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梅花頌故事

梅花頌故事

發布時間: 2022-01-15 05:16:10

梅花詩句和故事

早梅 柳宗元
早梅發高樹,回映楚天碧。
朔風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紅梅 蘇軾
年年芳信負紅梅,江畔垂垂又欲開。
珍重多情關伊令,直和根撥送春來。

憶梅 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新栽梅 白居易
池邊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時點檢來。
莫怕長洲桃李嫉,今年好為使君開。

探梅 楊萬里
山間幽步不勝奇,正是深夜淺暮時。
一枝梅花開一朵,惱人偏在最高枝。

❷ 有關梅花的典故

1、一枝春

陳師道《黃梅五首》(之三)「欲傳千里信,暗折一枝春。」

詩中運用了「折梅寄遠」的典故。此典故出自南朝宋詩人陸凱的《贈范曄詩》「折花贈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借東風第一枝的梅將春的汛息、真摯的友情和濃濃的思念傳遞給友人范曄,梅花作為寄託相思感情的媒介物豐富著詠梅詩的內涵。

2、西湖處士或孤山處士

西湖處士、孤山處士均指宋代著名詩人、高士林逋(字和靖)。以梅妻鶴子而聞名於天下的林逋,愛梅入魔,他不僅在小孤山遍增梅花,歌詠嘯傲其中,而且終生不娶,以梅為妻,以鶴為子,真正不同凡俗。

林逋共寫了詠梅詩七津八首,被稱為「孤山八梅」,通過詠梅來表現自己品性的高潔。許多詠梅詩人在目己詩詞中提及林逋,都表明自己與林逋相同的愛梅情結及超凡脫俗、高潔孤傲的節操、忘向。同時「海妻鶴子」也成了典故。

3、梅花妝

「梅花妝」的典故是指壽陽公主正月初七在含章股下小卧,梅花飄落到他額上,成五瓣,拂之不不去,甚為好看,宮中美人皆紛紛仿效之。詩中運用「梅花妝」的典故,個僅說明梅花妝為女性儀儀容的修飾,它為女性增添了雅緻和風韻,而且在說明女性對青春和生命的熱愛之情。

4、何 郎

何郎,即何遜,曾做揚州法曹,在舍下種青梅樹,日常吟詠其下,後遷洛陽,因思梅心切返揚州,正值梅花盛開,於是賞玩不已,被後人稱為「知梅者」。何遜有詩《揚州法曹梅花盛開》「兔園標物序,驚時最是海。銜霜當路發,映雷擬寒開。」寫出了海花的盎然生機及詩人對時光飛逝的慨嘆,對後世詠梅詩創作影響很大。

5、

高士、美人

此首詩運用了兩個典故,一是袁安卧雪,一是羅浮遇仙。(柳宗元《龍城錄》),前者講洛陽大雪時,人多外出乞食,袁安卻高卧家中忍飢受寒,不求助於人。

後者講陏趙師雄遷羅浮,天寒日暮,月色微明,於松林間酒肆旁見一美人淡妝素服,芳氣襲人,舉止高雅,因扣家門與之共飲。師雄醉卧至曉,發現自己在大梅花樹下。用這兩個典故把梅花比作卧雪高士,月下美人,突出了梅花凌寒傲雪,素淡馨香的神韻。

❸ 梅花的故事

1、最早的梅花詩

古今吟詠梅的詩詞不下千篇,最早的一首是陸凱的「贈范曄」:折梅逢驛使,寄予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陸凱與范曄是好友,常以書信來往。北魏景明二年,陸凱率兵渡過梅嶺。正值嶺梅怒放,立馬於梅花叢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隴頭好友范曄,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驛使,把一支梅花裝在信袋裡,暗暗捎給好友范曄。

范曄拆開信一看,裡面赫然放著一枝梅花,並有詩一首。范曄被陸凱這種一身清白、忠貞愛國、盼望祖國早日統一的精神所感動,黯然淚下。

這件事傳出以後,被南北兩方文人稱贊不已。後人以「一枝春」作為梅花的代稱。也常用作詠梅和別後相思的典故,並成為詞牌名。

2、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出外打仗,天氣熱得出奇,又找不到水源,幾萬人馬喝不上水,情況相當危急,曹操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坡就到梅林了。

