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十點梅花
㈠ 曲江區的文化
曲江籍居民有漢來、瑤兩個民族源,共有姓氏380多個。瑤族人口佔全縣總人口的0.8%,全縣75%的人口使用客家方言,其次還有白話、虱婆聲、連灘話等方言。瑤族以瑤話為其民族語言,服飾與漢族差異不太,僅有少數婦女用珠帕與圍裙裝飾自己。曲江有喝糯米酒(農村稱黃酒)的習慣,常以黃酒煮雞蛋、煮油糍待客,婦女產期必喝黃酒,婚嫁習俗有的地方仍保留「定親、定禮、報期、完婚」。元宵節有舞獅、舞龍、鬧花燈等習俗。每年農歷二月初八(六祖慧能的生誕)和農歷八月初三(慧能忌日)的兩次「南華誕」為南華寺最為重要的寺廟節日,是日,中國各地乃至其它國家前來南華寺禮拜六祖真身的佛教徒以及游覽觀光的群眾達三、四萬人,其盛況為廣東省內僅有 。
「十點梅花」歷史悠久,是群眾喜聞樂見的民間擊樂鼓點,在曲江農村流傳甚廣,據民間老藝人說,」十點梅花「遠在唐朝時就有,曲江各鄉鎮至今還保留著,尤其以樟市、馬壩、大塘等鄉鎮流傳達」十點梅花「較廣,表演技巧極高 。
㈡ 粵北鄉村獅舞現狀怎麼樣了
鼓聲漸稀,後繼乏人。
農耕文明時代,以宗族立村聚居,鄉村獅舞應時而生,村村有獅舞,族族有獅團。隨著城鎮的迅猛擴張,鄉村人口的大量轉移,宗族聚居方式的逐步瓦解,鄉村獅舞活動的式微不可逆轉。粵北鄉村獅舞的總體現狀,是技藝傳承後繼乏人。有粵北客家特色的舞獅唱「簪花歌」和采「文學典故青」等傳統已經失傳;不少獅舞程式、打擊樂技藝和武術套路也瀕臨失傳;獅頭製作沒有繼承者,不少有地方特色的獅頭已面目全非。
2015年12月,清遠市清城區有關部門組織的雞公獅舞進校園活動,設置一年培訓期,由龍獅田村客家雞公獅舞隊隊員免費傳授舞獅、武術和打擊樂技藝,培養鄉土民俗傳承人。這也是解決獅舞技藝傳承後繼乏人的一種辦法。
名錄保護,重點扶持。
既然鄉村獅舞活動的日趨式微不可逆轉,全面搶救亦不可能做到,只能重點扶持保護。列入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是重點扶持保護的措施之一。目前,粵北鄉村獅舞(包括與獅舞相類似的鄉村傳統舞蹈)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的有:連州市掛榜村的布袋木獅舞,韶關市樂昌縣的青蛙獅舞,佛岡縣圍鎮村的舞被獅,陽山縣旱坑村的雙鳳舞,連州市東田坪村的馬鹿舞等;清遠市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的有:清遠市清城區龍獅田村的客家雞公獅舞,清遠市清新區萬興村的貔貅獅舞,佛岡縣的雞公獅舞,英德市雞公獅「十點梅花」鑼鼓樂,連山縣太保鎮炸火獅,連山縣竹徑村舞木貓獅,英德市大灣舞火麒麟,連山縣大獲村舞龜鹿鶴等。此外,各地還有一批獅舞列入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
若能組織採集(復制)全市各地有代表性的獅舞實物,拍攝各類特色獅舞的影像,籌建「粵北獅舞博物館」,亦是搶救民間獅舞的一種措施。
民間獅舞,源遠面廣;村野俚俗,繁泛駁雜;時過境遷,物是人非。田野調查不易,加之力有不逮,漏、誤、粗、淺難免,敬請批評指正。
㈢ 雞公獅舞有什麼特點
雞公獅舞是粵復北客家地區鄉制村的主要獅舞之一。雞公獅頭形似雄雞,面似獅,獅被較長且艷麗,模仿獅子、公雞的生活習性而舞,舞動時體態飄逸優美,變化無窮;獅舞鼓樂以古老的「十點梅花」、「黃牛纏獅」為敲擊配樂,聲音清脆悅耳,清遠悠揚,從中配合表現雞公獅的喜、怒、哀、樂各種神態。舞雞公獅還包括武術表演,有拳術、傳統兵器等套路。
㈣ 廣東韶關(樂昌梅花)客家風俗
那才是梅花人,梅花人重男輕女還是比較嚴重的,他們都希望能從女兒那得到更多的回報!!他們肯定不會那麼輕易放過你拉!
