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梅花神鹿

梅花神鹿

發布時間: 2021-02-27 04:13:16

㈠ 奈良神鹿公園是奈良梅花路公園嗎

- - 奈良公園裡面的都是梅花鹿, 奈良公園就是你說的奈良梅花鹿公園

㈡ 九神鹿繪本館和九色鹿繪本館區別

九神鹿繪本館原名來為九色鹿繪本館,源本系列已出版繪本《盤中餐》《一輛自行車》《年》《高山流水》《媽媽,有怪獸!》《小E》等。

九神鹿繪本館出了一個系列的結合民樂名曲的國風繪本,每一本既是一個傳統故事,也是一首民樂名曲,還是一卷別具風格的國畫,可以說照顧了各個感官的審美,綜合體驗感十分出色。

(2)梅花神鹿擴展閱讀

2018年10月,中少總社九神鹿繪本館推出堯立新作《梅花三弄》。《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落》《玉妃引》,是中國古典樂曲中表現梅花的佳作,早在唐代就在民間廣為流傳,早見於東晉笛曲,後由唐人顏師古改為琴曲,明代琴譜《神奇秘譜》中載有此樂曲。

其結構上採用循環再現的手法,在不同音區重復主題三次,故稱為《三弄》。全曲表現了梅花高潔清逸、凌霜傲雪的高尚品性,是一首充滿中國古代士大夫情趣的琴曲。

㈢ 誰有青岩寺的導游詞能不能告訴我先謝謝了!

青岩寺風景區位於北寧市常興店鎮境內,醫巫閭山中麓,佔地 13平方千米,距北寧市 25公里。青岩寺始建於北魏,興盛於中唐,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悠久歷史,它文化底蘊深厚,佛教氛圍濃重,為渤海國僧人釋·貞素所建,原稱千秋萬古寺,明代易名青岩寺。 1985年被省政府批准為宗教活動場所,這里是融宗教與旅遊為一體的著名風景區,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八景十二奇觀」蔚為壯麗。青岩寺分上院、中院、下院及文殊院(古稱魁星閣)、娘娘殿、財神殿、聖水院、觀音殿等多處禪院,最為上院供奉的「歪脖老母」名聞天下。據《東北古跡軼聞》記載:「南海落潮,現一青石佛像,請至青岩山雲中古洞。群工人移石像及門不能入,有戲之者曰:『老佛若一歪脖則可入。』言已,佛像之頸即歪,眾皆駭,從容移入。吃驚老佛顯聖,皆肅然起敬而出,忘請老佛正脖,故至今尚歪」。「 歪脖老母」為觀世音菩薩三十二化身之一。其後,明朝萬曆四年,清朝光緒十六年都曾重修。

古往今來,特別是近幾年來,每天到此觀光旅遊,降香拜佛者絡繹不絕。尤其是每年農歷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廟會,春節、五·一、十·一、黃金周,每月的初一、十五上香日以及青岩寺諸佛節令,更是香客如雲,紛至沓來。

山門
山門上書寫的「青岩寺」三個大字,是由中國已故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題寫。站在山門處,可望由趙朴初先生書寫的「青岩聖境」四個大字鎏刻在懸崖絕壁之上。

電瓶車路
電瓶車路是由觀軍場村出資修建的,也是我市諸多風景區中第一條電瓶車路。共有電瓶車八輛,乘員十四人,線路長 500米,由山門至大雄寶殿下院,上下車站點均採用仿明清式建築。挑選十八歲至二十五歲的美麗少女擔任駕駛員。電瓶車路的開通為廣大遊客進山旅遊提供了方便,又為青岩寺景區增添了一道靚麗的景觀。

聖水院
聖水院全堂佛像開光盛況
聖水院是進入青岩寺景區的第一座大型佛殿,因有聖水井而得名。甘洌的泉水從石縫中湧出,傳說此泉水具有治病養顏、強身健體之功效。聖水院左臨小溪,右倚崇山,院中雕有滴水觀音立身佛像一尊。遊人至此燃一柱香,飲一杯聖水,定會使人賞心悅目,樂趣橫生。在聖水院的後山,建有高大的露天彌勒佛一尊,他右手托金元寶,左手持佛珠,面露笑容,喜迎八方遊客。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開光盛況
著名的大雄寶殿為仿明清重檐式建築,是由中國已故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題寫的殿名。該大殿是由原來的三小間改建成為長 22米、寬 14米、高 15米的五開間大殿。室內重塑三如來佛像(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葯師佛)及十八羅漢像。在大雄寶殿下方,建有兩座大型的漢白玉和花崗岩浮雕,面朝東方的第一座浮雕雕刻有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共計 320平方米,用漢白玉雕刻而成,為趙朴初先生題寫的碑文。面朝北方的第二座浮雕雕刻的是歪脖老母傳說,共計 304平方米,是用閭山特有的花崗岩雕刻而成,所雕刻的人物栩栩如生,再現當年「歪脖老母」顯聖時的感人情景。

