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蘼和茶花
『壹』 荼蘼和茶靡的區別
是"開到荼縻花事了",有的書籍可能是印刷錯誤……
所謂開到荼縻花事了,荼縻花開代表著花季的終結。開到荼蘼花事了,就是荼縻花開時,春天那些五色斑斕,美艷不可方物的各類花兒,都悄悄地把喧囂讓給即將到來的如火夏天。
荼縻是最後盛開的,前面的燦爛與它無關,以後的凋零也與它無關,它的歸宿是當一朵被遺忘在永恆中的彼岸花。一切事情到了該結束的時候就該讓它結束,不用加任何限期,如荼縻一樣自開自落。
紅樓夢中《壽怡紅群芳開夜宴》一回,曹雪芹用以花喻人的手法暗示幾個人物的命運。其中就有荼蘼。 麝月抽到一張花簽,是「荼蘼——韶華勝極」,背面的詩句是:「開到荼蘼花事了,塵煙過,知多少?」。原以為是曹所作,後來方知出自宋代詩人王琪的《春暮游小園》:
一從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
開到荼蘼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牆。
荼蘼的花語是「末路之美」,雖不能與百花比美,但可一支獨秀。如此高傲,又如此清秀。
荼蘼花總是開在夏季其它花兒都快凋零的時候開,所以等到荼蘼開盡了,整個花季也都過去了,也就有了現在常說的「開到荼蘼花事了」。
有人說,荼蘼花開,意蘊生命中最燦爛、最繁華或最刻骨銘心的愛即將失去。表示感情的終結。
有人說,荼蘼花開代表女子的青春已成過去。
有人說,花兒的翅膀,要等到死亡才懂得飛翔。
我想人的一生若能真正的遇到一個人為她/他開一次心瓣,然後開開心心,等著凋謝或結果就足夠了。 哪怕只是一場荼蘼花事,也可以無怨無悔了。
亦舒有一本流行讀物叫《開到荼蘼》。王菲的一首歌也叫《開到荼蘼》,是林夕填的詞。
『貳』 曼珠沙華、彼岸花和荼蘼的區別
曼珠沙來華、彼岸花就是同一種花源,真正學名叫紅花石蒜,科屬: 石蒜科 Amaryllidaceae 石蒜屬 。
荼蘼 (tú mí)就是常見的山薔薇,也有地方叫佛見笑, 科屬: 薔薇科Rosaceae)薔薇屬(Rose)
最簡單的區別就是不同科不同屬,樣子也完全不同,
彼岸花
多年生草本植物,鱗莖近球形,外有紫褐色薄膜;葉基生,狹條形,深綠色,背部有粉綠色帶。夏秋之交,花莖破土而出,傘形花序頂生,有花5至7朵,紅艷奇特,(也有白色)花瓣反卷如龍爪。
荼蘼
落葉小灌木、攀緣莖,莖上有鉤狀的刺。羽狀復葉,小葉橢圓形,花白色,有香氣。供欣賞。
『叄』 花開荼靡是什麼意思啊
荼蘼花開代表女子的青春已成過去。荼蘼花開,表示感情的終結。愛到荼靡,意蘊生命中最燦爛、最繁華或最刻骨銘心的愛即將失去。
荼蘼是一種傷感的花。荼蘼花是春天最後開花的植物,它開了也就意味著春天結束了,「三春過後諸芳盡」,開花的季節也就結束了。花開總是形容女子的青春將逝,或是感情到了盡頭。
荼蘼是一種薔薇科的草本植物,春天之後,往往直到盛夏才會開花。因此人們常常認為荼靡花開是一年花季的終結。
(3)荼蘼和茶花擴展閱讀:
茶靡花的花語是末路之美,茶靡花是一種非常傷感的花,茶靡花一般是春天中最後開花的植物,它的到來寓意著一個季節的結束,就像女孩子的青春一樣逝去了就再也回不來,它也表示一段感情走到了盡頭再無挽回的餘地。所以也算是世界上花語最黑暗的花。
