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花鳥圖
① 怎麼畫梅花~用鉛筆圖片
平常要多觀察畫家的畫,要動腦筋。還要多看梅花的實物。要了解它的習性。多觀察,你就能畫好了。
第一步是出枝。先用筆蘸調淡墨,在盤子邊上括幹些,再蘸深墨,以中鋒畫出最前面的枝條。起筆時用中鋒,畫至枝條下端漸轉側鋒,務必注意行筆過程中,枝條留白斷開,以便填花。也可先用較淡的墨,以側鋒畫出後邊的粗枝幹,再加前面深枝條。要根據構圖需要靈活運用。無論那種方法,枝乾的穿插交錯、疏密關系和斷開留白等都是一樣的。
第二步,用淡墨圈出花朵。注意花朵的聚散和正側偃仰背的表現。花朵與枝幹需反復交替進行。畫好主要枝幹,決定畫面大局,畫好一部分旁枝後開始畫花,花畫得差不多時,再在花中穿插枝梢,而後再補些花,或再添些細枝梢,這樣交替進行,逐步完善,不可各步驟之間截然分開。
第三步,處理花心、剔花須、點蕊頭、點花蒂。用較禿的筆,以中鋒濃墨為佳。花朵的正反背側往往通過點心才能表現出來。
第四步是點苔,收拾整理。干、枝、花等基本完成後,再回過頭看看總體效果,不足之處再作充實調整。最後在適當的部位題款加印章。一幅梅花就完成了。
畫圈梅,一般不著色。為托出白花,可在花瓣輪廓外圍圈染淡墨。也可用淡赭石或淡草綠圈染。圈染時水分要足,力求滲化效果,切忌干澀、刻板。圈染後可再用較大的筆,加水調和成更淡的赭石或草綠,點灑於圈花或枝幹間隙,(點灑時要有疏密,不宜過多)使畫面層次更充實多變,總體氣氛更好。花心處一般留白,或點黃粉。
也有畫者,在畫好後,往宣紙背面花瓣里填白粉,會使白梅更加飽滿突出,增添姿色。
梅花的構圖
構圖,在中國畫的傳統理論中稱作「經營位置」,也就是畫面的布局。這是在理解了花卉的生長規律、結構特徵、並懂得了基本造型方法和筆墨要求後,進入摹寫或創作時,必然會碰到的問題。同樣是一種花卉,為什麼有素養的畫家入畫時,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而初學者則難以做到,除筆墨技巧外,畫面的總體布局,即構圖的合理與否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筆墨、形體和構圖是畫好一幅畫的主要技法要素。
中國花卉或花鳥畫的構圖,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認識。一是處理畫面的具體手法或方式,如「S」形構圖,半環形構圖,縱橫交叉構圖等。二是掌握畫面布局中美的法則,如主輔、虛實、疏密、聚散、藏露、開合、呼應等。初學畫梅,掌握幾種具體的構圖形式是必要的,但根本上是要理解和掌握構圖規律,做到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才能千變萬化,得心應手,現分別簡述之。
主輔:或稱「主次」、「賓主」、「主客」等,一幅畫有主體,有陪襯。主體是畫面的重點或中心。布局時力求主體的位置突出、醒目,其他作為陪襯,位置應隱蔽些,畫行虛些。左圖前面一枝梅為主,後為賓。一主一輔。一濃一淡,一高一矮、一疏一密,自然形成了鮮明的節奏與對比。切忌主次不分,平均對待。
具體運用時,也有用反襯的手法。即把矮小次要的置於前面,主體置於後面。可視構圖需要和表現手法而定。
虛實:一幅畫,總體布局上必須有虛實對比,一般說來,「有畫處為實,無畫處為虛」或者說「有筆墨處為實、無筆墨處為虛」。這都是說明畫面上的空白和物象的對比關系。在構圖上常有虛實相間、虛實互用、以虛顯實、以實破虛等手法。花鳥畫一般不畫背景,留出大塊空白,即是「虛」,而所畫之物即為「實」,或者近者為實而遠者為虛,或者主為實賓為虛,都是為了畫面的對比效果。「虛」能給人以「遷想妙得」之功,所謂「意到筆不到」、「意猶未盡」也正「以虛顯實」的絕妙效果。切忌滿紙筆墨,所畫物象占據一切空白,畫得嚴嚴實實,反而使觀賞者感到閉塞,失去了遐想之餘地。
