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茶花女重奏

茶花女重奏

發布時間: 2021-03-02 07:32:25

㈠ 推薦一些著名好聽的古典音樂

維瓦爾第《四季》巴赫《布蘭登堡協奏曲》《十二平均律》亨德爾《彌賽亞》(首推《哈利路亞大合唱》,那種神聖感啊……)莫扎特《第40號交響曲》《G大調弦樂小夜曲》《星星變奏曲》《土耳其進行曲(奏鳴曲KV.331第三樂章)》(這個土耳其進行曲再推薦一個王羽佳的炫技版和李雲迪周傑倫的四手聯彈版)《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貝多芬《命運交響曲》《獻給愛麗絲》《悲愴奏鳴曲》《月光奏鳴曲》《田園交響曲》海頓:比較喜歡他的交響曲和鋼琴奏鳴曲舒伯特《紅玫瑰》《鱒魚》羅西尼:歌劇《塞爾維亞理發師》(首推《快給大忙人讓路》)施特勞斯《藍色多瑙河》《拉德斯基進行曲》《春之聲圓舞曲》《電閃雷鳴波爾卡》《溜冰波爾卡》《撥弦波爾卡》肖邦《革命》《英雄》《離別》以及所有的圓舞曲、夜曲(特別喜歡阿圖爾·魯賓斯坦的演奏,經典啊!)、鋼琴協奏曲和大部分馬祖卡李斯特《愛之夢》《鍾》《匈牙利狂想曲》《第一小提琴協奏曲》《第二鋼琴協奏曲》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五號》門德爾松《無詞歌》,輕歌劇《仲夏夜之夢》(首推《婚禮進行曲》),《g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舒曼《童年情景》(首推《夢幻》)德沃夏克《第九交響曲》(是第九吧?就是致新大陸那個……)聖·桑《天鵝》《骷髏之舞》《天鵝之死》愛德華·埃爾加《愛的致意》《威風堂堂進行曲》古諾-巴赫《聖母頌》(改編自巴赫的一首前奏曲,很美的)這個不記得作者了——《少女的祈禱》(千萬別聽克萊德曼版的……)格里格《培爾·金特組曲》(首推《清晨》《安尼特拉之舞》《在山王的宮殿里》)西貝柳斯《芬蘭頌》柴可夫斯基(他的芭蕾舞劇很不錯)《天鵝湖》《胡桃夾子》《第一鋼琴協奏曲(大河)》《第六交響曲(悲愴)》《羅密歐與朱麗葉》拉赫瑪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第二鋼琴協奏曲》《第三鋼琴協奏曲》比才《卡門》(推薦:《花之歌》《哈巴捏拉舞曲》《鬥牛士之歌》)普契尼《今夜無人入睡(選自《圖蘭朵》)》《晴朗的一天(選自《蝴蝶夫人》)》《哼吟合唱(選自《蝴蝶夫人》)》威爾第《祝酒歌(選自《茶花女》)》《女人善變(選自《弄臣》)》德利布(芭蕾舞劇)《葛佩莉亞》《西爾維婭》德彪西《月光》《亞麻色頭發的少女》《牧神午後》《大海》馬斯奈《沉思》普羅科菲耶夫《第一鋼琴協奏曲》、前奏曲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還有,小提琴家穆特有一張叫《卡門幻想曲》的唱片,個人認為很不錯,首推《流浪者之歌》《茨岡》《卡門幻想曲》中國樂曲《黃河》《梁祝》《紅旗頌》《山丹丹開花紅艷艷》

㈡ 十歲以上看哪些經典小說和名一上白

1.中國:
(1)《西遊記》 (明)吳承恩
(2)《水滸傳》 (元末明初)施耐庵
(3)《紅樓夢》 (清)曹雪芹、高鶚
(4)《三國演義》(元末明初)羅貫中
(5) 《80位共產黨人的故事》徐焰
(6) 《四世同堂》老舍
(7) 《詩經》佚名原作,傳說為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
(8) 《老子》 老子【李耳】
(9) 《論語》孔子【孔丘】
(10) 《莊子》 莊子【莊周】
(11) 《孟子》 孟子【孟軻】
(12) 《史記》司馬遷
(13) 《楚辭》屈原等楚地詩人
(14) 《文心雕龍》劉勰
(15) 《世說新語》劉義慶
(16) 《資治通鑒》司馬光
(17) 《唐詩三百首》孫洙
(18) 《牡丹亭》湯顯祖
(19) 《水滸傳》施耐庵
(20) 《三國演義》羅貫中
(21) 《儒林外史》吳敬梓
(22) 《紅樓夢》曹雪芹、高鶚
(23) 《聊齋志異》蒲松齡
(24) 《官場現形記》李寶嘉
(25) 《西遊記》吳承恩
(26) 《阿Q正傳》魯迅
(27) 《子夜》茅盾
(28) 《家》巴金
(29) 《駱駝祥子》
(30) 《雷雨》曹禺
(31) 《圍城》錢鍾書
(32)《西廂記》
(33)《樂府詩集》郭茂倩
(34)《日出》曹禺
(35) 《吶喊》魯迅
(36) 《邊城》沈從文
(37)《平凡的世界》路遙
(38) 《圍城》錢鍾書

2.國外:
(1) 《教父》[美] 馬里奧·普佐
(2) 《歷史》 [古希臘]希羅多德
(3)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雅典]修昔底德
(4) 《茶花女》 [法國]小仲馬
(5) 《對話錄》 [古希臘]柏拉圖
(6) 《倫理學》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
(7) 《埃涅阿斯記》 [古羅馬]維吉爾
(8) 《希臘羅馬英雄史》 [古希臘]普魯塔克
(9)《查太萊夫人的情人》[英]勞倫斯
(10)《生命不能承受之輕》[捷]米蘭·昆德拉
(11) 《神曲》 [義大利]但丁
(12) 《坎特伯雷故事集》 [英國]喬叟
(13) 《烏托邦》 [英國]托馬斯.莫爾
(14) 《君王論》 [義大利]馬基雅維利
(15) 《巨人傳》 [法國]拉伯雷
(16) 《堂吉訶德》 [西班牙]塞萬提斯
(17) 《箴言集》 拉.洛希福考

(18) 《失樂園》 [英國]米爾頓
(19) 《天路歷程》 [英國]約翰.班場
(20) 《一千零一夜》 [古代阿拉伯] 民眾
(21) 《魯濱遜漂流記》 [英國]丹尼爾.笛福
(22) 《格列佛游記》 [英國]斯威夫特
(23) 《湯姆.瓊斯》 [英國]亨利·菲爾丁
(24) 《社會契約論》 [法國]盧梭
(25) 《國富論》 [蘇格蘭]亞當.斯密
(26) 《羅馬帝國衰亡史》 [古羅馬]吉朋
(27) 《純粹理性批判》 [德國]康德
(28) 《約翰生傳》 [英國]包斯威爾
(29) 《女權辯論》 [英國]瑪麗.吳爾斯東克拉甫特
(30) 《情愛論》 [保加利亞]瓦西列夫
(31) 《人口論》 [英格蘭]馬爾薩斯
(32) 《傲慢與偏見》 [英國]簡.奧斯汀
(33) 《艾凡赫》 [英國]瓦特.斯各特
(34) 《紅與黑》 [法國]司湯達
(35) 《巴黎聖母院》 [法國]維克多.雨果
(36) 《高老頭》 [法國]巴爾扎克
(37) 《法國大革命》 馬迪厄
(38) 《死魂靈》 [俄國]果戈理
(39) 《三劍客》 [法國]大仲馬
(40) 《簡·愛》 [英國]夏洛蒂·勃朗特
(41) 《呼嘯山莊》 [英國]艾米莉·勃朗特
(42) 《英國史》 麥克雷
(43) 《包法利夫人》 [法國] 福樓拜
(44) 《論自由》 [英國]約翰·密爾
(45) 《物種起源》 [英國]查爾斯.達爾文
(46)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英國]喬治·艾略特
(47) 《父與子》 [俄國]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
(48) 《戰爭與和平》 [俄國]列夫.托爾斯泰
(49) 《愛麗絲漫遊奇境記》 [英國]劉易斯·卡羅爾
(50) 《安娜·卡列尼娜》 [俄國]列夫.托爾斯泰
(51) 《八十天環游世界》 [法國] 儒勒.凡爾納
(52) 《湯姆·索亞歷險記》 [美國]馬克.吐溫
(53) 《卡拉馬佐夫兄弟》 [俄國]陀思妥耶夫斯基
(54) 《金枝》 [英國]J.G.弗雷澤
(55) 《苔絲》 [英國]托馬斯.哈代
(56) 《夢的解析》 [奧地利]弗洛伊德·西格蒙德
(57) 《包紮先生的歷史》 [英國] 赫伯特.喬治.威爾斯
(58) 《兒子與情人》 [英國] D.H.勞倫斯
(59) 《追憶逝水年華》[法國] 馬歇爾.普魯斯特
(60) 《尤利西斯》 [愛爾蘭]詹姆斯·喬伊斯
(61) 《魔山》 [德國]托馬斯.曼
(62) 《美國的悲劇》 [美國]狄奧多.德萊塞
(63) 《如果麥子不死》 [法國] 安德烈.紀德
(64) 《燈塔》 維琴尼婭.伍爾夫
(65) 《喧囂與騷動》 [美國]威廉.福克納
(66) 《戰爭春夢》 [美國] 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
(67) 《西線無戰事》 [德國]埃里希·馬里亞·雷馬克
(68) 《美麗的新世界》 [英國] 阿道司欰骨黎
(69) 《憤怒的葡萄》 [美國]約翰·斯坦貝克
(70) 《智慧七柱》 [英國] 湯瑪斯.愛德華.勞倫斯
(71) 《1984》 [英國]喬治·奧威爾
(72) 《崗鐵基探險記》 海耶達爾
(73) 《大師群像》 查理.史諾
(74) 《亞歷山大四重奏》 勞倫斯.杜瑞爾
(75) 《日瓦戈醫生》 [蘇聯]鮑里斯·帕斯捷爾納克
(76) 《艾格尼斯·格雷》 [英國]安恩勃朗特
(77) 《魔戒》 [英國]約翰·羅納德·瑞爾·托爾金
(78)《羅密歐與朱麗葉》 [英國]威廉.莎士比亞
(79)《外套》[俄國]果戈里
(80)《鼻子》[俄國]果戈里
(81)《飄》[美國]瑪格麗特·米切爾
(82)《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奧德賽》) [古希臘]荷馬
(83)《悲慘世界》
(84) 《羊脂球》 [法國]莫泊桑
(85)《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美國]海倫·凱勒
(86)《基督山伯爵》 [法國]大仲馬
(87)《哈姆雷特》[英國]威廉·莎士比亞
(88)《霧都孤兒》[英國]狄更斯
(89)《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美)馬克·吐溫
(90)《荊棘鳥》[澳]考琳·麥卡洛
(91)《麥田裡的守望者》(美)傑羅姆·迪林·塞林格
(92)《百年孤獨》(哥倫比亞)加爾比亞·加西亞·馬爾克斯
(93)《東方快車謀殺案》(英)阿加莎·克里斯蒂
(94)《尤利西斯》(愛)詹姆斯·喬伊斯
3.教材名著:
1、初中部分(12本):
(1)《西遊記》 (明)吳承恩
(2)《水滸傳》 (元末明初)施耐庵
(3)《朝花夕拾》魯迅
(4)《駱駝祥子》老舍
(5)《繁星·春水》冰心
(6)《魯濱遜漂流記》 (英)笛福
(7)《格列佛游記》 (英)斯威夫特
(8)《名人傳》 (法)羅曼·羅蘭
(9)《童年》 (蘇)高爾基
(10)《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蘇)奧斯特洛夫斯基
(11)《湯姆·索亞歷險記》(美)馬克·吐溫
(12)《威尼斯商人》(英)莎士比亞
2、高中部分(20本):
(1)《論語》
(2)《三國演義》 (元末明初)羅貫中
(3)《紅樓夢》 (清)曹雪芹
(4)《吶喊》 魯迅
(5)《女神》郭沫若
(6)《子夜》茅盾
(7)《家》 巴金
(8)《雷雨》 曹禺
(9)《圍城》 錢鍾書
(10)《談美書簡》朱光潛
(11)《哈姆雷特》 (英)莎士比亞
(12)《堂吉訶德》 (西)塞萬提斯
(13)《歌德談話錄》(德)艾克曼
(14)《巴黎聖母院》(法)雨果
(15)《歐也妮·葛朗台》 (法)巴爾扎克
(16)《匹克威克外傳》 (英)查爾斯·狄更斯
(17)《復活》 (俄)列夫·托爾斯泰
(18)《普希金詩選》 (俄)普希金
(19)《老人與海》 (美)海明威
(20)《泰戈爾詩選》 (印)泰戈爾

