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與茶花
『壹』 驚蜇前後嫁接茶花可以嗎
最好5-8月 這段時間溫度高 癒合快 漲勢好
『貳』 驚蟄的含義
驚蟄節氣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我國勞動人民自古很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唐詩有雲:"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農諺也說:"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九盡楊花開,農活一齊來。"華北冬小麥開始返青生長,土壤仍凍融交替,及時耙地是減少水分蒸發的重要措施。
"驚蟄不耙地,好比蒸饃走了氣",這是當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寶貴經驗。沿江江南小麥已經拔節,油菜也開始見花,對水、肥的要求均很高,應適時追肥,乾旱少雨的地方應適當澆水灌溉。南方雨水一般可滿足菜、麥及綠肥作物春季生長的需要,防止濕害則是最重要的。
俗話說:「麥溝理三交,賽如大糞澆」、「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溝」。必須繼續搞好清溝瀝水工作。華南地區早稻播種應抓緊進行,同時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隨著氣溫回升,茶樹也漸漸開始萌動,應進行修剪,並及時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發葉,提高茶葉產量。桃、梨、蘋果等果樹要施好花前肥。
(2)驚蟄與茶花擴展閱讀:
驚蟄過後萬物復甦,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同時卻也是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的季節。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養生應順乎陽氣的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
從飲食方面來看,驚蟄時節飲食起居應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可多食鴨血、菠菜、蘆薈、水蘿卜、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山葯、蓮子、銀耳等食物。
由於春季與肝相應,如養生不當則可傷肝。現代流行病學調查亦證實,驚蟄屬肝病的高發季節。此外,諸如流感、流腦、水痘、帶狀皰疹、流行性出血熱等在這一節氣都易流行爆發,因此要嚴防此類疾病。
『叄』 與驚蟄有關的神獸
從驚蟄開始,萬物都出來活動,白虎也在這個時候出來覓食。為保平安,人們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所以與驚蟄有關的神獸是白虎。
『肆』 驚蟄什麼花開
茶花、櫻花、水晶蘭、杏花
『伍』 二十四節氣關於驚蟄的資料:驚蟄對聯
1、煙雨樓台,革命萌生,此間曾著星星火;風雲世界,逢春蟄起,到處皆聞殷殷雷。
出自董必武,董必武是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他生於清光緒十二年正月三十日(1886.3.5)。這天正值驚蟄。1963年,董必武重遊黨的「一大」舊址之一的浙江嘉興南湖紀念館時,所撰一對聯特意用驚蟄雷響比喻。
2、鶴迎風雨翔廣宇;琴伴雷霆揚新聲。
出自陳鶴琴,陳鶴琴是中國現代兒童心理和教育研究的開拓者。他生於清光緒十八年二月初七(1892.3.5,是日驚蟄)。有嵌名題贈對聯。
3、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中讀書。
出自周恩來,自周恩來是無產階級革命家,黨和國家的主要領導人之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人之一。他生於清光緒二十四年二月十三日(1899.3.5,是日驚蟄)。
『陸』 立春和驚蟄之間的節氣
立春和驚蟄之間的節氣是:雨水。
春天有6個節氣,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立春:斗柄指向法:斗指寅;定氣法:太陽黃經為315度。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於公歷2月3-5日交節。
雨水:斗指壬;太陽黃經為330°。降雨開始,雨量漸增。公歷2月18-20日交節。
驚蟄:斗指丁;太陽黃經為345°。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公歷3月05-07日交節。
春分:斗指壬;太陽黃經為0°。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公歷3月20-22日交節。
清明:斗柄指向法:斗指乙;平氣法:冬至後105天;定氣法:太陽黃經為15°。清明時節,萬物「吐故納新」,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公歷4月04-06日交節。
穀雨:斗指癸;太陽黃經為30°。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茁壯成長。公歷4月19-21日交節。
(6)驚蟄與茶花擴展閱讀:
二十四節氣,是指干支歷中表示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它最初是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確定,斗柄繞東、南、西、北旋轉一圈,為一周期,謂之一「歲」(攝提);每一旋轉周期,始於立春,終於大寒。
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採用的是「定氣法」劃分,即每一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運行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定氣法」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15°為一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二十四節氣」表達了人與自然宇宙之間獨特的時間觀念,蘊含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淀。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屬陽歷范疇。它是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現在使用的農歷吸收了干支歷的節氣成分作為歷法補充,並通過「置閏法」調整使其符合回歸年,形成陰陽合歷。
二十四節氣既是歷代官府頒布的時間准繩,也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19年7月,由中國氣象局華風氣象傳媒集團與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聯合主辦的「中國天氣·二十四節氣研究院」正式成立。
『柒』 閱讀題《驚蟄》的答案
1. 根據文意,請概括 "驚蟄"一詞的含義。
答: 春雷驚(喚)醒了自然萬物。
2.作者認為二十四節氣名稱令我們驕傲和慚愧的原因是什麼?(可聯系當今人們運用漢語的實際情況分析)。
答:節氣名稱體現了漢語的簡約性與表意美,我們因此為先人的智慧感到驕傲;今人運用漢語,存在不夠規范、不夠簡潔、表意缺詩意美的現象,所以感到慚愧。
3.試簡析第②段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
答:比喻句,形象貼切地表現了驚蟄"顯現出一絲善意的冒犯和介入。"
4.文章第③段首句在結構和內容上有什麼作用?
答: 結構上:承上啟下,起過渡作用;內容上:"驚蟄"這一具有"革命"意味的節氣,與上文中"顯現出一絲善意的冒犯和介入"相呼應,同時為下文展開描述"豁然晴朗"的畫面做鋪墊。
5. 諺語"驚蟄過,暖和和",改為"驚蟄過,暖和了"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請闡述理由。
答:原句疊詞、押韻並用,琅琅上口,易於記誦;改動後句子不再押韻,語言平淡,民間諺語的韻味消失。
或:"暖和和"運用了疊詞,彷彿使人感受到了融融的暖意,突出了人的主觀情感,而"暖和了"只是一個氣溫客觀的變化過程。另外,"暖和和"與上句押韻,朗朗上口,符合諺語簡潔好記的特點(1分)。改動後,句子沒有了這樣的效果。
6."清明"、"穀雨"、"白露"等節氣的名稱,蘊含著東方田園風景與中國古典詩歌般的美,請選擇其中一個節氣,模仿作者對"驚蟄"的解讀,以合理的想像加以描繪。
答:描繪扣住季節特徵,想像合理,語言通暢。
舉例:白露 微微透著些曦光的清晨,茫茫秋水泛著些許的寒意。一叢叢鬱郁青青的蘆葦凝著一層細細密密的白霜,搖曳在清寒的秋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