荼蘼的花語是「末路之美」,雖不能與百花比美,但可一支獨秀。如此高傲,又如此清秀。荼蘼花開,表示感情的終結愛到荼靡,意蘊生命中最燦爛、最繁華。
或最刻骨銘心的愛即將失去繁盛之後留下的也許是一片頹敗又或許是歸於平淡最後的美麗總是動人心魄荼靡的寂寞,是所有花中最持久、最深厚、也是最獨特的佛家語,荼蘼是花季最後盛開的花開到荼蘼花事了,只剩下開在遺忘前生的彼岸的花。
荼蘼花總是開在夏季其它花兒都快凋零的時候開,所以等到荼蘼開盡了,整個花季也都過去了,也就有了現在常說的「開到荼蘼花事了」。
『肆』 與荼蘼類似的花
佛經里經常出現佛說法時天雨曼陀羅花,曼殊沙花,摩訶曼陀羅專花,摩訶曼殊沙花。人們一般屬知道曼陀羅花是茶花的一個品種,很少有人知道曼殊沙花的,這里向大家介紹一下。
曼珠沙華,又稱彼岸花。一般認為是生長在三途河邊的接引之花。花香傳說有魔力,能喚起死者生前的記憶。春分前後三天叫春彼岸,秋分前後三天叫秋彼岸。 是上墳的日子。 彼岸花開在秋彼岸期間,非常准時,所以才叫彼岸花吧。
彼岸花,花開開彼岸,花開時看不到葉子,有葉子時看不到花,花葉兩不相見,生生相錯。
相傳此花只開於黃泉,是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彼岸花是開在黃泉之路的花朵,在那兒大批大批的開著這花,遠遠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 又因其紅的似火而被喻為」火照之路」 也是這長長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與色彩. 人就踏著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獄
黑色的曼陀羅花代表無法預知的死亡或者劫難 也代表絕望的愛戀.紅色的曼佗羅花就是平常說的彼岸花."相傳彼岸花是一種沒有葉子卻開著花的植物,又名曼珠沙華
所以最接近荼蘼花應該是曼珠沙華
『伍』 荼蘼和荼靡的區別
荼靡抄是荼蘼的同義詞,單說「襲蘼」和「靡」字的區別如下:
1、蘼,拼音:mí
荼蘼,(tú mí)物種名稱。別名懸鉤子薔薇、山薔薇等。薔薇科薔薇屬植物。荼蘼花開意蘊末路之美。
2、靡,拼音:mí/mǐ
基本字義: 1. 浪費,奢侈:~盪。~費。侈~。2. 分散:~散(消滅)。3. 古同"糜",糜爛。
(5)荼蘼和茶花擴展閱讀:
荼蘼花語——末路之美
荼蘼花開代表女子的青春已成過去。荼蘼花開,表示感情的終結。愛到荼靡,意蘊生命中最燦爛、最繁華或最刻骨銘心的愛即將失去。
荼蘼是一種傷感的花。荼蘼花是春天最後開花的植物,它開了也就意味著春天結束了,「三春過後諸芳盡」,開花的季節也就結束了。花開總是形容女子的青春將逝,或是感情到了盡頭。
『陸』 荼蘼和茶糜有區別嗎
錯別復字吧...是荼蘼不是荼糜
<開到荼蘼>是王菲的一首歌和亦舒制的一本書
其實荼蘼是中國傳統的一種草本植物
荼蘼的葉在植物學上有個名字叫奇數羽狀復葉,一般小葉3至5枚,和某些薔薇的葉近似,只是葉緣有些皺縮.花期很晚.
不知怎的就被別人用成形容詞,指快要凋謝的時候.因為花期晚,大概原意是春天的凋謝.
我以前就很喜歡用,比如"藍蝴蝶花荼蘼地開"
不過被語文老師罵過多次
所以這其實是一個病句.
