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李清照
⑴ 李清照的詠梅詞
玉樓春
李清照
紅酥肯放瓊苞碎,探著南枝開遍未。不知醞藉幾多香,但見包藏無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悶損闌干愁不倚。要來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
上片詠梅。首句以「紅酥」來比擬梅花花瓣的色彩,以「瓊苞」表現梅花含苞待放的美好,抓住了梅花的特點,用詞十分准確和新巧,顯出了易安作為女性而寫詞的細膩和別出心裁。次句寫梅花枝上有含苞待放的,有早已開放的,正是「南枝落,北枝開」,十分細膩有趣。三、四句採用對偶,著重寫尚未開放的梅花,想像梅花開後所呈現的幽香和意態是「幾多香」、「無限意」,匠心獨具,神采飽滿。
下片寫賞梅。道人,是易安自己的代稱,指學道之人。首句便將作者此時內心的心情和現在的外貌寫了出來,既是憔悴,又是愁苦的。甚至愁到連闌干都懶得去倚了,只兩句話便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名門女子的愁苦圖。但是,雖然心情不佳,賞梅的心卻不能因此廢棄,不能因為心情而錯過了大好時光,說不定明天東風一起,梅花就要被吹散、吹盡了呢!
這首詞是李清照詠梅詞中的上品,在詩詞史上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全詞不寫梅花開放的盛況,而是從含苞待放直接跳到梅花將敗,這是詠梅的奇筆,寫賞梅人雖然憔悴卻依然要賞梅,這是賞梅的奇思。這首詞十分能夠反映作者晚年流落江南後那種顛沛的心態。
⑵ 漁家傲 李清照是怎樣描寫梅花的
漁家傲·雪裡已知春信至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雪裡已知春信至專,寒梅點綴瓊枝膩。屬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尊沈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譯文
白雪皚皚,滿眼銀色世界。就在這銀色的世界裡,一樹寒梅點綴其間。那覆雪懸冰的梅枝,晶瑩剔透,別在枝頭的梅花,豐潤姣潔。就是從這傲雪而放的梅花,人們才知道了春天就要到來的消息。梅花含苞初綻,嬌美可憐,芳氣襲人,就像庭院里剛剛出浴,換了新妝的美人。
大自然可能也有偏愛,她憐愛這嬌艷的梅花,作為陪襯,才讓月光這樣皎潔清澈,玲瓏剔透,灑滿大地。讓我們舉杯開懷暢飲吧,值此花好月圓雪白的良宵,品酒賞梅,一醉方休。要知道,群花競艷,誰也遜色於梅花呀。
答案有用請採納哦,謝謝啦!
⑶ 李清照有一首描寫梅花的古詩,好像是說她一生的遭遇什麼的,感情很深的一首詩,叫什麼
年年雪裡。常插梅花醉。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⑷ 李清照的梅花詞,《臨江仙·梅》好在哪裡
李清照的梅花詞,《臨江仙·梅》字面通俗易懂。把男主人公比做春天的和煦東風,而擔心自己將成為芳姿憔悴、濃香吹盡的落梅。
⑸ 李清照關於梅的詩句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⑹ 為什麼李清照唯獨特別喜歡梅花她喜歡的原因是啥
前幾日,最近熱播的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復活賽開戰。眾多姐姐的表演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黃齡的《一剪梅》。魅惑登場,仙氣飄飄,根本沒法不愛。“雪花飄飄北風蕭蕭,天地一片蒼茫。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只為伊人飄香”這句歌詞自帶魔性,一直在耳邊徘徊。