在大雄寶殿的正前方,建有天王殿和鍾鼓二樓,殿內供奉有彌勒佛、韋馱菩薩、四大天王。

羅漢山
進入青岩山,跨過山門,便能看見著名的羅漢山。遠遠望去,一尊尊巨大的羅漢威嚴而立。羅漢山上供奉有 500羅漢,均由漢白玉雕刻而成。 500羅漢造型極富變化,眾羅漢似僧非僧,似佛非佛,有文有武,有老有少。有怒目的金剛、沉思的比丘、赤腳的行者、袒腹的彌陀,皆惟妙惟肖、神態各異。在 500羅漢山的頂端,建有普賢菩薩的坐騎、佛教的吉祥物 ——吉象一尊。它象徵著吉祥如意,永保天下太平。在 500羅漢的簇擁下,一尊漢白玉釋迦牟尼佛像座落在羅漢山中央,廣大信士爭相朝拜,以求佛主保佑。

觀音殿
觀音殿座落於羅漢山上,殿中供奉著凈瓶觀音,即「飛來佛」。飛來佛為紫銅塑像,是大明宣德年間製品,造型美觀,神態超然入化,手持凈瓶,向人間遍灑甘露,祈者必得身心安樂,福壽綿長。

戀人松
羅漢山下,路的兩側,有一對蒼松結伴而立,挺撥青翠,直沖雲霄,兩樹枝杈在空中相互交錯,好像一對情意綿綿的戀人,並立搭肩,共敘衷腸一般。

十方爐
十方者為上下合八方,於此十方爐燃香諸佛皆受之,如信息達知諸佛,佛知我來也,必令您心清氣爽,豁然頓悟。凡所請之粗香、大香、高香必須在此燃升。再至各佛殿以三柱檀香或其他細香敬拜,默禱所求之事,定會使您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九龍壁
九龍壁長22米,高 3米。九條龍興雲吐霧,盤旋迴繞,栩栩如生。龍乃中國圖騰,有奮發向上,龍蟠福地之意。

影壁山
也叫屏風山,或錦屏山,在下院對面,齊刷刷的如橫劈下來的一般,擋住了陽光,陰影籠罩住寺院,給寺院增添了一種幽靜、神奇色彩。

伽藍殿
伽藍殿內供奉的是伽藍菩薩,即武財神 ——關羽。他集三教於一身,在佛教中是伽藍菩薩,在道教中是武財神,在儒教中是武聖人。他具有司命祿、佑科舉、招財進寶等全能的法力。所以民間各行各業婦儒老幼對萬能的伽藍菩薩頂禮膜拜,遠超過其他神佛。

登善亭
亭子的名稱是由「從善如登,從惡如崩」中衍化來的,意思就是說人做好事是十分困難的,它既需要我們腳踏實地從零做起,又要一步一步努力地艱難付出。亭柱所懸楹聯為閭山詩人徐長鴻先生撰,遼西書法家任國翥先生書。聯雲:「善德要求真,舉步須登千級路;利名終是幻,洗心且看一亭雲。」亭中石上有碑文,記載明萬曆年間重修青岩寺之事。

南極仙翁
壽神 ——南極仙翁是由漢白玉雕刻而成,他右手持龍頭拐杖,左手托壽桃,右側立有一梅花神鹿。老壽星慈眉善目,笑迎八方四海遊客。該神像是由阜新信士孫全文、孫全武、孫全金三兄弟敬請。

