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梅花鹿繪圖

梅花鹿繪圖

發布時間: 2021-02-28 15:10:46

1. 朝花夕拾的五百字摘抄

我的保姆,長媽媽即阿長,辭了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罷。我終於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經歷;僅知道有一個過繼的兒子,她大約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願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
《阿長與〈山海經〉》——阿長是魯迅小時候的保姆。記述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朴實而又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的性格;對她尋購贈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之情,充滿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

我總要上下四方尋求,得到一種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即使人死了真有靈魂,因這最惡的心,應該墮入地獄,也將決不改悔,總要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
《二十四孝圖》——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魯迅先生從自己小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
揭示了中國兒童可憐《五猖會》——五猖會是一個迎神賽會,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個節日。記述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父親強迫背誦《鑒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 向雲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 蟋蟀們在這里彈琴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櫥教育的尖銳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

中西的思想確乎有一點不同。聽說中國的孝子們,一到將要「罪孽深重禍延父母」的時候,就買幾斤人參,煎湯灌下去,希望父母多喘幾天氣,即使半天也好。我的一位教醫學的先生卻教給我醫
生的職務道:可醫的應該給他醫治,不可醫的應該給他死得沒有痛苦。——但這先生自然是西醫。
《父親的病》——父親被庸醫治死,一直是埋在魯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點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看新書的風氣便流行起來,我也知道了中國有一部書叫《天演論》。星期日跑到城南去買了來,白紙石印的一厚本,價五百文正。翻開一看,是寫得很好的字,開首便道:——
「赫胥黎獨處一室之中,在英倫之南,背山而面野,檻外諸境,歷歷如在機下。乃懸想二千年前,當羅馬大將愷撒未到時,此間有何景物
《瑣記》——魯迅在這篇文章里主要回憶了自己離開紹興去南京求學的過程。作品描述了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和礦務鐵路學堂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作者記述了最初接觸進化論的興奮心情和不顧老輩反對,如飢如渴地閱讀《天演論》的情景,表現出探求真理的強烈慾望。

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於是點上一枝煙,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藤野先生》——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敘述在仙台醫專受日本學生歧視、侮辱和決定棄醫從文的經過。作者突出地記述了日本老師藤野先生的嚴謹、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情的懷念。

2. 為什麼魯迅小時候讀的書塾「三味書屋」的匾下一幅畫畫著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

鹿」與「祿」諧音,「鹿:包容「祿」的含義。祿者,俸給,俸祿,高官厚祿也。「祿」的本義是「福」,所以,「鹿」中又含有「福」的寓意。 「梅花鹿」與「梅花榜」有一定聯系:清代時,在魯迅故鄉紹興一帶,科舉考試之取錄名單發榜時是寫成「梅花榜」的——每一榜50名,第1名提高大寫,第2名排在右下方,余者如是依次按順時針方向寫去,則至第50名時剛好排在第1名的左下方,便構成一幅由人名編織的圓形梅花圖案——即被稱之為「梅花榜」或「梅花圖」。之所以要構成這種圖案也寓有象徵意義,同「松鹿圖」中的「梅花鹿」相彷彿。 考試發榜是「梅花榜」,「松鹿圖」中的「鹿」是「梅花鹿」——可見,「梅花」也是那時紹興讀書人美好的象徵。 "樹」也是取其同「書」的諧音的象徵意義,即「古樹」包容「古書」的寓意。 這類「梅花鹿伏在古樹下」的圖畫,其中的「古樹」也往往是「古柏樹」,因為松、柏有共通的特性。書,當然指經、史、子之類。 因此,「松鹿圖」是「雙關」圖,頗具象徵意義。其象徵寓意大略是:倘真誠地拜伏古樹下,就可望登上「梅花榜」,獲取高官厚祿了。所以,「松鹿圖」既是美好的圖畫,但它也是一種無字的勸勉,其「味」在畫面之外。在中國封建社會里,把「鹿」和「松」、「柏」畫在一起的圖畫,較為流行,特別在清代的儒者書生之家常常把它懸掛壁上,是他們給自己含蓄祝福的意思,比貼上有字的對聯之類要顯得雅緻。「三味書屋」鄭重懸掛此畫,正是書屋主人思想體系的標志參考資料: http://..com/question/21485083.html?fr=qrl3

