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寫實油畫
❶ 油畫怎麼畫梅花
1,充分了解梅花的外形及結構,包括各個生長時期的特點。
2,如果是比較薄的版色彩,注權意細微的色彩變化。
3,也可以用比較厚的色彩堆起來,這樣更有立體感。
4,也要注意枝幹及背景的處理。
5,或者借鑒一下國畫梅花的畫法或構圖,也許會有特別的效果。
❷ 高考藝術類重點院校有哪些
一、九大美術學院中最好的專業
中央美術學院:油畫(國內第一)、中國畫、版畫、美術學、動畫、平面、雕塑、建築學(國內唯一一所通過建築學評估的美術院校,可授予工學學位)
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國內第一)、書法、油畫、版畫、雕塑、媒體設計、綜合繪畫、環藝、平面、服裝、建築學(美術類)、美術學、動畫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環藝(國內第一)、工業、平面、服裝、動畫、油畫、中國畫、雕塑
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版畫、中國畫、水彩、雕塑、平面
廣州美術學院:油畫、水彩、平面、環藝、建築學(美術類)、服裝
西安美術學院:中國畫(花鳥國內第一)、油畫、雕塑、美術學、建築學(美術類)、動畫
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工筆國內第一)、版畫、油畫
魯迅美術學院:油畫(寫實國內第一)、雕塑、版畫
湖北美術學院:版畫、水彩
二、美術類本科專業前5名美術院校(大學)
油畫: 中央美術學院、 中國美術學院、 四川美術學院、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廣州美術學院
中國畫: 中央美術學院、 中國美術學院、 西安美術學院、 天津美術學院、 四川美術學院
版畫: 中央美術學院、 中國美術學院、 魯迅美術學院、 四川美術學院、 天津美術學院
雕塑: 中央美術學院、 中國美術學院、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四川美術學院、 西安美術學院
平面(視覺傳達):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中央美術學院、 江南大學、 廣州美術學院、 中國美術學院
環境藝術設計: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北京林業大學、 江南大學、 廣州美術學院、 中國美術學院
建築學(美術類): 中央美術學院、 中國美術學院、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廣州美術學院、 四川美術學院
工業設計: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江南大學、 中央美術學院、 廣州美術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動畫: 北京電影學院、 中國傳媒大學、 中國美術學院、 中國戲曲學院、 吉林動畫學院
美術學: 中央美術學院、 中國美術學院、 南京藝術學院、 首都師范大學、 南京師范大學
服裝設計: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東華大學、 北京服裝學院、 浙江理工大學、 武漢紡織大學
備注說明一:北京林業大學1953年建校,園林設計專業國內第一!其環藝專業也是北林美術類特色專業,更是教育部直屬「211工程」的一本重點大學。從知名度與就業率非常值得報考。
備注說明二:江南大學,1958年建校,俗稱"小清華"!其工業設計與平面設計專業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齊名!更是教育部直屬「211工程」的一本重點大學。從知名度與就業率非常值得報考。
備注說明三:北京工業大學1958年建校,是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之後的北京老牌工藝美術院校,更是教育部直屬「211工程」的一本重點大學。從知名度與就業率非常值得報考。
三、知名美術院校(大學)
北京: 中央美術學院、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北京電影學院、 中國傳媒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印刷學院
天津: 天津美術學院、 天津工業大學
河北: 河北師范大學、 燕山大學
山西: 太原理工大學、 山西大學
內蒙古: 內蒙古師范大學、 內蒙古大學
上海: 東華大學、 上海大學
江蘇: 南京藝術學院、 江南大學、 蘇州大學
浙江: 中國美術學院、 浙江理工大學
山東: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山東藝術學院
福建: 福州大學、 廈門大學
四川: 四川音樂學院、 四川大學
重慶: 四川美術學院、 西南大學、 重慶大學
雲南: 雲南藝術學院
貴州: 貴州大學、 貴州師范大學
西藏: 西藏大學
陝西: 西安美術學院、 陝西師范大學
甘肅: 西北師范大學、 蘭州大學
新疆: 新疆藝術學院
寧夏: 寧夏大學
青海: 青海大學
湖南: 湖南師范大學、 湖南大學
湖北: 湖北美術學院、 華中師范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安徽: 安徽大學、 安徽師范大學
江西: 景德鎮陶瓷學院、 江西師范大學
河南: 河南大學、 鄭州輕工業學院
遼寧: 魯迅美術學院、 大連工業大學
吉林: 吉林藝術學院、 東北師范大學
黑龍江: 哈爾濱工業大學、 哈爾濱師范大學
廣東: 廣州美術學院、 華南師范大學
廣西: 廣西藝術學院、 廣西師范大學
海南: 海南大學、 海南師范大學
備注說明:中央戲劇學院、 中國戲曲學院、 北京舞蹈學院、 上海戲劇學院等院校因為美術類招生人數非常少,所以不在其中,但其知名度依舊很高。
四、知名設計院校(大學)
北京名校: 北京林業大學(環藝)、 北京工業大學(工業)、 北京印刷學院(平面)、 北京服裝學院(服裝)
其他省市: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南京藝術學院、 景德鎮陶瓷學院、 江南大學、 東華大學、 蘇州大學、 天津工業大學、 天津科技大學、 浙江理工大學、 湖南工業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吉林大學、 大連工業大學、 東南大學、 浙江大學、 廈門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湖北工業大學、 武漢紡織大學、 湖南大學、 中南大學、 陝西科技大學、 西安工程大學、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 重慶大學、 天津大學、 南開大學、 同濟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等。