㈤ 清遠市龍獅田客家雞公獅舞有哪些特色
清遠市清城區源潭鎮青龍村委會龍獅田客家圍村舞雞公獅傳統習俗,屬嶺南傳統獅舞。龍獅田雞內公獅頭形似容雄雞,面似獅虎,獅被長且艷麗,模仿獅子、老虎、公雞的生活習性而舞,舞動時體態飄逸優美,變化無窮;獅舞鼓樂以古老的「十點梅花」、「黃牛纏獅」為敲擊配樂,聲音清脆悅耳,清遠悠揚,從中配合表現雞公獅的喜、怒、哀、樂各種神情。龍獅田舞雞公獅還包括武術表演,有拳術、傳統兵器套路。其中團體表演的雙人拆、四人拆、連環拆等拆解對攻套路,是龍獅田雞公獅特有的表演套路。
㈥ 粵北清遠市行政區內哪些地方沒有舞獅傳統
粵北清遠市行政區域所轄的清城區、清新區、佛岡縣、陽山縣、連南瑤族自治縣、連山回壯族瑤族自治縣答,以及代管的英德市、連州市。連南瑤族自治縣的八排瑤沒有舞獅傳統,其他七個縣(市、區),以及連南的漢區,均有舞獅傳統習俗,並延續至今。
與清遠市比鄰的韶關市,同屬粵北,70%左右的人口是客家人。英德市與比鄰的翁源縣相同,都舞客家雞公獅。流傳於韶關市曲江農村的驚獅系列鑼鼓「十點梅花」,與英德市雞公獅舞擊打樂「十點梅花」大同小異。
連州市、南雄市、始興縣,都舞青草獅。連州市青草洞村、卿罡村和石蘭寨舞的青草獅,是單人獅舞;始興縣澄江鎮一帶舞的青草獅,是雙人獅舞;而南雄市珠璣鎮洋湖村舞的青草獅,屬特大型獅類,獅頭直徑1米多,獅身長達9米,寬2米,由7人舞動。
粵北的這三種「青草獅」同名,但不屬一類獅種。
清遠市清新區浸潭鎮的山獅舞,與比鄰的肇慶市廣寧縣的山獅舞屬一類獅舞。廣寧縣現有山獅隊一百多支,常參與山獅舞活動有四萬多人。
㈦ 客家人有哪些風俗
婚姻禮俗
說媒
過去客家男女青年,十六歲以後就可托媒人說媒,介紹婚事。一般是由男家父母托媒去女家說,也有女家請媒人先訪男家的。
看妹子
男女兩家通過央媒說合,如雙方都有意,就約定時間「看妹子」。
寫庚帖
雙方同意後,就要互告男女生辰八字。回去後,各請算命先生來「合八字」。如八字合得來,不會相沖相剋,就寫出庚貼(俗名婚單),各置於香案之上,如三天內無不祥之兆,這門親事就定下來(如八字不合,男方要把女的庚貼送還女家)。
編紅單
也稱「開紅婚帖」,或叫講財禮。由男方父母,宗親和媒人一起到女家,將男方要送給女家的財禮開具出來。紅單中有的還要寫上回婿禮品,如帽、銀花、衣服、鞋、襪等。開紅單過程中,雙方會討價還價,最後協商敲定。紅單開完後,男女雙方還要交換信物如戒指、手帕等。最後男方來人在女家吃完中飯回去。 定親
也叫「行大禮」,即再次正式把婚事確定下來。男青年及其父母等要去女家,送去豬頭、魚、肉等,女方父母、哥嫂、叔伯、外祖父母等都要出場。吃完中飯後,女孩子要出來見面,稱男家父母為爸媽,兩家父母相互稱親家、親家母。
看家門
即女方到男方去看家庭,時間有的在「行大禮」前,有的在「大禮」後,女方去的人除女孩子及其父母親外,姑嫂、姐妹等都要去,大大小小十幾人,不帶禮品,就是帶一點,男家也不敢接。
送日子
婚事定下以後,男方要請算命先生擇定過門日子,包括新娘出門的日子、時辰,到男家後歸門的時辰,此外女方裁紅衣、男方鋪床的日子也要同時擇定。
送菜和抬嫁妝
新娘過門前一、二天,男家要請宗親將紅單規定的聘禮和魚、肉、禽、面條等物,由十多人送到女家,回來時就把妝奩、傢俱等帶回男家。
迎親
也叫接親或過門。婚期前一天,男家要去十多人到女家接親,有鼓手樂隊,有放鞭炮的,有抬花轎的,有燒香的(要到女方的祠堂、廟宇、社公燒香),一個挑擔的,一頭挑帶路雞(一公一母),另一頭是酒和松明,一個女的要帶上新娘穿的衣服,還有扛木篋的二人,要扛去魚、肉、酒、糕餅、香煙、鞭炮、蠟燭等物,媒人也要去,新郎有的去,有的不去,如新郎同去,新郎也要做轎,放鞭炮的是男方的全權代表,隨帶紅包一、二十個。
接親的人到女家後,先吃點心,然後由女家二人帶著到祠堂燒香敬祖。女家在中午或晚上,要設宴請客。