3. 客廳正中掛畫圖有山有水有日出有鹿有魚好么

這幅畫挺好的,山水畫有太陽還有鹿。梅花鹿表示是一路發的意思。魚是年年有餘的意思。

4. 回憶魯迅先生(節選)閱讀題,急!急!急!~~~~~~~~~~~

周曄、魯迅的侄女,魯迅的三弟周建人的女兒。
參考資料:http://www.stu.com.cn/browse/54/shang/x4/yw/x4yw28-30.htm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國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於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台醫學院學醫,後從事文藝工作,企圖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發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期間曾回國奉母命結婚,夫人朱安。1909年,與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譯《域外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范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後,參加《新青年》雜志工作,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傑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為北洋軍閥政府所通緝,南下到廈門大學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在中山大學任教務主任。1927年10月到達上海,開始與其學生許廣平同居。1929年,兒子周海嬰出世。1930年起,先後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反抗國民黨政府的獨裁統治和政治迫害。從1927年到1936年,創作了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雜文,收輯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編》、《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遺》等專集中。魯迅的一生,對中國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領導、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學團體;主編了《國民新報副刊》〔乙種〕、《莽原》、《語絲》、《奔流》、《萌芽》、《譯文》等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極培養青年作者;大力翻譯外國進步文學作品和介紹國內外著名的繪畫、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學,編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整理《嵇康集》,輯錄《會稽郡故書雜錄》、《古小說鉤沈》、《唐宋傳奇錄》、《小說舊聞鈔》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結核病逝於上海,上海民眾上萬名自發舉行公祭、送葬,葬於虹橋萬國公墓。1956年,魯迅遺體移葬虹口公園,毛澤東為重建的魯迅墓題字。1938年出版《魯迅全集》〔二十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魯迅著譯已分別編為《魯迅全集》〔十卷〕,《魯迅譯文集》〔十卷〕,《魯迅日記》〔二卷〕,《魯迅書信集》,並重印魯迅編校的古籍多種。1981年出版了《魯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紹興、廣州、廈門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小說《祝福》、《阿Q正傳》、《葯》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

〔據《辭海》1989年版改寫〕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25614086.html?si=2
回答者: BY流星暗夜月刃 - 江湖新秀 四級 5-9 19:12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作者:周曄
回答者: 米莉莉 - 試用期 一級 5-10 18:31
周曄與魯迅先生

魯迅,出生在一個逐漸沒落的士大夫家庭,祖父因科場案下獄,父親又久病不愈。作為長子,魯迅為了給父親治病,常常出入當鋪和葯店,飽受人們的冷眼。在鄉下外婆家裡,他有機會接觸農村社會,和農民的孩子親密相處,從中感受到農民生活的困苦和他們勤勞、純朴的性格。這些經歷使他對勞動人民有著深切的同情。這一點在周曄寫的《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中「救助車夫」這件事可以體現出來。

魯迅於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逝世。廣大群眾聞訊後,冒著被反動軍警逮捕的危險,爭先瞻仰遺容,數萬群眾自動為他送葬。周曄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描述了當時的情景。22日,覆蓋著上海民眾敬獻的「民族魂」旗幟的遺體,安放在萬國公墓。

魯迅先生的一生寫了大量的著作,無情地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罪惡和舊中國的黑暗。反動派非常害怕魯迅的文章,不許他發表,而且要逮捕他,但他始終與敵人做著不屈不撓的斗爭。從《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談碰壁」中,我們感受到他救國救民,不顧個人安危、不怕碰壁的頑強斗爭精神,我們也彷彿看到了他「橫眉冷對千夫指」的英雄形象。

魯迅兄弟三人,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周曄是周建人的女兒,所以她稱魯迅為伯父。周建人在晚年,由女兒周曄執筆,自己口述,出版了《魯迅故家的敗落》一書。
回答者:hlz840519 - 試用期 一級 5-4 17:37