備注說明:北京服裝學院 的服裝設計與模特表演專業很有名,但是北服的繪畫類與其他美術設計專業相對較弱!雖然與北京印刷學院同屬於市屬二本普通院校,但是從學校歷史淵源、特色專業及美術類專業的重視程度上,北京印刷學院 的美術設計專業更值得報考,就業面更加廣泛。
五、知名戲劇影視、數字媒體院校院校(大學)
戲劇影視美術設計: 中國傳媒大學、 北京電影學院、 中央戲劇學院、 中國戲曲學院、 北京舞蹈學院、 上海戲劇學院、 沈陽音樂學院、 四川音樂學院、 解放軍藝術學院、 四川美術學院、 西安美術學院、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廣西藝術學院、 雲南藝術學院等。
數字媒體藝術: 中國傳媒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南京藝術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吉林藝術學院、 東華大學、 北京服裝學院、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
六、知名動畫院校(大學)
中國傳媒大學、 北京電影學院、 中國美術學院、 浙江大學、 浙江傳媒學院、 西安美術學院、 吉林動畫學院
七、知名服裝院校(大學)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北京服裝學院、 中國美術學院、 東華大學、 浙江理工大學、 大連工業大學、 蘇州大學、 四川美術學院、 天津工業大學、 武漢紡織大學
八、教育部確定的31所獨立設置的本科藝術院校
本類院校大多隻承認校考成績。
中央美術學院 中國美術學院 魯迅美術學院 廣州美術學院 天津美術學院 四川美術學院 湖北美術學院 西安美術學院 中央戲劇學院、中國戲曲學院、 上海戲劇學院、 北京電影學院、 北京舞蹈學院、 南京藝術學院 吉林藝術學院、 山東藝術學院、 廣西藝術學院、 雲南藝術學院、 新疆藝術學院、 四川音樂學院 沈陽音樂學院、 景德鎮陶瓷學院 解放軍藝術學院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以上院校都有招收美術生)中央音樂學院無美術、中國音樂學院無美術、上海音樂學院無美術、武漢音樂學院無美術、星海音樂學院無美術、西安音樂學院無美術、天津音樂學院無美術
九、教育部批准參照31所獨立設置本科藝術院校的13所招生高校名單
清華大學、 中國傳媒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東華大學、 江南大學 北京服裝學院、 天津工業大學、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 北京印刷學院(僅限藝術設計本科專業) 蘇州大學(僅限藝術設計本科專業) 浙江理工大學(僅限藝術設計本科專業) 內蒙古大學(僅限音樂表演、表演、音樂學等3個本科專業) 浙江傳媒學院(僅限播音與主持藝術、廣播電視編導、攝影、錄音藝術等4個本科專業)。
❸ 怎麼樣在不傷衣服的同時,去除衣服上的油漬。
嘿嘿告訴你一個好辦法 用洗潔精在衣服乾的時候 在有油的地方塗抹一些 然後多搓搓 別加水哦 大多數都能洗掉的 我媽就常常用這個辦法
❹ 小學生表達對美術作品感受與理解的的方式有哪些
美術課程的總目標其中指出:讓學生掌握欣賞與評述的方法,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並把「欣賞·評述」列為美術四個學習領域之一。可見它的重要性。而要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掌握欣賞與評述的方法,了解基本的美術語言,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則必須通過欣賞、評價優秀的美術作品來完成。欣賞,作為美術學習活動的四個領域之一,無論是以美術欣賞教學的形式出現,還是作為美術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基本環節。它貫穿於美術教學的始終,也是眾多的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難以把握的一個問題。我們往往在欣賞的過程中,不知如何去欣賞評價、審視藝術作品,甚至不知如何去指導教學。因為,它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藝術修養和文化底蘊。尤其是,當學生作品展示時,教師如何去引導學生欣賞、評價其作品,就此,本人圍繞教學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首先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什麼是欣賞、評價。然後,再去談如何去引導學生欣賞、評價其作品。
1、欣賞:
欣賞,從文學藝術的角度來說,本意就是享受美好的事物,領略其中的趣味。它是欣賞者對客觀純在的美的一種主觀感受。是審美主體對客觀事物的美的屬性的一種認識與反映及對美所作出的一種評定和判斷。無論是自然美、社會美、還是工藝美,都是欣賞者對客觀事物的「美」進行感受、體驗、領悟,從而獲得由淺入深、情景交融的審美把握,並引起感情上的激動、滿足和精神上的享受。
欣賞,在其過程當中,欣賞者首先是採取肯定和贊賞的態度去面對藝術作品的。對作品的部分東西很少做出評價。如:有人說,我很欣賞西方現代派美術。這就意味著,他對西方現代派美術的充分肯定與贊賞。就象我們現實生活中,有人說,我很欣賞你的為人,我很欣賞你的服飾,我很欣賞你的氣質,我很欣賞這種色彩等等。都是認為好、持有喜歡、肯定的態度的去欣賞。
2、 評價:
評價:就是評定某種事物「價值」的高低。從文學藝術的角度來說,就是指評價者從一定的立場和觀點出發,對藝術作品和藝術家的成就得失、是非功過作出判斷和評定。是指對作品的特點、質量、意義等等做出全面的評價,具有鑒賞的意思。也叫藝術批評、藝術評論。
比如,我們要評價一下西方現代派美術,首先,就意味著我們對這一流派持有不肯定和不贊賞的態度。只有通過對這一流派的藝術主張,及其對作品中所體現的思想內容、藝術技巧等方面,進行認真、全面、細致的分析、研究與鑒賞後,才能下結論。才能決定對這一流派的美術作品是採取肯定、贊賞,還是採取分析、批判,甚至否定的態度。只有分析了解後,才能作出正確的評定。它與欣賞有情緒、觀點上的區別。因為,任何一件藝術作品,都是由形式和內容兩部分構成的,它是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統一。所以,評價作品的標准就有兩個。一個是藝術的(專業的、形式的),一個是思想內容(內在的、主題思想)。
因此,可以說,欣賞是評價的基礎,評價是通過欣賞的過程來實現的。評價可以促進欣賞。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和諧統一。
