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梅花
⑴ 蘇東坡在惠州寫的詩句
詩句原文:
春風嶺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斷魂。豈知流落復相見,蠻風蜑雨愁黃昏。
長條半落荔支浦,卧樹獨秀桄榔園。豈惟幽光留夜色,直恐冷艷排冬溫。
松風亭下荊棘里,兩株玉蕊明朝暾。海南仙雲嬌墮砌,月下縞衣來扣門。
酒醒夢覺起繞樹,妙意有在終無言。先生獨飲勿嘆息,幸有落月窺清樽。
白話譯文:
往年我到過春風嶺上淮南村,殘梅凄涼令人傷心斷魂。豈料我流落天涯,在這松風亭下又重睹它的芳容;在這愁人的黃昏里,在這蠻荒的凄風苦雨中。荔枝浦里果葉已半落,唯留長條默默沉思更寂寞。那繁茂的桄榔園中,依然樹色秀麗,枝斜木卧。
她的綠葉閃爍著點點幽光,難道是想挽留這夜色誘人的微明?我只恐她花容冷艷,會懾退這南國冬天的溫馨。在這松風亭下,在荒雜的荊棘叢里,兩株寒梅俏然開放,花蕊潔白如玉似冰。朝輝映耀它的艷容,顯得分外明麗晶瑩。
莫不是海南嬌娜神女駕著仙雲,深夜降臨在寂靜階庭?聽,正是這位白衣仙子,正在月下輕輕敲門。我酣夢已覺酒也醒,起身徘徊梅樹邊;花姿在目,妙意存心,然而唯有長嘆,終無一言。花兒說,先生還自飲美酒,不要再為我連連嘆息;幸好在你清清的酒杯里還有探看你的天邊落月。
出處:出自北宋詩人蘇軾的《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風亭下梅花盛開》。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一說1036年12月19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嘉祐二年(1057),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因「烏台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宋哲宗即位後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1)昔梅花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是蘇軾於紹聖元年(1094)六十歲時在惠州貶所寫的詩。這年六月,蘇軾在南遷途中再次接到謫令,責授建昌軍司馬,惠州安置,不得簽書公事。八月,再貶寧遠軍節度副使,仍惠州安置。十月三日,終於到達惠州貶所。
最初寓居合江樓,十八日遷居嘉祐寺(見《後集》卷五《遷居》詩序)。
松風亭在嘉祐寺側近,蘇軾《松風亭記》說:「仰望亭宇,尚在木末。」又《題嘉祐寺》說:「始寓嘉祐寺松風亭,杖履所及,雞犬皆相識。」是亭與寺都在半山坡上。這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風亭下梅花盛開,詩人興會濃厚,寫了這首詩。
⑵ 表示丈夫出門在外想迫切回家與妻子相守的情詩
田頭種著玫瑰花,
彬彬有禮看著她;
愛神飛來觀風景,
羅莎衣衫披肩上;
元旦假日去領證,
華麗婚宴隨嫁妝。
⑶ (玉雪為骨冰為魂)是那首詩,題目是什麼
蘇軾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風亭下梅花盛開】
