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梅花栽培技術

梅花栽培技術

發布時間: 2021-03-03 15:21:56

『壹』 梅花的種植方法

梅花,在園林、綠地、庭園、風景區,可孤植、叢植、群植等;也可屋前、坡上、石際、路邊自然配植。若用常綠喬木或深色建築作背景,更可襯托出梅花玉潔冰清之美。如松、竹、梅相搭配,蒼松是背景,修竹是客景,梅花是主景。古代強調"梅花繞屋"、"登樓觀梅"等,均是為了獲得最佳的觀賞效果。另外,梅花可布置成梅嶺、梅峰、梅園、梅溪、梅徑、梅塢等。梅花冰清玉潔,純貞高雅,是冬春之季觀賞的重要花卉。它可成片叢植也可作盆景和切花,以美化庭院等環境。梅子生食,可生津止渴,也可製成話梅、梅乾等各式蜜餞和梅醬、梅膏等物。果子入葯,具有解熱鎮咳、驅蟲止痢的功效;花、根入葯,能活血解毒,利肺化痰。另外,果及樹皮還可製作染料;樹乾材質優良,紋理細膩,是用於手工藝雕刻的重要材料。
形態
株高約5-10米,干呈褐紫色,多縱駁紋。小枝呈綠色。葉片廣卵形至卵形,邊緣具細鋸齒。花每節1~2 重瓣梅花.jpg
朵,無梗或具短梗,原種呈淡粉紅或白色,栽培品種則有紫、紅、彩斑至淡黃等花色,於早春先葉而開。 梅花可分為系、類、型。如真梅系、杏梅系、櫻李梅系等。系下分類,類下分型。梅花為落葉小喬木,樹干灰褐色,小枝細長綠色無毛,葉卵形或圓卵形,葉緣有細齒,花芽著生在長枝的葉腋間,每節著花1~2朵,芳香,花瓣5枚,白色至水紅,也有重瓣品種。(如圖) 莖 梅花是落葉小喬木,高可達10米,枝常具刺,樹冠呈不正圓頭形。枝幹褐紫色,多縱駁紋,小枝呈綠色或以綠為底色,無毛。 果 核果近球形,有溝,直徑約1~3厘米,密被短柔毛,味酸,綠色,4-6月果熟時多變為黃色或黃綠色亦有品種為紅色和綠色等;味酸,可食用,可用來做梅干、梅醬、話梅、酸梅湯、梅酒等,亦可入葯。梅花酒在日本和韓國廣受歡迎。其味甘甜,有順氣的功能,是優良的果酒。話梅在中國是很受歡迎的食品。話梅是將梅子與糖、鹽、甘草在一起腌制後曬干而成的。話梅還可以用來做成話梅糖等食品。 花 梅花可分為真梅系、杏梅系、櫻李梅系等,每節1~2朵,無梗或具短梗,直徑1~3厘米,萼筒鍾狀,有短柔毛,裂片卵形;花瓣5枚,原種呈淡粉紅或白色,栽培品種則有紫、紅、彩斑至淡黃等花色;雄蕊多數、雌蕊離生,子房密被柔毛,罕為2-5(離心皮)或缺如,子房上位,花柱長。 梅花的總品種達300多種。適宜觀賞的梅花種類包括大紅梅、台閣梅、照水梅、綠萼梅、龍游梅等品種。觀賞類梅花多為白色、粉色、紅色、紫色、淺綠色。中國西南地區12月至次年1月,華中地區2至3月,華北地區3至4月開花。初花至盛花4~7日,至終花15~20日。 梅花屬於長壽花卉,即使是在家盆栽,也經常可以養到十年以上。湖北黃梅縣有株一千六百多歲的晉朝所植梅花,至今仍吐芬芳。 梅花雖對土壤要求並不嚴格,但土質以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為佳。幼苗可用園土或腐葉土培植。梅花對水分敏感,雖喜濕潤但怕澇。若盆土長期過濕會導致落葉黃葉。梅花不喜大肥,在生長期只需施少量稀薄肥水。梅花可耐-15度的溫度。梅花以嫁接繁殖為主,播種、壓條、扦插也可。砧木以實生梅苗或杏、桃為主。梅花通常不易染病,但也有一些病害,如穿孔病、炭疽病、白粉病、枯枝流膠病、干腐流膠病等。蚜蟲對梅花常有危害。但不可使用樂果殺蟲,其會對梅花產生葯害而導致落葉。此外,還有一種梅花盆景,名為梅樁。
