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理念
① 中班國學經典《梅花》教案
1.教師撰寫教學案例,是教師不斷反思、改進自己教學的一種方回法,能促使教師更為深刻地答認識到自己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這個過程就是教師自我教育和成長的過程。
2.教師撰寫教學案例的過程是將來自外部的教育理論與指導自己教學實踐的內在教學理論相互轉化的過程,可以為新教師和在職教師的教學提供比較豐富的實際情境,有利於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案例是教師教學行為的真實、典型記錄,也是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的真實體現,因此是教育教學研究的寶貴資源,是教師之間交流的重要媒介。
② 梅花是中國的國花嗎
不是哦 1903年,清朝赦定牡丹為國花;1915年版《辭海》載:「我國向以牡丹為國花」;1929年,前國民政府將梅花定為國花。 「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牡丹的國色天香從古至今,一直被人們頌贊不己。牡丹的栽培歷史早在魏晉南北朝時就已有記載,到了唐宋,牡丹的栽培技術己有很大的發展。在唐朝,牡丹更是艷壓群芳,被譽為「花王」。「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這里的長安花,就是牡丹。明朝遷都北京,在極樂寺內遍植牡丹。清朝時有一位親王到極樂寺觀賞牡丹,題匾曰:「國花寺」,可見遠在清朝,牡丹就已戴上國花的桂冠。 牡丹,以其雍容華貴、富麗端莊的獨特魅力,自古以來,便被尊為「國色天香」、「花中之王」,成為中國的「國花」。 牡丹初無名,混稱芍葯。直到秦漢時始從芍葯中分出。到了魏晉南北朝時代開始繁榮起來,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歷史。牡丹有「富貴花」「百兩金」之稱。寓意為「吉祥之物」「幸福之花」。牡丹也最具有時代精神和民族文化特色,象徵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興旺發達,繁榮昌盛,人民幸福生活的現實和孜孜不倦的追求。 如今,中國尚未決定現代意義的國花,是將分布在黃河流域的牡丹作為國花,抑或將分布在長江流域的梅花作為國花,中國有關方面為此猶豫不決。牡丹象徵著雍容華貴,與目前國家經濟現狀和政府所宣傳的「節儉」不甚相符;梅花象徵著堅忍內斂,與開放性的國家政策稍有出入。國花無法確定的背後似乎是上述理念沖突在起作用。 1986年11月20日上海文化出版社、上海園林學會、《園林》雜志編輯部、上海電視台「生活之友」欄目聯合主辦的「中國傳統十大名花評選」,結果依次是梅花、牡丹、菊花、蘭花等。由於這次中國名花評選活動,組成了以陳俊愉教授為首的114位專家的評委會,是全國性的評選,又由於結果是1987年得出的,所以往往稱為「1987年的中國十大名花評選活動」。 但是也有人質疑稱:評選國花問題上,最要緊的是要有一套公開、公正的程序和標准,同時,必須要有全國公眾的廣泛參與。試想,如果還像1986年那樣,根本沒有引起公眾的參與熱情,十多億公民只投來可憐的15萬選票,卻要將這樣缺乏廣泛參與性的評選結果作為全國公認的「國×」介紹給全世界,這樣的評選活動到底是在凝聚還是在瓦解公眾的愛國熱情? 還有報道稱:根據1994年全國人大八屆二次會議第0440號「關於盡快評定我國國花的建議」議案,批轉農業部辦理,責成中國花卉協會負責具體組織。