貪食、好殺而落入獵人的圈套,成了獵物。
金錢豹的生活習性與老虎一樣,喜歡獨居和夜遊。它善於游泳,也善攀登,多高多難爬的樹,它都能毫不費力地爬上去,這一點使老虎望塵莫及,甘拜下風。另外金錢豹只有一個配偶,而且十分恩愛!
金錢豹的皮毛色彩與老虎不同,它身上有許多像古代銅錢形狀的黑褐色圓斑,因而得名。但其腹部白色,間雜有黑色斑點,顯得鮮艷奪目,十分美麗。金錢豹的這一身打扮,不是為了好看,而是為了保護自己,躲過敵人,欺騙獵物,真是妙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派往叢林地區去作戰的部隊官員,就是穿上這種豹紋式的衣服來偽裝自己走上戰場的。
近幾十年來由於人們的捕獵,且隨著自然資源的開發,破壞了金錢豹的棲息地,廣泛分布廣東省的野生的金錢豹已日趨減少。現在,金錢豹已被列為國家第一類保護動物。
金絲猴,
中國的國寶,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動物分類學上屬靈長目、猴科、仰鼻猴屬。金絲猴分為三種:川金絲猴、滇金絲猴和黔金絲猴。
川金絲猴分布於四川西部和北部、甘肅南部、秦嶺和神農架地區,它們面孔呈藍色,鼻孔上仰,所以也叫「藍面猴」、「仰鼻猴」。它們毛色金黃柔軟,最長可達10厘米,耀眼奪目。
滇金絲猴產於雲南西部,體背、體側、四肢外側、足和尾呈黑色,因此又叫「黑金絲猴」或「黑仰鼻猴」。其幼猴全身為白色,隨年齡增長才能逐漸變成父母的體色。
黔金絲猴分布於貴州梵凈山區,其數量十分稀少,目前國內外動物園均未飼養展出過,所以絕大多數人不能見到。其身上沒有「金色」,體毛主要是灰褐色,身上有許多白斑,當地人又稱之為「花猴」;因尾巴又黑又細,象牛尾巴,所以又稱「牛尾猴」。是金絲猴中最珍貴的一種。
金絲猴主要吃嫩枝、幼芽、鮮葉、竹葉和各種水果,一般棲息於海拔1500-3000米或更高的暗針葉林帶,營樹而居,主要活動在高大喬木樹冠的頂層,它爬樹靈活敏捷,跳躍能力特別強,常幾十隻結群活動,雌雄老幼一起,由雄中的長者帶隊,在樹上覓食,以植物的葉、芽、樹皮和果實等素食為主。母猴懷胎五、六月後,多數僅產一仔。據目前調查所知,黔金絲猴尚存數百隻,已瀕臨絕滅。
Ⅲ 梅花鹿近年來為什麼數目銳減
梅花鹿性情機警,行動敏捷,聽覺、嗅覺均很發達,視覺稍弱,膽小易版驚。由於四肢細長,蹄窄而權尖,故而奔跑迅速,跳躍能力很強,尤其擅長攀登陡坡,連續大跨度的跳躍,速度輕快敏捷,姿態優美瀟灑,能在灌木叢中穿梭自如,或隱或現。野梅花鹿與大熊貓一樣,是中國特有物種,如今只剩下四川、東北和江 南三個亞種。由於鹿茸、鹿鞭、鹿尾、鹿筋和鹿皮都有極高的葯用和經濟價值,所以梅花鹿遭到了人們的濫捕濫殺,並且由於它們獲得食物的草場質量惡化,梅花鹿面臨著在劫難逃的命運。面對這一情況,中國建立了九寨溝國家森林公園將梅花鹿種群遷人進來,實行一系列保護措施。
Ⅳ 現存的梅花鹿有多少
梅花鹿主要分布於東亞。范圍從西伯利亞到韓國、中國東部和越南;在日本和台灣等西太平洋島嶼也有分布。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瀕危!由於歷史上捕捉獵殺過度,野生數量極少,為現人工養殖種群己達數十萬只。
Ⅳ 清涼峰的梅花鹿主要分布在哪