1.栽植在南方可地栽,在黃河流域耐寒品種也可地栽,但在北方寒冷地區則應盆栽室內 浙江超山
越冬。在落葉後至春季萌芽前均可栽植。為提高成活率,應避免損傷根系,帶土團移栽。地栽應選在背風向陽的地方。盆栽選用腐葉土3份、園土3份、河沙2份、腐熟的廄肥2份均勻混合後的培養土。栽後澆1次透水。放庇蔭處養護,待恢復生長後移至陽光下正常管理。 2.光照與溫度喜溫暖和充足的光照。除杏梅系品種能耐-25℃低溫外,一般耐-10℃低溫。耐高溫,在40℃條件下也能生長。:在年平均氣溫16-23℃地區生長發育最好。對溫度非常敏感,在早春平均氣溫達-5-7℃時開花,若遇低溫,開花期延後,若開花時遇低溫,則花期可延長。生長期應放在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的地方,若處在庇蔭環境,光照不足,則生長瘦弱,開花稀少。冬季不要入室過早,以11月下旬入室為宜,使花芽分化克分經過春化階段。冬季應放在室內向陽處,溫度保持5℃左右。 3.澆水與施肥生長期應注意澆水,經常保持盆土濕潤偏於狀態,既不能積水,也小能過濕過干,澆水掌握見干見濕的原則。一般天陰、溫度低時少澆水,否則多澆水。夏季每天可澆2次,春秋季每天澆1次,冬季則干透澆透。施肥也合 理,栽植前施好基肥,同時攙入少量磷酸二氫鉀,花前再施1次磷酸二氫鉀,花施1次腐熟的餅肥,補充營養。6月還可施1次復合肥,以促進花芽分化。秋季落葉後,施1次有機肥,如腐熟的糞肥等。 4.整形修剪地栽梅花整形修剪時間可於花後20天內進行。以自然樹形為主,剪去交叉枝、直立枝、乾枯枝、過密枝等,對側枝進行短截,以促進花繁葉茂。盆栽梅花上盆後要進行重剪,為製作盆景打基礎。通常以梅樁作景,嫁接各種姿態的梅花。保持一定的溫度,春節可見梅花盛開。若想「五一」開花,則需保持溫度0-5℃並濕潤的環境,4月上旬移出室外,置丁陽光允足、通風良好的地方養護,即可「五一」前後見花。 5.花期控制盆栽梅花一般為家庭觀賞。冬季落葉後置於室內,溫度保持在0-5℃,元旦後逐漸加溫至5 -10℃,並日充分接受光照,經常向枝條噴水,水濕應與室溫接近。
園藝學
在園林、綠地、庭園、風景區,可孤植、叢植、群植等;也可在屋前、坡上、石際、路邊自然配植。若用常綠喬木或深色建築作背景,更可襯托出梅花玉潔冰溥清之美。如松、竹、梅相氨基酸,蒼松是背景,修竹是客景,梅花是主景。古代強調「梅花繞屋」、「登樓觀梅」等,均是為了獲取最佳的觀賞效果。另外,梅花可布置成梅嶺、梅峰、梅園、梅溪、梅徑、梅塢等。 人工栽培 常用嫁接法繁殖,砧木多用梅、桃、杏、山杏和山桃。梅花露地栽培,應於陽坡或半陽坡地段,株距3~5m。通常在生長期間施3次肥,即在秋季至初冬施肥,如餅肥堆肥、廄肥等;在含苞前施速效性肥;在新梢停止生長後(6月底至7月初),適當控制水分並施肥,促進花芽分化。梅花適作盆景栽培。將地栽培數年後的植株上盆。盆土宜軟松肥沃,栽前栽後均要整形和修剪。
病蟲害
梅花病害種類很多,最常見的有白粉病、縮葉病、炭疽病等。 (1)白粉病。此病常在濕度大、溫度高、通風不良的環境中發生。早春三月,梅花萌芽時,嫩芽和新葉易受病菌侵染,受害部位會出現很薄的白粉層,接著白粉層上出現針頭大小的黑色或黃色顆粒,後期葉片變黃而枯死。 (2)縮葉病。可噴灑托布津或多菌靈防治,亦可噴灑1%波爾多液,每隔一星期噴一次,3-4次即可治癒。 (3)炭疽病。病發初期可噴70%托布津1000倍液或噴代森鋅600倍液防治。發現其他各種病時,噴灑上述兩種葯液亦可見效。