㈢ 有哪些著名的小提琴曲請仔細看問題補充

世界著名小提琴曲 (cd) ││├—克萊斯勒:愛之喜悅 ││├—舒曼:夢幻曲 ││├—舒曼:浪漫曲 ││├—德沃夏克:母親教我的歌 ││├—舒伯特:聖母頌 ││├—比才:阿萊城的姑娘 ││├—海頓:迴旋曲 ││├—維瓦爾第:里里西舞曲 ││├—阿爾畢諾尼:慢板 ││├—門德爾松:短曲 ││├—舒伯特:樂興之時 ││├—克萊斯特:小迴旋曲 ││├—貝多芬:小步舞曲 ││├—德西彪:月光 古典作品精華集1 (cd) ││├—德西彪:交響素描《大海》第一首「從黎明到中午的大海」 ││├—斯梅塔那:交響詩套曲《我的祖國》第三首「薩爾卡」 ││├—馬勒:第六交響曲《悲劇》第二樂章「諧趣曲」 ││├—魯賓斯坦:旋律 ││├—德拉特:紀念曲 ││├—里姆斯基 科薩科夫:交響曲《天方夜譚》第三樂章「年輕的王子與公主」 ││├—里姆斯基 科薩科夫:《薩爾丹沙皇的故事》中的「野蜂飛舞」 ││├—里姆斯基 科薩科夫:《西班牙隨想曲》中的「吉普賽之歌」 │├—古典作品精華集2 (cd) ││├—比才:《卡門》中的「哈巴涅拉舞曲」 ││├—比才:《卡門》中的「花之歌」 ││├—羅勃丁:《伊戈爾王》中的「韃靼舞曲」 ││├—德布利:芭蕾舞劇《葛蓓莉亞》中的「圓舞曲」 ││├—普羅科菲耶夫:《羅密歐與茱莉葉》第二組曲之七「茱莉葉墓前的羅密歐」 ││├—威爾第:《茶花女》第三幕前奏曲 ││├—舒伯特:死神與少女,選自D小調第十四弦樂四重奏 ││├—巴赫:D小調觸技曲與賦格 │├—古典作品精華集3 (cd) ││├—門德爾松: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Op.64.第一樂章 ││├—門德爾松: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Op.64.第二樂章 ││├—比才:《卡門》前奏曲 ││├—威爾第:《阿依達》中的「大進行曲」 ││├—威爾第:《路易莎 米勒》第一幕序曲 ││├—斯梅塔那:《被出賣的新娘》中的「波爾卡舞曲」 ││├—格魯克:《奧菲歐與尤麗狄茜》中的「祝福之靈舞曲」 ││├—馬勒:《大地之歌》中的美女(采蓮曲) ││├—莫扎特:贊美詩《聖休頌》K618 ││├—德西彪:《兒童樂園》組曲,第四首「白雪飄舞」 ││├—德西彪:《兒童樂園》組曲,第六首「黒娃娃步態舞」 │├—古典作品精華集4 (cd) ││├—舒勃特:鋼琴五重奏《鱒魚》 ││├—巴赫—古諾:聖母頌 ││├—老約翰 施特勞斯:拉德斯基進行曲 ││├—奧芬巴赫:愉快巴黎人 ││├—泰勒曼:管弦樂組曲 │├—古典作品精華集5 (cd) ││├—勃拉姆斯:海頓主題變奏曲Op.56A ││├—德西彪:風與海的對話,選自交響素描《大海》第三者 ││├—格里格:晚春,選自管弦樂小品《傷感第二段》 ││├—拉威爾:高貴而感傷的圓舞曲 ││├—約翰 施特勞斯:電閃雷鳴波爾卡 ││├—約翰 施特勞斯:維也納糖果,圓舞曲 ││├—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Op.77第三樂章 ││├—拉赫瑪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第18段變奏:如歌的行板 ││├—舒伯特:音樂的瞬間 ││├—德西彪:牧神笛(緒任克斯)

㈣ 查找下面幾個音樂家的資料,謝謝各位了!~

威爾第(1813~1901)偉大的義大利作曲家。出生於帕馬省布塞托城。1832年投考米蘭音樂院,未被錄取,後隨拉維尼亞學習音樂。1842年,創作了他的第二部歌劇《那布科王》,演出異常成功,一躍而成義大利第一流作曲家。當時義大利正處於擺脫奧地利統治的革命浪潮之中,他以自己的歌劇作品《倫巴底人》(1848)、《厄爾南尼》(18744)、《阿爾濟拉》(1846)、《列尼亞諾戰役》(1849)以及革命歌曲等鼓舞人民起來斗爭,因之獲得「義大利革命的音樂大師」之稱。五十年代是他創作的高峰時期,寫了《弄臣》(1851)、《游吟詩人》(1853)、《茶花女》(1853)、《假面舞會》(1859)等七部歌劇,奠定了歌劇大師的地位。1871~1872年應埃及總督之請,為蘇伊士運河通航典禮創作了《阿伊達》。晚年又根據莎士比亞的劇本創作了《奧賽羅》(1887)及《法爾斯塔夫》(1893)。1901年逝世於米蘭。一生創作了二十六部歌劇,善用義大利民間音調,管弦樂的效果也很豐富,尤其能繪聲繪色地刻劃劇中人的慾望、性格、內心世界,因之具有強烈的感人力量,使他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歌劇作曲家之一。

約翰·施特勞斯(1804-1849)奧地利作曲家。與其子相區別,被稱為老約翰·施特勞斯。曾寫過150餘首圓舞曲,被譽為「圓舞曲之父」。他跟寫過100多首的約瑟夫·蘭納 (1801-1843)一起奠定了維也納圓舞曲的基礎。直至二十世紀的今天,圓舞曲仍方興未艾,保持著一定的影響。

約翰·施特勞斯(1825-1899)奧地利作曲家。與其父相區別,被稱為小約翰·施特勞斯。繼承了先父和蘭納等前輩的傳統。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小約翰。施特勞斯的成就比他父親大,他是一個多產作家。作品編號達到479號,其中圓舞曲 168首,波爾卡舞曲117首,卡得累舞曲73首,進行曲43首,馬祖卡舞曲和加洛普舞曲31首和輕歌劇16部。1844年他十九歲時,正式登台首演他創作的作品《寓意短詩圓舞曲》(作品1號)及其他三首舞曲(2-4號),而《寓意短詩圓舞曲》在「再來一個」的喝采聲中,竟連續重奏了十九遍,獲得巨大成功,打響了第一炮。由於小約翰·施特勞斯一生中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圓舞曲,因而被譽為「圓舞曲之王」。l899年6月3日, 他因患肺炎在維也納逝世,維也納入民為他舉行了據說有十萬人參加的盛大葬禮。他的遺體被安放在維也納公墓里,在勃拉姆斯墓的旁邊,舒伯特墓的對面。