清涼峰自然保護區內的千頃塘一帶是野生梅花鹿的棲息活動地區,是我國陸地回上分布最東、最答南的野生種群,是國家極為珍貴的基因多樣性寶庫。
梅花鹿屬偶蹄目鹿科,為東亞特有種,野生梅花鹿總數僅有1000隻左右,極為稀有,瀕臨絕滅。清涼峰的梅花鹿為南方亞種,有200隻左右,主要分布在大坪溪、小坪溪、千頃塘、大源塘、干坑一帶。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觀賞價值和科研價值。另外,還有山雀、灰喜鵲、啄木鳥等多種山禽,常翔集在山間深谷和茂密林中,或嚶嚶細吟,或啾啾歡唱,使保護區內更加充滿生機。
Ⅵ 梅花鹿在中國有多少只
很多啊~
光被譽為梅花鹿之鄉的長春市雙陽區梅花鹿存欄就有17萬只
Ⅶ 日本靜岡梅花鹿泛濫成災,針對這一問題該如何解決
日本靜岡梅花鹿十分猖獗。這個地區梅花鹿的種群數量在5000隻左右,當地有25300隻梅花鹿。差距五倍,難怪會對當地農林造成很大危害。為了控制當地梅花鹿的數量,當地一所學校計劃開設狩獵紀律,控制梅花鹿的種群規模。
為減少鹿群而狩獵常常引起爭議,但在城市和郊區很難安全地進行。最重要的是單靠人力很難長期控制。一些地區試圖從根本上解決鹿患泛濫的問題,即給鹿注射疫苗以防止受精。這種疫苗名為PZP,是一種天然的動物蛋白,一次注射就能讓鹿避孕三年。只要給槍接種疫苗,就可以注射到鹿身上。可將雌鹿作為獵殺目標,有效降低繁殖速度。我們不能一下子把他們都殺了。為了保持鹿的穩定減少,應根據當地鹿的數量和情況控制鹿的比例。
Ⅷ 鹿的資料
鹿,是人們喜愛的一種野生哺乳動物,屬反芻類。世界上共有四十幾種鹿,我國就有二十多種,分布很廣,但分布最多的是新疆、內蒙、東北等地。鏡泊湖周圍森林裡生棲的主要是珍貴的梅花鹿。
鏡泊湖林區,群山起伏,柞樹成林,有充足的水源和豐盛的飼草,是天然牧場。除了野生鹿外,一些林場、農場、農村都有養鹿場。
梅花鹿,是一種體態清秀,性情溫柔的動物,全身長著鮮艷的紅褐色短毛,身體兩側布滿梅花似的白色斑點。母鹿體重約七十公斤左右,高九十公分左右,無角;公鹿體重約一百二十公斤左右,高一米左右,頭上長著枝杈般左右對稱的長角。鹿膽小易驚,奔跑極快,人稱"草上飛"。
我國自古就有"鹿身百寶"之說,養鹿的主要目的在於取鹿茸。鹿茸是名貴的葯材,它與人參、貂皮被譽為"東北三寶"。
長角,是公鹿的第二性徵。公鹿在出生後的第十三至十四個月間,開始長角;每年三、四月開始脫掉老化的角質花盤,再逐漸隆起一對嫩角,這種未骨化的角,即是著名的鹿茸。
鹿茸,是由茸根、主幹和數個側枝構成的。其外皮生有一層纖維茸毛,象天鵝絨似的好盾;內部是結締、軟骨組織,有血管和神分布,為肉紅色,也有杏黃色的,象一叢晶瑩美麗的珊瑚。每年從清明開始,經過兩個月左右的時間,便可以鋸頭茬茸角了。鋸下的茸角經過煮炸加工,就是寶貴的鹿茸。
鹿茸做為葯用,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葯書記載,鹿茸有"滋陰養血,補精壯陽"的功能。經過醫學實踐證明,鹿茸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它命、鈣、鎂、荷爾蒙等,它有生津補髓、益氣助陽的效用;可促進人體發育。還能治療勞傷瘦弱、目暗、婦女病等。製成的鹿茸精,含有大量的激素和磷的復合體,可以治療心臟病、低血壓、慢性關節炎、嚴重化膿外傷等病症。
