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采訪梅花鹿

采訪梅花鹿

發布時間: 2021-03-03 01:23:13

❶ 北京梅花鹿養殖基地在哪

梅花鹿養殖基地
地址:北京昌平區東小口鎮單村168號

北京福旺鑫塔梅花鹿養殖場商品部
地址:北京市北京市密雲縣
電話:81247021網路地圖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❷ 北京梅花鹿養殖場在哪裡

北京通州九鹿鹿業梅花鹿養殖場是「中國鹿業十強企業」「 中國鹿業協會常任理事」單位,在梅花回鹿良種繁育上,公司與吉林農業科技學院、中國農科院特產研究所、中國農業大學等緊密合作,公司核心技術:花·馬雜交技術、鹿性別控制技術也位於國內鹿養殖行業前列
公司的產業化模式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肯定,中央2套《理財在線》、7套《科技苑》、新華社、人民日報、農民日報、新農村商報、《現代營銷》雜志等多家極具影響力的媒體先後多次對公司進行采訪報道,企業連年獲得「重合同 守信用」、「畜產品誠信單位」、「中答國鹿業十強企業」 「中國鹿業協會的常任理事」等多項榮譽。公司免費向養殖戶提供梅花鹿養殖技術,可以到養殖場實地參觀、考察、學習免費領取養殖技術資料和視頻光碟。

❸ 對梅花鹿的一次作文訪談

我是一隻漂亮而身手敏捷的梅花鹿,我時刻保持著高度警惕,一有風吹草動,我便立刻逃之夭夭。有時,我就是靠這身本事一次又一次逃過一種叫槍的槍囗下。我一次又一次親眼目睹我的同伴一次又一次地躺在了槍口下,而那個所謂的人,每一次都 笑呵呵地用他那骯臟的手抬起我的同伴消失在茫茫森林中。我不知道他們想怎麼樣,但是我清楚這人會一次又一次地襲擊我。可是我卻無能為力。我沒有野豬的獠牙,沒有狼的兇狠,沒有老虎的威猛。我要做的就中能是逃跑,逃避。我們鹿群天生就是溫順,只能順從,無法反抗。
有一天,我們瘋狂地逃亡著。我已經記不清楚這是第多少次了。我們逃亡到一個湖泊。我低頭看見自己滿身是血,也不知是誰的。這次獵人他們太狡猾了,全都 躲在一棵棵茂密的大樹。他們對我們行蹤已經完全熟悉了。早已對我們必須經過的地方布下天羅地網。把我們打了個措手不及。喝了幾口湖水,回頭一望,一路血跡順著這個湖泊而來,遠處傳來沙沙的樹叢聲。該死的獵人,這么快就追來了。唉,我來不及喘氣,跌跌撞撞地跑了。遠處傳來槍聲。跑在我後面的好朋友明剛一下倒了下去。我回過頭。只聽奄奄一息的明剛說:「你快跑吧,我不行了。」說著,便沒了氣息。「?紜庇衷繅簧??腋械澆 下冰涼,低頭一看,鮮血如黃河決堤一樣流。我漸漸跟不上隊伍了,但是求生的信念使我急中生智地利用一棵大樹跳向旁邊的樹叢,一隊腳步聲在塵土飛揚中消失。我堅強地站起來,卻還是倒下。我不禁回想起那次被獵人伏擊的時候,當時血性的一幕幕歷歷在目,奄奄一息的我回想了起來。
那一天,陽光很溫和,我們成群結隊地去另一個湖泊海水洗澡,飲水。我們很高興,奶快樂。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隻小鹿莫名其妙地倒下,接著響起「?紜鋇囊簧??紗蠹以謁?形????壞鬩裁揮蟹⒕醯?一?櫚囟床煺庖磺小!??紜綳街幻坊?褂鍾ι??梗???莢諍?粗新?印4蠹乙幌倫泳?淌Т耄?灰換岫???負醺哺橇蘇飧齪?矗?紜澳暇┐笸郎薄幣謊??搖V揮形頤羌甘?幻坊?瓜招?懊?デ箍凇薄
唉,我躺在草叢里,不禁傷心地唉嘆道;獵人啊,你們什麼時候才能放過我們呢?

❹ 梅花鹿怎麼養殖

首先選種很重要,一定要到比較正規有信譽的鹿場去買鹿種。我當時選種時候就考察了好幾個鹿場,看電視上采訪,去九鹿鹿業那裡買的鹿,現在產茸各方面都不錯。建議你可以去那裡考察。

❺ 團團的台灣命名

大名為:志明,由台灣地區網路投票所得
2008年12月23日下午5時許搭乘台灣長榮航空公司專機抵達台北桃園機場;隨後換乘專車,於晚間7時30分許抵達它們的新家——台北市立動物園新光特展館。
2008年12月23日晚間7時30分進入新光特展館後,「團團」「圓圓」進行活動和進食。晚間9時熄燈後,它們小寐到晚間11時。11時醒來後,吃了一些箭竹、水竹、刺黑竹和少量的蘋果、胡蘿卜、窩窩頭。24日凌晨3時,「團團」「圓圓」再度入睡,依偎在欄舍里一直睡到早上8時。
大熊貓「團團」「圓圓」如果順利通過檢疫,計劃於2009年1月26日大年初一在台北市立動物園正式與遊人見面。台北市立動物園已做好各項准備工作。

