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吹曲辭梅花落
『壹』 詩詞中梅花落和折柳曲分別代表什麼情感
《梅花落》一方抄面多用於表達主人公的孤獨落寞之情,另一方面象徵著作者高潔不屈的操守。如李清照的《永遇樂》一詞中的「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折柳曲》多代表送別和思念之情。
《梅花落》屬漢樂府「橫吹曲」。郭茂倩《樂府詩集》說:「《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樂府解題》說:漢「橫吹曲」共二十八解,李延年造。魏晉以後唯傳十八曲。《梅花落》即其一。 本詩主要是托諷之辭。
「折柳送別」時,要吹笛,有時還要放聲歌唱,所以,古詩中常把折柳、吹笛(唱曲)聯系在一起,來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
(1)橫吹曲辭梅花落擴展閱讀
樂曲流傳
據《樂府題解》里記載,《梅花落》原為漢樂府二十八橫吹曲之一,魏晉以後很風行,為當時流行的十八首橫吹曲之一。從南北朝時期開始,橫吹曲《梅花落》又被稱為笛子曲《梅花落》。至唐代,笛曲《梅花落》在市井流傳更廣,成為詩人墨客經常歌詠的對象。
其不僅以音樂形式流傳,而且對文學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出現了「落梅、芳樹,共體千篇」的盛況。宋元明清幾代也一直流傳。後來流行的琴曲《梅花三弄》也是根據《梅花落》改編。
『貳』 梅花落的詩句是什麼
《梅花落》原文
窗外一株梅,寒花五齣開。
影隨朝日遠,香逐便風來。
泣對銅鉤障,愁看玉鏡台。
行人斷消息,春恨幾裴回。
《梅花落》作者簡介
楊炯(650-約695)唐代詩人。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縣)人。十歲舉神童,待制弘文館。二十七歲應制舉及第,補校書郎。公元681年(高宗永隆二年)充崇文館學士,遷太子詹事司直。恃才傲物,因譏刺朝士的矯飾作風而遭人忌恨,武後時遭讒被貶為梓州司法參軍。公元690年(天授元年)任教於洛陽宮中習藝館。公元692年(如意元年)秋後出為婺州盈川縣令,死於任所,故亦稱「楊盈川」。與王勃、駱賓王、盧照鄰齊名,世稱「王楊盧駱」,為「初唐四傑」。工詩,擅長五律,其邊塞詩較著名。有《盈川集》,存詩33首。
《梅花落》簡介
《梅花落》屬漢樂府「橫吹曲辭」。這首詩通過女主人公的賞梅來表現了她對行人(即她的丈夫)的思念,反映了戰爭的長久,親人無音信。讀者從妻子思念丈夫的切切情感中可以看出當時邊關戰爭的時間之長,守疆的重要性。此詩既是詠物詩,又是閨情詩。前四句詠物,後四句寫人。首聯的梅花引出了尾聯中對春恨的感慨,「一株梅」則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獨。詩味醇厚,形象逼真。
『叄』 求一下《梅花落》這首曲子,介紹一下
橫吹曲來辭。梅花落
梅嶺花初源發,天山雪未開。雪處疑花滿,花邊似雪回。
因風入舞袖,雜粉向妝台。匈奴幾萬里,春至不知來。 橫吹曲辭。梅花落鐵騎幾時回,金閨怨早梅。雪中花已落,風暖葉應開。
夕逐新春管,香迎小歲杯。感時何足貴,書里報輪台。
橫吹曲辭。梅花落新歲芳梅樹,繁苞四面同。春風吹漸落,一夜幾枝空。
小婦今如此,長城恨不窮。莫將遼海雪,來比後庭中。
嘿嘿~就這幾首了,至今未見有前兩句是四個字的,你自己看著辦吧`
『肆』 梅花落 劉方平 翻譯
梅花落
劉方平
新歲芳梅樹,繁花四面同。