『貳』 梅花(薔薇科 李屬)栽培技術有哪些

Prunus mume Sieb.et Zucc[Armeniaea mume Sieb]

梅花為我國的著名花木,自古以來就是我國文學家、藝術家謳歌描繪的最好題材之一,已有悠久的栽培歷史。梅花早春開放,姿態優美,品種繁多,樹形強健,既能觀賞,又可食用,深受人們的廣泛喜愛。

[形態特徵]

落葉小喬木,樹冠呈不正圓頭形。干褐紫色,多縱皺紋,小枝呈綠色或以綠為底色。葉廣卵形至卵形,先端長漸尖或尾尖,邊緣具細銳鋸齒,托葉脫落性。花多每節1~2朵,多無梗或具短梗,淡粉紅或白色(見彩圖47),有芳香,多在早春先葉而開,花瓣5枚,常近圓形,萼片5枚,多呈絳紫色。核果近球形,徑約2~3厘米,黃色或綠黃色,密被短柔毛,味酸,核面有小凹點,與果肉粘著,6月果熟。

梅花除原種外,還存在若干變種。我國主要有以下野生變種:

曲梗梅P.mume var.cernua果梗長而曲。

毛梅P.mume var.goethartiana葉背各部,花梗、花托、萼片、子房與花柱下半部等處均有毛。

中國梅花現有300多個品種,按進化與關鍵性狀可分3系、5類、16型,即:

(1)真梅系

為梅花的嫡系,是由梅花的野生原種或變種演化而來,而不滲入其他物種的血統,真梅系品種既多且富變化。按枝姿(直上、下垂、扭曲)分為3類,即直枝類、垂枝類和龍游類。

直枝梅類:是中國梅花中最常見、品種最多、變化幅度最廣的一類,按其花型、花色、萼片顏色等標准分為7型,即江梅型、宮粉型、玉蝶型、硃砂型、綠萼型、灑金型和黃香型。

垂枝梅類:枝姿奇特,富有韻味,垂枝如柳,是演化程度較高,而品種形成較晚的類別。垂枝梅類分為4型,即:單粉垂枝型、殘雪垂枝型、白碧垂枝型和骨紅垂枝型。

龍游梅類:它和垂枝梅類一樣都富有畫意,枝條扭曲似龍桑。現僅有1個型即玉蝶龍游型,1個品種即龍游梅。

(2)杏梅系

其品種的形態特徵介於杏、梅之間,或頗似杏,而核表面有小凹點—這是梅的典型特徵。它們是梅與杏P.armeniaca或山杏P.sibirica的種間雜種。現杏梅系僅有1類即杏梅類,下有單杏型、豐後型、送春型等3個型。杏梅系出現較遲,品種不多,但表現出雜種優勢,適應性和抗逆性均強,花繁色艷,大有前途,在抗寒育種和梅花北移上尤具潛力。

(3)櫻李梅系

是宮粉型梅花與紅葉李的種間雜種。最早由法國人於19世紀末育成。我國1986年始由美國引入,褐紫嫩葉與紫紅花朵同時抽發、著花繁密、朵大瓣重,且具長梗(長至0.9厘米),目前僅有美人梅1類1型1種。

[分布]

梅花原產中國,野梅以西南山區,尤其是滇、川兩省為分布中心。分布的次中心在鄂南、贛北、皖南、浙西的山區一線,此外在廣西東北和廣東韶關、福建、台灣等地山區亦有野梅分布,梅花的栽培分布,露地栽植區主要在長江流域的一些城市及其郊區,向南延至珠江流域,向北達到黃淮一帶,而以北京為最北界。國外以日本栽培較多。

[習性]

梅喜溫暖氣候,但在江南花木中,仍以梅較為耐寒,且開花特早,梅花一般不能抵抗-15~-20℃以下的低溫,它對溫度很敏感。一般當旬平均氣溫達6~7℃時開花,乍暖之後尤易提前開放。梅喜空氣濕度較大,但花期忌暴雨,要求排水良好,澇漬數日即可造成大量落葉或根腐致死。對土壤要求不嚴,且頗能耐瘠薄,幾乎能在山地、平地的各種土壤中生長,而以黏壤土或壤土為佳,中性至微酸性最宜,微鹼性也可正常生長。梅是陽性樹種,最宜陽光充足,通風良好,但忌在風口栽培,在北方尤屬大忌。壽命長,可達1300年。萌芽、萌櫱力較強。