新華網北京11月6日電 2005年5月,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主任陳雲林受權宣布,大陸同胞將向台灣同胞贈送一對象徵和平團結友愛的大熊貓。
2006年1月6日,國家林業局宣布兩只贈台大熊貓遴選結果出爐。1月28日,通過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一億多人次觀眾投票,「團團」「圓圓」成為兩只贈台大熊貓的乳名。
但是,民進黨在台當政期間,長期以種種理由阻撓、拖延大熊貓入台,致使「團團」和「圓圓」長期未能和台灣同胞見面。
2008年5月汶川特大地震發生時,原居住在卧龍的「團團」和「圓圓」受到驚擾。6月18日,「團團」和「圓圓」被轉移至雅安碧峰峽基地,得到精心呵護並很快康復。
2008年8月,台「農委會林務局」宣布,經「熊貓項目審查小組」對台灣相關動物園的實地勘查和審查會議決議,台北市立木柵動物園獲准接收大陸贈台大熊貓「團團」和「圓圓」。
「團團」、「圓圓」小檔案
團團:性別 男 年齡:4歲
生日:2004年9月1日嘴巴很尖,兩耳之間間距較寬。是第一隻在國外出生並回國的大熊貓華美的第一胎中的第一隻幼仔。,奶奶白雪出生於秦嶺野外,外公石石出生於四川汶川野外,外婆白雲出生在四川卧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媽媽華美出生在美國聖地亞哥動物園。團團多數時間是人工撫養,從小和人接觸比較多,喜歡和飼養員玩耍,養成了活潑、大方的性格。
圓圓:性別 女 年齡:4歲
生日:2004年8月31日鼻樑上兩邊各有一黑點,黑毛略帶棕色,喜獨卧木架頂端。母親為雷雷,斷奶前一直呆在母親身邊,得到了很好的照顧,由於其母親母性特別強,圓圓從小在母親那裡得到了很好的熏陶。在長達二十餘年的期待與努力之後,「團團」「圓圓」的台灣之旅昨日終於成行。下午2時20分,它們乘坐的專機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起飛,5時許抵達桃園機場,7時30分入住台北市立動物園新光特展館。這標志著輾轉兩岸多地、歷時10多個小時的赴台行程畫上了圓滿句號。
這對情侶將長久落戶寶島,繁衍生子。卧龍中國大熊貓研究中心主任張和民說,它們今年四歲多,剛步入性成熟期,最快明年就可列入繁殖計劃。
場景1 雅安碧峰峽基地
基地最後一頓早餐
昨天早上,四川雅安天氣寒冷,淡淡薄霧中,空氣顯得格外清新。
剛剛5時多,雅安碧峰峽大熊貓基地里就開始忙碌起來,到了7時,大熊貓的運送籠運抵「團團」「圓圓」圈舍後,四川飼養員瞿春茂和台灣飼養員游雪音餵了它們在碧峰峽基地的最後一頓早餐———胡蘿卜和窩頭。
7時20分,「團團」「圓圓」正式啟程。在進入轉運籠的時候,游雪音站在籠子入口,手裡拿著窩頭和蘋果,「誰先進籠誰先吃」。這時,「圓圓」在美食香氣的引誘下,邁出了進籠的第一步。接著,性格相對內斂的「團團」跟在「女朋友」身後安然入籠。
空氣中彌漫著「嫁女兒」的氣氛。上午8時,熊貓赴台啟動儀式在基地舉行,400餘當地民眾自發參加。因為沒有證件,不能進入基地,他們只能把臉貼在鐵柵欄門上,眼巴巴地張望。
飼養員瞿春茂地震時曾和「團團」「圓圓」一起死裡逃生,在啟動儀式上她顯得很傷感,淚流滿面。她說:「我希望它們在台灣過得好。」
場景2 成雅高速收費口
千餘市民沿途相送
昨日上午8時30分,「團團」「圓圓」乘坐的卡車出發了,經過一段彎彎的盤山公路後駛進雅安市區。
為了保證大熊貓不暈車,車開得比較慢。當車輛行駛至成雅安高速路口的時候,千名當地市民在道路兩旁送別。一些孩子舉著標語牌和鮮花,喊著「團團圓圓一路平安」、「雅安人民想念你們」。
護送「團團」「圓圓」的車隊都經過了嚴格編號,車隊前面警車開道,緊跟著送別的大熊貓基地的「娘家人」和雅安當地官員,接著是來自台灣的迎親團,最後三大卡車都是來自全國的媒體記者。
場景3 雙流機場停機坪
安享總統專機待遇
車隊浩浩盪盪駛上了前往成都雙流機場的高速路,中午11時准時抵達。大熊貓基地動物管理部部長黃志介紹,一路上「團團」「圓圓」都沒有暈車,表現都很好,情緒穩定,稍微有些緊張。
「團團」「圓圓」歡送儀式於下午1時在雙流機場停機坪上舉行,旁邊就是台灣長榮航空公司22日已抵達的波音747「熊貓專機」。
在儀式上,來自國台辦和國家林業局的官員做了簡短講話。下午1時20分,講話還未結束,一輛拖車拖著「團團」「圓圓」暫乘的籠子,駛進停機坪,依舊是警車開路,8名頭戴鋼盔、著白手套的武警在四周守護。現場上百名記者的注意力立即被他們所吸引。
