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宋代梅花印

宋代梅花印

發布時間: 2022-01-14 11:31:33

Ⅰ 從宋代開始,世人都甚愛梅花

梅,「獨天下而春」,作為傳春報喜、吉慶的象徵,從古至今一直被中國人視為吉祥之物。「梅具四德,初生為元,是開始之本;開花為亨,意味著通達順利;結子為利,象徵祥和有益;成熟為貞,代表堅定貞潔。」此為梅之「元亨利貞」四德。梅開五瓣,象徵五福,即快樂、幸福、長壽、順利與和平。
早期,人們對梅花的認識主要局限在梅子的實用性上。如殷商文獻《書經·說命》中有「若做和羹,爾惟鹽梅」。春秋時期的《詩經》中出現了「山有嘉卉,候栗候梅」的描述,人們稱梅為「嘉卉」已反映出對梅花的欣賞態度。晉代的清商曲辭《梅花落》中,開始描述「梅花落已盡,柳花隨風散。嘆我當春年,無人相要喚」,感嘆春光易逝。進入南北朝後,曾出現壽陽公主「梅花妝」的故事和陸凱折梅贈友人報春傳情的詠梅名句「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唐以前,詠梅詩數量不是很多,但可見人們已從物質的實用性上升到精神層面的感受了。唐五代時期,由於當時的自然氣候和社會的安定民生發展,梅花的栽培技藝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這一時期種梅詠梅活動逐漸升溫,上至帝王、名臣,下至布衣百姓詠梅作品大量涌現。如唐王李世民的「送寒余雪盡,迎歲早梅新」詠梅絕句,以及杜甫、白居易、杜牧、李商隱等一大批詠梅詩人,以不同的心態和審美觀寫下了流芳千古的詠梅佳句。
宋、元時代,梅花文化的發展進入興盛時期。文化上,梅詩、梅文、梅書、梅畫紛紛問世,其作品之多為歷朝歷代之最,梅花也於此時確立了百花獨尊、群芳之首的地位。宋代梅詩特多,故在宋代末年的方回《瀛奎律髓》中,別出"梅花"為一類。梅詞也多佳作。名家如北宋林逋(和靖)隱居杭州孤山,植梅放鶴,號稱梅妻鶴子。其梅花詩詞甚多,而"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山園小梅》)的詩句,更是傳神佳句。余如北宋的蘇試、秦觀、王安石等,南宋的陸游、陳亮、范成大等,皆多梅花詩詞傳世。由於文人墨客、士大夫階層的閑情雅趣促進了私家園林的興起,各地紛建梅園,遍植梅樹、梅溪、梅湖、梅台、梅亭等賞梅景觀的引導效應,使喜梅、植梅、賞梅成為一種社會時尚。梅畫作品日漸豐富,涌現出一批擅畫梅花的大家,如高僧華光寺長老仲仁、趙佶、楊無咎、馬遠、趙孟堅等。《全宋詩》中,梅花題材的文學作品有4700多首,《全宋詞》中詠梅詞1120多首。
明清兩代是梅花文化的發展期,明代詠梅之風有增無減,楊慎、焦宏、高啟、唐寅諸名家,俱有梅花詩;徐渭、姚淶、劉基等,則均有梅花文賦。另一方面,書、文、詩、畫等文化層面也有新的發展和提升。如在詠梅詩創作上,明清兩代也是人才輩出,徐渭、高啟、方孝孺、李方膺等一批詩人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無論在詩的意境、內涵或是審美觀念上都有獨到的創新成就。在繪畫創作上「揚州八怪」等,尤以金農、李方膺為代表建樹起座座詠梅畫梅的高峰。
辛.亥.革.命以後,創作的詠梅詩詞和繪畫作品,是空前的,數量上已無法統計。特別是毛.澤.東、董.必.武、葉.劍.英、陳.毅等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們以偉大的革.命情懷和氣概,寫下了不朽的詠梅詩篇,成為梅花文化中的新氣象、新亮點。從近現代的梅畫作品看,一大批名家高手涉足梅花題材,他們注重在繼承傳統中大膽創新,形成自己的風格面貌;他們更注重從審美的角度進行理性思考,使作品更具學術性、觀賞性;他們更注重表現梅花的精神品格和時代精神,用作品來感染人、打動人;他們更注重以自然、自由的心態,運用多種方法手段創作出適應多元化審美需求的梅花作品。這個時期的傑出代表有吳昌碩、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董壽平、關山月、於希寧等。他們運用個人的學識修養和對梅花精神的獨特感悟,用不同的表現手法創作出不同風格面貌的梅花作品。這個時期的梅花作品,有的突出了詩、書、畫、印相統一的整體美感;有的更加強調中國畫水墨精神,以大寫意的筆法表現梅花的神韻;還有的善於借鑒西畫中交點透視、光影效果以增強表現力和視覺沖擊力。從他們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一個共同的特點,即是「筆墨當隨時代」的創新精神。正是憑著這種創新意識,使梅畫藝術園地更加燦爛奪目。