周曄 女,1964年5月生,哈爾濱人。北京郵電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領導科學。獲中共中央黨校法學博士學位,現任北京郵電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合著及主編書籍有十餘本。近年來,先後發表有關政治學,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等方面論文40餘篇,其中13篇論文獲省部級優秀論文一等獎;在校內承擔重大課題十一項。周曄、魯迅的侄女,魯迅的三弟周建人的女兒。
參考資料:http://www.stu.com.cn/browse/54/shang/x4/yw/x4yw28-30.htm

周曄與魯迅先生

魯迅,出生在一個逐漸沒落的士大夫家庭,祖父因科場案下獄,父親又久病不愈。作為長子,魯迅為了給父親治病,常常出入當鋪和葯店,飽受人們的冷眼。在鄉下外婆家裡,他有機會接觸農村社會,和農民的孩子親密相處,從中感受到農民生活的困苦和他們勤勞、純朴的性格。這些經歷使他對勞動人民有著深切的同情。這一點在周曄寫的《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中「救助車夫」這件事可以體現出來。

魯迅於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逝世。廣大群眾聞訊後,冒著被反動軍警逮捕的危險,爭先瞻仰遺容,數萬群眾自動為他送葬。周曄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描述了當時的情景。22日,覆蓋著上海民眾敬獻的「民族魂」旗幟的遺體,安放在萬國公墓。

魯迅先生的一生寫了大量的著作,無情地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罪惡和舊中國的黑暗。反動派非常害怕魯迅的文章,不許他發表,而且要逮捕他,但他始終與敵人做著不屈不撓的斗爭。從《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談碰壁」中,我們感受到他救國救民,不顧個人安危、不怕碰壁的頑強斗爭精神,我們也彷彿看到了他「橫眉冷對千夫指」的英雄形象。

魯迅兄弟三人,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周曄是周建人的女兒,所以她稱魯迅為伯父。周建人在晚年,由女兒周曄執筆,自己口述,出版了《魯迅故家的敗落》一書。
回答者:hlz840519 - 試用期 一級 5-4 17:37

周曄 女,1964年5月生,哈爾濱人。北京郵電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領導科學。獲中共中央黨校法學博士學位,現任北京郵電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合著及主編書籍有十餘本。近年來,先後發表有關政治學,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等方面論文40餘篇,其中13篇論文獲省部級優秀論文一等獎;在校內承擔重大課題十一項。
回答者:風月雅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5-7 09:18

周曄、魯迅的侄女,魯迅的三弟周建人的女兒。
參考資料:http://www.stu.com.cn/browse/54/shang/x4/yw/x4yw28-30.htm
對嗎
回答者:tingxiaohan - 魔法學徒 一級 5-7 09:25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國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
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於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
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台醫學院學醫,
後從事文藝工作,企圖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
發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期間曾回國奉母命結婚,夫人朱
安。1909年,與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譯《域外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回國,
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
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范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
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
基石。五四運動前後,參加《新青年》雜志工作,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
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
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
集續編》等專集。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
史上的不朽傑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為北洋軍閥政府所通緝,
南下到廈門大學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在中山大學任
教務主任。1927年10月到達上海,開始與其學生許廣平同居。1929年,兒子周海嬰
出世。1930年起,先後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
障同盟,反抗國民黨政府的獨裁統治和政治迫害。從1927年到1936年,創作了歷史
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雜文,收輯在《而已集》、《三閑集》、
《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
《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編》、《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和《集
外集拾遺》等專集中。魯迅的一生,對中國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領導、
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學團體;主編了《國民新報副刊》〔乙種〕、
《莽原》、《語絲》、《奔流》、《萌芽》、《譯文》等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
極培養青年作者;大力翻譯外國進步文學作品和介紹國內外著名的繪畫、木刻;搜
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學,編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整
理《嵇康集》,輯錄《會稽郡故書雜錄》、《古小說鉤沈》、《唐宋傳奇錄》、
《小說舊聞鈔》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結核病逝於上海,上海民眾上萬名自發
舉行公祭、送葬,葬於虹橋萬國公墓。1956年,魯迅遺體移葬虹口公園,毛澤東為
重建的魯迅墓題字。1938年出版《魯迅全集》〔二十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魯迅著譯已分別編為《魯迅全集》〔十卷〕,《魯迅譯文集》〔十卷〕,《魯迅日
記》〔二卷〕,《魯迅書信集》,並重印魯迅編校的古籍多種。1981年出版了《魯
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紹興、廣州、廈門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
紀念館等。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
本。小說《祝福》、《阿Q正傳》、《葯》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
回答者:307454640 - 試用期 一級 5-8 20:22