約翰奈斯·勃拉姆斯(1833-1897)德國十九世紀後半葉最卓越的、古典樂派最後的一位作曲家。1833年5月7日勃拉姆斯生於漢堡一個職業樂師的家庭里。他童年生活十分貧困,十三歲便在酒店裡為舞會彈伴奏,在劇院幫助父親演奏。與此同時,為了多得報酬,他還寫了不少沙龍音樂作品,包括多種舞曲、進行曲和管弦樂曲改編曲等。他曾從師戈賽爾、馬克遜學習鋼琴,一生中交遊頗廣,尤其得到舒曼夫婦及約·阿希姆的賞識與支持。他是創作與演奏並重的作曲家。但他沒有進過音樂學校,靠他自己的勤奮好學、他的卓越才能和對自己所獻身的事業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覺悟。他的成熟的作品證明了他掌握著登峰造極的藝術技巧和才華。他的作品兼有古典手法和浪漫精神,極少採用標題。交響曲作品中模仿貝多芬的氣勢宏大、筆法工細、情緒變化多端、時有牧歌氣息的流露,而仍帶有自己的特點。他重視奧地利民歌,曾作有九十餘首改編曲。所作形式繁多的重奏曲,提高了室內樂的地位。此外,他還作有二百餘首歌曲、四部交響曲、一批鋼琴小品與主題變奏曲、協奏曲,其中以《D大凋小提琴協奏曲》、《a小調小提琴、大提琴雙協奏曲》最為著名。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他定居維也納,把當時歐洲這個音樂中心作為他的第二故鄉。l897年4月3日在維也納逝世。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1840-1893)十九世紀偉大的俄羅斯作曲家、音樂教育家,被譽為偉大的俄羅斯音樂大師。柴科夫斯基1840年5月7日出生於烏拉爾的伏特金斯克城,父親是一個冶金工廠的廠長兼工程師,母親愛好音樂,很會唱歌,也會彈琴,因此,他們家庭充滿了音樂氣氛。他自幼便已顯示出非凡的音樂才能,但是,家裡的人卻從來沒有想到他將來會成為一個職業的音樂家。柴科夫斯基十歲時進彼得堡法律學校學習,但他仍利用課余時間繼續學習鋼琴,並時常去看歌劇。1859年他畢業後曾在司法部任職。在這段時間內,他一直抓緊學習音樂,參加社交性鋼琴演奏和創作活動。1862年柴科夫斯基進彼得堡音樂學院學習於他終於踏上接受真正的專業音樂教育的決定性道路。畢業後(1866年),應尼古拉·魯賓斯坦 的邀請,柴科夫斯基就任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授,歷時十一年之久。但他時常為這妨礙他的創作活動的枯燥的講課工作而感到苦惱,既使這樣,他還是創作出各種各樣的優秀作品,其中包括最初的三部交響曲、交響詩《弗蘭契斯卡·達·利米尼》、幻想序曲《羅米歐與朱麗葉》、舞劇《天鵝湖》以及《第一鋼琴協奏曲》等。這是柴科夫斯基創作的第一個時期。1877年,柴科夫斯基的生活發生了重大的轉折。他當年結婚,快速仳離。這是他一生中精神最為痛苦的一年,他患了嚴重的神經衰弱症,為此他辭去音樂學院的職務,並就此永遠結束了繁重的教學工作。此後,在1885年以前,他主要住在鄉下或到國外,多半在瑞士或義大利。
這個期間,通過魯賓斯坦的介紹,他得到一位非常熱愛音樂和十分慷慨的富孀——梅克夫人的賞識和資助(1877-1890年),使他有可能就此專心從事音樂創作。同時,1877年開始,是柴科夫斯基的創作的極盛時期。他開始創作兩部天才的作品——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和他的成名作《第四交響曲》。
這時候,俄國的現實生活進入反動的時期,革命的力量轉入地下活動,俄羅斯社會思想和俄羅斯藝術的一切進步的和民主的表現,都受到了殘酷的壓制。他在這個時期中的一些重要作品,反映了亞歷山大三世統治下的黑暗的反動時期的社會情緒——俄國人民,特別是俄國知識分子感到惶惑不安和不知所措的情緒,以及思索著祖國的命運和生活的意義的心境。但他並不是消極無為的,柴科夫斯基在扎記中曾說:「從完全聽從命運, 轉而對命運發生懷疑,最後決心通過斗爭克服悲慘的命運」,從而表現了他對生活是持肯定的態度。
柴科夫斯基的晚年是他創作的頂峰時期。1888-1889年他訪問了德國、捷克、法國 和英國,與勃拉姆斯、格里格、德沃夏克、古諾、馬斯涅等結下了友誼。1891年他到美國作演出旅行,獲得很大成功。1893年6月,英國劍橋大學授予他名譽博士學位。在這 期間,他除了創作《葉甫根尼·奧涅金》、《第四交響曲》外,還創作了《第五交響曲》、 《曼弗里德交響曲》,歌劇《黑桃皇後》、《約蘭塔》,舞劇《睡舅人》、《胡桃夾子》;還 有《暴風雨》、《義大利隨想曲》、《一八一二年序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大提琴 《洛可可主題變奏曲》以及各種器樂重奏、鋼琴獨奏、聲樂浪漫曲等,幾平涉獵所有體裁。特別是他在1893年夏天寫出的《第六(悲愴)交響曲》,是他的絕筆之作,同年10月16日由作者在彼得堡親自指揮這部作品的第一次演出。不料,10月2I日他意外地感染了霍亂病,於10月25日不幸與世長辭。
柴科夫斯基是總結全歐洲音樂發展的整個時代的一位偉大的世界規模的俄羅斯人。他建立了自己宏大的交響音樂體系,它不同於貝多芬的體系,而是以俄羅斯風格概括了貝多芬之後的交響音樂的許多發展,這使他成為交響音樂方面登峰造極的人物之一。他的音樂是俄羅斯文化在藝術領域內的最高成就之一。柴科夫斯基也是我國人民所熟悉和熱愛的西歐作曲家之一。
柴科夫斯基一生共寫了七部交響曲,其中《g小調第一交響曲》是他的交響樂體裁的處女作,是一部真正的俄羅斯交響曲,其特徵是著重於心理描寫、充滿愛國主義的抒情情調。這部交響曲也是人們理解他的交響樂作品的人門階梯和「門徑」。 柴科夫斯基曾說:「我全心全意地渴望我的音樂傳播開去,渴望有更多的人喜歡它,會從這望面得到安慰和支持」。
歷史上有過許多音樂家,對於他們的才能,專業音樂工作者給予的評價比一般聽眾安分的多,但是柴科夫斯基所一貫追求的——只是他的音樂 使更多人被感動,為大多數人所喜愛,這個願望在他生前就已經實現了。柴科夫斯基的知音,不只是專業音樂工作者,而且還有廣大的無名聽眾。他的音樂力求用最直接的抒 發個人感情的方式,來表達最有普遍意義的東西,他以大家都能理解的音樂語言組織出 一層生活中的詩意和人類感情中風流迷人的成份,因而能觸動人們的心靈。《g小調第一交響曲》就是這樣一部作品。

安托寧·德沃夏克(也譯為德沃扎克1841-1904)是十九世紀捷克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民族樂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在捷克歷代音樂家中,他的聲譽最高。德沃夏克在音樂創作中,始終把民族性這一重要因素放在首位,他的全部音樂都有一種自然的新鮮感,這種感覺往往掩蓋了構成樂曲的精湛技巧和構思一個主題所費的苦心思索,彷彿是天賜的旋律。對他一生影響最深的是斯美塔那、勃拉姆斯和瓦格納的音樂以及捷克民歌。德沃夏克多次出國演出,他前五次的赴英演奏旅行所獲得的輝煌成功可以同亨德爾、海頓和門德爾松先後在英國得到的榮譽相媲美。
為了表達對德沃夏克的最高敬意,英國劍橋大學在1891年授予他音樂博士榮譽學位。在十九世紀末享受此禮遇的只有柴科夫斯基和格里格。德沃夏克還是一位著名教育家,先後被聘為紐約音樂學院和布拉格音樂學院院長兼教授,培養出五十多位音樂家,其中包括著名的作曲家諾伐克
(V·Novák,1870-1949)、蘇克(J·Suk,1874-1935)和保加利亞的克里斯多夫(1875-1941)等。
德沃夏克的主要作品有:
(1)交響曲九部,從第一部至第九部的正確編號分別為c小調、bB大凋、bE大凋、d小調、F大調、D大調、d小調、G大調,e小調。
(2)歌劇:《國王與礦工》、《頑固的農民》、《萬達》、《農民無賴》、《德米特里》、《雅各賓黨人》、《魔鬼與凱特》、《水仙女》、《阿爾米達》等12部。其中《水仙女》在1901年首演後受到長久而廣泛的歡迎,不亞於斯美塔那的《被出賣的新娘》。
(3)合唱曲:《贊歌》、《聖母悼歌》、《幽靈的新娘》、《聖柳德米拉》、《D大調彌撒曲》、《安魂彌撒曲》,《感恩贊美詩》等。
(4)管弦樂曲:除上面9部交響曲外,尚有《交響變奏曲》,序曲6首(包括《狂歡節》),交響詩5首(包括《水妖》、《午時女巫》、《金紡車》、《野鴿》),《斯拉夫狂想曲》3首,大提琴協奏曲3首,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序曲3首(《在自然的王國里》、《狂歡節》、《奧賽羅》,合稱為「自然、生命和愛情三部曲」)。
(5)室內樂:鋼琴三重奏4首(最後一首是《杜姆卡三重奏》),弦樂三重奏1首,鋼琴四重奏兩首,弦樂四重奏13首,鋼琴五重奏1首,弦樂五重奏兩首,弦樂六重奏一首。
此外,尚有歌曲、二重唱、鋼琴曲和鋼琴二重奏多首。在德沃夏克諸多作品中,最著名的有《e小調第九交響曲》(新世界)、
《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狂歡節序曲》、《F大調弦樂四重奏》和歌劇《水仙女》、《國王與礦工》等。
代表作:《第九交響曲(新世界)》(Op.95),《大提琴協奏曲》(Op.104),鋼琴曲《幽默曲》(Op.101-7)

克羅德·德彪西(1862-1918),傑出的法國作曲家。他於1873年入巴黎音樂學院,在十餘年的學習中一直是才華出眾的學生,並以大合唱《浪子》獲羅馬獎。
德彪西後與以馬拉美為首的詩人與畫家的小團體很接近,以他們的詩歌為歌詞寫作了不少聲樂曲。並根據馬拉美的同名詩歌創作了管弦樂序曲《牧神午後》,還根據比利時詩人梅特林克的同名戲劇創作了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他擺脫瓦格納歌劇的影響,創造了具有獨特個性的表現手法。
鋼琴創作貫穿了他的一生,早期的 《阿拉伯斯克》、《貝加摩組曲》接近浪漫主義風格;《版面》、《歡樂島》、兩集《意象集》和 《二十四首前奏曲》則為印象主義的精品。管弦樂曲《夜曲》、《大海》、《伊貝利亞》中都有不少 生動的篇章。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寫過一些對遭受苦難的人民寄予同情的作品,創作風格也有所改變。此時他已患癌症,於1918年德國進攻巴黎時去世。
在三十餘年的創作生涯里,他形成了 一種被稱為「印象主義」的音樂風格,對歐美各國的音樂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
一、德彪西的「夢幻世界」 德彪西這位現代音樂的創始者,開發了任何音樂家都沒有發現過的、奇怪的音的世界。他生於1862年。他的前輩中並沒有音樂家,他的父親是一個店主,窮得不能給他的兒子任何種類的教育,因此他計劃使他的孩子成為一個水手。但是一位曾經做過肖邦學生的好心腸的夫人,對這個有音樂天賦的 孩子很感興趣,於是免費給他上課。
德彪西十分珍惜這個機會,他努力學習,十一歲的時候,德彪西就考上了巴黎音樂學院。德彪西在音樂學院期間,成為某位有錢的俄國貴夫人的一個三重奏中的鋼琴家,並且有機會到 歐洲各地旅行——佛羅倫薩、維也納、威尼斯,而且最後在那個貴夫人的俄羅斯庄園里住了一段時間。 在那裡,德彪西遇到一些正在努力從民間音樂中為他們的祖國創造一種民族音樂的俄國作曲家。德彪西對這些俄國音樂家所使用的,與別國作曲家們所用的大調、小調音階大相徑庭的奇怪音階非常感興趣,這些音階是建立在狂熱的東方民族的民間音樂基礎之上的。
一年以後,德彪西回到巴黎音樂學院,並像許多別的法國音樂家們一樣,贏得了羅馬獎而完成了他的音樂學院課程。但是他寫的音樂與別的音樂家完全不同,他不常使用那些傳統古典音樂中所用的大調和小調音階。有時,他會回到早期教堂音樂的那些有點古怪的古老調式上去,他還經常使用一種 全音音階。我們的大調和小調音階是由七個音組成的,五個全音和兩個半音,而大調與小調音階之間的區別在於那些半音放在哪裡。在大調音階里,半音總是處於第三音和第四音,和第七音和第八音(3-4;7-1)之間。在小調音階里,其中的一個半音總是在第二音和第三音之間,但是也有幾種不同的小調間音階,在那裡,第二個半音處在不同的地方。
德彪西最喜歡的音階有六個全音而完全沒有半音(如C、D、E、升F、升G、升A),所以他的旋律聽起來同任何過去的音樂都不一樣,而他的和弦就更加奇怪。德彪西正是運用了他所偏愛的全音音階,構築起他與眾不同的「夢幻世界」。
二、泛音 德彪西對傳統音樂作了許多大膽革新。之所以只有他敢這樣做,也許是因為任何一個音樂家都不曾有過他這樣的一雙敏銳的耳朵:德彪西實際上比一般人聽得見更多的泛音。正像一種顏色往往是由一些別的顏色組成的那樣(紫=藍+紅,橙=紅+黃,等等),一個音往往也是 由許多音組合而成的。各種音是由空氣中的各種振動引起的,而正如我們從希臘的單弦琴上看到的那樣,一個音是高還是低,要看振動有多快。
但是,一個音除了第一個或主要的振動之外,還有一些次要的、共鳴式的振動,正象一塊扔到水裡的石頭引起的不是一個波,而是一圈圈不斷擴展開的波紋。泛音中的第一個和最強的是基音上面的第五個音,這是德彪西不用助聽器也能聽得見的音。假如我們有一架調音調得很準的鋼琴,不出聲地按下一個琴鍵,然後很響地敲擊它上面或下面的第五個音,我們就往往能聽見它作為另一個音的泛音,發出德彪西曾經用耳朵聽得見的效果。
第二個泛音是原來的音(基音)上面的第十個音,第三個泛音還要高,但已十分微弱。下面的泛音依此類推。造成不同樂器音色差別的主要原因,就是泛音的不同。一把像小提琴那樣的樂器,其中的較低的泛音較強,就有一種平滑而圓潤的音質;而一把象小號那樣的樂器,其中較高的泛音較強,就有一種較為洪亮的音質。德彪西建造他那古怪的、非塵世的音樂,用的就是這些在空氣中聽不見其振動的音。
他為了讓所有的人們都聽見,大膽地敲響了那些人們甚至還不知道自己已經聽見了的聲音。由於德彪西 敏感的耳朵,他還在管弦樂隊里使用各種樂器的不同組合來發出柔和的、閃爍著的音響效果。起初人們還被他的音樂所困惑,並且不知道怎樣理解它,但是一旦聽慣了,就會非常喜歡它。 德彪西所創立的這種音樂,就是被後人稱為「印象主義」的音樂。

