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道具
❶ 哪位朋友了解弘一法師,麻煩給說下
李叔同,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祖籍浙江平湖,生於天津。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在音樂、書法、繪畫和戲劇方面,都頗有造詣。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
李叔同是「二十文章驚海內」的大師,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於一身,在多個領域,開中華燦爛文化藝術之先河。他把中國古代的書法藝術推向了極至,「樸拙圓滿,渾若天成」,魯迅、郭沫若等現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師一幅字為無尚榮耀。他是第一個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者,所創作的《送別歌》,歷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成為經典名曲。同時,他也是中國第一個開創裸體寫生的教師。卓越的藝術造詣,先後培養出了名畫家豐子愷、音樂家劉質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過午不食,精研律學,弘揚佛法,普渡眾生出苦海,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盡的精神財富,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是中國絢麗至極歸於平淡的典型人物。太虛大師曾為贈偈:以教印心,以律嚴身,內外清凈,菩提之因。趙朴初先生評價大師的一生為:"無盡奇珍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 弘一法師,俗名李叔同,清光緒六年(1880年)陰歷九月二十生於天津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圓寂於泉州。他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前驅,卓越的藝術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國傳統文化與佛教文化相結合的優秀代表,是中國近現代佛教史上最傑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國際上聲譽甚高的知名人士。他在音樂、美術、詩詞、篆刻、金石、書法、教育、哲學、法學、漢字學、社會學、廣告學、出版學、環境與動植物保護、人體斷食實驗諸方面均有創造性發展。作為高僧書法,弘一與歷史上的一些僧人藝術家存有差異,如智永和懷素,盡管身披袈裟,但似乎他們的一生並未以堅定的佛教信仰和懇切實際的佛教修行為目的,他們不過是寄身於禪院的藝術家,「狂來輕世界,醉里得真知」,這完全是藝術家的氣質與浪漫。八大山人筆下的白眼八哥形象,諷刺的意味是顯而易見的,他的畫作實在是一種發泄,是入世的,並未超然。比之他們,弘一逃禪來得徹底,他皈依自心,超然塵外,要為律宗的即修為佛而獻身,是一名純粹的佛教大家。
編輯本段人物生平
卒於福建省泉州市。原籍浙江平湖,從祖輩起移居天津。父李筱樓(字小樓),道光甲辰(1884)進士,出家前(6張)官吏部尚書,曾經業鹽商,後從事銀行業。母親姓王,為李筱樓側室,能詩文。李叔同 5歲喪父,在母親的扶養下成長。1901年入南洋公學,受業於蔡元培。1905年東渡日本留學,在東京美術學校攻油畫,同時學習音樂,並與留日的曾孝谷、歐陽予倩、謝杭白等創辦《春柳劇社》,演出話劇《茶花女》、《黑奴籲天錄》、《新蝶夢》等,是中國話劇運動創始人之一。 1910年李叔同回國,任天津北洋高等工業專門學校圖案科主任教員。翌年任上海城東女學音樂教員。1912年任《太平洋報》文藝編輯,兼管副刊及廣告,並同柳亞子發起組織文美會,主編《文美雜志》。同年10月《太平洋報》停刊,應聘任浙江兩級師范學校音樂圖畫教師。1915年任南京高等師范美術主任教習。在教學中他提倡寫生,開始使用人體模特,並在學生中組織洋畫研究會、樂石社、寧社,倡導美育。1918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寺剃度為僧,雲游溫州、新城貝山、普陀、廈門、泉州、漳州等地講律,並從事佛學南山律的撰著,另據余秋雨《廟宇》,李叔同曾經居於五磊寺。抗日戰爭爆發後,多次提出「念佛不忘救國、救國必須念佛」的口
號,說「吾人所吃的是中華之粟,所飲的是溫陵之水,身為佛子,於此之時不能共紓困難於萬一」等語,表現了深厚的愛國情懷。 李叔同多才多藝,詩文、詞曲、話劇、繪畫、書法、篆刻無所不能。繪畫上擅長木出家後(15張)炭素描、油畫、水彩畫、中國畫、廣告、木刻等。他是中國油畫、廣告畫和木刻的先驅之一。他的繪畫創作主要在出家以前;其後多作書法。由於戰亂,作品大多散失。從留存的《自畫像》、《素描頭像》、《裸女》以及《水彩》、《佛畫》等可窺見一斑。《自畫像》估計是出國前所繪,畫風細膩縝密,表情描寫細致入微,類似清末融合中西的宮廷肖像畫,有較高的寫實能力。《素描頭像》是木炭畫,手法簡練而潑辣。《裸女》受其師黑田清輝影響,造型准確,色彩鮮明豐富,有些接近於印象主義,近看似不經意,遠看晶瑩明澈。 書法是李叔同畢生的愛好,青年時致力於臨碑。他的書法作品有《游藝》、《勇猛精進》等。出家前的書體秀麗、挺健而瀟灑;出家後則漸變為超逸、淡冶,晚年之作,愈加謹嚴、明凈、平易、安詳。李叔同的篆刻藝術,上追秦漢,近學皖派、浙派、西泠八家和吳熙載等,氣息古厚,沖淡質朴,自辟蹊徑。有《李廬印譜》、《晚清空印聚》存世。 李叔同創作的《送別》也廣為傳唱。
編輯本段主要貢獻
在中國近百年文化發展史中,弘一大師李叔同是學術界公認的通才和奇才,作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他最早將西方油畫、鋼琴、話劇等引入國內,且以擅書法、工詩詞、通丹青、達音律、精金石、善演藝而馳名於世。 李叔同是中國話劇運動的先驅、中國話劇的奠基人。他是中國第一個話劇團體「春柳社」的主要成員。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春節演出的那扯《茶花女》,是國人上演的第一部話劇,李叔同在劇中扮演女主角瑪格麗特。後來,他還曾主演獨幕劇《生相憐》、《畫家與其妹》和改編自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的話劇《黑奴籲天錄》。李叔同的演出在社會上反響極大。李叔同的戲劇活動雖如星光一閃,卻照亮了中國話劇發展的道路,開啟了中國話劇的帷幕。特別是在話劇的布景設計、化妝、服裝、道具、燈光等許多藝術方面,更是起到了開風氣之先的啟蒙作用。 1896年時的李叔同