葯師佛殿
走過登善亭便到了葯師佛殿,殿內供奉的是東方凈琉璃世界的教主葯師佛,與左右兩邊的日光菩薩、月光菩薩合稱為東方三聖,又稱葯師三聖。據說葯師佛曾發下 12條宏大的志願,主要有除去一切眾生病,令身心安樂,使眾生解除劫賊橫難,使飢渴眾生得以上食,使貧乏無衣食者得衣食,轉女為男等渡一切苦難。故信士們認為他能使眾生離苦得樂,去憂解難,消災延壽。因此,又稱他為消災延壽葯師佛。

猴石
在葯師佛殿西南,去上院的半山腰處,有一巨石迎面而立,高約 3米多,其狀類猿,稱為「猴石」。宛如蹲在道旁恭候遊客一般。

龜石
離猴石不遠處,路邊有一龜形石,高 3米,長 4米,寬 2米,形如龜,因此稱之為「龜石」。神話傳說,它是東海龍王敖光手下守護渤海的大將軍,特派來守青岩山的。

進香殿
經過讀書軒,走過半步階,前面隱映在林中的佛殿便是進香殿,俗稱中院。殿內供奉的是觀音菩薩的站像,左為善財,右為龍女,也是歪脖老母的原身塑像。在此燃一柱香就是給老母報道的意思。同時進香殿也供年邁體衰步履艱難的信士在此望山朝拜。

老虎洞
站在進香殿向西南嶺上望去,可以看見一個幽深的石洞便是老虎洞。洞口寬約 5米,洞深 10米,洞內寬 7米,系天然形成,有一人造「猛虎」守在洞中。在清朝以前,閭山青岩寺一帶老虎經常出沒,現如今老虎早已絕跡,但遊人看到黑黝黝的虎洞,猶有望而生畏之感。

九道彎
由進香殿向上行走,經龍爪松,過抱曲關,又別有天地。隨著山迴路轉,有一處巧借山勢,開鑿而成的盤山路徑,一邊是懸崖絕壁,一側是幽深山谷,地形險峻,這就是通向上院必經之路的九道彎。

娘娘殿
娘娘殿開光法會
娘娘殿為重檐仿明清建築,俗稱送子觀音殿。殿內供奉有觀世音菩薩像三尊,廣大善男信女爭相朝拜,香火極其旺盛。

青岩香鼎
在娘娘殿的北側有一巨大的金鼎,在金鼎的上方聳立三柱神香,大鼎的四足纏滿了紅綬帶,意寓著平安吉祥。該青銅大鼎是由阜新信士孫全文、孫全武、孫全金三兄弟捐資修建的,可謂功德無量。

龍飲澗
青岩寺上院有天然泉水三處。東邊的一處名曰「龍飲澗」,是峰頂上的一股泉水飛流而下形成的瀑布,落入澗中水池內。古人在澗壁上刻有「玉龍飲澗」,「天與甘露」和「聖水池」摩崖,雖年深日久,但還可依稀辨認。西側還有一泉,從上部懸崖石縫中流入井底,為寺僧食用井,俗你「寶井」,這兩處泉水,為滲山水,甘洌可口,冬不封凍,四季不涸,在這懸岩陡壁間,能有此雙泉水,可稱奇景,據化驗此泉水為優質滲山水,無味無害,雖不能消災治病,但搓手洗臉,可風塵頓消,沉澱後,可以食用。山頂還有一泉,和這兩個泉水相似。

十不全亭
十不全亭內供奉的是一尊殘疾佛像,稱為「十不全」。他是民間神祗,他原為英俊健康之青年,因看到民間多疾病,立志學醫,在自己身上試針試葯,受盡折磨成了一個殘疾人。為了紀念他敢於為中國醫葯獻身的精神,故而千百年來民間百姓奉以香火以示紀念。

老母洞
老母洞是一座天然加人工鑿成的石洞,洞深5.5米,寬高各 4米,洞口高 1.8米,洞內供奉的是觀音菩薩像,通稱「觀音老母」,因稱此洞為「觀音老母洞」,簡稱「老母洞」。「老母」像用花崗岩雕成。奇怪的是,各地寺廟觀音像眾多,不論座像或站像,頭部都是正面的,不偏不倚,然而此洞的觀音像,頭向一側傾斜,故稱「歪脖老母」。「老母洞」內,「老母」端坐在神台上,神志端祥,目視前方,手托玉瓶,一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神態。石像雕工精湛,造藝頗深。兩旁塑有善財童子和龍女像,兩側神台上還塑有十八羅漢像。佛龕有一副楹聯寫的是:「白蓮台上慈悲主,紫竹林中自在佛」。洞口上端的橫額刻有「虛無真境」四字。人們把「歪脖老母」看作是「吉祥」、「美好」的象徵,表達人們祈求吉祥幸福,消災除惡的願望。千百年來,老母香火不斷,前來降香、朝拜、許願、還願、游覽、觀光者絡繹不絕,因此,關於老母靈驗的傳說不絕於耳。