一、那麼,如何欣賞美術作品?
我們知道,任何一件美術作品,它都是形式和內容的完美統一。因此,我們要欣賞一件作品,首先就得從形式和內容上去欣賞。而當我們面對一件作品,首先映入我們視覺感官上的可以直接感知到的就是作品形式上的美。因此,我們在欣賞作品時,應該先欣賞作品的形式美,然後再去欣賞作品的內容美。
1、 作品形式:
我們知道,任何一件美術作品的內容,都必須通過一定的組織結構和表現手段(用某種語言來說話)表現出來,才能成為可供欣賞的具體的藝術作品。因此,用來表現作品內容的組織結構與表現手段的總和,就是作品的形式。結構和語言便成了作品形式的基本要素。
(1)結構:
「結構」,是指作品的內部構造。它是指作者按照主題思想的要求,來經營創作所用的生活資料。換句話說,它是指作者在從事創作的過程中所設計的一個藍圖。即創作前的構思。你要畫什麼,怎麼畫,採用什麼形式,利用什麼方法、手段。為什麼這樣畫,這么畫,表達自己怎樣的思想情感,想通過作品歌頌什麼?鞭撻什麼?包括造型、布局和設想等等。而結構的基本環節是剪裁和布局。剪裁,是構成形象和意境的第一個環節。如,畫梅花:「觸目橫斜千萬朵,賞心只有兩三枝」。即刪繁取簡,熔煉精華。布局,即構圖,「經營位置」(大家都知道,這里我們就不談了)。
所以說,結構,是表現作品主題思想的一個重要的手段和因素,作者只有通過好的結構,把一系列的生活資料和體驗以及感受和想法等,合理的布局,才能充分的表現主題思想。如繪畫,它的結構,就是通過優美的線條,生動准確的造型,豐富的色彩,奇異的材料,巧妙的構思和新穎別致的構圖等構成的表現形式,來表達作者的美好創意。
(2)語言:
「語言」,新課標要求——讓學生掌握基礎的「美術語言」。
強調了「語言」在美術學科的重要性。我們要用美術語言,通過作品來傳達觀念和情感。所以語言非常的重要。
「
美術語言」:
就是指造型藝術中最基本的構成因素。如點、線、形狀、色彩、結構、明暗、空間、材質、肌理等。以及將這些造型元素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如多樣統一、比例、對稱、平衡、節奏、對比、和諧等。
也可以說,美術語言它是一種不同於文學語言符號的特殊語言。它是視覺符號。它具有一定的象徵性。例如,文學作品中的語言,一個字,一個詞都是一個記號。它們有著各自相對獨立的意義。如鳥、語、花、香,每個字都是一個符號,每個字都有它獨立的意義。如果再把它們按語法的關系將它們組合起來——「鳥語花香」一詞,則更具有現實主義了。
而孤立的美術語言:如線條、明暗、色彩等,它們各自獨立都不代表任何主義,只有當它們按照造型的法則去構造一種全新的創造物的時候,也就是說,只有把它們結合到一個整體的新的形象之中去,它們才有表現某種主義的作用。比如:有幾個孤立的符號「○」(圓)「(」弧,「└」折線。它們各自獨立時沒有任何主義,當將它們組合成新的形象「蘋果」時,則具有了實在主義了。(再如幾個四邊形構成一個房子等)
由此可以看出,「語言」,它在文藝作品中,具有一定的生動性和形象性。這種視覺語言或視覺符號,也具有一定的象徵意義和藝術內涵。如繪畫,它主要是用線條和色彩作為物質手段來表現空間事物的。其中「線條」(語言),它具有寄託和濃縮情感意識的無限空間。它是表現物質世界和情感世界的一種最完美的語言和手段,尤其是意筆線條,更具有無窮的包容量。線條的橫豎、曲斜、剛柔、長短、疏密、方圓、粗細、波磔、輕重、陰陽、虛實、明暗、濃淡、動靜、滑澀等等。線條的隨機變換,審勢賦形,含情達意,可以表現宇宙空間之萬物。例如:衛夫人在《筆陣圖》中從書法藝術的角度論述:「橫如千里陣雲,豎如萬歲枯藤」。也就是說,一根橫劃,它所描繪的意會,可以讓人聯想到千里之遙的風雲變幻,氣勢宏偉。一豎之中,可以表達出漫長的歲月和蒼老的容顏,道出了人生歷程的雪雨風霜和酸甜苦辣。此時,線條已充滿了生命的活力,給人以智慧和啟迪。「戈如百鈞怒發」、「撇如陸斷犀象」、「捺如崩浪雷奔」、「折如勁弩筋節」。
可見,這種線條的轉折變化,既有它的力量感和重量感,而且運動、情態、氣勢、剛柔等都能充分的體現出來。這種線條是何等的表現力和想像力。這里,線條已富有旺盛的生命力。
如:橫線的變幻,豎線的高矗,曲線的蠕動,斜線的滑坡,細線的瘦弱,折線的剛硬,圓線的豐滿,短線的跳動,轉線的回環,方線的力度,粗線的健壯,澀線的蒼老等等,這些線條,它都有一定的抽象內涵顯示出來,具有一定的象徵性,這也正是我國五千年意象內涵深處的一種獨特的思維活動和獨有的線意識的神妙之處。(也是所謂的線條語言)
那麼色彩也有它的象徵性語言:
如紅色(暖色),能給人以熱烈奔放,令人振奮及溫和的感受,它象徵熱情、喜慶、幸福、吉祥、浪漫。
藍色(冷色),則傳遞一種憂郁和悲哀的情緒。給人以清涼寒冷的感覺,又有忠誠、安全、寧靜的感覺(藍天白雲、碧海藍天、月光藍天等)。因為它是天空的色彩,所以它象徵和平、安靜、純潔、理智。另一方面,它又有消極、冷淡、保守的意味。
黃色(暖色),具有快樂、希望、智慧和輕快的個性,給人以生命力,具有朝氣,因為它是陽光的色彩,所以它象徵著光明、希望、高貴、愉快。但是,淺黃表示柔弱,灰黃表示病態。
綠色:中性色,它自然、穩定、成長、忌妒。因為它是植物色彩,所以它象徵平靜與安全、自然、希望、生命和環保。等等,這里我就不一一的說了。
可以說,「色彩」(語言),它也可以傳達人的思想和情感。不同的色彩及其完美組合,會使人感受到色彩那奇異的奧妙和迷人的旋律。或明快與憂郁,或興奮與平靜。不同色彩給人以不同的感覺和它的象徵意義。面對豐富多彩的世界,畫者通過對不同色彩的感受,把自己的情感和富有詩意的想像力、創造力,一起融入自己的繪畫創作當中,使色彩與畫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放射出奇異的光彩。
談到關於色彩的情感表現,我們不得不提起一個人,那就是荷蘭畫家梵谷,梵谷,他是被譽為人類給畫使上最富典型的運用全部生命來傾注色彩感情的本質的畫家。他以一種扭曲、旋轉和極富運動筆觸、在畫面上堆積厚重而放大的色彩,每一筆觸的排列,都在抒發他那內心的強烈激情。明確的顯示了色彩自身的情感力量。給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生命情感印象。因此可以說,一切文藝作品的語言,它都包含著作者的情感。沒有情感,作品就不能打動人,也就不能引起讀者在感情上的激動。
再如,羅中立的油畫《父親》,雖然整個作品是現實主義的,但是,為了達到細節的真實性,作者採用了這種極度寫實的油畫造形語言,活生生地再現了那個時代,我國農村千千萬萬個「父親」的典型形象。他那黝黑的皮膚、縱橫深刻的皺紋、由於乾渴而微啟的嘴唇里僅存的幾顆牙齒、額頭上到處沁出的點滴汗珠、老樹皮似的手和由於長期磨損而變形、變了色的指甲、受傷的手指、粗瓷劣質的大碗和對襟布褂、以及從頭頂直射下來的正午強光……這些精細入微的色彩造型語言,所「傾訴」的內容,是無比豐富的。它們不僅「說」出了我們農民「父親」幾十年來的生活和目前狀況,也強烈地抒發著作者內心的呼聲,一定要加速現代化的步伐,要改善人民生活……這其中的深沉的思緒和復雜的感情,決不是文字語言所能窮盡的。
以上,我們對美術作品的形式(結構、語言)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作品的內容又是什麼呢?
