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關於櫻花的日本俳句

關於櫻花的日本俳句

發布時間: 2021-12-07 05:26:47

A. 跪求櫻花的詩句 要日本的

我一直在等待 和你重逢的那一天
在那櫻花飛舞的道路上 向你揮手 呼喊你的名字
因為內 無論容多麼痛苦的時候 你總是那樣微笑著
讓我覺得 無論受到什麼挫折 都能繼續努力下去

在被晚霞映紅的景色之中 彷彿能聽見 那天的歌聲

櫻花 櫻花 盛開著 就現在
明白了自己瞬間即逝的命運
再見了 朋友 在分手的那一刻 把那不變的心意 現在…

對於現在的我 不知能否說出口 那不經修飾的語言
那祈禱你充滿光輝的未來的 真正的語言

變化無常的街道 好象 在催促我們一樣

櫻花櫻花 就這樣靜靜飄落
相信著那 總有一天會到來的 轉生的瞬間
不要哭 朋友 在這離別的時刻 用我們不加掩藏的笑容 來吧…

櫻花 櫻花 絢爛飛舞吧
沐浴那 耀眼的光芒 永遠
再見了 朋友 讓我們在那裡重逢 在那櫻花飄落的小路上

B. 求日本俳句經典

1、若言相思兮,猶如身死,吾死而反生兮,何止千次。

2、盛年不再,倏忽此生;京城奈良,不見而終。

3、你我相伴,路行尚難;而今如何去,煢煢越秋山。

4、秋來到,芒上露珠消去;想到,我也離人世。

5、戀君留無計,猶如葦中鶴,朝夕,放聲啼。

6、萬物皆貴新;但只是,人以故舊親。

7、只冷眼看,即惹人戀;不必如同紅花,露色呈當面。

8、為君漫不經心去;朝朝相思苦,雖不為重聚。

9、人世間,戀情頻發,苦有加——何如做梅花

10、隱約雷鳴,陰霾天空,但盼風雨來,能留你在此。

隱約雷鳴,陰霾天空,即使天無雨,我亦留此地。

11、君行是長路,如席捲成團,

願有天來火,焚燒此席完。

12、相思人不見,不見又常思,

最是難堪處,心情展轉時。

13、隱戀避人眼;莫如瞿麥開出花,日日相見。

14、臨去,泣如空中雁;今日更今日,說來經年。

15、看岩上,樟根伸四方;似年深月久,已具神相。

16、戀情竟然苦若斯;何如高山上,頭枕岩石死。

C. 求十首日本俳句的原文及對應的中文翻譯

1、秋の夜を打ち崩したる咄かな

翻譯:歡笑喧鬧聲,打破靜寂深秋夜。

2、うしろすがたのしぐれてゆくか

翻譯:濛濛細雪中,僅留背影在。

3、馬に寢て殘夢月遠し茶のけぶり。

翻譯:迷濛馬背眠,月隨殘夢天邊遠,淡淡起茶煙。

4、心あてに折らばや折らむ初霜のおきまどはせる白菊の花。

翻譯:菊霜不可辨,反復遲疑摘。

5、火游びの我一人ぬしは枯野かな。

翻譯:火畔流連,荒野我一人。

6、遠山に日の當たりたる枯野かな。

翻譯:遠山沐暖日,荒野亦怡然。

7、春雨や傘高低に渡し舟。

翻譯:渡船春雨至船上傘高低。

8、ふるさとや寄るもさはるも茨(ばら)の花。

翻譯:故鄉呀,挨著碰著,都是帶刺的花。

9、鳴くな雁今日から我も旅人ぞ。

翻譯:雁別叫了,從今天起,我也是漂泊者啊!

