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射覆
① 我想利用梅花易數趨吉避凶,把射覆練好能否達到目的
能否達到這復個層次,並非註定。制並非說我先知我可以達到這個層次,然後去努力。而是唯有努力才有可能達成。
占卜的意義本身就是趨吉避凶,就這四個字,真的能夠達到,那也需要及其高深的造詣。不說別的,光是八卦萬物類象,就不容易,記憶口訣或許不算難,但靈活應用,沒有相當的經驗是不行的。
至於射覆,是一種方法,可以看作是一種檢驗標准,射覆水準很高,那麼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占蓍水平的高低。
② 誰能詳細說說怎樣去射覆啊
所謂「射覆」,即收藏一些物品,要人去猜出來。乍聞之下,以為「射覆」類似
猜謎,其實不然。 以「射覆」去射物品,只是其中較為流行的一種玩意。若將「射
覆」術靈活變通來活用,甚至可以卜出遺失了甚麽物品,甚麽時候遺失、甚麽地方可
以尋回失物等……。
「射覆」的運用,是易學家「玩占」的一種方式。透過日常生活的玩樂,將八卦
的象義應用在其中。誠則靈,無論是存心作戲,抑或考驗易測者功力的射覆案例,均
有一定的方法去處理和拆解,成為易占家的一種玩意。其實,是寓游戲於實學,是古
代易學的占測訓練方法。
參考資料:http://www.cbs.ntu.e.tw/threadread.php/board=talk&nums=4096
③ 射覆的周易記載
射覆是古代研易高手常做的一種研易應用實踐活動。射是猜測,覆是覆蓋的意思。射覆也就是將某個物品,多數是小物品覆蓋起來後,讓預測高手通過占筮的取得卦象,通過對卦象的特點、以及變化分析,確定出被測物品的特徵:幾個物品、物品形狀、顏色、尺寸、特性、到底什麼。每一個卦象所代表的靜物、動物屬性都有幾十種之多,而每一個卦都是由上下兩卦組成,共計64卦,64卦以及變數64*64=4096種,配上年月日,生旺死絕,推測出最可能的結果。所以,射覆是一種難度極高的實踐性活動。
所謂「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系辭·上》),宋代易學大師邵雍說:「觀物戲驗者,雖雲無益於世,學者於此驗數而知聖人作易之靈耳。物之於世必有數焉。故,天圓地方,物之形也;天玄地黃,物之色也;天動地靜,物之性也;天上地下,物之位也」(《梅花易數·觀物玄妙歌訣》)。
射覆歷史悠久,漢代《漢書·東方朔傳》記載:「上嘗使諸數家射覆,置守宮盂下,射之,皆不能中。朔自贊曰:『臣嘗受易,請射之。』乃別蓍布卦而對曰:『臣以為龍又無角,謂之為蛇又有足,跂跂脈脈善緣壁,是非守宮即蜥蜴。』上曰:『善。』賜帛十匹。復使射他物,連中,輒賜帛。」
守宮就是壁虎,形象正是象龍沒有角,象蛇卻有足。象東方朔這樣的射覆大家歷史上不少,三國時的官輅,晉代的郭璞及梁元帝蕭繹、唐代的李淳風、宋代的邵雍等都是有史記載的一流高手。
後來有人請教管輅關於東方朔射覆的道理,管輅立起卦來,點出了「會於辰巳,分別龍蛇」的論點。
再看管輅自己射覆的例子:《三國志》記載「館陶令諸葛原遷新興太守,輅往祖餞之,賓客並會。原自起取燕卵、蜂窠、蜘蛛著器中,使射覆。卦成,輅曰:『第一物,含氣須變,依乎宇堂,雄雌以形,翅翼舒張,此燕卵也。第二物,家室倒懸,門戶眾多,藏精育毒,得秋乃化,此蜂窠也。第三物,觳觫長足,吐絲成羅,尋網求食,利在昬夜,此蜘蛛也。』舉坐驚喜。」
尚秉和對此案也依據原占辭配上卦象,他說:此亦可依辭求得其所筮之卦,即使起管公明質之,敢言無誣。
燕卵之卦,當為火雷噬嗑,《噬嗑》內為震,震為雷、電,為氣、為竹、為葦,竹葦皆圓空,像卵殼,故曰含氣」。而震為動,故曰「須變」。二至四互艮,艮為門庭,而與襄體連,故曰「依乎宇堂」。三至五互坎,外為離,坎男離女,故曰「雌雄以形」。而二至五有鳥舒翼狀,而初陽、上陽函之,故曰「翅翼舒張」。夫既推得卵象,又推得羽翼象,則為鳥卵無疑矣。而依於堂宇之上,則非雞卵、鴉鵲卵,必為燕卵也。蜂窩之卦當為《震》,震者,艮之倒也。艮為門庭,故曰「家室倒懸」。而二至四又互艮。艮為門,三至五又互坎.坎為宮,故曰「門戶眾多」。又坎為隱伏而陰精,故曰「藏精」。坎為眚,為病,為毒,故曰「育毒」。坎為水,金秋王生水,故曰「至秋乃化」。夫卦象既全,體為門戶而倒懸,或尚有其他之窠而中育毒,則非蜂窠不可矣。
