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揚武大櫻花
⑴ 關於武大櫻花
好象今年3月11號就開始收門票了,10塊錢。現在正是看的時候。
不過我個人認為武大櫻花是中國人的恥辱,我是不會去看的。
⑵ 武漢大學的櫻花有什麼特殊意義
確實是日本人種下的,但也有傳說櫻花最早是從中國流傳到日本的內。。。~這個容看看吧http://news.163.com/special/000113B0/sakura0603022.html
⑶ 對於武漢大學的櫻花你有何評價
與武大校園的人文氣息結合充滿詩情畫意,真是美不勝收
⑷ 如何評價武漢大學的櫻花和櫻花節
其實他有一個櫻花節,就是想要讓這個大學當中有一個,更加聚集的節目而已。
⑸ 誰能幫我作一首關於武大櫻花的詩
三月獨享春風起,
不露活潑露嬌羞。
隨風灑下千絲縷,
遠看成綢近成珠。
⑹ 賞武大櫻花作文400字
[賞武大櫻花作文400字]建始縣實驗小學三(6)班 葛雨豪
2012年3月29日,媽媽版打電話問我去不去武大看權櫻花,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賞武大櫻花作文400字。4月2日凌晨五點四十分,我們一行十人順利進入了武大校園內。
沿著武大正門直走來到櫻園,只見這里的櫻花已經完全盛開。櫻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一朵比一朵更迷人。它有五片花瓣,稚嫩的花瓣像少女粉嫩的容顏嬌艷欲滴。迎著陣陣微風,有些櫻花輕輕灑落,在空中飄旋,像美麗的蝴蝶,小學四年級作文《賞武大櫻花作文400字》。櫻花開得爛漫,開得熱烈。花瓣重疊地落到了地上,像一張粉色的地毯,讓人不忍心踩上去。春天的空氣十分滋潤,混著櫻花的芬芳讓人沉醉。
漸漸地人多了起來,樹的品種也有些變化。這里的櫻花不是前面的粉紅色,而是大紅色,像火焰一樣將我包圍在中間。我忍不住在花下拍了許多照片。
我喜歡櫻花,美麗的櫻花象徵著純真,象徵著希望,象徵著美好生活的開始。我們千里迢迢趕去賞櫻花,雖然也遭遇了無法打的,公汽太擁擠的困難,但是我們都充滿了成就感。武大的櫻花很美,但更美的是我們一顆童真的心。四年級:葛雨豪
⑺ 對聯上聯武大櫻花春日綻放迷人眼
九州牡丹夏季開出仙子醉
⑻ 如何評價武漢大學的櫻花和櫻花節
武大的櫻花非常美,個人認為櫻花節也是必要的,可以增添人們春天裡賞花的趣味性。
陽春三月,又到了賞櫻花的季節。每年的此時,不在社交媒體上po一張賞櫻的自拍,簡直不好意思說自己過了春天。而說到賞櫻勝地,就不能不提武漢大學。
但也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伴隨美麗櫻花的,總有些不和諧消息。今年也不例外,先是武大再次被曝有人「花式摧花」:一名賞花的男子跨過護欄,瘋狂地搖動櫻花樹干,花瓣掉一地,有旁觀者起鬨叫好。後有媒體報道,黃牛操縱軟體代搶「武大看櫻花」,導致正常預約排隊一票難求
武大在官微呼籲:「請大家文明賞櫻!」,溫和剋制中是難言的無奈。廣大網友,尤其是愛校護校的武大師生們,對「摧花」等行為則明顯更為激憤,紛紛痛斥不文明者與現象。諸多媒體「武漢大學徹底怒了!」的標題,也讓對不文明賞花者痛恨譴責擴散到全網參與。
武大「櫻花節」,對武大師生,及廣大真正愛花、賞花的人而言,正變成「櫻花劫」。
賞花變「摧花」,當然是缺乏素質的不文明行為。這種「戲精」上身的人設,發再美的朋友圈,也掩蓋不了濃濃的自私味道,也難怪被怒懟「請拿出和自己年齡相符的行為觀念來」。
但說實話,怒懟和譴責並不能解決問題。更何況,武大櫻花節的尷尬,不止搖樹,還有攀爬、折枝、亂扔垃圾等不文明行為,讓校園秩序「雪上加霜」。加強管理,似乎是更好的出路。
其實,武大在此方面並非毫無作為。武大櫻花節經歷了收門票、門票翻倍、免費預約的曲折探索。校方希望以此來控制人流、維持校內秩序的初心非常明顯。
然而,門票未能阻止遊客的腳步,反而引發輿論爭議,網民紛紛追問「錢去哪兒了?」。通過網上預約,又催生了黃牛代搶門票「業務」。不少武大的學子們吐槽,一到春天,就要承擔一項重要的任務:帶領親朋好友進校園賞櫻。
因此,另一種質疑正越來越多地涌現:武大開辦櫻花節,真的合適嗎?還高校一個寧靜,不好嗎?
