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古巴茶花女

古巴茶花女

發布時間: 2021-03-01 08:32:47

① 國外古典名著大全

國外的古典名著有:《安娜·卡列尼娜》、《簡·愛》、《戰爭與和平》、《巴黎聖母院》、《老人與海》等。

1、《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品。

作品講述了貴族婦女安娜追求愛情幸福,卻在卡列寧的虛偽、渥倫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頭破血流,最終落得卧軌自殺、陳屍車站的下場。庄園主列文反對土地私有制,抵制資本主義制度,同情貧苦農民,卻又無法擺脫貴族習氣而陷入無法解脫的矛盾之中。

矛盾的時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書在矛盾的漩渦中顛簸。這部小說是新舊交替時期緊張惶恐的俄國社會的寫照。

該書通過女主人公安娜追求愛情悲劇,和列文在農村面臨危機而進行的改革與探索這兩條線索,描繪了俄國從莫斯科到外省鄉村廣闊而豐富多彩的圖景,先後描寫了150多個人物,是一部社會網路全書式的作品。

2、《簡·愛》

《簡·愛》(Jane Eyre)是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創作的長篇小說,是一部具有自傳色彩的作品。

作品講述一位從小變成孤兒的英國女子在各種磨難中不斷追求自由與尊嚴,堅持自我,最終獲得幸福的故事。小說引人入勝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愛情經歷,歌頌了擺脫一切舊習俗和偏見,成功塑造了一個敢於反抗,敢於爭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婦女形象。

3、《戰爭與和平》

《戰爭與和平》是俄國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創作於1863—1869年。

該作以1812年的衛國戰爭為中心,反映從1805到1820年間的重大歷史事件。以鮑爾康斯、別祖霍夫、羅斯托夫和庫拉金四大貴族的經歷為主線,在戰爭與和平的交替描寫中把眾多的事件和人物串聯起來。

作者將「戰爭」與「和平」的兩種生活、兩條線索交叉描寫,構成一部網路全書式的壯闊史詩。《戰爭與和平》的基本主題是肯定這次戰爭中俄國人民正義的抵抗行動,贊揚俄國人民在戰爭中表現出來的愛國熱情和英雄主義。

但作品的基調是宗教仁愛思想和人道主義,作家反對戰爭,對戰爭各方的受難並都給予了深切的同情。

4、《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創作的長篇小說,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

《巴黎聖母院》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羅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ト賽女郎埃斯梅拉達。

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鍾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該小說曾多次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及音樂劇。

5、《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於1951年在古巴寫的一篇中篇小說,於1952年出版。該作圍繞一位老年古巴漁夫,與一條巨大的馬林魚在離岸很遠的灣流中搏鬥而展開故事的講述。

盡管海明威筆下的老人是悲劇性的,但他身上卻有著尼采「超人」的品質,泰然自若地接受失敗,沉著勇敢地面對死亡,這些「硬漢子」體現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學和道德理想,即人類不向命運低頭,永不服輸的鬥士精神和積極向上的樂觀人生態度。

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學中的突出地位,這篇小說相繼獲得了1953年美國普利策獎和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