㈤ 求巴洛克音樂的代表人物以及好的古典音樂作家。謝謝~

巴洛克時期

(1)蒙台威爾第(1567~1643):由文藝復興時期跨越到巴洛克時期的義大利作曲家。)
1.牧歌選輯
2.晚禱(1610年)。
3.歌劇《奧菲歐》。
(2)柯瑞里(~1713):義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
1.十二首大協調曲OP.6。
2.小提琴奏鳴曲集OP.5(包括著名的《佛利亞》)。
(3)浦賽爾(1659~1695):英國作曲家。
1.歌劇《狄多與阿尼亞斯》。
2.歌劇《仙後》。3.歌曲選輯。4.頌歌選輯。
(4)史卡拉第(1685~1757):義大利作曲家。
推薦曲目:奏鳴曲集(鋼琴、大鍵琴、風琴均有選)。
(5)塔替尼(1692~1770):義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
曲目:1.《魔鬼的顫音》小提琴奏鳴曲。2.柯瑞主題變奏曲。
(6)裴高賴西(1710~1736):義大利作曲家。
曲目:聖母悼歌。

古典時期

(1)葛路克(1714~1787):由巴洛克後期跨越到古典時期的德國歌劇作曲家。
曲目:歌劇《奧菲歐與幽麗狄彩》。
(2)海頓(1732~1809):奧國作曲家,有《交響曲之父》的美譽。
曲目:交響曲第四十五號《告別》、第八十三號《母雞》、第八十八號、第九十二號《牛津》、第九十四號《驚愕 》、第九十六號《奇跡》、第九十九號、第一○○號《軍隊》、第一○一號《時鍾》、第一○三號《鼓聲》、第一○四號《倫號 》。
(3)莫扎特:(1756~1791):奧國作曲家。
曲目:1.第三五~四一號交響曲。2.鋼琴協奏曲第一九~二七號。3.小提琴協奏曲第三~五號。4.長笛協奏曲(二首)。5.長笛與豎琴協奏曲K.229。6.豎笛協奏曲K.622 。7.低音管奏曲K.191。8.法國號協奏曲(四首)。9.交響協奏曲(K.364和K.297b)。10.鋼琴奏鳴曲K.310、K.330~333(331 )、K.457、K.545 。11.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任選)。12.弦樂四重奏第一四~二三號。13.豎笛五重奏K.581。14.法國號五重奏K.407。15.小夜曲K.239、K.320、K.525 、K.361。16.歌劇《女人皆如是》、《費加洛婚禮 》、《魔笛》。17.C大調彌撒曲《加冕》。18.安魂曲K.626。19.長笛四重奏(共四首)。20.鋼琴三重奏(共八首)。
(4)貝多芬(1770~1827):德國作曲家,有《樂聖》的美譽。
曲目:1.交響曲第一~九唬(第五號命運 )(第三號英雄 )。2.鋼琴協奏曲第一~五號。3.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4.鋼琴奏鳴曲第八號《悲愴》、第十四號《月光 》、第二一號《華德斯坦》、第二三號《熱情》、第二六號《告別》、第二九號《漢馬克拉維亞》、第三十~三二號。5.小提琴奏鳴曲第五號《春》、第九號《克羅采》。6.大提琴奏鳴曲第三號、第五號。7.弦樂四重奏第七~十號、第十三、十四號。8.鋼琴三重奏學五號《幽靈》、第七號《大公》。9.序曲選輯。10.浪漫曲 (G大調與F大調)。11.三重協奏曲OP.56。12.歌劇《費黛里奧》。13.庄嚴彌撒曲OP.123。14.給愛麗絲 。15.綺想輪旋曲。

古典音樂作家代表:莫扎特(1756~1791) 奧地利作曲家。出身於宮廷樂師家庭,從小就顯露出很高的音樂才能,被譽為「神童」。他的創作領域非常廣闊,包容了當時各種體裁形式。有歌劇,交響曲,協奏曲,奏鳴曲,弦樂四重奏等。小夜曲是莫扎特最喜愛的形式之一。在其13首小夜曲里,以《G大調弦樂小夜曲》最受歡迎。
肖邦(1810~1849) 波蘭鋼琴家,作曲家。他的後半生正值波蘭亡國,因而在國外度過餘生。在此期間,他創作了許多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的鋼琴作品,以抒發自己的思鄉情和亡國恨。他的作品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富有波蘭民族音樂的特色。
柏遼茲(1803~1869) 法國作曲家。他對作曲技術理論——樂隊配器有獨到的研究,著有《配器法》一書,至今仍為專業配器創作指南。其代表作品有:《幻想交響曲》,《羅馬狂歡節序曲》,《浮士德的懲罰》等。
海頓(1732~1809) 奧地利作曲家。他把交響樂固定為四個樂章形式,並在樂隊形式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響樂隊編制,為近現代交響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海頓的音樂充滿了樂觀,開朗的氣質,其中較為人們熟悉的有《驚愕交響曲》,《告別交響曲》等。
巴赫(1685~1750) 德國作曲家,古典主義前葉巴羅克時期音樂家。創作了大量的管風琴曲,鋼琴曲,管弦樂曲等音樂作品。其作品體裁廣泛多樣,對歐洲各國的音樂,尤其是復調音樂有深遠影響。他的代表作品有:《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平均律鋼琴曲集》,《布蘭登堡協奏曲》等。
舒曼(1810~1856) 德國作曲家。14歲已擅長演奏鋼琴,18歲入萊比錫大學攻讀法律,20歲後轉為學習鋼琴,作曲。曾在萊比錫音樂學院任教,並創辦主編《新音樂雜志》,著有《論音樂與音樂家》。創作有鋼琴曲,聲樂曲,交響曲和協奏曲等,作品富有浪漫主義激情。代表作品有:鋼琴曲《童年情景》,《a小調鋼琴協奏曲》,《第四交響曲》,歌曲集《詩人之戀》等。
貝多芬(1770~1827) 德國作曲家。他的創作涉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其作品反映了資產階級反封建,爭民主的革命熱情,表現了追求「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他繼承和發展了海頓,莫扎特的傳統,集古典主義音樂之大成,開浪漫主義音樂之先河,對後世音樂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著名作品有《田園交響曲》,《命運交響曲》,《英雄交響曲》,《第九交響曲》等。
威爾第(1813~1901) 義大利作曲家。做有歌劇29部。代表作有《弄臣》`《茶花女》`《阿依達》`《奧賽羅》`《游吟詩人》等,至今仍在舞台上久演不衰。 比捷 (1838~1875) 法國作曲家。10歲進巴黎音樂學院學習作曲,19歲獲羅馬大獎。作有管弦樂組曲《阿萊城姑娘》等。歌劇《卡門》是其主要代表作。該劇是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劇目之一。
舒伯特(1797~1828) 奧地利作曲家。他31歲夭折,卻創作了近千件作品。其中,歌劇500多首,此外還有交響曲,歌劇,合唱曲等。《魔王》,《野玫瑰》,《b小調第八(未完成)交響曲》是他著名的代表作。
李斯特(1811~1886) 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交響詩體裁的首創者。他創作了大量的鋼琴獨奏曲,練習曲等。其中,19首《匈牙利狂想曲》是其代表作。
門德爾松(1809~1847) 德國作曲家。幼年學習鋼琴,10歲發表音樂作品。其作品結構工緻,曲調明朗優美。他的多方面音樂活動,對德國音樂文化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他的作品很多,其中《仲夏夜之夢》,《小提琴協奏曲》等至今享有盛譽。
鮑羅丁(1833~1887) 俄國作曲家,化學家。年輕時獲醫學博士學位,任醫科大學教授。他自幼喜愛音樂,後從事音樂創作。代表作有:歌劇《伊戈爾王》,交響音畫《在中亞細亞草原上》等。
瓦格納(1813~1883) 德國作曲家,指揮家。創作了11部歌劇和其他大量音樂作品。他畢生致力於歌劇革新,提倡歌劇的3種因素(音樂,戲劇,舞台場景)融為一體,認為神話題材更適於歌劇創作和藝術想像。
普契尼(1858~1924) 義大利作曲家。畢業於米蘭音樂學院,他以歌劇作曲聞名於世。代表作有《蝴蝶夫人》, 《托斯卡》,《藝術家的生涯》等10餘部歌劇。他創作的歌劇旋律動聽,和聲與配器十分講究,頗有獨到之處。
柴科夫斯基(1840~1893) 俄國作曲家,是俄羅斯交響音樂較有影響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1812年序曲》,《悲愴交響曲》,《義大利隨想曲》,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舞劇《天鵝湖》等。其作品富有濃郁的民族色彩。
勃拉姆斯(1833~1897) 德國作曲家。作品具有浪漫主義風格和古典主義創作手法。既有宏大的氣勢,又有筆法工細的描繪。他的作品不僅數量大,而且種類繁多。常採用匈牙利的吉普賽音樂與德國民歌為素材。其代表作品有:《匈牙利舞曲》,《e小調第一交響曲》,《d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等。

