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古爭梅花三弄

古爭梅花三弄

發布時間: 2021-02-28 05:37:24

『壹』 梅花三弄的古箏譜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晉隋以來便有此曲,原是晉代桓伊所奏之專笛曲屬,後經唐代名琴家顏師古移植為琴曲。樂曲曲調優美,旋律優雅,格調清新,歷來深受人們的喜歡。

箏曲《梅花三弄》是在近代琴家打譜琴曲《梅花三弄》的基礎上進行移植、編訂而來。相對於琴曲,移植後的箏曲在結構上略有變動,有刪節,顯得更為緊湊。在保持了琴味的基礎上,還充分考慮古箏的表現技巧,可謂「琴」味「箏」味兼容並包。

樂曲名稱由來於音樂中代表梅花形象的曲調在不同的段落中反復出現三次,由此稱《梅花三弄》。樂曲表現了梅花昂首挺拔的不屈姿態以及傲雪斗霜的高尚品格,並借梅花潔白、芬芳和不畏嚴寒的特性來抒發人們對堅貞不屈之秉性、高尚情操的贊美。

『貳』 中國古代十大名曲的梅花三弄

曲中來泛音曲調在不同徽位自上重復了三次,故稱「三弄」。相傳晉恆伊作笛《梅花三弄》,後人移植為琴曲。樂曲通過歌頌梅花不畏寒霜、迎風斗雪的頑強性格,來贊譽具有高尚情操之人。1972年王建中改編成鋼琴曲,表現的主題則是毛澤東《詠梅》。

『叄』 電視劇《梅花烙》中的《梅花三弄》的古箏簡譜

剩下的部分在這專里屬


http://www.sooopu.com/html/101/101691.html

『肆』 梅花三弄的整首詩和它的詩意

(一)

月煉金精雪煉魂,岩阿倚立樂天真。

寒魔驚破群芳夢,逸士年來喜報春。
(二)

無意爭春眾艷中,花開花落兩從容。

休憑得失言身價,脫卻塵勞即俊雄。

(三)

玉質天生不合流,陰風陣陣咒難休。

素心自有高人識,踏雪尋君雅韻稠。

梅花一弄《傲骨奇志》
凌寒不改清奇志,笑迎酷霜展傲骨,
前世瑤台一花仙,願留紅塵香如故。
戲雪弄寒玉影舞,獨領風騷蹁躚至,
休道紅顏生來薄,冰心一片藏玉壺。

梅花二弄《逸韻清雅》
山煙蒼翠物華休,寒花透睽薰籠秀,
玉蕊無言美人語,逸韻清芬群芳羞。
冰肌玉骨仰尊首,騷人墨客杯中酒,
摩婆素月相映輝,鴻鵠一抹寫風流。

梅花三弄《幽香如故》
筠心淑意巧襯妝,愛朵情根著華裳,
西風也戀天姿色,故將霜雪催瓊芳。
偕你約蘭人間游,綴緔點葩綻玉光。
待到燕歸花爭艷,我自如泥魂留香。

梅花三弄

此曲借物詠懷,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來贊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曲中泛奇曲調在不同的微位上重覆了三次,所以稱為「三弄」。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早在唐代就在民間廣為流傳,是中國傳統藝術中表現梅花的佳作。全曲表現了梅花潔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並借物詠懷,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來贊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

《神奇秘譜》記載此曲最早是東晉桓伊所奏的笛曲。(不過,晉代的笛應該是指羌笛,是豎吹的,和現在的簫相若。)譜中解題雲:「桓伊出笛為梅花三弄之調,後人以琴為三弄焉。」 郭茂倩《樂府詩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鮑照(約414~466)《梅花落》解題稱,「《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聲猶有存者」。今存唐詩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說明南朝至唐間,笛曲《梅花落》較為流行。其樂曲內容,歷代曲譜都有所介紹,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現怨愁離緒的情感。

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潔不屈的節操與氣質為表現內容,「桓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調,高妙絕倫,後人入於琴。」「梅為花之最清,琴為聲之最清,以最清之聲寫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韻也」「三弄之意,則取泛音三段,同弦異征雲爾。」(明《伯牙心法》)從這里可看出,它首先是一首笛曲,後來才改編成古琴曲。明代有人認為是唐人顏師古把它改編成琴曲,流傳至今。

琴曲《梅花三弄》以泛聲演奏主調,曲的前半部以泛音曲調在不同的徽位上重復了三次,用來描繪梅花的清雅高潔,並因此而稱為「三弄」,樂曲的後半部則用稍快的曲調再加上音色的變化,來表達梅花在寒風中迎風搖曳的堅毅不屈的形態。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三十平調曲與卷三十三清調曲中各有1解題,提到相和三調器樂演奏中,以笛作「下聲弄、高弄、游弄」的技法。今琴曲中「三弄」的曲體結構可能就是這種表演形式的遺存。