[繁殖與栽培養護]

繁殖最常用的是嫁接、扦插,壓條次之,播種又次之。作為梅的砧木,南方多用梅和桃,北方常用杏、山杏或山桃。杏和山杏都是梅的優良砧木。嫁接成活率也高,且耐寒力強。梅本砧表現良好,尤其用老果梅樹蔸作砧嫁接或古梅樹樁,更為相宜。通常用切接、劈接、舌接、腹接或靠接,於春季砧木萌動後進行,腹接還可在秋天進行,芽接多於6~9月進行。梅樹扦插,因品種不同,其成活率差異很大,一般於11月份扦插,選用1年生枝,插穗長10~15厘米,插前用500毫克/升吲哚丁酸作快浸處理,可提高成活率。壓條一般於早春進行,將1~2年生、根際萌發的枝條用利刀環剝大部。埋入土中深3~4厘米,平時注意保濕,生根後於秋末割離、分栽。為了培育新品種和砧木,多用播種,6月收成熟種子,清洗晾乾,秋播。如春播,需進行層積處理。

梅花的栽培,有露地園林栽培、切花栽培、盆景栽培以及催延花期栽培等方式。

露地園林栽培:最重要的是要適地適樹,要選擇適當的地點,符合其生態要求,要溫暖濕潤、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的環境。一般栽2~5年生大苗,栽植方式可用孤植、叢植或群植。栽前要掘樹穴,施基肥,栽後要澆透水,加強管理。梅樹整形,以自然開心形為宜。修剪一般宜輕度,並以疏剪為主,短截為輔,1年一般應施3次肥,即秋季至初冬施基肥,含苞前盡早施速效性肥,新梢停止生長後(6月底、7月初)要適當控制水分,並施過磷酸鈣等速效性「花芽肥」,以促進花芽分化。

以生產切花為主要目的的梅花,多露地成片栽種,株行距可較小(3米×3米),主幹分枝點留低(約30厘米),並適當重剪,多施肥料,以促進大量生長較長的花枝。作切花栽培的品種,要求長勢健旺,而且能年年著花繁密,如宮粉型梅。

盆景栽培:先將苗木經露地栽培數年後,於年底上盆,栽前栽後均要整形修剪,必要時可用刀切,棕絲扎,鐵絲纏。修剪梅樁、盆梅,應較露地梅花為重。盆梅澆水要適度,太多易落黃葉,太干易落青葉,在新梢達至30厘米左右後,約在6月間要適當控制水分,並增施追肥,促進花芽分花。花前先置於冷室向陽處,含苞待放時移至室內觀賞,花後應進行強度短截,仍移至露地培養,藉以恢復元氣,增強長勢。

梅花適於催延花期栽培:可令其春節、五一勞動節、國慶節、元旦等節日開花。因梅花對溫度很敏感,要使它在元旦、春節開花,因時間已接近自然花期,很容易做到,但要注意增溫不宜太猛。要經常灑水,以保持其空氣濕度,並將其放置於陽光充足之處,花蕾露色後,移至低溫處,這樣可維持10~20天不開花。若給以10~15℃的條件,則經1周左右即可開花。如要在五一節開花,可將花芽繁多的盆梅置於略高於冰點的冷室中,至翌年4月上中旬逐漸移出室外。若要提前至國慶節開花,則要在抽梢長30厘米後及時「扣水」,重施追肥,並摘除全部葉片,再依次給以低溫和增溫處理,促其新形成的花芽提前於國慶節前開花。

梅花主要病蟲害有:梅花縮葉病、褐斑穿孔病、炭疽病、白銹病、根癌腫病、瘡痂病、葉斑病、桑白盾蚧、糠片盾蚧、日本球堅蚧、蘋果透翅蛾、梅木蛾、檀香粉蝶、禾穀縊管蚜、桃蚜、六星吉丁蟲、頂斑筒天牛等。防治方法:①梅葉芽剛膨大時噴灑波爾多液一次,萌芽前噴石硫合劑一次,發病期噴灑福美鋅或代森鋅等葯劑數次。②根癌病防治見「桃」。③害蟲若蟲期和幼蟲期噴灑殺螟蚣、西維因、敵敵畏、敵百蟲、氧化樂果等任一種葯劑。④吉丁蟲幼蟲期,在被害處塗刷敵敵畏或氧化光果等葯劑,並加強檢疫,燒毀病枯枝等。