② 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的中央音樂學系大事記

大事記
2005年2005年3月7日音樂學系邀請德國語言學家為我系青年教師及研究生開設德語口語課程。上課時間:每星期一下午16:00至17:30。
2005年3月7日音樂學系邀請美國AGNES SCOTT COLLEGE大學助理教授JOHN WINZENBURG博士為我系青年教師及研究生開設的音樂英語口語課程本學期將繼續進行。上課時間:每星期一下午2點至四點。
2005年3月30日星期三下午2:30德國科隆音樂學院教授,科隆交響樂團豎琴首席劉航安到我校講學。講學的題目為音樂現象學。
音樂學系特邀美國OHIO州大學音樂學教授ARVED ASHBY前來我院講學。
1,題目:American Minimalist Operas
時間:2005年5月11日(星期三)下午4:00—5:30。
地點:北樓104教室
2,題目:Frank Zappa's Ideas of Musical Work and Text
時間:2005年5月13日(星期五)下午4:00—5:30。
地點:圖書館樓414教室
2005年5月26日下午4點—5:30,特邀越南國家音樂學研究所實驗樂團來我院北樓207教室舉行。
2005年5月18日至22日研究生教學工作會圓滿結束。
特邀香港浸會大學音樂藝術系教授林青華博士來我院講學
1,題目:明末至清乾隆年間的西方音樂的傳入
時間:2005年5月25日下午兩點
地點:教學樓610教室
2,題目:19—20世紀初的西方音樂傳入
時間:2005年5月26日下午四點
地點:教學樓402教室
3,題目:歐洲音樂與藝術的中庸概念
時間:2005年5月27日下午兩點
地點:教學樓410教室
2005年6月6日(星期一)下午4點—5:30。為紀念《唐吉訶德》一書出版四百周年,特邀我系王雪教授舉辦相關講座。題目:五線譜上的唐吉訶德
2005年6月10日上午8:30-11:30,下午2:00-5:00。音樂學系本科生進行一年一度的論文宣讀
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特邀英國普林斯頓(PRINCETON)大學教授GIORGIO BIANCOROSSO來我院講學:
1、時間:2005年6月15日星期三下午16:00—17:30;
題目:雞尾酒效應「威爾第的《茶花女》(The Cocktail-Party Effect:Staging Verdi』s 「La Traviata」)。
2、時間:2005年6月17日星期五下午16:00—17:30
題目:充耳可聞:電影音樂與閾下知覺之迷(Film Music and the Myth of Subliminal Perception)。
2005年8月,音樂學系系主任張伯瑜接受富布萊特獎金,作為訪問學者赴美國Wesleyan University,為期一年。
2005年9月20日第十三屆論文比賽評比。
2005年10月,學院任命姚亞平教授在張伯瑜出國期間主持音樂學系主任工作。
2005年10月16日至10月22日中非國際會議圓滿結束。
2005年11月3日星期四下午2點,音樂學系李淑琴老師博士論文開題報告,題目為《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器樂創作文論之研究》。
2005年11月16日星期三 上午10:00—12:00音樂學系外聘教授劉經樹在教學樓415教室講學。題目為前理解、游戲、音樂的理解——
埃格布萊希特的音樂分析解釋學。講學內容:埃格布萊希特(Hans Heinrich Eggebrecht, 1919年—1999年)是著名德國解釋學
派音樂學家。他認為,音樂分析是達到音樂理解的必經之路:分析音樂里所證明的音樂意義,推斷、詮釋音樂所顯示的內容。
他從解釋學的「游戲」概念出發,把音樂理解視為感官地參與游戲規則的過程,分析者是「一同游戲者」,從中學會理解游戲。
本講座將從理論和實例上,概述埃格布萊希特的音樂分析解釋學的基本思想。
2005年11月22日音樂學系姚亞平教授在演奏廳舉辦中央音樂學院院慶系列學術講座《進化:從邊緣到中心的歷史運動》
2005年12月4日星期日19:30特邀韓國和中國朝鮮族民間藝人來我院,在琴房樓演奏廳演出,演出的內容主要有長鼓、洞簫、伽耶琴的器樂演奏和說唱音樂盤索里的演唱。
2005年12月15日下午2:30中國傳統音樂專業二年級以上碩士生、博士生舉行論文匯報。
2006年2006年1月10日上午10:00音樂學系中國音樂史教研室,中國音樂史專業碩士博士生論文匯報,在第二會議室舉行。
匯報順序如下:
碩士二年級
周麗娜(古代)、祁斌斌(近現代)、游紅杉(近現代)、唐曉飛(近現代) 、張偉(在職)
碩士三年級
趙春婷(古代)、張紅梅(古代)、呂雅莉(古代)、王鼎(近現代)、
張慧(近現代)、郭懿(近現代) 郭雲翔(近現代)
博士生三年級
魏艷
2006-3-8音樂學系聘任外籍教授菲利帕上學期授課效果反應良好。本學期繼續開課,課程為:
1、1600年以後的西方音樂學。
2、藝術管理基礎。
3、音樂英語。
2006-3-8音樂學系聘任外籍教授劉經樹上學期授課效果反應良好。本學期繼續開課,課程為:
1、西方音樂史。
2、瓦格納的音樂戲劇。
3、德語音樂原著閱讀。
2006年3月17日(星期五)下午3:30,特邀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藝術館研究院,民族音樂家(花兒專業)王沛老師(專著有《河洲花兒研究》、《河洲說唱研究》)來我院講學。
題目為:中國花兒——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珍貴遺產,內容為:花兒歷史、特徵、花兒會、花兒歌手、花兒研究、中外名人評價、花兒現狀
2006年3月31日下午2:30在第二會議室,在我系西方音樂史教研室主任余志剛老師的主持下,西方音樂史專業博士生劉小龍、安寧進行了充分的開題報告,西方音樂教研室的全體教師及相關學生參加了此次報告會。
2006年3月17日,音樂學系特邀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藝術館研究員,民族音樂家(花兒專業)王沛老師(專著有《河洲花兒研究》、《河洲說唱研究》)來我院講學。
題目為:中國花兒——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珍貴遺產
2006年4月6日,音樂學系特邀(美) 張明堅 (Peter Chang)目前在芝加哥的伊利諾伊東北大學的音樂系任副教授和弦樂指揮,來我院進行講座
題 目 :「世界音樂」課程在美國的發展與動態,以及我的教學經驗
2006年4月21號(星期四)上午,武漢音樂學院的四位調研人員來我院,其中孫曉輝(武漢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副主任),楊峻峰(演藝學院辦公室主任)等,與我系領導就「藝術管理專業」和「音樂劇專業」方面進行了交流。
2006年4月24——5月5號,音樂學系袁靜芳老師、姚亞平老師、周青青老師代表音樂學系赴美國衛斯理大學進行為期7天左右的學術交流活動。
2006年5月,由文化部教育科技司、中國音樂史學會、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音樂研究》編輯部主辦的第四屆全國高校學生中國音樂史論文評選中,
音樂學系01級本科生鄺晴的論文《我國第一部揚琴教材〈琴學新編〉的歷史價值》獲(本科組):一等獎,指導教師:褚歷
音樂學系02級本科生賈抒冰的論文《清華國學研究院的音樂事跡》獲
(本科組):二等獎 ,指導教師:李淑琴
音樂學系01級本科生宋歌的論文《中國第一部鋼琴曲集——簡評唐學詠的〈學詠鋼琴散曲集〉》獲(本科組)二等獎,指導教師:梁茂春
2006年5月10日音樂學系特邀沃爾特·弗利施(Walter Frisch)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音樂系的著名教授來我院講學
題目: 勛伯格與德國現代主義
2006年5月15日,音樂學系特邀斯里蘭卡派拉德尼亞大學藝術系李納·塞乃何維拉教學來我院講學
題目:五聲音階:布帕里 拉格 Bhopli(英雄氣概)
2006年5月29號,在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蕭梅教授的帶領下,該學院的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一行五人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學術交流。當天上午我系姚亞平副主任在院辦招待室和他們進行了親切的交流,對於他們提出的問題和要求都給與了滿足,並提供一切便利條件,學生們非常的滿意。
2006年6月14日,音樂學系特邀查爾斯·卡布維爾教授(美國伊利諾斯大學音樂學系主任),來我院進行講座
內容:1、印度的保烏爾音樂
2、印度尼西亞的伊斯蘭流行音樂學系
2006年6月30日上午9點,音樂學系美學教研室、中國音樂美學學會、肖友梅音樂教育促進會,共同舉辦:紀年何乾三、蔡仲德學術研討會
2006年9月21日,音樂學系特邀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音樂學系名譽主席、該校藝術與人文學術研究院副院長、上屆全美民族音樂學會主席TIMOTHY RICE來我院講學,
題目:為什麼要重新建立民族音樂學的研究模式
2006年9月23中央音樂學院「第十四屆學生論文評比」結果揭曉,此次論文比賽一共收到論文20篇,其中研究生論文8篇,本科生論文12篇,共有14人獲二、三等獎及鼓勵獎,研究生、本科生一等獎都空缺,二等獎本科生、研究生各2名,共4篇論文獲獎,三等獎本科生、研究生各3名,共6篇論文獲獎,鼓勵獎本科生4名,共4篇論文獲獎。
2006年10月23日,音樂學系特邀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名譽研究員,李明來我院進行講學,協講人為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姜家鏘,題目:中國的吟誦音樂
2006年11月13日,音樂學系特邀上海音樂學院教授楊燕迪先生來我院講學,題目:論達爾豪斯音樂美學的歷史緯度
2006年11月26日,音樂學系舉辦了建系50周年的慶典活動,中外200餘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2006年11月29日,音樂學系特邀美國鋼琴家William Westney教授來我院講學,題目:完美的「錯」 音——鋼琴學習和演奏家的新理念
2006年12月4日,音樂學系特邀山西呂梁市青年晉劇院來我院進行晉劇音樂講座,題目:晉劇名角示範講座
2006年12月7日,音樂學系特邀河北固安縣屈家營來我院進行「音樂會」講座
2007年1月8日,中國音樂史博士生李淑琴老師進行了論文答辯,指導教師為梁茂春
題目:《中國新時期與器樂創作相關的爭鳴問題研究》 2007年12月28日(周五) 上午9:00西方音樂理論教研室在教學樓401舉行碩士二、三年級學位論文中期匯報,要求每人15分鍾。
2007年12月28日世界民族音樂專業研究生進行了匯報,研二、研三年級的同學參加了此次匯報。
2007年12月14日下午4點410教室,中國傳統音樂理論方向和少數民族音樂理論方向的碩士生進行了匯報,順序如下:
2005級:陳瑜、程媛、榮英濤、梁偉麗、李麗梅、滕禎
2006級:葉曉芳、鄺晴、劉迪、杜夢蘇、王先艷、張璐、王新磊
2007年11月21日(周三)下午1:00―5:00音樂學系音樂美學專業研究生在7層音樂學系民族音樂工作室進行開題報告他們是:
王維:晚明士人的音樂美學思想
李彥頻:【結構-摘引-解構】-音樂摘引與獨立音樂範式
曹紅艷(公共藝術教育):中國風格鋼琴音樂的審美特徵—試論中國傳統器樂鋼琴改編曲的風格呈現
費薇(音樂心理學):音高期待引力區與音樂中因高分布規律
2007年11月16日,星期五,下午4:00 音樂學系邀請
Joyce Lindorff(古鋼琴演奏家,美國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來我院講學
地點:教學樓414
題目:德理格(Teodorico Pedrini)
——18世紀中國宮廷的義大利傳教士和音樂家
特邀:Peter Allsop(英國著名巴羅克音樂專家,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訪問教授)
賈抒冰(研究助手)
2007年11月6日—11月9日音樂學系舉辦了世界音樂周――暨第二屆中-非音樂對話期間舉辦了五場研討會,四場講座,四個工作坊,四場音樂會.
2007年10月18日下午四點,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在演奏廳舉辦了「第十五屆中央音樂學院學生論文評獎暨首屆音樂學系學生王森國際交流基金頒獎典禮」。院長王次炤、副院長周海宏出席了本次活動,音樂學系副主任姚亞平擔任主持。
本科組
一等獎
張景暉 仙閣初聞樂歌聲--登州文會館對近代音樂教育發展的影響
二等獎
張玉雯 跨文化音樂創作的多重認同——哈里姆?埃爾-達巴的古箏作品《尼羅河上的卡拉布沙神廟》研究
陳楠楠 再看普羅科菲耶夫
三等獎
崔萌 國樂改進社《音樂雜志》研究
萬晶晶 周淑安藝術歌曲集分析
崔燕琳 「持續音文化」的一角——歐洲民間樂器「赫迪格迪」研究
鼓勵獎
王大慶 論台灣校園歌曲發展及藝術特徵
陳心傑 「似花還似非花」——記德裔作曲家華麗絲和她的中國情結
周辰 從《閑居吟》到《姑蘇春曉》——四首蘇南風格專業創作的二胡曲的比較與思考
黃予戈 「有限與無限」的二律背反——對斯克里亞兵《第五鋼琴奏鳴曲》的音樂學分析
研究生組
一等獎
申瑩瑩 西周早期甬鍾雙音與周族「四聲」問題探討
二等獎
王先艷 試論鼓吹樂在當今社會中的傳承狀況
宋歌 新發現有關吳伯超的資料研究
三等獎
段蕾 王西麟小提琴協奏曲淺析
王新華 歌劇《領事》的深層寓意詮釋
袁昱 燕京大學音樂系初步研究
2007年美國耶魯大學音樂系教授普蘭廷卡將於10月7日至19日訪問我院,其間將舉辦四次學術講座。普蘭廷卡教授是18-19世紀歐洲音樂的著名專家,他的專著《浪漫主義音樂》是一本19世紀音樂的優秀教科書,他對克萊門蒂、貝多芬和舒曼等作曲家也有大量著述。他曾在耶魯大學音樂系擔任了10年系主任,2005年退休後,又擔任了普林斯頓大學高級研究所的特別會員。
2007年1月8日,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博士生李延紅進行了論文答辯,指導教師為田聯韜
題目:《「北洞」婚戀禮俗音樂文化考察研究》
2007年1月10日,由音樂學系主辦的徐小平音樂學基金會捐款儀式在我院階梯教室舉行,中央音樂學院院領導、音樂學系師生一百人參加了此次活動。中國教育報、中國文化報、中國藝術報、人民音樂、音樂周報、新浪網、音樂網、中央音樂學院網路中心、中央音樂學院宣傳部相關媒體給與及時報道。
2007年3月30日,我系西方音樂教研室博士生劉穎、王新華、潘瀾、白君漢分別進行了博士生開題報告。
2007年4月16日----4月19日我系西方音樂教研室特邀英國著名音樂學家Peter Allsop教授來我院講學。
2007年4月21日-----24日西方音樂教研室全體教師參加了在西安舉行的西方音樂學會第二屆年會,並且都宣讀了論文。
2007年5月14日,我系西方音樂教研室王婷婷進行了博士生論文答辯。
2007年5月14日至6月1日,我系舉辦了為期3周的民族音樂講習班活動,在這次講習班中,特邀國際著名民族音樂學者,美國伊里諾伊大學民族音樂學和人類學教授布如諾·內特爾、及馬克·斯洛賓、鄭蘇、蘇瑪薩姆和姆文丹卡來院講學。學員們現場演奏了非洲鼓、加美蘭。講習班期間,還邀請了國內學者就西方民族音樂的理論與方法、中國傳統音樂研究專題等進行了講座,他們是:俞人豪、陳自明、張伯瑜、李昕。28日、29日還邀請了美國著名作曲家Alvin Lucier和環境音響家Ronald Kuivila舉辦現代音樂觀念的講座。6月1日,結合現代音樂節又邀請了雲南個舊市大屯鎮洞經會「化善壇」專場音樂會。
2007年5月25日上午9點,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在本院階梯教室舉行了「王森國際交流基金」捐贈儀式。出席本次活動的嘉賓有中央音樂學院黨委書記郭淑蘭、副院長周海宏、音樂學系主任張伯瑜,王森當年的老師尹鴻書、袁靜芳、梁茂春、周青青等教授,王森的同窗附中校長邢維凱、院辦副主任劉紅柱,以及捐贈者本人王森。捐贈儀式由音樂學系副主任姚亞平主持。根據王森先生的意願,基金總額為500萬,用於資助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的學生走出國門參加國際會議、進行短期參觀、訪問和學習,達到開闊學生學術視野的目的。
2007年6樂25日下午4點――6點,特邀我院校友、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新東方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職業策劃和人生發展咨詢專家徐小平先生前來我院講學。題目:音樂、職業與人生
截至6月21日音樂學系完成了研究生的論文答辯工作,在這次論文答辯中,共有30名研究生、博士生、藝術碩士生順利通過。
音樂學系共有25名本科生上交畢業論文,6月22日全天在階梯教室有24名本科生進行了論文宣讀,全部通過。全系老師參加了此次活動,其中評為:張伯瑜、姚亞平、和雲峰、李昕、周青青、余志剛、宋瑾、李起敏、李淑琴、鄭祖襄。
2007年8月音樂學系音樂美學教研室留校博士生三名,他們是:柯揚、李曉冬、何寬釗。9月份開始承擔全院共同課的音樂美學課程。
2007-----2008學年度,西方音樂教研室聘請了兩位外教來我院講學,他們是David Noon(上學期) 和Peter Allsop(一學年)所開課程為:
Peter Allsop:上學期所開課程為巴洛克合奏奏鳴曲、重奏表演、蒙特威爾第時代的音樂、歷史演奏實踐
下學期所開課成為:音樂英語、「迪多」的語境、亨利·普塞爾《迪多和伊尼》歌劇排練。
David Noon:中世紀文藝復興音樂、音樂學研討
2007年9月14日晚7:00特請印度學者來我院演出
2007年9月27日下午4:00――6:00音樂學系特邀美國著名音樂家,美國加州大學洛杉機分校(UCLA)教授安東尼·西格來我院講學。題目:民族音樂志寫作在音樂研究中的價值。地點:414教室
2007年10月9日晚6:00-8:00音樂學系特邀墨西哥國立大學-Autonomou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Mexico來我院講學,題目:在古巴的中國嗩吶
內容:隨中國移民,嗩吶被帶到了古巴,並在古巴得到發展。至今這件樂器和其音樂師什麼樣的?請來聽本次講座,看一件樂器在不同的文化中的獨特發展。
地點:教學樓613 2008年5月至6月6日,音樂學系34名研究生先後進行了畢業論文答辯具體如下:
中國音樂史教研室:
碩士生(4名)
申瑩瑩 (古代史) 鄭祖襄教授 三門峽虢國墓出土樂器研究
林莎 (古代史) 鄭祖襄教授 十六國時期外來樂器圖像考
王洪濤 (近現代音樂史) 蒲方副教授 20世紀80年代「華夏之聲」系列音樂會的歷史思考
王鼎 (近現代音樂史) 梁茂春教授 《新音樂》月刊研究
博士生(2名)
程興旺 (近現代音樂史) 汪毓和研究員 中國動畫電影音樂藝術特徵發展研究(1989年以前大陸部分)
石一冰 (近現代音樂史) 梁茂春教授 中國當代大型合唱創作研究
中國傳統理論教研室:
碩士生(7名)
梁偉麗 周青青教授 定州秧歌的傳承與變遷
徐磊 周青青教授 從闖關東的乞討方式到國家級文化遺產——論膠州秧歌社會維護的鄉土特徵
程媛 錢茸教授 表演藝術家體系案例研究:豫劇旦角三大表演流派唱腔音樂及表演風格的比較
滕禎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楊民康教授 刀郎木卡姆音樂的變異型態及其深層結構研究——以阿瓦提縣三部編創木卡姆為例
李麗梅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和雲峰研究員 民俗旅遊與文化變遷——對2000年以來街津口鄉赫哲族音樂文化的實地調查與個案研究
陳瑜 袁靜芳教授 福建南音「滾門」模式特徵研究
榮英濤 張伯瑜教授 廟會儀式音聲與性別身份認同——河北井陘縣東頭村農歷七月十九觀音老母廟會個案研究
博士生(3名)
劉嶸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 田聯韜研究員 土家族梯瑪巫祀儀式音樂研究
王華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 田聯韜研究員 西藏昌都熱巴藝術研究
何嶺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 田聯韜研究員 民間音樂新興唱片研究——以貴州部分地區民間音樂傳播現象為考察案例
西方音樂史教研室:
碩士生(5名)
張曉敏 姚亞平教授 《調性游戲》的新古典主義特徵
高悅爾 姚亞平教授 論威爾弟《安魂曲》的音樂創作特徵
王雅迪 姚亞平教授 閹人歌手跨性別現象研究
李冰 姚亞平教授 勃艮第宮廷音樂生活探微
劉穎 余志剛教授 女性主義視角下克拉拉·舒曼的藝術成就
博士生(2名)
王新華 姚亞平教授 從調式到調性——16、17世紀西方音樂音高組織體系之演變
白君漢 余志剛教授 瓦格納《尼伯龍根的指環》音樂戲劇建構研究
世界民族民間音樂教研室:
碩士生(1名)
靖燦 陳自明教授 比什米拉·汗及其嗩吶音樂研究
博士生(1名)
張玉榛 陳自明教授 拉維·香卡藝術實踐中的印西音樂文化交融
音樂美學教研室:
碩士生(3名)
劉莉 宋瑾教授 「體系即歷史」——達爾豪斯音樂美學治學觀蠡測
李彥頻 邢維凱教授 引舊喻新——論摘引手法在西方音樂中的應用及其意義
費薇 (音樂心理學) 周海宏教授 音樂旋律期待:歷史回顧與在中國被試群體中的初步實驗研究
博士生(1名)
雷美琴 博士 音樂美學 張前教授 中國當代流行歌曲的審美品評
2008年5月14日下午4:00—6:00在教學樓414教室,音樂學系特邀香港浸會大學研究部主任林青華教授來我院講學
題目:從上海,通過香港和台灣到達世界:越劇《梁祝》的持久影響力From Shanghai to the Globe through Hong Kong and Taiwan: Lasting Influence of the Yue Opera 「The Butterfly Lovers」
2008年4月11日(周五)下午2:00中國傳統音樂理論教研室在401教室舉行黃妙秋、吳葉博士生論文開題報告。全體中國傳統音樂理論教研室的老師們和田聯韜、和雲峰老師及部分學生參加李此次匯報。
2008年月31日(周一)上午8:30西方音樂史教研室在401教室舉行了碩士生施慧、曾祥吉畢業論文中期匯報。全體西方音樂史教研室的老師和部分學生參加了此次匯報。
2008年3月27日(周四)10:00-11:30英國皇家音樂學院(The Royal College of Music, London)的院長、著名單簧管演奏家科林·羅森先生(Colin Lawson)來我院並在第一會議室舉辦大師班講座。
題目:莫扎特和貝多芬時代的單簧管
2008年3月第二學期,音樂學系聘請了美國阿茲塞太平洋大學教授研究民族音樂的Kimasi·Browne(基馬西·布朗)來我院講學,時間為一學期。所開課程為:美國黑人靈歌合唱、美國黑人流行音樂文化、流行音樂鋼琴伴奏、同時也為音教系開設了課程。
2008年1月11日(星期五)下午4時,地點:教學樓414
主講人:瓦爾特·弗萊什(Walter Frisch,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教席教授)
嘲諷的德意志——勛伯格及其《小夜曲》op. 24
「嘲諷」是德國早期浪漫主義的文本批評概念。自F. 史萊格爾、海涅等人提出以來,深遠地影響了德國思想界,先後體現在托馬斯·曼、馬勒、里夏德·斯特勞斯、勛伯格等人的創作中。
勛伯格的表現主義、十二音作曲作品早已為人熟知,但很少有人研究過他的這首《小夜曲》。這部作品不光停留在勛伯格自嘲為「小現代斯基」所體現的新古典主義傾向上,而且體現出作曲家以嘲諷姿態回顧過去(維也納小夜曲傳統)、著眼於當今(新古典主義)、展望未來的文化取向。
本次講座題目是弗萊什教授主要著作之一《德國浪漫主義》(German Modernism)的延伸和繼續,有助於我們了解勛伯格藝術思想的全貌。
2008年1月10日(周四)下午2:00音樂美學教研室舉行研究生開題報告,地點:414教室,具體安排如下:
趙堅娣(碩士) 鄧四春(博士) 汪濤 (博士)
2008年1月7日下午兩點音樂學系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博士生何嶺將要進行論文答辯,指導教師田聯韜教授。
2008年1月7日(周一)下午2:30進行中國音樂史方向二、三年級碩士生匯報。匯報碩士論文選題、進展及與專業相關的其它學習問題。准備好電子文本,每人10分鍾。
順序如下:
1.黃佳
2.王希丹
3.申瑩瑩
4.林莎
5.段蕾
6.袁昱
7.宋歌
8.王玉
9.王洪濤
10.周國榮