春風吹漸落,一夜幾枝空。
少婦今如此,長回城恨不窮答。
莫將遼海雪,來比後庭中。這首詩以花喻人,借繁花凋落的景象寫征婦幽怨開頭四句.寫香濃花腴的燦爛美景,一夜之間便凋零、敗落
頸聯以花喻人,寫少婦欣賞院里的梅花,因花開花落而想到時光易逝、盛年不再,包含著不能與出征戍邊的丈夫一起共度大好年華的幽怨
尾聯重新歸到落花。此時花都已謝了,飄飄揚揚落滿了庭院,彷彿覆蓋了一層白雪。觀花人由滿地的落梅聯想到遼海的雪野,卻硬要反過來說:請別用遼海的白雪來比喻滿院的落梅,這樣會勾起我心頭的無限愁緒的,《梅花落》屬漢樂府「橫吹曲辭」。本詩表現了一位空閨少婦對丈夫的思念。本篇韻味醇厚,感情逼真,刻畫人物的內心活動平實、樸素、風格獨特。
這首詩既是詠物詩,又是閨情詩,而且還含有一定的時代內容。它的新意在於詩人並不僅是由落英繽紛引發出歲月易逝的感嘆,而且是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戰事給普通家庭帶來的痛苦和不幸,從庭院落梅這一個小視角延伸到整個時代大背景,使得這首婉約的小詩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伍』 浴浪鳥這首古詩的獨舞和什麼相對
獨舞依磐石,群飛動輕浪。奮迅碧沙前,長懷白雲上。《浴浪鳥》唐朝:盧照鄰回
詩句出自《浴答浪鳥》,為唐朝詩人盧照鄰所做的一首詩,來自全唐詩:卷42-45。詩中作者把自己比成浴浪鳥,胸懷白雲上,志向高遠。
盧照鄰:字升之,范陽人。十歲,從曹憲,王義方授蒼雅,調鄧王府典簽。王有書十二車,照鄰總披覽,略能記憶。王愛重,比之相如。調新都尉,染風疾。去官,居太白山,以服餌為事。又客東龍門山,疾甚,足攣,一手又廢。
乃去陽翟具茨山下,買園數十畝,疏穎水周舍,復豫為墓。偃卧其中,後不甚其苦,與親屬訣,自投穎水死,年四十。嘗著《五悲文》以自明。有集二十卷,又《幽憂子》三卷,會編詩二卷。盧照鄰與王勃、楊炯和駱賓王一起被稱為「初唐四傑」。
(5)橫吹曲辭梅花落擴展閱讀:
盧照鄰的其它詩詞
長安古意,橫吹曲辭梅花落,詠史四首,曲池荷。
江中望月,酬張少府京之, 明月引,浴浪鳥。
雜曲歌辭行路難,橫吹曲辭關山月,贈李榮道士,橫吹曲辭紫騮馬。
失群雁,元日述懷,元召述懷月弓,益州城西張超亭觀妓。
相如琴台,昭君怨,七夕泛舟二首,宴樣州南亭得池字。
『陸』 《梅花落》田雙伶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梅花落抄》屬漢樂府「橫吹曲辭」。這首詩通過女主人公的賞梅來表現了她對行人(即她的丈夫)的思念,反映了戰爭的長久,親人無音信。讀者從妻子思念丈夫的切切情感中可以看出當時邊關戰爭的時間之長,守疆的重要性。此詩既是詠物詩,又是閨情詩。前四句詠物,後四句寫人。首聯的梅花引出了尾聯中對春恨的感慨,「一株梅」則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獨。詩味醇厚,形象逼真。
『柒』 盧照鄰的《橫吹曲辭.梅花落》表達的是什麼為什麼說它雄壯
《橫吹曲辭·梅花落》
[唐]盧照鄰
梅嶺花初發,天山雪未開。
雪處疑花滿,花邊版似雪回。
因風入舞權袖,雜粉向妝台。
匈奴幾萬里,春至不知來。
這首詩由梅嶺的梅花開放,聯想到遙遠的邊塞,仍然處於嚴寒之中,忽發奇想,覺得彷彿眼前花似雪,彼處雪似花,於是遙遠的空間阻隔便消彌於錯覺之中。
然而一旦清醒,才想起徵人遠在萬里之外的冰天雪地
之中,春天到了也不知歸來。詩人從小處入手,細膩婉轉,但筆鋒一轉,描寫塞外徵人,升華了詩的主旨。
盧照鄰此詩在梅花和雪花的形態顏色相似上做文章利用這一簡單的比喻構成了兩個白色世界的奇異混淆,讀來既新穎又奇特,描繪了一幅美麗奇妙的畫卷。
