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和服櫻花
㈠ 抵制崇洋媚外的文章,我們要寫作文,關於中國人和櫻花合照還換和服,批評他們崇洋媚外
布置這種復作文的老師是極端民族主制義者,而且還很文盲。是不是外國人穿旗袍也是崇洋媚外?外國人吃中餐也是崇洋媚外?
為什麼外國人可以穿中國衣服吃中國菜,我中國人和櫻花合影就不行?
櫻花招惹你老師了?日本人喜歡櫻花,我就不可以喜歡?是不是流氓喜歡吃西瓜,我就不能吃西瓜了?
是不是殺人犯穿衣服,我就不能穿衣服了?
穿和服是崇洋媚外,那我穿西裝,穿T恤,穿牛仔褲,穿休閑鞋,穿籃球鞋是不是崇洋媚外?是不是我要回去穿長袍馬褂?或者乾脆去穿漢服?
問問你那文盲老師,我們現在寫作文是從左往右寫,這樣是不是也算崇洋媚外?我是不是要從上往下,從右至左去寫字?現在是法治年代,開放的時代,告訴你那文盲老師,少在別人腦袋上扣大帽子。
㈡ 中國人穿和服賞櫻花是什麼心態
看櫻花吧,是抄覺得櫻花美沒錯,但是穿著和服看,我就不能理解了,你說是中國的漢服什麼之類的不美么,為什麼要穿和服呢。
㈢ 你對中國年qing人穿和服去看櫻花有何看法
我不喜歡日本文化 所以鄙視
但入鄉隨俗 如同外國人來我們過家穿唐服一樣
文化的融入
而那些人應該明確 堅持自己的民族觀點
㈣ 中國人穿和服賞櫻花(命題作文)
文化不等於政治
㈤ 很多中國人去日本,為什麼要穿著日本的和服去賞櫻花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去旅遊,日本是一個相當好的選擇,他的旅遊業十分發達,在日本大街上總會看到許多日本女人穿著和服來彰顯他們高貴優雅的氣質,其實日本的和服也借鑒了中國唐朝服裝的設計。
現在都講求文化傳承與繼承,當然學習和借鑒優秀的文化也十分的重要。所以去日本旅遊的時候穿著和服去賞櫻花也是在體驗和學習,愛國自然是要用心的,不是說因為這些外在因素就判定誰不愛國之類的,就比如也有很多外國人穿旗袍漢服一樣,都是一種對文化的體驗,對某個國家文化的一種尊重。
所以我覺得穿和服去賞櫻花最主要的還是入鄉隨俗,是一種體驗,使自己融入到那種氛圍里。
㈥ 對於中國人穿和服跟櫻花拍照的看法 高中議論文!!!急~~~
「不要穿和服在武大拍照!」「穿和服的日本人滾出去!」3月21日下午3時左右,一對母女在武大櫻園內穿和服拍照,引來眾多學子圍觀聲討。
欲在武大櫻園留影,卻因為穿了和服,便被以這種方式趕出,落得個「落荒而逃」的下場。如果不是有報道的圖片文字為證,實在有點難以想像。然而,這是個真實的「事件」,就發生在著名的武漢大學。
我毫不懷疑,那個率先發起聲討的武大學子和他的同伴們熱愛自己的祖國。但一個常識在於,愛國從來都不是有多麼漂亮的言辭口號,而是體現在實實在在的行動上。聲討「和服母女」的武大學子及其同伴的的行為,特別他們的言語——「雖然和服有美麗之處,但它畢竟是日本人特有的服飾,讓人看了很不舒服,有種異樣的感覺」,昭示出他們對愛國理解的偏差——這不是愛國,而只是一種模糊的情緒,一種貌似有理的宣洩。由這種情緒催化的行為,便是讓那對母女「滾出去」,讓人不寒而慄。
盡管,聲討者有表達的權利,並且可以藉助網上同樣的聲音來壯大自己的底氣——新浪網上一項調查顯示,有超過六成的網友認為「中國人穿和服拍照挑戰國人神經」。不過,在我看來,由眾人聲討而促使「和服母女」走開,並不能證明起部分同胞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是如何的高明,如何能無往而不勝。相反,在本質上它與愛國無關。穿和服的母女所做的只是一次簡單的公民行為,被情緒化的批評介入,進而有媒體報道,放置在網路上,引發討論,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等等宏大的詞句瞬時涌現,以至成為一個事件,一個景觀。這便是這個事件的生成過程。
這不是愛國的行徑。這也不是可資表達愛國的借口。這個一開始由幾個學子情緒化催生出來的事件,演變到現在,更像是一次行為藝術。它固然讓我們看到不少年輕一代內心潛藏的憤怒的力量,但這一回所依託的卻不是理性、務實的表達渠道。
愛國不需要理由,但理性表達愛國情感才是一種對民族、社會負責的態度,才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理性表達,實際上就是說要考慮到我們行為的後果,就是不沖動,剋制,冷靜。驅走這對照相的母女,在某種意義上看,恰是以情緒化的愛國為理由,裹挾冷暴力,傷害他們個人選擇、表達的權利與自由,亦是對愛國主義真正內涵的消解和破壞。
在一定程度上,這其實也是將日常生活政治化的體現。日常的消費和舉動,一旦被強行植入歷史場域,或將之與某個概念掛鉤,就可能出現某些偏向。比如,日常生活的消費,有國人願意到家樂福,或習慣用日本品牌,他去買去用就是了。不要以為到那買東西,就是漢奸,就要抵制,這個太嚴重了,會傷同胞的心,對自身也是一種戕害。
愛國不是行為藝術,不是吵嚷和吆喝。今天,對普通民眾而言,愛國,就是去努力做一個合格的公民,一個文明的人,懂得愛、恨,以及寬容。尤為關鍵的是,要能夠將民族主義情緒,特別是那種對外的亢奮心態,更多地轉移到解決好我們自己的事情上面來。
㈦ 關於櫻花和和服的圖片
去網路查
㈧ 關於武漢大學櫻花園,中國青年穿和服在此留影,韓國留學生大為不解,老師苦笑,無
確實無語,在抗戰70周年的今年,怎麼會有這樣無知的年輕人?
㈨ 你對中國年青人穿和服去看櫻花有何看法
為什麼不許人穿和服看櫻花?
大概也不許人穿韓服吃泡菜?
只允許中國人穿漢服吃餃子?
㈩ 日本的傳統服裝是和服。象徵是櫻花。那中國的傳統服裝和花是什麼
人家民族小、國復家小,當然幾個制人穿的衣裳好看自然別人都模仿,也就成了民族服裝了啊。開個玩笑了。 中華民族的服裝太多了,首先因為我們是一個多民族大家庭,各個兄弟民族不同,其次因為各地差異太大。南方的衣服薄,北方的衣服厚,衣料不同,山區和平原不同。何況中國人民是多麼勤勞和智慧的啊!從商朝到民國,就是漢民族的服裝也在一直變化。當然這從另一方面也放映了中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審美觀念的改變。 就目前而言,公認的漢民族服裝是唐裝和旗袍。現在也有許多人建議漢族的民族服裝應該改為漢裝(就是電視里經常看到的那種大袖子衣服),但這種服裝臃腫不適應現代社會,因此也只是民間一些人在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