要承認,高校憑借自身優美風光、獨特景觀,主動或被動地打造旅遊觀光資源,是一種非常好的品牌推廣。對內,可以豐富校園文化,提升師生職工身份認同與榮譽感。對外,可以提高知名度,對社會公眾也是一次人文精神的潛移默化。武大櫻花,南理工二月蘭,都已成為大學知名名片。
武大校長竇賢康曾表示,武大櫻花全國聞名,大家願意到武大來,武大有責任接納。為盡到這份責任,學校願意為此承擔每年約600萬元經費。這個態度充滿著開放、包容的大家氣度,令人欣賞。
⑼ 關於武大櫻花事件的作文
一樓的親
收門票最初是為控制人數
而且每年遊人對武大的環境、教學等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受這些影響而需要的設施維護
衛生清掃
勤工儉學學生的工資等等
都是不小的開支
⑽ 武大櫻花的社會影響
武漢大學是有著百年歷史的名校,武大不僅有濃厚的學術氛圍,而且美麗的武大校園更是名聲在外,被譽為全國最美的大學校園。而武大櫻花就是其中最為美麗的一景!
武大櫻花開於三月中旬,至下旬最為鼎盛,花期較短,僅13-20天左右。每年櫻花盛開之時,來自全國各地的遊人旅客如織如潮,有百萬以上的遊客慕名而來。櫻花大道旁摩肩擦踵,櫻花紛飛,好不美麗!武大校園內的櫻花最早由侵華戰爭時期佔領武漢大學的日本軍人所種植,武漢三鎮光復後,武大的師生們又引進了更多的櫻花品種,經過多年來的培育已經形成很大的規模。每當三月,校園就成為了櫻花的海洋,各地的遊人們紛紛前來觀看,而學校領導和學生均表示從未組織櫻花節,遊客都是慕名而來自發入校,但學校對組織學生們為遊客服務,櫻花盛開時節,櫻園酷似花的海洋,成千上萬遊客慕名而至,留連觀賞,如醉如痴,大有「三月賞櫻唯有武大」的意趣。 20世紀30年代,初創的國立武漢大學在珞珈山大興土木,辟山建校,逐漸將這片原本亂石叢生、墳冢遍地的荒山野嶺,變成了世界上最美麗的大學校園。經過9年的植樹造林,珞珈山林木蔥蘢,花叢掩映,成為華中最好的植物園,被郭沫若盛贊為武漢三鎮的「物外桃源」。然而,正當武大的發展勢頭蒸蒸日上之時,日寇悍然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軍隊節節敗退,半壁河山很快淪於敵手。至1938年初,武漢形勢吃緊,武漢大學亦是岌岌可危。這時,郭沫若來到武漢開展抗日宣傳工作,並於4月底住進了珞珈山。而在此時,為了躲避戰火,武大正在舉校西遷到他的家鄉-四川樂山。10月底,武漢三鎮淪陷,武大珞珈山校園亦遭日軍侵佔。
後來,郭沫若在其回憶錄《洪波曲》 中寫道:
「在這大學區域還有最好的防空設備,有因山鑿成的防空洞,既深且大,也有高射炮陣地環列在四周。但卻不曾遭受過一次轟炸。敵人是應該知道這兒是做著軍官訓練團的,有高級的人員集中著,但它卻從不曾投過一次彈,盡管對於武昌城是炸得那樣頻繁,而每次敵機的航路又都要經過這大學區的上空。」
「我們在當時是作著這樣的揣測:無疑敵人是愛惜這個地方,想完整地保留下來讓自己來享福。
「這揣測,後來是猜中了。敵人佔領了武漢之後,把大學區作為了它的司令部。」
而事實也正是如此,1938年10月24日,在日軍攻佔武漢前夜,九江的日寇華中派遣軍前方指揮所畑俊六(甲級戰犯,戰後被判處死刑)向所屬部隊下達了進占武漢及入城後的注意事項,其中第11項規定:「須保護漢口、漢陽、武昌的建築物、廟宇、大學、圖書館、博物館(見附表所列)。」在這張附表中,「武漢大學」的名字赫然入列。第12項又指出:「武漢有各國租界及使館,本軍一舉一動世界矚目,因此正是以實際行動宣揚皇威,使其理解皇軍真姿的絕好時機,所以每人對此務須慎戒,且鑒於過去之教訓,防止因日久而鬆懈。再,武漢為本軍今後長駐和作戰之基地,一切建築、設施,嚴禁破壞。」由此可見,懾於由諸如南京大屠殺等「過去之教訓」所激起的國際輿論的巨大壓力,日軍在侵佔武漢之後,沒有進行過類似的大規模屠殺行為;而出於自行享用之目的,日軍果然將武漢大學珞珈山校園辟為其中原司令部。