在音樂方面,李叔同是作詞、作曲的大家,也是國內最早從事樂歌創作取得豐碩成果並有深遠影響的人。他主編了中國第一本音樂期刊《音樂小雜志》。國內第一個用五線譜作曲的也是他。他在國內最早推廣西方「音樂之王」鋼琴。他在浙江一師講解和聲、對位,是西方樂理傳入中國的第一人,還是「學堂樂歌」的最早推動者之一。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他編輯出版的《國學唱歌集》,被當時的中小學取為教材,他創作的歌曲內容廣泛,形式多樣,主要分三類。一是愛國歌曲,如《祖國歌》、《我的國》、《哀祖國》、《大中華》等;二是抒情歌曲,如《幽居》、《春遊》、《早秋》、《西湖》、《送別》等;三是哲理歌曲,如《落花》、《悲秋》、《晚鍾》、《月》等。李叔同的歌曲大多曲調優美,歌詞琅琅,易於上口,因此傳布很廣,影響極大。 李叔同是中國最早介紹西洋畫知識的人,也是第一個聘用裸體模特教學的人。他同教育家、作家夏丏尊共同編輯了《木刻版畫集》。他是中國現代版畫藝術的最早創作者和倡導者。他廣泛引進西方的美術派別和藝術思潮,組織西洋畫研究會,其撰寫的《西洋美術史》、《歐洲文學之概觀》、《石膏模型用法》等著述,皆創下同時期國人研究之第一。他在學校美術課中不遺餘力地介紹西方美術發展史和代表性畫家,使中國美術家第一次全面系統地了解了世界美術大觀。作為藝術教育家,他在浙江一師授課採用現代教育法,培養出豐子愷、潘天壽、劉質平、吳夢非等一批負有盛名的畫家、音樂家。 李叔同本人在西畫上也卓有建樹。他畫過大量的素描、水粉畫和油畫。人們在今天仍能看到其炭筆素描《少女》、水彩《山茶花》、油畫《裸女》和《自畫像》等作品。更為可貴的是,李叔同不僅大膽引入西方美術,而且十分重視中國傳統繪畫理論和技法,尤其善於將西洋畫法與中國傳統美術融為一體。他與弟子豐子愷合作的《護生畫集》,詩畫合璧,圖文並茂,為世人所稱道。
❷ 茶花女的原創是誰
茶花女
(La
Traviata)歌劇「茶花女」的原作是法國文豪小仲馬(
Alexandre
D
1824.1895.以「
三劍客
」、「山
恩仇記
」著稱於世的大仲馬之子)的著名小說。這本小說出版於1848年,翌年作者自身將其改編成戲劇,但遲至1852午纔在舞台上演出。據說當時旅居巴黎的
威爾第
觀賞此出戲劇之後甚受感動.乃決意將其歌劇化,而委託編寫「
弄臣
」歌劇劇本的畢亞維(F.M.Piave)著手編寫劇本。當時威爾威爾第(Verdi,
Giuseppe
1813-1901)第正在譜作「游唱詩人」該歌劇完成之後.立刻著手新作的譜寫,而於短短的四周內完或了全曲。「茶花女」的首演,較「游唱詩入」僅晚了七個星期.於1853年8月6日在威尼斯的
菲尼
奇劇院演出,結果完全歸於失敗。其原因是飾唱女主角的
女高音
過於肥胖,根本不像患
肺癆
的薇娥麗塔.而
男高音
也因感冒聲音沙啞,同時劇情是當代的現實故事,使用同時代的服裝與布景,引不起看慣了
金璧
輝煌古裝歌劇的觀眾之興趣。因此,第二年在威尼斯培內烈特劇院再演時,改換了故事的時代背景為
路易十三
時代,並使用了華麗輝煌的古裝道具,結果獲得了大成功。
❸ 求教關於電影公司
是米高梅公司
米高梅電影公司那舉世聞名的「獅吼」就是一種專利
米高梅公司 (Metro-Goldwyn-Mayer)
電影公司。1924年5月17日,美國洛氏公司的老闆M.洛把該公司所屬的米特羅影片公司和高爾溫影片公司、L.B.梅耶製片公司合並,組成米高梅公司。30年代好萊塢鼎盛時期,米高梅公司是最大的電影公司,每年要生產40—50部影片。米高梅在這一時期擁有美國最受觀眾歡迎的影星和導演,影星如G.嘉寶、C.蓋博、J.哈羅、S.屈賽、R.泰勒、J.克勞馥、N.希拉等等,導演如E.von斯特勞亨、K.維多、F.朗格、G.顧柯、V.弗萊明等等。從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米高梅攝制了數以百計的影片,除了少數影片如《塊肉餘生》、《叛艦喋血記》(1935)、《茶花女》(1939)、《忠勇之家》(1942)、《雙城記》等之外,90%為平庸之作,內容淺薄、脫離現實,往往千篇一律地以虛構的故事、美滿的結尾,配上受觀眾歡迎的大明星和較高的攝制技巧去招徠觀眾。米高梅公司日復一日地象工廠生產工業品的流水裝配線那樣大量生產這種影片,為好萊塢贏得「夢幻工廠」的「美名」出了大力。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米高梅曾一度以拍攝大場面歌舞片為重點,生產了幾部頗有特色的歌舞片,如《雨中曲》(1952)等。50年代美國電影業發生危機,到60年代初該公司連年虧損,影片產量逐年下降,到70年代初至80年代每年只拍三、四部影片。70年代初,美國拉斯韋加斯的大資本家K.克科里安買下了米高梅公司。新的主管人員把米高梅公司的道具服裝等統統拍賣出去,並把資金投入拉斯韋加斯、里諾等賭城的房地產、旅館業和其他能獲利的方面。到70年代末米高梅公司又再度繁榮,但製片卻只是這個公司的廣泛業務范圍之一,1981年米高梅公司出資買下聯美公司,改名為米高梅—聯美娛樂公司。
米高梅80年風雨歷程
米高梅公司Metro-Goldwyn-Mayer創立於1924年5月17日,公司的銀幕標志就是那隻如夢初醒的怒吼雄獅。從成立至今已有80年的歷史,是好萊塢現存最老牌的電影公司之一。下面是米高梅公司成立80年來的大事年表。
1924年:米特羅(Metro)電影公司老闆馬爾科斯.洛夫收購了高德溫(Goldwyn)電影公司,並將傳奇製片人路易斯.梅耶(Mayer)的製片公司納入旗下,米高梅電影公司宣布成立,梅耶成為米高梅的首任總經理,歐文.塔爾伯格任製片主管。《He Who Gets Slapped》是米高梅發行的第一部電影。
1928年:怒吼的獅子第一次在戲院出現,它與米「為藝術而藝術」(Ars Gratia Artis)的座右銘一起成為米高梅的注冊商標。
1930年:影壇巨星克拉克.蓋博簽約米高梅,為成米高梅「片廠制度」下簽約的第一位影星。
1936年:歐文.塔爾伯格逝世。隨後,路易斯.梅耶令米高梅成為好萊塢最大的電影公司。
1939年:米高梅發行了《綠野仙蹤》、《亂世佳人》,這兩部影片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
1951年:歌舞片不斷沒落,路易斯.梅耶被迫退休。
1957年:路易斯.梅耶去世。
1959年:米高梅發行的《賓虛》不僅在票房上獲得巨大成功,它獲得的11項奧斯卡獎的紀錄至今也沒有影片能打破。
1962年:聯美(United Artists)公司發行了第一部007影片《諾博士》。
1969年:米高梅發行的《午夜牛郎》成為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X級電影。
1970年:億萬富翁科克.科克里安收購米高梅。
1976年:聯美公司發行了又一個傳奇系列——《洛奇》。
1981年:米高梅吞並聯美,成立米高梅�聯美公司。
1986年:科克.科克里安以14.5億美元的價格將米高梅賣給特德.特納,特德.特納迅速將聯美和米高梅公司的一部分賣回給科克.科克里安,又將米高梅剩下的大部分公司賣給了里諾,但保留了米高梅自1948年以前的所有電影,以充實他自己的電視節目。
1990年:科克里安將手中的米高梅公司的股份以13億美元賣給以吉安卡多.帕瑞蒂為首的義大利財團。
1992年:由於帕瑞蒂被指控以欺詐手段獲得米高梅的控制權,米高梅被法國銀行拍賣。
1993年:弗蘭克.馬卡索入主米高梅,他的團隊隨後發行了《矮子當道》、《黃金眼》等賣座片。
1996年:科克里安以13億美元的代價再次獲得米高梅的控制權。
1999年:馬卡索被科克里安的副手艾歷克斯.葉梅尼傑取代。
2002年:米高梅發行了第20部007電影《擇日再死》。
2004年:科克里安再次出售米高梅。
好萊塢老牌電影公司再易主 米高梅已成"日貨"
摘自新華網 來源:信息時報
時代華納與索尼集團競逐收購好萊塢電影公司米高梅(MGM)已有突破性進展。米高梅周一證實已與日商索尼為首的集團就收購案達成原則性協議,同意索尼以每股12美元和承擔債務總計近50億美元的代價並購米高梅。
根據消息人士透露,這個以索尼為首的投資集團成員包括私人投資基金Texas Pacific 集團以及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另外還會尋求其他投資夥伴。熟悉內情人士指出,全球最大有線電視系統Comcast公司在米高梅被收購後,可能投資3億美元。米高梅稍後也發布聲明指出,已就收購條件與包括索尼美國公司、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公司、Texas Pacific集團及DLJ Merchant Banking Partners公司等在內的集團達成原則性協議。繼美國媒體巨擘時代華納決定退出競標米高梅大戰之後,引發外界諸多揣測,促使米高梅打破緘默,終結謠言滿天飛的情形。熟悉此一收購案的消息人士稍早對法新社說:「這是一項原則性協議,雙方尚未敲定最後協議。」