至蜘蛛之卦,則為《歸妹》。上震為足,震動,故曰「觳觳長足」。觳觳者,動之貌。而二至四互離,離為網羅,下為兌,兌為口舌,故曰「吐絲成羅」,故曰「尋網求食」。而三至五互坎,坎為夜,為盜,為伏,故曰「利在昏夜」。夫能吐絲而有足則非蠶,而就網求食,又利昏夜,以卦象推,非蜘蛛不可也。(《周易古筮考》卷二)
按《噬嗑》象燕卵,《震》象蜂窩,《歸妹》象蜘蛛,除取本卦卦象外,兼取互卦、倒卦之象。若無互卦、倒卦之象與本卦卦象相配,則斷難符合原占辭之意。這里要特別注意倒卦之象,這是前人很少用於解占的一種方法。震卦的倒象為艮,艮為門戶,由此象推出「家室倒懸」。若舍此,怎樣才能得出「家室倒懸」之象呢,尚氏獨具慧識,是技高一籌的。
《燒餅歌》開章寫道:明太祖一日身居內殿,方啖之時,內監忽報,國師劉基求見,太祖即以碗覆物,召基入。禮畢,帝問曰:先生深明數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基掐指輪算,對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此食物也」,開視果然。這是劉伯溫的一個例子,這樣的卦例流傳甚多值得後人研究。
乍看起來,射覆無任何規律,所覆之物從一枚釘子到一隻小鳥,從一顆珠寶到一片碎玻璃都有可能,沒有任何的參數可供推測,此時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都不會發生作用,猜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一般人的聰明才智在這種游戲上都不起作用。但從全息論角度來看,時間與空間構成了時空全息網。宇宙中萬事萬物與時間、空間及人的意識、思維都是全息的。而溝通和揭示其全息性的媒介就是易卦之象數。某人在什麼時間、什麼方位、什麼次序、什麼情況下隱藏什麼東西,是受易理所闡述的規律性制約的。因此,理論上只要抓住時空網路中任何一個結點,我們都可以拎起整張全息網。
④ 關於思戀或梅花的古詩
一、關於思戀的古詩
1、北宋詩人李清照的《一剪梅》
紅藕香版殘玉簟秋,輕解權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2、唐代詩人李商隱的《無題》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
3、北宋詩人秦觀的《鵲橋仙》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二、關於梅花的詩
1、王安石《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2、陸游《梅花絕句》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3、蕭綱《雪裡覓梅花》
絕訝梅花晚,爭來雪裡窺。
下枝低可見,高處遠難知。
俱羞惜腕露,相讓道腰羸。
定須還剪采,學作兩三技。
⑤ 梅花易數射履技巧怎樣學得快
恕我直言,沒有充分的閱歷,沒有對世間萬物敏銳的洞察力,沒有清晰的比類綜合分析能力,沒有二十年以上學易的歷程,是不可能准確的掌握射覆技巧的。
⑥ 抵射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這么說啊
北方人習慣口頭語,就是口頭臟話「靠」的意思。
口頭語
口頭語體是以日常會話和民間文藝為基回本形式答的一種語體,一般用於交際雙方直接接觸的場合。它以口語形式為常規,但也有表現為書面形式的(如家書、日記等可看作口頭語體的書面形式)。由於雙方都同處交際場合,有語言的伴隨因素輔助表達,因而口頭語體使用短句、單句、省略句比較多。語音性、隨意性、臨時性、復雜多變是它的主要特徵。
⑦ 射覆怎麼玩准確率高,如何起卦
射覆就是考驗占卜師卜技的一種娛樂方式,像奇門、六壬、六爻、梅花等等···都可以射,主要是看你自身掌握了那種技藝··
⑧ 有梅花易數高手嗎,初學射覆,求指點!如題 謝謝了
應該是和同學吃梅子。金克木。金變水有止渴意
希望採納
⑨ 梅花易數怎麼射覆
呵呵……都研究射覆了,一看閣下就是玩易的高手。
假如射覆用時間起卦,那這個時內辰的卦象怎麼容可能和你射的覆有關系?
換言之,就是憑的什麼依據而確定這個時間的卦象就符合射覆的事體呢?