圖45,在構圖上除兩枝梅花有主輔之分外,在左上方留出大塊空白,即是為了求得虛實效果。
疏密:中國畫理中有「密不通風,疏可走馬」之法則。構圖時應密處密,疏處疏,疏密有致才能節奏生動,平鋪直敘,沒有疏密變化則刻板平淡,觀之乏味。畫梅花,主要是處理好枝幹、花朵、苔點等點、線、面的排列交叉關系。上圖,前面主體枝幹濃而密,後面輔枝淡而疏。
聚散:是指集中與分散的關系。畫梅花,花朵的分布必須有聚集在一起的,有疏落分散的,聚散之間要互相聯系,做到聚而不塞,散而不散,才能富有韻律,引人入勝。切忌平均分布、散點布局。
藏露、隱現:根據意境和畫面藝術手法的需要,在構圖時,往往某些部分要藏,某些部分要露。某些部分要畫得顯眼些,某些地方則要隱蔽些。一般是主體部分要醒目突出,陪襯部分隱蔽些。但有些構圖,主體部分也要有藏露、隱現。如表現古梅老乾為主的畫面「老乾新姿」,構圖時盡管老乾占據畫面主要位置,但具體著筆時,必須處理好藏露隱現的關系。才能使畫面產生大小粗細、濃淡前後等強烈對比和含蓄多變的藝術效果。
開合:是指畫面構圖的完整統一。門窗有開關,故事有始末,文章有開頭結尾,畫畫同樣有起有結。有的畫使人感到沒畫完,這就是沒有合好。如畫一條龍,畫龍身為「開」,點睛則為「合」,畫龍不點睛,則是死龍。畫梅花也如此,只圈點花瓣而不點花心,猶如畫龍不點睛,顯得沒精神,也就是只開不合。無論小構圖、大構圖都要處理好開合關系,有的畫面有幾個開合,都要認真處理好,使其達到完整統一。切忌有頭無尾,半途而廢。
呼應:也稱「顧盼」,是指畫面的物象形態,色調互相協調、呼應,相映成趣。構圖上應在上下、左右、前後、主輔等各個方面去考慮,使之做到顧盼有情,氣脈貫通,情景交融。切忌機械湊合、各自東西互不關聯。
圖47,主體梅,主幹上發,旁發小枝在畫面上方轉而下垂,和右下側梅枝上下呼應,形成顧盼之勢,使畫面構圖富有變化和情趣。避免了主輔兩枝梅花,枝條全都上發的單調局面。
綜上所述,既是一般花鳥畫構圖中創造形式美的重要法則,也是畫梅花時應該掌握的規律。梅花構圖和其他花卉大同小異,根據梅花以表現枝幹為主,構圖上可歸納為「長短、粗細、多少、縱橫」八個字。梅花的一切構圖形式,萬變不離其宗,都發自這八個字。
構圖力求形式優美,變化萬千,時又求得統一,「變化統一」是構圖的總要求。變化與統一是事物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一幅畫無「變」則板,「變」過則亂。也就是說,畫畫時在筆墨、形體、色彩等諸方面太統一,必然呆板、單調、無生機。必須造成表現手法上的各種「矛盾」,才能產生起伏、滌盪和節奏韻律等美的東西。梅花構圖,也正是運用矛盾的對立統一法則,創造出各種各樣的構圖形式。
② 國畫梅花的畫法
枝乾的畫法
畫梅應先從出枝入手。出枝講的是畫枝幹,枝幹穿插得當,筆墨用得好,版整幅梅花即完成了大部分權。關於出枝,古人有「無女不成梅」之說,用書寫的「女」字較為形象地說明枝乾的交叉、組合。學畫枝幹,必先從第一筆枝幹練起。
出枝幹第一筆要知道在紙上下筆的位置,一般來講,應從紙邊的1/3位置入筆。此處入筆相比較紙角處或紙邊中央處入筆在視覺上感覺舒服。這也與西方繪畫「黃金分割線」的位置基本接近。這個位置在畫花鳥畫中都是適用的。
③ 花鳥圖的花鳥圖
錢選《花鳥圖》卷
中國元代畫家錢選花鳥畫中的精品。錢選(13世紀)字舜舉,號玉潭,又號巽峰、清癯老人、習懶翁, 又稱川翁。湖州(今浙江吳興)人。此圖紙本,設色,縱 316.7厘米,橫38厘米,計 3段:桃花翠鳥、牡丹、梅花。所繪形象准確,神態生動。線條細勁而圓潤,筆骨挺健。每段畫均有自題詩一首,末段題詩後署:「至元甲午畫於太湖之濱並題,習懶翁錢選舜舉。」 本幅鈐「錢選之印」、「翰墨游戲」「錢氏舜舉」「舜舉印章」「舜舉」、「錢氏」等印9方。本幅有清弘歷題,卷後有黃姬水、王登、陳汝器等題,並有耿信公、清乾隆內府等藏印多方。《石渠寶笈》著錄。現藏天津市藝術博物館。