關於荼蘼的詩詞
元人華幼武《荼蘼歌》 「荼蘼飽浥春雨膏,玲瓏羽刻英瓊瑤。」
宋人王十朋《點絳唇。韻香荼蘼》「羽蓋垂垂,玉英亂簇春光滿。」
蘇軾《杜沂游武昌以荼蘼花見餉》「青蛟走玉骨,羽蓋蒙珠幰。」
放翁《東陽觀荼蘼》「福州正月把離杯,已見荼蘼壓架開。吳地春寒花見晚,北歸一路摘香來。」
蘇轍《次韻詠荼蘼》里「蜀中荼蘼生如積,開落春風山寂寂」,「百花已過春欲暮,燕坐繩床空嘆息」
朱淑真「花神未許春歸去,故譴仙姿殿眾芳。」(《詠荼蘼》)。
『柒』 「荼蘼」和「荼靡」是同一種花嗎
是同種
『捌』 荼蘼花與曼珠沙華有什麼關系
人世間最美的兩中花:荼蘼花和彼岸花,其實它們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花,但它們具有相同的奇特性,有著同樣的典故和神奇的面紗
彼岸花又名曼珠沙華(manjusaka}是天界的四華之一,亂墜天花有四花,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珠沙華,摩訶曼殊沙華。名字來自梵語,開在陰間黃泉路上的一種花
彼岸花,情不為因果...緣註定生死輪回的說法,據說彼岸花神奇有魔力:花開開彼岸,花開一千年.. 花落一千年.. 葉與花兩不相見,春天是求根,夏天求葉,秋天求花,冬天才慢慢退去,是一種很奇特的花,色澤妖艷,紅艷奇特,花開於夏秋之交,葉落花開,花落葉發,花開時看不到葉子,有葉子時看不到花,花葉兩不相見,生生相錯,花期近於秋分,在民間,春分前後三天叫春彼岸,秋分前後三天叫秋彼岸。是上墳的日子。彼岸花開在秋彼岸期間,非常准時,所以才叫彼岸花。
整大片整大片盛開著的彼岸花,通紅通紅就像血的海洋,無時不讓人連起幻想地獄的赤紅,觸目驚心,據說這種花 花香有魔力,能喚起死者生前的記憶,只開於黃泉路上的花,所以也叫幽靈之花,又因其紅的似火而被喻為」火照之路」是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通向幽冥之獄,是生長在三途河邊的接引之花。
傳說從前,一個長相奇醜無比的鬼愛上了一個美麗的姑娘,可正因為他丑,姑娘並不愛他,出於愛戀,他只有把姑娘囚禁起來,後來,來了一個武士,他救出了姑娘並與她相愛,而同時,武士用劍斬殺了鬼。鬼的血濺在亂草叢中,一種紅黑相間的花從此便在那裡絢麗地綻放開來,死了也依然愛著姑娘,不願離去於是,便開在了地獄中叫「忘川」 的地方,那裡是死去的人忘卻今生情緣,轉身投胎來世的地方……那一夜 ,夢中相會 ,你是白色無根蓮 ,我是紅色彼岸花 ,你蒼白如雪 ,我妖紅似血 ,你落落於天山鏡池水沄沄 ,我寞寞在幽冥黃泉路漫漫 ,那一刻 愛上你 ,命里劫數 ,無路可逃 ,無所可逃 ,我會一直等 ,三千日斗轉星移 ,你終於老去 ,我依舊淪陷
傳說中:彼岸花也是自願投入地獄的花朵,被眾魔遣回,但仍徘徊於黃泉路上,眾魔不忍,遂同意讓她開在此路上,給離開人界的魂們一個指引與安慰於是便開在了黃泉路上,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彼岸花是一種怪花,所以也有著引魂之花的說法
彼岸花屬於石蒜科(Lycoris Herb),它有白色,**,大紅色,花莖破土而出,傘形花序頂生,有5至7朵小花組成,花瓣反卷如龍爪,花的形狀像一隻只在向天堂祈禱的手掌,喜歡盛開在墓地附近,陰暗潮濕的地方,其著生地為紅壤,因此耐寒性強,喜陰,能忍受的高溫極限為日平均溫度24℃;喜濕潤,也耐乾旱,習慣於偏酸性土壤,以疏鬆、肥沃的腐殖質土最好