新娘動身一般是在半夜子時或卯時,越走天越亮,象徵走向光明,再是晚上出門,也不會碰到抬棺材等不吉利的事。迎親隊伍前面是打燈籠的,接著是吹鼓手,花轎在中間,後面是接親的人。
新娘到達男家,如還不到所規定的入門時辰,就要在大門口坪上或在門外旁邊房子等候。入門一般是早上七、八點或八、九點,有的甚至要等到中午。到了入門時辰,新娘要踢轎門,由男方的伴娘將新娘牽出轎,然後在大門口「過火堆」,新娘從用杉樹枝燒起的火堆上跨過,才進大門。
拜堂
新娘在鼓樂聲中進到大廳以後,就開始拜堂。大廳擺設香案,東邊站父母、長輩,西邊站外戚,北邊站房親,南邊站小輩。拜堂前,外家要給新郎掛紅,用五尺長的紅布披在新郎身上。
口念:「手拿幡紅五尺長,一心拿來扮新郎,扮得新郎生貴子,早生貴子中個狀元郎。」拜堂時,新郎站左,新娘站右,由禮生叫: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四夫妻對拜。
最後是親戚見面,要給新娘紅包。拜堂畢,伴娘用紅羅將新娘牽進新房,新郎新娘在鞭炮聲中從房門口向大廳撒喜糖。然後新郎新娘吃交杯酒。伴娘用托盤捧上一隻雞,邊端酒邊講:「團團圓圓,璧合珠聯」,「觀音送子,早生貴子」;「夫妻和好,白頭到老」。 (此禮儀在梅州地區亦已不常見,被現代婚禮模式取代)
中午辦酒席,吃婚宴,用高聲地炮邀客,每半小時放一次,酒席開始入席時放三響。接著由禮生報名單,一桌二個上席,按輩份和親疏,先安排上席就坐,然後其他人隨便入席。男女賓客分開就席,新郎新娘要到席上敬酒。
鬧房
鬧房一種在大廳鬧,一種在新房鬧,也有先在大廳鬧後到新房鬧。鬧房期間,鞭炮隔幾分鍾放一次,一直鬧到午夜方停。
回門
也叫「轉門」。一般是婚後第三天或第五天,由女方派新娘的姐妹等女眷來請新郎新娘一起去做客,媒人及新郎姐妹也同去,共7-14人,吃罷午宴,當天回來。
送滿月 結婚後一個月,新娘娘家要來送滿月,同時送來小雞、蔬菜、種子、谷種、豆子等,示意五穀豐登,財丁興旺。
傳統喜慶習俗
1.誕生禮儀
標志著一個人出生的慶賀和祝福,是人生中的開端禮儀。
催生
出嫁女兒懷孕快分娩時,一般是嬰兒出生前一、二十天,娘家要帶著雞、雞蛋、面條、粉乾等來到女兒家「催生」,有預祝平安出生之意。如母親已不在,則由嫂子去催生,中午要設宴招待。
小孩出生後,女婿要帶著雞、蛋、米酒(有的帶幾十斤)到岳家去報喜,外婆家要請客,至親友好都會來參加,以表示祝賀。外公、外婆會回贈雞和紅蛋。
做三朝
小孩出生三天,要做「三朝」。先給小孩洗澡,請接生婆吃飯。外婆會送來大公雞、雞蛋、面條、糯米粉等。要做「三朝酒」,宴請外婆及親房。有些地方還要給至親親友送紅蛋,親友在滿月前會回送雞、雞蛋、面條等物。
做滿月
嬰兒出生一個月,要做「滿月」,外婆會送來大公雞(很多地方送大閹雞)、雞蛋,還會送來嬰兒穿用的衣服、小被、帽子、項圈、風衣、裙、銀手鐲和背帶等,舅舅、舅母、姨姨等女家親戚,一般都送小母雞、雞蛋、衣服、布料等,姑姑、叔伯等男家親房也會來慶賀。
百歲
小孩出生100天,也要慶賀。這一天,外公和女家的伯叔會拿公雞來慶賀,其他親屬一般都要給嬰孩送紅包。
做周歲
孩子出生一周歲,要做「周」,慶賀孩子「得周」。周歲比滿月更為隆重,來慶賀的客人也更多。
2.成年禮儀
客家的成年禮儀分男、女兩種,男子的成年禮儀叫做「冠禮」,女子的成年禮儀叫做「笄禮」。(客家的成年禮儀俗稱「出花園」)
3.壽誕禮儀
做生日
客家人與各地的習俗一樣,每年做一次小生日,十年做一次大生日,但以做大生日較為普遍。從十歲「啟十」起,一直做到四十或五十歲,到了六十以上,可稱為祝壽。做生日要吃壽面和荷包蛋,示意長壽百歲。 (此習俗亦已簡化,只做大壽:六十歲以上)
祝壽