據長榮航空方面向記者介紹,「熊貓專機」特別派出三位飛行員與十位乘務員出勤,比照「總統專機」的高規格服務,給「團團」「圓圓」以最尊榮的待遇。1時35分,大熊貓開始裝運,由於裝載升降車的轟鳴聲有點大,記者透過籠子看到,升降車向上升的時候,「團團」「圓圓」顯得有些緊張,在籠子里不停走動。3分鍾後,籠子已經升到飛機貨艙口。1時40分,貨艙門輕輕關上。地上許多人伸長了脖子,希望能看「團團」「圓圓」最後一眼。
2時20分,專機經過一段長長的滑行後,輕輕地一躍,起飛,滑向天際。
場景4 長榮航空專機上
吃點零食睡點小覺
「團團」「圓圓」還是頭一次坐飛機,據全程隨團的飼養員介紹,兩只大熊貓不僅沒暈機,而且還在飛機上小憩一覺。
為了讓「團團」「圓圓」飛得舒服,它們在上飛機前就吃了美味的蘋果。飛機起飛後,「團團」「圓圓」先是美美睡了一個小時,大約在15時40分左右,它們起來吃了些零食。「團團」吃了竹子喝了水,「圓圓」吃了300克左右窩頭。
飼養員說,「團團」「圓圓」抵達台北機場後身體、心理狀況良好。不過為了不驚擾它們,工作人員並沒有安排「團團」「圓圓」在機場亮相,這使得在機場守候多時的台灣民眾有些遺憾。
場景5 台北市立動物園
漸熟新家行動自如
在抵達桃園機場後,檢疫人員登機對「團團」「圓圓」進行了約半小時的臨場檢疫。檢疫員陳寬裕說,見到「團團」「圓圓」的時候,它們正在酣睡。「團團」的體溫是36.2度,「圓圓」的體溫是36度,都屬於正常。從排泄物的情況來看,兩個小傢伙健康狀況良好。
而後,它們被轉移到專用貨車,於晚間19時30分許抵達台北市立動物園新光特展館。19時50分許,在動物園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團團」「圓圓」先後進入特展館的檢疫區,真正踏上台灣的土地。通過動物園實時轉播影像看到這一幕,現場采訪的記者發出一陣陣掌聲和歡呼。影像顯示,到晚間20時22分,兩個小傢伙已經逐漸熟悉自己的新家,在檢疫區內走來走去,行動自如,並開始進食。
據此前台北市立動物園確定的大熊貓抵達後的食譜,「團團」「圓圓」在台灣的第一餐仍將是以「川菜」為主。包括此次同機運送的刺竹、水竹、黑竹,另外也有台灣當地的綠竹、桂竹與箭竹的竹葉、竹莖等等,讓它們自由選擇。同時還准備有1.2公斤的竹粉窩窩頭以慰勞「團團」「圓圓」的旅程辛勞。
在經過一個月左右的檢疫期之後,它們有望在春節前後與台灣民眾見面。
本組稿件/本報特派四川記者 楊萬國 新華社
■ 大事記
望眼欲穿二十載
●1987年1月
全國台聯二屆三次理事會通過了劉彩品等理事提出的向台灣同胞贈送一對大熊貓的動議。
●1987年4月
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六屆五次會議的台灣省代表團提議向台灣同胞贈送大熊貓。
●1990年初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選定了一對人工繁殖的幼年大熊貓「陵陵」和「樂樂」,然而遭台灣當局拒絕。
●2005年5月
國務院台辦主任陳雲林受權宣布,大陸同胞將向台灣同胞贈送一對象徵和平團結友愛的大熊貓。
●2006年1月
國家林業局6日宣布兩只贈台大熊貓遴選結果出爐。28日,通過春晚一億多人次觀眾投票,「團團」「圓圓」成為兩只贈台大熊貓的乳名。但其後,「團團」「圓圓」赴台再次受到民進黨當局的阻撓。
●2008年8月
台北市立木柵動物園獲准接收大陸贈台大熊貓「團團」和「圓圓」。
■ 探秘
新家堪稱「豪宅」
贈台大熊貓「團團」「圓圓」的新家———台北市立動物園新光特展館熊貓館,斥資新台幣2億多元修建,無論吃或住的環境,都堪稱五星級。為了讓大熊貓住得舒適,新光館還是棟有全天空調溫控的「豪宅」。
未來參觀民眾依序由室外展示場進入,若天氣良好,可在室外展示場的模擬棲息地風景的攀爬架、樹洞、平台上看見「團團」、「圓圓」身影。進入熊貓館後,有各種熊貓保育數據,接著進入室內展示區。
熊貓館佔地1515平方米,一樓規劃室內展示場、竹庫、調理室、室內居室、產房、戶外運動場、戶外展示場等;二、三樓為遊客服務中心、國際會議廳等。
戶外展示場模擬大熊貓野外棲息地,草坪寬闊,並以濃綠喬木構成背景,還有大小石塊及瀑布水池,提供熊貓活動的多樣空間及攀爬、遮陰設施。
室內展示場具有空調設備,夏天以調控溫度在18至22℃、濕度60%至70%;冬天採取自然通風,溫度高於22℃時以空調調控。
《廈門日報》供稿
■ 聲音
國台辦常務副主任鄭立中
「盼長鬃山羊盡快來大陸」
本報四川訊(特派記者楊萬國)昨日下午,到機場送別「團團」「圓圓」的國台辦常務副主任鄭立中表示,大熊貓赴台將為兩岸架起和平之橋、團結之橋、友愛之橋。他說,將會去台灣看望「團團」「圓圓」。