仙人橋和藏寶洞
在老母洞東側是半壁樓。過半壁樓,有一處獨石橋,橋長1.5米,寬僅盈尺,橋下懸空,淵深壁絕,不說人行,就連猛獸也難通過,一失足便會粉身碎骨。令人見之,無不目瞪口呆,大驚失色。凡人無法通過,因稱石板橋為「仙人橋」。橋東「藏寶洞」有一間房屋大小。傳說,洞內藏有青岩寺鎮山之寶和珍貴經書文物,因稱石洞為「藏寶洞」,是青岩寺的又一奇妙景觀。

文殊院
文殊院是青岩寺風景區位置最高的一座佛殿,殿內供奉的是大智文殊佛,佛教認為文殊菩薩以智慧第一,辨才第一,學問深廣,被稱為大智。每到中高考到來之即,許多學子的父母都為自已的子女求學求智慧,以考取更高的學府。

青岩奇松
青岩寺景區奇松多,除戀人松外,青岩山後有株蒼松奇特挺拔,獨具神韻,樹齡足有六百年以上,尊為「神松」。不遠處還有一株古松,盤根虯干,樹葉參天,兩人合抱而圍,其手尚不能相搭,人稱萬年松。西坡還有一株古松,根部被山洪沖露,橫卧於地上,形成蒼龍卧坡之勢,被稱為「卧龍松」。原老母洞附近,有古松數十株,儼如華蓋,現僅存其二。

障鷹台
上院東部有一座秀聳雲端的高峰,海拔 621米,是閭山南部最高峰,連老鷹也難以飛過,故名「障鷹台」。如站峰頂,舉目環視,頓覺心寬地闊,風景格外迷人。

東路景觀
從障鷹台至聖水殿之間,還有一條上下山路,分布著數處景觀。障鷹台西有一座「亂石棚」,東南是「通天洞」。過通天洞兩壁夾立,只見青天一縫,名為「一線天」。向南下行,是「珍珠湖」。湖東北是高麗城,有一座「瞭望台」。湖南經卧虎石可望「碧水泉」。

西路景觀
在青岩寺西部,還有兩處景觀,一處為雙人石,另一處為鴿子洞。

㈣ 遼寧寺廟什麼地方的最好啊

北鎮有個青岩寺,裡面主要供奉的是崴脖老母。我自己很虔誠的去過,我覺得挺靈驗的!

青岩寺風景區位於北寧市常興店鎮境內,醫巫閭山中麓,佔地 13平方千米,距北寧市 25公里。青岩寺始建於北魏,興盛於中唐,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悠久歷史,它文化底蘊深厚,佛教氛圍濃重,為渤海國僧人釋·貞素所建,原稱千秋萬古寺,明代易名青岩寺。 1985年被省政府批准為宗教活動場所,這里是融宗教與旅遊為一體的著名風景區,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八景十二奇觀」蔚為壯麗。青岩寺分上院、中院、下院及文殊院(古稱魁星閣)、娘娘殿、財神殿、聖水院、觀音殿等多處禪院,最為上院供奉的「歪脖老母」名聞天下。據《東北古跡軼聞》記載:「南海落潮,現一青石佛像,請至青岩山雲中古洞。群工人移石像及門不能入,有戲之者曰:『老佛若一歪脖則可入。』言已,佛像之頸即歪,眾皆駭,從容移入。吃驚老佛顯聖,皆肅然起敬而出,忘請老佛正脖,故至今尚歪」。「 歪脖老母」為觀世音菩薩三十二化身之一。其後,明朝萬曆四年,清朝光緒十六年都曾重修。

古往今來,特別是近幾年來,每天到此觀光旅遊,降香拜佛者絡繹不絕。尤其是每年農歷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廟會,春節、五·一、十·一、黃金周,每月的初一、十五上香日以及青岩寺諸佛節令,更是香客如雲,紛至沓來。