[觀賞與應用]

梅蒼勁古雅,疏枝橫斜,花先葉開放,傲霜鬥雪,色、香、態俱佳,是我國名貴的傳統花木。孤植、叢植於庭園、綠地、山坡、岩間、池邊以及建築物周圍,無不相宜,成片群植猶如香雪海,景觀更佳。如與蒼松、翠竹、怪石搭配,則詩情畫意、躍然而出。花樁作成樹樁盆景,虯枝屈曲,古雅風致,盎然可愛。亦可供瓶插。

『叄』 梅花的栽培要點有哪些

1.修剪

當幼苗長到~40厘米時定干,留3~4個主枝,當枝條長到20~25厘米摘心,剪口芽下垂品種應留內芽,斜生枝條留外芽,剪口要平,第二年花後留基部2~3芽短剪,發芽後剪除過密枝、重疊枝。4月上旬當新梢長到15~20厘米時留8~10片葉摘心,可使剪口2~3芽抽梢,下部發粗壯短枝,分化為短枝花芽。5月中旬新梢生長很快,對長15~20厘米的新梢,行第二次摘心,留10~12片葉摘心,5月底至6月上中旬對過旺新梢進行第三次摘心,同時去除不需要的芽或過密的新梢。以後腋芽不斷形成花芽,這時對萌櫱枝、徒長枝、營養枝按造形的要求不斷地疏截。樹形成長後每年根據樹齡與樹勢,幼樹輕剪,弱樹重剪,強枝輕剪。病蟲枯弱枝及時疏去,主枝上的側枝留2~3個芽短剪,入秋後著生葉芽的長枝,留5~6個芽剪去上部。盆梅加工的梅樁,根據盆梅大小,自然形態,借鑒古人雲「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奇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的賞梅標准,選擇適當老根、老乾進行修剪,必要時可用刀切、棕絲扎、鐵絲纏等方法進行整形。

2.肥水管理

梅花喜濕怕澇,對水分十分敏感,切忌盆內積水。早春換盆時澆一次透水,4月天旱再澆一次透水,6月底新梢長到20~25厘米時應控水,等新梢萎蔫時再澆6~7成水,一直控制到花芽分化,入秋後適當減少澆水量,每隔1~2天澆一次透水,秋後到花蕾開放,保持土壤濕潤,促進花芽順利發育。落葉後一般不澆水,冬季嚴格控水。梅花喜肥,在上盆與換盆時應施基肥,新梢長到5厘米時,施一次腐熟餅肥水,放葉後施一次稀薄氮磷液肥,枝條長到20~25厘米時應節制肥水。6月份花芽分化時施一次磷鉀肥,促進花芽分化。梅樁要禁止使用化學氮肥,寒露後施一次磷肥。

3.病蟲害防治

梅花要防止「三害」,即澇害、葯害及煙害。盆土要用腐葉土4份、堆肥4份、砂土2份混合而成,下雨防止盆內積水。梅花對樂果、敵敵畏、硫酸銅敏感,會產生落葉,防治上可選用辛硫磷、殺螟松乳劑。梅花對二氧化硫、煙霧抗性弱,空氣污染時極易全株死亡。

早春縮葉病為害嫩芽和新葉,造成嫩梢變粗、短縮,葉背捲曲,葉紫紅色,後變灰白色枯死。應在葉芽膨大前噴65%代森鋅400~600倍,7~10天一次,連噴2~3次。

炭疽病

為害嫩梢和葉片,初現灰褐色小斑點,擴大成圓形或橢圓形,葉緣病斑半圓形,同心輪紋,灰色或灰白色,上有黑色小點,後穿孔。一般龍游梅、紅梅感病,直枝梅和綠梅抗病,管理粗放、土壤黏重、貧瘠、密度太大、風口、屋檐下、樹蔭處的梅花,6月上中旬病株率可達60%~70%。越冬的病枝梢是病原,靠風雨傳播,當年染病的新梢和葉片是再侵染源,一定要徹底及時清除。從展葉(3月中下旬)到花芽分化前(6月底),每隔10~15天噴600倍甲基托布津加多菌靈,或用40%拌種雙150~200倍,並要交替使用。