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裡,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此故事最早記載於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假譎》中,望梅止渴充分表現出曹操的聰明才智和隨機應變的才能。

3、壽陽公主梅花妝

「太平預覽」記載,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某日仰卧於含章殿下,殿前的梅花樹被微風一吹,落下來一朵梅花,不偏不正正好粘在公主的額上,而且怎麼也揭不下來。

三天之後,梅花被清洗了下來,但公主額上卻留下五個花瓣的印記,宮中女子見公主額上的梅花印非常美麗,都想效仿於是就剪梅花貼於額頭。一種新的美容術從此誕生,當時被稱為「梅花妝」。

這種裝扮傳到民間,成為民間女子、官宦小姐、及歌妓舞女們爭相效仿的時尚妝容,一直到唐五代都非常流行。到宋代以後,女子漸漸不貼花鈿了,但後來只要形容艷妝或精緻的妝容,就用「梅花妝」一詞。

4、王昭君香魂歸故里化作梅花

傳說正月梅花的司花神是王昭君,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具有梅花俏麗冷艷,超凡脫俗的容貌,還具有梅花高潔無畏奉獻的精神意蘊,歷代有關王昭君繪畫多用白雪紅梅作為背景,來隱喻身穿防雪戎服,騎馬懷抱琵琶的王昭君。

王昭君深明大義,捨身和親,敦眭汗胡的豐功偉績,歷來就受到人們的頌揚。歷史學家翦伯贊賦詩評價說:漢武雄圖載詩篇,長城萬里通烽煙,何如一曲琵琶好,鳴鏑無聲五十年。正如青冢墓碑上所刻:一聲歸朔漠,數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論,幾與衛霍同。

5、青梅煮酒論英雄

建安五年,董承約會劉備等立盟除曹。劉恐曹生疑,每天澆水,種菜。曹聞之後,設樽咀,盤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對坐,開懷暢飲。以論天下英雄,曹當時是以試探的心理來的設宴的,而劉則誠惶誠恐,希望不要引起曹的懷疑。

曹操與劉備,一個如升龍,躍於雲上,虎視天下,所謂視天下無一物,曹操的措詞是何等張揚。而劉備似隱龍,因為時機沒到,羽翼未豐,還要藉助他人的力量,在談吐中步步後退,在危機的時候又能急中生智,巧渡難關,不愧是曹操所指的英雄。

6、梅花香自苦寒來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此兩句早已成為膾炙人口的名句。梅花香自苦寒來,意思是捱過寒冷冬季的梅花更加的幽香,梅花香自苦寒來喻意要想擁有珍貴品質或美好才華等是需要不斷的努力、修煉,克服一定的困難才能達到的。

梅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具有強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動力,梅花象徵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別的花都是春天才開,它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

梅花迎雪吐艷,凌寒飄香,鐵骨冰心的崇高品質和堅貞氣節,鼓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畏艱險,奮勇開拓,創造了優秀的生活與文明,梅的品格與氣節就是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最佳寫照!

❹ 用《梅花》這首詩改寫一個小故事

漫長而寒冷的來冬天來了,在不起源眼的牆角開放著幾株稀疏的白里透紅的梅花。雪紛紛揚揚、漫無目的地落在房頂、梅樹枝頭,飄向大地,灰色的世界立刻換上了銀裝。那幾株開放在銀白世界裡的梅花,顯得更加寂寞。

詩人王安石靜靜地站在窗前,凝視著那被人遺忘的梅花,陷入了沉思……隨著寒冬的來臨,其他的花都凋謝了,它們要等待,等待冬的離去,等待春的到來,然後再展風姿;唯有梅花,偏偏冒著嚴寒,開得燦爛,開得旺盛。這也許就是「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質的體現吧!