莫扎特(1756~1791) 奧地利作曲家。出身於宮廷樂師家庭,從小就顯露出很高的音樂才能,被譽為「神童」。他的創作領域非常廣闊,包容了當時各種體裁形式。有歌劇,交響曲,協奏曲,奏鳴曲,弦樂四重奏等。小夜曲是莫扎特最喜愛的形式之一。在其13首小夜曲里,以《G大調弦樂小夜曲》最受歡迎。
肖邦(1810~1849) 波蘭鋼琴家,作曲家。他的後半生正值波蘭亡國,因而在國外度過餘生。在此期間,他創作了許多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的鋼琴作品,以抒發自己的思鄉情和亡國恨。他的作品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富有波蘭民族音樂的特色。
柏遼茲(1803~1869) 法國作曲家。他對作曲技術理論——樂隊配器有獨到的研究,著有《配器法》一書,至今仍為專業配器創作指南。其代表作品有:《幻想交響曲》,《羅馬狂歡節序曲》,《浮士德的懲罰》等。
海頓(1732~1809) 奧地利作曲家。他把交響樂固定為四個樂章形式,並在樂隊形式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響樂隊編制,為近現代交響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海頓的音樂充滿了樂觀,開朗的氣質,其中較為人們熟悉的有《驚愕交響曲》,《告別交響曲》等。
巴赫(1685~1750) 德國作曲家,古典主義前葉巴羅克時期音樂家。創作了大量的管風琴曲,鋼琴曲,管弦樂曲等音樂作品。其作品體裁廣泛多樣,對歐洲各國的音樂,尤其是復調音樂有深遠影響。他的代表作品有:《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平均律鋼琴曲集》,《布蘭登堡協奏曲》等。
舒曼(1810~1856) 德國作曲家。14歲已擅長演奏鋼琴,18歲入萊比錫大學攻讀法律,20歲後轉為學習鋼琴,作曲。曾在萊比錫音樂學院任教,並創辦主編《新音樂雜志》,著有《論音樂與音樂家》。創作有鋼琴曲,聲樂曲,交響曲和協奏曲等,作品富有浪漫主義激情。代表作品有:鋼琴曲《童年情景》,《a小調鋼琴協奏曲》,《第四交響曲》,歌曲集《詩人之戀》等。
貝多芬(1770~1827) 德國作曲家。他的創作涉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其作品反映了資產階級反封建,爭民主的革命熱情,表現了追求「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他繼承和發展了海頓,莫扎特的傳統,集古典主義音樂之大成,開浪漫主義音樂之先河,對後世音樂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著名作品有《田園交響曲》,《命運交響曲》,《英雄交響曲》,《第九交響曲》等。
威爾第(1813~1901) 義大利作曲家。做有歌劇29部。代表作有《弄臣》`《茶花女》`《阿依達》`《奧賽羅》`《游吟詩人》等,至今仍在舞台上久演不衰。 比捷 (1838~1875) 法國作曲家。10歲進巴黎音樂學院學習作曲,19歲獲羅馬大獎。作有管弦樂組曲《阿萊城姑娘》等。歌劇《卡門》是其主要代表作。該劇是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劇目之一。
舒伯特(1797~1828) 奧地利作曲家。他31歲夭折,卻創作了近千件作品。其中,歌劇500多首,此外還有交響曲,歌劇,合唱曲等。《魔王》,《野玫瑰》,《b小調第八(未完成)交響曲》是他著名的代表作。
李斯特(1811~1886) 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交響詩體裁的首創者。他創作了大量的鋼琴獨奏曲,練習曲等。其中,19首《匈牙利狂想曲》是其代表作。
門德爾松(1809~1847) 德國作曲家。幼年學習鋼琴,10歲發表音樂作品。其作品結構工緻,曲調明朗優美。他的多方面音樂活動,對德國音樂文化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他的作品很多,其中《仲夏夜之夢》,《小提琴協奏曲》等至今享有盛譽。
鮑羅丁(1833~1887) 俄國作曲家,化學家。年輕時獲醫學博士學位,任醫科大學教授。他自幼喜愛音樂,後從事音樂創作。代表作有:歌劇《伊戈爾王》,交響音畫《在中亞細亞草原上》等。
瓦格納(1813~1883) 德國作曲家,指揮家。創作了11部歌劇和其他大量音樂作品。他畢生致力於歌劇革新,提倡歌劇的3種因素(音樂,戲劇,舞台場景)融為一體,認為神話題材更適於歌劇創作和藝術想像。
普契尼(1858~1924) 義大利作曲家。畢業於米蘭音樂學院,他以歌劇作曲聞名於世。代表作有《蝴蝶夫人》, 《托斯卡》,《藝術家的生涯》等10餘部歌劇。他創作的歌劇旋律動聽,和聲與配器十分講究,頗有獨到之處。
柴科夫斯基(1840~1893) 俄國作曲家,是俄羅斯交響音樂較有影響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1812年序曲》,《悲愴交響曲》,《義大利隨想曲》,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舞劇《天鵝湖》等。其作品富有濃郁的民族色彩。
勃拉姆斯(1833~1897) 德國作曲家。作品具有浪漫主義風格和古典主義創作手法。既有宏大的氣勢,又有筆法工細的描繪。他的作品不僅數量大,而且種類繁多。常採用匈牙利的吉普賽音樂與德國民歌為素材。其代表作品有:《匈牙利舞曲》,《e小調第一交響曲》,《d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等。

莫扎特(1756~1791) 奧地利作曲家。出身於宮廷樂師家庭,從小就顯露出很高的音樂才能,被譽為「神童」。他的創作領域非常廣闊,包容了當時各種體裁形式。有歌劇,交響曲,協奏曲,奏鳴曲,弦樂四重奏等。小夜曲是莫扎特最喜愛的形式之一。在其13首小夜曲里,以《G大調弦樂小夜曲》最受歡迎。
肖邦(1810~1849) 波蘭鋼琴家,作曲家。他的後半生正值波蘭亡國,因而在國外度過餘生。在此期間,他創作了許多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的鋼琴作品,以抒發自己的思鄉情和亡國恨。他的作品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富有波蘭民族音樂的特色。
柏遼茲(1803~1869) 法國作曲家。他對作曲技術理論——樂隊配器有獨到的研究,著有《配器法》一書,至今仍為專業配器創作指南。其代表作品有:《幻想交響曲》,《羅馬狂歡節序曲》,《浮士德的懲罰》等。
海頓(1732~1809) 奧地利作曲家。他把交響樂固定為四個樂章形式,並在樂隊形式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響樂隊編制,為近現代交響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海頓的音樂充滿了樂觀,開朗的氣質,其中較為人們熟悉的有《驚愕交響曲》,《告別交響曲》等。
巴赫(1685~1750) 德國作曲家,古典主義前葉巴羅克時期音樂家。創作了大量的管風琴曲,鋼琴曲,管弦樂曲等音樂作品。其作品體裁廣泛多樣,對歐洲各國的音樂,尤其是復調音樂有深遠影響。他的代表作品有:《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平均律鋼琴曲集》,《布蘭登堡協奏曲》等。
舒曼(1810~1856) 德國作曲家。14歲已擅長演奏鋼琴,18歲入萊比錫大學攻讀法律,20歲後轉為學習鋼琴,作曲。曾在萊比錫音樂學院任教,並創辦主編《新音樂雜志》,著有《論音樂與音樂家》。創作有鋼琴曲,聲樂曲,交響曲和協奏曲等,作品富有浪漫主義激情。代表作品有:鋼琴曲《童年情景》,《a小調鋼琴協奏曲》,《第四交響曲》,歌曲集《詩人之戀》等。
貝多芬(1770~1827) 德國作曲家。他的創作涉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其作品反映了資產階級反封建,爭民主的革命熱情,表現了追求「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他繼承和發展了海頓,莫扎特的傳統,集古典主義音樂之大成,開浪漫主義音樂之先河,對後世音樂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著名作品有《田園交響曲》,《命運交響曲》,《英雄交響曲》,《第九交響曲》等。
威爾第(1813~1901) 義大利作曲家。做有歌劇29部。代表作有《弄臣》`《茶花女》`《阿依達》`《奧賽羅》`《游吟詩人》等,至今仍在舞台上久演不衰。 比捷 (1838~1875) 法國作曲家。10歲進巴黎音樂學院學習作曲,19歲獲羅馬大獎。作有管弦樂組曲《阿萊城姑娘》等。歌劇《卡門》是其主要代表作。該劇是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劇目之一。
舒伯特(1797~1828) 奧地利作曲家。他31歲夭折,卻創作了近千件作品。其中,歌劇500多首,此外還有交響曲,歌劇,合唱曲等。《魔王》,《野玫瑰》,《b小調第八(未完成)交響曲》是他著名的代表作。
李斯特(1811~1886) 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交響詩體裁的首創者。他創作了大量的鋼琴獨奏曲,練習曲等。其中,19首《匈牙利狂想曲》是其代表作。
門德爾松(1809~1847) 德國作曲家。幼年學習鋼琴,10歲發表音樂作品。其作品結構工緻,曲調明朗優美。他的多方面音樂活動,對德國音樂文化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他的作品很多,其中《仲夏夜之夢》,《小提琴協奏曲》等至今享有盛譽。
鮑羅丁(1833~1887) 俄國作曲家,化學家。年輕時獲醫學博士學位,任醫科大學教授。他自幼喜愛音樂,後從事音樂創作。代表作有:歌劇《伊戈爾王》,交響音畫《在中亞細亞草原上》等。
瓦格納(1813~1883) 德國作曲家,指揮家。創作了11部歌劇和其他大量音樂作品。他畢生致力於歌劇革新,提倡歌劇的3種因素(音樂,戲劇,舞台場景)融為一體,認為神話題材更適於歌劇創作和藝術想像。
普契尼(1858~1924) 義大利作曲家。畢業於米蘭音樂學院,他以歌劇作曲聞名於世。代表作有《蝴蝶夫人》, 《托斯卡》,《藝術家的生涯》等10餘部歌劇。他創作的歌劇旋律動聽,和聲與配器十分講究,頗有獨到之處。
柴科夫斯基(1840~1893) 俄國作曲家,是俄羅斯交響音樂較有影響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1812年序曲》,《悲愴交響曲》,《義大利隨想曲》,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舞劇《天鵝湖》等。其作品富有濃郁的民族色彩。
勃拉姆斯(1833~1897) 德國作曲家。作品具有浪漫主義風格和古典主義創作手法。既有宏大的氣勢,又有筆法工細的描繪。他的作品不僅數量大,而且種類繁多。常採用匈牙利的吉普賽音樂與德國民歌為素材。其代表作品有:《匈牙利舞曲》,《e小調第一交響曲》,《d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等。

希望可以幫到樓主啦!