今演奏用譜有虞山派《琴譜諧聲》(清周顯祖編,1820年刻本)的琴簫合譜,其節奏較為規整,宜於合奏;廣陵派晚期的《蕉庵琴譜》(清秦淮瀚輯,1868年刊本),節奏自由跌宕,更顯梅花剛健挺拔的氣質,特別曲終前音樂突然從F調轉入a角調,令人耳目一新。

情趣高雅的《梅花三弄》,以它鮮明的音樂形象和特有的藝術魅力,也為今天人們所喜愛。其演奏形式,除古琴獨奏、琴蕭合奏外,還被改編為鋼琴獨奏、民樂合奏、琵琶獨奏、琴與編鍾合奏等廣為流傳。這些演奏形式,也甚為悅耳動聽和具有古情古意。

『伍』 古箏里《梅花三弄》到底是幾級的曲目怎麼各有說法

因為有各種的教材,教材上有不同的說法,其實在中國音樂協會中《梅花三弄》屬於六級曲子

『陸』 古箏 梅花三弄

這首曲子是從古琴移植過來的,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改編。主要看你的喜好來選擇用誰的譜子。

『柒』 古箏曲梅花三弄的歷史是什麼

明朱權編輯的《神奇秘譜》記載此曲最早是東晉時桓伊所奏的笛曲。後由笛曲改編為古琴曲,全曲表現了梅花潔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此曲借物詠懷,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來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此曲結構上採用循環再現的手法,重復整段主題三次,每次重復都採用泛音奏法,故稱為《三弄》。體現了梅花潔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桓伊橫笛做三弄――《梅花三弄》 梅花,志高潔,冰肌玉骨,凌寒留香,歷來是文人墨客詠嘆的對象。《梅花三弄》是笛曲或簫曲,後被改編為琴曲。 「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調反復演奏三次。這種反復的處理旨在喻梅花在寒風中次第綻放的英姿、不曲不屈的個性和節節向上的氣概。 《梅花三弄》的歷史典故是東晉大將桓伊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調》的故事。《晉書·列傳五十一》和《世說新語·任誕第二十三》里都曾記載了這段典故。 王徽之應召赴東晉的都城建康,所乘的船停泊在青溪碼頭。恰巧桓伊在岸上過,王徽之並不相識他。這時船上一位客人道,「這是桓野王(桓伊字野王)。」王徽之便命人對桓伊說:「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桓伊此時已是高官貴胄,但他也久聞王徽之的大名,便下車上船。桓伊坐在胡床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調,高妙絕倫。吹奏完畢,桓伊立即上車走了。賓主雙方沒有交談一句話。晉人之曠達不拘禮節、磊落不著形跡,由此事可見一斑。 根據《晉書》的介紹,桓伊是武將,被封為右軍將軍,都督豫州諸軍事。也許是音樂陶冶了他的心性,桓伊為人謙虛樸素,個性不張揚,曾立大功而從未招忌。正是由於這樣的性格,他才能靜的下心來精研音樂。《晉書》稱贊了他這方面的突出才能,「善音樂,盡一時之妙,為江左第一。有邕柯亭笛,常自吹之。」 東晉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後秦苻堅率大軍進攻東晉,時任中郎將的桓伊與冠軍將軍謝玄,輔國將軍謝琰共破苻堅於淝水(即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而丞相謝安也因立下存晉之功而進官至太保。後來晉孝武帝之弟司馬道子與謝安發生權爭,屢進讒言,對謝安極盡誹謗。晉孝武帝對謝安有了猜疑之心,漸漸開始冷落謝安。桓伊為此很是不平。在一次宴會上,桓伊為晉孝武帝演奏一曲悲歌《怨詩》,詩中唱道:「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獨難。忠信事不顯,乃有見疑患。周旦佐文武,《金縢》功不刊。推心輔王政,二叔反流言。」其「聲節慷慨,俯仰可觀」。這使晉孝武帝甚有愧色,謝安也為之動容。 「梅花三弄」典故里的另一位主角王徽之,是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曾任黃門侍郎。王徽之行為怪誕,故作超脫,有才而放盪不羈,做官而不管事。 王徽之曾任車騎將軍桓沖手下的騎兵參軍一職。一次桓沖問他:「你在哪個官署辦公?」他回答說:「不知是什麼官署,只是時常見到牽馬進來,好像是馬曹。」桓沖又問:「官府里有多少馬?」他回答說:「不問馬,怎麼知道馬的數目?」桓沖又問:「近來馬死了多少?」他回答說:「未知生,焉知死?」 王徽之的答復幽默詼諧,但都有來處。西漢時丞相府曾設馬曹,但東晉時軍中並無馬曹一職,王徽之為顯示自己率性超脫,不理俗務,故意說成馬曹。後來,宋代陸游曾有「文辭博士書驢券,職事參軍判馬曹」的詩句,說的就是王徽之這一段典故。上述對話中「不問馬」,來自《論語·鄉黨》,原是說孔子的馬廄失火,孔子「不問馬」,只問傷了人沒有。「不知生,焉知死?」一句,則來自《論語·先進》,原文為「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王徽之答非所問,令人捧腹,但句句有來歷。其應變之妙,學問之深,令人佩服。 桓伊既敦和又風雅,而王徽之狂狷且博聞,二人相會雖不交一語,卻是難得的機緣。正是由於桓伊和王徽之的不期相遇,才導致了千古佳作《梅花三弄》的誕生。 據說明清金陵十里秦淮河上,《梅花三弄》是歌舫之上最流行的笛曲之一。《梅花三弄》幾乎成了以秦淮八艷為代表的名妓們的必修科目。槳聲燈影里傳來陣陣清笛聲,為當時一佳景。秦淮河甚至誕生了「停艇聽笛」、「邀笛步」等人文景觀。 1972年作曲家王建中將古曲《梅花三弄》改變為鋼琴曲,其表現主題為毛澤東的詞《卜運算元·詠梅》,即「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姜玉恆演唱過一首流行歌曲《梅花三弄》,也是取自古曲,歌詞這樣唱道「紅塵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撲鼻香,問世間情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許,看人間多少故事,最消魂梅花三弄。」 從通俗歌曲的角度來看,也算得上是一首佳作了。 然現代人玩古風,無論是表現政治品格,還是表現男女之情,畢竟少卻了古人的高格雅意,品味高下自見分曉,毋需多言。