③ 求《老人與海》《在人間》《茶花女》《歐也尼·葛朗台》《赤裸的午餐》的內容簡介

《老人與海》聖地亞哥是古巴的一個老漁夫,他年輕時非常出色,強健有力,他曾經和一個黑人比賽掰腕子,比了一天一夜,最後終於戰勝了對手。到了晚年,他的精力和反應都不如從前,老婆死後,他一個人孤獨地住在海邊簡陋的小茅棚里。
有一段時間,老漁夫獨自乘小船打魚,他接連打了84天,但一條魚也沒有捕到。本來一個叫曼諾林的男孩子總是跟他在一起,可是日子一久曼諾林的父母認為老頭悖運,吩咐孩子搭另一條船出海,果然第一個星期就捕到三條好魚。孩子每次見到老頭每天空船而歸,心裡非常難受,總要幫他拿拿東西。
聖地亞哥瘦削憔悴,後頸滿是皺紋,臉上長著疙瘩,但他的雙眼像海水一樣湛藍,毫無沮喪之色。他和孩子是忘年交。老頭教會孩子捕魚,因為孩子很愛他。村裡很多打魚的人都因為老頭捉不到魚拿他開玩笑,但是在曼諾林的眼裡,老頭是最好的漁夫。他們打漁不但是為了掙錢,更是把它看作共同愛好的事業。孩子為老頭准備飯菜,跟他一起評論棒球賽。老頭特別崇拜棒球好手狄馬吉奧。他是漁民的兒子,腳跟上雖長有骨剌,但打起球來生龍活虎。老頭認為自己已經年邁,體力不比壯年,但他懂得許多捕魚的訣竅,而且決心很大,因此他仍是個好漁夫。
老人和孩子相約第二天,也就是第85天一早一起出海。半夜醒後他踏著月光去叫醒孩子,兩人分乘兩條船,出港後各自駛向自己選擇的海面。
天還沒有亮,老頭已經放下魚餌。魚餌的肚子里包著魚鉤的把子,魚鉤的突出部分都裹著新鮮的沙丁魚。 魚餌香氣四溢,味道鮮美。
正當聖地亞哥目不轉睛地望著釣絲的時候,他看見露出水面的一根綠色竿子急遽地附入水中。他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輕輕捏著釣絲。接著釣絲又動了一下,拉力不猛。老頭明白,一百英寸之下的海水深處,一條馬林魚正在吃釣絲上的沙丁魚。他感覺到下面輕輕的扯動,非常高興。過了一會兒他覺得是一個硬梆梆、沉甸甸的東西,他斷定這是一條大魚。這激起他要向它挑戰的決心。
老人先松開釣絲,然後大喝一聲,用盡全身的力氣收攏釣絲,但魚並不肯輕易屈服,非但沒有上來一英寸,反而慢慢游開去。老頭把釣絲背在脊樑上增加對抗馬林魚的拉力,可是作用不大,他眼睜睜地看著小船向西北方飄去。老頭想魚這樣用力過猛很快就會死的,但四個小時後,魚依然拖著小船向浩渺無邊的海面游去,老頭也照舊毫不松勁地拉住背在脊樑上的釣絲。他們對抗著。
這時,老人回頭望去,陸地已從他的視線中消失。太陽西墜,繁星滿天。老人根據對星星的觀察作出判斷:那條大魚整夜都沒有改變方向,夜裡天氣冷了,老頭的汗水幹了,他覺得渾身上冷冰冰的。他把一個麻袋墊在肩膀上的釣絲下面減少摩擦,再彎腰靠在船頭上,他就感到舒服多了。為了能堅持下去,他不斷的和魚、鳥、大海對話,不斷的回憶往事,並想到了曼諾林,他大聲地自言自語:「要是孩子在這兒多好啊,好讓他幫幫我,再瞧瞧這一切。」
破曉前天很冷,老頭抵著木頭取暖。他想魚能支持多久我也能支持多久。他用溫柔的語調大聲說:「魚啊,只要我不死就要同你周旋到底。」太陽升起後,老頭發覺魚還沒有疲倦,只是釣絲的斜度顯示魚可能要跳起來,這正是他求之不得的事。他說:「魚啊,我愛你,而且十分尊敬你。可是今天天黑以前我一定要把你弄死。」魚開始不安分了,它突然把小船扯得晃盪了一下。老頭用右手去摸釣絲,發現那隻手正在流血。過了一會他的左手又抽起筋來,但他仍竭力堅持。他吃了幾片金槍魚肉好增加點力氣來對付那條大魚。
正在這時釣絲慢慢升起來,大魚終於露出水裡。在陽光下,這渾身明亮奪目,色彩斑斕。它足有18英尺長,比他的船還要大。它的喙長得象一根壘球棒,尖得象一把細長的利劍。它那大鐮刀似的尾巴入水中後,釣絲也飛快地滑下去。
老人和大魚一直相持到日落,雙方已搏鬥了兩天一夜,老頭不禁回想起年輕時在卡薩蘭卡跟一個黑人比賽扳手的經歷。他倆把胳膊肘放在桌上劃粉筆線的地方,前臂直,兩手握緊,就這樣相持了一天一夜。八小時後每隔四個鍾頭就換一個裁判,讓他們輪流睡覺。他和黑人的手指甲里都流出血來。賭注給黑人的漁民喝了朗姆酒使出全身力氣,竟把他的手壓下去將近三英寸,但桑提亞哥又把手扳回原來的位置,並且在第二天天亮時奮力把黑人的手扳倒,從此他成了人們心目中的「冠軍」。
老人和大魚的持久戰又從黑夜延續到天明。大魚躍起十二次後開始繞著小船打轉。老人頭昏眼花,只見眼前黑點在晃動,但他仍緊緊拉著釣絲。當魚游到他身邊時,他放下釣絲踩在腳下,然後把魚叉高高舉起扎進魚身。大魚跳到半空,充分展示了它的美和力量,然後轟隆一聲落到水裡,浪花濺滿老頭一身,也濺濕了整條小船。
魚仰身朝天,銀白色的肚皮翻上來,從它身體流出來的血染紅了藍色的海水。老頭把大魚綁在船邊勝利返航。可是一個多小時後鯊魚嗅到了大魚的血腥味跟蹤而至搶吃魚肉。老頭見到第一條游來的鯊魚的藍色的脊背。他把魚叉准備好,幹掉了第一隻鯊魚。幾小時後又兩條鯊魚逼近船尾去咬大魚的尾巴,老頭用刀系在船槳上殺死了兩條來犯的鯊魚,但在隨後的搏鬥中刀也折斷了,他又改用短棍。然而半夜裡鯊魚成群結隊涌來時,他已無力對付他們了,但他堅持搏鬥,甚至把船舵都打斷了,最後鯊魚還是吃光了老人兩天的辛勞,只剩下魚頭和魚尾……
船駛進小港老人回到窩棚,天亮後人們看見船旁碩大無比的白色魚脊骨,大家都驚嘆老人聖地亞哥。
第二天早上,孩子來看望老頭,見到他疲倦得熟睡不醒時,不禁放聲大哭。老頭醒來後,孩子給他端一杯熱氣騰騰的咖啡。兩人相約過幾天一起去打魚,孩子說他還有很多東西要學。孩子離去後,老頭睡著了,他又夢見非洲的獅子……
這本書講了古巴的一個名叫聖地亞哥的老漁夫,獨自一個人出海打魚,在一無所獲的84天之後釣到了一條無比巨大的馬林魚。這是老人從來沒見過也沒聽說過的比他的船還長兩英尺的一條大魚。魚的勁非常大,拖著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歷了從未經受的艱難考驗,終於把大魚刺死,拴在船頭。然而這時卻遇上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結果大馬林魚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和一身的傷。

④ 誰能給我整一份最全的古今中外的好書的目錄

摩訶婆羅多插話選 [印度] 趙國華譯
五卷書 [印度] 季羨林譯
沙恭達羅 [印度] 迦梨陀娑著 季羨林譯
詩選 [印度] 泰戈爾著 石真 謝冰心譯
薔薇園 [波斯] 薩迪著 水建馥譯
小說戲劇選 [俄] 果戈理著 滿濤譯
死魂靈 [俄] 果戈里著 滿濤 許慶道譯 奧勃洛摩夫* [俄] 岡察落夫著 齊蜀夫譯
詩 選* [俄] 萊蒙托夫著 余振譯
當代英雄* [俄] 萊蒙托夫著 草嬰譯
獵人筆記 [俄] 屠格涅夫著 豐子愷譯
前夜 父與子 [俄] 屠格涅夫著 麗尼 巴金譯
誰在*能過好日子 [俄] 涅克拉索夫著 飛白譯
罪與罰*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著 岳麟譯
亞.奧斯特洛夫斯基戲劇選(俄)奧斯特洛夫斯基 臧仲倫譯 謝德林童話集* [俄] 謝德林著 張孟恢譯 寓言選 [俄] 克雷洛夫著 辛未艾譯 怎麼辦 [俄] 車爾尼雪夫斯基著 蔣路譯
安娜.卡列尼娜 [俄]列夫.托爾斯泰著 周揚 謝素台譯
復活* [俄] 列夫.托爾斯泰著 草嬰譯
中短篇小說選*[俄] 列夫.托爾斯泰著 草嬰譯
契訶夫小說選 [俄] 契訶夫著 汝龍譯 蕾莉與馬傑農 [亞塞拜然] 內扎米 盧水譯
法爾哈德和希琳 [烏茲別克] 納沃依
詩 選* [烏克蘭]謝甫琴科著 戈寶權 張鐵弦夢海 任溶溶譯
高爾基短篇小說選 瞿秋白 巴金 耿濟之 伊信譯
傀儡* [波蘭] 普魯斯著 庄瑞源譯
十字軍騎士* [波蘭] 顯克微支著 陳冠商譯
古希臘抒情詩選 [希臘] 水建馥譯
埃涅阿斯紀 [羅馬] 維吉爾著 楊周翰譯
雨果詩選 [法]雨果著 程曾厚
九三年 [法]雨果著 鄭永慧譯
巴黎聖母院 [法]雨果著 陳敬容譯
木工小史* [法]喬治.桑著 齊香譯
包法利夫人 [法]福樓拜著 李健吾譯
都德小說選* [法]都德著 郝運譯
萌芽 [法]左拉 黎柯譯
金錢 [法]左拉著 金滿城譯
小說選* [法]法郎士著 蕭甘 郝運譯
莫泊桑中短篇小說選 郝運 趙少侯
一生 漂亮朋友 [法]莫泊桑著 盛澄華 張冠堯譯
約翰.克利斯朵夫 [法]羅曼.羅蘭著 傅雷譯
熙德之歌* [西] 趙金平譯
堂吉訶德 [西]塞萬提斯著 楊絳譯
戲劇選* [西]維加著 朱葆光譯
戲劇選* [西]卡爾德隆著 周訪漁譯
戲劇二種 [德]萊辛著 商章孫等譯
威廉.邁斯特的學習時代 [德]歌德著 關惠文譯
威廉.邁斯特的漫遊時代 [德]歌德著 馮至 姚萬昆譯
詩選 [德]席勒著 錢春綺譯
雄貓摩爾的生活觀* [德]霍夫曼著 韓世鍾譯
小說戲劇選* [德]克萊斯特著 商章孫 楊武能譯
艾菲.布里斯特* [德]台奧多爾 馮塔納著 韓世鍾譯
亨利四世* [德]亨利希.曼著 董問樵譯
戲劇二種* [德]霍普特曼著 韓世鍾 章鵬高譯
臣僕* [德]亨利希.曼著 傅惟慈譯
布登勃洛克一家 [德]托馬斯.曼著
短篇小說選* [德]托馬斯.曼著 錢春綺 劉德中譯
德國詩選* [德] 錢春綺譯
阿馬羅神父的罪惡* [葡]克羅茲著 翟象俊 葉揚譯
綠衣亨利 [瑞士]凱勒著 田德望譯
童話選 [丹麥]安徒生著 葉君健譯
戲劇四種 [丹麥]安徒生著 潘家洵譯
坎特伯雷故事* [英]傑弗雷.喬叟著 方重譯
喜劇五種 [英]莎士比亞著
悲劇四種(英)莎士比亞 卞之琳譯
失樂園* [英]彌爾頓著 朱維之譯
魯賓遜漂流記 [英]笛福著 徐霞村譯
格列佛游記 [英]斯威夫特 張健譯
棄兒湯姆.瓊斯史 [英]菲爾丁著 蕭乾譯(一說張谷若譯)
多情客游記 [英]羅.斯泰恩著 石永禮譯
彭斯詩選 [英]彭斯 王佐良譯
中洛辛郡的心臟 [英]司各特著 章益譯
傲慢與偏見* [英]奧斯丁著 王科一譯
唐.璜 [英]拜倫著 查良錚譯
抒情詩選 [英]雪萊著 查良錚譯
瑪麗.巴頓* [英]蓋斯凱爾夫人著 荀枚 佘貴堂譯
名利場 [英]薩克雷著 楊必譯
董貝父子* [英]狄更斯著 祝慶英譯
大衛.考坡菲爾* [英]狄更斯著 張谷若譯
荒涼山莊* [英]狄更斯著 黃邦傑 陳少衡 張自謀譯
簡.愛* [英]夏.勃朗特著 祝慶英譯
呼嘯山莊* [英]愛. 勃朗特著 方平譯
米德爾馬契 [英]喬治.愛略特著 項星耀譯
德伯家的苔絲 [英]哈代著 張谷若譯
戲劇三種 [英]蕭伯納著
福爾賽世家* [英]高爾斯華綏著 周煦良譯
英國詩選* 王佐良主編
最後的莫希幹人* [美]費.庫柏著 宋兆霖譯
紅字* [美]納.霍桑著 侍桁譯
朗費羅詩選 [美] 楊德豫譯
湯姆大伯的小屋* [美]斯陀夫人著 黃繼忠譯
斯.茨威格小說選 [奧]
西線無戰事 [德 雷馬克]
憤怒的葡萄 [美 斯坦貝克]
起義 [羅 李.列勃里亞努]
恰巴耶夫 [蘇聯 富爾曼諾夫]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蘇聯 奧斯托洛夫斯基]
普通人狄蒂 [丹 尼克索]
古斯泰.貝林的故事 [瑞典 拉格洛孚]
喀爾巴阡山狂想曲 [匈 伊雷什.貝拉]
自由或死亡 [希臘 卡贊扎基]
廣漠的世界 [秘魯] 西羅.阿萊格里亞
梅特林克戲劇選 [比]
變 [法 米歇爾.布托爾]
阿爾特米奧.克羅斯之死 [墨 卡洛斯.富思特斯]
艾特瑪托夫小說選 [蘇]
哈拉馬河 [西 費洛西奧]
看不見的人 [美 拉.艾里森]
城堡 [英 阿.約.克羅寧]
萊尼和他們 [西德 海因里希.伯爾]
雪國 [日 川端康成]
農民(春、夏、秋、冬)[波 萊蒙特]
旋渦 [哥倫比亞 里維拉]
無產者安娜 [捷克 奧勃拉赫特]
刀鋒 [英 毛姆]
縮影 [日 德田秋聲]
侏儒 [瑞典 巴.拉格維斯]
喪鍾為誰而鳴 [美 海明威]
菲茨傑拉德小說選 [美]
偽幣製造者 [法 紀德]
在輪下 [德 赫爾曼.黑塞]
好兵帥克歷險記 [捷克 哈謝克]
莫拉維亞短篇小說選 [意]
小城畸人 [美 舍伍德.安德森]
土生子 [美 理查.賴特]
喧嘩與騷動 [美 威廉.福克納]
曼斯菲爾德短篇小說選 [英]
告別 [德 約翰內斯.貝歇爾]
血與沙 [西班牙 伊巴涅斯]
啊 拓荒者! 我的安東妮亞 [羅 薇拉.凱瑟]
人的大地 (法)聖艾克絮佩里
人的境遇 (法)安德烈.馬爾羅
豪門春秋 (美)伊迪絲.華頓
鯢魚之亂 (捷克)卡雷爾.恰佩克▲
第七個十字架 (德)安娜.西格斯
大師和瑪格利特 (俄)米哈伊爾.布爾加科夫
羅生門 (日本)芥川龍之介
告別馬焦拉 (俄)拉斯普京
沉船 (印度)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
岸 (俄)尤里.邦達列夫▲
蛇結 (法)弗朗索瓦.莫里亞克
兩宮之間 (埃及)納吉布.馬哈福茲
馬人 (美)約翰.厄普代克
老婦還鄉 (瑞士)弗里德里希.迪倫馬特
托諾-邦蓋 (英)威爾斯
間諜 (英)約瑟夫.康拉德
在少女們身旁 (法)馬塞爾.普魯斯特
諾爾瑪或無盡的流亡 (法)羅布萊斯
獨粒鑽石 (烏拉圭)基羅加
煙雨霏霏的黎明 (俄蘇)康斯坦丁.帕烏斯托夫斯基
聖女桑塔 (墨西哥)甘博亞
愚人船 (美)安.波特
堂塞貢多.松布拉 (阿根廷)吉拉爾德斯
青春——康拉德小說選 (英)約瑟夫.康拉德
幸運兒彼爾(上、下) (丹麥)彭托皮丹
大地的成長 (挪威)克納特.漢姆生
考德威爾中短篇小說選 (美)歐斯金.考德威爾(2000年再版更名為《煙草路》)
北緯四十二度 (美)多斯.帕索斯
一九一九年 (美)多斯.帕索斯
賺大錢 (美)多斯.帕索斯
人樹 (澳大利亞)帕特里克.懷特
阿爾塔莫諾夫家的事業 (俄)高爾基
大街 (美)辛克萊.路易斯▲
裸者與死者(上、下卷)(美)諾曼.梅勒(再版本合並為一冊)
風中蘆葦 (義大利)黛萊達
紅顏薄命 (芬蘭)弗.埃.西蘭帕
幼獅 [美]歐文.肖
蠅王 [英]威廉.戈爾丁
赤手斗群狼 [德]布魯諾.阿皮茨
加布里埃拉 [巴西]若熱.亞馬多
百年孤獨 [哥倫比亞]加西亞.馬爾克斯
海浪 [英]弗吉尼亞.吳爾夫
血的婚禮 [西班牙]加西亞.洛爾卡
名望與光榮 [波蘭]雅.伊瓦什凱維奇
基希報告文學選 [捷克] 基希
兒子與情人 [英]勞倫斯
巴比特 (美)辛克萊.路易斯
莫里亞克小說選 (法)弗朗索瓦.莫里亞克
蜜蜂腦袋奧勒 [德]埃爾溫.施特里特馬特
魔山 [德]托馬斯.曼
鐵皮鼓 [德]格拉斯
雨王漢德森 [美]索爾.貝婁
探險家沃斯 [澳大利亞]帕特里克.懷特
彼得大帝 [蘇]阿.托爾斯泰
嚮往宮 [埃及]邁哈福茲
薩爾卡。瓦兒卡 [冰島]哈爾多爾.拉克斯奈斯
空中飛行員 [法]聖埃克絮佩里