2、作品內容:
就文學藝術而言,既然藝術作品是社會生活在藝術家頭腦中反映的產物,那麼,藝術作品,它就必然包含著藝術家對社會生活觀點和藝術家本身的思想感情兩個方面的因素。也就是說,它一方面反映的是客觀現實生活的某種因素,另一方面,它也反映了藝術家對他所反映的現實生活的獨特感受、感動、理解、評價、和理想,甚至幻想等主觀的因素。因此,藝術作品是主、客觀因素結合的產物。這樣,題材和主題便是構成藝術作品內容的基本因素。所以,內容,它是事物內在的各種要素的總和。
(1)題材:
題材,是作者在觀察生活中所選擇出來的,並通過加工、提煉後,用來表達作者主題思想的生活材料。一般來說是指作品裡所描繪的人物、事物和環境等等。比如,我要畫鷹,我們首先就得收集、了解有關鷹的各個方面的知識和資料。如鷹的種類、形態、結構、色彩、生活習性、生存環境,以及人與鷹——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關系等人文精神。然後再決定去表現它,經過意念加工,從鷹的動態、神情和氣質等方面去設計與刻畫它,這樣,才能創作出物與我合的感人作品來。(再如:畫花鳥、人物、山水等等。)
(2)主題:
主題,又叫主題思想或中心思想。它是作品的全部思想,是作品的靈魂。是作者在生活實踐中根據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和認識,通過對題材的確定、加工、提煉而表現出來的。(所有的形式、方法、手段等都是為了突出表現主題而服務的。)
這里我們提到的作品的「主題」和作品的「標題「是不一樣的。盡管有些作品的標題近似主題,但仍不是主題。如一幅以畫「鷹」為題材的作品,其標題為《雄風》,若從標題上看,要表現這一標題的題材很多,可以畫馬、虎、獅子、公雞等等,而作者取材「鷹」,選擇「雄風」這一標題,其作者是想通過作品《雄風》來表達自己對鷹的認識與感受,使人看到它,便可以領略到雄鷹那種雄渾博大之氣概,壯志凌雲之胸懷,神勇無謂之氣度,叱吒風雲、搏擊海天之風采。從而給人以震撼,給人以激勵和無形的力量。也是作者通過作品所要傳達的真摯情感。這才真正是作品的主題。從而使我們真正的體味到,人與動物、人與自然容為一體,形成物與我合的最高境界。
總之,我們要欣賞一幅作品,先是欣賞作品的形式美:如線條、造型、色彩、構圖、構思、技法、空間和材質等。之後欣賞作品的內容美(內容美主要是作品的主題、意境。意境:是藝術家在生活中產生的一種感情,一種對美的理解和認識。在感情和認識的基礎上,提煉、概括、升華而成的。所以說,意為情的升華,情為意的基礎。比如,當我們欣賞一幅畫,有時為其內涵的藝術魅力所吸引,並與畫中的意趣、主觀思想相融合,為其畫外之意所陶冶、感染。從而達到情景交融、物與我合的一種詩的境界。比方說,我們看影視片,有時會被某段劇情、或某種場面所感動,以至於忘了自己,好象發生在自己身上一樣,禁不住潸然淚下,控制不住自己。這就是意境的作用。所以說,一幅畫
,它不是事物外在形象的單純描寫,而是把作者感受到的美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思,通過富有意境的畫面傳達給觀眾,使觀眾領略會心。)
二、如何引導學生欣賞、評價其作品?
1. 就教學而言——評價的方式(多元化):
(1)、自評: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語言表達的方式,來評述自己作品的創意以及表達自己作品創意的方式、方法等。
★教師也可以讓每位學生把自己的設計意圖和感想記錄在畫面外的地方。
★也可以用表格或問卷的形式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
(2)、互評: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與同桌自由欣賞,直接用語言表達、評述其作品。
★也可以讓學生交換作業,用寫評語的方式互相評價,
★也可以將學生的作品全部展示,讓學生談自己喜歡的作品及其理由。
★還可以小組討論,推選最優秀的作品。
(3)、教師評價:
★當學生在自評或互評的過程中,教師或其他學生也可以給其提出意見,幫助其完善作品及其想像。
★教師在評價學生的作品時,要善於發現每位學生作品的閃光點,要把學生的任何繪畫痕跡都看作其情感運動的軌跡。因為,兒童繪畫,它充滿著孩子們的稚拙、天真、浪漫、想像、創造和純朴的個性情感。他們以其歡樂、自由、獨特的方式和無規則的線條、圖形及色彩所構成的畫面,來表達自己內心的美好世界。訴說著自己的情懷。所以,我們要尊重孩子們的個性,無論他們畫什麼都要視為其情感的流露,甚至亂糟糟的線條或圖象等,都視為學生內心活動的真實表現,並加以渲染。尊重學生的審美感受、自身的生活經驗、以及他們對周圍環境的興趣、愛好和理解等等,以此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個性,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我們要支持
孩子們的原形態創作。以此保留兒童繪畫的原生狀態。(如:我國提倡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大家也看到了,央視第二屆青年歌手電筒視大獎賽一個熱門的亮點——就是「原聲態」唱法。它強調的就是原始的、原滋原味的、民族的、不加修飾的味道。)
★教師可以把學生的作品收上來,課後統一批閱。
★也可以讓學生把作品帶回家,讓其家長寫評語。
另外,由於美術學科本身在藝術體認上的復雜性,定性分析相對比較普遍,所以,從美術學習習慣上看,往往以定性評價為主,而定性評價,多半又是評價主體(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自身的意見。(我說他好就是好,說他不好就不好。多半是評價主題自己的主觀意見。帶有很大的片面性和傾向性。)
因此,我們現在提倡「質性評價」,它更能強調學生在美術學習活動中,要求評價的主、客體之間,相互交流、協商,使評價結果最大限度的被雙方共同認可。
所以,我們在評賞學生作品時,有必要增加藝術批評的手法,讓學生以更加主動的姿態,去評判審視其作品,並設想改變作品的某個部分,並融入自己的情感,使學生在欣賞他人作品的同時,仍保持自己獨立思考的態度和能力。
(4)、可以將每次評賞出來的優秀作品,參加校內外的主題展覽,或裝訂成冊等,去擴大評價的視域。使學生的作品不僅是在班上,而且要在年級或學校,甚至走向社會等等,來拓寬視域,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2.從整個欣賞評價美術作品的過程來看:
(1)、因為任何一件美術作品它都是形式和內容的完美統一,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感官可感受到的,用自己的語言簡單地對作品的形式進行描述。