鄭立中在昨日下午舉行的贈台大熊貓及珙桐樹赴台歡送儀式上表示,人們之所以喜愛大熊貓,不僅因為它有著憨態可掬、快樂吉祥的相貌,更在於它體現了「和」的精神,被譽為和平的化身。大熊貓所體現的精神內涵深刻詮釋了中華文明和諧包容的文化精髓。
昨日隨團團圓圓一同赴台的還有被稱作「綠色大熊貓」的17株珙桐樹苗。鄭立中說,這是為了表達四川地震災區人民對台灣同胞無私援助的感激之情。
鄭立中說,我們也熱切期盼台灣同胞贈送給大陸同胞的長鬃山羊和梅花鹿盡快來到大陸落戶安家。
■ 解讀
「這將是最好的聖誕禮物」
國民黨高層稱其「和平天使」,專家稱將削弱台獨
本報訊(記者徐春柳)大熊貓「團團」「圓圓」昨日赴台,國民黨中央副秘書長張榮恭對本報表示,這是兩岸最好的聖誕禮物和新年禮物。
張榮恭認為,大熊貓是最受人民所歡迎的,是在全世界都具有代表性的和平天使。
「之前的兩年,台獨分裂勢力正是因為害怕兩岸人民團結,才致力於破壞大熊貓赴台。」福建省社科院台研所所長吳能遠表示,可愛的大熊貓能拉近兩岸人民的距離,改變台灣人民對大陸的觀感,從而也會削弱台獨的基礎。這使台獨分裂勢力感到恐懼,才會千方百計阻撓此事成行。「現在兩岸的情勢不同,台灣人民希望兩岸關系重新發展,而熊貓的成行會使兩岸人民的感情更近。」吳能遠說。
12月23日,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四川冬日裡難得一見的陽光,似乎是在為成都首架兩岸直航班機中一對特殊的旅客送行。14點20分,運載大熊貓「團團」、「圓圓」和17株珙桐樹苗的專機從成都起飛,前往台北桃園機場。
23日17時許,「團團」、「圓圓」搭乘的專機抵達桃園機場。歷時3年,幾經輾轉,贈台大熊貓終於踏上了寶島。
台灣來了106人的迎親團
冬至過後,成都平原氣溫驟降。但是,陰冷潮濕的天氣卻阻擋不住台灣同胞迎接「團團」、「圓圓」的熱情。
12月22日中午,台灣熊貓迎親團一行106人搭乘長榮航空公司的BR—1765次航班抵達成都後,連午飯都顧不上吃,便馬不停蹄地乘車趕往雅安碧峰峽大熊貓基地,一睹「團團」、「圓圓」的芳容。
22日下午,大熊貓基地的工作人員為台灣同胞安排「團團」、「圓圓」做臨行前的最後一次公開展示。憨態可掬的「團團」和「圓圓」顯得特別興奮,主動湊到鏡頭前爭相「搶鏡」。
「大熊貓真是太可愛了。我昨天跟兒子說,爸爸要去大陸接熊貓回來了,他興奮得不得了,鬧著要跟我一起來。」此次迎親團的領隊、台北觀光傳播局局長羊曉東不停地按動著相機快門。一位來自台灣的媒體朋友告訴記者,「團團」、「圓圓」即將赴台的消息已經在島內掀起了一股「熊貓熱」,到動物園看望它們需要提前預約。
家鄉菜與「團團」、「圓圓」隨行
23日早上6點30分,「團團」和「圓圓」悠閑地走出2號熊貓公寓,飼養員瞿春茂和游雪音已經給它們准備好了在大陸的最後一頓早餐——特製的窩頭和胡蘿卜。
為了兩個小傢伙的出行,工作人員忙得不亦樂乎,但「團團」和「圓圓」卻清閑得很。它們每天要吃6頓,大約吃掉50公斤竹子。除此之外,飼養員還專門配備一些輔食為它們加強營養,比如熊貓牌「窩窩頭」、胡蘿卜和蘋果。
「它們最喜歡吃蘋果,因為甜嘛!它們就跟小孩子一樣。」來自台北市立動物園的飼養員游雪音說,「不過每天我給它們的蘋果不超過1公斤,免得它們得糖尿病」。這次出遠門,雅安基地還給它們准備了一周口糧:近400公斤家鄉竹。
飼養員黃治告訴記者,台灣飼養員學得很快,現在已會製作熊貓牌「窩窩頭」。「團團」和「圓圓」以後在台北也可以吃到家鄉風味的可口飯菜。
180平方米熊貓艙,確保熊貓舒適赴台
早上7點,大熊貓開始裝籠。用於轉運「團團」和「圓圓」的鋼籠長1.8米、寬1米、高1.2米,經過全新的設計,可在運輸過程中隨時觀察「團團」和「圓圓」並進行餵食。
「團團圓圓,幸福平安;兩岸同胞,團團圓圓!」8點20分,在大熊貓基地160位工作人員和近千名當地群眾的夾道歡送中,大熊貓「團團」、「圓圓」從雅安出發,前往成都雙流國際機場。
中午11點,送親車隊抵達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台灣長榮航空公司白綠相間的波音747型客機已在停機坪等候多時,「團團」和「圓圓」最後的歡送儀式就在這里舉行。
據台北市立動物園園長葉傑生介紹,在3個多小時的飛行途中,將由大熊貓熟悉的保育人員負責餵食,並適時給予精神上的鼓勵。
下午1點40分,裝載「團團」、「圓圓」的鋼籠和17株珙桐樹苗的木箱通過升降式傳送帶平穩地進入專機貨艙。
為了保證「團團」、「圓圓」舒適赴台,負責載運的長榮航空公司,也為此次行程做了精心的安排。在180平方米的熊貓貨艙里,工作人員將用4條航空標准綁帶將每隻鋼籠固定在獨立的貨盤上,總固定力達到1噸以上,確保運送途中的平穩安全。