城堡 [奧地利]卡夫卡
蒲寧短篇小說集 [俄]蒲寧
荒誕派戲劇集 [法]貝克特 尤奈斯庫等
鼠疫 [法]加繆
加西亞.馬爾克斯中短篇小說集 [哥倫比亞]馬爾克斯
橡皮 [法]羅布.格里耶
伙計 [美]馬拉默德
普寧 [美]納博科夫
波特中短篇小說集 [美]波特
盧布林的魔術師 [美]辛格
斜陽 [日]大宰治
魚王 [蘇]阿斯塔菲耶夫
老人 [蘇]科里豐諾夫
麵包與運動 [西德]倫茨
一個分成兩半的子爵 [意]卡爾維諾
勞倫斯短篇小說集 [英]勞倫斯
癌症房(上、下) [蘇]索爾仁尼琴
第二十二條軍規 [美]約瑟夫.赫勒
活下去,並且要記住 [蘇]拉斯普京
海的未婚妻 [蘇]阿納托利.金
現代派美術作品集
迪倫馬特小說集 [瑞士] 迪倫馬特
漿果處處 [蘇]葉.亞.葉甫圖申科
黛茜密勒 [英]亨利.詹姆斯

孤獨與沉思 [法] 普魯多姆
羅馬風雲 [德] 蒙森
挑戰的手套 [挪威] 比昂遜
金島 [法] 米斯塔爾
偉大的牽線人 [西班牙] 埃切加賴
第三個女人 [波蘭] 顯克微支
青春詩 [意] 卡爾杜齊
老虎!老虎! [英] 吉卜林
精神生活漫筆 [德] 魯道爾夫.歐肯
騎鵝歷險記 [瑞典] 拉格洛夫
特雷庇姑娘 [德] 保爾.海澤
花的智慧 [比利時] 梅特林克
群鼠 [德] 霍甫特曼
飢餓的石頭 [印度] 泰戈爾
約翰.克里斯多夫 [法] 羅曼.羅蘭
朝聖年代 [瑞典] 海頓斯坦
磨房血案 [丹麥] 吉勒魯普
天國 [丹麥] 彭托皮丹
奧林比雅的春天 [瑞士] 施皮特勒
大地碩果.畜牧神 [挪威] 漢姆生
苔依絲 [法] 法朗士
不吉利的姑娘 [西班牙] 貝納文特
麗達與天鵝 [愛爾蘭] 葉芝
福地 [波蘭] 萊蒙特
聖女貞德 [愛爾蘭] 喬治.肖伯納
邪惡之路 [意]黛萊達
創造進化論 [法] 亨利.柏格森
新娘.主人.十字架 [挪威] 西格里德.溫塞特
魔山 [德] 托馬斯.曼
巴比特 [美] 辛克萊.路易斯
荒原和愛情 [瑞典] 卡爾費爾德
有產者 [英] 約翰.高爾斯華綏
米佳的愛 [俄] 蒲寧
尋找自我 [意] 皮蘭德婁
天邊外 [美] 奧尼爾
蒂博一家 [法]馬丁.杜.加爾
大地 [美] 賽珍珠
少女西麗亞 [芬蘭] 弗蘭斯 .西蘭帕
漫長的旅行 [丹麥] 威廉.楊森
柔情 [智利] 米斯特拉爾
荒原狼 [德] 赫爾曼.黑塞
田園交響曲 [法] 安德烈.紀德
四個四重奏 [英] 托瑪斯 艾略特
我彌留之際 [美]福克納
哲學.數學.文學 [英] 帕特蘭.羅素
大盜巴拉巴 [瑞典] 拉格克維斯特
愛的荒漠 [法] 莫里亞克
不需要的戰爭 [英] 溫斯頓.丘吉爾
老人與海 [美] 海明威
漁家女 [冰島] 拉克斯奈斯
悲哀的詠嘆調 [西班牙] 希門內斯
局外人.鼠疫 [法] 加繆
日瓦戈醫生 [蘇聯] 帕斯捷爾納克
水與土 [意] 誇西莫多
藍色戀歌 [法] 佩斯
橋.小姐 [南斯拉夫] 伊沃.安德里奇
人鼠之間 [美]斯坦貝克
畫眉鳥號 [希臘] 瑟弗里斯
蒼蠅 [法] 讓一保爾.薩特
靜靜的頓河 [蘇聯] 肖洛霍夫
行為之書 [以色列] 阿格農
逃亡 [瑞典] 薩克斯
玉米人 [瓜地馬拉] 阿斯圖里亞斯
雪國 故都 千紙鶴 [日本] 川端康成
等待戈多 [法] 貝克特
癌症樓 [蘇聯] 索爾任尼琴
情詩.哀詩.贊詩 [智利] 聶魯達
女士及眾生相 [德] 亨利希.伯爾
風暴眼 [澳大利亞] 亞帕特里克.懷特
烏洛夫的故事 [瑞典] 約翰遜
露珠里的世界 [瑞典] 馬丁遜
生活之惡 [意] 蒙塔萊
赫佐格 [美]索爾.貝婁
天堂的影子 [西班牙] 阿萊克桑德雷
魔術師.原野王 [美] 辛格
英雄的輓歌 [希臘] 埃利蒂斯
拆散的筆記本 [美] 切斯拉夫.米沃什
迷惘 [英] 卡內蒂
霍亂時期的愛情 [哥倫比亞] 加西亞.馬爾克斯
蠅王.金字塔 [英] 威廉.戈爾丁
紫羅蘭 [捷克] 塞弗爾特
弗蘭德公路.農事詩 [法] 西蒙
獅子和寶石 [奈及利亞] 沃萊.索因卡
從彼得堡到斯德哥爾摩 [美]布羅茨基
街魂 [埃及] 納吉布.馬哈福茲
為亡靈彈奏 [西班牙] 卡.何.塞拉
太陽石 [墨西哥] 奧.帕斯
七月的人民 [南非]納丁.戈迪默
鐵皮鼓 [德]格拉斯
呼喚雪人 [波蘭]希姆博爾斯卡

第一輯
弗洛爾和她的兩個丈夫 [巴西]若熱.亞馬多
狂人瑪伊塔 [秘魯]巴爾加斯.略薩
大使先生 [巴西]埃里科.維利希莫
旁邊的花園 [智利]何賽.多諾索
拉丁美洲短篇小說選 陳光孚編
拉丁美洲歷代名家詩選 趙振江編
拉丁美洲散文選 林光主編

第二輯
紅唇 [阿根廷]馬努埃爾.普伊格
愛情和陰影 [智利]伊薩貝爾.阿連德
獨裁者的葬禮 [委內瑞拉]烏斯拉爾.彼特里
一個遇難者的故事 [哥倫比亞]加西亞.馬爾克斯
近乎天堂 [墨西哥]路易斯.思波達
大埋伏 [巴西]若熱.亞馬多

第三輯
胡利婭姨媽與作家 [秘魯]巴爾加斯.略薩
最明凈的地區 [墨西哥]卡洛斯.富恩特斯
酒吧長談 [秘魯]巴爾加斯.略薩
叛亂 [智利]安東尼奧.西卡爾梅達
默默的招供 [巴西]若蘇.埃蒙特羅
中獎彩票 [阿根廷]胡利奧.科塔薩爾
死屋 一號辦公室 [委內瑞拉]奧特羅.西瓦爾
帕斯作品選 [墨西哥]奧克塔維奧.帕斯
白痴市場 [哥倫比亞]古斯塔沃.加爾德阿薩瓦爾
英雄與墳墓 [阿根廷]埃內斯托.薩瓦托

第四輯
帝國軼聞 [墨西哥]德爾.帕索
總統先生 [瓜地馬拉]阿斯圖里亞斯
胡安.魯爾福全集 [墨西哥]胡安.魯爾福
卡彭鐵爾作品集 [古巴]阿萊霍.卡彭鐵爾
百年孤獨 [哥倫比亞]加西亞.馬爾克斯
巴比倫彩票 [阿根廷]博爾赫斯

第五輯
天譴 [尼加拉瓜]賽爾希奧.拉米雷斯
英雄夢 [阿根廷]比約.卡薩雷斯
漫歌 [智利]巴勃羅.聶魯達
跳房子 [阿根廷]胡利奧.科塔薩爾
請聽清風傾訴 [烏拉圭]胡安.卡洛斯.奧內蒂
長笛與利劍 [古巴]何賽.馬蒂

第六輯
拉美詩選(修訂本)
拉美中篇小說選(修訂本)
拉美短篇小說選(修訂本)
拉美散文選(修訂本)
綠房子 [秘魯]巴爾加斯.略薩

文藝對話集 [希臘]柏拉圖著 朱光潛譯
詩學 詩藝 〔希臘、羅馬〕亞里士多德、賀拉斯著 羅念生 楊周翰譯
論崇高 [羅馬〕朗迦納斯著
古希臘羅馬文論選〔希臘、羅馬〕 亞里士多德 西塞羅 昆提里央 琉善著
歐洲重世紀美學論文選 普羅提諾 聖.奧古斯丁 阿伯拉爾 聖.托馬斯.阿奎那著
古代印度文藝理論文選 婆羅多牟尼 檀丁 阿難陀彈伐那 曼摩吒 毗首那他著 金克木譯
小說神髓〔日〕坪內逍遙著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文論選 但丁 彼特拉克 卜伽丘 塔索 清西奧 明圖爾諾 卡斯特羅維特羅 瓜里尼著
新科學選〔意〕維柯著
英國經驗主義美學論文選 培根 霍布斯 休謨 博克著
英國十六—十八世紀文論選 錫德尼 德萊登 愛德華.楊格 約翰遜著
十九世紀英國詩人論詩 渥茲渥斯 柯爾立治 雪萊 濟慈著
英國十九世紀文論選 梅瑞狄斯 莫里斯 配特著
詩的藝術 〔法〕波瓦洛著
論文學 〔法〕伏爾泰著
論文學與藝術 〔法〕盧梭著
美學論文選 [法〕狄德羅著 徐繼曾等譯
論文學 〔法〕斯達爾夫人著
論文學(《拉辛與莎士比亞》等) 〔法〕司湯達著
論文學(《人間喜劇》序、《貝爾研究》)〔法〕巴爾扎克著
論文學 〔法〕雨果著 柳鳴九譯
論文學 〔法〕聖.勃夫著
文學書簡 小說論 〔法〕福樓拜 莫泊桑著
論文學 〔法〕波德萊爾著
藝術哲學 〔法〕泰納著
文學論文選 〔法〕左拉著
文學生活選 〔法〕法朗士著
論文學 〔法〕布爾熱著
論文學與戲劇 〔法〕羅曼.羅蘭著
判斷力批判(上) 〔德〕康德著
拉奧孔 [德〕萊辛著 朱光潛譯
漢堡劇評選 〔德〕萊辛著
文學論文選 〔德〕赫爾德爾著
論文學與藝術 〔德〕歌德著
歌德談話錄 〔德〕愛克曼輯錄 朱光潛譯
文學通訊錄 〔德〕歌德 席勒著
《美學書簡》及其他 〔德〕席勒著
論文學 〔德〕奧.史雷格爾 弗.史雷格爾著
美學選 〔德〕黑格爾著
論文學與藝術 〔德〕海涅著
美學論文選 〔德〕叔本華著
《悲劇的誕生》及其他 〔德〕尼采著
文學論文選 〔俄〕別林斯基著
論文學與藝術 〔俄〕謝德林著
文學論文選 〔俄〕車爾尼雪夫斯基著
論文學與藝術 〔俄〕列.托爾斯泰著
文學論文選 〔俄〕杜勃羅留波夫著 辛未艾著
現實主義者 〔俄〕皮薩烈夫著
文學論文選 〔俄〕岡察洛夫 屠格涅夫 陀思妥耶夫斯基 苛羅連科著

保爾和薇吉妮 [法]聖比埃
白夜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家族復仇 [法]巴爾扎克
強盜 [匈]莫里茲
人鼠之間 [美]斯坦貝克
西方愛情詩選 莫家祥 高子居編
七個被絞死的人 [俄]安德烈耶夫
愛瑪 [英]奧斯丁
巴黎的憂郁 [法]波德萊爾
麥克白夫人 [俄]列斯科夫
黑奴籲天錄 [美]斯陀夫人
普希金戲劇集 [俄]普希金
葉賽寧詩選 [俄]葉賽寧
麥田裡的守望著 [美]塞林格
心 [日]夏目漱石
阿伽門農王 [古希臘]埃斯庫羅斯
丁香花開 [蘇]左琴科
暗夜行路 [日]志賀直哉
阿道爾夫 [法]貢斯當
十二個 [蘇]勃洛克
籠中鶴 [匈]米克沙特
囚鳥 [美]馮納格特
哥薩克 [俄]列.托爾斯泰
熔煉 [法]尤瑟納
一個迷途的女人 [美]惠拉.凱瑟

布羅迪小姐的青春 [英] 莫麗爾.斯帕克
綠色黑暗 [蘇] 吉洪諾夫
金閣寺 [日] 三島由紀夫
斯德哥爾摩人 [瑞典] 伊瓦.魯—約翰遜
獲救之舌頭 [奧地利] 艾利亞斯.卡內蒂
鍾歸阿達諾 [美] 約翰.赫西
靈魂的枷鎖 [] 鮑.尼.拉伊諾夫
我們的祖先 [意] 卡爾維諾
蜘蛛女之吻 [阿根廷] 馬努埃爾.普伊格
人間的食糧 [法]紀德