早在1938年7月,當武大校長王星拱和遷校委員會委員長楊端六率領最後一批師生離開珞珈山前夕,曾委託以湯子炳(又名湯商皓)先生為首的五位教職工留守護校。湯商皓1934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經濟系,後東渡日本留學深造;1937年抗戰爆發後,攜其日本夫人鈴木光子回國,並返校任教;抗戰勝利後去台灣參加接收工作,後又輾轉任教於台北各大專院校;1979年赴美國定居,1997年去世。1985年5月,湯老回到闊別多年的珞珈山母校參觀訪問,其間負責接待的校友總會劉以剛老師,曾委託當時一道陪同的、湯老當年的同窗學友張培剛先生問及武大校園內櫻花樹的來歷,並請求湯先生將此事寫成文章。湯先生回美國數月後,寄來一篇《1985年回國重遊珞珈母校武大憶往感懷記》,詳細敘述了這段歷史,以當事人對自己親身經歷的珍貴回憶材料,彌補了抗戰期間珞珈山這段史實的不足。
據湯先生回憶,在武大西遷前夕,「王校長及端六師以予頗諳日語,命予與總務處三人、秘書處一人,共予凡五位同仁留在武漢守校。予再三堅持不準,乃嚴令留守,並謂國難如此,能保全一部分艱難締造之校舍便是替國家保留一部分莫大之元氣。情辭懇切,予乃臨危受命」。武漢淪陷前夕,湯商皓等人避入漢口法租界,後來被捕,「終由鈴木以日婦身份出面營救」;一個月後,經鈴木接洽,他們五人得以「前往珞珈山一視校園」。湯到校後發現,「校區內駐一日軍聯隊,聯隊部設於文學院」,在見到聯隊長憶酋荒原大佐(相當於中國的上校團長)之後,「由予介紹各人身份及來此目的(不時由鈴木代為補充說明),其要義為日軍此次進入中華乃為謀同文同種之中日兩國親善提攜,共存共榮(照抄日寇宣傳口氣),非以中華人民及文物為敵(日軍一再標榜此點)。
國立武漢大學為華中最高學府,中國文化及學術發揚茲長之所系,此乃與日本國立各帝國大學之報國宗旨相若,將來在學術界大可彼此提攜,以發揮東洋文化領導全世界。現武大師生雖已他遷,而在此湖山勝地留下之壯麗建築物及一部分教學設施,皆屬中國之精華與人民血汗之結晶。為保全此優美之湖山與優良中華之文物,務請一本親善之旨,善為維護,以發揚貴『皇軍』之武德。至現駐此之貴聯隊官兵不過千餘人,城內現成之營房(如左旗右旗)尚多,可否調整陸續遷讓若幹校舍,以資保全原貌雲雲」。
「荒原聞之點首者再,昂言戰勝國對戰敗國之物品,得視為戰利品,可自由處理,不過建築物可另作別論。貴校之圖書儀器均早遷走無余,已無一長物可供君等留念者。但為同情君等,可考慮將自天地元黃至辰宿列張之15棟學生宿舍之大部分官兵先行調遷城內,宿舍可空出大半。至於文、理、工學院已均由華中派遣軍大批文職人員使用,教授宿舍皆由高級官員居住,自能小心維護。至於飯廳樓上樓下,現為野戰醫院,不便他遷。總之,『皇軍』對於無抵抗性之非軍事設施決無意破壞。尤其對於此山明秀水之高級學府校園的一草一木,當善加愛護,君等可大放心。緩請實地看看何如?惟部隊調動頻繁,本人駐房時可留言,接防者照樣注意,屆時君等可再來探訪雲」。
湯商皓隨即驅車巡視校園,在山後教授宿舍,「只見各門前均有一、二士兵進出」,「繼至附中,見軍車雲集,已為車輛調度場。至原郵局附近,則已為一片馬廄。飯廳樓下之原室內運動房已成為一軍官俱樂部。大好湖山,不久以前弦歌傳道授業之地,忽一變而為柳營黷武之場,感喟曷已!」
數月後,湯商皓聞知珞珈山駐軍換防,於是「與原班人員重往探訪,接見者乃一文職武官高橋少將,因駐軍減少,校園已成為辦理後勤之地區,其態度較為和善。暢言對此一較日本日光、箱根之風景優美的文化地區,當盡力加以保護。惟值此春光明媚,尚欠花木點綴,可自日本運來櫻花栽植於此,以增情調。繼引予等至文學院前,遙指將栽植櫻樹之處所」。湯商皓對此心有不滿,但又不能公開反對,於是針鋒相對地提出:「可同時栽植梅花,因中國人甚愛梅也(予意,櫻為彼之國花,梅乃我國國花)。」但是高橋卻回答:「櫻苗易得,梅種難求,明年今日君等可來此賞櫻。」這就在實際上否定了湯的意見。
從湯先生的以上回憶中,我們可以推算出,日軍從本國引來櫻花樹苗在武大校園栽植的時間,最早應是在1939年。一般認為,日軍在此種植櫻花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緩解住在這里休養的大批日本傷兵的思鄉之情,同時亦有炫耀武功和長期佔領之意。因此,珞珈山的這第一批櫻花,可以說是日本侵華的罪證,國恥的象徵;同時也是今日武大櫻花的緣起。