包括:探討作品的材質、技法及其特徵。還有色彩、線條、形狀,及構成的原理(或美的原理)和作品的個性風格等。也可以引導學生分析一下美術作品的形式語言。包括構圖精美、色彩鮮艷、線條流暢、材料豐富,肌理自然等等。
(2)、引導學生對美術作品的主題、意義進行探討,探討作品裡所傳達的感情、心情、主題、意義、觀念和思想。
例如:你喜歡哪件作品、作品裡都表現了什麼,從作品中你聯想到了什麼,作品是用什麼工具材料表現的,是怎麼表現的,為什麼要這么表現,作品的設計風格是什麼,設計的功能是什麼等等。通過教師一系列的引導學生想像、發散思維等活動,來陶冶情操,提高審美。
不過,我們都知道,中國有句俗語叫「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是說,人們的心理狀態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是有所差異的。並不象鏡子一樣,映照的物體都相同,由於每個人的素養不同、意識不同,世界觀不同、層次不同,心態不同、生活的角度不同,以及偏愛不同等等,因此,他們的視覺心理,必然有所不同。比如,農夫看月亮,說它象鐮刀;船夫看月亮,說它象船;而武將看月亮,說它象弓;同樣一種物象,看法不同,聯想也就不同。這也正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所形成的個性。同時也說明,知識含量的不同,會影響你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產生不同的思維邏輯。
由於每個學生的閱歷、層次、生活等諸多方面的情況不一,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感悟學生作品時,要以人為本,承認和尊重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的獨特想像,多給學生以鼓勵,愛護和扶持學生,幫助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學會自主掌握方法,喚醒自我表現意識,培養自主能力。
我們在引導學生進行的欣賞的過程中,因為學生作品的美點很多,如構圖美、構思美、造型美、色彩美、材質美等等,我們不能以一種方式,對每一個作品都面面俱到地去欣賞這些美點,否則,學生就會感到沒興趣了。那麼,教師就要引導學生有所側重的找出這些作品中最突出的、最顯露的、最能引發學生審美情感的作品的形式美和內容美的結合點。
如:有時側重歷史故事的分析;(如:詩配畫、插圖等文學藝術方面的題材)
有時側重構思的巧妙;
有時側重構圖和形象;
有時側重造型、材質美的表現;
有時側重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聯想;
有時側重整體和自然環境的關系;
有時側重某種造型形式因素的運用等等。
總之,欣賞、評價,不是一個個體孤立的行為,而是在一種群體互動的交流環境中進行的,學生可以將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認識,以口頭或書面的形式表達出來,與他人交流和共享。我們要在教學中,把握學生的成長規律,處理好師生間的漸變關系,要根據實際需要,不斷地調整和採用多元化的賞評方法來開展教學。多為學生營造一個自由探尋究理的氛圍和自由表現的機會,並以美術學習活動的多樣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❺ 油畫最重要的是什麼
油畫是繪畫中的重要畫種,它是畫家用油質顏料在布、木板、厚紙和牆壁上繪制而成的圖畫。它產生於歐洲,公元12世紀的時候,北歐各國的藝術家就開始把顏料和油研調起來作畫。經過14、15世紀的尼德蘭畫家凡·代克兄弟的改進和實踐後被廣泛採用,逐漸形成一個獨特的畫種。
油畫有三大特點:第一,色彩豐富,表現力強,能夠充分地表現視覺物體和人物的復雜色調層次而使之真實立體;第二,顏料有很大的遮蓋力,描繪較自由,便於修改;第三,油質干後堅實耐久,不易變色和變霉,便於長期保存。文藝復興時期,油畫開始盛行於義大利、尼德蘭,西班牙、德意志,取代了傳統的以蛋清調合顏料來製作的蛋清畫。18、19世紀,油畫逐漸在英國、法國、俄國等國家發展起來,成為歐洲繪畫中壓倒一切的主要畫種。之後,英國人試驗發明了油畫顏料裝人錫管的方法,這種便於攜帶的油畫顏料給藝術家們帶來了
❻ 求徐悲鴻《巴人汲水圖》的相關資料。
0276 巴人汲水圖 立軸 設色紙本
作 者 徐悲鴻
類 別 中國書畫>繪畫
創作年代 1938年作
尺 寸 300×62cm
咨 詢 價
鈐印:徐、悲鴻、東海王孫、生於憂患
款識:忍看巴人慣擔挑,汲登百丈路迢迢。盤中粒粒皆辛苦,辛苦還添血汗熬。廿七年晚秋,隨中央大學入蜀,即寫沙坪埧所見。悲鴻。
題簽:(晏濟元題)徐悲鴻巴人汲水圖真跡。平元署。鈐印:濟沅私印
競投本件拍品,需辦理特別競買號牌。
說明:晏濟元題簽。
《巴人汲水圖》賞析
徐悲鴻先生的一生,是為中國藝術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一生,他畢生以復興中國畫為己任,孜孜不倦的努力奮斗、刻苦鑽研,成為一位融中西、貫古今、取得獨特成就的大藝術家,他在藝術教育上的卓越貢獻,對中國現代畫壇的發展,具有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特別是徐悲鴻先生從1937年8月,隨中央大學遷重慶,繼續在中央大學任教,到1946年7月,由重慶乘「民聯輪」去南京,經上海到達北平,就任北平藝專校長,他在重慶一共度過了10個春秋。可以說,這10年是他藝術生涯中最重要的10年,完成了他人格和藝術的雙重升華,對中國人物、動物、山水畫的革新做出了巨大貢獻。尤其在人物畫方面,徐悲鴻先生以振聾發聵之聲,倡導畫家以人物為主,描繪現實生活、改變泥古不化,千山一面,畫中沒有人物活動的落後狀態。他身體力行,拿起如椽巨筆,繪制了很多銳意革新的傑作。諸如《巴人汲水圖》、《巴之貧婦》、《愚公移山》、《張采芹像》、《洗衣》等等。
《巴人汲水圖》是一幅真實記錄重慶人民辛勤勞作的藝術珍品,被譽為徐悲鴻先生最具人民性和時代精神的四大代表作之一。《巴人汲水圖》的創作成功,在當時社會上引起極大的反響,作品1938年展出時,即被譽為「五百年來罕見之作」。據廖靜文先生回憶「當時的印度駐華公使看過畫展後,亦為作品所感染,提出購買此件作品,由於悲鴻當時生活也非常拮據,於是才同意為他重新繪制了眼前這幅《巴人汲水圖》」。