祝壽時,出嫁的女兒要送來大公雞,還要送壽衣、壽帽、壽餅、壽鞋、壽襪,從頭到腳一整套,父親做壽,同時也要給母親送上一整套,此外還要送來壽軸、喜炮、壽燭、公雞以及壽桃、壽面、壽餅、壽酒、壽肉等。其他人來祝壽,一般親友送壽幛、壽聯,或者再加上送禮金。
不少地方,七十歲以上高齡、子孫多、家境較好的老人祝壽,要舉行拜壽儀式。
客家人生日和祝壽,是知情人自行送禮,上門祝賀,先賀後請;除內親、至交有發請帖外,不賀不請。
4.建房遷新居
客家人把建房和喬遷新居亦視為重大喜慶之一,要進行隆重慶賀。
建房時,房屋定位,房門定向都要請堪輿先生測定,豎柱上樑時,要張燈結綵,貼紅聯。新房建成後,要在入宅的前一天晚上,進行「驅邪」、「除煞」,然後才能遷入居住。
遷入新居時,要隨帶燈籠(或油燈)、火籠、秤等進屋,還要帶一窩小雞,蒸一甑飯捧進新屋,以示新丁興旺,喜氣盈庭。遷新居要辦「入宅酒」,宴請親友和建屋工匠及幫工等。菜餚中要有韭菜、豆腐、豬腸、豬血和米糕等,示意長長久久,發財高升。
客家酒俗
客家人十分好客,每當親朋戚友到來,他們都喜歡以家釀米酒相待,這種米酒又稱「水酒」,如是初開壇提取的酒,稱之為「酒娘」。這種「酒娘」好喝,度數雖然不高,但後勁大,容易醉人。他們在喝酒時,很注意禮節。
客家人喜歡使用四方桌,俗稱「八仙桌」,一種可供八個人同坐的木頭桌。上座時,他們很重視席位的安排,一般按親朋戚友的尊卑入席就座。宴席間的大小位,是這樣安排的,如正廳只排有一張桌子,這時以面對大門的左側為首位,右側為第二位。然後從左到右,穿插論序,面對正廳的右側為最小。如果安排二張桌子,這時候以左邊桌位為大,右邊為小,席位大小也是穿插而行。如果安排三桌,稱之為「一品席」,這種情況,以首席為尊。如果安排五桌,一般要排成「梅花席」。
宴席間第一回斟酒(亦稱篩酒),是按尊卑長幼次序先後斟酒,最後再給自己斟酒。酒斟好後,酒壺嘴不能對客人,要對著自己,否則就是失禮。敬酒時,敬酒者要站起來,左手摁胸(表示尊敬和誠意),右手舉杯講幾句祝頌的吉祥語,並且要先喝表示敬意。有人遲到,視不同情況罰酒1-3杯,婦女半杯。如中途退席,要喝1-3杯,才能離席。
客家人喝酒時,為了增添酒興和熱鬧氣氛,在各種宴會場合,或俗、或雅、或簡、或繁,都有猜拳助興的習俗。猜拳時還有一些規則,比如出三時,不能拇指、中指、食指一起出。出一時,大拇指要側向,不能往上翹。出二時,如使用大拇指、食指表示,出手時要側向,不能象燈駁殼槍一樣食指指向對方,以表示禮貌。
客家人酒令,具有豐富的知識性。猜拳的數字從零到拾,如猜中雙方所出的手指合計數,即為勝方。如雙方同時猜中或均未猜中,也有採取「四字式」叫法,比如猜「一」時叫「一品高升」;猜「二」時,叫「兩家和好」;猜「三」時叫「三星高照」;猜「四」時叫「四季發財」;猜「五」時叫「五子登科」;猜「六」時叫「六六順心」;猜「七」時叫「七巧成圖」;猜「八」時叫「八仙慶壽」;猜「九」時叫「九久長長」;猜「十」時叫「十全十美」。所以喊的就是吉祥語。
喝酒猜拳時,一般以三杯酒為一組,輸拳者喝酒,三杯酒喝完就算過關。如余興未了,可再來一組或幾組。如需請人代拳、代酒,應和對方協商,,徵得對方同意才行。除了猜拳斗酒外,還有出手指點數字斗酒,做法是席間指定一人為首,按大家所出手指的總數,算到誰,誰就得喝一杯,例如大家所出手指是六,從為首者算起,到第六位即為喝酒者。另外也有「轉湯匙」斗酒的,桌中擺一個湯匙,由一人旋轉湯匙,待湯匙停止轉動時,湯匙柄指向誰,誰就得喝一杯。除外還有「猜單雙」斗酒的,在手心中任意放入一枚或兩枚硬幣,讓別人猜單、雙,輸者喝酒。
客家人酒令花樣多,有文化的人還喜歡「字詞令」(包括地方特產令、農諺令等)、「詩詞令」,此外還有「通令」(多是別出心裁,涉及意趣,令人忍俊不禁。),包括猜謎等。客家人喜歡通過酒規酒令、這一群眾喜聞樂見的娛樂游戲,增添酒興,消除寂寞睏倦,直至盡歡盡醉。
傳統歲時習俗
過年