此外,鹿血、鹿角、鹿心、鹿筋、鹿尾、鹿鞭、鹿胎都有很高的葯用價值,都是滋補強身的珍品。鹿肉含有高蛋白和低脂肪,是高級食品:鹿皮也製造高級皮革。鹿的全身都是寶,經濟價值極高
Ⅸ 如今世界上最珍惜的動物是什麼它數量又有多少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當一種動物滅絕,下一個滅絕的動物就是最珍惜的! 悲哀啊! 最珍貴的動物有以下幾種 1. 大熊貓 Ailuropoda melanoleuea 英名 Giant panda;Bamboo bear 特徵 成年雄性體長15~18m,肩高65~70cm。尾長12~14cm,體重一般為80~125kg。雌性比雄性小10~20%。頭圓、體肥、尾短。眼圈、耳殼、肩和四肢為深黑色外,其餘部分均為乳白色。 習性 棲息於海拔1300~3600m的高山森林中,在林下有箭竹、方竹或其他竹叢的針闊葉林中最為常見。除發情期外,過獨居生活。善爬樹,會游泳。主食竹類和竹筍,也吃獼猴桃等其他植物的果實,偶爾吃動物的屍體。 繁殖3月下旬至5月中旬發情。動情期1~3天。妊娠期97~163天,因受精卵延遲1.5~4個月著床,胚胎的實際發育時間約1.5個月左右,一般每胎1仔,偶爾2仔。新生仔體重僅90~130g。5~6個月齡時開始吃竹子,89月齡斷奶,約18月齡時離開母獸。一般在55~65歲時性成熟。2年生育1次。飼養壽命26年。 分布 四川、甘肅、陝西秦嶺。現存數量1000頭左右。 2.虎 Panthera tigris 英名Tiger 特徵 中國現存貓科動物中最大的一種,體長140~280cm,尾長60~90cm,東北虎雄性體重180~306kg雌性體重90~120kg;華南虎雄性體重149.6~225kg,雌性體重90~120kg。前掌有長而銳利的爪,爪能收縮;耳短而圓,耳背黑色,有一白斑;毛被上半部呈橘紅色至赤褐色或橙黃色。體部和四肢有一系列黑色狹形橫紋,有些部位為雙紋。 習性 棲息於各種類型的森林中。除在發情、交配和撫育幼仔的時期外,多營獨居生活。主要在夜間活動,虎大多捕食體重在10~100kg 之間的獵物,也常捕食體重在160~400kg之間的水鹿和水牛。在一般情況下,虎每次可食肉17~27kg,體型大的虎,每頓可吃肉35kg。虎主要捕食體型較大的哺乳動物,特別是有蹄類,但也捕食鳥類、爬行類、魚、蛙、蟹、蝗蟲等小動物。 分布 東北、華東及華南地區。現存數量不超過100頭。秦嶺及長江以南 3.滇金絲猴 (Rhinopithecus bieti)Black snub-nosed monkey 生境:高山暗針葉林。 捕食:在樹上用手摘取食物。 食物:松蘿、樹葉、竹筍。 體型:體長74~82厘米,尾長51~72厘米。體重17~35公斤。 習性:中國特有種。世界上棲息海拔高度最高的靈長類動物。活動范圍可從2500米到5000米的高山。平時多在3500~4500米高度的雲杉、冷杉林中活動。以1隻雄猴,2~3隻雌猴,數只小猴組成家族群,數個家族群一起活動。猴群活動范圍達上百平方公里。滇金絲猴在1890年由法國人在雲南德欽縣采獲標本後,將近有100年的時間沒有任何有關它們的消息。直到1979年,昆明動物研究所在德欽的甲午雪山的森林中採到3隻標本,隨後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才對這種猴子有所了解。 