Ⅱ 古代女子喜歡在額頭眉心處繪上象梅花印似的圖紋.比如楊貴妃.想知道那個類似於梅花印的東西確切的叫什麼

叫梅花妝,是一位公主,一日在梅花樹下休息,一朵梅花落在她的額頭上,結果拂之不去,眾以為奇。後宮女皆仿效,畫梅花為飾。那個公主叫什麼名字我忘了,只記得這個典故,不好意思。

Ⅲ 梅花(宋)盧梅坡《雪梅》

雪梅
----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 騷人擱筆費平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梅本是歷代文人墨客的慣詠之物,但如果離了雪的烘托,則沒了生機,沒了神韻。梅因雪靈,雪因梅俏,他們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共同迎接絢麗的春天。

「梅花歡喜漫天雪」,偉人毛澤東以前所未有的格調和時代精神,為梅花創造一種空靈淡遠而又熱烈絢美的意境,豁然拓開了一個「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的境界,顯然就勝盧詩一籌,寫出了梅因雪活,梅因雪威的極致,寫出了梅雪相依的交融! 試想,潔白的雪花漫天飛舞,世界粉妝玉琢,一點梅心相印遠,一段梅香暗自飄,那是怎樣的一個世界呀!

[賞析、解釋]
這是宋代詩人盧梅坡詠物言志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人通過對「梅」「雪」的評論,在比較中巧妙地寫出各自的特色,並寓理於其中。
「梅雪爭春未肯降」,這句是寫梅雪在「爭春」上互不相讓。因為梅花在冬末春初開放,香氣飄散,給人以一種春天不久要來臨的感覺;而白雪幾經降落,也意味著春天不遠了。「未肯降」即不肯認輸。
「騷人擱筆費平章」,這是指詩人要評價梅雪誰是報春使者,也需要放下手中筆,好好地權衡一番。「騷人」,即詩人:「擱」,放下:「平章」,評論。
一、二句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爭春,彼此各不相讓,誰也不肯認輸,連詩人要評論它們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擱下筆來好好地想一想,煞費一番心思了。
「梅須遜雪三分白」,這句作者從顏色角度來寫,梅不如雪那樣潔白。「三分」以實寫虛,是「少許」的意思。這是梅的短處,恰是雪的長處。「遜」,遜色、差一點。
「雪卻輸梅一段香」,這句作者從氣味角度來寫,雪當然不具備梅花的香味。這是雪的短處,恰是梅的長處。「輸」,這里作「差」講。
三、四句意思:(看來)梅花在白的俏麗上要比雪差三分,而白雪在芳香上,卻要輸給梅花一段了。
一「色」一「香」,一「長」一「短」,堪稱神思巧運:「騷人擱筆費平章」的難題,作者輕輕巧巧一筆即「蓋棺」——其實是既「蓋」又未「蓋」,因為「色」與「香」是兩個不同的角度啊!
對於詠物言志的詩,我們要從物中獲得啟示,聯想到社會生活中的類似現象(即「由此及彼」)。讀了這首詩,我們可以悟出這樣一個哲理:一個人應看到自己的長處,也要看到別人的長處,還要看到自己不如別人的地方。

Ⅳ 梅花你對梅花這首詩有什麼樣的印象

《梅花》是宋代王安石創作的五言絕句。從字面上看,詩人是在描寫梅花,贊美梅花可貴的品性,而實際上卻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詩人是在以梅花的堅強和高潔品格比喻像詩人自己一樣處於艱難、不好的環境中依然能堅持品德、主張正義的那些人。

此詩前兩句寫牆角梅花不懼嚴寒,傲然獨放;後兩句寫梅花的幽香,以梅擬人,凌寒獨開,喻典品格高貴,暗香沁人,象徵其才華橫溢。亦是以梅花的堅強和高潔品格喻示那些像詩人一樣,處於艱難環境中依然能堅持操守、主張正義的人。全詩語言樸素,寫得則非常平實內斂,卻自有深致,耐人尋味。

原文: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譯文:

牆角有幾枝梅花,正冒著嚴寒獨自盛開。

遠遠的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因為有梅花的幽香傳來。

(4)宋代梅花印擴展閱讀:

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王安石上《本朝百年無事札子》,主張「發富民之藏」以救「貧民」,富國強兵,進行全面改革。而反對者謗議不斷,熙寧七年(1074)春,天下大旱,飢民流離失所,王安石罷相。