有夏季休眠習性,但根莖有毒,球根含有生物鹼利克林毒,可引致嘔吐、痙攣等症狀,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明顯影響,不可隨意食用,但可用於鎮靜、抑制葯物代謝及抗癌作用。
雖有毒性,但是球根經過處理可以食用,也作為葯材來使用。
從石蒜的根莖中提取「加蘭他敏」可用以治療小兒麻痹症,國外已開始利用,我國專家也在深入開展研究,開發葯物造福人類。
根據中醫典籍記載,紅花石蒜鱗莖性溫,味辛、苦,有毒,入葯有催吐、祛痰、消腫、止痛、解毒之效。但如誤食,可能會導致中毒,輕者嘔吐、腹瀉,重者可能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麻痹,有生命危險。
屬名是希臘神話中女海神的名字。因為石蒜類的特性是先抽出花葶(總梗)開花,花末期或花謝後出葉;還有另一些種類是先抽葉,在葉枯以後抽葶開花,彼岸花開 ,花開彼岸時, 只一團火紅; 花開無葉, 葉生無花; 相念相惜卻不得相見, 獨自彼岸路。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城市的邊緣開滿了大片大片的彼岸花,也就是曼珠沙華。守護彼岸花的是兩個妖精,一個花妖叫曼珠,一個是葉妖叫沙華。他們守候了幾千年的彼岸花,可是從來沒有見過面,因為花開的時候,花開時看不到葉子,有葉子時看不到花,花葉兩不相見,生生相錯。 他們瘋狂地想念著彼此,並被這種痛苦折磨著。 終於有一天,他們決定違背神的規定偷偷地見一次面。那一年的曼珠沙華紅艷艷的花被惹眼的綠色襯托著,開得格外妖冶美麗。神怪罪下來,這也是意料之中的.曼珠和沙華被打入輪回,並被詛咒永遠也不能在一起,生生世世在人間受到磨難。
從那以後,蔓珠沙華又叫做彼岸花,意思是開放在天國的花,只開在黃泉路上的花,曼珠和沙華每一次轉世在黃泉路上聞到彼岸花的香味就能想起前世的自己,然後發誓不分開,在下一世再跌入詛咒的輪回。
佛說彼岸 ,無生無死 ,無若無悲 ,無欲無求 ,是個忘記一切悲苦的及樂世界 ,而有種花 ,超出三界之外 ,不在五行之中 ,生於弱水彼岸 ,無莖無葉 ,絢燦緋紅
佛說那是彼岸花 ,永遠在彼岸悠然綻放 ,此岸心 唯有在此岸兀自彷徨 ,多少煙花事 盡付風雨間 ,多少塵間夢 盡隨水東轉 ,看見的熄滅了 消失的記住了 ,開到荼靡,花事了…… 留下的記憶不過是一地花瓣…… 風吹走了,就沒有了……
你來到渡口 ,前方暗河黑水潺湲 ,投以我淺淺一笑 ,孟婆湯碗已空 ,你踏上奈何橋 ,心靜如水 ,心沉如石 ,我合上亂花枝 ,心痛破碎 ,心死無望 ,我脈脈花香的纏綿 ,抵不過苦澀寡湯的忘卻 ,我還活著 ,沒有靈魂只有肉體 ,卻堅持愛你 ,那一刻 愛上你 ,命里劫數 ,無路可逃 ,無所可逃 ,我會一直等 ,三千日斗轉星移 ,你終老去
傳說中,的「三途河」是生界與死界的分界線。因為水流會根據死者生前的行為,而分成緩慢、普通和急速三種,故被稱為「三途」。 就像生與死只有輪回可以跨越一樣,渡過「三途河」的方法也只有一個,那就是「三途河」上的渡船,除此之外別無他法。然而渡船是要付船費的,沒有路費的靈魂將不能登上渡船,就算登上了,也會被船夫丟進「三途河」。那些無法渡河的靈魂在輪回慾望的驅使之下,會涉水渡河,但是「三途河」的河水不但沒有浮力,而且還具有能夠腐蝕靈魂的劇毒。那些下水的靈魂將永遠沒有上岸的機會了,只能變成「三途河」里的水鬼。永遠無法轉生的痛苦和徹骨冰冷的河水使那些水鬼對其它還有輪回希望的靈魂產生了妒忌。只要有靈魂落水,他們就會一擁而上,將其拉入河底也變成和他們一樣的水鬼。