分類:哺乳綱靈長目疣猴科。 分布:雲南西北部的雲嶺山脈。中國西藏東南部的雲嶺山脈。 保護:中國I級重點保護動物。 4.雪豹 Panthra uncia 英名 Snow leopard;Onuca 特徵 體長110~130cm;尾長80~90cm,體重38~75kg。頭粗相對小而圓;毛被長而密,背毛長約3cm,腹毛長達6.5cm;全身毛灰黃色,體軀背部和肋部有模糊或不規則的大型黑色環狀斑塊。 習性 棲息於高山多岩地區,夏季多生活在林線以上或海拔3000~4000m的高山草甸地帶。冬季一般隨獵物遷徙至海拔1500~2000m的山谷針葉林區,夜行性,主要在晨昏活動。營獨居生活,多單獨捕食,主要捕食小型有蹄類,也捕食野兔、旱獺、野豬和鳥類。 繁殖 冬末春初發情。性周期54~70天,動情期5~7天。妊娠期90~103天。於6~7月產仔,每胎2~3仔。2歲性成熟。壽命一般在10年左右,最長達15.8年。 分布 主要分布於西北地區,數量已十分稀少。秦嶺及長江以南各地,數量稀少。 5.白鰭豚 Lipoteds vexillifer 英名Baiji;Chinese riverd 特徵 頭尾長1.5~2.5m,體重100~200kg,雄性最大體重可達237kg。喙長約30cm。眼極小,位於口角後上方。無耳殼,耳小似針孔,位於眼的後下方。鼻孔一個,偏於頭頂左側。背鰭呈三角形。鰭肢教寬,末端圓鈍。尾鰭凹陷呈新月型。上下頜每側有同型齒30~35枚。背面淺藍灰色,腹面白色。 習性 棲息於淡水江河中。多在支流、湖泊入口處和江心沙洲附近食物較為豐富的環境活動。通常2~7頭成群,有時十多頭成群,或單獨活動。每隔10~20秒鍾到水面呼吸一次。多在晨昏捕食,主食1000g以下的各種魚類。 繁殖4~5月發情,已知3~8月均有幼豚出生。每胎1仔。初生仔體重5kg。雌豚6歲(頭尾長超過200cm)、雄豚4歲(頭尾長約180cm時)性成熟。 分布中國特產,限於長江中下游。現有數量僅百頭左右。 6.亞洲象 (印度象) 英名Elaphas maximus 特徵 體長(含鼻)550~640cm,尾長120~150cm,肩高250~300cm,體重達5000kg左右。皮膚灰色至棕色。雄象有象牙,最長可達1.5~1.8m,雌象牙較小,一般不伸出口外。與非洲象相比,耳較小;鼻端僅有一個指狀突起。 習性 棲息於熱帶環境,從密林到草原都能生存。晨昏和夜間活動。雌性成群,雄性多單獨活動。以各種青草、樹皮、及帶葉的細樹枝為食,也吃香蕉、水稻、甘蔗等作物。 繁殖 繁殖無季節性。雌象的性周期平均為22天,動情期持續約4天。妊娠期646(615~668)天。每胎一仔。初生象體重107(50~150)kg。幼象全身被棕色毛,隨成長而逐漸脫落。雌象9~12歲性成熟,雄象10~17歲性成熟。在飼養條件下,壽命達69年。 分布 雲南南部,數量稀少。 7.梅花鹿 Cervus Nippon 英名Sika deer 特徵 體長105~170cm,肩高85~110cm,尾長13~18cm,。體重40~150kg。成體和幼體夏毛棕褐色,散有白色斑點。角四叉。 習性 棲息於海拔300~3200m的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的林間及林緣草地。