同年3月,成立了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慕華任名譽組長、何康任組長的國花評選領導小組,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國花評選活動,經專家小組討論確定了我國國花評選條件為: (1)栽培歷史悠久,適應性強,在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影響,在國際上居領先地位。 (2)花姿、花色等特性能反映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和性格特徵。 (3)用途廣泛,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具有較高的社會、環境和經濟效益。 自中國花協有組織有領導地在全國各地開展了國花大討論以來,《中國花卉報》陸續刊登了許多著名人士及廣大群眾對推選國花展開了熱烈討論的消息。據《中國花卉報》刊載,已提名作為中國國花候選花的種類有:梅花、牡丹、菊花、蘭花、月季、杜鵑花、山茶花、荷花、桂花、中國水仙花、石榴、臘梅、迎春、桃花、映山紅、君子蘭、萱草、金花茶、金邊瑞香、紫薇、梔子花、珙桐(鴿子樹)、一串紅與英蓉花等數十種之多。經過近十個月討論,已經圓滿完成任務。 根據31個省區市(包括深圳特區)上報結果,贊成一國—花(牡丹)的有18 個省,佔58.06%。贊成一國四花(牡丹、梅花、菊花、荷花)的有11個省,佔35.48%。有2個省提出新的四花方案,即以蘭花換荷花,佔6.45%。全國國花評選領導小組經過認真研究,一致同意「牡丹」為我國的國花。其他呼聲較高的蘭花(春)、荷花(夏)、菊花(秋)、梅花(冬)為中國四季名花。如此,蘭(春)、荷(夏)、菊(秋)、梅(冬)四季分作韶華主,總領群芳是牡丹。國花與四季名花形成眾星捧月的態勢,豈不更能反映我中華民族繁榮昌盛、清廉堅貞、高尚的精神。上述評選結果及詳細情況,按程序由農業部上報到全國人大常委會,以期在1995年的人大會議上審定頒布。消息透露出來後,引起陳俊愉院士等人的強烈憤慨,立即召開新聞發布會堅決反對確定牡丹為國花,結果,全國人大以「分歧太大」為由擱置了牡丹為國花的決定。至此,群眾性的國花評選活動暫告一段落。 在1994年的這次評選中,中國牡丹兩大基地——河南洛陽市、山東菏澤市及中國花協牡丹、芍葯分會聯合了全國以牡丹為市花或生產、研究牡丹的十多個省市代表成立了全國牡丹爭評國花辦公室。洛陽成立了市長親自掛帥的「領導小組」,再加上北京、陝西省西安市、山東省菏澤地區等的加盟,聯合成立了「全國牡丹爭評國花辦公室」,四方「游說」,力捧牡丹為國花。 近些年來,河南洛陽、山東菏澤、四川彭州、江蘇常熟四地以牡丹為代言的城市,為支持牡丹成為國花,特意成立了「中國牡丹行」旅遊合作聯盟,發布的首推牡丹為國花的共同宣言。 各方對於國花的主要觀點 牡丹和梅花,彼此還有一種文化意味上的分別。牡丹是大眾化的,是普羅大眾欣賞品位的代表。相對於牡丹的群體欣賞口味,觀賞梅花更多是一種個體的審美體驗,因為它歷來被更為敏感的知識分子所把持。無疑,梅花及其象徵的精神,是由歷代知識分子總結賦予的。時乖命蹇的時候,他們以梅花自我期許,並且把梅花人格化,甚至「梅妻鶴子」。普羅大眾在勤苦勞作之餘,可憐而有限的感官之娛,必然指向色彩濃烈喜慶的東西比如牡丹,而審美意義上的梅花之「瘦」,卻可能無法激起甚至無暇激起他們內心的共鳴。(選自李方《國花中的牡丹梅花之爭》) 對比鮮明的兩次會議 2005年9月20日,中國園藝學會、北京園林學會和上海風景園林學會聯合在北京召開了「中國國花評選研討會」。大部分代表支持選牡丹、梅花為我國的「雙國花」。但也有不同意見,推崇「一國一花」。 2005年秋季,中國花會協會在成都召開的會議上建議牡丹為國花,並上報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希望在2006年的全國兩會上定牡丹為國花。