山門
山門上書寫的「青岩寺」三個大字,是由中國已故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題寫。站在山門處,可望由趙朴初先生書寫的「青岩聖境」四個大字鎏刻在懸崖絕壁之上。

電瓶車路
電瓶車路是由觀軍場村出資修建的,也是我市諸多風景區中第一條電瓶車路。共有電瓶車八輛,乘員十四人,線路長 500米,由山門至大雄寶殿下院,上下車站點均採用仿明清式建築。挑選十八歲至二十五歲的美麗少女擔任駕駛員。電瓶車路的開通為廣大遊客進山旅遊提供了方便,又為青岩寺景區增添了一道靚麗的景觀。

聖水院
聖水院全堂佛像開光盛況
聖水院是進入青岩寺景區的第一座大型佛殿,因有聖水井而得名。甘洌的泉水從石縫中湧出,傳說此泉水具有治病養顏、強身健體之功效。聖水院左臨小溪,右倚崇山,院中雕有滴水觀音立身佛像一尊。遊人至此燃一柱香,飲一杯聖水,定會使人賞心悅目,樂趣橫生。在聖水院的後山,建有高大的露天彌勒佛一尊,他右手托金元寶,左手持佛珠,面露笑容,喜迎八方遊客。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開光盛況
著名的大雄寶殿為仿明清重檐式建築,是由中國已故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題寫的殿名。該大殿是由原來的三小間改建成為長 22米、寬 14米、高 15米的五開間大殿。室內重塑三如來佛像(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葯師佛)及十八羅漢像。在大雄寶殿下方,建有兩座大型的漢白玉和花崗岩浮雕,面朝東方的第一座浮雕雕刻有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共計 320平方米,用漢白玉雕刻而成,為趙朴初先生題寫的碑文。面朝北方的第二座浮雕雕刻的是歪脖老母傳說,共計 304平方米,是用閭山特有的花崗岩雕刻而成,所雕刻的人物栩栩如生,再現當年「歪脖老母」顯聖時的感人情景。

在大雄寶殿的正前方,建有天王殿和鍾鼓二樓,殿內供奉有彌勒佛、韋馱菩薩、四大天王。

羅漢山
進入青岩山,跨過山門,便能看見著名的羅漢山。遠遠望去,一尊尊巨大的羅漢威嚴而立。羅漢山上供奉有 500羅漢,均由漢白玉雕刻而成。 500羅漢造型極富變化,眾羅漢似僧非僧,似佛非佛,有文有武,有老有少。有怒目的金剛、沉思的比丘、赤腳的行者、袒腹的彌陀,皆惟妙惟肖、神態各異。在 500羅漢山的頂端,建有普賢菩薩的坐騎、佛教的吉祥物 ——吉象一尊。它象徵著吉祥如意,永保天下太平。在 500羅漢的簇擁下,一尊漢白玉釋迦牟尼佛像座落在羅漢山中央,廣大信士爭相朝拜,以求佛主保佑。

觀音殿
觀音殿座落於羅漢山上,殿中供奉著凈瓶觀音,即「飛來佛」。飛來佛為紫銅塑像,是大明宣德年間製品,造型美觀,神態超然入化,手持凈瓶,向人間遍灑甘露,祈者必得身心安樂,福壽綿長。

戀人松
羅漢山下,路的兩側,有一對蒼松結伴而立,挺撥青翠,直沖雲霄,兩樹枝杈在空中相互交錯,好像一對情意綿綿的戀人,並立搭肩,共敘衷腸一般。

十方爐
十方者為上下合八方,於此十方爐燃香諸佛皆受之,如信息達知諸佛,佛知我來也,必令您心清氣爽,豁然頓悟。凡所請之粗香、大香、高香必須在此燃升。再至各佛殿以三柱檀香或其他細香敬拜,默禱所求之事,定會使您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九龍壁
九龍壁長22米,高 3米。九條龍興雲吐霧,盤旋迴繞,栩栩如生。龍乃中國圖騰,有奮發向上,龍蟠福地之意。

影壁山
也叫屏風山,或錦屏山,在下院對面,齊刷刷的如橫劈下來的一般,擋住了陽光,陰影籠罩住寺院,給寺院增添了一種幽靜、神奇色彩。

伽藍殿
伽藍殿內供奉的是伽藍菩薩,即武財神 ——關羽。他集三教於一身,在佛教中是伽藍菩薩,在道教中是武財神,在儒教中是武聖人。他具有司命祿、佑科舉、招財進寶等全能的法力。所以民間各行各業婦儒老幼對萬能的伽藍菩薩頂禮膜拜,遠超過其他神佛。