「百節年為首」,客家人與全國全省多數地方一樣,視過年為一年中最為隆重和歡樂的節日。人們很早就開始准備過年。九、十月開始曬番薯片、米糕片供過年油炸和炒食。「冬至」一到,開始蒸酒。年近三十日,家家戶戶要蒸糖糕、做米果、殺豬、做豆腐、宰雞等,歡歡喜喜迎接新年到來。
祭灶
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二十三日晚後要把灶台刷干凈,把舊的灶君取下燒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貼上,一送一迎,都要擺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灶前燒香、點燭、放紙炮。
入年界
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入了「年界」表示鑼鼓聲就已經可響起。加緊准備過年,外出的人都要趕回家過年。入年界限後,要教育小孩不能相罵,不能講不吉利的話。在入年界前後,要擇定吉日在屋內掃塵,打掃衛生。要清洗廚桌板凳,洗曬被褥蚊帳,乾乾凈凈過年。
過大年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過年氣氛最為熱烈、最為歡樂愉快的一日。這天上午,家家戶戶要拜菩薩、敬神。大年三十,各家廳堂要掛起祖宗畫像,在大門口貼上鮮紅春聯,谷倉門上、禽畜欄前、傢俱床鋪以及水缸邊都要貼上紅紙條,叫做「封歲」,也叫「上紅」。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乾乾凈凈過年。各家廳堂還要陳設供桌,布置香案,擺起雞、魚、肉、果品等,敬奉祖先。
除夕晚上,吃團圓飯,菜餚豐盛。桌上要多放幾副碗筷,以示請祖先回來一起過年。飯前,要先給祖先篩酒,將酒灑地,然後開始吃飯。席間,老人小孩吃雞腿,以示尊老敬幼。
守歲
吃罷團圓飯,灶具要洗得乾乾凈凈,以備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晚上要守歲,辭舊歲,迎新春,每個房間要整夜燈火通明,叫「點歲火」,有些地方牛欄、豬舍也要點上燈。家長要給小孩發壓歲錢,有些地方還要給老人壓歲錢。
開大門
正月初一按《通書》規定的吉利時辰開大門,頓時鞭炮聲此起彼伏,響徹雲霄。
拜年
正月初一早上吃素。飯後人們相互拜年以吉利話相頌。小孩們穿著新衣,歡樂嘻戲,有的爭向年長者拜年:「公公叔叔家發財,糖子餅果拿給涯(我)。」
正月初二,走親戚拜年。特別是新婚女婿(岳家會用書貼來請)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小倆口一起去,也有隻女婿一人去;有的當天回來,也有住五、六天的。去時要帶小母雞、米果、糖果和香燭、鞭炮等,到時要在岳家祖先靈前燒香、點燭、放鞭炮。中午岳家請客,女婿要喝醉,不醉不熱情。
吃歲飯
初三早上吃「歲飯」(有的年前廿九日晚上蒸好,有的正月初二晚上蒸好),飯上插上筷子,家中有幾個人就插幾雙,再插上一根帶葉樹枝,有的還要放上桔、柚等水果。吃歲飯前先要把飯擺在「當天」神位上,供奉天神和祖先。吃歲飯要准備很多菜,有雞有肉,與大年三十吃團圓飯差不多。初三不能殺生,雞要在初二殺好或過年時留下。
出年界
正月初五,出年界。廳堂的祖宗畫像要收起,紙門簾要取下燒掉,外出做工幹活的就可以啟程了。
正月初七,要吃「七樣菜」,這里的「七樣菜」指的是純素菜七樣加在一起燒炒而成。
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又叫「上元節」,家家戶戶要籌辦菜餚,喝酒過年。要鬧元宵,新春遊樂活動到達高潮。
