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山茶花盆景圖
1. 在野外挖掘山茶花樹樁做盆景好嗎有好多野生的奧有加工價值沒
可以,野外挖掘樹樁是快速做盆景的方法。有沒有價值要看你的眼光,看你所選的樁型。
2. 野山茶花怎麼種活
野山茶花移來植時,源雖然會損失一部分根系,但往往因遷栽弄斷一條根須,在五天後就長出二三條新根須。若不遷栽,老化的根須新陳代謝緩慢,吸收養料的能力差,會使葉片稀疏,花朵數少而干癟。移植,又可以消除病蟲害。
移栽時注意畦要東西走向,以增加光照量。畦土要細敲,根結土可混進20%細砂和20%火燒土或煤灰。土壤偏鹼的,應加混20%黃土。花盆要准備比原來的大三分之一以上。
株根帶土球過大,切勿剝、打,應放進潔水浸片刻,輕搖,板結土球即散。盆花應放進水中浸片刻後倒出,以減少根系的損傷。
地栽的要注意行距,力求通風好,透光強,鬆土除草。
栽後,澆透水,讓根系與土壤粘合。20天內,表土未見白和微裂可不澆水,20天後可以略施淡肥水。有病蟲害的跡象,可用800倍液菌劑和敵百蟲澆根和噴葉。
3. 山茶花盆景多少一盆
如果分盆景的盆數,則:
1盆杜鵑花、1盆茶花,1盆杜內鵑花、2盆茶花,1盆杜容鵑花、3盆茶花,1盆杜鵑花、4盆茶花;
2盆杜鵑花、1盆茶花,2盆杜鵑花、2盆茶花,2盆杜鵑花、3盆茶花,2盆杜鵑花、4盆茶花;
3盆杜鵑花、1盆茶花,3盆杜鵑花、2盆茶花,3盆杜鵑花、3盆茶花,3盆杜鵑花、4盆茶花。
共有3*4=12種。
以此類推:3*4+3*2+3*5+4*2+4*5+2*5
=12+6+15+8+20+10
=71(種)
如果不分盆景的盆數,則是:3+2+1=6(種)
這樣可以么?
4. 山茶花盆景要怎樣選盆
山茶花盆景的選盆要求:山茶花宜用稍深的長方形或橢圓形盆,圓盆或方盆亦可。回盆的質答地以紫砂陶盆或釉陶盆為好。盆色以不與花色爭艷為原則。根據山茶大小高低,選擇適當盆缽,使之配稱。懸岩式盆景用盆可用宜興高足干筒盆或高庄桶盆,滾枝式盆景用盆可用比例勻稱的圓盆、方盆。
材料選用:山茶花喜歡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要求PH值5~6的酸性土,宜用山泥或曬干、風化的塘泥土。
5. 山茶花盆景有哪些生活特性
山茶花盆景的生活特性:山茶花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環境,忌烈日,喜半陰的散內射光照,亦耐陰。容
生長特點:山茶花在9月份溫度為12℃以上開始萌芽,30℃以上則停止生長,始花溫度為2℃,適宜花朵開放的溫度在10~20℃。夏季溫度超過35℃,就會出現葉片灼傷現象。
6. 野生山茶花怎樣栽活
栽培野生山茶花最好是保留土球進行移栽,挑選光照條件好的位置進行栽種,挖一個大小合適的土坑,種植完成之後需要澆一次定根水,定根水最好是用多菌靈和生根粉溶液澆,能夠起到很好的殺菌效果,而且還能夠提高它根系和土壤的貼合程度,從而提高植株的成活率。
下面整理和概括了插穗的選取、扦插的方式、繁殖方式和後續管理。為野生大山茶的種植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踐方法。
1 生長環境要求
野生大山茶適宜生長溫度為18~25°C,在濕度較大和較為陰涼的地區生長最適宜,同時對土壤也有較高的要求,需要在肥沃、密度較為疏鬆的土壤中種植切忌在乾燥和已經開裂的土壤中種植。