雖說是混淆的,分不清是梅是雪,但梅和雪的世界卻是對立的:冰天雪地的匈奴地區和婉約柔美的中原地區。
詩中的「開」字也起到了雙關的作用:在北方,雪尚未「開」,「開」指「開花」,也指「開化」,即謂
匈奴的邊塞地區處於較落後的境地,還沒有得到中華文明的開化。
『捌』 你能搜索一二首關於古人寫得詠梅詩詞嗎
希望對你有幫助
南朝宋 陸凱《贈苑嘩詩》
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南朝宋 鮑照《梅花落》
中庭多雜樹,偏為梅咨嗟。「問君何獨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搖盪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寒風,徒有霜華無霜質。」
南朝梁代 何遜《揚州法曹梅花盛開》
兔園標物序,驚時最是梅。
銜霜當路發,映雪擬寒開,
枝橫卻月觀,花繞凌風台。
朝灑長門泣,夕駐臨邛杯。
應知早飄落,故逐上春來。
南朝陳時 陰鏗《雪裡尋梅》
春近寒雖轉,梅舒雪尚飄。
從風還共落,照日不俱銷。
葉開隨足影,花多助重條。
今來漸異昨,向晚判勝朝。
南朝陳 謝燮《早梅詩》
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
畏落眾花後,無人別意看。
北周 庾信《詠梅》
梅含今春樹,還臨先日池。
人懷前歲憶,花發故年枝。
北周 庾信《梅花》
當年臘月半,已覺梅花闌。
不信今春晚,俱來雪裡看。
樹動懸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覓不見,真悔著衣單。
隋 侯夫人《春日看梅詩二首》 選一
香清寒艷好,誰惜是天真。
玉梅謝後陽和至,散與群芳自在春。
唐 李煜《梅花》
殷勤移植地,曲檻小欄邊。
共約重芳日,還憂不盛妍。
阻風開步障,乘月溉寒泉。
誰料花前後,蛾眉卻不全。
失卻煙花主,東君自不知。
清香更何用,猶發去年枝
唐 李煜 《清平樂》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唐 盧照鄰《橫吹曲辭•梅花落》
梅嶺花初發,天山雪未開。
雪處疑花滿,花邊似雪回。
因風入舞袖,雜粉向妝台。
匈奴幾萬里,春至不知來。
唐 沈佺期《橫吹曲辭•梅花落》
鐵騎幾時回,金閨怨早梅。
雪中花已落,風暖葉應開。
夕逐新春管,香迎小歲杯。
感時何足貴,書里報輪台。
唐 劉方平《梅花落》
新歲芳梅樹,繁花四面同。
春風吹漸落,一夜幾枝空。
少婦今如此,長城恨不窮。
莫將遼海雪,來比後庭中。
唐 張九齡《庭梅詠》
芳意何能早,孤榮亦自危。
更憐花蒂弱,不受歲寒移。
朝雪那相妒?陽風已屢吹。
馨香雖尚爾,飄盪復誰知?
唐 張九齡《和王司馬折梅寄京邑昆弟》
離別念同嬉,芬榮欲共持。
獨攀南國樹,遙寄北風時。
林惜迎春早,花愁去日遲。
還聞折梅處,更有棣華詩。
唐 楊炯 《梅花落》
窗外一株梅,寒花五齣開。
影隨朝日遠,香逐便風來。
泣對銅鉤障,愁看玉鏡台。
行人斷消息,春恨幾裴回。
唐 李嶠《梅》
大庾斂寒光,南枝獨早芳。
雪含朝暝色,風引去來香。
妝面回青鏡,歌塵起畫梁。
若能遙止渴,何暇泛瓊漿。
唐 張說《正朝摘梅》
蜀地寒猶暖,正朝發早梅。
偏驚萬里客,已復一年來。
唐 孫逖《和常州崔使君詠後庭梅二首》
聞唱梅花落,江南春意深。
更傳千里外,來入越人吟。
弱干紅妝倚,繁香翠羽尋。
庭中自公日,歌舞向芳陰。
梅院重門掩,遙遙歌吹邊。
庭深人不見,春至曲能傳。
花落彈棋處,香來薦枕前。
使君停五馬,行樂此中偏。