反對牡丹的一些專家、學者的強烈質疑。陳院士更是在2006年1月不斷向中央、全國人大、國務院的領導寫信,闡述一國兩花的主張,並在供中央領導傳閱的內參上發表相關的文章。 全民評花的寶貴意義 為什麼評選國花一定要全國人大來定奪? 評選國花這種事,不會發生在戰亂動盪的年代,也不會發生在飢餓荒寒的歲月,評選國花,是盛世之舉,說明中國社會已經走向國泰民安了。 但像國花的評選一定要上報給全國人大嗎?照此類推,今後凡是「國」字型大小的評選,比如國酒、國宴、國竹、國果、國草……都要報全國人大來定奪,全國人大豈不成了行業評選委員會了?而且,國花顯然是不能跟國旗、國徽、國歌相提並論的,因為後者是一個主權國家的象徵,而國花等不具備這種象徵性。 全國人大這個最高權力機關是代表全國人民行使國家權力,它的職權是立法、監督、任命和罷免等等,像國花的評選顯然不在它的職權范圍之內。 既然是「國」字型大小評選,就應該切實體現盡可能多數的國民意趣,具體哪些動植物品種可以榮獲「國」字型大小的光環,不應該由有關機構或專家先定標准,只能由國民通過合適的方式決定,因為這類評選並不具有什麼科研的效用。這種評選也不應該服從於經濟或其他什麼目的,如旅遊業發展等———這還不同於前些時候評選「中華十大名山」,十大名山的評選確實還負有「提升中國山地資源整體形象」之責,那時適當為旅遊業考慮一些還情有可原。國樹國鳥國花和十大名山具備的附加值並不相同。 中國社科院的陶慶梅博士認為,國花具有國家名片的象徵意義,評定標準的制定是一件牽動方方面面關系和利益、直接影響評選程序和結果公正的大事,不能不由分說就剝奪公眾在制定評選標准上的話語權、投票權,隨隨便便就授予中國林學會。 陳俊愉教授 表示:「我認為,這次評選國花不該按這套程序進行,因為國花完全是老百姓約定俗成的事情,最終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就可以了。國酒茅台、國球乒乓球也都是約定俗成的,世界各國的國花也是這么產生的。」陳俊愉說,從法理和風俗的角度考慮,國花的評選都該是民間的,「最重要的是讓更多的老百姓發表意見,最終方案要得到大多數人的贊同。」 按陳俊愉的設想,評選國花的第一步是要先為國花方案預熱,「讓方案盡人皆知,引起大家的重視,吸引大家持續關心這件事,這樣才會有更多的意見發表出來。」 「第二,適時成立一個民間團體,制定計劃和時間表,繼續做國花的普及和宣傳教育。第三,把經過研究的方案(大多數人贊同的方案)遞送給全國人大常委會,最後就是人大批准通過了。」 除此之外,二十幾年來,曾有多次全國人大代表個人或集體聯名提出以「梅花」為國花的議案,最多的一次為關山月、章文才先生等70餘人聯名,提議以梅花為國花,結果都是不了了之。 因此,評選國花固然莊重,但無論政治或是經濟的意義都有限得很,也不宜搞成政治活動,應以平常心待之,標準的確定及最後的定局還是應該尊重百姓的意見
③ 梅花喻指 理念是什麼意思
傲雪、堅強、不屈不撓。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後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與菊花一樣,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
④ 梅花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企業理念
打造百年梅花 追求和則致遠 梅花始終以打造百年老店的目標來觀照自身,深知唯有打造優秀企業文化、鍛造卓越文化基因方為百年基業之根本。
梅花的使命
發展循環經濟,造福中國農業。
梅花的願景
依託農業循環經濟,成為一家在多個領域具備全球市場競爭力的產業集團。
梅花的核心價值觀
人立於誠,事精於心,業盛於信。和,則致遠。
梅花的經營理念
厚德載業,惠及民生。
梅花的企業精神