春風嶺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斷魂。(予昔赴黃州,春風嶺上見梅花,有兩絕句。明年正月往岐亭,道中賦詩雲:去年今日關山路,細雨梅花正斷魂。)豈知流落復相見,蠻風蜒雨愁黃昏。長條半落荔支浦,卧樹獨秀桄榔園。豈惟幽光留夜色,直恐泠艷排冬溫。松風亭下荊棘里,兩株玉蕊明朝暾。海南仙雲嬌墮砌,月下縞衣來扣門。酒醒夢覺起繞樹,妙意有在終無言。先生獨飲勿嘆息,幸有落月窺清樽。
【再用前韻】
羅浮山下梅花村,玉雪為骨冰為魂。紛紛初疑月掛樹,耿耿獨與參橫昏。先生索居江海上,悄如病鶴棲荒園。天香國艷肯相顧,知我酒熟詩清溫。蓬萊宮中花鳥使,綠衣倒掛扶桑暾。抱叢窺我方醉卧,故遣啄木先敲門。麻姑過君急灑掃,鳥能歌舞花能言。酒醒人散山寂寂,惟有落蕊黏空樽。(嶺南珍禽有倒掛子,綠毛紅喙,如鸚鵡而小,自東海來,非塵埃中物也。)
⑷ 藁城梅花鎮的名字由來誰知道
梅花鎮在城南40里。相傳昔日梅花公主據此,一方之人感受其益。及公主沒。其村以公主名名之。稱曰梅花。示不忘也。
⑸ 蘇軾的梅花詩有哪些
1、《西江月·梅花》——宋代文學家蘇軾
原文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幺鳳。素麵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譯文
玉潔冰清的風骨是自然的,哪裡會去理會那些瘴霧,它自有一種仙人的風度。海上之仙人時不時派遣來探視芬芳的花叢,那倒掛著綠羽裝點的鳳兒。
它的素色面容施鉛粉還怕弄臟,就算雨雪洗去妝色也不會褪去那朱唇樣的紅色。高尚的情操已經追隨向曉雲的天空,就不會想到與梨花有同一種夢想。
2、《和秦太虛梅花》——北宋文學家蘇軾
原文
西湖處士骨應槁,只有此詩君壓倒。東坡先生心已灰,為愛君詩被花惱。多情立馬待黃昏,殘雪消遲月出早。江頭千樹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孤山山下醉眠處,點綴裙腰紛不掃。萬里春隨逐客來,十年花送佳人老。去年花開我已病,今年對花還草草。不如風雨卷春歸,收拾余香還畀昊。
譯文
西湖隱居的林和靖處士去世了,只有你秦太虛此詩將林詩壓倒。我貶臣東坡先生,心似木成灰,只因喜愛君梅花詩甘心被花笑。我常常叫馬停步多情地迎黃昏,黃昏中殘雪消得慢月影出得早。江邊的叢林在春色中顯得晦暗,竹林外邊的一枝梅斜歪得更好。
孤山山下林逋賦詩醉眠放鶴亭,那點綴小路的紛紛梅花無人掃。萬里春先伴隨著我東坡來黃州,十年鮮花送佳人可佳人容顏老。去年梅花盛開的時候我已患病,今年面對盛開的梅花人很疲勞。不曉得風雨何時卷著春意歸去,我收集梅花余香返回天堂多好。
3、《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風亭下梅花盛開》——北宋文學家蘇軾
原文
春風嶺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斷魂。豈知流落復相見,蠻風蜑雨愁黃昏。長條半落荔支浦,卧樹獨秀桄榔園。豈惟幽光留夜色,直恐冷艷排冬溫。松風亭下荊棘里,兩株玉蕊明朝暾。海南仙雲嬌墮砌,月下縞衣來扣門。酒醒夢覺起繞樹,妙意有在終無言。先生獨飲勿嘆息,幸有落月窺清樽。
譯文
往年我到過春風嶺上淮南村,殘梅凄涼令人傷心斷魂。豈料我流落天涯,在這松風亭下又重睹它的芳容;在這愁人的黃昏里,在這蠻荒的凄風苦雨中。荔枝浦里果葉已半落,唯留長條默默沉思更寂寞。那繁茂的桄榔園中,依然樹色秀麗,枝斜木卧。她的綠葉閃爍著點點幽光,難道是想挽留這夜色誘人的微明?