唐 杜甫《江梅》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後多。
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
故園不可見,巫岫郁嵯峨。
唐 杜甫《西郊》
時出碧雞坊,西郊向草堂。
市橋官柳細,江路野梅香。
傍架齊書帙,看題減葯囊。
無人覺來往,疏懶意何長
唐 元稹《賦得春雪映早梅》
飛舞先春雪,因依上番梅。
一枝方漸秀,六齣已同開。
積素光逾密,真花節暗催。
摶風飄不散,見晛忽偏摧。
郢曲琴空奏,羌音笛自哀。
今朝兩成詠,翻挾昔人才。
唐 劉言史《竹里梅》
竹里梅花相並枝,梅花正發竹枝垂。
風吹總向竹枝上,直似王家雪下時。
唐 李紳《過梅里七首家於無錫四十載,今敝廬數堵猶存,今列題於後•早梅橋》
早梅花,滿枝發。
東風報春春未徹,紫萼迎風玉珠裂。
楊柳未黃鶯結舌,委素飄香照新月。
橋邊一樹傷離別,游盪行人莫攀折。
不競江南艷陽節,任落東風伴春雪。
唐 王初 《梅花二首》
應為陽春信未傳,固將青艷屬殘年。
東君欲待尋佳約,剩寄衣香與粉綿。
迎春雪艷飄零極,度夕蟾華掩映多。
欲托清香傳遠信,一枝無計奈愁何。
唐 殷堯藩 《友人山中梅花》
南國看花動遠情,沈郎詩苦瘦容生。
鐵心自儗山中賦,玉笛誰將月下橫。
臨水一枝春占早,照人千樹雪同清。
好風吹醒羅浮夢,莫聽空林翠羽聲。
唐 朱慶餘 《早梅》
天然根性異,萬物盡難陪。
自古承春早,嚴冬斗雪開。
艷寒宜雨露,香冷隔塵埃。
堪把依松竹,良塗一處栽。
唐 庾敬休 《春雪映早梅》
清晨凝雪彩,新候變庭梅。
樹愛春榮遍,窗驚曙色催。
寒江添粉壁,積潤履青苔。
分明六齣瑞,隱映幾枝開。
聞笛花疑落,揮琴興轉來。
曲成非寡和,長使思悠哉。
唐 李商隱《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
匝路亭亭艷,非時裊裊香。
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
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
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唐 李商隱 《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一首》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唐 李商隱 《酬崔八早梅有贈兼示之作》
知訪寒梅過野塘,久留金勒為回腸。
謝郎衣袖初翻雪,荀令熏爐更換香。
何處拂胸資蝶粉,幾時塗額藉蜂黃。
維摩一室雖多病,亦要天花作道場。
唐 韋蟾《梅》
高樹臨溪艷,低枝隔竹繁。
何須是桃李,然後欲忘言。
擬折魂先斷,須看眼更昏。
誰知南陌草,卻解望王孫。
唐 崔櫓 《岸梅》
含情含怨一枝枝,斜壓漁家短短籬。
惹袖尚余香半日,向人如訴雨多時。
初開偏稱雕梁畫,未落先愁玉笛吹。
行客見來無去意,解帆煙浦為題詩。
唐 李群玉《人日梅花病中作》
去年今日湘南寺,獨把寒梅愁斷腸。
今年此日江邊宅,卧見瓊枝低壓牆。
半落半開臨野岸,團情團思醉韶光。
玉鱗寂寂飛斜月,素艷亭亭對夕陽。
已被兒童苦攀折,更遭風雨損馨香。
洛陽桃李漸撩亂,回首行宮春景長。
唐 李群玉 《山驛梅花》
生在幽崖獨無主,溪蘿澗鳥為儔侶。
行人陌上不留情,愁香空謝深山雨。
唐 溫庭皓 《梅》
一樹寒林外,何人此地栽。
春光先自暖,陽艷暗相催。
曉覺霜添白,寒迷月借開。
余香低惹袖,墮蕊逐流杯。
零落移新暖,飄揚上故台。
