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九首其一
A. 誰能提供高啟的《梅花九首(其一)》的賞析
瓊姿只合在瑤台,誰向江南處處栽? 雪滿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來。 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愁寂幾回開? 此是明代詩人高啟著名的詠梅詩名作,共九首,每首皆飄逸超群,力寫梅之高韻。這里選的是第一首。 詩人首先用反襯法來寫梅花的超塵絕俗,以疑問的方式提出質疑,但又無須回答,寓答案於疑問之中,襯托出梅花的不俗氣質和靈秀仙骨。詩人認為像梅花這樣具有瓊玉般姿容的花種只應留在天上神仙居住的瑤台之上,卻不想仙家卻將它栽向了山林秀美、人傑地靈的江南,從而突出了梅花的神奇身份。韓冕詩曾說「梅花本是神仙骨,落在人間品自奇」。韓冕是從正面去言說,而高啟則是從反面去襯托。用意雖同,但表達方式卻迥異,高詩以疑問起句卻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和思考。 「雪滿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來」兩句是為人傳誦的名句。詩人以高士、美人作比,又以雪滿山中和月明林下作為背景來映襯高士、美人,進一步突出了梅花的孤傲高潔與清秀閑雅的精神。此兩句也是在寫梅的風骨與魂魄。清代學者曾強拉硬扯,尋找出這兩句當中的典故,說「雪滿山中」出自東漢袁安家中卧雪之典,「月明林下」出自隋朝趙師雄於月夜林中酒肆與梅花化作的美女相互飲酒之典。其實,這兩句沒有這典故的限制反而會使梅花的品格顯得更為聖潔與超逸。此兩句分別都構成了一幅美得令人心顫的意境,又何須什麼典故來支撐呢?宋代隱士林逋寫梅,也含有頌梅風標絕塵之意。但林逋詩重在寫梅之風韻,而高啟詩則重在寫梅之風骨。「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韓冕詩)梅之傲雪怒綻才顯出她的高潔骨氣。「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元代楊維禎的詩也是贊梅之雪中獨放的勇氣。可見,高啟的「雪滿山中」句重在寫梅的氣節。 五、六句詩人進一步用竹來烘托梅的清俊身影,用苔掩殘香表達對梅之高尚品格的尊重。松竹梅乃「歲寒三友」,蕭蕭竹聲中更顯寒梅的固守清貧;漠漠青苔心甘情願地承載著殘梅的零落花瓣,並將殘梅的清香融化在它的軀體中,使香保持得更久長些。七、八句則借抬高南朝詩人何遜的詠梅佳作而表達了他的自負,似乎只有他高啟才是梅的知己。 高啟之前寫梅之詩已眾多,但他卻能脫出前人的窠臼,採用多方譬喻與襯托的手法寫出梅的氣節,突出梅的風骨與精魂,卻是難得的。他的這種譬喻也對後世產生了影響,曹雪芹《紅樓夢》中寫《終身誤》的曲子,有「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之句,其構思恐怕也受到高啟詩句的啟發。
B. 古詩梅花九首其一高啟頸聯賞析
頸聯分承頷聯,進一步加以申說:山間的秀竹,自然不會放過與高士交結的機會,他們把自己蕭蕭竹聲的清寒,奉獻給梅花的身影,好讓疏朗的梅影借著這清寒,更顯得儀態高峻;山間那默默的青苔,也知道愛憐美人,當梅花完成報春的使命,留有餘香的花瓣半蝕於春泥中時,青苔用自己的身體來掩蓋「美人」軀體。
C. 梅花九首(1)運用了什麼手法,寫出了梅花什麼特點
採用多方譬喻與襯托的手法寫出梅的氣節,突出了梅花的孤傲高潔與清秀閑雅的特點