徐悲鴻先生1937年因國難而流落重慶,而正是在重慶的艱苦歲月里,國難當頭的大氣候和民不聊生的現實生活,使這位本來就充滿人道主義思想的進步畫家,更深刻地體會到了人民的疾苦,甚至把自己融匯到勞動民眾之中。水是人類得以生存的第一要素,但在山城水卻來之不易。徐先生來到重慶,映人眼簾的第一道風景線即是一行行挑水的漢子,他們那吃力的步履和被水桶壓彎的扁擔,使畫家深刻地感受到那份生活的艱辛,和生活在這塊土地的重慶人世代相傳的抗爭精神。為此,被觸發了的畫家的創作靈感,在徐先生的頭腦里構造出一幅真實生動的巴人汲水的藍圖。
這幅《巴人汲水圖》在構圖上匠心獨運,使畫家的造型手段放射出奇光異彩。整個畫面十分奇特,高300厘米,寬卻62厘米,頗顯細高。但其懸掛起來,確與嘉陵江的百丈懸崖相一致的,使其場景更顯陡峭與驚險,上下百丈石階挑水的巴人閃爍著感人至深的華夏精神,在完美和諧的環境烘托之下給人以呼之欲出之感。
畫象以其高度概括的手法,將巴人傳統汲水的宏大場面,分解為舀水、讓路、登高前行3個段落,精心繪制了多幅草稿,描繪了男女老幼不同動作的7個人物。舀水,描繪一健壯的男子,僅穿著一條黑色的短褲,頭發雖已禿頂,但其身體強壯,匍匐著前身,右手緊握著一隻巨大的木桶提梁,從湍急的嘉陵江水中,迅捷而熟練的舀水。旁邊又一衣著襤縷的赤足婦女,低頭用力,正把舀滿的水桶,吃力地提到《巴人汲水圖》賞析
徐悲鴻先生的一生,是為中國藝術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一生,他畢生以復興中國畫為己任,孜孜不倦的努力奮斗、刻苦鑽研,成為一位融中西、貫古今、取得獨特成就的大藝術家,他在藝術教育上的卓越貢獻,對中國現代畫壇的發展,具有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特別是徐悲鴻先生從1937年8月,隨中央大學遷重慶,繼續在中央大學任教,到1946年7月,由重慶乘「民聯輪」去南京,經上海到達北平,就任北平藝專校長,他在重慶一共度過了10個春秋。可以說,這10年是他藝術生涯中最重要的10年,完成了他人格和藝術的雙重升華,對中國人物、動物、山水畫的革新做出了巨大貢獻。尤其在人物畫方面,徐悲鴻先生以振聾發聵之聲,倡導畫家以人物為主,描繪現實生活、改變泥古不化,千山一面,畫中沒有人物活動的落後狀態。他身體力行,拿起如椽巨筆,繪制了很多銳意革新的傑作。諸如《巴人汲水圖》、《巴之貧婦》、《愚公移山》、《張采芹像》、《洗衣》等等。
《巴人汲水圖》是一幅真實記錄重慶人民辛勤勞作的藝術珍品,被譽為徐悲鴻先生最具人民性和時代精神的四大代表作之一。《巴人汲水圖》的創作成功,在當時社會上引起極大的反響,作品1938年展出時,即被譽為「五百年來罕見之作」。據廖靜文先生回憶「當時的印度駐華公使看過畫展後,亦為作品所感染,提出購買此件作品,由於悲鴻當時生活也非常拮據,於是才同意為他重新繪制了眼前這幅《巴人汲水圖》」。
徐悲鴻先生1937年因國難而流落重慶,而正是在重慶的艱苦歲月里,國難當頭的大氣候和民不聊生的現實生活,使這位本來就充滿人道主義思想的進步畫家,更深刻地體會到了人民的疾苦,甚至把自己融匯到勞動民眾之中。水是人類得以生存的第一要素,但在山城水卻來之不易。徐先生來到重慶,映人眼簾的第一道風景線即是一行行挑水的漢子,他們那吃力的步履和被水桶壓彎的扁擔,使畫家深刻地感受到那份生活的艱辛,和生活在這塊土地的重慶人世代相傳的抗爭精神。為此,被觸發了的畫家的創作靈感,在徐先生的頭腦里構造出一幅真實生動的巴人汲水的藍圖。
這幅《巴人汲水圖》在構圖上匠心獨運,使畫家的造型手段放射出奇光異彩。整個畫面十分奇特,高300厘米,寬卻62厘米,頗顯細高。但其懸掛起來,確與嘉陵江的百丈懸崖相一致的,使其場景更顯陡峭與驚險,上下百丈石階挑水的巴人閃爍著感人至深的華夏精神,在完美和諧的環境烘托之下給人以呼之欲出之感。
畫象以其高度概括的手法,將巴人傳統汲水的宏大場面,分解為舀水、讓路、登高前行3個段落,精心繪制了多幅草稿,描繪了男女老幼不同動作的7個人物。舀水,描繪一健壯的男子,僅穿著一條黑色的短褲,頭發雖已禿頂,但其身體強壯,匍匐著前身,右手緊握著一隻巨大的木桶提梁,從湍急的嘉陵江水中,迅捷而熟練的舀水。旁邊又一衣著襤縷的赤足婦女,低頭用力,正把舀滿的水桶,吃力地提到岸邊。讓路,描繪一頭纏汗巾,赤臂裸腿的男子,弓矩著身體,肩負著重擔,吃力地攀登著陡立而漫漫的石梯。旁邊應接石上,謙恭地站立著一位身穿長衫,把前擺挽在腰間,肩挑空擔的青年男子讓路,他身體微側,以同情與憐憫目光凝視著吃力攀登的挑夫。圖畫的上方,繪制了3位登高攀至江岸頂端的挑夫,他們爬完了艱險的陡梯,開始邁開大步,比較輕松地急行。
畫面段落之間,用江岸的岩石和層層的石階融匯貫通,石階和岩岸先用顏色加水墨,染出大的體面關系,再以墨線勾勒,頓現層層的整齊排列的岩石階梯,之字形排開,錯落有致。為了突出江岸的高與陡,畫家拉大了第二個畫面與第三個畫面的距離。背景的畫法比較突出,畫面中間留白更顯出石級的曲折,上半部畫一叢翠竹和幾枝怒放的梅花,翠竹用青綠一揮而就,梅花則先用盡情揮灑的濃墨在宣紙上繪出枝幹,再以白粉點出花瓣,清麗典雅,一塵不染,既映襯出江岸的陡峭,更使畫面色彩豐富。
人物是《巴人汲水圖》圖的主體,整個畫面突出物像的神韻,主題思想上寓意深刻,意義深遠。技法上,用西洋的畫法豐富中國畫的表現能力,肌肉部分稍加皴染,就在挑夫身上適當加強了筋肉體積感,突出人體的健勁有力,表現出勞作的繁重,使畫面的技法有較多的變化,構思、創意、技法等方面都充滿了新意。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詩言志,畫傳神之說。此畫畫畢,畫家略加思忖,信手題加七言律詩一首:「忍看巴人慣挑擔,汲登百丈路迢迢;盤中粒粒皆辛苦,辛苦還添血汗熬。」徐悲鴻先生對此畫的滿意還表現在把自我也融入了畫意之中,畫到站立在讓路石上穿長袍青年的頭部時,竟然繪上了自畫像。題詩後,落款寫:「二十七年晚秋,隨中央大學入蜀即寫沙坪壩所見。」畫家把個人、民族、時代、藝術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甚至把自己融於民眾之中,具有特別強烈的吸引力,這種雋永深長的畫外之意,令人怡情,發人遐思。
第一幅《巴人汲水圖》,徐悲鴻先生後來補題「靜文愛妻保存」,現存於徐悲鴻紀念館。此幅《巴人汲水圖》此後真的留在了重慶,其過程在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1998年在紀念藝術大師徐悲鴻誕辰一百周年之際,作品發表於1998年6月21日《重慶晨報》和《徐悲鴻在盤溪》一書。
徐悲鴻以《巴人汲水圖》實現了其中西融合的宏大抱負。他將綿延數千年的中國傳統繪畫,極具成果的引向具有現代精神的寫實,《巴人汲水圖》亦落定為中國現代繪畫的里程碑。