登善亭
亭子的名稱是由「從善如登,從惡如崩」中衍化來的,意思就是說人做好事是十分困難的,它既需要我們腳踏實地從零做起,又要一步一步努力地艱難付出。亭柱所懸楹聯為閭山詩人徐長鴻先生撰,遼西書法家任國翥先生書。聯雲:「善德要求真,舉步須登千級路;利名終是幻,洗心且看一亭雲。」亭中石上有碑文,記載明萬曆年間重修青岩寺之事。

南極仙翁
壽神 ——南極仙翁是由漢白玉雕刻而成,他右手持龍頭拐杖,左手托壽桃,右側立有一梅花神鹿。老壽星慈眉善目,笑迎八方四海遊客。該神像是由阜新信士孫全文、孫全武、孫全金三兄弟敬請。

葯師佛殿
走過登善亭便到了葯師佛殿,殿內供奉的是東方凈琉璃世界的教主葯師佛,與左右兩邊的日光菩薩、月光菩薩合稱為東方三聖,又稱葯師三聖。據說葯師佛曾發下 12條宏大的志願,主要有除去一切眾生病,令身心安樂,使眾生解除劫賊橫難,使飢渴眾生得以上食,使貧乏無衣食者得衣食,轉女為男等渡一切苦難。故信士們認為他能使眾生離苦得樂,去憂解難,消災延壽。因此,又稱他為消災延壽葯師佛。

猴石
在葯師佛殿西南,去上院的半山腰處,有一巨石迎面而立,高約 3米多,其狀類猿,稱為「猴石」。宛如蹲在道旁恭候遊客一般。

龜石
離猴石不遠處,路邊有一龜形石,高 3米,長 4米,寬 2米,形如龜,因此稱之為「龜石」。神話傳說,它是東海龍王敖光手下守護渤海的大將軍,特派來守青岩山的。

進香殿
經過讀書軒,走過半步階,前面隱映在林中的佛殿便是進香殿,俗稱中院。殿內供奉的是觀音菩薩的站像,左為善財,右為龍女,也是歪脖老母的原身塑像。在此燃一柱香就是給老母報道的意思。同時進香殿也供年邁體衰步履艱難的信士在此望山朝拜。

老虎洞
站在進香殿向西南嶺上望去,可以看見一個幽深的石洞便是老虎洞。洞口寬約 5米,洞深 10米,洞內寬 7米,系天然形成,有一人造「猛虎」守在洞中。在清朝以前,閭山青岩寺一帶老虎經常出沒,現如今老虎早已絕跡,但遊人看到黑黝黝的虎洞,猶有望而生畏之感。

九道彎
由進香殿向上行走,經龍爪松,過抱曲關,又別有天地。隨著山迴路轉,有一處巧借山勢,開鑿而成的盤山路徑,一邊是懸崖絕壁,一側是幽深山谷,地形險峻,這就是通向上院必經之路的九道彎。

娘娘殿
娘娘殿開光法會
娘娘殿為重檐仿明清建築,俗稱送子觀音殿。殿內供奉有觀世音菩薩像三尊,廣大善男信女爭相朝拜,香火極其旺盛。

青岩香鼎
在娘娘殿的北側有一巨大的金鼎,在金鼎的上方聳立三柱神香,大鼎的四足纏滿了紅綬帶,意寓著平安吉祥。該青銅大鼎是由阜新信士孫全文、孫全武、孫全金三兄弟捐資修建的,可謂功德無量。

龍飲澗
青岩寺上院有天然泉水三處。東邊的一處名曰「龍飲澗」,是峰頂上的一股泉水飛流而下形成的瀑布,落入澗中水池內。古人在澗壁上刻有「玉龍飲澗」,「天與甘露」和「聖水池」摩崖,雖年深日久,但還可依稀辨認。西側還有一泉,從上部懸崖石縫中流入井底,為寺僧食用井,俗你「寶井」,這兩處泉水,為滲山水,甘洌可口,冬不封凍,四季不涸,在這懸岩陡壁間,能有此雙泉水,可稱奇景,據化驗此泉水為優質滲山水,無味無害,雖不能消災治病,但搓手洗臉,可風塵頓消,沉澱後,可以食用。山頂還有一泉,和這兩個泉水相似。