在日本在日高市巾著田盛開彼岸花,之前在 Yahoo Travel 有看過介紹 秋天賞紅葉之外,也可以去看看盛開的彼岸花 日經新聞也有報導過,現在的品種推測為兩千多年前,自中國運來北九州 由於「秋彼岸」之時開花,因而稱之「彼岸花」 彼岸花字面上看來,後來常常也被用為佛教的「彼岸」之意 有毒性的關系,有種在農地旁邊,防老鼠之類的小動物 為了小朋友的安全,也常被種植在遠離的墓地周邊 因此也稱為「死人花」shibito bana 另外也有,幽靈花yuurei bana,地獄花jigoku bana,天蓋花tengai bana,剃刀花kamisori bana,舍子花sutego bana等眾多別名 不難見出外型與特性給日本人很多想像空間,引申出現在這么多意思
曼珠沙華(manjusaka)——紅色彼岸花
曼陀羅華(mandarava)——白色彼岸花
曼珠沙華----
顏色有如鮮血,是種靈異氣氛很重的花,被認為是不祥的植物
它的美,是妖異、災難、死亡與分離的不祥之美。
或者是因為它深艷鮮紅的色澤讓人聯想到血,也或者是因為它的鱗莖含有劇毒,在一般的文學作品中,它的形象通常是與「瘋狂、血腥」之類的概念相聯系起來的。桑原水菜筆下寫到景虎自殺的瞬間,看到噴出的鮮血如同盛放成群的彼岸花。
..
【花語】日本花語:「悲傷回憶」 朝鮮花語:「相互思念」 中國花語:「優美純潔它美麗而憂傷的名字來自法華經
而荼蘼花又是一種什麼樣的花呢?
花開春天與秋天交季,它等百花爭春完了才開,是花季里最後盛開的一種花,雪白色,俗名十里香,「十里飄香,香雪海」
荼蘼花通常拿來比喻人間的愛情可遇不可求,春末夏出而開,所謂「開到荼蘼花事了」意為荼蘼花開時,春天那些五色斑斕,美艷不可方物的各類花兒,都悄悄地把美麗讓給最後而開的荼蘼
「荼蘼花有三種,大朵千瓣,色白而香,每一穎著三葉如品字。
青跗紅萼,及大放,則純白。有蜜色者,不及黃薔薇,枝梗多刺而香,薔薇科,落葉小灌木,攀緣莖,莖上有鉤狀刺,羽狀復葉,小葉橢圓形,背面被柔毛,托葉與葉柄貼生,荼縻花枝梢茂密,花繁香濃,花期4-5月,果熟期9-10月。入秋後果色變紅。宜作綠籬,也可孤植於草地邊緣。果可生食或加工釀酒。供觀賞,也做酴醿
根含鞣質,可提取栲膠。花是很好的蜜源,也可提煉香精油。 喜溫暖向陽,多生於海拔500-1300米間的山坡、路邊、草坡或灌叢中。耐旱,怕澇。可用壓條或扦插繁殖 荼蘼不爭春,寂寞最開晚,因為它是花季里最後盛開的一種花 ,
荼蘼之名始見於北宋,原產於我國,但現在很少人知道,荼蘼花有一個典故,在古代中國是非常有名的花木,甚至曾有人拿它來與牡丹媲美,說酴醿應該取代牡丹為花王,
陸游有詩:
「吳地春寒花漸晚,北歸一路摘香來。」對酴醿的評價是很高 因其色香俱美,古人給她取了不少好名字:佛見笑、獨步春、白蔓君、雪梅墩等等。
宋代王淇的那首七絕「春暮游小園」讀起:
一從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
開到荼蘼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牆