「在飛行途中,我們會特別避開亂流區域,避免因顛簸讓熊貓受到驚嚇。同時將把機艙溫度慢慢調升到接近台灣的18—20攝氏度,讓兩只熊貓提前適應,不至於下機後感覺不適。」長榮集團公關經理林司忠說。
熊貓將在春節前後與台灣民眾見面
羊曉東說,為了「團團」、「圓圓」的健康考慮,它們在到達台北後將被運送至市立動物園休息,不會馬上與市民見面。「24日上午10點,我們將在動物園舉行一個簡短而隆重的歡迎儀式。正式的展出時間,大概安排在春節前後。」
「大熊貓相貌憨態可掬、快樂吉祥,它們身上體現了『和』的精神,被譽為『和』的化身。」國台辦常務副主任鄭立中說,「團團」、「圓圓」將帶著13億大陸同胞的美好祝福,把和平、團結、友愛的種子播撒在台灣的土地上。
12月23日,赴台行程受阻3年的大熊貓「團團」、「圓圓」終於跨過海峽,抵達台北木柵動物園的新家。至此,兩岸關系史上又添了生動的一篇,篇名可稱作《熊貓的故事》。
這個故事傳遞了本世紀初兩岸關系的春消息。2005年4月29日,國共兩黨完成了超越60年敵對的首次握手後,5月3日,大陸宣布向台灣同胞贈送一對大熊貓。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物種,野生僅存1500多隻,是從劍齒象時期繁衍至今的動物「活化石」,被全世界視為珍寶。而贈台大熊貓從珍寶堆里精選而出,它們的照片於2006年1月一公布,頃刻成為海峽兩岸的巨星。台北、新竹、台中各出奇招爭取大熊貓落戶,大陸1億人投票為它們取了「團團」、「圓圓」的乳名,台灣媒體絡繹不絕探訪它們,一向用語嚴謹的國台辦發言人稱它們為「兩個可愛的小傢伙」……「團團」、「圓圓」之所以萬千寵愛在一身,的確因「天生麗質難自棄」,但也因為它們在兩岸間傳遞著和平友愛的信息,這是歷經離散、隔絕、敵對之苦的海峽兩岸最應珍視的感情。
但是,島內分裂勢力連熊貓也不放過,他們先把只有黑白兩色的熊貓塗抹上各種政治色彩。陳水扁親自上火線給熊貓定了「統戰伎倆」的罪名,各路打手污衊熊貓是「為匪宣傳」。話音落地,島內媒體連聲批評「狹隘、粗暴、愚昧」,學生家長質疑:憑什麼剝奪小朋友看熊貓的權利?島內「有心人士」的「木馬屠城」、「統戰伎倆」之說淪為國際笑柄,連在華盛頓國家動物園看熊貓的美國人都評論了:「統戰?太可笑了!我們都看了30多年熊貓了。」壓力之下,陳水扁當局拉出一些專家開閉門會議,以技術包裝政治,偷換概念,用生態保護作借口,於2006年3月下達禁令:禁止熊貓赴台。熊貓受阻,令人們於啼笑皆非中再一次看到「台獨」的頑固與蠻橫:兩岸間友善的、互惠的來往一律先污衊後封殺,兩岸漸行漸遠、同根相煎才中下懷。民間有言:賊咬一口,入骨三分。「台獨」分裂勢力雖然是島內的極少數,卻成為兩岸關系發展最大的障礙,人流要擋,物流要堵,連熊貓都不放行!
熊貓的故事一波三折。2008年3月,馬英九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表態歡迎大熊貓赴台;5月,「團團」、「圓圓」經歷汶川地震劫難,被保護區工作人員冒死救出;8月,台北市立動物園獲得接受贈台大熊貓資格;11月,兩岸互贈大熊貓、長鬃山羊、梅花鹿、珙桐樹儀式在台北舉行。歷經3年等待,人禍天災,「團團」、「圓圓」終於在2008年年底到達台北,為2009年的台灣春節先添喜氣,也給熊貓赴台的故事一個美滿的結局。
這樣的結局令我們由衷而笑,這樣的笑容增添了我們對兩岸關系前景的信心。回首來時路,30年來兩岸關系的每一小步都歷經艱難,得來不易。現在,雖然阻障仍在、分歧尚存,但兩岸畢竟向著和平發展、互惠雙贏的方向前行。只要官不違民族大義,好民所好;眾不辭愚公之力,呼籲鼓動,「三通」可通,熊貓可行,兩岸間合作雙贏的機會大把可用。
熊貓的故事還有後續:台北動物園已經性急地替「團團」、「圓圓」擬定了「做熊」計劃。在此,我們預祝這對明星夫妻在寶島開枝散葉,也憧憬兩岸關系一路春風、頻添溫暖喜樂的佳話!
「友誼使者」大熊貓
從1957年到1982年的26年間,中國一共贈送給9個國家23隻大熊貓:
1965至1980年,相繼送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丹丹、三星、琳琳等5隻大熊貓號;
1972年4月,送美國一對大熊貓玲玲和興興;
1972年10月,送日本大熊貓蘭蘭和康康;1980送雌體大熊貓歡歡;1982年送雄體大熊貓飛飛;
1973年]2月。送法國大熊貓燕燕和黎黎;
1974年4月,送英國大熊貓佳佳和晶晶;
197411月,送聯邦德國大熊貓天天和寶寶;
1975年9月,送墨西哥大熊貓迎迎和貝貝;
1978年9月,送西班牙大熊貓紹紹和強強。