九、 詩苑譯林(湖南人民)
戴望舒譯詩集
梁宗岱譯詩集
朱湘譯詩選
戈寶權譯詩選
德國六人詩選譯 馮至譯
英國詩選 卞之琳譯
蘇格蘭詩選 王佐良譯
法國七人詩選 程抱一譯
俄國詩選 魏荒弩譯
域外詩抄 施蟄存譯
譯詩百篇 孫用譯
古希臘抒情詩選 羅念生 水建馥譯
印度古詩選 金克木譯
萬葉集 楊烈譯
日本古典俳句選 林林譯
新生 [意]但丁 呂同六譯
歌集 [意]彼特拉克 呂同六譯
失樂園 [英]彌爾頓
歡樂園 沉思頌 [英]彌爾頓
天真與經驗之歌 [英]布萊克
英國湖畔三人詩選
湖上夫人 [英]司各特
拜倫抒情詩七十首▲
東方故事詩 [英]拜倫
雪萊詩選 [英]雪萊
英國維多利亞時代詩選
西羅普郡少年 [英]霍斯曼
法國浪漫主義詩選
雨果詩選 [法]雨果
圖象與花朵
謝甫琴科詩選 [俄]謝甫琴科
屠格涅夫散文詩集 [俄]屠格涅夫
涅克拉索夫詩選 [俄]涅克拉索夫
萊蒙托夫詩選
狄金森詩選
新月集 飛鳥集 [印]泰戈爾
吉檀迦利 園丁集 [印]泰戈爾
采果集 愛者之貽 與歧路 [印]泰戈爾
先知 沙與沫 [黎]紀伯倫
蘇聯抒情詩選
蘇聯四詩人選集
蘇聯三女詩人選集
英美現代詩選
美國現代六詩人選集
拉丁美洲現代詩選
聶魯達詩選
北歐現代詩選
德語國家現代詩選
西班牙現代詩選
法國現代詩選
法國當代詩選
日本當代詩選


小丑漢斯 [德]海因利希
查泰萊夫人和她的情人 [英]勞倫斯
血緣 [美]謝爾頓
巴比特 [美] 辛克萊.路易斯
瑪蘭公主——梅特林克劇作選 [比]梅特林克
黑夜與白天 [英]維吉尼亞.吳爾夫
乞丐.竊賊 [美]歐仁.肖
天使的憤怒 [美]謝爾頓

十二、 作家參考叢書(作家出版社)
夢的解析 [奧]弗洛伊德
愛情心理學 [奧]弗洛伊德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捷]米蘭.昆德拉
為了告別的聚會 [捷]米蘭.昆德拉
玩笑 [捷]米蘭.昆德拉
不朽 [捷]米蘭.昆德拉
生活在別處 [捷]米蘭.昆德拉
攻擊與人性 [奧]康羅.洛倫茲
亡軍的將領 [阿爾巴尼亞]依.卡達萊
生存空虛說 [德]叔本華
理智之年 [法]薩特
自卑與超越 [奧]阿德勒
簡明文化人類學 [日]祖父江孝男
尋求靈魂的現代人 [瑞]榮格
勾引者手記
一個神經衰弱者的二十天 [法]奧克塔夫.米爾博

十三、 當代外國文學叢書(外國文學出版社)
沙堡 [英]哈里斯.默多克
問題的核心 [英]格雷厄姆.格林
舞姬 [日]川端康成
日瓦戈醫生 [蘇聯] 帕斯捷爾納克
人都是要死的 [法]波伏瓦
德語課 [德]西格弗里德.倫茨
綠房子 [秘魯]巴爾加斯.略薩
城市與狗 [秘魯]巴爾加斯.略薩
深沉的河流 [秘魯]阿格達斯
歷史 [意]莫蘭黛
威尼斯的冬天 [法]羅布萊斯
白比姆黑耳朵 [蘇]特羅耶波爾斯基
坎坷人生 [英]格林
囈語 [蘇]馬林.普列達
荒誕派戲劇選
舒申克短篇小說選
貝科夫小說選
蘇聯當代小說選
辛格短篇小說選
契佛短篇小說選
富人.窮人 [美]歐仁.肖
拉斯普京小說選 [蘇]拉斯普京
人生舞台 [蘇]尤.邦達列夫

⑤ 為什麼普通人總是覺得很容易實現,但程序員卻一籌莫展

注意,此文的背景是西方國家,所提的程序員也是西方國家的人,和中國的程序員無關。 首先糾正一個偏見,就是說純粹科學家都是書獃子,其實不然,20世紀早期的著名物理學家個個都是高富帥(就是貴族精神,真正的高富帥,不是土豪,土著),例如薛定諤有幾個情婦,一點也不見得書獃子,主要是媒體宣傳得多霍金,導致普通人都認為物理學家就是那樣的。數學家雖然比物理學家們沉默的多,但是也很少做出一些出格的不經思考的問題。至於其他種類的科學家,因為實驗設備的限制,不可能完全自己閉門研究,因此必定要和別人交往。而純粹程序員(特別是學院派的)卻有很多低情商(此處指不懂社會)憤青,學院里除了社會科學就是軟體工程會出憤青了 但是在同樣要求嚴謹思維的計算機軟體行業,卻出現了很多高智商低情商的人,他們的編程水平屬於世界一流,但是很多行為要麼就是反社會,要麼就是不經思考。此處的程序員指對軟體進行深入研究者,就像純粹科學家那樣,不包括比爾蓋茨等成功企業家。很多著名程序員都是黑客出身,專門入侵美國政府網站,成為麻煩份子。更多的學院派程序員是極左的憤青,例如理查德斯托曼(GNU創始人),推行所謂的「自由軟體」,實質上是「軟體共產主義」,問題是,他自己開源就行,卻要討伐任何不開源的軟體,一廂情願地以為所有人都能夠像他那樣「為了興趣」而編程。而且他的很多行為都已經成了行為藝術了,為了彰顯他的理念故意做一些愚蠢的行為,例如喬布斯死了他就踩一腳說活該,頗有韋斯特波羅教派的作風,還有賣「龍芯」電腦,說這個電腦連BIOS都是開源的(諷刺的是,做硬體的都知道龍芯的內幕,難道他認為抄襲等於自由?)而且他宣揚的自由軟體意識形態,本意是鼓勵更多人參與開發軟體(或者學習軟體源代碼,應用到工作中,實質上就是通過這玩意兒賺錢),但是恰好會毀掉軟體業,因為軟體業的發展事實上都是靠利益推動的。 還有前段時間(大概幾個月前,以前的豆瓣賬號寫過那篇文章的)把MIT弄得天翻地覆的黑客,被抓了就乾脆自殺,以及最近的斯諾登,硬要往更不自由的地方逃(他是間諜我無話說。如果不是間諜,那麼肯定相信了古巴社會主義那套童話了,不過也有很多憤青被朝鮮、古巴的幾棟樣板樓房就騙倒了,如果他逃往古巴,那就出不來了,那些死要面子的獨裁者肯定不想讓幻想破滅的他向全世界宣揚國內的丑聞吧,不要也用不著沒收旅遊者的手機了) 至於普通程序員(和黑客),更是不懂時事的憤青,輕易被利用,例如匿名者組織,基本上都被恐怖分子利用來進行破壞了,他們宣揚網路自由,總是去攻擊民主國家的政府和公司網站,但是卻從來不敢動一下中國的大防火牆,或者亞非拉各種獨裁國家的網路。還有本來認為可以防止政府操縱經濟而創立的比特幣,結果成了國際犯罪的綠色通道(交易查不到,而且多一種方法洗錢,找個高智商低情商程序員來接盤比特幣,和傳銷一樣,找個傻逼下家接盤)基本上用一句概括就是這些程序員活在自己一廂情願的童話里,做事不考慮後果。 如果他們僅僅是「相信能夠創造更美好的世界」就算了,但是他們很多本質上是自大的(越來越覺得他們心理上還是十四歲),例如ubuntu社區的態度,一點也不ubuntu(自己查ubuntu的本意),倒是充滿了美國高中生的「小社團」(clique)特色。

⑥ 古典音樂CD(進口正版的)中經常曲名是英文。 有沒有大俠可以給我一些常用的英語單詞

未顯示完全,該死的網路,總是要提交什麼審議!你可聯系我,我把完全版發給你

A cappella (意)無伴奏合唱 沒有器樂伴奏的合唱。

Adagio (意)慢板――TDMPO

Allegretto (意)活潑,小快板---GEMPO

Allegro (意)活潑,快板---TEMPO

Alto (意)

女低音――CONTRALTO

合唱班中第二最高的女聲部

Andante (意,行走的意思)行板

溫和步伐的速度---TEMPO

Anthem 頌歌

自16世紀的英語宗教作品,現代的意思可指愛國的頌歌如國歌。

Aria (意)詠嘆調

充滿感情的獨唱曲,可以是音樂會的獨唱曲或是歌劇---OPERA,神劇---ORATORIO,受難曲,或清唱劇---CANTATA的一部分。在傳統歌劇中,詠嘆調是在披露某一段劇情時暫時停下來的深思,讓獨唱者以豐富的聲音發出的情感。

Ballad 敘事曲

敘述故事的歌曲(如舒伯特《魔王》)或詠嘆調(如華格納《漂泊的》中的辛泰敘事曲)。

Ballet 芭蕾舞劇

發展於法國18世紀初期的傳統舞劇,通常配合以舞台裝飾及特別創作的管弦樂。史特拉汶斯基的《火鳥》及普羅哥菲夫的《羅密歐與茱麗葉》是現代的重要例子。芭蕾舞普遍地流行於歌劇,特別是法國歌劇或受法國影響的大型嚴肅作品,其中一些重要例子包括葛魯克的《奧克菲斯與尤麗迪茜》,白僚士的《特洛伊人》,華格納的《唐懷瑟》(巴黎修訂版),威爾第的《阿伊達》及聖桑的《參孫與達麗拉》。

Bacarolle (法)船歌

原來是一種6/8拍子的威尼斯船歌,19世紀時運用到器樂與聲樂之中,著名的例子有肖邦為鋼琴寫作的船歌,以及奧芬巴赫歌劇《霍夫曼的故事]》的船歌。

Baritone (希)男中音

聲樂分類之一,音域A-A2 共15度(按譜所示低8度),通常兼備有男高音和男低音的音質,既亮堂、柔潤,又莊重、沉著。

Baroque 巴洛克

《巴洛克》一詞源自16世紀奢華的藝術與建築,音樂史上指文藝復興與古典時期--CLASSICAL之間的歐洲音樂時期,約在1570至1750年。這段時期出現許多偉大的作曲家,義大利有柯賴利、韋華第及史卡拉蒂,法國有盧種及庫普蘭,英國有菩賽爾以及出生於德國的韓德爾,而德國則有巴洛克時期最偉大的作曲家巴赫。

Bass 男低音

聲樂分類之一,音域F-F2共15度(按譜所示低8度),音色低沉、渾厚、老成、持重。

Bel canto (意)美聲

字面意思是美麗的演唱,是一種以聲音的技巧、控制與美麗為最重要因素的演唱風格,在羅西尼、貝利尼與唐尼采蒂等作曲家活躍的19世紀上半葉風行於義大利。

Brindisi (意)飲酒歌

歌劇中舉杯祝酒的歌。著名的例子出現於威爾第《茶花女》,《奧賽羅》及馬斯卡尼的《鄉村騎士》。

Csbsletta (意)卡巴萊塔

原意指節奏不斷重復的短詠嘆調--ARIA,使獨唱者可以炫耀歌唱技巧。在19世紀的義大利歌劇中,指增長了的詠嘆調及二重唱快速結尾段落。--CAVATINA

Cadbaletta (法)終止式

樂句或樂章結束時的終止和弦。

Cadence (意)華采段

協奏曲樂章或歌劇詠嘆調接近結尾時,由獨奏者或獨唱者表演出來的華麗技巧過門。在18世紀,協奏曲華采段是讓獨奏者依據樂意主題即興演奏,展現其音樂想像力與技巧的段落。

Canon (希)卡農曲

兩個或更多的聲部嚴格地互相模仿並呈示同一旋律的聲樂或器樂曲,出就是第二個聲部有第一聲部完成之前,便以同一旋律進入,並繼續依此推進。最著名的卡農曲是巴洛克作曲家帕赫貝爾的《卡農曲》。---FUGUE

Csntabile (意)歌唱般

可歌的演繹。

Castrato (意)清唱劇

以宗教或世俗文字為唱詞,再配以器樂伴奏的樂曲,有時為一位或多位獨奏者與合唱團而譜,但出有不使用合唱團,或只為合唱團而譜的清唱劇,樂曲分為好幾部分,包括宣敘調---RECITATIVE、二重唱、聖詠曲、合唱曲等。

Castrato (意)閹人歌手

由17世紀至18世紀,往往有把男童歌手閹割,以保存其男童聲音的特質,產生有力量而廣泛的音域。最著名的有F.Senesino,G.Caffarelli及C.Farinelli。

Csvatina 短歌

在18及19世紀的歌劇與神劇---ORATORIO中一種短短的獨唱歌曲,在風格止比詠嘆調---ARIA為簡單,沒有反復的字句。

Chaconne (法)夏康舞曲

巴洛克時期的3/4拍子舞曲,主題出現在低音上,並反復現,變奏曲就在這個低音之上發展。

Chorus 合唱團

由大數量歌唱者組成的團體以分部或聯合形式表演。大部分的合唱團音樂寫成四部分(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可以是無伴奏---A CAPPELLA,器樂伴奏或是管弦樂伴奏。

Classical 古典時期

約從1750至1800年,這段時期從最偉大作曲家表現出來的音樂的特點,是一種形式與內容的理想平衡。海頓、莫扎特與年輕時期的貝多芬是此時公認的代表人物。

Coda (意)尾奏

一個樂章或樂曲的終結部分。

Coloratura (意)花腔

一種裝飾旋律的高技巧藝術,主要出現在歌唱中,特別是歌劇。花腔可以是為任何人聲而譜,但通常出現在女高音部分,所以才會有花腔女高音的聲樂分數類。莫扎特《魔笛》中的夜後及唐尼采蒂《拉麥摩的露契亞》的露契亞都屬這類角色。

Concertato (意)競奏

1、在17世紀的音樂形式,樂曲中用幾件獨奏樂器或幾位獨唱者,以類似現代協奏曲的模式與低音伴奏造成對比。

2, 在歌劇中,指與整個合唱團形成對比的獨唱組。

Conctor 指揮

樂團,器樂或聲樂團體的指導者。指揮的工作絕不僅限於打拍子,他必須為演奏的技術能力與演奏的藝術演繹負責,指揮可以運用他的個性激發音樂家的藝術能力。在貝多芬以前的時期,大多由鍵琴手或首席小提琴手負責這領導性的位置。經營現代交響樂團的繁雜事務時,指揮除了音樂上的職責外,這要肩負其他行政人員職責,如人事管理、財務及組織等。

Continuo (意)記號低音

巴洛克音樂中一種指示低音符號的和聲方法,可由任何數目的低音樂器擔任演奏,如鍵盤樂器(古鍵琴、風琴)、彈撥樂器(魯特琴、豎琴)或是弦樂器(低音古提琴、低音大提琴)。演奏者必須在低音上即與配上和聲,但通常樂譜上會大概指示出演奏者應奏的和聲。

Contralto (女低音)

聲樂分類之一,音域F-F2共15度。音質濃厚、結實、穩重。

Counterpoint 對位法

在多個聲部音樂中讓相等的旋律依據某種規則互相結合的藝術。卡農曲――CANON和賦格---FUGUE是最重要的對位例子,在巴赫作品中有很高的成就,例如《賦格的藝術》與《十二平均律》。

Countertenor 高男高音

一種運用技巧使聲音達到女低音水準的男性歌手。在巴洛克或更早的時期中,女性不準在教會音樂中擔任獨唱,劇---ORATORIO中女高音與女低音部分便交由年輕的男童與高男高音演唱。

Crescendo (意)漸強

指音量的逐漸提高。

Da capo (意)返回開始

簡稱D.C.。指一首曲子要從頭開始反復到結尾或到標明《結束》的地方。

Diva (意)

歌藝出眾的女伶。

Duet (意)二重唱/二重奏

為兩位演出者(獨唱者或獨奏者)譜寫的音樂,可以有伴奏或無伴奏。

Ensemble 合奏

1、一個合奏組中各成員的合作性。

2、一個聲樂或器樂家的組合。

在歌劇中,由幾位歌唱家演唱的片段,可以是有或沒有合唱團的配合。例子如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 中的「Crude! Perche finora farmi larguir cosi」及普契尼《波希米亞人》中的「O Mimi,tu piu non torni」。

Fandango (西)方當果舞曲

一種由結他與響板伴奏的熱烈西班牙舞曲,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中就有這樣的一段。

Fsntasia (意)幻想曲

作曲家以想像力寫作的器樂作品, 並不用遵循傳統的曲式。

Finale (意)終樂章

多樂章作品的最後樂章。

一幕歌劇的段落.