藝術家:賈平西
名稱:賈平西 花鳥
材質、形制:鏡芯
④ 從古自今擅長畫梅花的畫家都有哪些
北宋君主宋徽宗趙佶的臘梅就畫的不錯,在傳世的一幅臘梅山禽圖中就可以看出回。作為一代帝答王,趙佶卻在藝術繪畫上成就頗深,尤其是花鳥人物方面的繪畫。這幅臘梅畫畫中彩墨工細,筆墨運用自如,用細筆勾勒梅花小枝,設色清雅。再加上山禽刻畫的栩栩如生,逼真細致,構圖明朗,造型大方。
墨梅鼻祖」是一位名為鍾仁的花鳥畫大師,也是北宋年間的畫家,對於梅花也是十分欣賞,尤其是墨梅的創作,更是一絕,始創墨梅畫法。「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首詩也恰到好處的形容了仲仁畫家的墨梅畫上的成就與風格,將枝幹虯曲、疏影橫斜之神態勾勒得淋漓盡致。
除了這兩位北宋畫家以外,元代王冕,明代陳老蓮,清代金農、李方膺、汪士慎等,這幾位古代畫家都是喜梅愛梅善畫梅的名家花鳥畫大師。梅花的清雅俊逸、冰肌玉骨、凌寒留香等的品性風格也被刻畫的淋漓盡致,流傳至今的幾幅梅花字畫,也受到了熱烈的歡迎。
⑤ 喜鵲梅花圖掛哪
喜鵲梅花圖一般題名都叫 喜上眉梢,寓意從名字就可以看出來了,
喜鵲是一種吉祥鳥,它內的到來,必有喜事到。喜雀站在梅花枝頭,形容喜事臨門,幸運吉祥。在中國傳統習俗上,喜容鵲被認為是 一種報喜的吉祥鳥。梅開百花之先,是報春的花。所以喜鵲立於梅梢,即將梅花與喜事連在一起,表示喜上眉梢。梅花枝頭站立兩只喜鵲,兩只喜鵲即雙喜之意。梅與眉同音,借喜鵲登在梅花枝頭,寓意「喜上眉梢」、「雙喜臨門」、「喜報春先」。
更多的作品,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書法 都可以網路一下易從字畫,第一個就是
可以選擇掛在客廳,有著喜氣連連的意思
掛在卧室也非常好、 卧室和客廳比較好。
⑥ 北宋趙佶創作的梅花綉眼圖是屬於工筆花鳥畫嗎
《梅花綉眼圖》,宋代,趙佶,絹本設色,縱24.5厘米,橫24.8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梅枝瘦內勁,容枝上疏花秀蕊,一隻綉眼俏立枝頭,鳴叫顧盼,與清麗的梅花相映成趣。綉眼是一類著名的觀賞鳥,眼周有白環。常集成小群,飛止於竹林、樹叢間,食昆蟲與果實。主要分布於
《梅花綉眼圖》,宋代,趙佶,絹本設色,縱24.5厘米,橫24.8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圖中梅枝瘦勁,枝上疏花秀蕊,一隻綉眼俏立枝頭,鳴叫顧盼,與清麗的梅花相映成趣。綉眼是一類著名的觀賞鳥,眼周有白環。常集成小群,飛止於竹林、樹叢間,食昆蟲與果實。主要分布於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性柔馴,鳴聲婉轉。《梅花綉眼圖》雖然景物不多,卻頗為優美動人。所繪梅花為宮梅,經過不斷剪枝,人工修飾痕跡較重。此種梅的畫法精細纖巧,敷色厚重,自有一種富貴氣息,這樣的風格趣味為宮廷所好尚,顯然代表了皇家的審美意味。所繪梅花為宮梅,宮中的梅花經過不斷剪枝,代表了皇家的審美意味。本幅款識:「御筆」、「天下一人」。鈐「御書」朱文葫蘆形印一方。鑒藏印鈐「阿蒙秘笈」。
⑦ 為什麼有的國畫畫家畫梅花時要畫花瓶和酒壺,酒杯
中國花鳥畫的創作很多都具有「吉利」、「平安」、「延壽」等寓意,可以說有的是為了自己內討個彩頭,而容有些這是對受畫者的恭維、敬意。
一、畫梅花帶花瓶:
梅花和花瓶的花鳥畫,一般寓意「歲歲平安」。梅花+花瓶的組合常常在「歲朝清供圖」題材中,梅花寓意新年,花瓶代表了平安。如吳昌碩1915《歲朝清供圖軸》(下圖)
⑧ 當代畫家畫梅花誰最好