❻ 府谷電視台采訪海則廟養殖梅花鹿視頻2014年

我們家有200畝山林地可以提高給你算一股可以,我也有親戚是吉林搞梅花養殖的

❼ 請問網上說那些養殖萬頭的梅花鹿的鹿場都是真的嗎怎麼來區分真假。

大家好我叫曹艷霞在甘肅白銀靖遠養鹿,請大家買鹿的時候一定要到鹿場實地考察,千萬內不要相信什麼容萬頭鹿場吧。現在很多廠家都冒充央視報道的企業,所以一定要看看視頻,要看是不是本人的采訪,我在買鹿的時候就遇見過一個鹿場,拿著別家的視頻說是自己的,還說是親屬什麼的,大家都是做生意的當然一看就明白了啊,不是本人還說報道你了,這不是騙嗎?所以要區分。再買鹿的時候一定要看企業實力、當然我說的不是這個老闆有多少錢,因為他有幾套房子你也不知道,我指的是在鹿產業的投入,如果一個企業說幹了幾十年還是小作坊是的養殖我建議不要合作了,因為和這種廠家合作很危險你根本做不大,所有的售後服務、回收都是假的,根本做不到,因為這種場根被沒有想在這個鹿行業長期發展,所以他們少投資,就是想賣你鹿,賣完什麼都不管。因為網路知道里不能留聯系方式,大家可以在網路搜索
白銀農民曹艷霞成立甘肅地區首家梅花鹿養殖場
歡迎大家來實地考察

❽ 誠信的故事

一、 分工[故事]
一位年輕的炮兵軍官上任後,到下屬部隊視察操練情況,發現有幾個部隊操練時有一個共同的情況:在操練中,總有一個士兵自始至終站在大炮的炮筒下,紋絲不動。經過詢問,得到的答案是:操練條例就是這樣規定的。原來,條例因循的是用馬拉大炮時代的規則,當時站在炮筒下的士兵的任務是拉住馬的韁繩,防止大炮發射後因後座力產生的距離偏差,減少再次瞄準的時間。現在大炮不再需要這一角色了。但條例沒有及時調整,出現了不拉馬的士兵。這位軍官的發現使他受到了國防部的表彰。
[分析] 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科學分工。只有每個員工都明確自己的崗位職責,才不會產生推委、扯皮等不良現象。如果公司象一個龐大的機器,那麼每個員工就是一個個零件,只有他們愛崗敬業,公司的機器才能得以良性運轉。公司是發展的,管理者應當根據實際動態情況對人員數量和分工及時做出相應調整。否則,隊伍中就會出現「不拉馬的士兵」。如果隊伍中有人濫竽充數,給企業帶來的不僅僅是工資的損失,而且會導致其他人員的心理不平衡,最終導致公司工作效率整體下降。

二、 標准[故事]
有一個小和尚擔任撞鍾一職,半年下來,覺得無聊之極,「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而已。有一天,主持宣布調他到後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勝任撞鍾一職。小和尚很不服氣地問:「我撞的鍾難道不準時、不響亮?」老主持耐心地告訴他:「你撞的鍾雖然很准時、也很響亮,但鍾聲空泛、疲軟,沒有感召力。鍾聲是要喚醒沉迷的眾生,因此,撞出的鍾聲不僅要洪亮,而且要圓潤、渾厚、深沉、悠遠。」
[分析] 本故事中的主持犯了一個常識性管理錯誤,「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是由於主持沒有提前公布工作標准造成的。如果小和尚進入寺院的當天就明白撞鍾的標准和重要性,我想他也不會因怠工而被撤職。工作標準是員工的行為指南和考核依據。缺乏工作標准,往往導致員工的努力方向與公司整體發展方向不統一,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資源浪費。因為缺乏參照物,時間久了員工容易形成自滿情緒,導致工作懈怠。制定工作標准盡量做到數字化,要與考核聯系起來,注意可操作性。