十不全亭
十不全亭內供奉的是一尊殘疾佛像,稱為「十不全」。他是民間神祗,他原為英俊健康之青年,因看到民間多疾病,立志學醫,在自己身上試針試葯,受盡折磨成了一個殘疾人。為了紀念他敢於為中國醫葯獻身的精神,故而千百年來民間百姓奉以香火以示紀念。

老母洞
老母洞是一座天然加人工鑿成的石洞,洞深5.5米,寬高各 4米,洞口高 1.8米,洞內供奉的是觀音菩薩像,通稱「觀音老母」,因稱此洞為「觀音老母洞」,簡稱「老母洞」。「老母」像用花崗岩雕成。奇怪的是,各地寺廟觀音像眾多,不論座像或站像,頭部都是正面的,不偏不倚,然而此洞的觀音像,頭向一側傾斜,故稱「歪脖老母」。「老母洞」內,「老母」端坐在神台上,神志端祥,目視前方,手托玉瓶,一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神態。石像雕工精湛,造藝頗深。兩旁塑有善財童子和龍女像,兩側神台上還塑有十八羅漢像。佛龕有一副楹聯寫的是:「白蓮台上慈悲主,紫竹林中自在佛」。洞口上端的橫額刻有「虛無真境」四字。人們把「歪脖老母」看作是「吉祥」、「美好」的象徵,表達人們祈求吉祥幸福,消災除惡的願望。千百年來,老母香火不斷,前來降香、朝拜、許願、還願、游覽、觀光者絡繹不絕,因此,關於老母靈驗的傳說不絕於耳。

仙人橋和藏寶洞
在老母洞東側是半壁樓。過半壁樓,有一處獨石橋,橋長1.5米,寬僅盈尺,橋下懸空,淵深壁絕,不說人行,就連猛獸也難通過,一失足便會粉身碎骨。令人見之,無不目瞪口呆,大驚失色。凡人無法通過,因稱石板橋為「仙人橋」。橋東「藏寶洞」有一間房屋大小。傳說,洞內藏有青岩寺鎮山之寶和珍貴經書文物,因稱石洞為「藏寶洞」,是青岩寺的又一奇妙景觀。

文殊院
文殊院是青岩寺風景區位置最高的一座佛殿,殿內供奉的是大智文殊佛,佛教認為文殊菩薩以智慧第一,辨才第一,學問深廣,被稱為大智。每到中高考到來之即,許多學子的父母都為自已的子女求學求智慧,以考取更高的學府。

青岩奇松
青岩寺景區奇松多,除戀人松外,青岩山後有株蒼松奇特挺拔,獨具神韻,樹齡足有六百年以上,尊為「神松」。不遠處還有一株古松,盤根虯干,樹葉參天,兩人合抱而圍,其手尚不能相搭,人稱萬年松。西坡還有一株古松,根部被山洪沖露,橫卧於地上,形成蒼龍卧坡之勢,被稱為「卧龍松」。原老母洞附近,有古松數十株,儼如華蓋,現僅存其二。

障鷹台
上院東部有一座秀聳雲端的高峰,海拔 621米,是閭山南部最高峰,連老鷹也難以飛過,故名「障鷹台」。如站峰頂,舉目環視,頓覺心寬地闊,風景格外迷人。

東路景觀
從障鷹台至聖水殿之間,還有一條上下山路,分布著數處景觀。障鷹台西有一座「亂石棚」,東南是「通天洞」。過通天洞兩壁夾立,只見青天一縫,名為「一線天」。向南下行,是「珍珠湖」。湖東北是高麗城,有一座「瞭望台」。湖南經卧虎石可望「碧水泉」。

西路景觀
在青岩寺西部,還有兩處景觀,一處為雙人石,另一處為鴿子洞。

***小松博客搜集整理、轉載請註明***
參考資料:http://www.lvshan.com/fengjing_info.asp?id=215

㈤ 北鎮青岩寺的情況.