D. 梅花九首其一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運用了比喻、對偶、用典的手法。
詩人為梅花定下高士美人這樣基本的品格意象,然後圍繞此一核心展開多側面、多層次的描寫。高啟之前寫梅之詩已眾多,而高啟的《梅花九首》又在詠梅詩的天地里開辟出一片新領域。這一方面,表現為對詠梅傳統的繼承,另一方面,表現為對詠梅題材的創新。
賞析
《梅花九首》用「高士」和「美人」比喻梅花,將梅花塑造成傳統的隱士、高士或美人,就是對傳統寫法的繼承。組詩第一首引用了「袁安困雪家中卧」和「趙師雄羅浮山夢遇梅仙」兩個典故,將梅花比擬成「高士」和「美人」。
「高士」即「隱士",「美人」便是「仙人」,他們在白雪覆蓋的山中和月光籠罩的林下獨處,遠離塵世的喧囂,清幽寂寞、遺世獨立,顯得高潔雅逸。此外,詩中還使用一些相近的意象,例如「縞袂」、「羅浮」、「翠羽」、「白衣宰相」、「花神」。有的意象展現了女性之美,繼承了蘇軾擅於將梅花女性化的寫作手法。
E. 梅花九首(其一)明 高啟瓊姿只合在瑤台,誰向江南處處栽雪滿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來。寒依疏影蕭
小題1:首聯講梅花本應開在瑤台,不知為何卻開在江南,揭開了其超凡脫俗的特點;(2分)頷聯把梅比喻成高士美人,揭示了其孤傲高潔的特點;(2分)頸聯用疏影殘香揭示了其淡泊自愛的特點。(2分) 小題2:借用何遜的典故,(1分)說天下除了何遜之外,無人真正懂梅,言外之意為,當今只有詩人自己才真正懂得梅,表達了詩人的寂寞,(2分)詩人引梅為知己,表達了自己的高潔與傲骨。(2分) F. 梅花九首其一高啟運用了什麼修辭 高啟的《梅花九首》(其一),運用了比喻、對偶、用典的修辭手法,表現了詩人高貴雅潔、超凡脫俗、懷才不遇、寂寞愁苦的情感。 首聯以梅自喻,寫梅花本應住在天宮之中,卻落到人間江南,來表現自己出身高貴卻被賤待。頷聯以 「高士」「美人」為喻,也是自比,表現自己高潔的品質與高超的才華。 作為一首七言律詩,頷聯和頸聯對仗工整。上下兩聯平仄協調,讀來琅琅上口;詞性相同,恰如綵線貫珠。特別是頸聯的「蕭蕭竹」對「漠漠苔」,一動一靜,訴諸讀者的聽覺和視覺,可謂妙絕。 尾聯借用何遜的典故,說自從南朝詩人何遜寫了大量的梅花好詩以後,就很少有人再寫出梅花詩了。然後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不被理解的寂寞與愁苦之情。 G. 梅花九首其一,詩中的梅花有什麼特點.詩人這
梅花九首其一,詩中的梅花有什麼特點.詩人這 H. 梅花九首其一尾聯如何表達詩人情感
問世間情為何物, I. 梅花九首 高啟15.本詩體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全詩復托物言志,以梅制自喻,表現了詩人高貴雅潔、超凡脫俗、懷才不遇、寂寞愁苦的情感。 J. 梅花九首其一使用典故的藝術特色 人首先用抄反襯法來寫梅花襲的超塵絕俗,以疑問的方式提出質疑,但又無須回答,寓答案於疑問之中,襯托出梅花的不俗氣質和靈秀仙骨。詩人認為像梅花這樣具有瓊玉般姿容的花種只應留在天上神仙居住的瑤台之上,卻不想仙家卻將它栽向了山林秀美、人傑地靈的江南,從而突出了梅花的神奇身份。韓冕詩曾說「梅花本是神仙骨,落在人間品自奇」。韓冕是從正面去言說,而高啟則是從反面去襯托。用意雖同,但表達方式卻迥異,高詩以疑問起句卻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和思考。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