《巴人汲水圖》是中國美術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是任何中國美術教材不可省略的作品。如果讓我們從近代能夠傳世的繪畫中,再選出能躋身「世界名畫」之列的作品,無疑《巴人汲水圖》鶴立其中。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強盛帶動東方文化的日益彰顯,如同《巴人汲水圖》這樣的鴻篇巨制必將會在世界藝術品市場中與西方的大師名作等量齊觀。
現實主義國畫的最佳範本
——《巴人汲水圖》與徐悲鴻名作的研究略論
英銜
不必贅述那些與《巴人汲水圖》相關的極具傳奇色彩的故事,隨著歲月的積累,這些傳奇、背景惟一能帶給這件作品的只是它的小說魅力、增加其傳奇性神秘性,而不是其本來存在的藝術魅力和現實價值。事實上,這件在徐悲鴻個人藝術生命中及中國現代藝術史上都已經、並將繼續書寫其濃墨重彩的一筆、具有里程碑式重要意義的作品,不僅是徐悲鴻藝術生命中國畫寫生創作的巔峰之作,與歷史、世界上名畫比肩而立,同時也是現代藝術寫生創作的最佳範本。
《巴人汲水圖》的美術史意義最突出體現在其現實性。盡管是否需要或堅持現實性、需要多大程度的現實性一度是中國現代繪畫領域長期討論的話題,且一度被當時宣揚「為藝術而藝術」的藝術家們詆毀甚多,但誰也不能否認,在一個非常時期,尤其是在當時中國內憂外患交熾而戰亂頻仍的現實處境下,現實性具有無可比擬的社會影響力和號召力。關於這一命題,徐悲鴻創作於次年的油畫《放下你的鞭子》已經切實證明:在物質的方面,當時因該作而募集到的資金或可計算,而在精神的一面,由此而激盪起的愛國愛家、保國保家的熱情卻無論如何高估都不為過。
毋庸置疑,《巴人汲水圖》和《放下你的鞭子》顯然都是一貫鼓吹堅持現實性的徐悲鴻的現實主義傑作。但問題是,在一般人的認識里,《巴人汲水圖》和《放下你的鞭子》的社會影響力和號召力有一定的不同。關於這一點,需要特別說明。事實上,造成這種情況的,是兩個人力不可左右的原因:一是創作的時間節點和地點。《放下你的鞭子》是徐悲鴻1939年10月在新加坡籌辦畫展賑濟國難途中即興創作的,當時法西斯德國剛剛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不久,國際注意力都集中在戰爭之上,這樣,以反戰為題材的《放下你的鞭子》自然就受到特別、額外、嚴重的關注,正如畢加索的名畫《格爾尼卡》,時間和地點都掐得很到位;而《巴人汲水圖》創作於1938年晚秋,當時的國際形勢並不對中國抗戰有利,雖然德國國內動作頻頻,已對周邊國家虎視眈眈,但戰爭並未打響,英法奉行的仍舊還是綏靖政策,美國也並未有進一步的表示,因此,盡管當時國內情勢已經如火如荼,國際上確實有一部分注意力因為中國的抗日戰爭而聚焦於中國,但終究不能形成席捲全球的潮流。
另一即是採用的表現方式,《放下你的鞭子》採用的西方世界更易於認知和接受的油畫表現方式,有理由推測這顯然是徐悲鴻經過精心考慮而決定的;而受制於前一個客觀條件的影響,《巴人汲水圖》採用的是中國式的國畫表現方式。不妨做一個有趣的假定,將《放下你的鞭子》換成國畫寫生創作,而將《巴人汲水圖》換成油畫寫實創作;或者將前者置於重慶而後者置於新加坡,它們本身的能量及激盪起的能量其實可以推想得到。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當那個特定的歷史年代已經遠去,隨著時間的推移,投射、承載並凝聚於這兩件巨作之上的歷史重量——包括社會責任感和現實性——卻漸漸平衡。
我們可以這樣定義:《巴人汲水圖》是徐悲鴻國畫創作中現實主義作品的最高峰。這其實只要將其與徐悲鴻其它的經典國畫作品作一個簡單的對比即可知道。為人民熟知的徐氏經典國畫巨作,目前看,有如下數件:《田橫五百士》(1928-1930)、《九方皋》(1931)、《奚我後》(1933)、《愚公移山》(1940)、《九州島無事樂耕耘》(1951)等。毫無疑問,以古代詩文傳說題材入畫的前四件,並不具備現實性,而更多的是一種浪漫主義和新古典主義,這種表達方式與其法國老師達仰的作品更類似;而建國後創作的《九州島無事樂耕耘》雖然算是現實主義創作,實際上更多的則是體現了比較多的浪漫主義情懷,並非嚴格意義的現實主義創作。至於徐悲鴻那些以雄獅、駿馬、雄鷹等動物為表現對象的作品,雖然有現實的情懷在內,但基本上遵循的是中國文化中的「賦比興」傳統,更注重的是其比喻意義、象徵意義而不是其現實意義。就此而言,如果說徐悲鴻以《田橫五百士》、《愚公移山》及駿馬、雄獅題材作品為代表的創作是《詩經》中眾多的篇章,那麼,很顯然,《巴人汲水圖》就是惟一的《春秋》。
在《巴人汲水圖》創作的前後,當時的中國美術界產生了許多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作品,如蔣兆和的《流民圖》(1941年,國畫)、司徒喬《放下你的鞭子》(1940年,油畫)、馮法祀《捉虱子》(油畫,1945年)等,乃至魯迅倡導下的新木刻運動中出現的江豐《碼頭工人》(1931年)、陳煙橋《拉》(1933年)、羅清楨《逆水行舟》(1933年)等,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徐悲鴻的《放下你的鞭子》。但如果以藝術性和現實性完美結合的標准來衡量,這些作品,除了《放下你的鞭子》可以與《巴人汲水圖》媲美外,其它人的創作並未達到一個相當的高度;甚至有一些絕對現實主義的創作,現實性確實非常充分,但藝術性卻非常匱乏,變成現實性的傀儡,甚至基本消失,因此,它們的作用充其量是煽動,而不是感染、感動。這種情況在當時的根據地內部更為嚴重。嚴格來說,這已經不再是藝術的范疇。
有意思的是,這件可以認定為中國現代現實主義國畫創作的最佳範本的《巴人汲水圖》,其300×62cm的形制,似乎不僅是徐悲鴻作品中惟一一見的,也是當時國畫作品中僅見的。
世代傳承的「巴人汲水」精神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國府西遷,重慶襟江背嶺,成為戰時首都。隨著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的轉移,許多軍政界要人和文學、科學、藝術、教育等諸多領域的名人,如郭沫若、冰心、巴金、老舍、臧克家、馬寅初、徐悲鴻、傅抱石、豐子愷等雲集沙坪壩區,沙坪壩遂成為著名的文化區,盛極一時,蜚聲中外。
1938年,先君悲鴻隨中央大學入蜀,住在嘉陵江岸邊的盤溪,每日過江至對岸沙坪壩中央大學為學生授課。目睹蜀中百姓的疾苦,疾筆創作了中國畫《巴人汲水》,對勞動人民的艱辛生活抱以深切的同情。在畫上他題寫了一首自作詩:「忍看巴人慣擔挑,汲登百丈路迢迢。盤中粒粒皆辛苦,辛苦還忝血汗熬」,詩文充溢著畫家對於當時百姓生活凄苦的同情和悲憤之情,也體現了他利用手中的畫筆為黎民寫照的歷史使命感。
八年抗戰期間是先君悲鴻公藝術創作的盛期,他以用藝術「為人類申訴」的准則作畫,留下了諸多傳世名作,如《巴人汲水圖》、《愚公移山》、《喜馬拉雅山》等等一系列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其中油畫作品《放下你的鞭子》,更是在2007年拍出了7000餘萬元的高價。