雪繁鶯不識,風裊蝶空回。
羌吹應愁起,征徒異渴來。
莫貪題詠興,商鼎待鹽梅。
唐 皮日休 《行次野梅》
蔦拂蘿捎一樹梅,玉妃無侶獨裴回。
好臨王母瑤池發,合傍蕭家粉水開。
共月已為迷眼伴,與春先作斷腸媒。
不堪便向多情道,萬片霜華雨損來。
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行次野梅次韻》
飛棹參差拂早梅,強欺寒色尚低徊。
風憐薄媚留香與,月會深情借艷開。
梁殿得非蕭帝瑞,齊宮應是玉兒媒。
不知謝客離腸醒,臨水應添萬恨來。
唐 來鵠 《梅花》
枝枝倚檻照池冰,粉薄香殘恨不勝。
佔得早芳何所利,與他霜雪助威稜。
唐 方干 《袁明府以家醞寄余余以山梅答贈非唯四韻兼亦雙關》
封匏寄酒提攜遠,織籠盛梅答贈遲。
九度攪和誰用法,四邊窺摘自攀枝。
樽罍泛蟻堪嘗日,童稚驅禽欲熟時。
畢卓醉狂潘氏少,傾來擲去恰相宜。
唐 方干 《胡中丞早梅》
不獨閑花不共時,一株寒艷尚參差。
凌晨未噴含霜朵,應候先開亞水枝。
芬郁合將蘭並茂,凝明應與雪相宜。
謝公吟賞愁飄落,可得更拈長笛吹。
唐 羅鄴 《早梅》
綴雪枝條似有情,凌寒澹注笑妝成。
凍香飄處宜春早,素艷開時混月明。
遷客嶺頭悲裊裊,美人簾下妒盈盈。
滿園桃李雖堪賞,要且東風晚始生。
唐 羅鄴 《梅花》
繁如瑞雪壓枝開,越嶺吳溪免用栽。
卻是五侯家未識,春風不放過江來。
唐 羅隱 《梅花》
吳王醉處十餘里,照野拂衣今正繁。
經雨不隨山鳥散,倚風疑共路人言。
愁憐粉艷飄歌席,靜愛寒香撲酒樽。
欲寄所思無好信,為人惆悵又黃昏。
唐 王適《江濱梅》
忽見寒梅樹,花開漢水濱。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唐 韓愈《春雪間早梅》
梅將雪共春,彩艷不相因。
逐吹能爭密,排枝巧妒新。
誰令香滿座?獨使凈無塵。
芳意饒呈瑞,寒光助照人。
玲瓏開已遍,點綴坐來頻。
那是俱疑似,須知兩逼真。
熒煌初亂眼,浩盪忽迷神。
未許瓊華比,從將玉樹親。
先期迎獻歲,更伴占茲辰。
願得長輝映,輕微敢自珍。
唐 白居易《新栽梅》
池邊新種七株梅,欲到花時點檢來。
莫怕長洲桃李妒,今年好為使君開。
唐 白居易《和薛秀才尋梅花同飲見贈》
忽驚林下發寒梅,便試花前飲冷杯。
白馬走迎待客去,紅筵鋪待舞人來。
歌聲怨處微微落,酒氣熏時旋旋開。
若到歲寒無雨雪,猶應醉得兩三回。
唐 白居易《憶杭州梅花,因敘舊游,寄蕭協律》
三年閑悶在餘杭,曾為梅花醉幾場。
伍相廟邊繁似雪,孤山園里麗如妝。
蹋隨游騎心長惜,折贈佳人手亦香。
賞自初開直至落,歡因小飲便成狂。
薛劉相次埋新壟,沈謝雙飛出故鄉。
歌伴酒徒零散盡,唯殘頭白老蕭郎。
唐 齊己《梅》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去,禽窺素艷來。
明年如應律,先發映春台。
唐 李白《宮中行樂詞》句
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
唐 張謂 早梅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
唐 張謂《官舍早梅》
階下雙梅樹,春來畫不成。
晚時花未落,陰處葉難生。
摘子防人到,攀枝畏鳥驚。
風光先佔得,桃李莫相輕。
唐 崔道融《梅花》
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橫笛和愁聽,斜枝倚病看。
逆風如解意,容易不摧殘。
唐 羅隱 《人日新安道中見梅花 其年以徐寇停舉 》
長途酒醒臘春寒,嫩蕊香英撲馬鞍。
不上壽陽公主面,憐君開得卻無端。