10、庭掃きて雪を忘るる帚かな。

翻譯:掃庭抱帚忘雪。

(3)關於櫻花的日本俳句擴展閱讀:

俳句的創作的兩個基本規則:

第一,俳句由五、七、五三行十七個字母組成,當然了,這是以日文為標準的。

第二,俳句中必定要有一個季語。所謂季語是指用以表示春、夏、秋、冬及新年的季節用語。在季語中除「夏季的驟雨」、「雪」等表現氣候的用語外,還有象「櫻花」、「蟬」等動物、植物名稱。

另外,如「壓歲錢」、「陽春面」這樣的風俗習慣也多有應用。這些「季語」通常帶著現代日本人民對於幼小時代或故鄉的一種懷念眷戀之情。

D. 17世紀初的日本有哪些和櫻花有關的和歌或者緋句

你搜索一下日本的「古今和歌集」有很多和櫻花有關的歌。
17世紀初期,日本開始大量種植櫻花,現在到處可見的品種「そめよしの(染井吉野)」就是那時開始種植的。
這里填不了鏈接。
希望對你有幫助

E. 介紹下日本俳句

這是日本著名俳句詩人松尾芭蕉(1644~1694) 俳句的代表作。俳句是日本傳統詩歌形式中的一種短詩,也是世界上最短的格律詩之一。它以極其短小的形式表現作者剎那間的感受, 多用比喻、象徵等手法, 語言 含蓄、雋永、簡練, 便於記憶和流傳。俳句作為一種獨立的詩體,形成於十五世紀。原稱「俳諧」,是一種以表現市民生活為主的詼諧詩。俳聖松尾芭蕉把 它從詼諧提升到真摯,並引向抒情詩的意境,奠定了它在日本文學史上的地位。俳句有兩個最基本的特點。第一,每首俳句都是三行十七個音節,第一行五個音節, 第二行七個音節,第三行五個音節,即構成「五、七、五」的格式,而不押腳韻。第二, 每首俳句都必須有而且只能有一個「季題」。所謂「季題」,又稱「季 語」,即與四季有關的自然現象或人事現象。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然現象,就是用與春夏秋冬四季有關的風花雪月、鳥獸蟲魚、花卉草木等為標志和暗示,使讀 者一看即知該俳句所吟詠的是四季中的那個特定季節的事物。二是社會現象, 即以宗教、習俗、人事 (包括節日、忌日、紀念) 等來暗示一年四季中的一個特定季 節。

這首俳句是松尾芭蕉最著名的作品,也是「蕉風」(即「芭蕉風格」的簡稱,其特點是:樸素而嚴謹,「詼諧達到真誠」,具有閑寂、幽雅、余情、纖細的美,悲中有喜、喜中有悲、雅俗渾然融合的意蘊,含蓄雋永的語言)的代表作。日本學者高濱虛子在《俳句的理解與欣賞》中介紹道:「本詩是芭蕉俳風新紀元創立的一大標志。同以往滑稽灑落的俳句不同, 此句乃如實描繪實情實景, 有頓悟之境。其日芭蕉獨居滌川草庵時,聽到庭中古池傳來水聲。那聲音正是青蛙跳入水中造成的。因為周圍極其寂靜,這水聲也格外地清亮。在這首俳句中,芭蕉悟到了俳道的生命,不在於滑稽和灑落,而在於這樣一種閑寂之處。」

這首俳句的特點在於外表平淡而內蘊深厚,形式短小而餘味無窮。靜謐的古池塘邊, 萬籟俱寂, 一切似乎凝然不動。忽然,傳來一隻青蛙躍入水中的聲音。全詩到此戛然而止, 似乎一切都已說完, 又似乎一切都未說完。這首俳句雖然在形式上完結 了,可在讀者的心理上並沒有完結,它永遠在向讀者述說著什麼。這種述說, 細加分析, 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餘味」。第一,聽覺餘味。青蛙跳入池塘, 其躍水之 聲是「撲通」、「啪嘰」還是其他聲音? 引人推想。第二,視覺餘味。俗話說「一石激起千層浪」。青蛙跳入池塘後, 池水泛起由小到大一圈圈的漣漪, 這圈圈漣漪 一層層擴展又消逝, 久久地盪漾在讀者的眼前, 讓人遐想。第三,意義餘味。英國詩人布萊克有詩雲:「一顆沙里看出一個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個天堂,/把無限 放在你手掌上,/永恆在一剎那裡收藏。」(梁宗岱譯)生動地表現了在藝術家靈感迸發的瞬間,理性主義者、機械論者們執意嚴格精確區分的沙粒與世界、野花與 天堂、有限與無限、剎那與永恆進入了一個無差別的契合境界,世界恢復了整一,人性恢復了和諧。芭蕉這首俳句與此有類似之處, 但又獨具特色。