Fugue 賦格

復音音樂的重要曲式,在賦格音樂中,通常有三至四個聲部,並有一個主題,旋律線會互相結合與跟隨,或互相《逃離》。賦格曲在巴赫克時期獲得最大發展,並由巴赫發展至頂峰。歌劇作曲家為了特別效果,亦有使用賦格曲,如威爾第《法斯塔夫》的末段。

Gavotte 加沃特舞曲

一種相當快的法國舞曲,17世紀後期由盧利把它運用於芭蕾舞劇---BALLET與歌劇,亦常見於巴洛克的組曲---SUITE。

Habanera (西)哈巴奈拉舞曲

一種特殊節奏的慢舞,並依據古巴首都夏灣拿(HAVANA)命名,再流傳到西班牙。著名例子如比才《卡門》中的哈巴奈拉。

Harmony 和聲

兩個或以上音符同時發出某種特定的聲響效果。和聲的研究包括和弦的組成,發展及運用。

Impresario (意)劇院總監

音樂廳或歌劇演出的組織者,可能身兼的指揮、經理或公關人員。

Incidental music 戲劇配樂

通常指為戲劇而寫的一組樂曲,包括序曲和間奏曲,如孟德爾遜的《仲夏夜之夢》與葛利格的《皮爾金》。

Intetmezzo (意)間奏曲

在戲劇或歌劇的兩幕之間演出的音樂劇。

十九世紀曲目的名稱之一,意指在幾部大作品之間的樂段或樂章(通常是慢速度)的段落,以緩慢引子開始的著名曲例有德伏扎克的《第九交響曲》與韋伯的《魔彈射手》序曲。

歌劇的兩幕之間演出的器樂曲,如馬斯卡尼的《鄉村騎士》。

Key 調/鍵

調 樂曲以某一個大音階或小音階作為它的基本材料,而音階的主音就是些曲的調。調有共24種,在半音階的每個音上,各有一個大調、一個小調。

鍵 鍵盤或木管樂器上的指觸部分,用以控制杠桿裝置。

Legato (總)連奏

圓滑連貫以及持續的方式演奏或演唱,與斷奏---STACCATO相對。

Leitmotiv (德)主導動機

反復出現的主題或其它音樂原素(尤其是華格納的歌劇),顯示出一個特定的樂思、感情或角色。

Libretto (意)歌詞/劇本

原意是小冊子,指歌劇或受難曲、神劇等大型聲樂作品的唱詞本。

Lied (德)歌曲

德文藝術歌曲,尤其指以鋼琴伴奏、由舒伯特、舒曼、布拉姆斯創作的歌曲。

Msdrigal 牧歌

為獨唱人聲或合唱團寫作的聲樂作品,通常沒有樂器伴奏,常使用世俗歌詞,,並與愛情有關。這是十四至十七世紀之間的一種重要曲式,和教會的經文相對。蒙特威爾第是最重要的牧歌作曲家之一。

March 進行曲

主要指行軍中所用的音樂,是二拍子或四拍子的短曲,進行曲可以是緩慢、送葬般的速度也可以是遊行般的速度 是快速的軍隊與馬戲團進行速度。曾創作結婚進行曲的作曲家有莫扎特(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中),孟德爾遜(《仲夏夜之夢》中),華格納(歌劇《羅恩格林》中)。緩慢哀怨的葬禮進行曲也吸引不少作曲家寫作:貝多芬(《英雄交響曲》的緩慢樂章、降A大調鋼琴奏鳴曲)、蕭邦(降B小調鋼琴奏鳴曲)、華格納(歌劇《諸神的黃昏》中)。其它著名的進行曲出現於威爾第的歌劇《阿伊達》、比才的歌劇《卡門》。

Mdlody 旋律

一連串樂音有組織的進行。

Mezzo soprano (意)次女高音

聲樂分類之一,音域A-A2共15度,其音色介於女高音與女低音之間。高的女中音近似戲劇女高音,低的女中音近似女低音。

Minuet 小步舞曲

一種源自民間的法國舞曲,3/4拍子,中庸速度。曾在巴洛克時期――BAROQUE,被用於器樂組曲---SUITE與芭蕾舞曲---BALLET。期後古曲樂派的作曲家把它用於奏曲---SONATA,交響曲---SYMPHONY或四重奏――QUARTET中。

Movement 樂章

大型器樂作品(如交響曲---SYMPHONY,奏鳴曲---SONATA,四重奏---QUARTET,組曲---SUITE等)中,自成起訖但不一定獨立的段落。

Nocturne夜曲

浪漫時期一簡短、緩慢的樂曲,旋律與氣氛非常豐富,通常為獨奏鋼琴而寫。作曲家費爾德(Hohn Field)首創夜曲的類型,蕭邦則寫出最精美的作品。夜曲也曾用於在些大型作品的樂章或段落,如孟德爾遜的《仲夏夜之夢》、德布西管弦樂團演奏的《三段夜曲》 (《雲》、《節日》與《水妖》),以三首交響詩的形式出現,也是同樣出色而迷人的音樂。

Opera 歌劇

台詞全部或大部分用演唱加上樂器伴奏的戲劇作品。

在16世紀的義大利宮廷出現的以音樂為主的簡單情節劇作是這一類嘗試的先鋒。1597年佩里所寫的《達夫尼》在翡冷翠的一處宮廷花園上演,可惜譜已軼失。佩里在1600年同樣根據希臘神話而作的《尤麗迪茜》,是音樂保存至今的最早一部歌劇。這之後是蒙台威爾第的《奧菲歐》,其中有大量合唱, 1607年在曼圖亞上演,羅馬要到1619年才上演第一部歌劇,由藍迪(Landi)所作的《奧菲克斯之死》。

Operetta 輕歌劇

與浪漫派歌劇相對的一種小開型歌劇體裁。結合了喜歌劇、鬧劇以及濃厚的地方色彩,尤其是對話中採用的方言,充滿了市井趣味和價值觀的一種歌唱劇,以娛樂性為重點。最好的第一批輕歌劇出現在1850年代的奧芬巴赫手中,其後小約翰.史特勞斯再領風騷,這位圓舞曲大王寫了16部輕歌劇,其中的《蝙蝠》堪稱一絕,加上圓舞曲的節奏,是極少數可以超出地域限制的異數。步其後塵的有賴哈,以《風流寡婦》為首的連作品在本世紀初再次造成轟動效應。英國的喬伯與蘇利文也合作了一歡快詼諧的作品,在英聯邦國家和地區頗受歡迎。

Opus (拉)作品編號

作曲家用以按創作年代之先後表明作品的號數,略寫這OP(或眾數OPP)。

Oratorio 神劇

將宗教或史詩題材的歌詞譜曲、用合唱、獨唱與樂隊在教堂或者樂廳演出。

Orchestra 管弦樂團

十二至十五件樂器以上的合奏團(低於這個數目便是室樂團)。結合管樂器、弦樂器與敲擊樂器的管弦樂,木管樂(1或2長笛,2雙簧管,2巴松管)、銅管樂(2法國號、2小號)和2定音鼓。單簧管於十八時加入。管弦樂團於十九世紀時擴充,除了在故有的樂器中增多數目,也加進了一些新的樂器。

Overture 序曲

歌劇---OPERA,神劇---ORATORIO,芭蕾舞劇---BALLET及其他大型作品的器樂前奏。在巴洛克音樂中,序曲也是組曲第一樂章名稱。浪漫時期發展出的音樂會序曲,是一種獨立的管弦樂作品,如孟德爾遜的《海布里地群島序曲》與白僚士的《羅馬狂歡節》序曲等。歌劇序曲定出歌劇的氣氛或性格,經常使用作品中出現的旋律,但也可以使用獨立材料寫成。

Pavan/Psvane 孔雀舞曲

一種緩慢、庄嚴的宮廷舞曲。十七世紀在歐洲特別流行,是舞蹈組曲的重要起點。孔雀舞曲的後面通常接加亞爾德舞曲。十七世紀早期沙因的《音樂宴席》中便出現了孔雀舞曲。

Pizzicato (意)拔奏

指示演奏者以指頭拔弦,而不像正常情況時以弓拉弦。

Polka 波爾卡舞曲

快速適中的2/4拍子的民間舞曲,相傳約1830年源於波希米亞,史梅塔那曾用於弦樂四重奏《我的生活》和歌劇《被出賣的新娘》。

Polonaise 波蘭舞曲

3/4拍子,中等快速及主要特徵是莊重的節奏始終如一。在巴赫(如第一貝蘭登堡協奏曲和第二管弦樂組曲)、莫扎特(如鋼琴奏鳴曲,K284)、貝多芬、韋伯和舒伯特的作品中都可見到。蕭邦作有大量的波蘭舞曲,它們成為了波蘭民族的象徵。另外,這種舞曲亦可於柴可夫斯基的歌劇《尤金.奧涅金》與穆索斯基的《包里斯.弋德諾夫》中找到。

Prelude 前奏曲

在浪漫時期中,前奏曲經常是經常是歌劇的前奏,如比才的《卡門》、華格納的《羅恩格林》、《崔斯坦與伊索德》及《帕西法爾》等。但在十九世紀中,前奏曲常常是一種獨立的樂曲,相當簡短,而且不受其它明確形式所限制,和獨奏鋼琴的關系尤其深。著名的鋼琴前奏曲作曲家有蕭邦、德布西、拉赫曼尼諾夫、史卡拉賓與蕭士托高維契。而前奏曲亦有獨立的管弦樂曲出現,如德布西著名的《牧神的午後》。

Prima donna (意)首席女歌手

歌劇演唱中最重要的女歌手,通常是女高音---SOPRANO。現在也泛指一些獲得世界性聲譽、有自己獨特風格、很少或從不受任何歌劇院合約束的女歌手。

Quartet 四重奏

凡四個人聲或樂器聲部寫作的樂曲,也可用以指當中的四位演出者。常見的四重唱一般由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與男低音組成,著名的歌劇四重唱有威爾第《弄臣》中的《愛情的美麗女兒》與貝多芬《費得里奧》中的《我覺得很奇妙》。在樂器中,由兩支小提琴、中提琴、小提琴、中提琴與大提琴構成的鋼琴四重奏(莫扎特、貝多芬、舒曼與布拉姆斯)。比較少見的四重奏組合,有魏本有小提琴、單簧管、色士風與鋼琴寫作的四重奏OP22,梅湘的《末日四重奏》則用了單簧管、小提琴、大提琴與鋼琴。

Quintet 五重奏

為五個聲或樂器聲部寫作的樂曲。著名的歌劇五重唱於華格納的《紐倫堡名歌手》與莫扎特的《魔笛》。

Recitative 宣敘調

以歌唱方式敘事或說話的一種音樂形態。宣敘調的文句最為重要,音樂(旋律、節奏)則附屬其下、常出現於歌劇、神劇、受難曲或清唱劇等所有大型聲樂作品之中。如果宣敘調只由附帶的和弦伴奏(如以古鍵琴伴奏),便叫作《干宣敘調》。若由許多樂器或樂團以更富旋律性的風格伴奏便成為《伴奏宣敘調》。在歌劇中,宣狁調之後通常出現詠嘆調---ARIA或合奏。

Rhapsody 狂想曲

19世紀和20世紀初帶有英雄氣慨,民族題材或情辭並茂的自由曲式器樂曲。

Rhythm 節奏

音樂在時間上組織。樂曲中的短句、樂句、樂段或整個樂章的節奏氣氛。例如莫扎特《D小調鋼琴奏鳴曲》(K466)的第二樂章,貝多芬的《小提琴與樂隊浪漫曲》。

Romantic 浪漫時期

指1791至1910年間,此時期的音樂情感之表達甚為重要。廣義來說,從古曲時期到浪漫時期的轉變,可說是從保守至自由,從抽象到詩意的重點轉移。在音樂風格與技術上,浪漫時期的和聲,變化音迅速發展,管弦樂隊也為之擴大,鋼琴作品的音域與音量也增大。這段樂期的重要作曲眾多,如貝多芬、蕭邦、李斯特、華格納、孟德爾遜、舒曼、舒伯特、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馬勒、史特勞斯、西貝琉士、白僚士、普契尼等。

Rondo 迴旋曲

一種常用的重要曲式,其中的主要主題樂段(A)與一段或多段的其它主題樂節(B和C等)輪替出現(ABAC…A),很多奏鳴曲與協奏曲都以迴旋曲作終章。迴旋 有以獨立的樂曲形式出現,如莫扎特A小調迴旋曲K511。

Rubato 自由速度

指的控制的靈活速度,有些音符的長度因速度略為減慢或略為加快而有所增減,通常用於浪漫時期的作品,如蕭邦的鋼琴曲。

Serenade 小夜曲

字面意思即夜間的音樂。十八世紀一種多樂章構成的管弦樂曲,是經常於露天演出的敬禮、慶祝生辰或余興的音樂。到十九世紀已喪失原來的性格。但這個名詞依舊保留,可以用來指一首歌曲、一首情境樂曲或是大型的管弦樂曲。例子有布拉姆斯的兩首小夜曲,以及柴可夫斯基與艾爾加的小夜曲。