遠遠望去,梅花像雪壓枝頭,與這銀白色的世界融為一體,分不清哪裡是雪,哪裡是花。王安石打開窗戶,幾片飛舞著的雪花和著梅花特有的幽香撲來,沁人心脾。

幽幽花香被絲絲涼風吹散在銀白世界裡,但梅花那毫不張揚、臨危不懼的氣魄卻一直深深地印在每個人的靈魂深處。它不像桃李那樣耀眼奪目,不似牡丹那樣雍容華貴,卻以自己獨特的魅力和高貴的品質博得人們的贊美。

王安石不禁有感而發,隨口吟道:「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從此,梅花「傲雪凌霜,不懼嚴寒」的高貴品質廣為人知,在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長河中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❺ 有關梅花的的童話故事或民間傳說。

1、梅花花神

梅花的花神相傳是宋武帝的女兒壽陽公主。在某一年的正月初七,壽陽公主到宮里梅花林賞梅,一時睏倦,就在殿檐下小睡,正巧有朵梅花輕輕飄飄落在她的額上,留下五瓣淡淡紅色的痕跡。

壽陽公主醒後,宮女都覺得原本嫵媚動人的她,又因梅花瓣而更添幾分美感,於是紛紛效仿,以梅花印在額頭上,稱為「梅花妝」。世人便傳說公主是梅花的精靈變成的,因此壽陽公主就成了梅花的花神。

2、梅花妝

古婦女之妝飾。是指女子在額上貼一梅花形的花子妝飾。相傳南朝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卧於含章殿檐下,梅花落於公主額上,成五齣之花,拂之不去,自後有「梅花妝」。參閱唐韓鄂《歲·華紀麗·人日梅花妝》。其式,在額上畫一圓點,或多瓣梅花狀,唐時很流行。

3、梅花仙子

隋代趙師雄游羅浮山時,夜裡夢見與一位裝束樸素的女子一起飲酒,這位女子芳香襲人,又有一位綠衣童子,在一旁笑歌歡舞。

天將發亮時,趙師雄醒來,坐起來一看,自己卻睡在一棵大梅花樹下,樹上有歡鳥在歡唱。原來夢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樹,綠衣童子就是翠鳥。這時,月亮已經落下,天上的星星叮已橫斜,趙師雄自一人惆悵不已。後用為梅花的著名典故。

4、驛寄梅花

三國吳將陸遜的族子陸凱,與范曄是好友。兩人一處江南,一居長安,山川阻隔,常懷思念。冬日適有傳遞公文的驛吏南來,陸凱便折了一枝寒梅,命驛吏攜往長安贈與范曄,並作《贈范曄》詩一首。

詩雲:「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後因以「驛寄梅花」喻向遠方友人表達思念之情。

5、踏雪尋梅

唐開元年間,在襄陽鹿門山到大王洲的漢水沙灘上,詩人孟浩然總是在沙灘上走來走去。人們好奇地問他是否在尋找什麼東西時,孟浩然抬頭答道:「我在尋梅」。

鄉親們再看他在雪地上踩出的腳印,真像是一朵朵「梅花」散落在大王洲上。

因此有人送了孟浩然一首打油詩:「數九寒天雪花飄,大雪紛飛似鵝毛。浩然不辭風霜苦,踏雪尋梅樂逍遙。」而孟浩任在風雪中騎驢過灞橋,踏雪尋梅,也成為我國古代詩人的佳話。

❻ 清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的故事

這句話是蘇東坡年少的詩作,原作為「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而後蘇東坡在每句中間改一字變為「清風扶細柳 淡月失梅花」.「扶」字不僅寫出風的輕柔和柳的纖弱,而且寫出了風與柳的親昵之態,因而更形象生動;「失」字也較「隱」字貼切,既強調了月光的皎,又兼顧了梅花的潔,突出了兩者融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貼切.
傳說有一天,蘇小妹、蘇東坡和黃山谷三人在一起談論詩句.蘇小妹說:「輕風細柳,淡月梅花.兩句中間各加上一個字,作為詩的『腰』,成為五言聯句.」
蘇東坡略加思索,隨即說出:「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蘇小妹說:「還算好.不過,這個『腰』不夠美.」黃山谷接著吟道:「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蘇小妹說:「是個佳句,但是仍然沒用上理想的字.」這時蘇東坡忍不住了,問:「那麼,妹妹你加的是什麼字呢?」蘇小妹說:「兄長的『搖』『映』二字,確實寫出了柳的動態和月的皎潔,但山谷公的『舞』『隱』,要略勝一籌.因為『舞』是模仿人的動作,把柳的姿態反映得更加形象;『隱』是誇張寫法,使月的皎潔更加突出.而我要說的是:『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蘇東坡、黃山谷聽了,一起鼓掌稱贊,說:「妙極!」
蘇小妹的「扶」字和「失」字,好在「扶」的擬人化更准確,既寫出了風的輕微、柳的纖弱,又寫出了風與柳的親昵和互相依偎的神態,所以黃山谷的「舞」更生動得體.「失」字,也比「隱」字更傳神,它准確地寫出了月、梅融為一體的情景.
思想感情就不知道了 還有.