從過年開始到正月十五,各地游樂活動不斷,以游龍燈、舞獅為多,有的從正月初一、二起開始活動。龍燈和獅隊來到前,會預先發貼,來後要給他們送紅包、吃點心。龍燈、獅隊等除到各家各戶表演外,還要到村中各廟宇和祠堂向神靈及祖先拜年。逢到春節後的第一個墟期,各路龍燈、船燈、獅燈等都要到集上表演,叫做「開墟」。春節到元宵期間,各地還有以下一些游樂活動:
送春牛
一般在年初一,由三、五人組成一個小隊,向各戶送春牛圖,有吹嗩吶的,打小鼓的,敲小鈸的,在每家門口吹打,送上「恭賀新禧」紅貼,主人會給紅包。
稻草龍
一截一截,插滿香火,由小孩抬著到各戶灶前和豬舍牛欄去舞,祝賀合家平安、六畜興旺,各戶要給紅包,小孩得歡樂,主人求吉利。
蝙蝠燈
也由小孩逐戶去舞,「火龍進屋,要你蠟燭」,「恭喜發財,買田建屋」,蝙蝠燈不收紅包,只要蠟燭。
船燈
燈狀似船,在陸地表演游唱。春節前排練,鑼鼓隊,奏十番配合。到村以後,吃罷點心,在開闊場地表演,由船夫、艘婆唱「十月懷胎」、「十二月古人」、「瓜子仁」、「一枝花」等曲調,艘公只管劃船不唱曲。晚上要在祠堂「開天官」,唱「天官賜福」等,最後喝酒吃飯。
獅燈
有儺人出場,一個獅頭,一個獅尾,一個孫猴子,一個沙和尚,還有鑼鼓隊。獅、猴、沙和尚演唱完後,要進行武術表演,打拳、舞刀、耍棍、跳桌。獅隊過年前要請師傅教練武術。
春分
二月春分,開始掃墓祭祖,也叫「春祭」。掃墓前先要在祠堂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殺豬、宰羊,請鼓手吹奏,由禮生念祭文,帶引行三獻禮。春分掃墓開始時,首先掃祭開基祖和遠祖墳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動,規模很大,隊伍往往達幾百甚至上千人。開基祖和遠祖墓掃完之後,然後分房掃祭各房祖先墳墓,最後各家掃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區春季祭祖掃墓,都從春分或更早一些時候開始,最遲清明要掃完。各地有一種說法,謂清明後墓門就關閉,祖先英靈就受用不到了。
清明
三月清明,祭拜祖先。客家地區除大部分是春分掃墓祭祖外,也有一些地方是清明掃墓的。清明節這一天,也有一些地方要祭路旁土地伯公等神壇的。
端午節
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家家戶戶買肉、殺鴨、包粽子、做米果過節。端午是個大節,許多地方在外面做工的都會回家過節。
中元節
客家地區多以七月十五為「鬼節」。有些地方都要提早一天過節,謂「七月十四人過節,七月十五鬼過節」。有些地方,客家也在七月半祭祖。
中秋節
八月十五中秋節,俗稱「八月節」,也是個大節。吃月餅,賞月,慶團圓。各家各戶要置辦酒菜,買豬肉、宰雞鴨、做米果過節。中秋晚上,家人團聚過節,飯後吃月餅賞月。
重陽節
九月初九日為重陽節,也叫重九節,俗稱「九月節」,是年尾大節,有「過了重陽無大節」之說,出門的人很多都要趕回家過節。這一天,很多地方人們要帶著小孩登高爬山,有的在高山上放風箏,謂可避邪、避瘟疫。很多老人都說,此俗系祖先從北方中原帶來,代代相傳至今。這一天,有些老人和婦女則上山到庵廟燒香拜佛。
冬至
冬至在農歷十一月,也叫「過冬年」。過冬至要吃豬肉、牛肉,做米果、煮湯丸,有錢人要吃鹿茸、人參補冬。
民間娛樂
客家民間娛樂內容非常豐富,節日的主要有秧歌、龍舟競渡、踩船燈,舞龍燈,舞獅,高腳師,迎花燈,踩馬燈,打花鼓,樂器會,演戲,放煙火,平時的有唱山歌,唱小曲,彈琴,彈箏,拉二胡,吹笛子,下象棋,下六子棋,打紙牌,擲狀元簽,打麻將,養花,釣魚等。
㈧ 過年了想利用這幾天的休假去韶關的丹霞山去玩玩,有哪位朋友能較詳細的介紹一下韶關過年這遊玩吃住的攻略
春節將近,韶關的年味兒也越來越濃~
不管是本地人還是遊客
都能感受到韶關獨特的春節年味兒!