我只恐她花容冷艷,會懾退這南國冬天的溫馨。在這松風亭下,在荒雜的荊棘叢里,兩株寒梅俏然開放,花蕊潔白如玉似冰。朝輝映耀它的艷容,顯得分外明麗晶瑩。莫不是海南嬌娜神女駕著仙雲,深夜降臨在寂靜階庭?聽,正是這位白衣仙子,正在月下輕輕敲門。
我酣夢已覺酒也醒,起身徘徊梅樹邊;花姿在目,妙意存心,然而唯有長嘆,終無一言。花兒說,先生還自飲美酒,不要再為我連連嘆息;幸好在你清清的酒杯里還有探看你的天邊落月。
(5)昔梅花擴展閱讀
1、《西江月·梅花》是宋代文學家蘇軾被貶嶺南惠州時所作的一首詞。此詞當為悼念隨作者貶謫惠州的侍妾朝雲而作,詞中所寫嶺外梅花玉骨冰姿,素麵唇紅,高情逐雲,不與梨花同夢,自有一種風情幽致。上闋通過贊揚嶺南梅花的高風亮節來歌贊朝雲不懼「瘴霧」而與詞人一道來到嶺南瘴癘之地;
下闋通過贊美梅花的艷麗多姿來寫朝雲天生麗質,進而感謝朝雲對自己純真高尚的感情一往而深,互為知己的情誼,並點明悼亡之旨。全詞詠梅,又懷人,立意脫俗,境象朦朧虛幻,寓意撲朔迷離。格調哀婉,情韻悠長,為蘇軾婉約詞中的佳作。
2、《和秦太虛梅花》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是一首唱和之作。這首詩首四句贊美秦觀的詩,次四句寫賞看梅花,再四句寫與梅花情緣,末四句憶舊游並發出感慨。全詩由梅及人、由人及梅,曲盡意致,感情沉鬱。
3、《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風亭下梅花盛開》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作者在貶謫黃州過春風嶺時,見梅花開於草棘間,感而賦詩。十四年後,流落惠州,又見松花亭下荊棘里盛開梅花,對梅花的冷艷幽獨心領神會,無限感慨。
詩首四句憶舊見新。憶舊乃緣見新而起。以下「長條」四句寫惠州荔支浦、擾榔園的梅花,為松風亭下的梅花作鋪墊。以下「松風」四句寫松風亭的兩株玉蕊梅花。末四句由作者創造的幻境中回到現實。此詩意象優美,語言清新,感情濃至,想像飛越。
⑹ 蘇東坡在廣東惠州的詩詞是什麼
紹聖元年十一月,蘇東坡住在惠州水東的嘉佑寺,當他看到 松風亭下盛開的梅花,禁不住寫下了他的第一首梅花詩:
1.《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風亭下梅花 盛開》
春風嶺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斷魂。
豈知流落復相見,蠻風延蟲雨 愁黃昏。
長條半落荔支浦,卧樹獨秀桄榔園。
豈惟幽光留夜色,直恐冷艷排冬溫。
松風亭下荊棘里,兩株玉蕊明朝暾。
海南仙雲嬌墮砌,月下縞衣來扣門。
酒醒夢覺起繞樹,妙意有在終無言。
先生獨飲勿嘆息,幸有落月窺清尊。
2.《再用前韻》
羅浮山下梅花村,玉雪為骨冰為魂。
紛紛初疑月掛樹,耿耿獨與參橫昏。
先生索居江海上,悄如病鶴棲荒園。
天香國艷肯相顧,知我酒熟詩清溫。
蓬萊宮中花鳥使,綠衣倒掛扶桑暾。
抱叢窺我方醉卧,故遣啄木先敲門。
麻姑過君急掃灑,鳥能歌舞花能言。
酒醒人教山寂寂,惟有落蕊粘空樽。
3.《花落復次前韻》
玉妃謫墮煙雨村,先生作詩與招魂。
人間草木非我對,奔月偶桂成幽昏。
暗香入戶尋短夢,青子綴枝留小園。
披衣連夜喚客飲,雪膚滿地聊相溫。
松明照座愁不睡,井華入腹清而暾。
先生年來六十化,道眼已入不二門。
多情好事餘習氣,惜花未忍終無言。
留連一物吾過矣,笑領百罰空壘尊。