㈥ 有哪些音樂家,及音樂家的作品

世界著名的音樂家:

音樂之父——巴赫(德國);

代表作:《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咖啡康塔塔》;《馬太受難曲》。

音樂神童——莫扎特(德國);

代表作:《魔笛》,《唐·璜》,《費加羅的婚禮》。

古今樂聖——貝多芬(德國);

代表作:《第三交響曲(英雄),第五交響曲(命運)》,《第六交響曲(田園)》,

《第九交響曲(合唱)》。

歌曲之王——舒伯特(德國);

代表作:《未完成交響曲》,《c大調交響曲》,《死神與少女》四重奏,《鱒魚》五重奏;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姑娘》,《冬之旅》及《天鵝之歌》等。

音樂神靈——亨德爾(德國);

代表作:《里納爾多》,《彌賽亞》等。

指揮之王——卡拉揚(德國);

代表作:

歌劇之王——威爾第(義大利);

代表作:《茶花女》,《弄臣》,《阿依達》,《奧賽羅》等。

音樂之王——斯卡拉蒂(義大利);

代表作:

小提琴之王——帕格尼尼(義大利);

代表作:

進行曲之王——蘇薩(美國);

代表作:

流行歌曲之王——福斯特(英國);

代表作:《噢·蘇珊娜》。

圓舞曲之父——老約翰·施特勞斯(奧地利);

代表作:《拉德茨基進行曲》。

圓舞曲之王——小約翰·施特勞斯(奧地利);

代表作:圓舞曲《美麗的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春之聲》,《皇帝》;波爾卡《閑聊》,《撥弦》等。

交響曲之王——海頓(奧地利);

代表作:《創世紀》,《四季》。

交響樂詩人——柏遼茲(法國);

代表作:交響曲《幻想交響曲》,《羅密歐與朱麗葉》;歌劇《特洛伊人》等。

印象派大師——德彪西(法國);

代表作:管弦樂曲《春》,歌劇《配利亞斯與美麗桑德》等。

輕歌劇之王——奧芬巴赫(法國);

代表作:輕歌劇《地獄中的奧菲歐》,《巴黎人的生活》等。

管弦樂色彩大師——拉威爾(法國);

代表作:《西班牙狂想曲》,歌劇《達芙妮與克羅埃》等。

鋼琴詩人——肖邦(波蘭);

代表作:《葬禮進行曲》,《f小調鋼琴協奏曲》。

鋼琴之王——李斯特(匈牙利);

代表作:交響詩《塔索》,《普羅米修斯》,交響樂《浮士德》。

舞劇音樂大師——柴可夫斯基(俄國);

代表作:《第六交響曲》即《悲愴》,《天鵝湖》。

㈦ 欣賞古典弦樂四重奏《小步舞曲》和棒辣妹弦樂四重奏

古典 - 世界名曲 - g大調第1號小提琴浪漫曲(貝多芬).mp3輕音樂 古典音樂綠袖子.mp3古典辣妹-born-victory勝利.mp3古典音樂 - 簫笛曲 - 笛子-晚秋.mp3古典音樂 - 琵琶曲 - 琵琶-天涯歌女.mp3中國古典音樂 - 高山流水.mp3中國古典音樂-十面埋伏(琵琶曲).mp3中國十大古典名曲之九---陽春白雪.mp3古典音樂 - 簫笛曲 - 好一朵茉莉花(笛子).mp3下載試聽: 《大提琴無伴奏組曲》C小調第五組—薩拉班達、《大提琴無伴奏組曲》G大調第一組—序曲電閃雷鳴快速波爾卡 安娜(Annen)波爾卡 游覽車快速波爾卡 無憂無慮快速波爾卡心愛安娜波爾卡 狩獵波爾卡 撥弦波爾卡 海爾波爾卡 《無窮動》波爾卡(Perpetum mobile 作品第257號)《蜻蜓》馬祖卡波爾卡(Die libelle 作品第204號 約瑟夫-施特勞斯)序+《祝你健康》進行曲(Zivio 作品第456號 約翰-施特勞斯)5、拉德斯基進行曲 --(老約翰·斯特勞斯)我很喜歡綠袖子這首,它的由來也是很感人的,聽著很舒服.海頓的弦樂四重奏 日出 也是很不錯的還有的就是貝多芬的《悲愴》,其他的還有,卡農, 少女的祈禱, G弦上的詠嘆調 , 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 ,馬斯奈<沉思>,奧芬巴赫《奧菲歐在地獄》這些都很不錯的my heart will go on絕世(張克帆)真愛你的雲(黃國俊)因為是女子愛江山更愛美人喀秋莎三套車推薦流行與古典並行的~1.Croatian Rhapsody 克羅埃西亞狂想曲2.La Valse Damelie 艾蜜莉圓舞曲3.門德爾松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Op.644.淚花(TEARS)純美的鋼琴曲多年後,如果我們相逢,我將以何來面汝,以沉默以眼淚…… 憂傷的琴鍵中,我卻覺得自己被安慰,淚珠在陽光下凝結成了完美的櫻花形狀,縱然枯萎仍有暖意.那一剎那真的怕極了自己內心裡還有任何怨恨與陰騖,一點點,都會讓自己無法與曲中的美麗邂逅.多年以後,沉默的我們正如那些無法啟齒的往事,會凝成心裡的一滴淚嗎?抑或就這么被現實的烈陽蒸發掉了,點滴不剩.至少我為你哭泣過,安靜的,無聲的,傷心的,在歲月無法觸摸的角落裡,玫瑰花心漸漸老去5.air on G string(G弦上的詠嘆調),古典和流行融合,長緩的小提琴貝多芬第三交響曲《英雄》第一樂章,第五交響曲《命運》第一樂章,第九交響曲《合唱》第四樂章德沃夏克第九交響曲《新世界》第二樂章約翰.施特勞斯《藍色多瑙河》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斯梅塔那《我的祖國》蕭邦的鋼琴練習曲四季 帕格尼尼的曲子 魔鬼的顫音 鍾好聽又經典?我就按類型一種介紹兩首給你聽聽吧.交響樂:貝多芬第5交響樂<<命運>>(莫扎特第41交響樂<<朱庇特>>)交響組曲: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天方夜譚>>(謝德林<<卡門組曲>>)小提琴協奏曲:撒拉撒蒂<<流浪者之歌>>(聖桑<<骷髏之舞>>)鋼琴協奏曲:格里格<<第1鋼琴協奏曲>>(貝多芬第5鋼琴協奏曲<<皇帝>>)芭蕾舞曲:馬斯奈<<領袖>>(哈羅爾德<<園丁的女兒>>)奏鳴曲:羅西尼弦樂奏鳴曲(帕格尼尼<<小提琴與結他協奏奏鳴曲>>)鋼琴獨奏曲:肖邦<<圓舞曲>>(肖邦<<夜曲>>)弦樂獨奏曲: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重奏:舒伯特<<鱒魚五重奏>>(舒伯特<<鋼琴三重奏>>)序曲:羅西尼<<威廉退爾序曲>>(蘇沛<<輕騎兵序曲>>)歌劇:比才<<卡門>>(威爾第<<茶花女>>)合唱:奧爾夫<<布蘭詩歌>>(亨德爾<<彌賽亞>>)聽完以上的段落後,再聽其他也不遲~希望可