Solo (意)獨奏/獨唱

只由一個人演奏或演唱的樂曲,如巴赫的小提琴獨奏奏鳴曲或獨唱的詠嘆調---―ARIA和宣敘調---RECITATIVE。

Sonata 奏鳴曲

義大利文《聲響》的意思,有別於歌唱的聲音。奏鳴曲是一種專為某種樂器寫的音樂,最早期的奏曲是一個章的對位樂曲。古典時期的鍵盤奏鳴曲(如C.P.E巴赫、海頓、莫扎特等)通常有兩至三個樂章。貝多芬的奏鳴曲通常有三至四個樂章,他為十九世紀的作曲家如舒伯特、韋伯、舒曼、蕭邦與布拉姆斯等的奏鳴曲創作立下範本。二十世紀的一些作曲家對奏鳴曲形式則沒有作出十分嚴謹的傳統處理。

Soprano 女高音

聲樂分類之一,音域C1-C3共15度,按音色、音區等不同特點分為:花腔女高音(Coloratura Soprano)、抒情女高音(Lyric soprano)、戲劇女高音(dramatic soprano)。

Staccato (意)斷奏

一種將音符演奏或演唱得短促與分離的演出方式。

Staretta (意)忽然加快速度

在歌劇---OPERA將近結束時加速進行,以加強緊張的氣氛。偶爾也用於器樂曲的高潮部分,如貝多芬第五交響曲的終章。

Suite (法)組曲

由系列舞曲其它樂曲組合成的一個整體。組曲有各種類別:巴洛克舞曲組曲(台巴赫的六首法國組曲、六首英格蘭組曲)、浪漫組曲(經常有標題),以及在音樂會上演奏,由芭蕾舞劇、歌劇、舞台配樂等大型作品的選粹構成的管弦樂組曲(如孟德爾遜的《仲夏夜之夢》、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夾子》、比才的《卡門》等)。

Symthony 交響曲

一種三或四個樂章的管弦樂作品。從不同的巴洛克曲式演變出來,而在古典時期---CLASSICAL完成確定的曲式。古典交響曲是管弦樂團的奏鳴曲---SONATA,第一樂章是以奏鳴曲式(sonata form)寫成的中等快速的樂章,第二樂章是慢板音樂,第三樂章是小步舞曲(貝多芬以詼諧曲取代,並沿用至今),最後是活潑的終曲,經常是迴旋曲式音樂。在海頓與莫扎特後期的作品中,交響曲的曲式與已達到理想的平衡。到了浪漫時期,從貝多芬之後,交響變得更個性化,帶有作曲家的一些個人情感(如柴可夫斯基,馬勒),但也有人仍力求維持平衡的古典形式(如布拉姆斯)。

Tempo (意)速度

原義為《時間》,即樂曲演繹時應該使用的步速。演繹速度傳統上是以義大利文(如Allegro,Andante,Adagio等)在樂曲或樂章的開端部分表示。

Tenor 男高音

聲樂分類之一,音域C-C2共15度,按音色、音區等不同特點分為:抒情男高音(lyrictenor)、戲劇男高音(dramatic tenor)。

Theme (希)主題

樂曲結構的實體,由若干音符組成,通常具有旋律性,是樂曲的主要樂思或幾個主要樂思之一。

Toccata 觸技曲

義大利原文是《碰觸》的意思,是一種以表現彈奏者《碰觸》或技巧能力的演奏,而非演唱曲。觸技曲是特別為鍵盤樂器而寫,在巴洛克時期中,觸技曲是一種帶有賦格插句的技巧性管風琴或古鍵琴樂曲。觸技曲通常分為數個樂段,每樂段中貫通一個樂思。

Trio 三重奏

為三個樂器或歌唱聲部寫作的樂曲。

三個演奏者構成的團體。

詼諧曲或小步舞曲的中段。

Variations 變奏曲

變奏曲作品的出發點,是一段會在系列變奏中以不同模式出現的旋律或主題---―THEME.這旋律或主題每次重新出現時都會相續作出變化,變奏的技巧包括裝飾、移調、轉位、逆行、節奏修飾、改變和聲等。

Vocalise 練聲曲

沒有歌詞的聲樂作品。

Voice 人聲、聲部

人聲,可以依音域與音色分為六類,從高到低分別是女高音---SOPRANO,女中音---MEZZO SOPRANO,女低音---ALTO,男高音---TENOR,男中音---BARITONE與男低音---BASS。

對位作品中的其中一部分,也叫作聲部。

Waltz 圓舞曲(華爾茲舞曲)

三拍子的舞曲。最早出現於十八世紀晚期,由古老的德意志舞曲發展而成。這種舞曲在十九世紀得以發展為受歡迎的舞會樂曲。主要歸功於維也納作曲家約瑟夫.蘭納和約翰.史特勞斯,以及後者之子小約翰.史特勞斯――著名《藍色多瑙河》的作者。舒伯特、韋伯、蕭邦、布拉姆斯也寫過成套的鋼琴圓舞曲。圓舞曲出現於芭蕾舞劇的例子有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與《胡桃夾子》,亦曾出現於歌劇中,如理查.史特勞斯的《玫瑰騎士》和《阿拉貝拉》。
1、Luobin Wang [中] 王洛賓 1913-1996
2. Zuqiang Wu [中] 吳祖強 1927-
3. Zhanhao He [中] 何占豪 l933-
4. Gang Chen [中] 陳鋼 1935-
5. Guangnan Shi [中] 施光南 l940-1990
6. Joseph Haydn [奧] 海頓 1732-1809
7. W.A.Mozart [奧] 莫扎特 1756-1791
8. Franz Schubert [奧] 舒伯特 l797-1828
9. Johann Strauss[奧] 施特勞斯(小) 1825-1899
10. Gustav Mahler [奧] 馬勒 1860-1911
11. Chopin,Frederic [波] 肖邦 1810-1849
12. Fritz Kreisler [奧-美] 克萊斯勒 1875-1962
13. Johann Pachelbel [德] 帕赫爾貝爾 -1706
14. G.F.Handel [德-英] 亨德爾 1685-1759
15. J.S.Bach [德] J.S.巴赫 1685-1750
16. L.V.Beethoven [德] 貝多芬 1770-1827
17. P.I.Tchaikovsky[俄] 柴可夫斯基 1840-1893
18. Carl Weber [德] 韋伯 1786-1826 0.98%
19. Felix Mendelssohn [德] 門德爾松 1809-1847
20. Robert Schumann [德] 舒曼 1810-1856
21. Johannes Brahms [德] 勃拉姆斯 1833-1897
22. Max Bruch [德] 布魯赫 1838-1920
23. Rachmaninoff [俄-美] 拉赫曼尼諾夫 1873-1943
24. Leonard Bernstein [美] 伯恩斯坦 1918-1990
25. John Williams [美] 約翰·威廉姆斯 1932-
26. Hector Berlioz [法] 柏遼茲 1803-1869
27. Camille Saint-Sa?ns [法] 聖-桑 l835-1921
28. Georges Bizet [法] 比才 1838-1875
29. Jules Massenet [法] 馬斯奈 1842-1912
30. Claude Debussy [法] 德彪西 1862-1918
31. Maurice Ravel [法] 拉威爾 l875-1937
32. Nicolo Paganini [意] 帕格尼尼 1782-1840
33. Gioacchino Rossini [意] 羅西尼 1792-1868
34. Antonin Dvorák [捷] 德沃夏克 1841-1904
35. Dmitri Shostakovich [蘇] 肖斯塔科維奇 1906-1975
36. Jean Sibelius [芬] 西貝柳斯 1865-1957
37. Liszt,Franz [匈] 李斯特 l811-1886

⑦ 有文學氣息的文章

我覺得很多外國小說都很有文學氣息
詳細選擇一些以供參考:
(1)《安娜•卡列尼娜》
「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安娜•卡列尼娜》
作品賞析:《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國著名作家托爾斯泰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這部作品剛剛問世,就引起了人們的廣泛注意。與他同時代的俄羅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甚至認為,這「是一部盡善盡美的藝術作品」,現代歐洲文學中簡直「沒有一個同類的東西可以和它相比」。安娜•卡列尼娜》確實是一部偉大的作品,作為一個現實主義作家,托爾斯泰在這部小說中創作了一幅無與倫比的19世紀70年代俄國社會生活的畫卷。俄國詩人費特說,作者簡直好像把整個時代都裝進了這部小說。
反映時代:《安娜•卡列尼娜》創作於19世紀70年代(1873-1877),當時俄國正處於歷史大變動時期,俄國古老的封建地主受到西歐資本主義浪潮的猛烈沖擊。「一切都顛倒了過來,一切都剛剛開始建立。」指的就是封建貴族的舊秩序被顛倒了過來,資本主義制度剛剛開始建立。在這新舊交替的歷史時期,最吸引托爾斯泰注意的是家庭的變化和婦女的命運。家庭悲劇層出不窮,一幕幕展現在他的眼前,而一個婦女因愛情問題而卧軌自殺的消息,特別使他感到震驚和難過。這也許就是他創作《安娜•卡列尼娜》的直接原因。
(2)《飄》
作品賞析:《飄》是美國著名女作家瑪格麗特•米歇爾創作的一部具有浪漫主義色彩、反映南北戰爭題材的小說。主人公斯佳麗身上表現出來的叛逆精神和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精神,一直令讀者為之傾心。美國南北戰爭前夕,喬治亞州塔拉庄園16歲的斯佳麗小姐瘋狂地愛著鄰居阿希禮•韋爾克斯。戰爭爆發後,阿希禮與他的表妹玫蘭妮•漢密頓結了婚,斯佳麗一怒之下,嫁給了自己並不愛的查爾斯。不久,查爾斯在戰爭中病死,斯佳麗成了寡婦。在一次募捐舞會上,她與瑞特•巴特勒船長相識。戰火逼近亞特蘭大,斯佳麗在瑞特船長的幫助下逃離亞特蘭大,回到塔拉庄園。看到昔日庄園已變成廢墟,斯佳麗決心重振家園,為此不惜一切代價。不久,斯佳麗的第二任丈夫弗蘭克在決斗中身亡,她再度守寡。瑞特真誠而熱烈地愛著斯佳麗,不久斯佳麗嫁給了瑞特。雖然瑞特身上有同她類似的氣質特徵吸引著她,但同時她仍迷戀著曾愛過的阿希禮。瑞特帶著傷心離開了斯佳麗,而斯佳麗此時卻意識到瑞特才是惟一能和她真正相愛的人。
(3)《簡•愛》
作品賞析:1847年,《簡•愛》出版後,倫敦一片轟動,與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同時代的著名作家薩克雷稱贊它是「一位偉大天才的傑作」。《簡• 愛》描寫了女主人公痛苦、磨難、反抗與追求的心靈歷程。簡•愛身材矮小,其貌不揚,但她卻有著豐富的感情世界。她始終不卑不亢,維護著自己的人格尊嚴,贏得羅切斯特的尊敬與愛慕,雖歷盡苦難,簡•愛最終聽從了心靈的呼喚,重新回到了在一場大火中失去了一切、雙目失明的羅切斯特身邊。兩顆真誠相愛的心靈幸福地結合了。《簡•愛》的成功,在於作品塑造了女主人公簡•愛這個藝術形象。夏洛蒂曾對兩個妹妹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說:「我要寫一個女主角給你們看,她和我一樣,貌不驚人,身材矮小,然而她卻要和你們所寫的任何一個女主角同樣能引起讀者的興趣。」作者一反「郎才女貌」的傳統寫法,成功地塑造了一個貌不出眾,矢志追求平等獨立人格的新型婦女形象。
(4)《茶花女》
作品賞析:這是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筆下的一個浪漫的愛情悲劇。瑪格麗特是巴黎上流社會中的社交明星。她那非凡的美貌和超群的聰慧,使她成為富貴子弟的追逐對象。自從與阿爾芒結識後,阿爾芒的真摯與專一令瑪格麗特深深感動,兩個人傾心相愛。他們遠離繁華鬧市,在巴黎郊區過起了樸素無華的生活。這時,阿爾芒的父親為了家庭的聲譽懇請瑪格麗特離開阿爾芒。為成全阿爾芒家庭的幸福,瑪格麗特離開了阿爾芒。不知內情的阿爾芒,一再給瑪格麗特種種侮辱、難堪。面對生活的沉重打擊,她對人生更加心灰意冷。當阿爾芒得知真情趕到瑪格麗特身邊時,她因貧病交加、身心交瘁,孤苦伶仃地死在自己的寓所里。
(5)《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作品賞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蘇聯著名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是蘇聯文學中最具代表性的名著之一,也是世界文學中最激動人心的作品之一。小說敘述了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的一生,為我們塑造了一個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優秀布爾什維克形象。小說發表後,引起巨大反響,主人公保爾也成為蘇聯及我國青年學習的榜樣,激勵人們奮勇向前。
(6)《戰爭與和平》
作品賞析:托爾斯泰的代表作《戰爭與和平》是俄國文學史上第一部卷帙浩繁、長達130萬字的史詩般長篇巨著。小說取材於1812年俄法戰爭時期,以1812年俄國衛國戰爭為中心,反映了從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歷史事件。小說從1805年彼得堡貴族談論拿破崙在歐洲的征戰寫起,中經俄奧聯軍同拿破崙全線潰退,最後寫到1825年十二月黨人運動前夕。作品著重寫了保爾康斯基、別祖霍夫、羅斯托夫、庫拉金四十家族在戰爭與和平環境中的思想和行動,以四個家庭的主要成員安德烈、皮埃爾、娜塔莎的命運為貫穿始終的情節線索,描繪了俄國的社會風尚,展示了廣闊的生活畫卷。它是一部現實主義的、英雄史詩般的長篇小說。小說的出現,正值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空前繁榮時期,它像一顆璀璨的明星為俄國的文學增添了光彩,也為托爾斯泰贏得了世界文豪的聲譽。
(7)《復活》
《復活》是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托爾斯泰的傑作,是世界文學的不朽名著之一。小說主人公卡秋莎•瑪絲洛娃本是一個貴族地主家的養女,她被主人的侄子、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公爵誘奸後遭到遺棄。由此她陷入了苦難的生活,她懷著身孕被主人趕走,四處漂泊,淪為妓女達八年之久。後來她被人誣陷謀財害命而被捕入獄。十年後,聶赫留朵夫以陪審員的身份出庭審理瑪絲洛娃的案件。他認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遺棄的瑪絲洛娃,他受到了良心的譴責。為了給自己的靈魂贖罪,他四處奔走為她減刑。當所有的努力都無效時,瑪絲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亞,聶赫留朵夫與她同行。途中,傳來了皇帝恩准瑪絲洛娃減刑的通知,苦役改為流放。這時的瑪絲洛娃盡管還愛著聶赫留朵夫,但為了他的前途,拒絕了他的求婚,與政治犯西蒙松結合。這兩個主人公的經歷,表現了他們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復活。小說揭露了那些貪贓枉法的官吏,觸及了舊法律的本質。
(8)《巴黎聖母院》
作品賞析:《巴黎聖母院》發表於1831年,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奠基者——雨果的第一部具有重大思想意義和藝術價值的長篇小說,被譽為浪漫主義的代表作。
小說通過吉普賽女郎愛斯美拉達,被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孚羅洛誣陷迫害致死的悲慘故事,深刻地揭露了教會的黑暗、僧侶的虛偽和封建貴族的殘忍。小說描寫的是15世紀的巴黎社會,貶斥的卻是作者所處時代的社會現實,通篇充滿了反封建、反教權和反社會黑暗的浪漫主義戰斗精神。
(9)《高老頭》
錢可以買到一切,買到女兒。—《高老頭》
作品賞析:《高老頭》是巴爾扎克的代表作之一,在《人間喜劇》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人間喜劇》龐大結構中的一個樞紐站,被稱為《人間喜劇》的 「序幕」。小說「撕下罩在家庭關繫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以極大的藝術力量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小說的環境詳細逼真,細節描寫細膩生動,塑造典型人物性格突出,使作品具有極高的藝術魅力,至今仍吸引著全世界的讀者。
(10)《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是中篇小說。海明威著。發表於1952年。這是他20年代以來描寫的「硬漢性格」的繼續和發展。小說主要寫一個飽經風霜的古巴老漁夫連續84天在海上打魚而一無收獲,第85天仍然繼續去捕魚,終於捕到了一條大馬林魚,但在返航的途中,又遇到了大群鯊魚的圍攻,老人桑提亞哥奮不顧身,與鯊魚進行了三天的搏鬥,結果當老人返回岸上時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魚骨架子了。小說通過人與自然的斗爭,表達了人要勇敢地面對失敗的主題。桑提亞哥在同象徵厄運的鯊魚的斗爭中雖然失敗了,但他並沒有在厄運面前屈服,認為人雖可以暫時戰敗,但人的精神和意志是永遠也打不垮的。「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小說在藝術上具有很高的概括性、寓言性和象徵性。運用反襯法、內心獨白來刻畫人物性格,語言清澈流暢、樸素無華。
(11)《十日談》
作品賞析:《十日談》是一部短篇小說集,它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早的代表作家卜伽丘對後世影響最大的作品,是歐洲近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現實主義作品。寫於1384年,成書於1353年。小說文筆精練,語言生動。作品開端敘述10個男女青年為躲避黑死病,住在佛羅倫薩鄉間的一個別墅里,每天每人講一個故事,在10天中輪流講了100個故事,故名《十日談》。它反映了當時義大利的廣闊現實社會,反對禁慾主義,歌頌男女愛情,反對等級特權,宣揚人類平等,揭露貴族的腐朽和愚昧,抨擊僧侶的虛偽和荒謬。故事大都取材於歷史事件、中世紀的民間傳說和東方民間故事。在形式上突破了中世紀小說單純講故事的方式,企圖在描寫自然風貌、勾勒人物特徵、刻畫人物心理和雕塑形象方面探索新的途徑,對後來歐洲小說的發展有重大影響。
上面的只有幾本我讀過,另外還有《項鏈》《漂亮朋友》,我個人覺得文學氣息都挺強的,值得一讀。

