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其二王冕
Ⅰ 作者王冕關於「梅花」的詩是哪首
作者王冕關於「梅花」的詩是《墨梅》。
Ⅱ 王冕的梅花古詩
背誦注釋譯文
梅花
元代:王冕
三月東風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澆。
一聲版羌管無人見,無數梅花落權野橋。
譯文
三月春風吹拂,冰雪漸漸消融,湖的南面山色翠綠,如同被水淋洗過。
聽到一聲悠悠的羌管,卻無人出現,只見無數的梅花,飄落在野橋上。
Ⅲ 王冕的梅花詩五字詩
王冕的梅花詩五字詩,即《墨梅》。
《墨梅》
元代 王冕
原文:
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
譯文:
這畫彷彿是從我的洗硯池邊生長的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筆後淡墨留下的痕跡而沒有鮮艷的顏色,因為它並不需要別人去誇許它的顏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氣充滿在天地之間。
(3)梅花其二王冕擴展閱讀:
《墨梅》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作者王冕題詠自己所畫梅花的詩作。畫作為《墨梅圖》。自題:「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王冕元章為良佐作。」鈐「元章」、「文王子孫」。另有清乾隆皇帝御題詩及鑒藏印。畫面中一枝梅花橫出,枝幹秀挺,花朵疏朗。以淡墨點染花瓣,再以濃墨勾點萼蕊,墨色清潤,高情逸趣溢於筆端。
《墨梅》作者簡介:
王冕(公元1287-1359年),元代詩人、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字元章,號煮石山農,紹興諸暨人。出身農家,幼年喪父,學識深邃,能詩,青團墨梅。畫梅以胭脂作梅花骨體,或花密枝繁,別具風格,亦善寫竹石。
兼能刻印。著有《竹齋集》《墨梅圖題詩》等。所作詩文常流露出對黑暗政治的不滿。元末隱居九里山賣畫為生,所畫梅花枝繁花密充滿生意。
Ⅳ 王冕的《梅花》
梅花 王冕 十月霜風寒,山木俱摧折。 獨此冰玉姿,照影清溪月。
Ⅳ 梅花 元 王冕的譯文
〈梅花〉
元·王冕
三月東風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澆。
一聲羌管無人見,無內數梅花落野橋。
譯文:
三月容春風吹拂,冰雪漸漸消融,
湖的南面山色翠綠,如同被水淋洗過。
聽到一聲悠悠的羌管,卻無人出現,
只見無數的梅花,飄落在野橋上。
王冕還有兩首膾炙人口的詠梅詩:
〈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墨梅〉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Ⅵ 關於梅花的詩句王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 王冕《墨梅》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專開淡墨痕。屬 —— 王冕《墨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 王冕《白梅》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 —— 王冕《墨梅》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 王冕《白梅》
Ⅶ 王冕有一首寫梅花的詩
《墨梅》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Ⅷ 梅花的詩句王冕
梅花
三月東風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澆。
一聲羌管無人見,無數梅花落野橋。
墨梅
我家洗硯池頭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Ⅸ 古詩 梅花其二句子
正文
清苦良自持,忘言養高潔。
夜靜月明多,開門滿山雪。
《梅花其二》,是元朝詩人王冕的詩詞作品之一。
王冕,字元章,號煮石山農,浙江諸暨人,元代詩人、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著有《竹齋集》《墨梅圖題詩》等。
Ⅹ 關於梅花的詩句 王冕
梅花乃是歲寒三友中的.領頭羊,它生性堅毅、不服輸。在風雪之中,遠處一點點鮮紅,正頂著狂怒的寒風,慢慢開放,是梅花,是梅花。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 王冕《墨梅》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 王冕《墨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 王冕《白梅》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 —— 王冕《墨梅》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 王冕《白梅》
1、無數梅花落野橋元王冕 《梅花》
2、新歲梅花正好看元王冕 《雪後》
3、梅花雪後開無數元王冕 《庚辰元旦》
4、梅花清苦□斑斑元王冕 《送本中上人》
5、溪上梅花誰可共元王冕 《偶成 其三》
6、梅花卻勝去年開元王冕 《偶成 其四》
7、溪上梅花相笑迎元王冕 《偶成 其七》
8、梅花出竹似索笑元王冕 《己丑二月三日大風雨雪 其一》
9、草堂欲作梅花夢元王冕 《己丑二月三日大風雨雪 其二》
10、梅花雪落五更船元王冕 《送沙學正歸松江》
11、誰把梅花仔細看元王冕 《偶書》
12、野梅花開尚古色元王冕 《歸來》
13、梅花滿屋春元王冕 《次韻答申屠子迪府推》
14、梅花玉滿枝元王冕 《雪晴》
15、梅花擁林屋元王冕 《梅花易洞為胡伏臣賦》
16、梅花出修竹元王冕 《竹梅幽禽》
17、梅花楊柳俱忘言元王冕 《錢塘紀行》
18、門外梅花三百樹元王冕 《送林叔大架閣上京》
19、賦梅賦得梅花情元王冕 《題墨梅送宋太守之山東運使》
20、嗟哉梅花太清苦元王冕 《題墨梅送宋太守之山東運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