《巴人汲水圖》描繪了當時重慶人民一個極平常的生活場景——汲水,當時百姓每日生活用水,都要從江中汲取,故而無論男女,為了生計,每天都要到河邊取水。他們挑著沉重的木桶,再裝上滿滿的水,沿著崎嶇陡峭的山路走回家去,有時甚至要往返多次。正是這樣一個再平常不過的生活畫面,觸動了藝術家敏感的心靈。畫中的竹林鬱郁蔥蔥,梅花也在怒放,這情景不但對畫面起到了很好的點綴作用,更是作者對於中華民族在嚴酷的歷史環境下表現出來的威武不屈的民族氣節的贊頌。
這件作品如今完好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同時也引出了一段曲折的收藏經歷。 1949年,新四軍幹部朱良跟隨部隊到了重慶。到重慶後,恰巧遇見了聚興誠銀行老闆的管家正在處理一批舊書畫,在一大卷古代及近現代字畫中,朱良唯獨看上了這幅《巴人汲水圖》。當時這位管家喊價160萬元,最後經過一番討價還價,講到120萬元。朱良留下10萬元訂金,商定3天後取畫。當時的朱良也沒有多少現金,急忙找到後勤部長。當時部隊正要給師級以上幹部分配一件蘇聯毛呢大衣,按級別朱良應得一件,但恰巧這批大衣數量不夠,朱良便主動提出不要大衣,希望換取120萬元現金。後勤部長同意了他的建議,用這120萬元,朱良如願以償地換得了這幅《巴人汲水圖》。
文革結束後,重慶收藏界、書畫界的許多老人,包括先君的好友晏濟元、蘇葆楨等畫家,都經常到朱良家中欣賞他所收藏的這幅《巴人汲水圖》。
1999年7月2日,我的母親廖靜文曾應邀請看到這件作品,她看過之後非常激動,並清晰地講述了這張畫的創作過程:先君悲鴻公在重慶期間創作了《巴人汲水圖》並舉辦畫展,當時的印度駐華公使看上這幅畫,希望重金購得。先君當時在經濟上緊張,還要救濟學生、辦畫展,因此又重新畫了一張。一件如今陳列在徐悲鴻紀念館,而賣給印度公使的,正是朱良收藏的這件。
2004年,在北京翰海拍賣會上,《巴山汲水圖》從800萬起拍,多位買家投入爭奪,最後經過數十輪換手,最後終以1650萬元成交,創造了當時徐悲鴻個人書畫拍賣的世界紀錄。
據翰海公司的工作人員稱,在這件作品的徵集上公司傾注了極大的心血,今年是北京文物公司成立五十周年,也正是由於藏家與翰海公司有著多年深厚的情感,這件本應子孫永保的作品才得以再一次展現在世人面前。
這件傾注了畫家和收藏家心血的畫作,在輾轉七十二年後再度呈現給世人,他所承載的已經不僅僅是一位畫家的藝術成就,而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以及幾代中國人民族精神之火的傳遞,中華民族正是利用這樣看似原始的「巴人汲水」精神,將中華民族的文化世世代代地傳承下去。
2010年11月16日
徐慶平:徐悲鴻先生之子
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院長
博士生導師
徐悲鴻紀念館副館長
我記得九十年代的時候,我到香港去參加一些活動,當時有一張我父親(徐悲鴻)的作品,是自畫像,畫的小人在古柏樹下,人很小但很真實,小人的頭比指甲蓋還小,當時那張畫拍賣到了九十九萬港幣,加上手續費已經超過一百萬元,這是當時中國第一幅超過一百萬元的作品,《民報周刊》特別為這件事情發表文章,中國畫超出了一百萬元,覺得非常了不起,《榮寶齋》還請我寫了一篇文章。2004年,我父親的這幅《巴人汲水圖》拍賣到一千六百五十萬元,那時感覺真的是天文數字了。而在今天,一千多萬已經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好像有很多畫都可以拍出這個價格。
這個情況告訴我們一個問題,中國藝術品它的價值及它所應該有的價值,是不是還有一個可發展的空間?我在西方住了比較長的時間,感覺到中國的藝術品、書畫作品在世界上都是獨樹一幟的,中西方雖有很多不同,但對於藝術都有著許多共同的審美觀念。同時,中國畫完全不同於西方的歷史思想與精神,盡管經過了一千年的時間,生命力仍然非常旺盛,別的藝術與畫種都做不到這一點,中國畫甚至比西方的油畫還要強,現在的架上油畫在國外好像已經失去一個獨立的地位,中國畫反倒還在蓬勃發展,這展示了中國畫的巨大發展空間,這在一方面說明了中國人的智慧,另外一方面說明中國的繪畫離它應有的價值還有一定的距離。比起西方的繪畫、油畫的價值,中國的繪畫沒有達到應有的價位,這是我在多年的東西方的藝術研究與探索中間形成的自己的一個看法。
——摘自2005年3月23日徐慶平先生《當代市場看法訪談錄》
❼ 中國畫和西洋畫有什麼不同
一、性質不同
1、西洋畫:用油質顏料在布、木板或厚紙板上畫成。
2、中國畫: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
二、起源不同
1、西洋畫起源:最早起源於歐洲,大約15世紀時由荷蘭人發明的。
2、中國畫起源:起源於漢代,漢朝人認為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稱為中國,將中國的繪畫稱為「中國畫」。
三、注重點不同
1、西洋畫注重點:
(1)西洋畫線條都不顯著,所以西洋畫很像實物。
(2)西洋畫注重透視法;
(3)西洋畫很注重背景;
(4)西洋畫題材以人物為主;
(5)西洋畫用硬筆。
2、中國畫注重點:
(1)中國畫盛用線條,線條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畫家用以代表兩物象的境界,中國畫不像實物;
(2)中國畫不注重透視法;
(3)中國畫不注重背景;
(4)中國畫題材以自然為主;
(5)中國畫用毛筆、軟筆或者手指。
四、特點不同
1、西洋畫特點:
油畫顏料色彩豐富鮮艷,能夠充分表現物體的質感,使所描繪的物體逼真可信,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同時,油畫顏料覆蓋面強,易於修改,為藝術家的藝術創作提供了便利條件。
西方繪畫的審美趣味在於真與美。西方繪畫追求對象與環境的真實性。為了達到逼真的藝術效果,注重比例、明暗、解剖、色彩等科學原則,以光學、幾何學、解剖學、色度學等為科學基礎。
2、中國畫特點:
中國畫在觀察認識、形象塑造和表現手法上,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哲學觀念和美學。在對客觀事物的觀察和理解中,它採取了從大到小、從大到小的方法,在其活動中觀察和理解客觀事物,甚至直接參與事物,但不參與,而不是做局外觀,或局限在某個固定點上。
它滲透到人們的社會意識中,使繪畫具有「千載寂寥,披圖可鑒」的認識作用,又起到「惡以誡世,善以示後」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