❼ 關於梅花神話故事

早年間,杭州有個心靈手巧的老石匠。這老石匠鑿了一輩子的石頭,雕了一輩子石頭,胡須頭發都白啦。別的什麼也沒有,只落下一身好手藝,在杭、嘉、湖三府出了名。

老石匠年紀老了,背駝啦,眼也花啦,但他仍舊天天上山。有一天,老石匠在南山腳下發現一塊白花花的石頭,那石頭彷彿映著一株樹影子,老石匠疑心自己眼花,揉揉眼睛再仔細看看,可不是!清清楚楚地映著一株梅花影子,就象長在石頭一般。老石匠伸手在石頭上摸摸,平平的,光光的,那石頭好比姑娘媳婦剌綉的白綾,才描上花樣兒還沒動手綉呢。老石匠越看越喜愛,越看越捨不得離開,便使出全身力氣,把那塊石頭挖起,一步一踉蹌地背回家來。老石匠對著石頭看石頭,看三個月,摸了三個月,又想了三個月,才動手在石頭上雕刻起來。這石頭好堅硬呀!一鑿下去只崩起一粉末,一錘下去只冒出幾顆火星。但是老石匠不灰心,沒餒氣,只管一錘一鑿地雕下去。錘呀鑿呀,十日雕個瓣,百日刻朵花,過了一月又一月,過了一年又一年,老石匠一天不停地雕,白日黑夜地刻,終於把那株梅花雕在石頭上了。

梅花雕成了。多美的梅花啊,迎著春風,向著朝霞,白玉似地開滿一樹。老石匠的心血嘔盡了,老石匠死在梅花邊。

老石匠沒有兒女,也沒有產業,大家都敬重他,便把他埋在一塊公地里,將他最後雕成的這塊梅花碑豎在墳頂。

年代過得久了,奇怪的事情也就出現啦!石碑上的梅花變得會開會謝,每年春天,別的樹上梅花才含苞,石碑上的梅花卻已經盛開;夏天,別的樹兒剛發青,石碑上梅樹早已一片蔥郁;秋天,別的樹上葉兒落得一片不剩的時候,石碑上的梅樹才開始落葉;冬天,西北風把別的梅樹吹得七歪八斜,只有石碑上的梅樹挺立在那裡一動不動。

這塊石碑還能預報天氣:天要晴時,石碑上明晃晃、亮光光的;天將陰時,石碑上灰霧霧、潮鹵鹵的;天快要下雨時,石碑上陰沉沉、濕漉漉的。人們從這塊石碑上就可以知道時令節氣,天睛落雨。有了這塊石碑,農家犁地下種就不會錯安排;出門人該歇該行心裡有定準。大家都很喜愛這塊石碑,把它當做寶貝。

有一年春天,杭州來了一個大官。大官早聽說過這塊奇妙的石碑。他到杭州不久,便帶著一群手下人,到了老石匠的墳地,一看,雕在石碑上的梅花果然盛開著。他高興極啦,回去和狗頭師爺一商量,就在老石匠墳地旁邊造了一座衙門,築起一堵圍牆,把那塊石碑圍進後花園里,還堂而皇之地貼出布告說:這是一塊公地,公地官有,庶民不得進入。