你想要什麼情況是景區還是住宿啊,還是其他的具體點才能回答啊

㈥ 誰知道這是什麼

這個應該是琥珀的工藝品。

㈦ 鶴和梅花有什麼寓意

在道教中,鶴是長壽的象徵,因此有仙鶴的說法,而道教的先人大都是以仙鶴或者神鹿為座驥。中國傳統年長的人去世有駕鶴西遊的說法。
在中國、朝鮮和日本,人們常把仙鶴和挺拔蒼勁的古松畫在一起,作為益年長壽的象徵。其實,傳說中的仙鶴,就是丹頂鶴。鶴為長壽仙禽,具有仙風道骨,據說,鶴壽無量,與龜一樣被視為長壽之王,後世常以「鶴壽」、「鶴齡」、「鶴算」作為祝壽之詞。鶴常為仙人所騎,老壽星也常以駕鶴翔雲的形象出現。
鶴也常和松被畫在一起,取名為「松鶴長春」、「鶴壽松齡」;鶴與龜畫在一起,其吉祥意義是龜鶴齊齡、龜鶴延年;鶴與鹿、梧桐畫在一起,表示「六合同春」。
畫著眾仙拱手仰視壽星駕鶴的吉祥圖案,謂為「群仙獻壽」圖。鶴立潮頭岩石的吉祥圖案,名叫「一品當朝」。兩只鶴向著太陽高飛的圖案,其吉祥意義是希望對方高升。鶴、鳳、鴛鴦、蒼鷺和黃鴿的畫,表示人與人之間的五種社會關系。其中,鶴象徵著父子關系,因為當鶴長鳴時,小鶴也鳴叫。鶴成了道德輪序的父鳴子和的象徵。
梅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卻位於四位之首,我個人覺得不僅僅是因為它的美麗,孤傲與冷艷,更重要的是它身上透著的民族氣質,它也是民族之花,具有著許多花都不曾也不可能擁有的特殊意義
1.梅花的象徵意義:五瓣即是寓意五福
2.梅花的象徵意義:勇於拼搏,不畏艱險的精神
3.梅花的象徵意義:堅忍不拔,自強不息的精神
4.梅花的象徵意義:高節,吉祥

㈧ 鶴守軒有著什麼樣的傳說

鶴守軒周復圍樹木環抱,具有明代制的文脈和古韻,頗具特色。在逸野堂北側,有五座奇形怪狀的假山,形似五位操琴彈唱的老人,名為"五老峰"。傳說他們原是5位大仙。第一位叫龍仙老,已9000歲,只見他彎腰曲背,俯視沉思。第二位是鶴仙老,500歲,身材頎長,正盯著前面一塊石桌。第三位是鹿仙老,側立五仙之中,引頸前視,600歲。第四位叫鳶仙老,最年輕,300歲,正在湊近鹿仙老耳語。第五位鵝仙老,700歲,似在引吭高歌。這5位大仙原在玉皇大帝御花園中,感到寂寞無聊,就在中秋之夜來到人間賞月,不知不覺來到逸野堂前,見月光下的逸野堂猶如月宮下落人間,縷縷桂香,陣陣蟲鳴,涼風習習,若隱若現勝過仙境。5位大仙想不到人間竟有如此妙境佳處,便操琴彈唱。他們決定脫離寂寞的天宮永留人間,那棵古盤槐便是龍仙老的手杖,5位大仙的坐騎也在古猗園安家落戶,神鹿奔入梅花林,鶴棲白鶴亭,龍鑽小雲兜,鳶翔湖面,鵝游荷花池。這便是"五老彈琴"的傳說。小雲兜是綴太湖石而成的小山,據說造成時天空雲團聚,故取名"小雲兜"。其構築形體不大,尚能中置空谷,壁岩與磴道無率直之弊,使得假山既有豐富變化又渾然一體,耐人尋味。

熱點內容
綠植婚紗草 發布:2025-05-12 16:09:14 瀏覽:964
生宣工筆牡丹 發布:2025-05-12 16:04:06 瀏覽:636
上譯茶花女 發布:2025-05-12 15:01:24 瀏覽:121
國家級茶花 發布:2025-05-12 14:55:08 瀏覽:250
卉苑鮮花 發布:2025-05-12 14:05:48 瀏覽:610
對一朵花的微笑 發布:2025-05-12 13:53:36 瀏覽:318
芬迪櫻花香水 發布:2025-05-12 13:46:39 瀏覽:845
童真與花藝 發布:2025-05-12 13:46:39 瀏覽:942
玫瑰能放多久 發布:2025-05-12 13:20:13 瀏覽:464
炫舞七夕抽獎 發布:2025-05-12 12:57:30 瀏覽: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