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熙寧九年(1076),再次被罷相後,心灰意冷,放棄了改革,後退居鍾山。此時作者孤獨心態和艱難處境與傲雪凌霜的梅花有著共通的地方,因此寫下此詩。

Ⅳ 宋代金銀器的器型是什麼樣的

江蘇省南京幕府山宋墓發現的雞心形、蝌蚪形金飾,龍鳳、團龍、如意金簪和金絲櫛背,都以其小巧玲瓏的形制顯示出造型工藝技巧的高超。

這時,同一種金銀器皿的造型還往往具有多種不同的形制,如杯、盞就有五曲梅花形、六曲秋葵形、八曲方口四瓣花形、十二曲六角梔子花形、八角形及荷葉形、蕉葉形、重瓣菊花形、桃形、柿形、瓜棱形與柳斗形等。如江蘇省溧陽平橋發現的宋代鎏金覆瓣蓮花式銀盞,即分作單瓣、重瓣和復瓣型3種。該盞通高5.3厘米,口徑9厘米,重6.5克,鎏金。

直口平唇,弧圓腹,喇叭形圈足。口沿外鏨刻一周花蕊紋,盞體錘揲出外突的覆蓮瓣,圈足鏨刻重瓣覆蓮及聯珠紋。盞內底心錘出隱起蓮蓬,含蓮子13枚,周刻花蕊紋兩周。整盞紋飾猶如一朵怒放的蓮花,具有古樸清雅的風格。

盤除圓形外,還有海棠形、五瓣梅花形、六瓣菱花形、重瓣菊花形及八角形和四角如意雲頭形。盒也有圓形、八瓣花形、八棱菱花形、十二曲花瓣形與三十二曲花瓣形等多種。

宋代有大量仿古青銅禮器形制的銀器,如江蘇省溧陽平橋發現的雙獸首耳乳釘紋鎏金夾層銀盞和江西省樂安窖藏的乳釘紋凸花銀杯等,為使其外觀具有銅器的渾厚凝重感,而採用了前所未見的夾層合成法製作,表現出靈活多變的加工技巧。

雙獸首耳乳釘紋鎏金夾層銀盞口徑8.7厘米,底徑5厘米,通高7.1厘米,重178克。直頸,侈口,圓鼓腹,圈足,雙獸首耳,風格渾厚凝重,盞內外壁為夾層,盞內素麵,頸外飾兩周雷紋,腹部為雷紋地斜方格乳釘紋,獸首耳正面作雷紋地乳釘紋,圈足下部有一道雷紋。

宋代金銀器的裝飾工藝繼承和發揚了唐代的傳統。裝飾花紋多按照器物造型構圖,並採用新興的立體裝飾、浮雕形凸花工藝和鏤雕為主的裝飾技法,將器型與紋飾結合成完美和諧的整體,使器物具有鮮明的立體感和真實感。如河北省定州塔基發現的宋代纏龍銀瓶和銀塔,龍的形象栩栩如生。

江蘇省溧陽平橋窖藏的宋代蟠桃鎏金銀盞採用立體裝飾,於半桃體形的盞口沿上焊接出形態逼真的枝葉,既為裝飾又是把手,還在盞內底壓印有「壽比蟠桃」4字,將器型、紋飾、實用及寓意融為一體。

五曲梅花鎏金銀盞,是1981年在此出土。其口徑9.4厘米,底徑4.4厘米,高4.8厘米,重61.5克。銀盞敞口,呈五曲梅花形,深腹;五曲花口圈足,外侈。盞內壁每一花瓣區間刻有形態各異的折枝梅,底心凸飾梅花一朵;圈足邊飾幾何紋帶;凡文飾處均鎏金。

銀盞為酒具。使用貴重的銀質酒器,在宋代官府及民間上層社會中十分流行。宴席上擺上一套銀餐具,其豪華氣派更能增添宴會氣氛。這件五曲梅花鎏金銀盞造型別致,文飾精美,造型和裝飾圖案融為一體,恰似一朵盛開的梅花。

一同在此出土的還有六曲秋葵花鎏金銀盞、八曲菱花鎏金銀盞和十二曲六角梔子花鎏金銀盞。銀盞製作工藝採取了錘擊、刻、焊接等方法,表現了宋代工匠的高超技藝。六曲秋葵花鎏金銀盞,口徑9.8厘米,底徑4.2厘米,高5厘米,重62.5克。銀盞敞口,深腹,設圈足,腹壁作6片花瓣依次疊邊,圈足亦呈六曲花口,外侈。內壁花瓣區間皆刻測視的秋葵一枝,底心凸刻俯視的秋葵花一朵。圈足邊飾幾何形紋。文飾處鎏金。