說奇怪也真奇怪,這塊石碑被圍進大官的花園里,不到兩天,碑上的梅花便漸漸隱謝了。以後,不論天睛落雨,石碑上始終是陰沉沉、濕漉漉的。慢慢地,石碑上爬滿了青苔,不但沒有一絲光彩,而且變得難看極了。為了這事,大官悶得飯不想吃,急得覺睡不著,整天在石碑前後打轉轉。狗頭師爺見了,便過來獻計:「老爺,我看這是地氣潮濕的緣故,不如在石碑腳下架起火來烘一烘,烘乾潮氣便會好了。」大官聽聽有道理,邊忙叫人搬來乾柴木炭。在老石匠墳地頂上燒起來。

火苗一舐到石碑,轟的一聲,便爆裂開來,熊熊的火焰噴射得好遠好遠;一霎工夫,衙門和花園都燒了起來。大官和師爺想逃也逃不及,便燒死在裡面。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把衙門燒成一片瓦礫,只在大門前面剩下半截焦爛的旗桿。

這塊奇妙的石碑就是這樣毀掉的!如今,在杭州東城還留下兩處地名:一處叫「梅花碑」;另一處叫「焦旗桿」。

❽ 《梅花》詩詞小故事

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 崔道融《梅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 毛澤東《卜運算元·詠梅》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 王安石《梅 》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 林逋《山園小梅·其一》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 陸游《卜運算元·詠梅》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 王安石《梅 》
1

❾ 梅花與王安石的故事是什麼

宋朝宰相王安石請客
作者: 大大佬
徐魯豫
提起北宋王朝宰相王安石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後人尊稱為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大詩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從小也是父母萬分疼愛的孩子,他特別愛讀書,記憶力超強。由於受到較好的教育,21歲時金榜題名開始做官,最後官職升至北宋王朝宰相,相當於今天的總理內閣大臣。要說他家也是榮華富貴,吃穿不盡,可這人有個特點,不講排場,為官清廉,還特別的節儉,用現在的話說「摳門」。.
王安石做宰相的時候,兒媳婦家的親戚蕭氏的兒子到京城,順便拜見王安石。王安石請他吃飯。第二天,蕭公子特意穿了漂亮衣服,高高興興地早早跑到王家。以為到宰相府不說吃山珍海味,飲瓊漿玉液,肯定少不了嘗嘗珍禽走獸、美酒佳釀吧。好不容易等王安石處理完工作,閑聊一會就到了中午。蕭公子覺得飢腸轆轆,但不敢離去。又過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蕭公子一看,這那是請客呀?除了一張空桌和幾把椅子,什麼菜餚都沒有準備。干喝了幾杯濁酒,僕人才端上兩塊胡餅,再上了幾塊切成小條的豬肉。一會兒就上飯了,也沒有什麼菜,只在旁邊擱了盆菜湯。蕭公子那也是嬌生慣養,好吃懶做的主,在家那吃過這些東西呀。蕭公子耐著性子只吃胡餅中間的一小部分,把四邊都留下,王安石也不顧宰相的面子,伸手把蕭公子剩下的胡餅邊取來大嚼起來。蕭氏子看得目瞪口呆,自覺的臉上發燒,一散席便逃命似溜跑了,再也不來什麼宰相府了。。。
後來,王安石變法失敗,被迫辭去宰相。罷官後的王安石創作一首《梅花》詩來表達思想品格和一如既往、九死未悔的勁頭。在中國古代眾多詠梅詩中,這首詩堪稱是饒有特色、膾炙人口的佳作。「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熱點內容
梅花股票 發布:2025-07-10 04:52:52 瀏覽:186
櫻花攝影人像 發布:2025-07-10 04:52:16 瀏覽:663
蘭花麻葉 發布:2025-07-10 04:38:23 瀏覽:250
鳶尾和馬蘭花的區別 發布:2025-07-10 04:35:15 瀏覽:280
花藝免費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0 04:35:15 瀏覽:433
白牡丹發根 發布:2025-07-10 04:33:39 瀏覽:566
擠壓插花泥 發布:2025-07-10 04:19:20 瀏覽:908
遇見花藝奧林店 發布:2025-07-10 04:13:03 瀏覽:833
艾醫生櫻花氣墊色號 發布:2025-07-10 04:07:58 瀏覽:32
七夕布景圖 發布:2025-07-10 03:58:33 瀏覽: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