三、 體制[故事]
有七個人住在一起,每天共喝一桶粥,顯然粥每天都不夠。一開始,他們抓鬮決定誰來分粥,每天輪一個。於是乎每周下來,他們只有一天是飽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後來他們開始推選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出來分粥。強權就會產生腐敗,大家開始挖空心思去討好他,賄賂他,搞得整個小團體烏煙障氣。然後大家開始組成三人的分粥委員會及四人的評選委員會,互相攻擊扯皮下來,粥吃到嘴裡全是涼的。最後想出來一個方法:輪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後拿剩下的最後一碗。為了不讓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盡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認了。大家快快樂樂,和和氣氣,日子越過越好。
[分析] 管理的真諦在「理」不在「管」。管理者的主要職責就是建立一個象「輪流分粥,分者後取」那樣合理的游戲規則,讓每個員工按照游戲規則自我管理。游戲規則要兼顧公司利益和個人利益,並且要讓個人利益與公司整體利益統一起來。責任、權利和利益是管理平台的三根支柱,缺一不可。缺乏責任,公司就會產生腐敗,進而衰退;缺乏權利,管理者的執行就變成廢紙;缺乏利益,員工就會積極性下降,消極怠工。只有管理者把「責、權、利」的平台搭建好,員工才能「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四、 表率[故事]
春秋晉國有一名叫李離的獄官,他在審理一件案子時,由於聽從了下屬的一面之辭,致使一個人冤死。真相大白後,李離准備以死贖罪,晉文公說:官有貴賤,罰有輕重,況且這件案子主要錯在下面的辦事人員,又不是你的罪過。李離說:「我平常沒有跟下面的人說我們一起來當這個官,拿的俸祿也沒有與下面的人一起分享。現在犯了錯誤,如果將責任推到下面的辦事人員身上,我又怎麼做得出來」。他拒絕聽從晉文公的勸說,伏劍而死。
[分析] 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管理者要想管好下屬必須以身作則。示範的力量是驚人的。不但要象先人李離那樣勇於替下屬承擔責任,而且要事事為先、嚴格要求自己,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一旦通過表率樹立起在員工中的威望,將會上下同心,大大提高團隊的整體戰鬥力。得人心者得天下,做下屬敬佩的領導將使管理事半功倍。

五、 競爭[故事]
國外一家森林公園曾養殖幾百隻梅花鹿,盡管環境幽靜,水草豐美,又沒有天敵,而幾年以後,鹿群非但沒有發展,反而病的病,死的死,竟然出現了負增長。後來他們買回幾只狼放置在公園里,在狼的追趕捕食下,鹿群只得緊張地奔跑以逃命。這樣一來,除了那些老弱病殘者被狼捕食外,其它鹿的體質日益增強,數量也迅速地增長著。
[分析]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人天生有種惰性,沒有競爭就會固步自封,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競爭對手就是追趕梅花鹿的狼,時刻讓梅花鹿清楚狼的位置和同伴的位置。跑在前面的梅花鹿可以得到更好的食物,跑在最後的梅花鹿就成了狼的食物。按照市場規則,給予「頭鹿」獎勵,讓「末鹿」被市場淘汰。

六、 溝通[故事]
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一天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說:「你長大後想要當什麼呀?」小朋友天真的回答:「我要當飛機的駕駛員!」林克萊特接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麼辦?」小朋友想了說:「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後我掛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當在現場的觀眾笑的東倒西歪時,林克萊特繼續注視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聰明的傢伙。沒想到,接著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這才使得林克萊特發覺這孩子的悲憫之情遠非筆墨所能形容。於是林克萊特問他說:「為甚麼要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個孩子真摯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
[分析] 你真的聽懂了手下的話了嗎?你是不是也習慣性地用自己的權威打斷手下的語言?我們經常犯這樣的錯誤:在手下還沒有來得及講完自己的事情前,就按照我們的經驗大加評論和指揮。反過頭來想一下,如果你不是領導,你還會這么做嗎?打斷手下的語言,一方面容易做出片面的決策,另一方面使員工缺乏被尊重的感覺。時間久了,手下將再也沒有興趣向上級反饋真實的信息。反饋信息系統被切斷,領導就成了「孤家寡人」,在決策上就成了「睜眼瞎」。與手下保持暢通的信息交流,將會使你的管理如魚得水,以便及時糾正管理中的錯誤,制定更加切實可行的方案和制度。