首先,俳句表現了東方人特有的那種在閑靜中體悟生命活力從而「順隨造化」、「回歸造化」 的思想。古池塘四 周萬籟俱寂,而池塘的水面一片平和,更增添了一種幽寂的氣息。在這古老的寂靜中, 只有心境極其清幽、極其閑逸的人, 才能聽到青蛙猝然跳入水中發出的雖清晰 卻微小的響聲。俳句一方面以蛙入池塘之聲襯託了心靈的清幽閑逸,另一方面更以春天蘇醒的青蛙的跳躍聲,在幽靜安恬的氣氛中展示了一種富有生命覺醒和沖動的 充滿生機的春之氣息。而水聲過後,古池塘的 水面又恢復了寧靜。在這樣一個神妙的瞬間,動與靜達到了完美的結合——表面上是無窮無盡的幽靜,內里卻蘊藏著大自然的生命律動和大自然的無限奧妙,以及詩 人內心的無比激情,余韻悠悠,味之無盡。在詩人彷彿不動聲色、信口道來的輕松自然中,又體現了東方人特有的那種「順隨造化」、「回歸造化」的思想——造物 無言,萬物適時而動,但終歸要回歸造化,一切盡可在幽寂閑逸中順隨造化,融入自然。

其次,這首俳句體現了禪宗的一些哲理。禪宗是極東方化的一種宗教,它有一個「梵我合一」的世界觀理論,一方面強調世界本「空」,一方面又重視在「空」的世 界里,體驗並捕捉活躍的生命,並使個體生命回歸永恆的實在,達到「梵我合一」。為達到「梵我合一」的境界,禪宗強調通過個體的直覺體驗——頓悟,通過「青 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的平凡現象世界,去整體把握存在的本源——表現為瞬間的永恆,從而進入一個梵我同一、物己雙忘、宇宙與心靈融合一 體的奇妙又美麗、愉快而神秘的精神境界。這首俳句正是通過古池塘、青蛙入水、水聲這些平凡的現象,表現了詩人對宇宙真理——「梵我合一」境界的直觀表現與把握。一片寂靜的古池塘,凝結著神秘、幽浮的「過去」,而冬眠醒來的青蛙,則象徵著生機勃勃的「現在」,在青蛙躍入水中發出聲響的一剎那間,「過去」與「現在」在人的直覺頓悟中倏然融合一體,而水聲及層層盪漾的漣漪,則向茫茫的未來無限延伸著。這樣,芭蕉通過青蛙入水這一意象,直覺地表現了時間的絕對同一——過去、現在、未來在一個神秘的瞬間統一起來,彌漫到禪宗那無差別的「空」的境界;冬眠醒來的青蛙象徵著生命的復甦,古池塘里的水是生命的本源,生命覺醒的青蛙跳入池中,則是個體生命回歸永恆實在並與之合一的象徵。就這樣,芭蕉在這首短短的僅十七個音節的俳句里,生動又深刻地以直覺頓悟的方式表現了禪宗的理想境界,展示了個體生命與宇宙的哲理關系。