唐 唐彥謙 《梅亭》
東海窮詩客,西風古驛亭。
發從殘歲白,山入故鄉青。
世事徒三窟,兒曹且一經。
丁寧速賒酒,煮栗試砂瓶。
唐 唐彥謙 《梅》
玉人下瑤台,香風動輕素。
畫角弄江城,鳴璫月中墮。
唐 鄭谷 《梅》
江國正寒春信穩,嶺頭枝上雪飄飄。
何言落處堪惆悵,直是開時也寂寥。
素艷照尊桃莫比,孤香黏袖李須饒。
離人南去腸應斷,片片隨鞭過楚橋。
唐 鄭谷 《折得梅》
寒步江村折得梅,孤香不肯待春催。
滿枝盡是愁人淚,莫殢朝來露濕來。
唐 鄭谷《江梅》
江梅且緩飛,前輩有歌詞。
莫惜黃金縷,難忘白雪枝。
吟看歸不得,醉嗅立如痴。
和雨和煙折,含情寄所思。
唐 崔塗 《初識梅花》
江北不如南地暖,江南好斷北人腸。
燕脂桃頰梨花粉,共作寒梅一面妝。
唐 韓偓 《早玩雪梅有懷親屬》
北陸候才變,南枝花已開。
無人同悵望,把酒獨裴回。
凍白雪為伴,寒香風是媒。
何因逢越使,腸斷謫仙才。
唐 韓偓 《梅花》
梅花不肯傍春光,自向深冬著艷陽。
龍笛遠吹鬍地月,燕釵初試漢宮妝。
風雖強暴翻添思,雪欲侵凌更助香。
應笑暫時桃李樹,盜天和氣作年芳。
唐 韓偓 《湖南梅花一冬再發偶題於花援》
湘浦梅花兩度開,直應天意別栽培。
玉為通體依稀見,香號返魂容易回。
寒氣與君霜里退,陽和為爾臘前來。
夭桃莫倚東風勢,調鼎何曾用不材。
唐 吳融 《旅館梅花》
清香無以敵寒梅,可愛他鄉獨看來。
為憶故溪千萬樹,幾年辜負雪中開。
唐 陸希聲 《陽羨雜詠十九首•梅花塢》
凍蕊凝香色艷新,小山深塢伴幽人。
知君有意凌寒色,羞共千花一樣春。
唐 王貞白 《春日詠梅花見絕句辯體》
靚妝才罷粉痕新,迨曉風回散玉塵。
若遣有情應悵望,已兼殘雪又兼春。
唐 徐夤 《梅花》
瓊瑤初綻嶺頭葩,蕊粉新妝奼女家。
舉世更誰憐潔白,痴心皆盡愛繁華。
玄冥借與三冬景,謝氏輸他六齣花。
結實和羹知有日,肯隨羌笛落天涯。
唐 李中 《梅花》
群木方憎雪,開花長在先。
流鶯與舞蝶,不見許因緣。
唐 劉禹錫 楊柳枝詞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樹小山詞。
請君莫湊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
唐 王維《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唐 劉元載妻《早梅》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種春風有兩般。
憑仗高樓莫吹笛,大家留取倚闌干。
唐 蔣維翰《春女怨》
白玉堂前一樹梅,今朝忽見數花開。
幾家門戶尋常閉,春色因何入得來。
唐 孟浩然《早梅》
園中有早梅,年例犯顏開。
少婦曾攀枝,將歸插鏡台。
猶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
唐 李德裕《憶平泉雜詠•憶寒梅》
寒塘數樹梅,常近臘前開。
雪映緣岩竹,香侵泛水苔。
遙思清景暮,還有野禽來。
誰是攀枝客,茲辰醉始回。
唐 李德裕《春暮思平泉雜詠二十首•花葯欄》
蕙草春已碧,蘭花秋更紅。
四時發英艷,三徑滿芳叢。
秀色濯清露,鮮輝搖惠風。
王孫未知返,幽賞竟誰同。
唐 柳宗元《早梅》
早梅發高樹,迥映楚天碧。
朔風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唐 令狐楚《游春詞》
高樓曉見一花開,便覺春光四面來。
暖日晴雲知次第,東風不用更相催。
『玖』 梅花落的作品譯文
①中庭:庭院中。
②咨嗟:贊嘆聲。
③君:指「偏為梅咨嗟」的詩人。這句是假託雜樹的問話:你為什麼單單贊賞梅花?