米高梅表示,根據前述協議,索尼為首的投資人將以每股12美元現金收購米高梅股票,或總計29.3億美元,另外將承擔米高梅約20億美元的負債,米高梅是億萬富翁科克.科克里安所有。米高梅也宣布,已在9月13日收到1.5億美元保證金,為向董事會建議這項收購案清除障礙。管理高層預定在9月27日建議董事會接受這項收購案。根據《綜藝報》報道說,索尼為首的集團在上周末抬高收購價碼至每股12美元,及同意承接米高梅20億美元負債。索尼此舉導致時代華納公司在周一時決定打退堂鼓,拒絕以每股逾11美元的代價收購米高梅,索尼成為惟一競標者。
一旦買下米高梅,索尼片庫規模將倍增至大約8000部,其中包括米高梅影庫中擁有的《007》系列以及《粉紅豹》系列,有助索尼提高DVD銷售。洛杉磯媒體及娛樂事業分析師大衛.米勒指出,這種組合不錯,索尼要的是片庫,而且片子數量越多越能降低成本。索尼發言人安.摩弗根、米高梅發言人珍妮特.簡基吉安都不願對此新聞發表評論。
索尼48億美元收購好萊塢老牌電影公司米高梅
日本電子巨頭索尼終於將美國好萊塢老牌電影公司米高梅納入旗下。米高梅上周五表示,以索尼牽頭的國際財團已完成對米高梅總耗資為48億美元的收購。索尼由此獲得了米高梅4000多部電影的資料庫,並借收購一躍成為全球私營獨立動畫、電視和家庭娛樂業的「新貴」。
米高梅當日稱,以索尼牽頭的國際財團以30億美元的現金支付方式接手了米高梅。交易依據去年底雙方達成的協議進行,以每股12美元作價,索尼等還將負擔米高梅18億美元的債務。
在收購完成後,執掌米高梅的將是公司前首席財務官丹泰勒,他將直接對由索尼和財團中其他成員組成的董事會負責。對於米高梅目前在全球擁有的1400名雇員,泰勒將同新的董事會一起制訂出新的用人計劃,屆時不會發生大規模裁員的情形。
對於索尼而言,此次不惜重金收購米高梅,主要是看中其所擁有的4000多部電影和10000多部電視劇的資料庫。這些經典影片對有志於開發和做大家庭娛樂市場的索尼來說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在隱退8年後,嘉寶於1949年復出,計劃出演「朗澤斯公爵夫人」一角,而且還試了鏡。巴里帕里斯在其1995年的傳記中仍對這些鏡頭感到吃驚,「嘉寶向人們證明了她的確是魅力不減當年。」然而不幸的是,由於預算飛漲,製片人放棄了合同。嘉寶對這個結果非常震驚,這可能是自嘉寶息影以來她最有興趣的一部電影。
即使在1941年拍攝自己最後一部電影《雙面女人》時,嘉寶顯然從未考慮過要正式退出影壇。但就是這部毫無幽默的喜劇卻令嘉寶心灰意冷,在劇中,她為了令丈夫對自己的愛永不磨滅,用盡各種辦法。在此之前,嘉寶從未真正失敗過。雖然,嘉寶在近10年前是美國票房的主要號召力,但她仍保持著很高的聲譽,而且其在國外受歡迎程度也是無可置辯的。
但隨著二戰的爆發,歐洲市場已不再是其影片的選擇地。據傳聞,當時她曾決定等到戰爭結束再拍攝電影。但嘉寶等的時間越久,重回銀幕塑造那些羞澀的角色就越是困難。在36歲之際,嘉寶毅然決定引退。但在喜愛電影的人們眼裡,嘉寶永遠年輕,永遠美麗。
她選擇的息影時機恰當嗎?她是否過早走下銀幕了呢?正如我們對其生活的多數了解,這些問題也都是難解之謎。就像約翰吉爾伯特在《瑞典女王》中對嘉寶說的:「你永遠是個謎。」威廉斯是為嘉寶過早離開藝術舞台深表惋惜的眾多影迷之一。在他的自傳中,他描述了自己對嘉寶堅定地拒絕接受返回銀幕建議的失望之情。威廉斯寫道:「對一位藝術家來說,放棄她所衷愛的事業是多麼的悲痛呢:我認為這要比死亡痛苦的多...」嘉寶於1990年逝世,終年84歲。自此後,嘉寶對多數人來說只是一個傳奇的名字。然而,她遠離銀幕的時間越長,人們越是思慕她。
魅力數十年不減
在一個明星們絞盡腦汁,不惜使盡渾身解數,「爭先恐後」出現在公眾視線的年代,很難理解一位正處於事業顛峰的名人竟然能淡泊名利,遠離鮮花和掌聲,毅然抽身隱退!她是否是厭倦了扮演「象徵」的日子,僅僅是奢望回歸 「人」 的正常生活?(嘉寶在《瑞典女王》中的台詞,也許是最貼近她自身寫照的電影),或許她是如此脆弱,擔心萬一有朝一日招致挫敗時,無力面對攝象機鏡頭?
現存的可以對嘉寶進行評價的唯一的根據就是她留給世人的影片。同其他虛構人物瑪里琳門羅或是詹姆斯迪安相比,嘉寶至少還留有作品。盡管她在早期作品如《羅曼史》或《激流》中的表現確實是愚蠢的,但在《卡米爾》、《瑞典女王》和《尼諾奇卡》中的表現的確是可圈可點,至今令人難以忘懷。或許沒有影星在退出銀幕這么多年後,仍能被觀眾久久追憶,但葛麗泰 嘉寶卻做到了!(
米高梅電影公司標志
電影公司。1924年5月17日,美國洛氏公司的老闆M.洛把該公司所屬的米特羅影片公司和高爾溫影片公司、L.B.梅耶製片公司合並,組成米高梅公司。30年代好萊塢鼎盛時期,米高梅公司是最大的電影公司,每年要生產40—50部影片。米高梅在這一時期擁有美國最受觀眾歡迎的影星和導演,影星如G.嘉寶、C.蓋博、J.哈羅、S.屈賽、R.泰勒、J.克勞馥、N.希拉等等,導演如E.von斯特勞亨、K.維多、F.朗格、G.顧柯、V.弗萊明等等。從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米高梅攝制了數以百計的影片,除了少數影片如《塊肉餘生》、《叛艦喋血記》(1935)、《茶花女》(1939)、《忠勇之家》(1942)、《雙城記》等之外,90%為平庸之作,內容淺薄、脫離現實,往往千篇一律地以虛構的故事、美滿的結尾,配上受觀眾歡迎的大明星和較高的攝制技巧去招徠觀眾。米高梅公司日復一日地象工廠生產工業品的流水裝配線那樣大量生產這種影片,為好萊塢贏得「夢幻工廠」的「美名」出了大力。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米高梅曾一度以拍攝大場面歌舞片為重點,生產了幾部頗有特色的歌舞片,如《雨中曲》(1952)等。50年代美國電影業發生危機,到60年代初該公司連年虧損,影片產量逐年下降,到70年代初至80年代每年只拍三、四部影片。70年代初,美國拉斯韋加斯的大資本家K.克科里安買下了米高梅公司。新的主管人員把米高梅公司的道具服裝等統統拍賣出去,並把資金投入拉斯韋加斯、里諾等賭城的房地產、旅館業和其他能獲利的方面。到70年代末米高梅公司又再度繁榮,但製片卻只是這個公司的廣泛業務范圍之一,1981年米高梅公司出資買下聯美公司,改名為米高梅—聯美娛樂公司。
米高梅電影公司2002年影片:
007第20集《擇日再死》
Die Another Day Barber Shop 《理發店》
The Crocodile Hunter:Collision Course 《鱷魚獵手:激情之旅》
Windtalkers 《風語者》
Deuces Wild 《狂野的青春》
40 Days and 40 Nights 《絕情40天》
Hart』s War 《哈特之戰》
Rollerball 《瘋狂輪滑》
米高梅電影公司2001年影片:
Kate & Leopold 《隔世情緣》
Amelie 《艾梅麗》
Iron Monkey 《鐵猴子》
Bandits 《搶劫情緣》
Serendipity《飛來好運》
Jeepers Creepers 《驚心食人族》
The Others 《小島驚魂》
Original Sin 《原罪》
Legally Blonde 《律政俏佳人》
What』s the Worst that Could Happen? 《再壞還能怎樣?》
Bridget Jones』s Diary 《布里吉特的日記》
Heartbreakers 《令男人心碎的女人》
Hanniba 《漢尼拔》
Chocolat 《巧克》
來源:福布斯.com
這里是公司官方網站:
http://www.mgmua.com/
❹ 李叔同的簡介
李叔同簡介: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1913年受聘為浙江兩級師范學校(後改為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音樂、圖畫教師。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音樂、圖畫教師,並譜曲南京大學歷史上第一首校歌。