據當時留守校園的武大老一代園林工人回憶,日軍當年在武大種下的日本櫻花不超過30株,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櫻花大道上。抗戰勝利後,武大復歸珞珈山;到了1949年初,有人建議將櫻花樹砍掉,而當時駐守武漢的國軍將領張軫師長被中共地下黨策反,於3月份投誠後表示,武漢大學是座寶庫,裡面的一草一木都要保留,於是櫻花樹得以保存。
1957年,武漢大學主管部門對這些櫻樹進行了更新。1973年,武大農場又從上海引進了一批山櫻花,同時再次更新了已老化的櫻樹。由於櫻花樹的生命周期很短,一般只有二三十年,1939年由日本人種下的第一批日本櫻花,50年代更新時已基本死絕,因此,我們今天在武大櫻花大道上所看到的日本櫻花,已遠非當年日軍所留下的花種了,而多為原種的第二、第三代。近20年來,武大園林工人還不斷對其進行補栽。
日本國的櫻花再次來到武大珞珈山,已經是30多年以後的事情了。但這次已非國恥的印記,而是和平與友誼的象徵。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向周恩來總理贈送了1000株大山櫻,其中800多株留在了北京,種植在玉淵潭、植物園及陶然亭等京城幾大公園里(雖然呵護有加,但絕大部分櫻花還是死去了),100株植於周恩來曾居住過的南京梅園新村;由於周恩來也曾在武漢大學居住過,於是中央有關部門便將其中50株轉贈給武漢大學,由園林部門栽植於半山廬前,1976年開花。
1983年1月15日,為紀念中日友好10周年,日本京都府日本友協和日本西陣織株式會社的遷先生向當時在京都大學學習的武漢大學生物系教師王明全贈送了100株垂枝櫻苗,經王明全轉贈給學校後,栽植於楓園三舍南側公路邊和櫻園附近,1986年全部開花。1992年,在紀念中日友好20周年之際,日本廣島中國株式會社內中國湖北朋友會砂田壽夫先生率團訪問武漢大學,贈送櫻花樹苗200株,後栽植於八區苗圃,現今武大校園各處的櫻花樹苗,除武大園林工人自行培育的之外,大多都來自於此。
80年代,武漢大學綠化委員會成立後,對校園內的櫻花樹進行了全面、合理的布局。 1989年春,武大園林科從東湖磨山植物園引進雲南櫻花16株,栽植在校醫院前公路北側。
1991-1993年,這些櫻樹共生櫻苗近600株。
1995年,武大校友、湖北省農科院研究員張朝臣研究出試管櫻花,大大縮短了櫻花的生長、開花時間,很快受到園林部門的青睞。時至今日,武大校園內已有櫻樹1000多株,內含日本櫻花、山櫻花、垂枝櫻花和紅花高盆櫻桃共四個植物學種和十多個栽培品種或變種。
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間,武漢大學在文理學部校醫院至圖書館道路兩旁、人文科學館周圍、工學部迎賓路等地栽植了雲南早櫻、日本櫻花、冬櫻花等3個植物學種類的櫻花樹共計260株。武大賞櫻又添新去處。
長期以來,園林職工在櫻花引種、栽培及櫻花建園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
2012年下半年,武大後勤服務集團園林與環衛服務中心在學校的積極支持下,從校園環境整治項目及校園櫻花開放的門票收入中申請專項經費,通過校友提供苗木信息資源,進行實地考察及確定苗木來源。利用櫻花休眠期,從2011年底至2012年初,分別在雲南、江蘇等地引種雲南早櫻150株、日本櫻花100株、冬櫻花10株,栽植在校園的重要景點。
為了迎接120周年校慶,營造「美麗、整潔、有序」的校園環境,武大於2012年12月啟動了校園環境綜合整治。其中,武大將進一步加大綠化力度,依靠社會及校友捐贈和學校出資,投入至少兩千萬元植樹造林、美化校園。
總之,自1939年櫻花在珞珈山落戶,至今已有60多年的歷史。多年來,武大幾代園林工人對其精心培育,並為此耗費了大量心血。櫻花的栽培管理、育種已成為武大園林工作者傳統研究方向,並在人為「延長」櫻花花期的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