魯迅簡介

--------------------------------------------------------------------------------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國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於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台醫學院學醫,後從事文藝工作,企圖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發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期間曾回國奉母命結婚,夫人朱安。1909年,與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譯《域外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范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後,參加《新青年》雜志工作,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傑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為北洋軍閥政府所通緝,南下到廈門大學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在中山大學任教務主任。1927年10月到達上海,開始與其學生許廣平同居。1929年,兒子周海嬰出世。1930年起,先後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反抗國民黨政府的獨裁統治和政治迫害。從1927年到1936年,創作了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雜文,收輯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編》、《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遺》等專集中。魯迅的一生,對中國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領導、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學團體;主編了《國民新報副刊》〔乙種〕、《莽原》、《語絲》、《奔流》、《萌芽》、《譯文》等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極培養青年作者;大力翻譯外國進步文學作品和介紹國內外著名的繪畫、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學,編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整理《嵇康集》,輯錄《會稽郡故書雜錄》、《古小說鉤沈》、《唐宋傳奇錄》、《小說舊聞鈔》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結核病逝於上海,上海民眾上萬名自發舉行公祭、送葬,葬於虹橋萬國公墓。1956年,魯迅遺體移葬虹口公園,毛澤東為重建的魯迅墓題字。1938年出版《魯迅全集》〔二十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魯迅著譯已分別編為《魯迅全集》〔十卷〕,《魯迅譯文集》〔十卷〕,《魯迅日記》〔二卷〕,《魯迅書信集》,並重印魯迅編校的古籍多種。1981年出版了《魯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紹興、廣州、廈門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小說《祝福》、《阿Q正傳》、《葯》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

〔據《辭海》1989年版改寫〕
回答者:WENGLEIJIE - 魔法師 四級 5-8 20:40

周曄、魯迅的侄女,魯迅的三弟周建人的女兒。
參考資料:http://www.stu.com.cn/browse/54/shang/x4/yw/x4yw28-30.htm

周曄與魯迅先生

魯迅,出生在一個逐漸沒落的士大夫家庭,祖父因科場案下獄,父親又久病不愈。作為長子,魯迅為了給父親治病,常常出入當鋪和葯店,飽受人們的冷眼。在鄉下外婆家裡,他有機會接觸農村社會,和農民的孩子親密相處,從中感受到農民生活的困苦和他們勤勞、純朴的性格。這些經歷使他對勞動人民有著深切的同情。這一點在周曄寫的《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中「救助車夫」這件事可以體現出來。

魯迅於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逝世。廣大群眾聞訊後,冒著被反動軍警逮捕的危險,爭先瞻仰遺容,數萬群眾自動為他送葬。周曄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描述了當時的情景。22日,覆蓋著上海民眾敬獻的「民族魂」旗幟的遺體,安放在萬國公墓。

魯迅先生的一生寫了大量的著作,無情地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罪惡和舊中國的黑暗。反動派非常害怕魯迅的文章,不許他發表,而且要逮捕他,但他始終與敵人做著不屈不撓的斗爭。從《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談碰壁」中,我們感受到他救國救民,不顧個人安危、不怕碰壁的頑強斗爭精神,我們也彷彿看到了他「橫眉冷對千夫指」的英雄形象。

魯迅兄弟三人,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周曄是周建人的女兒,所以她稱魯迅為伯父。周建人在晚年,由女兒周曄執筆,自己口述,出版了《魯迅故家的敗落》一書。
回答者:hlz840519 - 試用期 一級 5-4 17:37

周曄 女,1964年5月生,哈爾濱人。北京郵電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領導科學。獲中共中央黨校法學博士學位,現任北京郵電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合著及主編書籍有十餘本。近年來,先後發表有關政治學,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等方面論文40餘篇,其中13篇論文獲省部級優秀論文一等獎;在校內承擔重大課題十一項。
回答者:風月雅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5-7 09:18