逛花市,購年貨,賞春花,品菜心~
不知道去哪?趕快往下看一下喲~
(一)活力之旅·善美韶關——
活動時間:2月4日
活動內容:民俗舞蹈表演
現場精彩的民俗舞蹈表演,將各地的民俗民情展現在市民面前~
年貨商戶評選活動
現場還有超多韶關本地特色年貨!還可以用微信投票的形式,選出你心儀的韶關年貨哦!
(二)2018年韶關迎春花市暨華南農產品交易中心首屆年貨節
活動時間:2月1日——2月15日
活動內容:
1、喜迎春節·百花爭艷
現場將展示各式各樣的應節年花,讓這些充滿喜慶色彩的花盆擺設來裝點過年的氣氛。
2.韶運大吉
以韶關本土種植年桔的農商為主體,現場將展示以年桔為主的應節盆栽,有年桔、年柑等。
3.華南農產品交易中心首屆年貨節:
現場將會有韶關的特色年畫、優質水果、農特產品等年貨,是你置辦年貨的好去處!
4.便民郵政,方便你我他:
現場設立郵遞便民收貨處,既能同城配送亦可多省配送。
(三)2018年韶關櫻花節
活動時間:2月4日——4月2日
活動地點:韶關湞江櫻花公園
活動內容:
逐夢——天適櫻花文化節(賞櫻)
浪漫的櫻花文化節,還有形式各異的藝術活動和表演吸引你的眼球!
動漫燈謎大賽:
將在元宵節日舉辦動漫燈謎大賽,現場將布置各式各樣的動漫花燈,結合傳統的燈謎游戲,答題拿獎玩不停~
(四)2018年春節韶關市茶花森林公園慶新春活動
活動時間:2月——3月
活動地點:韶關市茶花森林公園
活動內容:
一、「迎新春,天降紅包雨」活動。
在2月16日(大年初一)起至2月23日(大年初8),每天在韶關市茶花森林公園內隨機地點放置20封外幣紅包,通關園內的謎題或者任務,得到紅包所處的位置信息得到紅包。並有機會獲得價值1288元的茶花森林度假村別墅免費體驗卡一張(有效期三個月內)。
二、3月2日元宵節當日舉行「你出我猜燈謎節」活動。
凡是活動當場到場的旅客可以自行出10道或以下的謎題,如果出題後半小時內沒有其他人猜出正確答案,則可獲得相應的獎品。
三、在園內舉行「茶油DIY手工皂活動」。
2月16日(大年初一)起至2月23日(大年初八)凡到茶花餐廳消費的遊客可免費體驗茶油DIY手工皂,並可免費帶走自己做的手工皂。
(五)韶關曲江大塘首屆小菜心·民俗文化旅遊節
活動時間:2月3日——2月4日
活動地點:大塘荷花世界
活動內容:
1、啟動儀式
2018廣東·韶關曲江首屆「大塘小菜心」旅遊節啟動儀式將在韶關市迎春花市現場——華南農產品交易中心同步進行。
2、曲江原生態農產品展銷街
這次菜心節,除了主角菜心之外,還將在菜心種植園區布置曲江原生態農產品展銷街,邀請曲江原生態的農產品在現場進行展銷,蓮子、柚子、粉葛、番薯、竹筒餅、皇帝柑等原生態美味等你來助陣!