本詩的藝術特點有二。一是即興、自然。這種詩往往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經過長期的思考,長久的醞釀,在一個神奇的瞬間,在某一外物的觸發下,如 牛頓見蘋果落地而發現萬有引力一般,詩人豁然開朗,不假思索地即興揮灑出這彷彿信手拈來的神來之筆(我國晉代詩人謝靈運《登池上樓》中的「池塘生春草,園 柳變鳴禽」也是如此)。二是以動寫靜。詩人寫靜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以靜寫靜,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此時無聲勝有聲」。一種是以動寫靜,如我國 六朝詩人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松尾芭蕉擅 長以動寫靜,他的另一首著名俳句「靜寂,蟬聲入岩石」(林林譯)以主觀感受誇張地寫出了極端的寂靜——竟使人感到蟬聲滲入了岩石。這首俳句也不例外, 一九 一六年印度詩人泰戈爾訪問日本時讀到它, 對之贊不絕口:「夠了, 再多餘的詩句沒有必要了。日本讀者的心靈彷彿是長眼睛似的。古老而陳舊的水池是被人遺忘 的、寧靜而黝黑的。一隻青蛙跳入水裡的聲音, 清晰可聞, 可見水池是多麼的幽靜!」這首俳句影響極大,以致二百餘年後的今天,美洲俳句社的刊物還以《蛙池》

F. 尋找內容關於櫻花的日本俳句

賞櫻

樹下肉絲、

菜湯上,

飄落櫻花瓣。

俳聖松尾芭蕉

G. 日本有哪些雋永的俳句

有名的如徘聖松尾芭蕉的《古池》

「閑寂古池旁,

青蛙跳進水中央,

撲通一聲響。」

《賞櫻》

「樹下肉絲、

菜湯上,

飄落櫻花瓣。」

個人偏愛小林一茶的幾句

「恭喜也只是中通罷了,俺的春天。」

「露水的世,雖然是露水的世,雖然是這樣。」

「同我來游嬉罷,沒有母親的雀兒!」

(摘自周作人《知堂文集》)

H. 櫻如雲霞晚鍾遠,上野淺草孰打點什麼意思

「櫻如雲霞晚鍾遠,上野淺草孰打點」,是日本著名俳句家松尾芭蕉關於櫻花的名句,三月櫻始盛,春風一天暖似一天,在早春最令人陶醉的莫過於絢爛的櫻花。
描繪在櫻花盛開的季節,大片的櫻花像是傍晚微紅的雲霞,晚上遠處想起了悠然的鍾聲,意味著一天的結束,而櫻花的花期十分短暫,一天的韶光結束,也意味著櫻花的美艷不再長久,在美艷的花朵也終要凋謝,就如美好的韶光易逝難以追回,以致遊人不忍踏足在其上。
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

I. 日本俳句

上網查了幾個如下

1 上野的櫻花
在櫻花下
人還會陌生的嘛!
——一茶
2 蝴蝶
醒來,醒來
我要和你做朋友
——芭蕉
3 公雉高啼一聲
它吞下了整個
春天的原野
——野朗
4 五月的滂沱大雨
覆蓋了一切
除了那座長長的瀨田橋
——芭蕉
5 夏日的傾盆大雨
正打在
鯉魚的頭上
——子規
6 頭目
在今夜的月光下
引吭高歌
——蕪村
7 「我要它,我要它」
幼兒強索著
那輪明月
——一茶
附錄
好高明
螢火蟲飛上了
大廈
——一茶
8 萬里無雲
我頭脫了斗笠
——山頭火
9 養在瓶中
深山裡弄來的木蓮花
綻放了
——秋櫻子
10 古池
青蛙一躍
撲通一聲
——芭蕉

熱點內容
輕簡花藝 發布:2025-08-18 23:28:09 瀏覽:304
昆侖玫瑰花 發布:2025-08-18 23:21:35 瀏覽:906
見三山翁插山茶花一朵二首 發布:2025-08-18 23:19:17 瀏覽:657
滻灞花卉 發布:2025-08-18 23:14:49 瀏覽:3
圖片狗嘴上一朵花 發布:2025-08-18 23:14:46 瀏覽:954
微型白蠟盆景 發布:2025-08-18 23:14:05 瀏覽:483
秋季里櫻花 發布:2025-08-18 23:03:27 瀏覽:105
鬼盆栽消耗 發布:2025-08-18 23:03:19 瀏覽:382
會議桌花花語 發布:2025-08-18 23:00:47 瀏覽:65
梅花墊片 發布:2025-08-18 22:59:18 瀏覽: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