周曄、魯迅的侄女,魯迅的三弟周建人的女兒。
參考資料:http://www.stu.com.cn/browse/54/shang/x4/yw/x4yw28-30.htm
對嗎
回答者:tingxiaohan - 魔法學徒 一級 5-7 09:25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國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
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於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
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台醫學院學醫,
後從事文藝工作,企圖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
發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期間曾回國奉母命結婚,夫人朱
安。1909年,與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譯《域外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回國,
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
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范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
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
基石。五四運動前後,參加《新青年》雜志工作,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
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
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
集續編》等專集。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
史上的不朽傑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為北洋軍閥政府所通緝,
南下到廈門大學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在中山大學任
教務主任。1927年10月到達上海,開始與其學生許廣平同居。1929年,兒子周海嬰
出世。1930年起,先後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
障同盟,反抗國民黨政府的獨裁統治和政治迫害。從1927年到1936年,創作了歷史
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雜文,收輯在《而已集》、《三閑集》、
《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
《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編》、《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和《集
外集拾遺》等專集中。魯迅的一生,對中國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領導、
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學團體;主編了《國民新報副刊》〔乙種〕、
《莽原》、《語絲》、《奔流》、《萌芽》、《譯文》等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
極培養青年作者;大力翻譯外國進步文學作品和介紹國內外著名的繪畫、木刻;搜
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學,編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整
理《嵇康集》,輯錄《會稽郡故書雜錄》、《古小說鉤沈》、《唐宋傳奇錄》、
《小說舊聞鈔》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結核病逝於上海,上海民眾上萬名自發
舉行公祭、送葬,葬於虹橋萬國公墓。1956年,魯迅遺體移葬虹口公園,毛澤東為
重建的魯迅墓題字。1938年出版《魯迅全集》〔二十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魯迅著譯已分別編為《魯迅全集》〔十卷〕,《魯迅譯文集》〔十卷〕,《魯迅日
記》〔二卷〕,《魯迅書信集》,並重印魯迅編校的古籍多種。1981年出版了《魯
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紹興、廣州、廈門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
紀念館等。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
本。小說《祝福》、《阿Q正傳》、《葯》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

魯迅簡介

--------------------------------------------------------------------------------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國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於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台醫學院學醫,後從事文藝工作,企圖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發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期間曾回國奉母命結婚,夫人朱安。1909年,與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譯《域外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范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後,參加《新青年》雜志工作,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傑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為北洋軍閥政府所通緝,南下到廈門大學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在中山大學任教務主任。1927年10月到達上海,開始與其學生許廣平同居。1929年,兒子周海嬰出世。1930年起,先後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反抗國民黨政府的獨裁統治和政治迫害。從1927年到1936年,創作了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雜文,收輯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編》、《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遺》等專集中。魯迅的一生,對中國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領導、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學團體;主編了《國民新報副刊》〔乙種〕、《莽原》、《語絲》、《奔流》、《萌芽》、《譯文》等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極培養青年作者;大力翻譯外國進步文學作品和介紹國內外著名的繪畫、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學,編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整理《嵇康集》,輯錄《會稽郡故書雜錄》、《古小說鉤沈》、《唐宋傳奇錄》、《小說舊聞鈔》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結核病逝於上海,上海民眾上萬名自發舉行公祭、送葬,葬於虹橋萬國公墓。1956年,魯迅遺體移葬虹口公園,毛澤東為重建的魯迅墓題字。1938年出版《魯迅全集》〔二十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魯迅著譯已分別編為《魯迅全集》〔十卷〕,《魯迅譯文集》〔十卷〕,《魯迅日記》〔二卷〕,《魯迅書信集》,並重印魯迅編校的古籍多種。1981年出版了《魯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紹興、廣州、廈門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小說《祝福》、《阿Q正傳》、《葯》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