(4)茶花女道具擴展閱讀:
名家點評
魯迅:「樸拙圓滿,渾若天成。得李師手書,幸甚!」
太虛大師為贈偈:「以教印心,以律嚴身,內外清凈,菩提之因。」
周恩來對曹禺說:你們將來如要編寫《中國話劇史》,不要忘記天津的李叔同,即出家後的弘一法師。他是傳播西洋繪畫、音樂、戲劇到中國來的先驅。
趙朴初:「深悲早現茶花女,勝願終成苦行僧,無盡奇珍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
林語堂:「李叔同是我們時代里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最遺世而獨立的一個人。」
張愛玲:「不要認為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轉圍牆外面,我是如此的謙卑。」
夏丏尊:「綜師一生,為翩翩之佳公子,為激昂之志士,為多才之藝人,為嚴肅之教育者,為戒律精嚴之頭陀,而以傾心西極,吉祥善逝。」
參考資料:網路-李叔同
❺ 完美國際的別針任務怎麼做
第一次是70級時候由祖龍長老觸發,叫你去找李夢白(祖龍城西 坐標531、641),李夢白會給你個夢想令牌並觸發別墅任務,再次對話會給你個曲別針(此任務說明不在任務欄中~而是在你的包裹里的任務物品中顯示。然後叫你去找杜蘅(祖龍城西 坐標533、645) ,杜蘅會給你個完美史第一卷。你必須打開任務包裹欄查看(以此類推一共30卷)過程中有可能會出現任務的跳躍,但是有個規則。最多一次只能跳躍兩個任務NPC
以下是每一卷宗的NPC的詳細坐標
卷宗 區域 NPC名字 坐標 高度
起始 祖龍城西 李夢白 531、641 21
祖龍城西 杜蘅 533、645 21
第1 卷 祖龍城西 胡方蓓(裁縫) 522、648 21
第2 卷 斷橋村 莫商 229、556 21
第3 卷 伐木場 老獵手 498、970 21
第4 卷 野人村 小金 218、423 52
第5 卷 通天湖 茶花女 458、593 21
第6 卷 幽蘭村 洛華 586、564 24
第7 卷 幽蘭村 徐霞客 586、566 23
第8 卷 祖龍城北 翼天遠 581、685 21
第9 卷 聯軍營地 弦高 621、723 22
第10卷 漁村 柳生霧隱 655、856 21
第11卷 萬劫城 萬劫城主 665、968 25
第12卷 信風鎮 陳凱 431、736 22
第13卷 疾風部落 疾風隱者 357、787 32
第14卷 蘇木爾營地 蘇木爾營長老 334、827 21
第15卷 落日鎮 楊鐵心(鐵匠) 124、590 52
第16卷 飛來鎮 熊十力(衛兵) 143、641 52
第17卷 絕龍坡 趙鷹 285、566 52
第18卷 踏箭山莊 宏兒 434、459 22
第19卷 獠牙鎮 王飛 464、340 25
第20卷 尋夢港 太學生 666、370 22
第21卷 尋夢港 吳容波 666、375 22
第22卷 雲夢村 陳鐵衣 547、373 22
第23卷 雲夢村 陰陽師 549、327 22
第24卷 砥石寨 李小心 539、416 21
第25卷 迷失村 老嫗 639、476 22
第26卷 桃源鎮 伙計 640、564 21
第27卷 桃花塢 許仙 654、550 22
第28卷 暗香坡 百里風 664、610 21
第29卷 暗香坡 異域人 642、614 22
第30卷 萬流東屏鎮 秦小樂 182、866 22
完結 祖龍城西 李夢白 531、641 21
❻ 戲劇的內涵(要具體,不要泛泛而談)
戲曲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她以極富藝術魅力的表演形式,為歷代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不僅如此,它還在世界劇壇上享有很高聲譽,讓世界其他國家的人們為之傾倒。戲曲之所以能夠產生如此大的魅力,與其自身的文化內涵是分不開的,因為它代表了中國文化的一個方向,承載著中國文化的發展。戲曲發展至今,從漢朝開始的原始歌舞到現在成熟的各種劇種,其內在包含的文化內涵,是其繼續散發魅力,吸引觀眾的重要因素。
關鍵字:戲曲 文化 傳承 傳統 舞台 對比
一 中國古典戲曲的起源與發展
戲曲,起源於原始歌舞。在漢代,民間就出現了具有表演成份的「角抵戲」,尤以《東海黃公》為著。到了南北朝時期,民間出現了歌舞與表演相結合的「歌舞戲」,具有了更為濃郁的表演成份,如《拔頭》、《代面》、《踏搖娘》等。唐代,出現了由先秦時期的優伶表演發展來的以滑稽表演為特點的「參軍戲」;民間的歌舞戲進入宮廷,得到了更大的發展;民間又出現了「俗講」和「變文」等通俗說唱形式。宋代,城市商品經濟得到長足發展,出現很多市民娛樂場所──「瓦舍」和「勾欄」;民間歌舞、說唱、滑稽戲有了綜合的趨勢,出現了「宋雜劇」。金代,在宋雜劇基礎上,北方出現了「金院本」,南方出現了「南戲」。元代,北方形成「北雜劇」,南方南戲進一步發展成熟,戲曲形成。
戲曲真正形成後,就到了所謂的中國古典戲曲的時期。這個時期曾先後出現了宋元南戲、元代雜劇、明清傳奇、清代花部等四種戲曲的基本形式。
宋元南戲,是中國戲曲最早的表現形式,它形成於南北宋之交的浙江溫州(古稱永嘉)一帶的民間,時稱捻蘭卧泳鐢。它是在宋雜劇的基礎上,融和南方民間小曲、說唱等藝術因素形成的。以體制龐大、曲詞通俗質朴為其特點,已粗具戲曲的基本藝術特徵。劇目多表現民間故事。如我們熟悉的《趙貞女蔡二郎》、《宦門子弟錯立身》、《荊釵記》、《白兔記》、《拜月亭》、《趙氏孤兒》、《牧羊記》、《琵瑟記》等劇本都是那時留傳下來的,雖然有很多劇本已經和現在的內容不一致,但那時候戲曲對後來戲曲發展的影響同樣不容忽視。
元代,是中國戲曲史的一個重要時期,它以元曲聞名於世,而元曲中影響最顯著者,唯北雜劇(亦稱元雜劇)。北雜劇之文學,以質朴自然勝,後世的戲曲文學無法達到這個高度;關(漢卿)、王(實甫)、白(朴)、馬(致遠)等雜劇作家,使北雜劇成為一代文學的典範。北雜劇表演則顯示出戲曲在形成之初的朴實和濃郁的民間氣息。
明清傳奇,源於宋元南戲,是它成熟化與規范化的結果。明中葉以後,傳奇代替雜劇成為戲曲舞台上的主角。其劇本文學曲詞典雅,體制龐大,名篇佳作不勝枚舉,為戲曲文學的絕盛之時。表演上則日趨成熟,多用崑曲演唱。這時候就出現了著名的明代四大聲腔系統。這四大聲腔包括浙江海鹽腔、浙江餘姚腔、江西弋陽腔和江蘇崑山腔。明代戲曲,在音樂上出現明顯的地方化趨勢,主要表現為地方聲腔的崛起。對後世戲曲影響最大的是後兩種,即弋陽腔和崑山腔,前者發展為全國影響廣泛的高腔系統,如現在的贛劇和京劇都用了這種聲腔;後者則發展成典雅細膩的崑曲。
自清代前期起,戲曲舞台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主要表現為戲曲的民間化和通俗化。先是崑曲、高腔摺子戲的盛行,後是地方戲的興起。從此,戲曲舞台不再是傳奇戲的天下,崑曲與高腔有了來自民間的競爭者。戲曲的表演場所也由廳堂氍毹變為了茶肆歌台。這位戲曲的民間化和通俗化提供了條件。
二 傳承性和傳統性
崑曲,是當今戲曲界最古老的劇種,有「萬戲之母」之稱。其他戲曲在發展的時期,都向崑曲學了很多。如我們熟悉的京劇,旦角的舞台表演就藉助了許多崑曲的精華,老一輩京劇藝術家們在學京劇的同時,還學習崑曲。梅蘭芳先生為了弘揚崑曲,居然一口氣學了30多部崑曲劇目,程硯秋先生對崑曲也嫻熟得很。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傅全香說過:「越劇有兩個奶娘,崑曲和話劇。崑曲告訴了越劇表演的重要性;話劇告訴了越劇要演故事。」越劇老一輩表演藝術家不僅能表演越劇,崑曲也是她們的強項。黃梅戲一代宗師嚴鳳英為了讓黃梅戲更具表演性,就向其他戲曲汲取了豐富的營養,崑曲就是其中的一種,她學習了崑曲的身段表演,打破了黃梅戲的只是「上半身」的表演,讓黃梅戲具有更大的舞台表現力。