除了歌詞中的“梅花”,古代關於梅花的詩詞有很多,梅花作為我國十大名花之首,以“傲雪風骨”著稱,自古被文人所愛。陸游、王安石都寫過關於梅花的詩。宋代大才女李清照也特別喜歡梅花,李清照鍾情喜歡梅花的原因是以花喻己,激勵自己活出自我。
詩人不落俗套,不是一味贊揚寒梅傲雪,而是寫出了一種嬌媚艷麗的美。此花不與群花比。說明了李清照的心意。
⑺ 《漁家傲》李清照中梅花包含了怎樣的意蘊
《漁家傲》,是女詞人李清照六首梅詞中格調最為輕快、明朗的一首,全篇充滿歡快,愉悅的氣氛。從詞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看,似應為她與丈夫趙明誠屏居青州時所作。詞的上片,集中表現了梅花嬌和潔的特點,高度贊美了它的風度與資質。
一開頭便給讀者展示了一幅美麗動人的圖景。「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一片白雪覆蓋大地,一樹報春的紅梅點綴其間,梅枝猶如天工雕出的瓊枝,顯示了梅花的嬌潔,不畏酷寒、傲然獨放的孤薔性格。它的開放,報告了春來的喜訊。人們於久寒的嚴冬之後,滿懷欣喜迎接春回之時,定會對梅花這報春之花生出喜愛之情。詞人正是抓住了人們盼春的心理,以寫寒梅報春入手,巧妙地達到了借春贊梅的用心。
「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這初開的春梅,花蕾初綻,芳香襲人,好象一個剛剛出浴、洗去脂粉產妝、更顯出天然麗質的女子,亭亭玉立,惹人愛憐。這三句詞恰當地運用了擬人手法,形象地表現出梅花「嬌」和「潔」的特徵。「香臉」句側重於描寫梅花的「嬌」;「玉人」句側重於表現梅花的「潔」。這里雖然沒有一句直接抒情的句子,但從每一句的描繪之中,讀者不難看出其中含蘊著詞人對梅花的酷愛之情。
詞的下片,把筆觸轉到對月夜賞梅的歡悅場面的描寫上,既是從側面贊梅,又直接表現了詞人的愛梅之心。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大自然可能也偏愛梅花,所以才有意讓今晚的月色分外明亮。這兩旬,創造出一個非常優美的意境:溶溶的月色和皚皚的白雪交相輝映;月光下,雪地上,一樹梅花橫斜疏瘦,傲然怒放,愈發顯示出其冰清玉潔的特殊性格。月色因梅花的點綴更美麗,梅花因月色的映照更嬌潔。詞人啟動浪漫的想像,賦予大自然以情感,說梅花不但為世人所欣賞,『而且也頗得化育萬物的造物者的鍾愛,從而進一步詠贊了梅花的高貴不凡。歷來詞家都十分注重過片處的承接。「過片不可斷了曲意,須要承上啟下。」(張炎《詞源》)此詞過片開筆寫明月,詠月光,然後順勢下去又寫飲酒,似與上片所詠之梅無承接之勢,但仔細琢磨,就會發現下片的結構特點:過片處先以「偏有意」和「故教」埋下伏筆,而主旨則扣在結句「此花不與群花比」上,它回貫整個下片,與過片處的伏筆相照應——原來造物主也為梅花的美麗所吸引,「有意」來人間賞梅,因此「故教」月光如瀉銀般地明亮。於是,月下賞梅飲酒、殷勤勸酒等描寫就都有了依傍。在賞梅的場面中雖未著一「梅」字,但梅仍是整個場面的核心。這就不但使人玩味到過片處的「承上啟下」含蓄得體,而且首尾呼應,更顯出梅的超群不凡,抒發了詞人對梅的熱愛贊美之情。
面對美好的月夜清景,詞人的心境明凈,開朗,興致大發,邀來了詩朋酒侶。「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讓我們舉起金盞暢飲,一道來欣賞這月色里的梅花吧,請不要推辭酒量不勝。「此花不與群花比」一句,揭示了全詞的主旨,是全詞的點睛之筆。
詠物詞大都在上片狀物,下片敘事抒情。這首《漁家傲》所取的正是這種結構形式。上片,集中筆墨,採用襯托、比擬等手法,分別描繪了梅花的遠姿、近態,概貌、細部,絲絲入扣,形象地勾勒出梅花嬌,梅的麗質美姿;下片則傾瀉作者對梅花酷愛之情。由於上片狀物筆墨集中,突現了事物的特點,下片抒情,才有所依憑,使人覺得詞人愛梅,合情、入理,產生了感人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