『捌』 《梅花三弄》的典故是如何由來的

一個10歲的小男孩,跟隨父親從譙國銍縣千里迢迢宦遊蒸湘,便寓居在雲錦庵,讀書習武,觀梅吹笛。小男孩漸漸長大成人,初任淮南太守,後遷升豫州諸軍事、西中郎將,豫州刺史。

這個男孩長大之後仍然酷愛梅花,常常以梅譜曲,以笛演奏,音韻悠揚。夜幕降臨萬籟俱寂時,他吹起梅笛,婉轉清幽,經久不息,人們常以為是仙樂。

晉成帝常召這個男子吹梅笛,其間成帝一邊聽梅笛,還一邊做梅舞。他就是桓伊,東晉名將。

《晉書》稱贊他:

善音樂,盡一時之妙,為江左第一。

383年,前秦王符堅率百萬大軍進犯東晉,桓伊同謝安、謝石、謝玄等率8萬晉兵迎戰秦軍於淝水,史稱淝水之戰,以一當十,打得秦兵一敗塗地。戰後,桓伊功成身退,於385年,帶著心愛的柯亭笛又一次旅居衡陽雲錦庵。

這個柯亭笛可不是普通的笛子。它是由東漢文學家、書法家,才華橫溢的蔡邕精心製成的。據說當年,蔡邕全家曾到會稽高遷。那裡竹子成林,引起了蔡邕的逸趣,想取竹製笛以消除旅途之勞累。

一天午後,蔡邕獨自到竹林里挑竹料,可是並沒有找到合適的,只好掃興而歸,不覺來到柯亭,這個小巧玲瓏的竹亭子卻吸引住他。他邁步踏了進去,四邊瞧瞧,忽然對著屋檐下的竹子數了起來,數到第十六根就停住了,睜大眼睛獃獃地看著,好似想到了什麼。

蔡邕馬上搬來了一把梯子爬上去對著那根竹子又看又撫摸,越看越愛,並一邊喊著:「來人!快來人!把這第十六根竹子給我拆下來!」

隨從不解地說:「亭子昨天才蓋好,拆不得啊!您要竹子,後面竹林有的是我給你去砍來。」

蔡邕著急地說:「我要的並非普通的竹子,而是絲紋細密,又圓又直,不粗不細的竹子。你看這竹子光澤淡黃又有黑色的斑紋,從里到外都是一根再好不過的制笛材料,林子里的竹子我都找遍了,就沒有這么好的,請你還是給我拆下來吧!」

隨從砍下竹子後,蔡邕用它製成的笛子果然不同凡響。由於竹子取材於柯亭的緣故,因此取名「柯亭笛」。桓伊對這個柯亭笛愛護得很,常想著何時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竹林,能得老天垂愛作出更多優美的曲子。

但比起竹林,桓伊更愛雲錦庵的梅香,愛得如痴如醉。一個冬夜,雲錦庵所在的山上下起了大雪。清晨時桓伊放眼窗外,梅枝上的花蕾傲雪待放,好一幅「素艷雪凝樹,清香風滿枝」的畫面。