誠實、誠信、成功。
梅花的戰略目標
做世界領先的氨基酸企業,做中國領先的調味品企業。
梅花的戰略思想
發展研發與品牌,帶動先進製造業,即發展兩端,帶動中間。
梅花的經營信條
發展循環經濟是成功之路
順勢但不投機,銳進但不冒進
健康成長,持續發展
全球市場思維,國際品質要求
多方負責,和諧共贏
理性追求利潤,內部持續革新
⑤ 河北梅花味精集團公司的企業理念
打造百年梅花 追求和則致遠 梅花始終以打造百年老店的目標來觀照自身,深回知唯有打造優秀企答業文化、鍛造卓越文化基因方為百年基業之根本。
梅花的使命
發展循環經濟,造福中國農業。
梅花的願景
依託農業循環經濟,成為一家在多個領域具備全球市場競爭力的產業集團。
梅花的核心價值觀
人立於誠,事精於心,業盛於信。和,則致遠。
梅花的經營理念
厚德載業,惠及民生。
梅花的企業精神
誠實、誠信、成功。
梅花的戰略目標
做世界領先的氨基酸企業,做中國領先的調味品企業。
梅花的戰略思想
發展研發與品牌,帶動先進製造業,即發展兩端,帶動中間。
梅花的經營信條
發展循環經濟是成功之路
順勢但不投機,銳進但不冒進
健康成長,持續發展
全球市場思維,國際品質要求
多方負責,和諧共贏
理性追求利潤,內部持續革新
⑥ 怎樣理解柏拉圖的美是理念
柏拉圖在《大希庇阿斯》中否認了當時流行的各種觀點,認為美不是美的事物,不是使事物顯得美的質料或形式,不是某種物質或精神上的滿足……但他自己最後也沒有給出令人滿意的答案,所有對話都以一句古希臘諺語結束:「美是難的」。
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
首先,基於古希臘理論家對「一和多」關系的討論和柏拉圖的理念論,作為理念的「美本身」是永恆絕對的,各種現象只是分有或摹仿了一部分美理念。鑒於我們只能在現象中了解不完全的美,所以「美是難的」可以理解為了解美是難的。
⑦ 《梅花魂》中第13自然段為什麼說梅花是最有名的話
因為梅花不畏嚴寒,凌寒怒放的精神正好對應著我們中國人堅強不屈的骨氣,在寒冷的時候只有梅花還在開著艷麗的花朵,中國人就像梅花一般,不論遇到怎樣的言行拷打,始終堅持著自己的理念
⑧ 為什麼梅花是中國的國花
國花是指以自己國內特別著名的花作為國家表徵的花,是一個國家、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象徵,雖然不寫入憲法,但為各國人民高度重視,反映了對祖國的熱愛和濃郁的民族感情,並可增強民族凝聚力。
1903年,清朝赦定牡丹為國花;1915年版《辭海》載:「我國向以牡丹為國花」;1929年,前國民政府將梅花定為國花。
如今,中國尚未決定現代意義的國花,是將分布在黃河流域的牡丹作為國花,抑或將分布在長江流域的梅花作為國花,中國有關方面為此猶豫不決。牡丹象徵著雍容華貴,與目前國家經濟現狀和政府所宣傳的「節儉」不甚相符;梅花象徵著堅忍內斂,與開放性的國家政策稍有出入。國花無法確定的背後似乎是上述理念沖突在起作用。
⑨ 梅花味精的經營理念
創建節約、抄環保、資源綜合利用型企業,做一個對國家、對消費者、對員工、對社會負責的企業,是
梅花奉行的四項原則。「發展循環經濟,造福中國農業」是梅花的使命。「厚德載業、惠及民生」是梅花
的經營理念;「以人為本、以德治廠」是梅花的治廠方針;「誠實、誠信、成功」是梅花的企業精神。「人立於誠,事精於心,業盛於信。和,則致遠」是梅花追求的核心價值觀。 梅花將依託農業循環經濟,成為一家在多個領域具備全球市場競爭力的產業集團。 公司有一個具有戰略眼光、凝聚力強的領導核心;有一批國內一流的工程技術人員;有一批國內著名的科研院所作為企業研發的依託;有成熟先進的生產工藝和管理經驗;有一支專業的營銷隊伍和一批職業經理;有一支經過多年培養造就的技術工人隊伍,為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