㈧ 請給我一些著名的音樂家的名字和這些音樂家創作出的作品的名字,今天就要,越多越好

埃爾加
愛的禮贊
巴赫
E調前奏曲
G弦上的詠嘆調
愛的協奏曲
布藍登堡舞曲
布藍登堡協奏曲
詠嘆調(巴哈)
雅克的迦可琳眼淚(巴哈)
舞樂組曲(巴哈)
船歌(巴哈)
愛的協奏曲(巴哈)
E大調前奏曲(巴哈)
G弦之歌(巴哈)
貝多芬
英雄
悲愴奏鳴曲(貝多芬)
快樂頌(貝多芬)
月光奏鳴曲(貝多芬)
致愛麗絲(貝多芬)
命運交響曲
田園交響曲
第九交響曲(合唱)——《歡樂頌》
暴風雨奏鳴曲
熱情奏鳴曲
比才
阿萊城姑娘(比才)
卡門(比才)
小步舞曲(比才)
勃拉姆斯
第三號交響樂(勃拉姆斯)
匈牙利舞曲第五號(勃拉姆斯)
搖籃曲(勃拉姆斯)
圓舞曲(勃拉姆斯)
柴可夫斯基
1812序曲(柴可夫斯基)
C大調小夜曲(柴可夫斯基)
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柴可夫斯基)
羅密歐與朱莉葉幻想曲序曲(柴可夫斯基)
馬祖卡舞曲 (柴可夫斯基)
那波里舞曲(柴可夫斯基)
如歌的行板(柴可夫斯基)
雙人舞(柴可夫斯基)
四個小天鵝(柴可夫斯基)
天鵝湖序曲(柴可夫斯基)
西班牙舞曲(柴可夫斯基)
匈牙利舞曲(柴可夫斯基)
圓舞曲(柴可夫斯基)
德彪西
月光曲(德彪西)
棕發少女(德彪西)
德沃夏克
自新大陸(德沃夏克)
幽默曲(德沃夏克)
金婚進行曲(德沃夏克)
馬斯奈
朱爾的哀思(馬斯奈)
泰綺思冥想曲(馬斯奈)
沉思曲(馬斯奈)
門德爾松
仲夏夜之夢序曲(門德爾松)
結婚進行曲(門德爾松)
春之歌(門德爾松)
乘著歌聲的翅膀(門德爾松)
芬格爾山洞(門德爾松)
第一鋼琴協奏曲(門德爾松)
無詞歌(門德爾松)
義大利交響曲(門德爾松)
蘇格蘭交響曲(門德爾松)
莫扎特
弦樂小夜曲(莫扎特)
小步舞曲(莫扎特)
第二十五交響曲(莫扎特)
第三十三交響曲(莫扎特)
第三十五交響曲(莫扎特)
第三十六交響曲(莫扎特)
第三十八交響曲(莫扎特)
第三十九交響曲(莫扎特)
第四十交響曲(莫扎特)
第四十一交響曲(莫扎特)
第十一號鋼琴奏鳴曲(土耳其進行曲)(莫扎特)
聖詩(莫扎特)
第二十號鋼琴協奏曲(莫扎特)
第二十一號鋼琴協奏曲(莫扎特)
第二十三號鋼琴協奏曲(莫扎特)
第二十四號鋼琴協奏曲(莫扎特)
第二十六號鋼琴協奏曲(莫扎特)
第二號橫笛協奏曲(莫扎特)
D大調圓號協奏曲(莫扎特)
舒伯特
鱒魚五重奏(舒伯特)
小夜曲(舒伯特)
未完成交響樂(舒伯特)
聖母頌(舒伯特)
菩提樹(舒伯特)
樂與之時(舒伯特)
軍隊進行曲(舒伯特)
F小調樂與之時(舒伯特)
舒曼
夢幻曲(舒曼)
蝴蝶(舒曼)
斯特勞斯
藍色多瑙河舞曲
皇帝圓舞曲
風流寡婦圓舞曲
春之聲圓舞曲
維瓦爾第
四季
吉他奏鳴曲
曼陀鈴協奏曲
威爾第
茶花女
弄臣
阿依達
奧塞羅
★希望大家不要再把「維瓦爾第」與「威爾第」弄混
肖邦
馬祖卡(肖邦)
波蘭圓舞曲(肖邦)
F大調夜曲(肖邦)
F大調船歌(肖邦)
C小調夜曲(肖邦)
C小調即興幻想曲(肖邦)
穆索爾斯基
展會上的圖畫
哈恰圖良
大刀進行曲
老約翰•施特勞斯
拉德斯基進行曲
伊萬諾維奇
多瑙河之波圓舞曲
貝多芬:
交響曲:
貝多芬 C大調第一交響曲 貝多芬 D大調第二交響曲 貝多芬 降E大調第三「英雄」交響曲
貝多芬 降B 大調第四交響曲 貝多芬 c小調第五「命運」交響曲 貝多芬 F大調第六「田園」交響曲
貝多芬 A大調第七交響曲 貝多芬 F大調第八交響曲 貝多芬 d小調第九「合唱」交響曲(歡樂頌)
協奏曲:
貝多芬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貝多芬 C大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貝多芬 c小調第三鋼琴協奏曲 貝多芬 降E大調第五「皇帝」鋼琴協奏曲
序 曲:
命運進行曲 田園進行曲 科里奧蘭序曲
萊奧諾拉序曲 菲岱里奧序曲 愛格蒙特序曲
其 他:
小提琴協奏曲 G大調小提琴與管弦樂團的浪漫曲 F大調小提琴與管弦樂團的浪漫曲
小提琴、大提琴、鋼琴與管弦樂團的三重協奏曲
鋼琴奏鳴曲及練習曲:
作品49之2(G大調) 之1(g小調) 作品79(G大調)
作品14號之1(E大調) 作品2之1(F小調) 作品14之2(G大調)
作品10之2(F大調) 作品10之1(C小調) 作品10之3(D大調)
作品13號(C小調「悲愴」) 作品26號(降A大調) 作品27之1(降E大調)
作品28(D大調) 作品22(降B大調) 作品2之2(A大調)
作品2之3(C大調) 作品78(升F大調) 作品90(E小調)
作品7(降E大調) 作品31之3(降E大調) 作品54(F大調)
作品31之2(D小調) 作品27之2(升C小調「月光」)
作品31之1(G大調) 作品109(E大調) 作品110(降A大調)
作品81a(降E大調「告別」) 作品53號(C大調「華爾斯坦」)
作品57號(F小調熱情) 作品101(A大調) 作品111(C小調)
作品106降B大調(「槌子鋼琴」)

㈨ 中外名著名稱,作家及主要人物

1、《歐葉妮.格朗台》
巴爾扎克 法國 19世紀 本篇是巴爾扎克諷刺作品中最生動最具活力的一部力作。守財奴葛朗台的形象已變成財迷狂的一個丑惡表現。金錢欲撲滅了葛朗台身上的一切人類的感情,他既不懂愛,也不知道自己親手毀掉了女兒的幸福,小說批判了赤裸裸的金錢關系。
2、《名利場》
薩克雷 英國 19世紀 作品著力反映西方資產階級上層社會人際關系的而虞我詐、爭權奪利、趨炎附勢等丑惡的現象,揭露那種以金錢為本質的社會。故事情節曲折,人物性格復雜而鮮明,作品讀後給人以無盡的反思。
3、《老人與海》
海明威 美國 寫一個孤獨的老人單身出海捕魚,與大魚周旋,將它捕獲結果又被大鯊魚吃 掉獵物,單身上岸的驚險故事。歌頌了人面對失敗仍頑強拼搏,絕不屈服的意志。海明威因 此獲普利策獎與諾貝爾獎。
4、《簡.愛》
夏洛蒂 勃朗特 英國 簡愛是個孤女,出生於一個窮牧師家庭。父母由於染上傷寒,在一個月之中相繼去世。幼小的簡寄養在舅父母家裡。
5、《好兵帥克》
雅.哈謝克 捷克 這是一部以一個普通的捷克士兵帥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經歷為題材的小說。
6、《父與子》
屠格涅夫 俄國 這篇小說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是一部較成功的社會政治小說。小說通過描寫巴爾扎羅夫費涅奇卡和基爾沙諾夫的三角愛情,反映了先進青年的思想和保守貴族思想之間不可調和的斗爭,小說中的父輩和子輩正是以思想觀點為標志。作品描寫生動、細膩,含意深刻,給予讀者高度的藝術享受。
7、《基督山伯爵》
大仲馬 法國 該小說發表於1844年,描寫復辟時期遭到陷害而坐了十四年牢的水手 尋找寶藏,最後以基督山伯爵身份復仇的故事
8、《飛鳥集》
泰戈爾 印度 共收詩325首,多來自《塵埃集》,本集實際是詩人的內心歷程的記錄,猶如旅途之鳥留下的一個個腳印。以進化論的觀點和樸素的辯證觀點,揭示了生活中的不少真理,流露了作者自身的神秘主義,宗教觀。
9、《三國演義》
羅貫中 中國 本書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第一部歷史演義小說和第一部章回小說。它全景式地描繪了漢末至晉統一的百年間歷史,描述了統治集團內部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斗爭、軍事斗爭,對當時動亂的社會狀況有所反映,揭露了董卓等統治者的某些罪惡,塑造了諸葛亮、曹操、周瑜、關羽、張飛等眾多的人物。
10、《水滸傳》
施耐庵 中國 塑造了李逵、武松、林沖、魯智深等梁山英雄人物,暴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殘暴和腐朽,揭示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反映了市民階層的人生嚮往。
11、《 西遊記 》
吳承恩 中國 《西遊記》卻以豐富瑰奇的想像描寫了師徒四眾在迢遙的西方途上和窮山惡水冒險斗爭的歷程,並將所經歷的千難萬險形象化為妖魔鬼怪所設置的八十一難,以動物幻化的有情的精怪生動地表現了無情的山川的險阻,並以降妖服怪歌贊了取經人排除艱難的戰斗精神,小說是人戰勝自然的凱歌。
12、《紅樓夢》
曹雪芹 中國 史上應該是空前絕後的。而偏偏這種「網路全書」味道的文學精品,卻僅存了前八十回。迫於種種政治、歷史的原因,曹老雖「披閱十載,更刪五次」但仍未將全書流傳於世。也正是這十年和五次,才使我們有些許根據來推測原著及後四十回的結局,才使眾多人的目光觀注這部傳世之作,這也正是《紅樓夢》的魅力,就像斷臂維納斯......
13、《 聊齋志異 》
蒲松齡 中國 清蒲松齡作。分為十六卷,四百三十一篇。作者在大量搜羅民間奇異傳聞與借鑒前人之作的基礎上,通過自己豐富的想像,創作出不少優秀作品。以談狐說鬼的表現形式,揭露當時官場腐敗黑暗,暴露科舉制度的弊端及試官的昏庸無能,描寫人與狐鬼的戀愛故事,表現了青年男女沖破封建禮教束縛的理想光彩。 14.《老子》 作者 李耳 國籍 中國 時代 春秋 作品類型 思想哲學 作品簡介 又名《道德經》,為春秋著名思想家,道家學說創始人李耳應關尹子請求所寫下的一部思想著作,約五千餘字,分為《道經》和《德經》兩篇,共81章。本書內容主要是談宇宙,談人生,談政治

㈩ 著名音樂家及作品

wodehuida
貝多芬最重要的作品包括32首鋼琴奏鳴曲,9部交響曲,5部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三重協奏曲和晚期弦樂四重奏。

貝多芬作品的編號是由他作品的出版商編制的。因此,編號是按照作品出版的先後順序,而不是按照寫作的順序排列。比如,1792年創作的木管八重奏為作品103號,而作品102和104號分別創作於1815年和1817年。編號135號以前的作品為貝多芬在世時所出版。其他則是在他去世後出版的。