3、百人品菜心
現場將邀請專業的廚師為遊客市民烹煮韶關出品的菜心,並提供給遊客市民品嘗,全程將採用原汁原味的烹煮方式,把韶關菜心以最樸素的、最美味的一面展示給遊客市民。
4、客家糍粑體驗作坊
在活動現場將布置糍粑製作的體驗作坊,由專業的師傅教遊客製作客家糍粑,增加與遊客的互動,讓遊客在韶關留下深刻的記憶。
5、茶藝表演
現場將設置茶藝品嘗區,在特定的時段為遊客市民展示茶藝的表演,並邀請遊客市民品鑒韶關的好茶葉與好水的結晶。
6.百人殺豬宴:
園區內有專業的土豬養殖戶,活動期間將邀請多地的遊客參與百人殺豬宴,品嘗韶關山水養殖出來的土豬,同時感受百人同時就餐的樂趣。
7.韶關民俗非遺文化十點梅花表演:
「十點梅花」鑼鼓樂藝術以當地農耕經濟為基礎,是客家文化類型的典型代表,也是當地現存文化傳統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8.旗袍秀:
旗袍,作為體現中國女性優雅的服飾符號,勾勒著華夏女性的獨特形象
9.清甜菜心一元搶
主辦方將提供一萬斤的新鮮優質菜心,大塘小菜心是當地備受喜歡的菜心,可親自採摘菜心,體驗農戶生活。
不可錯過
丹霞山 : 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中國廣東韶關市東北郊。 景區內擁有世界上獨一無二、貌似神凝的陽元石、陰元石、雙乳石、睡美人等
南華寺 :南華寺坐落於廣東省韶關市,曲江縣馬壩東南。 南華寺是廣東六大寺廟之一,中國佛教名寺之一,是寫下千古絕句「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佛教禪宗六祖慧能弘揚「南宗禪法」的發祥地,六祖慧能在此傳授佛法37年,法眼宗遠傳世界各地,因而南華寺有「祖庭」之稱。
乳源大峽谷 : 位於距廣東省乳源縣西南六十八公里的大布鎮。距今已有一千萬年的歷史。大峽谷的兩側是高角度的絕壁峽谷,十分險峻,谷內出露的岩石為距今3億多萬年以前形成的沉積岩,以緻密堅硬的石英岩為主。 大峽谷的頂端狀似一隻大埕,平靜的大布河流從東南向西北蜿蜒流過,流到這里突然騰空沖下,形成瀑布,其氣勢之磅礴,撼人心魄!瀑布下有一深潭,潭水一直沿著大峽谷流出英德波羅鎮,匯入北江河。在離大峽谷約二十公里處,有一個國內罕見的石英砂岩洞--景峰洞,洞內奇石千姿百態,與石灰岩溶洞相比,風格迥異,獨具特色。
坪田 : 地處廣東省南雄市東部 , 坪田鎮是南粵有名的「銀杏之鄉」,境內目前有百年以上樹齡的古銀杏樹5000多株,年產白果數百噸。每年金秋,坪田鎮境內坳背、逕洞、漿塘、汪湯、軍營寨等地的古銀杏樹上樹葉落黃,地上一片金黃,吸引著眾多省內外攝影「發燒友」、美術家和作家前來創作采風。「銀杏染秋」成為南雄秋冬時節的一個重要的旅遊觀光景點。
南嶺國家森林公園 :位於南嶺山脈的核心,在乳源瑤族自治縣與湖南省交界地帶,是廣東省最大的自然保護區,珍稀動植物寶庫。
長老峰 :長老峰游覽區是歷史最悠久的游覽區。它由長老峰、海螺峰、寶珠峰三峰構成的連體山塊,由三級絕壁和三級崖坎構成三個最典型的赤壁丹霞景觀層次。位於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
韶關還有不少值得一去的地方,有一些比較遠,我和美途游記的朋友到過韶關,玩了7/8天後才去的其他地方。
㈨ 十點梅花鑼鼓樂的節奏是怎樣的
叮|「十點梅花」鑼鼓樂的基本節奏如下:
嘀嘀嘀嘀嘀切|嚓叮嚓叮嚓嚓叮|鐺鐺嚓鐺專嚓鐺叮||:屬鐺鐺嚓鐺鐺叮|鐺鐺嚓鐺嚓鐺叮:||(重復三次)緊接著以鼓帶板轉猛板:嘀嘀嘀嘀嘀叮叮|嚓鐺叮鐺叮嚓叮鐺叮|嚓叮鐺叮嚓叮鐺叮|嚓叮鐺叮嚓叮鐺叮|打幾分鍾後,接著以鼓帶板轉慢板:嘀嘀嘀嘀嘀叮叮|嚓叮嚓鐺叮|嚓鐺嚓鐺嚓鐺叮|鐺嚓鐺鐺鐺鐺鐺鐺叮|嚓鐺鐺鐺鐺鐺鐺鐺叮|打幾分鍾後,接著以鼓帶板轉中板:嘀嘀嘀嘀嘀叮叮|嚓叮嚓鐺鐺叮|嚓鐺嚓鐺叮|叮叮叮叮嚓鈴叮鈴|鐺鐺叮嚓鐺叮|嚓嚓叮叮嚓鐺叮|接著再反復猛板、慢板、中板,一直打夠十個板頭,故稱「十點梅花」。
「十點梅花」鑼鼓樂是客家雞公獅舞鑼鼓樂的高難度節目,一般的舞獅隊不敢輕易表演,多數只單獨表演猛板、慢板、中板、五錘頭。民間舞獅比賽時,技藝超群的獅隊往往以一輪精湛的「十點梅花」鑼鼓樂表演就壓倒對手,讓觀眾贊不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