崑曲,源於元末年間,由最早的清唱到後來的舞台表演,一直發展至今,已經有了600多年的歷史。崑曲的記譜不像現在的音樂記譜而是用工尺記譜,和以前的記譜方式有很大的相似之處,這是崑曲傳承古老傳統的一種表現形式。
崑曲最早是流行於市井之間,後來繁盛時期走向雅化的路子,表演形式更加成熟起來,並且因此而使得文人創作如雨後春筍般興起,名家名作層出不窮。這個時候,在戲劇史和文學史都很有名的作品有湯顯祖的「臨川四夢」,尤以《牡丹亭》為著;洪升的《長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其他的還有沈景的《義俠記》、高濂的《玉簪記》、周朝俊的《紅梅記》等優秀劇本,這些劇本為崑曲更添了一份文學涵養。加上崑曲自身發展兼收並蓄,使得崑曲的舞台更加廣闊,從而得以發展至今。
通過看戲曲的劇本我們可以得到,現在戲曲的劇本除了一些改編的現代主題,大多數都為古代題材。這些題材中包括表現歷史事實的史學題材,如:京劇中的《趙氏孤兒》《負荊請罪》等,越劇中的《寒情》《陸游與唐婉》等,粵劇中的《楚河漢界》等。也有表現神話傳說的題材,如:黃梅戲中的《牛郎織女》《天仙配》等,越劇中的《追魚》《白蛇前傳》《柳毅傳書》等,京劇中的《白蛇傳》《大鬧天宮》等。還有表現戰爭傳奇題材的,豫劇中的《花木蘭》被很多人熟知,京劇中也有《洪洋洞》《珠簾寨》《四郎探母》《霸王別姬》《穆桂英掛帥》一類的劇目,越劇中同樣有《穆桂英掛帥》《木蘭別傳》《馬龍將軍》一類的戲。古典傳奇故事也是戲曲善於表現的題材之一,《梁祝》在很多戲曲中都有表現,京劇程派新排戲就有《梁祝》,越劇黃梅戲在發展之初就排了《梁祝》,現在已成為戲曲界的經典,尤其是越劇中的《十八相送》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越劇《紅樓夢》已成為眾多戲迷心中的經典,神聖的地位不容改變,而《女駙馬》現在已成為黃梅戲的經典了,一曲「為救李郎離家園」對很多人來說已經是耳熟能詳了。《孟麗君》《蝴蝶夢》《秦淮煙雲》《玉堂春》《李娃傳》《孔雀東南飛》等一些表現古代婦女獨立、自由人格的戲也被許多劇種改編搬上舞台,這些戲以一種古老的題材、現代的手法向今人描繪著一個個形象動人的人物性格,新穎大膽而又不失古趣。
當然,才子佳人的題材也是戲曲表現的題材之一,但這種題材改變了以前的腐化成分,已然成為具有新時期鮮明特點的故事劇了,崑曲中的《西廂記》《牡丹亭》相信很多人不陌生,「原來這奼紫嫣紅開遍」已經成為崑曲中的代表,真是看崑曲必看《牡丹亭》,看《牡丹亭》則必聽「皂羅袍」「好姐姐」。越劇繼承崑曲不少衣缽,《西廂記》也是越劇的代表劇目,俏皮的紅娘、傻獃獃的張君瑞、大家閨秀的崔鶯鶯以及嚴厲的老太太都是其中的經典形象。看過越劇的必看過《唐伯虎落第》,雅緻的唱詞、優美的旋律、典型的人物及風趣的念白都是觀眾記住這部戲的理由。評劇中的《花為媒》,一出幽默的戲曲小品,可愛的人物形象,漂亮聰慧的李月娥、聰明賢淑的張五可、還有滑稽可笑的阮媽,讓這部戲成為評劇中的經典,其中的《報花名》《誇月娥》把張五可這個人物形象刻畫得是栩栩如生。川劇中的《玉簪記》《柳蔭記》用其特有的方式吸引了不少觀眾。
戲曲中還有表現其他特殊題材的劇目,表現作家作品的,新派越劇《孔乙己》《家》《第一次親密接觸》等,京劇《黑旋風李逵》等,黃梅戲《雷雨》;表現時代主題的,如文革時期的八大樣板戲、京劇程派新劇《江姐》,越劇新派劇目《瘋人院之戀》《被隔離的春天》等;將西方作品融入中國戲曲的,越劇中有《茶花女》《王子復仇記》,京劇中有《公主圖蘭朵》等。
這些題材大多數為古典題材,這和中國文化遺產的豐富性是分不開的,中國這片土壤適宜戲曲的形成和發展。戲曲不僅從題材上傳承了古典文化,在唱詞講究上也深受古典詩詞的影響。京劇《霸王別姬》有這樣幾句唱詞「戰英勇,蓋世無敵。滅贏秦,廢楚帝,爭長華夷」,這幾句唱詞有秦賦的印跡;還有一句著名的西皮二六「勸君王飲酒聽虞歌,解君憂悶舞婆娑。贏秦無道把江山破,英雄四路起干戈」,這幾句受到唐詩七律的影響,而且後面的押韻很有規律,符合中國傳統的審美規范。越劇《唐伯虎落第·畫誓》有這么一句「一彎冷月照寒窗,秋風瑟瑟落葉黃,欲舉杯酒邀月飲,酒盡壺空意茫茫」,押韻和一個個古詩的意象盡在其中,「冷月」「秋風」「落葉」,哪個不是古代詩人筆下的意象?觀遍現有戲曲,哪個不是用詩般的語言在吟唱,哪個不是在畫般的意境中登台?且看戲曲服飾,哪個不是對古代服飾進行寫意的復古?
古時的一切一去不復返,但是仍有這樣的藝術在傳承著古代的文化,這應該是我們作為華夏兒女的驕傲,只有中國才能產生這種獨特的藝術,古人已然不在,但是古人的精神卻通過戲曲這種載體一直承載下來,古典文化也通過這種方式在一直延續著。
三 地方性和統一性
每個人看到自己家鄉的地方戲,都會有一種發自心底的親切感。這和許多地方戲用自己方言吟唱是分不開的。地方戲深深紮根於產生它的家鄉,與家鄉的一草一木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它的成長與家鄉有著密不可分的影響。京劇是我們國家的國劇,相信每一個在國外的遊子一聽到《四郎探母》中「思老母不由人肝腸痛斷,想老娘不由人淚灑在胸前」的旋律一定會深刻地體會到海外的孤苦無依。
悅耳動聽的越調一定能夠讓越鄉人感慨萬千,一曲「天上掉下個林妹妹」曾讓多少人為之痴迷。一句「樹上的鳥兒成雙對」也讓無數徽人感到無比自豪……,戲曲的地方性首先就表現在取材的地方性、吟唱的方言化及服飾的地方化。
越劇的取材大多為鍾靈秀慧的南方,如《白蛇傳》《梁祝》,這些故事發生地點就是西子湖畔的杭城。而《西廂記》《百花江》《孔乙己》《秦淮煙雲》取材也是越鄉周圍,這些故事只有經越劇改編,然後再用吳儂軟語吟唱,才能體味出那種情感,如果這樣細膩的愛情故事用北方的戲曲來吟唱,就會感覺出一種不倫不類,而溫婉的越劇去唱大氣的北方故事也會讓人有一種別扭的感覺。黃梅戲自田野而來,她就像一位未加修飾的美麗村姑,熱情大方,讓人容易靠近。它有很多來自鄉土的題材,看一看《打豬草》,農村人會因此感到親切;看一看《天仙配》,人們會對那男耕女織的農村生活懷有無限的嚮往;看一看《徽州女人》,那無限真切的鄉土熱情會朝你鋪天蓋地地涌來。
香軟的崑曲則鍾情於才子佳人題材,幽深的府邸、鳥語花香的後花園、精緻的服飾,這是其他劇種都無法比擬的。鏗鏘的京劇則選擇了豪情的戰爭、忠義題材,用盡智謀的《珠簾寨》、貼面無私的《鍘美案》、趣味橫生而又不失威嚴的《烏盆記》、不枉私情的《赤桑鎮》、忠肝義膽的《江姐》、飽含真情的《鎖麟囊》……。產於河南的豫劇似乎也秉承了北方特有的大氣,看《穆桂英掛帥》,是不是讓你真正感受到了女將五十三歲出征的英姿;而《花木蘭》是不是把你的思緒喚到了木蘭女扮男裝大夫出征的那個時代?川劇以其「變臉」絕活響譽中外,其實這種絕活何嘗不是地方賦予的呢?想像古代的西南,一定是儺戲流行,面具是做戲人的必備道具,所以「變臉」中一定要利用面具來裝飾。花鼓戲和鄉土聯系緊密,所以它的取材也十分具有泥土氣味;採茶戲源於採茶之餘,它的取材十分貼近大自然,如鶯鶯鳥語,響徹在茶山上下。
地方戲因為產於各個地方,在他產生之初只是為了娛樂當地人們,所以方言吟唱肯定是其一大特點。聽聽我們熟悉的京劇,雖然它為國劇,但它並不是用普通話來唱的,因為京劇在發展的時候吸收了許多地方的名伶,且其前身為徽班,所以有些咬字肯定帶有獨特的方言特色。如《鳳還巢》中有一句「人生不知顧臉面」中的「臉」要咬成「jian」,還有《霸王別姬》中有「輕移步走向前荒郊站定」中的「輕」要唱成「親」,這是深受南方方言中沒有後鼻音的影響。還有現在中國的第二大劇越劇是用嵊州話來演唱的,不管是念白還是唱,都有濃濃的越鄉味,所有的詞唱起來都沒有翹舌和後鼻音,也沒有圓唇,還有一些字也有很明顯的南方特色,如《紅樓夢》中的「天上掉下個林妹妹」,「個」應該讀成「guo」,「想當初妹妹從江南初來到」中的「南」應讀成「nuan」,聲調也發生了變化。黃梅戲因是用安慶話來唱,安慶話屬於北方方言,大多數話和普通話比較接近,但是還有少許字音有些不同,,如《女駙馬》中有「我也曾打馬御街前」的「街」就應讀作「jiai」,還有就是黃梅戲念白很有安慶調。豫劇典型的是用河南話來唱的,其每字每腔都能讓人感受到濃濃的河南味。崑曲源於蘇州崑山腔,但是由於後來的不斷發展,不少地方都有具有代表性的昆劇院。因為各地的地方性不一樣,導致崑曲念白特色發展不一樣,北昆帶有很強的京白,蘇昆是典型的蘇白,而浙昆則有一定成分的浙白味道。廣東的粵劇則是用粵語來唱,福建的高甲戲用的又是特點鮮明的閩語來演唱。但由於所有的方言都能歸一到共同語中來,所以雖然用的是方言來吟唱,仍然具有很大的統一性,每個劇種都有能吸引其他地方人們的綜合因素。