〔據《辭海》1989年版改寫
回答者: 406003931 - 試用期 一級 5-13 18:03
周曄 女,1964年5月生,哈爾濱人。北京郵電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領導科學。獲中共中央黨校法學博士學位,現任北京郵電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合著及主編書籍有十餘本。
回答者: 水果111111 - 初入江湖 二級 5-14 19:13
作者簡介:周曄 女,1964年5月生,哈爾濱人。北京郵電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領導科學。獲中共中央黨校法學博士學位,現任北京郵電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合著及主編書籍有十餘本。近年來,先後發表有關政治學,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等方面論文40餘篇,其中13篇論文獲省部級優秀論文一等獎;在校內承擔重大課題十一項。
文章主題:這篇文章是周曄寫的回憶伯父的紀念性文章,通過回憶伯父魯迅先生生前給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幾件事,說明魯迅先生是一個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表達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無比懷念、熱愛與敬仰之情。

5. 三明兩日游

三明是全國著名的文明城、衛生城、園林城、雙擁城、優秀旅遊城市。
朋友,文明、清明、開明的三明,竭誠地歡迎您!
主 要 景 區

金湖
位於武夷山南端的泰寧縣境內,系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地質公園,為福建省最大人工湖,湖面五萬多畝,縱深60餘公里,庫容達8.7億立方米。在大金湖景象萬千的水上天然大佛寺,游戈萬頃碧波上,呼吸著迎面撲來的習習靈氣,舉目可見一尊尊天然"大佛"接踵而至:"如來佛祖"慈眉善目,"印身佛影"指點迷津,"水上觀音"臨水而居,"紅臉伽藍"威風凜凜,"羅漢"修行,"達摩"誦經,"彌勒"開心……在他們周圍,還有成群結隊的"聖象"、大大小小的"金龜",以及"藏龍"、"卧虎"等都充滿了這方山水的靈氣,靜靜地在此修行千年復千年。
雲游水上天然大佛寺,有緣之人不但能於祥雲繚繞之間釋放自我,領悟碧水丹山的詩情畫意,更能感受到大金湖山水的靈氣,讓心放鬆,讓心安慰。

上清溪
位於金湖上游,漂流全長15公里,曲折穿梭於深山峽谷、丹崖幽林之間,兩岸壁立千仞,奇岩拔扈,融"野、幽、奇、趣、險"於一體,一年四季均可漂流。泛流方圓幾十公里,保留著最原始、最野性的自然景緻。飛禽不避人,人過谷傳聲。99曲、88灘、77彎、66峰、55岩、44景、33里,讓您飽嘗有驚無險的刺激,因"妙在原始,美在自然"而享譽"華東第一漂"。

尚書第
座落於泰寧縣城中央,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明代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天啟間協理京營戌政太子太保兵部尚書李春燁宅第,面積達四千多平方米(南北長87米,東西寬52米),主體建築為五幢,輔房八棟,分五道門一字排列,除廳堂、天井、迴廊外,有房120餘間,均系磚石、木結構,甫道、庭院、走廊、天井全用花崗岩石板鋪設,廳堂是方磚地,天井有石柱花架和石水缸,庭院前的甫道設五重門樓,橫匾分別有"尚書第"、"柱國少保"、"四世一品"、"禮門"、"義路"、"曳覆星辰"、"依光日月"、"都諫"等石刻。尚書第建築布局嚴謹、合理,對於研究明代建築有較高價值,現"尚書第"內辟有"明代蠟像館"等。

桃源洞
位於距永安市區8公里處,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AAAA級旅遊區。因溪旁遍植桃花而得名。沿溪多美景,素有"水似灕江山武"之稱,而其中一線天,全長120米,兩側石壁高三四十米,最高處達九十米,整齊如同刀劈劍削,人需側身而行,徐霞客贊道:"余所見一線天數處,武夷、黃山、浮蓋,曾未見若此之大而逼、遠而整者",是桃源洞勝景之精華,2002年3月,被確定為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紀錄之最。

鱗隱石林
位於永安西北13公里的大湖鄉,風景區面積1.21平方公里,附近還有翠雲洞、壽春岩、洪山洞、十八洞、石洞寒泉等五個景片。這里聳立著奇形怪狀的石柱196座,最高的36米。據考證,在距今五千萬年以前,這里原來是海底,由於地殼運動,才形成現在這樣的石林景觀。
鱗隱石林地勢有兩大特徵:其一"別有洞天",這里有石門初步、妙哉亭遺址、十笏山河、仙猴抱桃、地下迷宮等20多個景點。其二為"卧龍潭",有吟風弄月、遠眺台、攬勝窗、點額、獨樂洞等景點。