褐腐病

葉緣開始發病,病斑灰褐色,病葉很快萎蔫卷縮而下垂乾枯。果實受害表面有灰白或灰褐色絨狀霉叢發生,多呈同心輪紋狀。發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防治。

瘡痂病

在葉背初現不規則或多角形灰綠色病斑,病部後轉暗紅或紫紅色,乾枯脫落穿孔,危害果實在表面出現暗褐色圓點,不侵入組織,防治方法與炭疽病相同。

穿孔病

有兩種:(1)真菌性的褐斑穿孔,葉片侵染後初現紫褐色針頭狀小點,擴大成圓形穿孔;(2)細菌性穿孔,葉片初現淡黃色水漬狀小點,後變褐色圓斑,邊緣有半透明的淡黃色暈圈,易生離層。展葉後用65%代森鋅500倍或50%多菌靈800倍防治。

膏葯病

主要危害樹皮,在枝幹樹皮上形成圓形或不規則形的平貼菌體,管理粗放及介殼蟲危害多的樹易發病。可用新鮮牛糞或波美1度石硫合劑塗刷樹干。

流膠病

在枝幹上產生褐色病斑,並伴隨流膠,常導致樹勢衰弱及枝條乾枯。流膠病的病因有生理失調與病菌寄生兩種說法,對小病斑、輕病斑刮除後,塗以抗菌劑402100倍液,亦可用70%甲基托布津50倍液。

銹病

葉背產生瘡狀斑點,表皮破裂後散出黃褐色粉狀物,可用15%粉銹寧800倍防治。亦可在花前噴0.3~0.5波美度石硫合劑。

煤污病

葉片及嫩梢染病後長滿黑色煤狀菌絲,往往與介殼蟲、蚜蟲共存。可用50%托布津500倍液防治。

梅花的蟲害有蚜蟲、紅蜘蛛、介殼蟲、刺蛾、蝽象、金毛蟲、天牛、大蓑蛾、葉蟬及白蟻等。蚜蟲常見的有棉蚜、桃蚜、桃粉大尾蚜,4月中旬至5月中旬為危害盛期,每隔7~10天用吡蟲啉1000倍或5%氯氰菊酯2000倍防治。介殼蟲有龜臘介、糖片介、桑盾介、球堅盾介等。可用50%殺螟松1000倍或蚧死凈2000倍噴霧,同時在根部埋施15%鐵滅克顆粒劑,每1厘米干徑用葯1~2克。紅蜘蛛用75%克蟎特乳劑2000倍防治,刺蛾用50%殺螟松1000倍防治,蝽象危害期可用25%敵殺死1000倍防治。天牛以紅頸天牛為主,大量發生時噴20%菊殺乳油1000倍液或25%功夫菊酯乳油3000倍防治,亦可用毒扦堵孔。白蟻5、6、9及10月危害盛期挖蟻巢,用滅蟻粉噴施蟻體。

『肆』 梅花的栽培技術是怎樣的

盆栽梅花,抄每年需要換盆、換土、施底肥。換盆時間適宜在四月上旬。培養土用兩份腐葉土,1份腐氮磷肥,7份細沙土混合而成,再加一些顆粒復合肥。換盆時除掉老根、陳土,將散根修剪整齊,填土時,用竹簽鬆土,換完盆之後用存放過幾天的自來水澆透,梅花喜水而不耐澇,如見盆內表土花白變干,可澆一次透水,不幹則不澆,大雨後要排水。九月以後逐漸減少水量。換盆一個半月追肥1次,用麻醬渣或顆粒復合肥為好。先鬆土,使肥料與盆土混合,再澆水,過一個月後再施1次肥。七月以後應追1次腐熟的餅肥液,至立秋施最後1次肥。

『伍』 梅花的栽培與養護技術

種植方法

栽植
在南方可地栽,在黃河流域耐寒品種也可地栽,但在北方寒冷地區則應盆栽室內越冬。在落葉後至春季萌芽前均可栽植。為提高成活率,應避免損傷根系,帶土團移栽。地栽應選在背風向陽的地方。盆栽選用腐葉土3份、園土3份、河沙2份、腐熟的廄肥2份均勻混合後的培養土。栽後澆1次透水。放庇蔭處養護,待恢復生長後移至陽光下正常管理。

光照與溫度
喜溫暖和充足的光照。除杏梅系品種能耐-25℃低溫外,一般耐-10℃低溫。耐高溫,在40℃條件下也能生長。在年平均氣溫16~23℃地區生長發育最好。對溫度非常敏感,在早春平均氣溫達-5~7℃時開花。