所有的戲曲服飾都有很鮮明的能吸引觀眾的特徵,但是由於地方的不同,戲服的製作又有特殊的學問,看越劇和崑曲的服飾就有很強的蘇綉杭綉的特徵,精緻的刺綉,清新淡雅的服飾之美真是顯於其中。黃梅戲的服飾比起越劇和崑曲來,就多了一份真切感和田野感,一點都不矯揉的服飾,和安徽的民風渾然一體。粵劇的服飾則多了一份南國的野性,明顯帶有古代少數民族的特色。
四 舞台裝飾的想像性和內容情節的矛盾性
戲曲不像其他的舞台藝術,其具有更強的想像性和規范性,戲曲是一門綜合的舞台藝術,包含了各種各樣的藝術形式,在這個舞台上,有唱、念、做、打,每一門都是藝術,要做好這門藝術,演員們需要有深厚的藝術功底。有點戲曲知識的人都清楚,戲曲藝術更重要的是寫意,而非寫實。初次看戲的人都會被戲中的一些莫名其妙的細節弄得團團轉。在戲曲中,生旦凈末丑都有特殊的化妝,尤以京劇最為規范,且各種角色飾什麼樣的人也有特殊規定,如京劇中,飾小生的,化妝時要在腦門中間抹一縷紅;花臉飾的人一般都是奸臣或者是包公之類的角色,還有老生一般飾中年男子等。
在戲曲的道具中,都是具有寫意化的。那些刀槍都市用木頭做的,而非真刀真槍,不想我們平常看的電視劇和電影中的道具都有很強的寫實意味。如果騎馬則用一馬鞭來代替,老生專門帶髯口以區別其他行當。在戲曲中,周圍的很多場景無法用道具來表明,這就需要靠演員來演,這也是測試演員功底的一個重要方面,像崑曲《林沖夜奔》中,要在明亮的舞台上演出那是個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著實需要功夫,於是崑曲界有一說法「男怕夜奔,女怕思凡」。這就需要台上演員和台下觀眾互動,才能把這折戲演好,演員要演出這是一黑夜,觀眾要想像這是一黑夜,能調動觀眾的想像也是演員的一大本事。
在戲曲中,雖然舞台只是一個舞台,但是演員的表演卻能讓舞台成為很多場景,舞台上沒有門檻,演員把適當的地方想像出一個門檻,要到另一個地方去,只要走幾個圓場,就可以改變地點,這時候想像是不可少的。演得讓觀眾都覺得是真的,就體現出這個演員的功底不一般。
在戲曲中,光有道具和好的演員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有好的劇本,能夠將整個故事情節整合起來吸引人。《紅樓夢》在越劇可謂已成經典了,其中有一折《金玉良緣》讓眾多戲迷百看不厭,首先是林黛玉的焚稿,後來是寶玉和寶釵的洞房,再就是寶玉的哭靈,三出戲的設置讓人感覺反差十分之大,正是從這種反差中,我們才能看出整個故事的矛盾發展。黛玉焚稿的冷清,洞房的熱鬧之後就是悲情萬丈的哭靈,洞房就好像是暴風雨前的寧靜,也好像是夕陽西下的無限美好,抑或是迴光返照,故事中包含著另一故事,情節中融入了其他情節。看越劇《百花江》,故事中矛盾重重,本來的仇人卻是以前救自己母親的恩人,真是情仇兩難分,後來的結局更是令人大跌眼鏡,自己的丈夫反而不如自己所謂的仇人。在這個故事中,人物的好壞已經很難確定了,有的只是情和義,戲曲告訴我們的何嘗不是真實的人生呢,用一部部戲來教導我們做人的道理。
處在梨園的邊緣地,看著戲曲文化的深層內涵,心裡不禁有一種辛酸的感覺,試想,現代人,有哪個真正關注了我們曾經深深自豪的國粹藝術呢?
❼ 求話劇劇本 1個半小時左右 搞笑一點 適合高中生表演和觀看! 謝謝
1,《紅與黑》的主人公於連,是韋里埃小城一木匠的兒子,年輕英俊、意志堅強、精明能幹,從小希望藉助個人奮斗躋身上流社會。王朝復辟後,於連通過穿上紅軍服從軍而飛黃騰達的道路被堵塞,只好決定穿上黑色教會服裝向上爬。去市長家當家庭教師是於連踏入社會的第一步,了於對市長的報復心理和試練自己膽量的冒險心態,於連和市長夫人之間產生了暖味關系。事情敗露後,於連進入貝桑松神學院既而又隨比拉爾院長來到巴黎,成為德· 拉莫爾侯爵的秘書。由於自己的聰明和個性,他不僅受到了侯爵賞識而且贏得了侯爵小姐的芳心。二人秘密結婚,拉莫爾先生對這門婚事雖則暴跳如雷,但也無可奈何,於連也因此得到了騎士稱號、中尉軍銜和二萬零六百法郎年收入的庄園。好景不長,正當於連躊躇滿志之際,他卻又陷入了貴族階級和教會所設下的圈套,最終被送上了斷頭台,成為統治階級陰謀的牲品。
2,《茶花女》
瑪格麗特原來是個貧苦的鄉下姑娘,來到巴黎後,開始了賣笑生涯。由於生得花容月貌,巴黎的貴族公子爭相追逐,成了紅極一時的「社交明星」。她隨身的裝扮總是少不了一束茶花,人稱「茶花女」。
茶花女得了肺病,在接受礦泉治療時,療養院里有位貴族小姐,身材、長相和瑪格麗特差不多,只是肺病已到了第三期,不久便死了。小姐的父親摩里阿龍公爵在偶然發現瑪格麗特很像他女兒,便收她做了乾女兒。瑪格麗特說出了自己的身世,公爵答應只要她能改變自己過去的生活,便負擔她的全部日常費用。但瑪格麗特不能完全做到,公爵便將錢減少了一半,瑪格麗特入不敷出,到現在已欠下幾萬法郎的債務。
一天晚上10多鍾,瑪格麗特回來後,一群客人來訪。鄰居勃呂當司帶來兩個青年,其中一個是稅務局長杜瓦先生的兒子阿芒·杜瓦,他風狂地愛著茶花女。
一年前,瑪格麗特生病期間,阿芒每天跑來打聽病情,卻不肯留下自己的姓名。勃呂當司向瑪格麗特講了阿芒的一片痴情,她很感動。瑪格麗特和朋友們跳舞時,病情突然發作,阿芒非常關切地勸她不要這樣殘害自己,並向瑪格麗特表白自己的愛情。他告訴茶花女,他現在還珍藏著她六個月前丟掉的紐扣。瑪格麗特原已淡薄的心靈再次動了真情,她送給阿芒一朵茶花,以心相許。
阿芒真摯的愛情激發了瑪格麗特對生活的熱望,她決心擺脫百無聊賴的巴黎生活,和阿芒到鄉下住一段時間。她准備獨自一人籌劃一筆錢,就請阿芒離開她一晚上。阿芒出去時,恰巧碰上瑪格麗特過去的情人,頓生嫉妒。他給瑪格麗特寫了一封措辭激烈的信,說他不願意成為別人取笑的對象,他將離開巴黎。
但他並沒有走,瑪格麗特是他整個希望和生命,他跪著請瑪格麗特原諒他,瑪格麗特對阿芒傾述「你是我在煩亂的孤寂生活中所呼喚的一個人」。
經過努力,瑪格麗特和阿芒在巴黎效外租把一間房子。公爵知道後,斷絕了瑪格麗特的經濟來源。她背著阿芒,典當了自己的金銀首飾和車馬來支付生活費用。阿芒了解後,決定把母親留給他的一筆遺產轉讓,以還清瑪格麗特所欠下的債務。經紀人要他去簽字,他離開瑪格麗特去巴黎。
那封信原來是阿芒的父親杜瓦先生寫的,他想騙阿芒離開,然後去找瑪格麗特。告訴瑪格麗特他的女兒,愛上一個體面的少年,那家打聽到阿芒和瑪格麗特的關系後表示:如果阿芒不和瑪格麗特斷絕關系,是要退婚。瑪格麗特痛苦地哀求杜瓦先生,如果要讓她與阿芒斷絕關系,就等於要她的命,可杜瓦先生毫不退讓。為阿芒和他的家庭,她只好作出犧牲,發誓與阿芒絕交。
瑪格麗特非常悲傷地給阿芒寫了封絕交信,然後回到巴黎,又開始了昔日的荒唐的生活。她接受了瓦爾維勒男爵的追求,他幫助她還清了一切債務,又贖回了首飾和馬車。阿芒也懷著痛苦的心情和父親回到家鄉。
阿芒禁仍深深地懷念著瑪格麗特,他又失魂落魄地來到巴黎。他決心報復瑪格麗特的「背叛」。他找到了瑪格麗特,處處給她難堪。罵她是沒有良心、無情無義的娼婦,把愛情作為商品出賣。瑪格麗面對阿芒的誤會,傷心地勸他忘了自己,永遠不要再見面。阿芒卻要她與自己一同逃離巴黎,逃到沒人認識他們的地方,緊緊守著他們的愛情。瑪格麗特說她不能那樣,因為她已經起過誓,阿芒誤以為她和男爵有過海誓山盟,便氣憤地把瑪格麗特推倒,把一疊鈔票扔在她身上,轉身離去。瑪格麗特大叫一聲,昏倒在地。
瑪格麗特受了這場刺激,一病不起。男爵與阿芒決斗受了傷,阿芒出國了。新年快到了,瑪格麗特的病情更嚴重了,臉色蒼白,沒有一個人來探望她,她感到格外孤寂。杜瓦先生來信告訴她,他感謝瑪格麗特信守諾言,已寫信把事情的真象告訴了阿芒,現在瑪格麗特唯一的希望就是再次見到阿芒。
臨死前,債主們都來了,帶著借據,逼她還債。執行官奉命來執行判決,查封了她的全部財產,只等她死後就進行拍賣。彌留之際,她不斷地呼喊著阿芒的名字,「從她的睛里流出了無聲的眼淚」。她始終沒有再見到她心愛的人。