安貞堡
位於永安市槐南鄉西華,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佔地15畝,大小房間320多間,上下3層,共有18個廳,12個廚房、5口水井,可供千餘人食住。它始建於清光緒乙酉年(1885年)。是當地太學生池占瑞和他的兒子池雲龍出資興建的,故又稱"池貴城"。池雲龍曾多次晉京參觀、訪問,回來後親自設計、繪圖,借鑒了北京古建築藝術風格。建造歷時16年,耗金萬兩。一個世紀過去了,安貞堡櫛風沐雨,巍然屹立,成為八閩大地不可多得的寶貴文物。

玉華洞
位於將樂縣城南7公里的天階山下,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洞總長10公里,主洞長5里。因洞內岩石光潔如玉,光華四射而得名,是福建省最長最大的石灰岩溶洞,被譽為"閩山第一洞",列"中國四大名洞之一"。
玉華洞內有兩條通道,分藏禾、雷公。果子、黃泥、溪源、白雲六個支洞、洞內有石泉、井泉、靈泉三股泉水,清澈甘冽,潺潺有聲,有達摩面壁,仙人田、地下龍宮、瑤池五女、碩果累累,五更天等一百六十多景,前後洞口及洞內的岩壁上,保存著許多宋代以來的摩崖石刻,宋代著名理學家楊時,民族英雄李綱曾游此洞,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稱贊"此洞炫巧爭奇,遍布幽奧,透露處層層有削玉裁雲之態"。
幽深的玉華洞是實施洞穴療法的"天然醫院",洞內溫度長年保持18℃,涼風習習,空氣清新,其前洞空氣在洞內受冷下流往前洞噴出,前洞口的風力強達4級,構成聞名的"一扇風",令人心曠神怡,洞內充滿豐富的游離子,泉水飽含豐富的微量元素,其環境對於氣管炎、關節炎疾病有良好的療效。

天鵝洞
位於寧化縣城東28公里處,因其山形似天鵝般洞內鍾乳石如同天鵝般潔白而得名。天鵝洞群包括天鵝洞、神風洞、石屏洞、水晶洞、山澗一線天等6個風貌各異的溶洞,是福建省規模最大的、數量最多、分布最密的岩溶地貌風景區。

客家祖地
"北有大槐樹,南有石壁村"。在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等歷史時期,中原漢人為避戰亂南遷,大多聚居於此,而後陸續向外衍播。石壁因此成為如今遍布世界五大洲八十多個國家和地區1。2億客家人的祖地。石壁客家公祠供祀著160姓客家的先祖牌位,收藏客家族譜、家乘和客家史料。每年10月為"祭祖月",在石壁舉行世界客屬祭祖大典等活動,平時根據遊客需求舉行祭祖儀式。

龍棲山
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因古傳有龍潛於此而得名,全區面積63.85平方公里,擁有6萬畝原始森林,野生動物資源異常豐富,其中珍貴的有南方紅豆杉群、柳杉群、金錢松、華南虎、雲豹、娃娃魚、梅花鹿等。
龍棲山峰青巒秀、翠疊綠擁,古木參天、山花爛漫、秀水長流,較為著名的景點有龍潭瀑布、梅花鹿苑、古厝橋、雲海奇觀、仙人堂、連片黃山松等。
龍棲山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尤其是夏季,白天溫度不過30℃,是避暑休閑的勝地。

格氏栲

位於距三明市區20公里處,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和國家森林公園,以全世界面積最大的格氏栲純樹種群落而榮登綠色王國榜首,有"世界之最"之稱,植物學家譽之為"鳳毛麟角"。區內自然資源豐富,有千餘種維管束植物,三百餘種珍禽異獸,千餘種昆蟲及數十種經濟菌類,是國內外專家、學者科研、考察的熱點。1992年以來,保護區得到開發,興建了森林度假村等配套接待設施,成為生態旅遊的熱點。

淘金山

位於沙縣城西2公里處,又名屯軍山、華山,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海拔450米,山多奇石,兀立於叢林中,尤以三迭岩、金龜石、將軍寨等最為出色。山中有千年古剎棲雲寺、華山古殿、宗教風情獨特的山勝大聖廟及宋代"理學四賢"之一羅從彥祠堂等景觀,50餘處摩崖石刻為宋至當代名家手跡。長達42米的石雕卧佛和鐵樹群,堪稱奇絕。