七、 指導[故事]
有一回,日本歌舞伎大師勘彌扮演古代一位徒步旅行的百姓,他要上場之前故意解開自己的鞋帶,試圖表現這個百姓長途旅行的疲態。正巧那天有位記者到後台采訪,看見了這一幕。等演完戲後,記者問勘彌:「你為什麼不當時指教學生呢,他們並沒有鬆散自己的鞋帶呀。」勘彌回答說:「要教導學生演戲的技能,機會多的是,在今天的場合,最重要的是要讓他們保持熱情。」
[分析] 提高員工素質和能力是提高管理水準的有效方式。學習有利於提高團隊執行力,便於增強團隊凝聚力。手把手的現場指導可以及時糾正員工的錯誤,是提高員工素質的重要形式之一。但是指導必須注重技巧,就象勘彌大師那樣要保護員工的熱情。管理者必須避免教訓式指導,應當語重心長的激勵員工提高自身業務素質。除了現場指導外,還可以綜合運用培訓、交流會、內部刊物、業務競賽等多種形式,激發員工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形成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型團隊。

八、 鍛煉[故事〕
一個人在高山之巔的鷹巢里,抓到了一隻幼鷹,他把幼鷹帶回家,養在雞籠里。這只幼鷹和雞一起啄食、嬉鬧和休息。它以為自己是一隻雞。這只鷹漸漸長大,羽翼豐滿了,主人想把它訓練成獵鷹,可是由於終日和雞混在一起,它已經變得和雞完全一樣,根本沒有飛的願望了。主人試了各種辦法,都毫無效果,最後把它帶到山頂上,一把將它扔了出去。這只鷹像塊石頭似的,直掉下去,慌亂之中它拚命地撲打翅膀,就這樣,它終於飛了起來!
[分析] 每個人都希望用自己的能力來證明自身價值,手下也不例外。給他們更大的空間去施展自己的才華,是對他們最大的尊重和支持。不要害怕他們失敗,給予適當的扶持和指點,放開你手中的「雄鷹」,讓他們翱翔於更寬闊的天空。是個猴子就給他們座山折騰折騰,是條龍就給他們條大江大河撲騰撲騰。他們的成長,將為你的工作帶來更大的貢獻。他們的成長,將促使你更進一步。

九、 發揮[故事]
一位著名企業家在做報告。當聽眾咨詢他最成功的做法時,他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圈,只是並沒有畫圓滿,留下一個缺口。 他反問道:「這是什麼?」「零」、「圈」 、「未完成的事業」、「成功」,台下的聽眾七嘴八舌地答道。 他對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實,這只是一個未畫完整的句號。你們問我為什麼會取得輝煌的業績,道理很簡單:我不會把事情做得很圓滿,就像畫個句號,一定要留個缺口,讓我的下屬去填滿它。」
[分析] 事必躬親,是對員工智慧的扼殺,往往事與願違。長此以往,員工容易形成惰性,責任心大大降低,把責任全推給管理者。情況嚴重者,會導致員工產生膩煩心理,即便工作出現錯誤也不情願向管理者提出。何況人無完人,個人的智慧畢竟是有限而且片面的。為員工畫好藍圖,給員工留下空間,發揮他們的智慧,他們會畫的更好。多讓員工參與公司的決策事務,是對他們的肯定,也是滿足員工自我價值實現的精神需要。賦予員工更多的責任和權利,他們會取得讓你意想不到的成績。

十、 鞭策[故事]
拿破崙一次打獵的時候,看到一個落水男孩,一邊拚命掙扎,一邊高呼救命。這河面並不寬,拿破崙不但沒有跳水救人,反而端起獵槍,對准落水者,大聲喊到:你若不自己爬上來,我就把你打死在水中。那男孩見求救無用,反而增添了一層危險,便更加拚命地奮力自救,終於游上岸。
[分析] 對待自覺性比較差的員工,一味的為他創造良好的軟環境、去幫助他,並不一定讓他感受到「蘿卜」的重要,有時還離不開「大棒」的威脅。偶爾利用你的權威對他們進行威脅,會及時制止他們消極散漫的心態,激發他們發揮出自身的潛力。自覺性強的員工也有滿足、停滯、消沉的時候,也有依賴性,適當的批評和懲罰能夠幫助他們認清自我,重新激發新的工作鬥志。

❾ 海帶、丹頂鶴、仙人掌和長勁鹿的生活環境及特點

海帶:海洋。有根狀體、柄狀物、葉狀體構成。
丹頂鶴:濕地。屬涉禽,具三長特徵:腿長。頸長、喙長。
仙人掌:沙漠。葉退化為刺。
長頸鹿:熱帶稀樹草原。腿長、頸長,舌靈活。

熱點內容
牡丹大小 發布:2025-08-16 20:33:13 瀏覽:646
情人節出生小名大全集 發布:2025-08-16 20:32:00 瀏覽:631
寶坻海棠雅著別墅 發布:2025-08-16 20:28:15 瀏覽:164
插花球6 發布:2025-08-16 20:27:25 瀏覽:663
丁香可以泡茶喝嗎 發布:2025-08-16 20:14:43 瀏覽:513
柳葉紅茶花 發布:2025-08-16 20:12:58 瀏覽:85
澳梅插花造型 發布:2025-08-16 20:12:53 瀏覽:692
七夕文案素材 發布:2025-08-16 20:00:25 瀏覽:212
七夕節甜品 發布:2025-08-16 19:58:20 瀏覽:692
白蘭花新葉 發布:2025-08-16 19:47:33 瀏覽: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