④其:指梅。作花:開花。作實:結實。以下是詩人的回答。這二句是說梅花能在霜中開花,露中結實,不畏嚴寒。
⑤爾:指雜樹。霜華:霜中的花。華,同「花」。這三句是說雜樹只能在春風中搖曳,在春日下盛開,有的雖然也能在霜中開花,卻又隨寒風零落而沒有耐寒的品質。 《梅花落》屬漢樂府「橫吹曲。鮑照沿用樂府舊題,創作了這首前所未見的雜言詩。
詩的起句開門見山: 「中庭多雜樹,偏為梅咨嗟。。這里的「雜樹。和「梅」含有象徵意義。雜樹, 「亦指世間悠悠者流」。 即一般無節操的土大夫,梅,指節操高尚的曠達賢土。庭院中有各種樹木,而詩人最贊賞的是梅花,觀點十分鮮明。 ·
下面是詩人與雜樹的對話。 「問君何獨然?。這句是假託雜樹的問話:你為什麼單單贊賞梅花呢?詩人答道,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搖盪春風媚春曰,念爾零落逐寒風,徒有霜華無霜質。」「念其。之。其。,謂梅花; 「念爾」之「爾」,謂雜樹。全句意為,因梅花不畏嚴寒,能在霜中開花,露中結實,而雜樹只能在春風中搖曳,桂春日下盛開,有的雖然也能在霜中開花,卻又隨寒風零落而沒有耐寒的品質。在此,詩人將雜樹擬人,並將它與梅花放在一起,用對比的方式加以描繪、說明,通過對耐寒梅花的贊美,批判了雜樹的軟弱動搖。兩者在比較中得到鑒別,強化,可謂相得益彰。
本詩主要是托諷之辭,採用雜言,音節頓挫激揚,富於變化其一褒一貶,表現了詩人鮮明的態度。這與作者個人經歷有著密切的關系。鮑照「家世貧賤。, (鮑照《拜侍郎上疏》)在宦途上飽受壓抑。他痛恨門閥土族制度,對劉宋王朝的統治深為不滿,因此,他那質朴的詩句申表示了對節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視和對曠達之士的贊揚。這里還包含著寒士被壓抑的義憤和對高門世族壟斷政權的控訴。詩歌以充沛的氣勢,強烈的個性,明陝的語言,給讀者以震撼。 陸時雍說· 「明遠才力標舉,凌厲當年;如五丁鑿山,開世人所未有J」從《梅花落》一詩中可以看出,鮑照無愧於陸氏的評價。
沈德潛分析說。以花字聯上嗟』字成韻,以『實』字聯下『日』字成韻,格法甚奇。一詩的構思新穎、巧妙,運用豐富的想像力。把大自然中司空見慣的樹和花人格化,藉助於對話、對比等手法,使詩中的深刻含義得到形象的體現,象徵色彩濃郁。假象見義,藉此言彼,以生動婉曲的形式言志,增添了詩歌耐人咀嚼的韻味。
『拾』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8分)梅花落劉方平新歲芳梅樹,繁花四面同。春風吹漸落,一夜幾枝空。少
(1)這首詩以花喻人,借繁花凋落的景象寫征婦幽怨。(1分)開頭四句.寫香濃花腴的燦爛美景,一夜之間便凋零、敗落。(1分)頸聯以花喻人,寫少婦欣賞院里的梅花,因花開花落而想到時光易逝、盛年不再,包含著不能與出征戍邊的丈夫一起共度大好年華的幽怨。(1分)尾聯重新歸到落花。此時花都已謝了,飄飄揚揚落滿了庭院,彷彿覆蓋了一層白雪。觀花人由滿地的落梅聯想到遼海的雪野,卻硬要反過來說:請別用遼海的白雪來比喻滿院的落梅吧,這樣會勾起我心頭的無限愁緒的。(1分)評分標准:手法1分,分析3分。手法錯,但分析中對詩意理解准確.酌情給分。
(2)這首詩既是詠物詩,又是閨情濤,而且還含有一定的時代內容,它的新意在於詩人並不僅是由落英繽紛引發出歲月易逝的感嘆,而且是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戰事給普通家庭帶來的痛苦和不幸,從庭院落梅這一個小視角延伸到整個時代大背景,使得這首婉約的小詩含蘊豐富,耐人尋味。(4分)評分標准:分析意思對即可。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