死後只有一個好心的鄰居米利為她入殮。當阿芒重回到巴黎時,她把瑪格麗特的一本日記交給了她。從日記中,阿芒才知道了她的高尚心靈。「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終愛我的證據外,我似乎覺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會顯得越加崇高。」
阿芒懷著無限的悔恨與惆悵,專門為瑪格麗特遷墳安葬,並在她的墳前擺滿了白色的茶花。
3。《悲慘世界》 維克多
1815年,狄涅
曾為救自己快餓死的兩個外甥而偷了一塊麵包的冉阿讓,在監獄呆了19年後終於獲得假釋,但按照當時的法律,他必須隨時出示表示他苦役犯身份的"離開證"。由於他的身份,沒有人善待他、接納他,除了主教。但多年的苦役犯生活早已冉阿讓變得冷漠無情。夜晚,他偷走了主教的銀器,被警察扭送回來。然而,主教大人卻哄騙警察說那是他自願送給冉阿讓的,並且又把兩個珍貴的銀燭台送給了他,並對他說:"記住我的兄弟,一定要用這銀台好好做人……我替上帝贖回你的靈魂。"主教的行為使冉阿讓吃驚不已,他深受感動,決定重新做人。
1823年,海濱孟特猗
冉阿讓更名為馬德蘭,由於他的技術改革為當地賺了很多錢,加之他樂善好施的品格,人們都很愛戴他,一致推選這位工廠主做市長。
此時,他工廠里有一個叫芳汀的女工,她的美麗遭到其他女工的妒忌;當她們得知芳汀有一個寄人籬下的私生女時,便以此為借口以工廠主的名義將其開除。
為了支付女兒的撫養費,芳汀買掉了自己的一頭金發與一對潔白的門牙。然而這依然不能滿足貪心的德納第夫婦。走投無路的芳汀被迫淪為妓女,為了她的女兒,她只能忍受這份恥辱。一個花花公子想占她的便宜,芳汀不從,與之扭打起來。警察沙威不問清緣由就要把她送進監牢,芳汀苦苦哀求,並對趕來的冉阿讓說"是你讓手下趕走了我"。冉阿讓覺得內疚,要求把她立即送往醫院。
路上,一位男子被一輛飛奔的馬車撞倒,壓在輪下。冉阿讓出手相救,但他的力大無比使沙威懷疑--眼前的這個市長可能就是當年被假釋的苦役犯冉阿讓。可他始終不敢確認,向市長檢討自己不敬的猜測,並匯報說他不久前已經將"冉阿讓"逮捕歸案。馬德蘭先生,也就是冉阿讓,不願一個無辜的人帶其受過,於是他決定趕往法庭向眾人坦白自己的身份--冉阿讓,24601號罪犯。
冉阿讓請求沙威逮捕他前,讓他再看看芳汀。彌留之際的芳汀一心要見女兒珂賽特,冉阿讓向她保證,他會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用一生保護珂賽特。芳汀輕聲呼喚著女兒的名字,安詳地死去。此時沙威趕到醫院要逮捕冉阿讓,卻被他擊昏順勢逃脫了。
1823年,孟費眉
被寄養在德納第夫婦家中已5年的珂賽特,終日受到非人的虐待;但這對黑心腸的夫婦卻對自己的兩個女兒疼愛有佳。可憐的珂賽特幻想著自己能到雲端的城堡里,因為那裡沒有人大吼大叫,也沒有人再要她做苦工了。剛從滑鐵盧戰場回來的德納第得意洋洋地在酒店裡向眾人炫耀他在戰場上的"豐功偉績"。
冉阿讓在樹林里發現了獨自汲水的珂賽特,他給了德納第夫婦1500法郎,連夜帶著珂賽特去了巴黎。
9年後,1832年,巴黎
由於倍受人民愛戴的拉馬克將軍可能會即將死去,城裡出現了一次大騷亂。流浪兒加夫洛許也走上街頭參與其中。恩佐拉與馬呂斯被窮人團團圍住,看到這種境況,他們希望街壘盡快修建好,與敵人大幹一場。
沙威依然對冉阿讓窮追不舍,他對著夜空中的星星發誓一定要將冉阿讓逮捕歸案。
在一間咖啡館里,一群理想主義的學生正在群情激昂地討論革命之事,他們准備在拉馬克將軍的葬禮上舉行起義。而馬呂斯對只有一面之緣的珂賽特念念不忘,完全沉浸與愛情的喜悅之中。
流浪兒加夫洛許帶來了拉馬克將軍的死訊,眾人在恩佐拉的帶領下走上街頭爭取民眾的支持。
而此時的珂賽特也對馬呂斯產生愛慕之心,渴望他能來找自己。深愛馬呂斯的愛波寧雖然滿心悲傷,但她依帶著馬呂斯來到珂賽特的住處。
落難逃到巴黎的德納第一家正巧住在馬呂斯隔壁。德納第糾集了一群流氓准備在冉阿讓前來救濟他們時搶劫錢財。愛波寧出來阻止,並以一聲尖叫驅散了他們。冉阿讓以為是沙威發現了他的行蹤,立即要帶珂賽特離開此地。
革命即將爆發,眾人從各自的角度分析著革命的形勢。學生們要為自己的革命信念而斗爭;沙威更要盡忠職守捍衛政府;愛波寧只能面對單戀的未來;珂賽特與馬呂斯也在混亂中絕望地告別;德納第夫婦更要趁此機會大發國難財。
1832年,巴黎
學生們在巷子里搭建了街壘,預備與軍隊警察大幹一場。愛波寧追隨馬呂斯來到了此地,但馬呂斯擔心她的安全,借口讓她送信給珂賽特以使她離開危險的街壘。愛波寧沒能找到珂賽特卻見到了冉阿讓,只好請他將信轉交。冉阿讓讀了信後深受感動,決定加入學生軍團與其並肩作戰。
沙威混入街壘,卻被機靈的流浪兒加夫洛許(被德納第拋棄的孩子)識破警察身份,他被學生們綁在柱子上;另一邊,愛波寧重回街壘,為保護馬呂斯身受槍傷,最終死在他的懷里。
冉阿讓加入學生軍團,由於他在首次戰斗中的英勇表現,恩佐拉要報答他。冉阿讓請求將沙威交給他處置。沙威以為自己必死無疑,卻又一次被他放走。但沙威非但不感激他反而仍然警告冉阿讓,如果再讓他見到,一定會將其逮捕歸案。
夜幕降臨,首輪戰斗也剛剛結束。學生們伴著酒與歌聲疲憊地睡去。看著熟睡的馬呂斯,冉阿讓如同父親一般為他的平安向上蒼祈禱。
次日,第二輪戰斗開始。加夫洛許為尋找彈葯跑出街壘,不幸被軍隊打死。在最後一次戰斗中,恩佐拉領導的起義者們全部被殺,只有馬呂斯倖免於難,但他也受了重傷。冉阿讓背著馬呂斯從下水道逃走,中途被累倒。在那裡遇上了以盜屍為生的德納第,他偷走了馬呂斯的戒指和表。冉阿讓醒來時,沙威已經找到了這里。冉阿讓請求沙威允許他把這個受傷的青年送回家,然後就可以任其處置。沙威同意了。不過冉阿讓三番兩次放走他的行為使他不得不承認冉阿讓的寬容與仁慈、也不得不為之感動。在他的信念與冉阿讓的行為面前,沙威充滿了彷徨猶豫與矛盾,如果冉阿讓算是好人,那麼他始終深信不疑的法律難道是錯的?在極度的矛盾中,沙威投塞那河自盡。
在珂賽特與祖父日夜的照料下,馬呂斯日見康復,但他始終不知道救命恩人是誰。回到當初大家暢談革命理想的咖啡館時,空盪盪的桌子椅子勾起了馬呂斯對朋友們的回憶,睹物思人,無限悲痛。
馬呂斯痊癒後,舉行了他與珂賽特的婚禮。冉阿讓借口躲開,他不願自己玷污了這對純潔人兒的結合。他主動向馬呂斯坦白自己的過去,希望他能為自己保密,不要告訴珂賽特讓她傷心。馬呂斯聽後大驚失色,不僅拒絕了冉阿讓給他們的一筆巨款還婉言暗示冉阿讓今後不要再來影響他和珂賽特的生活。在婚禮宴席上,不請自來的德納第拿出戒指和表作為"證據"證明冉阿讓是殺人犯,以次敲詐。而當馬呂斯見到了"證物"才得知,原來救命恩人不是別人,正是被他趕走的冉阿讓!他後悔不已,立即帶著珂賽特趕往冉阿讓的住處。
但是自從失去了唯一的愛--珂賽特之後,冉阿讓變得更加虛弱、痛苦與孤獨,他已經快要死了。臨終前,他告訴他們那筆巨款並非不義之財,而是自己多年辛苦積攢的,並說出了珂賽特的身世。在親人的陪伴下,冉阿讓跟著芳汀、愛波寧和所有因起義而亡的學生一起離開人間……
4,《簡愛》
孤女簡愛自被刻薄刁鑽的舅母送往洛德學校,受盡折磨和欺凌至成年後,應徵至桑恩費爾德當家庭教師,莊主羅徹斯特冷酷憂郁,高深莫測,簡愛仍為其所動並付出真情,然而到婚前一刻,律師突然造訪並控告羅徹斯特重婚罪,才知羅徹斯特原妻為瘋女。幸福生活一閃即逝,簡愛離開羅徹斯特,兩人陷入痛苦的深淵,簡愛雖然身離羅家,但仍時刻想起羅徹斯撕心裂腸的呼喚,待重返桑恩費爾德時,庄園因火災已面目全非,只剩殘垣斷壁及雙目失明的羅徹斯特,簡愛勇敢走向羅,重建幸福家園……
❽ 被車撞死是全片優雅的極致,只有法國人才能拍出來,你怎麼看
對於那些把蘇菲·瑪索當成法國女人或者法國電影代言人的人來說,《刺蝟的優雅》絕對是一個修正。
除了一件會讓你想起《雲上的日子》中蘇菲·瑪索的黑白法國條紋襯衫,其他一切都證明了顛覆。
這一次,法國的驕傲又升級了,沒有美女,沒有貴族,沒有藝術家,沒有時尚和美食,沒有愛情.....就在一個地道的巴黎門房旁邊,我再次向世界抬起了下巴。
從一開始,就讓將要死去活來的孩子,讓觀眾懸一顆心。蕾妮的死解決了懸念,也解決了小津先生和蕾妮的未來...