澆水與施肥
生長期應注意澆水,經常保持盆土濕潤偏於狀態,既不能積水,也不能過濕過干,澆水掌握見干見濕的原則。一般天陰、溫度低時少澆水,否則多澆水。夏季每天可澆2次,春秋季每天澆1次,冬季則干透澆透。施肥也合理,栽植前施好基肥,同時摻入少量磷酸二氫鉀,花前再施1次磷酸二氫鉀,花後施1次腐熟的餅肥,補充營養。6月還可施1次復合肥,以促進花芽分化。秋季落葉後,施1次有機肥,如腐熟的糞肥等。

花期管理

整形和剪枝
整形修剪地栽梅花整形修剪時間可於花後20天內進行。

以自然樹形為主,剪去交叉枝、直立枝、乾枯枝、過密枝等,對側枝進行短截,以促進花繁葉茂。

盆栽梅花上盆後要進行重剪,為製作盆景打基礎。通常以梅樁作景,嫁接各種姿態的梅花。

保持一定的溫度,春節可見梅花盛開。若想「五一」開花,則需保持溫度0~5℃並濕潤的環境,4月上旬移出室外,置丁陽光允足、通風良好的地方養護,即可「五一」前後見花。

花期管理
花期控制盆栽梅花一般為家庭觀賞。冬季落葉後置於室內,溫度保持在0~5℃,元旦後逐漸加溫至5~10℃,並日充分接受光照,經常向枝條噴水,水濕應與室溫接近。

『陸』 梅花要怎麼種植

梅花的生長環境相對來說並不嚴格。雖說它對土壤要求並不嚴格,但土質以疏鬆肥版沃、排水權良好為佳。幼苗可用園土或腐葉土培植。梅花對水分敏感,雖喜濕潤但怕澇。若盆土長期過濕就會導致落葉、黃葉。梅花不喜大肥,在生長期只需施少量稀薄肥水。梅花可耐-15度的溫度。梅花以嫁接繁殖為主,播種、壓條、扦插也可。砧木以實生梅苗或杏、桃為主。梅花通常不易染病,但也有一些病害,如穿孔病、炭疽病、白粉病、枯枝流膠病、干腐流膠病等。蚜蟲對梅花常有危害。但不可使用樂果殺蟲,其會對梅花產生葯害而導致落葉。此外,還有一種梅花盆景,名為梅樁。梅花的生存能力雖然很強,但還是需要我們小心謹慎。