所以我認為用當時的時間卦射覆不符合易理!因卦是定的,覆是變的,怎麼可能拿定數來測准變化的事體呢?即使射中只是巧合而已,碰巧蒙對了,哈哈……
梅易萬物類象太多,射覆若想精確必用已知條件和靈感思維,假如沒用已知條件,那就是沒用易理,因為易理就是常理就是已知條件,沒用易理測出的事體和實際乃是風馬牛。
假如按你所問,勉強回答的話,射覆不分體用,全看!無主無次,每一個卦象都隨著靈感思維去定紛紛萬象之一象!一般是用梅花易數的天地數取卦,比如流傳的劉伯溫壬日子時射朱元璋的燒餅案例,卦象水天需變澤天夬是用天地數取的卦,你網路一下,我不寫了。
還有就是尚秉和用蓍草取卦射覆,他們都是用偶合的卦象來預測的,而不用定的卦象來預測。
我認為射覆是用靈感思維,非是專用卦象,最多也是強用卦象去附會靈感的,書所摘錄的大多案例還是假的,射覆屬於戲卦,戲卦大多不準。
⑩ 射復是什麼意思
射覆是古代一種高超而有趣的游戲。「射」是猜度之意,「覆」是覆蓋之意。射覆就是隨便將一種物件(或多個同類物)隱藏,讓射者通過占筮(或氣功遙感)等途徑,指出所藏者究竟是什麼東西。
射覆歷史悠久。《漢書.東方朔傳》:「上嘗使諸數家射覆(顏師古註:於覆器之下而置諸物,令人暗射之,故雲射覆),置守宮(壁虎)盂下,射之,都不中,朔自贊曰:『臣嘗受易,請射之』。乃別著布卦而對曰:『臣以為龍又無角,謂之蛇又有足,跋跋脈脈善壁,是非守宮即蜥蜴』。上曰:『善』。賜帛十匹。復使射他物,連中,輒賜帛」。象東方朔等這樣的射覆大家歷史上不少,三國時的官輅,晉代的郭璞及梁元帝蕭繹、唐代的李淳風、宋代的邵雍等都是有史記載的一代名流,其流傳的許多筮例值得研究。易起源於卜筮,易之義理與象數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即「名物為象數所依,象數為義理而設」,從尋常的設卦現象之射覆入手,因小見大、由淺入深、借簡探玄,對易學的研究會有積極的意義。
一、射覆的原理--宇宙全息
生物全息論已為現代科學所證明,宇宙全息論這一科學、哲學理論也正逐步為人們所接受。按照宇宙全息論的觀點:宇宙中萬事萬物都具有四維立體全息性;同一體的部分與整體之間、同一層次的事物之間、不同層次與系統中的事物之間、事物的開端與結果、事物發展的每一個過程、時間與空間、抽象的意識、概念數字與具體的事物間……,都存在著相互全息的關系。《周易》中的兩儀、四象、八卦、六十四卦卦象及其理論,就揭示了宇宙這個萬物一體的大系統中各個方面的全息性,把握了萬事萬物及每個整體與各個局部相互關聯、對應的規律性。這些規律性不僅表現在四時流傳、月轉星移等宏觀方面,而且表現在各個細小的方面。如八卦卦象,不僅表現了宇宙萬物在不同時刻、不同情況下的基本表演規律,還從具體的物類、對象、方向、位置、形狀、顏色、氣味乃至動作、轉換過程等諸方面進行了歸納。卦象能把一切綜合所成的狀態清楚地反映出來,人們通過卦象便能把狀態的各個細部還原出來。通過占卦而射覆就是這一規律的反映。
乍看起來,射覆無任何規律,所覆之物從一枚錢幣到一隻小蟲子,從一根山雞毛到一片小樹葉,都有可能性,沒有任何明顯的參數可供推測,以形象思維和邏輯思都不會發生作用,百分之九十九猜不著,即使猜著了,也是碰上的,一般人的聰明才智在這種游戲上都不起作用。但是自古以來,易學家喜歡射覆,通過起卦現象推測出來,象三四時管輅,射覆竟是「百發百中」,什麼原理?就是如上所述全息理論。宇宙中萬事萬物與時空、空間及人的意識、思維都是全息的,溝通、揭示其全息性的媒介就是易卦之象數。某人在什麼時間、什麼方位、什麼次序、什麼情況下隱藏什以東西,是受易理所闡述的規律性制約的;因此,特定的時間、條件下產生的卦象與特定的事物是相通的。正是如此,《系辭.上》:「《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現代人也因此稱《周易》為「宇宙代數字」。也正因為這樣,對歷代易學者來說,射覆已不僅僅是一種游戲,而是驗證及推敲易理的一種思維技術,所謂「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系辭.上》),宋代易學大師邵雍說:「觀物戲驗者,雖雲無益於世,學者於此驗數而知聖人作易之靈耳。物之於世必有數焉。故,天圓地方,物之形也;天玄地黃,物之色也;天動地靜,物之性也;天上地下,物之位也」(《梅花易數.觀物玄妙歌訣》)。
二、射覆的基礎--周易卦象
「易」的產生是古人從對宇宙萬事萬物的觀察分析、綜合提煉入手,通過抽象的卦象,概括歸納為宇宙圖式、宇宙代數,以表述萬事、萬物的運動變化規律。故《系辭.上》說:「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又說:「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而占筮則是一種在不同層次上的從抽象卦象列具體事物的衍繹過程,而卦象就是歸納和推衍過程的「中介」。所謂「八卦成例,象在其中;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系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所以,射覆的基礎就是沒卦而成的卦象,「象者,易之本也。」
《周易》的取象很多,主要有「八卦之象」,「六十四卦卦象」(「六畫之象」)、「像形之象」、「爻位之象」、「反對之象」、「方位之象」、「互體之象」等幾種,這些取象對射覆占斷起著直接的、決定的作用
參考資料:http://www.qlzhouyi.com/ShowArticle2.asp?ArticleID=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