晨昏採食,以草木及木本植物的枝葉為食。群居,一般5~6頭多達20餘頭為群。 繁殖9~10月發情。動情期1~2天。妊娠期約223天,多於4~5月產仔,每胎1仔。哺乳期約4個月。雌鹿16月齡、雄鹿18月齡性成熟。飼養壽命長達25年。 分布僅限於江西、安徽及浙江交界處,數量200~300頭;四川北部,數量500~600頭;台灣野生種群已絕跡,只有飼養種群。現在家養梅花鹿都來自東北,可能仍有野生種群存在。 8.紫貂 Martes zibellina (黑貂) 英名 Sable 特徵 雄貂體長約39cm,尾長約13cm,體重880~910g;雌貂體重760~790g。體軀細長,四肢短健;耳大而直立,耳端略圓;尾毛蓬鬆呈帚狀;全身棕褐色至灰褐色,喉部有橙黃色或灰白色喉斑。 習性 棲息於阿爾泰山、大興安嶺亞寒帶針業林帶和小興安嶺、長白山針闊葉混交林帶。善爬樹,但主要在地面活動。巢築於岩石間,或倒木及樹根下的洞穴中。除求偶期外,單獨活動。多在夜間活動。主食小型哺乳動物和林棲鳥類,也食堅果、漿果等植物性食物。 繁殖6~8月發情,次年2~3月產仔。妊娠期長達250~300天,是由於受精卵延遲桌床,胚胎發育過程不過25~40天,每胎1~5仔,通常為3~4仔。平均49天斷奶。15~16月齡性成熟。壽命最長為15年。 分布東北及新疆北部林區。 9.馬來熊 Ursus malayanus(太陽熊) 英名 Sun bear 特徵 是熊類中體型最小的一種。體長100~140cm,尾長僅3 7cm,肩高約70cm。體重27~65kg。全身黑色,有形狀多變的白色或橘黃色U形胸斑,有的個體無胸斑。 習性 棲息於熱帶、南亞熱帶稠密的原始闊葉林區。善於爬樹。夜間活動,白天在離地2~7m的樹上睡眠或曬太陽,不冬眠。雜食性,食物包括各種野蜂幼蟲、蜂蜜、白蟻、各種植物和漿果,以及各種小型脊椎動物。 繁殖 妊娠期95天左右。因受精卵有延遲著床現象,妊娠期可長達240天。每胎1~2仔,初生仔體重約300g左右。在飼養條件下,最長壽命24.9個月。 分布 雲南南部,數量稀少。 10.野馬Equus przewalskii 英名Wild horse 特徵 形似馬。體長220~280cm,肩高120~146cm,尾長92cm,體重200~300kg,最大可達350kg;前後肢僅第三趾最發達;頸鬃短而直立,由頭頂延伸至肩,無家馬那樣的長額毛。尾長,尾根至尾尖都有長毛。 習性 棲息於沙漠、草原、丘陵、戈壁及多水的草地。多6~15匹成小群活動,每群由一匹公馬為首,帶領幾匹母馬和未成年的幼馬。營游移生活。以各種沙漠植物為食,冬季採食枯草及苔蘚等植物充飢。 繁殖6月發情。妊娠期320~340天,多於4月下旬至5月下旬產駒,每胎1駒。2.5歲性成熟。繁殖無季節性。雌象的性周期平均為22天,動情期持續約4天。妊娠期646(615~668)天。每胎一仔。初生象體重107(50~150)kg。落。在飼養條件下,壽命約30年,最高記錄為34年。 分布 新疆准噶爾盆地。自然界的野馬已絕滅。
採納哦
Ⅹ 梅花鹿和長頸鹿有24隻,梅花鹿的總數是長頸鹿的3倍少4隻,梅和長各有多少只
長頸鹿:(24+4)÷(3+1)=7隻
梅花鹿:7×3-4=17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