『柒』 梅花要怎樣栽培

學名:Prunus mume 英名:Mumeplant Japanese Apricot 別名:春梅、紅綠梅、干枝梅、酸梅 科名:薔薇科 梅花,又名春梅、紅梅。薔薇科,櫻屬,落葉喬木,少有灌木。高可達5一6米。樹冠開展,樹皮淡灰色或淡綠色。小枝細長,枝端尖,綠色,無毛。葉寬卵形或卵形,邊緣有細鋸齒,先端漸尖或尾尖,基部闊楔形,幼時或在沿葉脈處有短柔毛 栽培變種和品種較多,有單瓣、半重瓣和重瓣,花色有白、粉、深紅、綠萼,樹形有垂枝等變化。 性喜溫暖濕潤氣候,喜陽光充足,不耐寒,-7℃以上可安全越冬,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表土疏鬆、底土稍粘的微酸性土壤為宜,耐瘠薄,忌積水,受澇易爛根。 [繁殖與栽培] 常用嫁接、扦插、壓條等繁殖方式,尤以嫁接為多。嫁接以桃、山桃、杏、梅等2~3年生實生苗為砧木。枝接或腹接可於春季萌芽前進行,芽接可於7~8月進行。嫁接苗栽培1~2年後可開花。 地栽梅花宜開穴種植,穴內施腐熟有機肥作基肥,此後每年秋末冬初補施一次基肥,春季開花前增施一次速效肥。盆栽梅花在花芽即將形成前要適當控制澆水量,待枝梢稍出現萎蔫狀態時才少量澆水,同時加施速效磷鉀肥,以促進花芽分化。在花芽分化的夏季要適當多施肥少澆水。盆栽梅花要每隔1~2年換盆一次。 在栽培中,梅花需要進行修剪整形。修剪以疏剪和輕剪為宜,整形一般多整成三大分枝的自然開心形。開花前疏剪病枝、枯枝和徒長枝;開花後作整株樹形的調整,並短剪部分枝條。過長的花枝也應進行短剪。生長期間還應及時摘除過多的腋芽。留芽要選外芽或側芽,除去內芽。盆栽梅花則要重剪,進行矮化造形。 [特色與用途] 梅花於初冬或早春開放,花色素雅,花枝優美,常作花境布置材料。盆景造形,姿態自然古雅,更具觀賞價值。 梅花是我國傳統的名貴花卉,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我市將梅花譽為市花。最近我鎮響應市委、市政府「綠滿梅州」的號召,打造森林圍城工程,在潮塘村開墾種植千畝梅花園。依託潮塘千年古梅的影響力,打造旅遊新景點。現將露地種植梅花的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一、 立地條件 梅花性喜溫暖,喜陽光能耐旱、耐貧瘠、怕澇,對土壤要求不嚴,在排水良好的黏土、壤土及沙壤土、微鹼性土上均能良好生長。選擇背風的陽坡或半陽坡腐殖質多的沙質壤土種植最好。 二、 備耕打穴 梅花樹屬落葉小喬木,可以根據需要適當密植,株距一般3—5米為宜。梅花樹屬淺根樹種,根系分布於表面40厘米土層中,所以樹穴的規格一般50cm×50 cm×40cm即可。 三、 種苗選擇 我國有梅花品種300餘個,分3個種系5類18型,適合梅縣種植有200多種,可根據需要選種。切合生態要求,適地適樹選擇2年生的嫁苗為好,如選擇直枝梅,可用華南宮粉、復瓣綠草萼等;選垂枝梅可用雙碧垂枝、錦紅垂枝等;選早花類可用粉紅硃砂、雪梅等;選中花類可用粉紅、小宮砂等。 四、種植時間 從11月至次年3月均可種植,在我縣一般選擇在冬季前種植為好,這樣有利於梅花提前紮根生長。種植時在挖好的樹穴混施積肥,若土壤過於黏垂須在樹穴內加細沙石、碎秸稈或煤灰等以利於排水。栽前須將過長的根系修剪一下,有條件的最好將根系沾泥漿後栽植。泥漿內可加入生根粉、多菌靈、植物生長調節劑等。栽植深度與原苗木地平處相同,栽後澆透水,小苗50—70厘米時剪截,為防止大風吹搖可用三角竹木竿固定。

『捌』 盆栽梅花怎麼種植方法

(1)品種選擇。盆栽宜選用大紅梅、綠萼梅、台閣梅、照水梅、龍游梅等。版

(2)栽植方法。幼權苗可用園土、粗砂各1/2的培養土;成株改用園土4份、腐葉土2份、粗砂4份的培養土。通常於新葉未展時,帶原土坨栽入口徑20~25厘米的泥瓦盆內。栽前先在盆底墊上厚3~5厘米粗砂或木炭屑作為排水層,在其上面填入少量培養土,這時再將植株放入盆中央,邊填土邊壓實(注意使根系與土壤緊密結合)。栽後澆透水,放通風透光處。盆栽梅花,應放置在向陽通風處養護,如放在蔭蔽地方則生長不良,花少而色淡。生長季節如發現因缺鐵而引起葉片發黃,可結合澆水澆灌0.1%硫酸亞鐵溶液。

一般每隔1~2年換一次盆。換盆時間宜在早春花後修剪完畢進行。換盆時添加新的培養土,以補充營養。

熱點內容
盆栽黃金藝竹 發布:2025-08-16 01:27:03 瀏覽:629
茶花老死枝 發布:2025-08-16 01:27:01 瀏覽:702
酸奶盒種盆栽 發布:2025-08-16 01:23:26 瀏覽:503
苔蘭花價格 發布:2025-08-16 01:13:08 瀏覽:529
大魚海棠鯤的畫法 發布:2025-08-16 01:06:27 瀏覽:925
微信賣綠植 發布:2025-08-16 01:06:14 瀏覽:702
上海花藝教師 發布:2025-08-16 01:00:50 瀏覽:392
如何盆栽玫瑰花 發布:2025-08-16 00:39:14 瀏覽:170
雀蘭花語 發布:2025-08-16 00:33:58 瀏覽:636
七夕送球 發布:2025-08-16 00:30:36 瀏覽: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