此盞造型、圖案皆以秋葵為題材,形神兼備,儀態萬方,刀法細膩,堪稱宋代銀器的代表作品。八曲菱花鎏金銀盞,口徑10.2厘米,底徑4.5厘米,高4.6厘米,重61.6克。銀盞敞口,口作八曲四瓣花形,深腹,圈足亦作八曲方口四瓣形。盞內菱花壁每曲花瓣上皆刻一株菱花,底心凸刻一朵菱花,圈足邊刻幾何形紋帶。文飾出均鎏金。此盞造型,圖案皆以菱花為題材,製作精細,構思奇巧。

十二曲六角梔子花鎏金銀盞,口徑10厘米,底徑4.4厘米,高4.8厘米,重60.9克。銀盞敞口,口呈十二曲梔子花形,深腹,圈足亦作十二曲六角梔子花形。盞內壁每曲花瓣內各刻一枚梔子花,底心凸刻一朵梔子花,圈足邊刻幾何形紋帶。文飾出均鎏金。

產生於唐代浮雕形凸花工藝在宋元金銀器中已普遍用於器物的主體紋飾,並發展出新的淺、中、高3種凸花形式,多與模壓、鏨刻、焊接、圓雕等工藝相配合。如安徽六安縣嵩寮岩發現的宋代銀質鎏金童子花卉托杯,江蘇省溧陽平橋窖藏的宋代凸花獅子戲球圖及瑞果圖等鎏金銀盤等,就是同時採用3種凸花工藝與其他技法配合而成的代表作品。鏤雕工藝多用作金銀飾件和某些器蓋或熏爐、盒等的花紋裝飾。

在宋代金細工藝中常用龍作為裝飾的題材,龍是古代人們想像中的神物,是傳統的吉祥象徵,常常裝飾在人們的日用物品上。

Ⅵ 宋代雕印的佛教版畫出現了什麼樣的版畫形式

宋代雕印的佛教版畫中,還出現了經卷中插圖或連續插圖的版畫形式,南宋時的《佛國禪師文殊指南圖贊》中的連環版畫有五十六幅,是宋代的優秀之作。此外宋代版畫的代表作還有《六經圖》、《列女傳》、《梅花喜神譜》、《忘憂清樂集》等。

Ⅶ 北宋趙佶創作的梅花綉眼圖是屬於工筆花鳥畫嗎

《梅花綉眼圖》,宋代,趙佶,絹本設色,縱24.5厘米,橫24.8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梅枝瘦內勁,容枝上疏花秀蕊,一隻綉眼俏立枝頭,鳴叫顧盼,與清麗的梅花相映成趣。綉眼是一類著名的觀賞鳥,眼周有白環。常集成小群,飛止於竹林、樹叢間,食昆蟲與果實。主要分布於

《梅花綉眼圖》,宋代,趙佶,絹本設色,縱24.5厘米,橫24.8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梅枝瘦勁,枝上疏花秀蕊,一隻綉眼俏立枝頭,鳴叫顧盼,與清麗的梅花相映成趣。綉眼是一類著名的觀賞鳥,眼周有白環。常集成小群,飛止於竹林、樹叢間,食昆蟲與果實。主要分布於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性柔馴,鳴聲婉轉。《梅花綉眼圖》雖然景物不多,卻頗為優美動人。所繪梅花為宮梅,經過不斷剪枝,人工修飾痕跡較重。此種梅的畫法精細纖巧,敷色厚重,自有一種富貴氣息,這樣的風格趣味為宮廷所好尚,顯然代表了皇家的審美意味。所繪梅花為宮梅,宮中的梅花經過不斷剪枝,代表了皇家的審美意味。本幅款識:「御筆」、「天下一人」。鈐「御書」朱文葫蘆形印一方。鑒藏印鈐「阿蒙秘笈」。


熱點內容
索尼情人節限量版 發布:2025-07-09 10:14:43 瀏覽:177
紅玫瑰種植 發布:2025-07-09 10:02:36 瀏覽:421
廈門情人節去哪裡玩 發布:2025-07-09 09:57:59 瀏覽:478
蛋糕菊花語 發布:2025-07-09 09:53:36 瀏覽:629
菜園種花卉 發布:2025-07-09 09:47:27 瀏覽:525
大理玫瑰花醬 發布:2025-07-09 09:36:02 瀏覽:132
2019年七夕牛郎織女現身 發布:2025-07-09 09:27:36 瀏覽:451
穩重的荷花 發布:2025-07-09 09:26:07 瀏覽:959
櫻花季節大雪 發布:2025-07-09 09:20:59 瀏覽:113
海棠灣樓棟 發布:2025-07-09 09:16:06 瀏覽: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