梅花被譽為花中「清客」,並把它與松、竹稱為「歲寒三友」,與蘭、竹、菊稱為「國畫四君子」。梅花以它傲霜鬥雪、不畏嚴寒、凌寒獨開的高潔稟性被中國傳統文人所喜愛,成為文人墨客/畫家爭相歌頌的對象,對於說當代畫家畫梅花誰最好,我們可以先來追溯一下歷史。
據畫史記載,南北朝已經有人畫梅花,到了北宋,畫梅就成了一種風氣,最有名的是仲仁和尚,他創墨梅,畫梅全不用顏色,只用水墨深淺來加以表現。
元明以來,用梅花作畫更多。元代最大的畫梅大師應該首推王冕,他自號梅花屋主,他的水墨梅畫一變宋人稀疏冷倚之習,而為繁花密蕊,給人以熱烈蓬勃向上之感。
明清的畫梅者舉不勝舉,如劉世儒、石濤、金農、汪士慎等,從風格來看,他們大體繼承了宋人的疏冷和元人的繁密兩種畫風。
雖然畫風各有不同,但梅花的那種冰肌玉骨、凌寒留香都是畫家手中常描繪的景緻,關於當代畫家畫梅花誰最好的畫家,易從花鳥字畫推薦木清、李中華,劉海軍,易天也這幾位老師,以下是他們各自的梅花作品展,大家不妨欣賞一下。
1.李中華四尺橫幅梅花作品《鐵骨生春》
此幅作品以梅花為題材,梅花被譽為花中「四君子」之首,也是「歲寒三友」之一,因其所處環境惡劣,卻仍在凌厲寒風中傲然綻放於枝頭,是中華民族最有骨氣的花,是民族魂代表。此幅作品可以當做禮品贈與友人、長輩、領導,也可懸掛於家中客廳調節風水。
2.易天也老師寫意畫梅花牡丹《花鳥畫四條屏》
這是一幅花鳥四條屏,四幅圖據採用寫意畫法。右起第一幅是一樹紫藤蘿,紫藤寓意紫氣東來,亦象徵至死不渝的愛情。右起第二幅的主題是竹子,竹林之中幾朵牡丹競相開放。竹子象徵平安,第三幅是一牡丹圖,牡丹代表富貴。迎春花不為嚴寒為人們報春,是吉祥如意的代表。由此可見,這四條屏掛在家中客廳或公司企業里的大堂或者會客廳都具有很好的寓意。作為禮品饋贈他人也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3.木清六尺橫幅花鳥畫梅花喜鵲雙侶《喜上眉梢》
這是木清老師創作的一幅寫意花鳥畫作品。本作品以梅花為題材,畫中以「沒骨法」畫枝幹,淡墨揮灑,濃墨點苔,蒼古老拙。老乾新枝,昂揚向上,豪放不羈,盡顯梅花的勁峭冷香、豐韻傲骨。象徵著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作品落款《喜上眉梢》十分貼題,掛在客廳或者卧室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4.劉海軍三尺橫幅花鳥畫梅花《梅花香自苦寒來》
這是一幅以梅花為題材的寫意花鳥畫作品。畫出的梅干虯矯盤錯,古勁蒼老,用筆遒勁,頓挫得宜,時而帶點飛白,富有質感,讓人感到他筆下的梅干滿身都是與風霜雨雪搏鬥經歷的印記。令人感到風神綽約,奕奕有致。滿樹梅枝虯曲蒼勁嶙峋、風韻灑落,有一種飽經滄桑,威武不屈的陽剛之美。梅花枝條多變而有規律,呈現出一種很強的力度和線條的韻律感。
要畫好梅花,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畫梅人還必須有畫梅人的品格,有人稱之為「梅氣骨」,一種高尚的情操和潔身自好的品格,正所謂:「畫梅須有梅氣骨,人與梅花一樣清」。
更多梅花作品欣賞請去易從花鳥字畫梅花字畫版塊欣賞,相信梅花的獨特氣質及畫家的精妙用筆,絕對讓你對梅花肅然起敬,愛不釋手。
⑨ 梅蘭竹菊花鳥,這些在國畫中哪個最好學
梅花和菊花最好學,蘭花和竹子更注重的是筆墨功夫,在國畫界有「半世竹,一世蘭」的說專法,就是屬說畫半輩子竹子才能畫好竹子,畫一輩子蘭花才能畫好蘭花,可見竹子和蘭花的難度。梅花主要畫出氣勢,菊花主要注意構圖。花鳥畫中竹子和蘭花是最難的,不過只要熱愛,肯下功夫,什麼都不是問題。
⑩ 目前國內誰的梅花畫得最好
我了解湖南有位知名畫家楊艾湘老師,作品就以梅花出名。你可以在網上網路搜索,因為他的部分梅花作品都瘦到媒體的報道,也先後在國外展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