4.《惠州一絕》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黃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
5.《惠山謁錢道人烹小龍團登絕頂望太湖》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連。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石路縈回九龍脊,水光翻動五湖天。孫登無語空歸去,半嶺松聲萬壑傳。
6.《游惠山(並敘)》
余昔為錢塘倅,往來無錫未嘗不至惠山。即去五年,復為湖州,與高郵秦太虛、杭僧參寥同至,覽唐處士王武陵、竇群、朱宿所賦詩,愛其語清簡,蕭然有出塵之姿,追用其韻,各賦三首。
夢里五年過,覺來雙鬢蒼。還將塵土足,一步漪瀾堂。俯窺松桂影,仰見鴻鶴翔。炯然肝肺間,已作冰玉光。虛明中有色,清凈自生香。還従世俗去,永與世俗忘。
薄雲不遮山,疏雨不濕人。蕭蕭松徑滑,策策芒鞋新。嘉我二三子,皎然無緇磷。勝游豈殊昔,清句仍絕塵。弔古泣舊史,疾讒歌小旻。哀哉扶風子,難與巢許鄰。(謂竇群。)
敲火發山泉,烹茶避林樾。明窗傾紫盞,色味兩奇絕。吾生眠食耳,一飽萬想滅。頗笑玉川子,飢弄三百月。豈如山中人,睡起山花發。一甌誰與共,門外無來轍。
7.《贈惠山僧惠表》
行遍天涯意未闌,將心到處遣人安。山中老宿依然在,案上《楞嚴》已不看。欹枕落花餘幾片,閉門新竹自千竿。客來茶罷空無有,盧橘楊梅尚帶酸。
8.《焦千之求惠山泉詩》
茲山定空中,乳水滿其腹。遇隙則發見,臭味實一族。淺深各有值,方圓隨所蓄。或為雲洶涌,或作線斷續。或鳴空洞中,雜佩間琴築。或流蒼石縫,宛轉龍鸞蹙。瓶罌走四海,真偽半相瀆。貴人高宴罷,醉眼亂紅綠。赤泥開方印,紫餅截圓玉。傾甌共嘆賞,竊語笑僮僕。豈如泉上僧,盥灑自挹掬。故人憐我病,蒻籠寄新馥。欠伸北窗下,晝睡美方熟。精品厭凡泉,願子致一斛。
9.《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獨。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林深霧暗曉光遲,日暖風輕春睡足。雨中有淚亦凄愴,月下無人更清淑。先生食飽無一事,散步逍遙自捫腹。不問人家與僧舍,拄杖敲門看修竹。忽逢絕艷照衰朽,嘆息無言揩病目。陋邦何處得此花,無乃好事移西蜀。寸根千里不易到,銜子飛來定鴻鵠。天涯流落俱可念,為飲一樽歌此曲。明朝酒醒還獨來,雪落紛紛那忍觸。
⑺ (玉雪為骨冰為魂)是那首詩。誰寫的
蘇軾的。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風亭下梅花盛開】
春風嶺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斷魂。(予昔赴黃州,春風嶺上見梅花,有兩絕句。明年正月往岐亭,道中賦詩雲:去年今日關山路,細雨梅花正斷魂。)豈知流落復相見,蠻風蜒雨愁黃昏。長條半落荔支浦,卧樹獨秀桄榔園。豈惟幽光留夜色,直恐泠艷排冬溫。松風亭下荊棘里,兩株玉蕊明朝暾。海南仙雲嬌墮砌,月下縞衣來扣門。酒醒夢覺起繞樹,妙意有在終無言。先生獨飲勿嘆息,幸有落月窺清樽。
【再用前韻】
羅浮山下梅花村,玉雪為骨冰為魂。紛紛初疑月掛樹,耿耿獨與參橫昏。先生索居江海上,悄如病鶴棲荒園。天香國艷肯相顧,知我酒熟詩清溫。蓬萊宮中花鳥使,綠衣倒掛扶桑暾。抱叢窺我方醉卧,故遣啄木先敲門。麻姑過君急灑掃,鳥能歌舞花能言。酒醒人散山寂寂,惟有落蕊黏空樽。(嶺南珍禽有倒掛子,綠毛紅喙,如鸚鵡而小,自東海來,非塵埃中物也。)