不同品種野生大山茶的花期也不盡相同,10月份到次年的4月份都是其開花時間。同時,受溫度的影響,開花的時間也會有長有短。氣溫低,開花的時間變長,反之,也會變短。此外,開花時間的長短也因為品種的不同而受影響。大部分野生山茶花的開花時間為1~2個月,有的長達4個月左右。
2 野生大山茶的生長特性
根據樹形狀的不同,可將大山茶分為橫張型、垂直型,直立型和矮型。一年中野生大山茶的枝梢抽生兩次,分別為春梢、夏梢(或秋梢)。春梢是3月中旬到4月中旬或下旬開始萌動,5月便不在生長。4月開始抽條,新的枝條開始成熟時,新芽也開始分化,而且逐漸變大。
同時,長出胚芽的花枝在當年不會有第二次生長。夏梢(或秋梢)是不長胚芽的花枝,在6~7月和9~10月生長。但也有外部原因致使野生山茶可以一年生長3次,這主要是因為山茶的生長環境適宜,有著適宜的溫度、濕度和肥沃的土壤條件。其中,春梢的生長數量最多,夏梢和秋梢的生長數量較少,和春梢相比,夏梢和秋梢也更易受到病蟲害的威脅。
7. 山茶花盆景的造型要怎樣設計
山茶花盆景的造型設計:茶花的造型宜在春梢萌動前進行。~9月份要及時疏蕾,每個梢只留l~2個花芽。春夏梢形成後,要及時進行盤扎修補處理,同時剪去不必要的交叉枝。其造型與其它樹種類似,用金屬絲盤紮成直乾式、臨水式、曲乾式、卧乾式、俯枝式、懸崖式等多種多樣的形狀。根據茶花植株的大小,可以製作成不同規格的盆景。2~3年生苗,可製作成微型到小型盆景;以粗大、樹干奇形的油茶作砧木,嫁接上茶花,再經過造型和修剪,則能成為較大的樁景。
茶花上盆造型一般為懸岩式和滾枝。用於盆景蟠扎的茶花,上盆時均應斜栽,方能有利於主幹身法的操作。一般主幹先蟠曲為有利蟠枝的身法。常用身法可採用掉拐和滾龍抱柱拐。蟠曲主幹時,茶花的側枝、細枝、葉片一般均應保留。主幹成型後,再加工側枝。側枝蟠枝方式可根據該枝所應占據的幅面特點而定,分別採用立彎、斜彎和不規則回曲,以填補冠幅表面的缺空為度。以上蟠扎均用棕絲進行雙絲拴扎。蟠扎操作應在上盆後待新枝變硬後進行,即上盆後一月左右為宜。由於茶花的木質硬度較強,有如桂花和金彈子,在每一彎拐的操作中應仔細「揉枝」,即將要涉及這一彎拐的枝段的每一小段先行揉曲,正反方向彎曲後使枝乾的樹皮韌皮部通過伸長壓縮,使木質部通過擠壓拉張而適應外力作用,方可拴好棕絲定型。否則,造型完畢後植株枝幹公因樹液增加而折斷。
最後是通過小枝蟠扎而使每片葉子的葉面向外。由於滾枝造型的樹種都是葉腋著花的花木(茶花、桂花、梅花、臘梅、榆葉梅等),造型後的效果是在一圓球形或倒卵形的植株冠面各處都能開花,以顯示雍容華貴。因之蟠扎小枝翻葉的工序應更細致進行。為使枝上互生的茶花葉片均能翻面向外,小枝蟠曲時應精細揉曲和扭曲,既不折斷,又能達到翻葉的效果。操作完成以後,個別無法處理的冗枝、冗葉方能剪除。如蟠扎中有的間隙有待幼梢補充,需在幼梢老化長硬後方可進行。
8. 野山楂盆景開花的好方法
山楂又名山裡紅、山楂果,為薔薇科山楂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株多分枝,樹皮暗棕色,枝條無刺或少刺,葉三角狀卵形或菱狀卵形,葉面濃綠色,有光澤,邊緣有稀疏不規則的鋸齒。傘房花序,從枝端或上部葉腋抽出,小花白色,5月至6月開放。果實近球形或扁球形,9月至10月成熟後呈深紅色或橘紅色、黃色,有較多的淺色小斑點。山楂的品種很多,其植株大小,葉片形狀、大小,果實的大小都不盡相同,其果實小者直徑僅0.8厘米,大者達3厘米至4厘米。用於製作盆景的山楂要選擇那些植株不大,但蒼勁古樸、葉片細小、容易掛果、果色鮮艷、適合盆栽的品種,如『野山楂』、『北山楂』、 『南山楂』、『湖北山楂』、『山東大金星』、『艷果紅』、『伏里紅』等。