宋代詩人楊萬里有荼蘼詩多首,其中把荼蘼比作香雪,贊美它的冰清玉潔:
以酒為名卻謗他,冰為肌骨月為家。
借令落盡仍香雪,且道開時是底花。
白玉梢頭千點韻,綠雲堆里一枝斜。
休休莫劚西庄柳,放上松梢分外佳。
暗竊冰心又履涯,風舟不系遠流笳。
紅薔問雨拼焚錦,老絮和詩漫煮茶。
應有纖魂噙病語,卻無隻字寫繁花。
夢賒一瓣浮潮去,卻染荼縻共紫紗。
而毛滂《南歌子·席上和衢守李師文》
說荼蘼花香撲酒尊:
綠暗藏城市,清香撲酒尊。
淡煙疏雨冷黃昏。
零落荼蘑花片損春痕,潤入笙簫膩,春余笑語溫。
更深不鎖醉鄉門。先遣歌聲留住欲歸雲
所以有人說,荼蘼花開代表女子的青春已成過去。荼蘼花開,表示感情的終結。愛到荼靡,意蘊生命中最燦爛、最繁華或最刻骨銘心的愛即將失去。 。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就用了詩句「開到荼蘼花事了」意指花事到了盡頭,有完結的意思;荼蘼花開在春末夏初,恰好是花季的最後。
可見荼蘼是一種色彩淡雅卻又芳香馥郁的出俗的花。《本草綱目》中記載:「花最大者名佛見笑。南番有薔薇露雲,是此花之露水,香馥異常。」可以證實。
這個世界上真的很奇怪,無奇不有,因為在我的家鄉常看到這些花,小時候我很喜歡採花,也很喜歡詢問他們的葯性,心存好奇,但沒人解說,因為很少人知道所以好奇,有了深刻的影像,但真的是很少人真正知道這兩種花,告訴你吧荼蘼花:等茶葉采完修建時便可以看到了雪白雪白的,這個名字也是我現在才得知的
『玖』 與「荼蘼花」意思相近的花有哪些或者「荼蘼」有哪些叫法
荼蘼花開代表女子青春已逝,也意味著一段感情的終結。愛到荼蘼,生命中最燦爛、最繁華也最刻骨銘心的愛即將失去,在古人眼中是美麗與滅亡的共同體,即「死亡愛之花」。 佛語雲:開到荼蘼。更有人說在佛教中,荼蘼即是彼岸花(曼珠沙華):白色而柔軟,見此花者,惡自去除。佛教認為有生有死的境界好比此岸,超脫生死、無愛無恨的境界(涅磐)好比彼岸。 然而那些彼岸花,每開一千年,落一千年,花葉永不會相見。情不為因果,緣註定生死 荼蘼:一作酴釄,薔薇科落葉亞喬木或半常綠蔓生小灌木。攀緣莖,莖綠色,莖高四五尺,自根叢生,新枝及葉柄有刺。羽狀復葉,有五片橢圓形小葉,羽狀橢圓形至倒卵形,先端尖,邊緣有粗銳鋸齒,因葉面有多側脈,以致成皺紋。春盡夏初開花,花單生,背面被柔毛,重瓣,白或淺黃色,甚美。托葉與葉柄貼生,全緣。傘房花序。花白色,有芳香。果近球形,入秋後果色變深紅。花期4-5月,果熟期9-10月。荼縻花枝梢茂密,花繁香濃。 《花鏡》言「荼蘼花有三種,大朵千瓣,色白而香,每一穎著三葉如品字。青跗紅萼,及大放,則純白。有蜜色者,不及黃薔薇,枝梗多刺而香。又有紅者,俗呼番荼蘼,亦不香.」 一朵荼靡,一枝彼岸花。彼岸花,花開開彼岸,花開時看不到葉子,有葉子時看不到花,花葉兩不相見,生生相錯。
『拾』 「荼靡」和「茶靡」的區別是什麼
【荼蘼】
tú
mí拉丁學名
Rosa
rubus
。落葉小灌木、攀緣莖,莖上有鉤狀的刺。羽狀復內葉,小葉橢圓形,花白容色,有香氣。供欣賞。也作酴醾。形容事情『花開荼靡』結局並沒想像完美。往往是傷心散場。
茶靡應該也是指荼蘼花因為古詩小重山寫到「謝了茶蘼春事休。無多花片子,綴枝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