⑻ 《松風亭下梅》松風亭下荊棘里,天香國艷肯相顧。春風嶺上見梅花,妙意有在終無言。詩意是什麼意思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風亭下梅花盛開
宋代:蘇軾
春風嶺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斷魂。
豈知流落復相見,蠻風蜑雨愁黃昏。
長條半落荔支浦,卧樹獨秀桄榔園。
豈惟幽光留夜色,直恐冷艷排冬溫。
松風亭下荊棘里,兩株玉蕊明朝暾。
海南仙雲嬌墮砌,月下縞衣來扣門。
酒醒夢覺起繞樹,妙意有在終無言。
先生獨飲勿嘆息,幸有落月窺清樽。
譯文
往年我到過春風嶺上淮南村,凋殘的梅花令人傷心斷魂。
豈料我流落天涯,在這愁人的黃昏里,在這蠻荒的凄風苦雨中,在這松風亭下又重睹它的芳容。
荔枝浦里果樹枝條上果葉已半落;那繁茂的桄榔園中,依然樹色秀麗,枝斜木卧。
她的綠葉閃爍著點點幽光,難道是想挽留這夜色誘人的微明?只恐她花容冷艷,會懾退這南國冬天的溫馨。
在這松風亭下,在荒雜的荊棘叢里,兩株寒梅俏然開放,花蕊潔白如玉似冰。朝輝映耀它的艷容,顯得分外明麗晶瑩。
莫不是海南嬌娜神女駕著仙雲,深夜降臨在寂靜階庭?聽,正是這位白衣仙子,正在月下輕輕敲門。
我酣夢已覺酒也醒,起身徘徊梅樹邊;花姿在目,妙意存心,然而唯有長嘆,終無一言。
花兒說,先生還自飲美酒,不要再為我連連嘆息;幸好在你的酒杯里還有探看你的天邊落月
⑼ 2011-1-21 求一首藏頭詩,主持人大賽自我介紹用的,名字為李玥瑋!謝謝大家
李當投桃報,
玥傳是神珠。
瑋奇玉中寶,
敬問大家好。
⑽ 羅浮山下梅花村,玉雪為骨冰為魂這兩句怎麼解釋
羅浮山下梅花村,玉雪為骨冰為魂這兩句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贊美了梅花冰清玉潔、清麗溫婉的高尚品格。
蘇軾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風亭下梅花盛開】
春風嶺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斷魂。豈知流落復相見,蠻風蜒雨愁黃昏。長條半落荔支浦,卧樹獨秀桄榔園。豈惟幽光留夜色,直恐泠艷排冬溫。松風亭下荊棘里,兩株玉蕊明朝暾。海南仙雲嬌墮砌,月下縞衣來扣門。酒醒夢覺起繞樹,妙意有在終無言。先生獨飲勿嘆息,幸有落月窺清樽。
【再用前韻】
羅浮山下梅花村,玉雪為骨冰為魂。紛紛初疑月掛樹,耿耿獨與參橫昏。先生索居江海上,悄如病鶴棲荒園。天香國艷肯相顧,知我酒熟詩清溫。蓬萊宮中花鳥使,綠衣倒掛扶桑暾。抱叢窺我方醉卧,故遣啄木先敲門。麻姑過君急灑掃,鳥能歌舞花能言。酒醒人散山寂寂,惟有落蕊黏空樽。
梅花,超凡仙姿和脫俗的意境,梅花集高潔、秀雅、堅毅於一身,其色、香、韻、姿俱佳,特別是在冰中孕蕾,雪中開花的品格,更為無數人所喜愛。金縷梅花形奇特,具有芳香,早春頂雪開放,黃色細長花瓣宛如金縷,綴滿枝頭,十分惹人喜愛。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自號道人,世稱蘇仙]
。宋代重要的文學家,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間進士。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