山楂的移栽上盆在秋季落葉後至春季萌芽前進行,由於其須根較少,移栽時要蘸上泥漿保鮮保濕。栽前根據樹形進行重剪,剪去主根,對於挖掘時間過長,失水嚴重的樹樁應在清水中浸泡一段時間,以補充水分。先栽在沙土中「養坯」,栽種宜深,不可露根,栽後澆透水,勤向植株噴水,也可罩上塑料袋保濕。樹樁成活後的第一年除進行必要的修剪和牽拉外,一般不做過多的造型,以促進新的根系形成。第二年春季移入盆中,並逐步造型,培養出優美的樹冠。
山楂盆景的造型可根據樹樁的形態,因材取勢,加工成大樹型、直立型、懸崖式、臨水式、斜乾式等不同形式的盆景,因其葉片較大,樹冠多製作成扶疏的自然型,並考慮樹冠與枝、葉、果的搭配自然,枝與枝之間的層次也不要過密,以表現碩果滿枝的自然景觀。造型方法應修剪、蟠扎、牽拉並用,其中蟠扎與牽拉宜在生長季節進行,因山楂的枝條硬脆,蟠扎時彎曲幅度不宜過大,修剪則多在休眠季節進行,山楂的萌發力強,可在保持樹形優美的條件下,進行重剪。在造型過程中,可逐漸提根,使其懸根露爪,以提高觀賞性。
山楂習性強健,喜陽光充足和溫暖濕潤的環境,稍耐陰,耐寒冷、乾旱和貧瘠,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在肥沃疏鬆,排水透氣性良好的沙質土壤中生長更好。生長期放在室外通風透光處養護,澆水做到「不幹不澆,澆則澆透」,開花前的3月份至4月份追施1次至2次磷氮混合的液肥,育果期每15天施一次磷鉀含量較高液肥。因其根系發達,萌發力強,平時要注意對過密的枝葉進行疏剪,對於長勢較旺的新梢,可在其長到20厘米左右時,留4片至6片葉摘心,以促生掛果的短枝。休眠期進行修剪整形,剪去細弱枝、過密枝以及擾亂樹形的徒長枝,保留粗壯的中、短枝,回縮向外延伸的過長枝條,促使後部的枝條粗壯,並注意回縮樹冠,剪除樹冠上部的枝條,保留下部的枝條,將其培育成較矮的新樹冠。冬季放在避風向陽處養護,注意土壤墒情,及時補充水分。每隔一年的春季或秋季翻盆一次,以提高其掛果率。
9. 山茶花盆景要怎樣擺放
山茶花盆景的放置來場所:由於山茶對光源照及溫度的適應性較強,常散植於庭院、花徑、假山旁和林緣等地,也可建山茶專類園。盆栽布置會場、廳堂也很相宜。
修剪整形:山茶花的生長較緩慢,不宜過度修剪,一般將影響樹形的徒長枝以及病蟲枝、弱枝剪去即可。若每枝條上的花蕾過多,可疏花僅留1~2個,並保持一定距離,其餘及早摘去,以免消耗養分。此外,還要及時摘去接近凋謝的花朵,也可減少養分消耗,以利植株健壯生長,形成新的花芽。
茶花盆景每年夏季和冬季進行補蟠和整形,並將多餘的徒長枝剪除,方能保證整株的造型效果完好保存。
10. 山茶花盆景有哪些形態特徵
山茶花盆景的形態特徵:樹干平滑無毛。葉卵形或橢圓形,邊緣有細鋸齒,版革質,表面亮綠色。花單生成權對生於葉腋或枝頂,花瓣近於圓形,變種重瓣花瓣可達50~60片,花的顏色,紅、白、黃、紫均有。花期因品種不同而不同,從10月~翌年4月間都有花開放。蒴果圓形,秋末成熟,但大多數重瓣花不能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