桓伊靈感突襲,立即興致勃勃地手握笛管,吹奏起當年在江邊即興為王徽之創作的《梅花引》。那清雅、悠然的笛聲繞過殿宇,穿過梅林,直上雲霄。夜幕降臨,萬籟俱靜,桓伊又吹起這首曲子,似乎要獻給天地聆聽。

不期然間,桓伊的笛聲不再孤獨,他聽到禪房裡有古箏的聲音正在附和這首曲子。桓伊沒想到在這荒山上還能有幸遇到知音,驚喜萬分的他循聲尋去,箏聲卻又停住。桓伊急忙問起寺僧,寺僧卻說寺院根本就沒有會彈奏古箏的人。

桓伊失落地返回房中,笑自己太過痴傻,在荒山中尋得知己,那是伯牙與子期千古難得的幸事。可自己不過平平凡凡一位賞樂之人,哪能有如此榮幸?也許是自己賞梅太久,出了幻覺。

不久後的一個清晨,雪後初晴,桓伊推窗望見梅花依然迎雪綻放。梅與雪融為一體,梅中有雪,雪中有梅。紅梅在白雪的映襯下,如剛出浴的少女,羞紅的臉龐更加嫵媚。桓伊即景生情,由情入神,又譜成梅花二調,與梅花前一調「合頭」,緊密銜接。

桓伊握笛吹奏,在另一徵位上用泛音重吹兩次,此時,如寧靜的西湖掀起萬頃碧波,跌宕起伏;又如草原異軍突起鐵馬賓士,曲調節奏此起彼伏,重復變幻,把傲骨錚錚、斗雪綻放的伊山梅花描寫得淋漓盡致。《梅花引》由此變得更加引人入勝。

夜裡,當桓伊再次奏起《梅花引》,某間禪房裡又飄出古箏聲與其相附和。在寂靜的夜色里,這聲聲圓潤的音色越發清晰。這一次,桓伊又急忙循聲尋至窗下,但還沒他找到人,箏聲卻又一次戛然而止。

初春,又是一場大雪,寺中梅花竟然二度綻放,舞玉翻銀,疏影橫斜,暗香浮動。桓伊情不自禁,再譜成梅花三調,與二調「合頭」,自此梅花三調遂成,《梅花引》已經被改進到令桓伊認為盡善盡美的程度了。

桓伊握笛吹起,泛音曲調在不同的徵位上重復三次,並在一調、

二調不同的徵位上重復一調,三調渾然一體,節奏漸趨平穩,然而意境更加深邃。通過音調變化,把音樂推向高潮,然後又漸趨悠揚,餘音裊裊。

到了晚上,一位老僧月下敲門,攜箏求見桓伊。桓伊立即起身相迎:「老禪師為何姍姍來遲?」

老僧回答說:「聽到將軍用笛吹奏《梅花三調》,老衲剽學已成,因此我冒昧前來,想與將軍笛箏合奏,不知將軍意下如何?」

桓伊高興地說:「我正有此意,請老禪師賜教。」於是二人笛箏合奏《梅花三調》,珠聯璧合,其音渾厚質朴,韻味雋永,更加優美動人。

奏完一曲,桓伊驚喜萬分。詢問之後才知道,原來老禪師是寺院住持,法號「智凱」,俗名」孝廷」,是伯牙弟子的後人,箏技出神入化。

後來,桓伊逝世後,《梅花三調》廣為流傳。到了唐代,著名琴師顏師古將《梅花三調》改為同名琴曲。明代朱權將《梅花三調》列入《神奇秘譜》輯中,並改曲名為《梅花三弄》。

『玖』 古有梅花三弄是什麼意思

《梅花來三弄》是中源國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國傳統藝術中表現梅花的佳作。明朱權編輯的《神奇秘譜》記載此曲最早是東晉時桓伊所奏的笛曲。後由笛曲改編為古琴曲,全曲表現了梅花潔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此曲借物詠懷,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來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此曲結構上採用循環再現的手法,重復整段主題三次,每次重復都採用泛音奏法,故稱為《三弄》。體現了梅花潔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熱點內容
一朵連接一朵 發布:2025-05-16 10:12:41 瀏覽:366
lol召喚師頭像情人節 發布:2025-05-16 10:12:02 瀏覽:862
武漢梅花鄔 發布:2025-05-16 10:11:51 瀏覽:339
小清新服裝店裝修綠植 發布:2025-05-16 10:07:29 瀏覽:571
cell情人節封面 發布:2025-05-16 10:03:36 瀏覽:934
植生插花 發布:2025-05-16 10:02:52 瀏覽:456
夢見插花生根 發布:2025-05-16 10:02:47 瀏覽:242
白茶花也 發布:2025-05-16 09:56:10 瀏覽:142
荷花青魚片 發布:2025-05-16 09:53:42 瀏覽:933
一般一朵 發布:2025-05-16 09:52:57 瀏覽: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