作品1no1(1795)鋼琴三重奏No.1降E大調
作品1no2(1795)鋼琴三重奏No.2G大調
作品1no3(1795)鋼琴三重奏No.3C小調
作品2no1(1796)鋼琴奏鳴曲No.1F小調
作品2no2(1796)鋼琴奏鳴曲No.2A大調
作品2no3(1796)鋼琴奏鳴曲No.3C大調
作品3(1794)弦樂三重奏No.1降E大調
作品4(1795)弦樂五重奏降E大調
作品5no1(1796)奏鳴曲鋼琴和大提琴No.1F大調
作品5no2(1796)奏鳴曲鋼琴和大提琴No.2G小調
作品6(1797)四手聯彈鋼琴奏鳴曲
作品7(1797)鋼琴奏鳴曲No.4降E大調
作品8(1797)弦樂三重奏(小夜曲)No.1D大調
作品9no1(1798)弦樂三重奏No.2G大調
作品9no2(1798)弦樂三重奏No.3D大調
作品9no3(1798)弦樂三重奏No.4C小調
作品10no1(1798)鋼琴奏鳴曲No.5C小調
作品10no2(1798)鋼琴奏鳴曲No.6F大調
作品10no3(1798)鋼琴奏鳴曲No.7D大調
作品11(1798)鋼琴三重奏No.4降B大調
作品12no1(1798)小提琴奏鳴曲No.1D大調
作品12no2(1798)小提琴奏鳴曲No.2A大調
作品12no3(1798)小提琴奏鳴曲No.3降E大調
作品13(1799)鋼琴奏鳴曲No.8C小調"悲愴"
作品14no1(1799)鋼琴奏鳴曲No.9E大調
作品14no2(1799)鋼琴奏鳴曲No.10G大調
作品15(1795)鋼琴協奏曲No.1C大調
作品16(1796)五重奏鋼琴和管樂器
作品17(1800)圓號奏鳴曲F大調
作品18no1(1800)弦樂四重奏No.1F大調
作品18no2(1800)弦樂四重奏No.2G大調
作品18no3(1800)弦樂四重奏No.3D大調
作品18no4(1800)弦樂四重奏No.4C小調
作品18no5(1800)弦樂四重奏No.5A大調
作品18no6(1800)弦樂四重奏No.6降B大調
作品19(1795)鋼琴協奏曲No.2B降大調
作品20(1799)七重奏E降大調
作品21(1800)交響曲No.1C大調
作品22(1800)鋼琴奏鳴曲No.11B降大調
作品23(1801)小提琴奏鳴曲No.4A小調
作品24(1801)小提琴奏鳴曲No.5F大調春("Spring")
作品25(1801)小夜曲D大調長笛,小提琴和中提琴
作品26(1801)鋼琴奏鳴曲No.12降A大調
作品27no1(1801)鋼琴奏鳴曲No.13降E大調
作品27no2(1801)鋼琴奏鳴曲No.14升C小調"月光"
作品28(1801)鋼琴奏鳴曲No.15D大調
作品29(1801)弦樂五重奏C大調
作品30no1(1803)小提琴奏鳴曲No.6A大調
作品30no2(1803)小提琴奏鳴曲No.7C小調
作品30no3(1803)小提琴奏鳴曲No.8G大調
作品31no1(1802)鋼琴奏鳴曲No.16G大調
作品31no2(1802)鋼琴奏鳴曲No.17D小調"暴風雨"
作品31no3(1802)鋼琴奏鳴曲No.18E降大調
作品32(1805)歌曲-致希望
作品33(1802)七首小作品鋼琴
作品34(1802)6變奏曲鋼琴onanoriginaltheme,F大調
作品35(1802)15變奏曲和賦格鋼琴onanoriginaltheme,降E大調"英雄Eroica"
作品36(1803)交響曲No.2D大調
作品37(1803)鋼琴協奏曲No.3C小調
作品38(1803)鋼琴三重奏No.8(ArrangementoftheSeptet作品20)
作品39(1789)兩首前奏曲裡麵包括了12中大調鋼琴
作品40(1802)浪漫曲小提琴G大調
作品41(1803)小夜曲鋼琴和長笛或小提琴D大調
作品42(1803)夜曲中提琴和鋼琴D大調
作品43(1801)普羅米修斯的創造物*序曲和芭蕾音樂
作品44(1792)鋼琴三重奏No.10(Variationsonanoriginaltheme降E大調)
作品45(1803)三首進行曲鋼琴,四手聯彈
作品46(1795)歌曲-Adelaide
作品47(1802)小提琴奏鳴曲No.9A大調克羅采("Kreutzer")
作品48no1(1802)歌曲-請求
作品48no2(1802)歌曲-DieLiebedesNächsten
作品48no3(1802)歌曲-論死亡
作品48no4(1802)歌曲-自然中主之榮耀
作品48no5(1802)歌曲-GottesMachtundVorsehung
作品48no6(1802)歌曲-Bußlied
作品49no1(1792)鋼琴奏鳴曲No.19G小調
作品49no2(1792)鋼琴奏鳴曲No.20G大調
作品50(1798)浪漫曲小提琴F大調
作品51no1(1797)迴旋曲C大調鋼琴
作品51no2(1798)迴旋曲G大調鋼琴
作品52no1(1805)歌曲-UriansReiseumdieWelt
作品52no2(1805)歌曲-Feuerfab
作品52no3(1805)歌曲-DasLiedchenvonderRuhe
作品52no4(1805)歌曲-五月歌
作品52no5(1805)歌曲-MollysAbschied
作品52no6(1805)歌曲-愛情
作品52no7(1805)歌曲-Marmotte
作品52no8(1805)歌曲-DasBlümchenWunderhold
作品53(1803)鋼琴奏鳴曲No.21C大調"黎明Waldstein(森林之石)"
作品54(1804)鋼琴奏鳴曲No.22F大調
作品55(1805)交響曲No.3降E大調"英雄Eroica"
作品56(1805)三重協奏曲C大調
作品57(1805)鋼琴奏鳴曲No.23F小調"熱情Appassionata"
作品58(1807)鋼琴協奏曲No.4G大調
作品59no1(1806)弦樂四重奏No.7F大調"拉斯莫夫斯基1"
作品59no2(1806)弦樂四重奏No.8E小調"拉斯莫夫斯基2"
作品59no3(1806)弦樂四重奏No.9C大調"拉斯莫夫斯基3"
作品60(1807)交響曲No.4降B大調
作品61(1808)小提琴協奏曲D大調
作品62(1807)科里奧蘭序曲
作品63(1806)弦樂五重奏(作品4的整理版本)鋼琴三重奏
作品64(1807)鋼琴三重奏(作品3的整理版本)鋼琴,小提琴和大提琴
作品65(1796)詠嘆調-Ahperfido!
作品66(1796)莫扎特主題「一位少女或一位女性」變奏曲,大提琴
作品67(1808)交響曲No.5C小調
作品68(1808)交響曲No.6F大調田園("Pastoral")
作品69(1808)奏鳴曲鋼琴和小提琴,大提琴No.3A大調
作品70no1(1808)鋼琴三重奏No.5D大調"鬼魂"
作品70no2(1808)鋼琴三重奏No.6降E大調
作品71(1796)管樂六重奏降E
作品72a(1805)歌劇-列奧諾拉(序曲為列奧諾拉第二號)
作品72b(1806)歌劇-列奧諾拉(序曲為列奧諾拉第三號)
作品72c(1814)歌劇-費德里奧
作品73(1809)鋼琴協奏曲No.5降E大調"皇帝Emperor"
作品74(1809)弦樂四重奏No.10降E大調"豎琴"
作品75no1(1809)歌曲-迷娘
作品75no2(1809)歌曲-新的愛情,新的生活
作品75no3(1809)歌曲-詞:歌德浮士德*從前有一個國王
作品75no4(1809)歌曲-格雷太爾的警告
作品75no5(1809)歌曲-致遠方的愛人
作品75no6(1809)歌曲-DerZufriedene
作品76(1809)6變奏曲鋼琴onanoriginaltheme,D大調
作品77(1809)鋼琴幻想曲
作品78(1809)鋼琴奏鳴曲No.24升F大調
作品79(1809)鋼琴奏鳴曲No.25G大調
作品80(1808)合唱幻想曲
作品81a(1809)鋼琴奏鳴曲No.26降E大調"告別"
作品81b(1795)六重奏降E
作品82no1(1809)歌曲-希望
作品82no2(1809)歌曲-愛之怨
作品82no3(1809)二重唱-L'amanteimpatiente
作品82no4(1809)歌曲-L'amanteimpatiente
作品82no5(1809)歌曲-生活的享受
作品83no1(1810)歌曲-憂郁中的歡樂
作品83no2(1810)歌曲-渴望
作品83no3(1810)歌曲-MiteinemgemaltenBand
作品84(1810)艾格蒙特(序曲和情景音樂)
作品85(1804)基督在橄欖山上
作品86(1807)C大調彌撒
作品87(1795)三重奏兩雙簧管和英國號C大調
作品88(1803)歌曲-友誼之幸福
作品89(1814)波羅乃茲C大調
作品90(1814)鋼琴奏鳴曲No.27E小調
作品91(1813)威靈頓公爵的勝利("戰役"交響曲)
作品92(1813)交響曲No.7A大調
作品93(1814)交響曲No.8F大調
作品94(1815)歌曲-致希望
作品95(1810)弦樂四重奏No.11F小調"Serioso"
作品96(1812)小提琴奏鳴曲No.10G大調
作品97(1811)鋼琴三重奏No.7降B大調大公("Archke")
作品98(1816)歌曲套曲-致遠方的愛人
作品99(1816)歌曲-守諾的人
作品100(1814)歌曲-紀念石
作品101(1816)鋼琴奏鳴曲No.28A大調
作品102no1(1815)奏鳴曲鋼琴和小提琴,大提琴No.4C大調
作品102no2(1815)奏鳴曲鋼琴和小提琴,大提琴No.5D小調
作品103(1792)木管八重奏降E
作品104(1817)弦樂五重奏(鋼琴三重奏No.3的整理版本)
作品105(1819)6套變奏曲鋼琴和長笛
作品106(1818)鋼琴奏鳴曲No.29降B大調"槌子鍵鋼琴"

(「槌子鍵鋼琴」奏鳴曲手稿)
作品107(1820)10套變奏曲鋼琴和長笛
作品108(1818)25首蘇格蘭歌曲
作品109(1822)鋼琴奏鳴曲No.30E大調
作品110(1822)鋼琴奏鳴曲No.31降A大調
作品111(1822)鋼琴奏鳴曲No.32C小調
作品112(1815)平靜的海洋和幸福的航行(合唱和樂隊)
作品113(1811)歌唱劇-雅典的廢墟
作品114(1822)進行曲和合唱-新屋落成典禮
作品115(1815)序曲-命名日
作品116(1802)聲樂三重奏,樂隊伴奏-Tramte,empitremate
作品117(1811)歌唱劇-史提芬王
作品118(1814)EligischerGesang(合唱和樂隊)
作品119(1822)11首新小曲鋼琴
作品120(1823)33變奏曲鋼琴主題「Diabelli的一首圓舞曲」,C大調(迪阿布里變奏曲)
作品121a(1803)鋼琴三重奏No.11(「我是卡卡杜裁縫」主題變奏曲)
作品121b(1822)Opferlied(合唱和樂隊)
作品122(1824)Bundeslied(合唱和樂隊)
作品123(1822)庄嚴彌撒MassD大調(MissaSolemnis)
作品124(1822)序曲-新屋落成典禮
作品125(1824)交響曲No.9D小調"合唱"
作品126(1824)六首小作品鋼琴
作品127(1825)弦樂四重奏No.12降E大調
作品128(1822)歌曲-吻
作品129(1795)迴旋曲隨想曲鋼琴G大調(Rageoveralostpenny)
作品130(1825)弦樂四重奏No.13降B大調
作品131(1826)弦樂四重奏No.14C升小調
作品132(1825)弦樂四重奏No.15A小調
作品133(1826)大賦格降B大調
作品134(1826)鋼琴大賦格四手聯彈
作品135(1826)弦樂四重奏No.16F大調
作品136(1814)康塔塔-榮耀的一刻
作品137(1817)弦樂五重奏(賦格)D大調
作品138(1807)序曲-列奧諾拉第一號
熱點內容
美好盆景 發布:2025-08-17 18:30:45 瀏覽:291
百合的水粉畫 發布:2025-08-17 18:23:11 瀏覽:489
盆栽小香瓜 發布:2025-08-17 18:21:37 瀏覽:526
小紅星綠植的養殖方法 發布:2025-08-17 18:16:11 瀏覽:925
禮儀插花現狀 發布:2025-08-17 18:11:33 瀏覽:553
洛陽牡丹繁殖 發布:2025-08-17 18:07:17 瀏覽:221
插花加鹽 發布:2025-08-17 17:38:07 瀏覽:40
飛越花卉基地 發布:2025-08-17 17:30:39 瀏覽:756
等一朵雲來 發布:2025-08-17 17:22:03 瀏覽:668
盆栽白果樹 發布:2025-08-17 17:21:59 瀏覽: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