巴羅瑪似乎對蕾妮的死並不十分難過,但蕾妮做了她想做的事,法國電影的奢華一直是:
要麼殘忍地揭露真相,要麼永遠不分開心愛的人,永遠不團聚!
法式優雅是優雅的武器,最適合欣賞。
❾ 誰知到話劇怎麽排
先選演員,然後定角色,演員熟悉劇本,熟悉角色,背詞。舞美設計舞台背景和准備道具。導演要熟讀劇本,讀透,等演員排練的時候有理解或者某方面的問題要及時指出,如遇到不一致的地方,演員和導演要交流,最後達成一致。身段動作方面,可以看看網上的視頻,或者演員自主發揮,導演加以指導。當然,演員自我發揮是絕對可以的
❿ 弘一法師的繪畫、話劇、音樂、佛學以及其他領域的成就有哪些
在中國近百年文化發展史中,弘一大師李叔同是學術界公認的通才和奇才,作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他最早將西方油畫、鋼琴、話劇等引入國內,且以擅書法、工詩詞、通丹青、達音律、精金石、善演藝而馳名於世。
話劇:李叔同是中國話劇運動的先驅、中國話劇的奠基人。他是中國第一個話劇團體「春柳社」的主要成員。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春節演出的那扯《茶花女》,是國人上演的第一部話劇,李叔同在劇中扮演女主角瑪格麗特。後來,他還曾主演獨幕劇《生相憐》、《畫家與其妹》和改編自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的話劇《黑奴籲天錄》。李叔同的演出在社會上反響極大。李叔同的戲劇活動雖如星光一閃,卻照亮了中國話劇發展的道路,開啟了中國話劇的帷幕。特別是在話劇的布景設計、化妝、服裝、道具、燈光等許多藝術方面,更是起到了開風氣之先的啟蒙作用。
音樂:1896年時的李叔同在音樂方面,李叔同是作詞、作曲的大家,也是國內最早從事樂歌創作取得豐碩成果並有深遠影響的人。他主編了中國第一本音樂期刊《音樂小雜志》。國內第一個用五線譜作曲的也是他。他在國內最早推廣西方「音樂之王」鋼琴。他在浙江一師講解和聲、對位,是西方樂理傳入中國的第一人,還是「學堂樂歌」的最早推動者之一。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他編輯出版的《國學唱歌集》,被當時的中小學取為教材,他創作的歌曲內容廣泛,形式多樣,主要分三類。一是愛國歌曲,如《祖國歌》、《我的國》、《哀祖國》、《大中華》等;二是抒情歌曲,如《幽居》、《春遊》、《早秋》、《西湖》、《送別》等;三是哲理歌曲,如《落花》、《悲秋》、《晚鍾》、《月》等。李叔同的歌曲大多曲調優美,歌詞琅琅,易於上口,因此傳布很廣,影響極大。
繪畫:李叔同是中國最早介紹西洋畫知識的人,也是第一個聘用裸體模特教學的人。他同教育家、作家夏丏尊共同編輯了《木刻版畫集》。他是中國現代版畫藝術的最早創作者和倡導者。他廣泛引進西方的美術派別和藝術思潮,組織西洋畫研究會,其撰寫的《西洋美術史》、《歐洲文學之概觀》、《石膏模型用法》等著述,皆創下同時期國人研究之第一。他在學校美術課中不遺餘力地介紹西方美術發展史和代表性畫家,使中國美術家第一次全面系統地了解了世界美術大觀。作為藝術教育家,他在浙江一師授課採用現代教育法,培養出豐子愷、潘天壽、劉質平、吳夢非等一批負有盛名的畫家、音樂家。李叔同本人在西畫上也卓有建樹。他畫過大量的素描、水粉畫和油畫。人們在今天仍能看到其炭筆素描《少女》、水彩《山茶花》、油畫《祼女》和《自畫像》等作品。更為可貴的是,李叔同不僅大膽引入西方美術,而且十分重視中國傳統繪畫理論和技法,尤其善於將西洋畫法與中國傳統美術融為一體。他與弟子豐子愷合作的《護生畫集》,詩畫合璧,圖文並茂,為世人所稱道。
書法:李叔同在書法藝術上的成就為世人所矚目。他的書法早期脫胎魏碑,筆勢開張,逸宕靈動。後期則自成一體,沖淡樸野,溫婉清拔。特別是出家後的作品,更充滿了超凡的寧靜和雲鶴般的淡遠。這是絢爛至極的平淡、雄健過後的文靜、老成之後的稚朴,恰如他自我表白的那樣:「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靜、沖逸之致也。」
篆刻:李叔同的篆刻可謂獨樹一幟。他早年治印從秦漢入手,兼攻浙派。35歲那年入「西泠印社」。39歲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前,將平生篆刻作品和藏印贈與「西泠印社」。該社為之築「印冢」並立碑以記其事。治英賞英論印,是終其一生未曾放棄的癖好。他在給友人的信中提道:「刀尾扁尖而平齊若錐狀者,為朽人自意所創。錐形之刀,僅能刻白文,如以鐵筆寫字也。扁尖形之刀可刻朱文,終不免雕琢之痕,不若以錐形刀刻白文能自然之天趣也。」李叔同對印學的貢獻還體現在他對近代篆刻事業的弘揚上。他親自發起成立了繼「西泠印社」之後的又一印學團體——樂石社,定期雅集,並編印印社作品集和史料匯編。這也是在近代篆刻史上領風氣之先之事。
詩詞:李叔同的詩詞在近代中國文學史上同樣佔有一席之地。他年輕時,即以才華橫溢引起文壇矚目。客居上海時,他將以往所作詩詞手錄為《詩鍾匯編初集》,在「城南文社」社友中傳閱,後又結集《李廬詩鍾》。出家前夕,他將清光緒二十六至三十三年(1900—1907年)間的20多首詩詞自成書卷。其中就有《留別祖國並呈同學諸子》、《哀國民之心死》等不少值得稱道的佳作,表現了作者對國家命運和民生疾苦的深切關注。出家前的五六年間,他還有30餘首歌詞問世。這些作品,通過藝術的手法表達了人們在相同境遇中大都會發生的思想情緒,曾經風靡一時,有的成為經久不衰的傳世之作。
聯語:弘一法師對聯語也有濃厚興趣,並有極高的鑒賞和創作水平。尤其是出家後,大師為各地寺院和緇素撰寫的諸多嵌字聯語,更表現出他的奇思妙想和深厚的藝術功底。他在宣傳佛法導引終生佛化過程中,將聯語這一形式作為勸人為善的巧妙手段。他書寫的那些內容深刻、極富哲理的名聯,現也成為警示後人的一筆寶貴的文化藝術財富。
佛學:弘一大師對佛學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他對律宗的研究與弘揚上。弘一大師為振興律 學,不畏艱難,深入研修,潛心戒律,著書說法,實踐躬行。他是近世佛教界倍受尊敬的律宗大師,也是國內外佛教界著名的高僧。 中國佛教律學,故譯有四大律,即《十誦律》、《四分律》、《摹訶借祗律》、《五分律》。為弘揚律學,弘一大師窮研《四分律》,花了4年時間,著成《四分律比丘戎相表記》。此書和他晚年所撰的《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篇》,合為精心撰述的兩大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