瑞雲山

距三明市區6公里處,國家AAAA級旅遊區,以獨特的火山岩地貌、奇異的植物造景、幽雅的岩洞古剎著稱。其間瑞雲洞內有一座始建於宋代的五開間木結構廟宇,佛道共居一室,堪稱一絕。洞口石壁如削,有宋、明、清代摩崖石刻數處。雄偉逼真的馬背,逶迤險峻的棧道,氣宇軒昂的亭閣,是人們登高覽勝的好去處。每當夜幕降臨,映托著縷縷晚霞紅雲,瑞雲山麓更顯妖嬈。
水上游三明

位於三明市區,是三明城市風光的一道翡翠長廊,上至三元區城關大橋,下至斑竹水電站的兩岸五橋之間,遠山如黛,近嶺如墨,樓房掩映在萬綠叢中,碧水倒映著天光雲影,盡顯三明山水城市"水在城中,城在綠中"的獨特風韻。或乘坐"閩光號"遊船水上游覽,或漫步江濱兩岸,古榕、垂柳、亭台、城雕,盡收眼底。入夜華燈輝映,水中明月,腳下繁星,讓人體會"青山碧水畫中游,臨風如舉天上客"的愜意。

6. <<朝花夕拾>>中哪些篇目寫作者自己的讀書情況

《狗•貓•鼠》——在這篇文章里,魯迅先生清算貓的罪行:第一,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盡情玩弄夠了,才吃下去;第二,它與獅虎同族,卻天生一副媚態;第三,它老在配合時嗥叫,令人心煩;第四,它吃了我小時候心愛的一隻小隱鼠。雖然後來證實並非貓所害,但我對貓是不會產生好感的,何況它後來確實吃了小兔子!這篇文章取了「貓」這樣一個類型,尖銳而又形象地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
《阿長與〈山海經〉》——阿長是魯迅小時候的保姆。記述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朴實而又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的性格;對她尋購贈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之情,充滿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
《二十四孝圖》——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魯迅先生從自己小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
揭示了中國兒童可憐《五猖會》——五猖會是一個迎神賽會,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個節日。記述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父親強迫背誦《鑒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無常》——無常是個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時候,看到母親哭死去的兒子那麼悲傷,決定放兒子「還陽半刻」,結果被頂頭上司閻羅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憶無常的時候,時不時加進幾句對現實所謂正人君子的諷刺,虛幻的無常給予當時魯迅寂寞悲涼的心些許的安慰。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櫥教育的尖銳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
《父親的病》——父親被庸醫治死,一直是埋在魯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點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鎖記》——魯迅在這篇文章里主要回憶了自己離開紹興去南京求學的過程。作品描述了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和礦務鐵路學堂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作者記述了最初接觸進化論的興奮心情和不顧老輩反對,如飢如渴地閱讀《天演論》的情景,表現出探求真理的強烈慾望。
《藤野先生》——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敘述在仙台醫專受日本學生歧視、侮辱和決定棄醫從文的經過。作者突出地記述了日本老師藤野先生的嚴謹、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情的懷念。
《范愛農》——追敘作者在日留學時和回國後與范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范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熱點內容
輕簡花藝 發布:2025-08-18 23:28:09 瀏覽:304
昆侖玫瑰花 發布:2025-08-18 23:21:35 瀏覽:906
見三山翁插山茶花一朵二首 發布:2025-08-18 23:19:17 瀏覽:657
滻灞花卉 發布:2025-08-18 23:14:49 瀏覽:3
圖片狗嘴上一朵花 發布:2025-08-18 23:14:46 瀏覽:954
微型白蠟盆景 發布:2025-08-18 23:14:05 瀏覽:483
秋季里櫻花 發布:2025-08-18 23:03:27 瀏覽:105
鬼盆栽消耗 發布:2025-08-18 23:03:19 瀏覽:382
會議桌花花語 發布:2025-08-18 23:00:47 瀏覽:65
梅花墊片 發布:2025-08-18 22:59:18 瀏覽: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