國內的魯迅和朱自清等等作家的文章也是很有文學氣息的哇!老少皆知了,就不詳細介紹了。
因為不知道你是想找作品介紹呢還是具體的文章,所以我在知道找了一篇很有文學氣息的文章以供參考,希望能幫到你啦!~~

長城修築的歷史悠久,工程雄偉浩大,是世界少有的奇跡。長城東西南北交錯,綿延伏於我們偉大祖國遼闊的土地上。它好像一條巨龍,翻越巍巍群山,穿過茫茫草原,跨過浩瀚的沙漠,奔向蒼茫的大海。根據歷史文獻記載,有20多個諸侯國家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若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大約有10萬里以上。其中秦、漢、明3個朝代所修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1萬里。現在我國新疆、 甘肅、 寧夏、 陝西、 內蒙古、 山西、河北、北京、 天津、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河南、山東、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區都有古長城、峰火台的遺跡。其中僅內蒙古自治區的長城就達3萬多里。
明朝在「外邊」長城之外,還修築了「內邊」長城和「內三關」長城。「內關」長城以北齊所築為基礎,起自內蒙古與山西交界處的偏關以西,東行經雁門關、平型諸關入河北,然後折向東北,經來源、房山、昌平諸縣,直達居庸關,然後又由北而東,至懷柔的四海關、與「外邊」長城相接,以紫荊關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內三關」長城在很多地方和「內邊」長城並行,有些地方兩城相隔僅數十里。除此以外,還修築了大量的「重城」。雁門關一帶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奇跡。自秦始皇開始,修築長城一直是一項大工程。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全國人口的1/20!當時沒有任何機械,除運土、運磚可以用毛驢、山羊能爬山的牲畜外,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可以想見,沒有大量的人群進行艱苦的勞動,是無法完成這項巨大工程的。
萬里長城的工程量,據粗略估計,僅以明朝修築為例,若將其磚石、土方用修築一道厚1米、高5米的大牆,可環繞地球一周有餘。如果用來鋪築一條寬5米、厚35厘米的馬路,那就能繞地球三四周了。如果把所有朝代所修的總計10萬里來計算,則這道長牆可繞地球十幾周,這條馬路,可繞地球三四十周。
「因地地形,用險制塞」是修築長城的一條重要經驗,在秦始皇的時候已經把它肯定下來,司馬遷把它寫入《史記》之中。以後每一個朝代修築長城都是按照這一原則進行的。凡是修築關城隘口都是非曲直選擇在兩山峽谷之間,或是河流轉折之處。或是平川往來必經之地,這樣既能控制險要,又可節約人力和材料,以達「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效果。修築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選擇在「四顧要之處」至於修築城牆,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地形,如像居庸關、八達嶺的長城都有是沿著山嶺的脊背修築,有的地段從城牆外側看去非常險峻,內側則甚是平緩,收「易守難攻」之效。在遼寧境內,明代遼東鎮的長城有一種叫山險牆、劈山牆的,就是利用懸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為長城 了。還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絕壁、江河湖泊作為天然屏障,真可以說是巧奪天工了.長城,作為一頂偉大的工程,成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遺產。

⑧ 歐美音樂的發展史

這里介紹比較詳細專業
音樂空間
http://spaces.msn.com/members/6200z/
http://spaces.msn.com/members/beyond1978/
音樂的發展與變化
第一目「19世紀的音樂流派與傑作」,教材主要闡述了19世紀音樂發展的社會背景以及歐洲浪漫主義音樂的流派與傑作和美國音樂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1.19世紀音樂發展的社會背景。

第一,歐洲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促使文藝格局的面貌發生了變化。19世紀上半期歐洲一些國家如英、法、德意志、義大利、奧地利等國都在不同程度地進行工業革命,大機器生產推動了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力量日益壯大。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促使音樂藝術逐漸從封建主義的束縛和教會的壓抑下解放出來,開始走向更廣闊的社會階層,更深刻地表現人性,反映更加豐富的社會生活。

第二,各國面臨不同的社會問題使音樂的發展呈現出多樣性和民族性。19世紀的歐洲經歷了拿破崙戰爭、維也納體系的建立、1848年革命、19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等重大事件,這期間由於國情不同各國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也有所不同:法國需要進一步深化和鞏固資產階級革命已取得的成果;德意志、義大利需要完成國家的統一;俄國需要消滅農奴制發展資本主義。而東歐地區許多弱小和落後的國家則要完成反抗外來壓迫反對本國封建統治的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務。在這種形勢下,具有民主主義思想的音樂家把對現實的不滿和困惑以及自己的追求傾注在音樂的創作中,使音樂的發展呈現出了多樣性和民族性。

2.19世紀的音樂流派與傑作。

第一,歐洲浪漫主義音樂。教材介紹了浪漫主義音樂的興起和發展、主要特點以及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1)興起和發展。浪漫主義音樂是在浪漫主義文學的影響下於19世紀初興起,以奧地利和德意志為中心。19世紀中期走向鼎盛時期。

2)主要特點。浪漫主義音樂與19世紀以前的古典主義音樂不同。古典主義音樂崇尚理性、重視規范、要求感情的節制和形式,而浪漫主義音樂一則著重感情的抒發和個性化的心理刻畫、注重音樂中的詩情畫意,感情熱烈而奔放。二則在音樂作品中大量弘揚民族特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樂派。

3)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浪漫主義音樂家燦若群星,他們給後人留下了許多不朽之作。德意志的貝多芬是維也納古典樂派及向浪漫主義樂派過渡時期的代表,有「樂聖」之稱。其作品題材十分豐富,有鋼琴奏鳴曲、交響樂和室內樂等,如《悲愴》《月光》《田園交響曲》《英雄交響曲》《命運交響曲》等都被列入世界名曲。奧地利的舒伯特不到20歲就開始了自己的音樂創作生涯。一生創作了600多首藝術歌曲,被稱為「歌曲之王」。《小夜曲》是其代表作品之一。此外還創作了交響樂、室內樂和鋼琴音樂等作品。奧地利的小約翰·施特勞斯不到7歲就寫出了第一首圓舞曲,他創作的《藍色多瑙河》《春之聲》《維也納森林的故事》等圓舞曲聞名於世,有「圓舞曲之王」之稱。法國的柏遼茲是浪漫主義標題交響曲的創立者,代表作品是《幻想交響曲》。這是一部有文學標題的、浪漫主義的和帶有自傳性的作品,它的副標題是「一個藝術家的生活片斷」,五個樂章的情節線索通過比較詳細的文字標題提供給聽眾。《幻想交響曲》受到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的很大影響,表現出更鮮明的浪漫主義特徵。

浪漫主義音樂在歌劇中也取得了輝煌成就。義大利羅西尼的作品旋律優美、技藝精巧。他還是美聲唱法的開創者。威爾第的音樂作品具有崇高的愛國主義思想、富有民族特色,對當時義大利民族意識的覺醒起了巨大作用,人們尊稱他為「義大利革命的音樂大師」。其代表作品《茶花女》是名揚世界的巨作。普契尼的音樂除直接採用各國民歌外,還善於使用新手法。如《圖蘭朵》中就採用了中國民歌《茉莉花》。代表作品還有《蝴蝶夫人》等。法國的比才的代表作品《卡門》是世界最優秀的歌劇作品之一,淋漓盡致地體現了法國音樂追求精巧形式的特徵,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色彩。德意志瓦格納的作品極有獨創性。他用近20年的時間完成的巨作《尼布龍根的指環》具有鮮明的德意志民族特色。

第二,民族樂派:民族樂派出現於19世紀中後期的俄國和東歐地區。民族樂派的作曲家在音樂創作中著重以本民族的民歌、民間舞曲為素材,採用本民族的英雄史詩、神話傳說和人民解放斗爭事跡為題材,並且將民族音樂的鮮明特點和古典主義音樂的優秀傳統以及浪漫主義音樂的藝術風格緊密地結合起來,創作出大量既有獨特藝術個性和民族感情,又有強烈藝術生命力的作品。他們通過自己的音樂創作,熱情地歌頌自己偉大的祖國、民族和人民,反映了他們的愛國主義思想和內心強烈的民族責任感。俄國民族樂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俄羅斯音樂之父」格林卡和「俄羅斯樂聖」柴可夫斯基。格林卡是俄羅斯民族樂派的奠基人。他創作的俄國第一部民族歌劇《伊萬·蘇薩寧》描寫了一位俄國農民把波蘭軍隊引入歧路而光榮犧牲的故事,是一部愛國主義的歌劇。柴可夫斯基的作品著重內心刻畫,旋律和配器富於表現力。《天鵝湖》《胡桃夾子》至今仍煥發著生命力,受到人們的喜愛。

第三,美國音樂的發展:19世紀末,美國經歷了南北戰爭和第二次工業革命,迅速成為資本主義強國。經濟的發展給人們帶來豐富生活的同時也促使音樂的長足發展。福斯特的歌曲《淡褐色頭發的珍妮》、蘇薩的進行曲《星條旗永不落》等作品,既表現了美國國力不斷上升時的情懷,也體現出美國文化的多元融合特點。

教學建議:19世紀的音樂以浪漫主義音樂為主。教材介紹了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傑作,它們幾乎都是世界級音樂大師和世界名曲。建議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選擇播放風格不同的幾個音樂片段,讓學生體會音樂的語言並在鑒賞中比較分析其特色和浪漫主義音樂的共同特點。

第二目「20世紀世界的音樂發展」主要介紹了流行音樂的發展和當代世界音樂的發展方向。

1.20世紀現代主義音樂興起。20世紀世界經濟的迅速增長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迅猛發展,不斷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心理和思維方式,這些推動了音樂的進一步發展,現代主義音樂興起。在眾多的流派中,流行音樂脫穎而出。

2.流行音樂的發展及評價。

第一,流行音樂發展的三個階段。(1)一戰後至二戰前流行音樂的主流是爵士樂(Jazz)。爵士樂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發源於美國南部新奧爾良的一種流行音樂,是美國黑人從非洲帶來的傳統音樂與歐洲音樂長期融合的產物。爵士樂風格多樣、節奏性強,主要樂器是小號。爵士音樂不僅影響了其他流行音樂的形式,也影響了嚴肅音樂的創作。(2)二戰後的流行音樂中有搖滾樂、藍調和新的爵士樂「比博普」。其中搖滾樂(Rock&Roll)成為主流,原因有二:一是二戰後音樂中電子技術的發展;二是新時代大眾心理和思維方式的變化,尤其是青少年對突破傳統的渴望。搖滾樂源於美國,是黑人音樂的節奏與白人鄉村音樂和西部音樂的有機結合。搖滾樂強烈的節奏、以愛情為主題且簡單直白的歌詞以及演奏者身背吉他邊歌邊舞的演唱形式、奇特的裝扮強烈地吸引著戰後的新一代青年。搖滾樂的代表人物是美國的「貓王」普萊斯利。英國的「甲殼蟲」搖滾樂隊也是風格獨特的搖滾樂代表。他們的演奏對以後的搖滾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當時人們對搖滾樂的評價不一。【學思之窗】提供了不同的說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3)70年代以後,音樂風格更加多樣,表現在具有即興性、強調藉助和運用電子手段、注重話筒的操縱技術、商業化傾向日趨明顯。流行音樂的發展日益走向繁榮。

http://www.pep.com.cn/200410/ca530587.htm
回答者: chinmin_2008 - 首席運營官 十三級 6-1 21:40

熱點內容
七夕許昌 發布:2025-08-20 16:46:01 瀏覽:521
懷疑的花語 發布:2025-08-20 16:45:11 瀏覽:728
清朝彭玉麟梅花 發布:2025-08-20 16:45:06 瀏覽:135
綿陽蘭花國際主題公園 發布:2025-08-20 16:31:51 瀏覽:605
梅花豎軸 發布:2025-08-20 15:41:21 瀏覽:620
一支梅花圖片大全 發布:2025-08-20 15:36:09 瀏覽:593
花卉介紹書籍 發布:2025-08-20 15:27:20 瀏覽:456
孩子和荷花 發布:2025-08-20 15:27:01 瀏覽:509
比較耐寒的室內盆栽 發布:2025-08-20 15:23:38 瀏覽:204
鳳山茶花園 發布:2025-08-20 15:23:35 瀏覽: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