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插梅花
⑴ 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是什麼意思
周敦儒的《鷓鴣天》
⑵ 「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這詩是誰作的
這句詩的大意是:就算是在華麗的天宮里做官,我也懶得去,只想插枝梅花,醉回倒在花都洛陽城中。答
這首詩作者是朱敦儒,字希真,洛陽人,朱敦儒與陳與義等並稱為「洛中八俊」。
⑶ 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抄思是:就算是在華麗的天宮里做官,我也懶得去,只想插枝梅花,醉倒在花都洛陽城中。
這句詩出自宋朱敦儒的《鷓鴣天》,本意是自己無意為官,鄙夷權貴,醉心民間生活之意。
其中用玉樓金闕代指宮殿,在甄嬛傳中,皇上說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引申,表達了對余鶯兒的喜歡之情,當然,並非真心喜歡,只是在那時候覺得有純元皇後的影子。
(3)且插梅花擴展閱讀:
皇上對余鶯兒說此詩的意圖分析
都說自古帝王最無情,看中一個宮女並非一時興起。而是初夜夜宴中,華妃無意將純元最愛的梅花擺放在大殿之內,被雍正看到,難免勾起雍正對純元的思念之情。這才借故到倚梅園中散心,排遣懷念之與純元的往事。
而甄嬛對著梅花許願,這句詩曾經純元皇後初次見到雍正的時候也曾念過,雖然純元皇後在整部電視劇中未曾露面,但後面安陵容在冰嬉之舞時,宜修皇後說起過此事。雍正此情此景,又聽到這句亡妻曾念過的詩,也難免有所動容,性情打起。
種種事項都表明,雍正並非是一時興起才封了余鶯兒妃嬪。無論是余鶯兒也好,亦或是甄嬛也罷。都只不過是純元皇後的替身罷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鷓鴣天.西都作
⑷ 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落陽
鷓鴣天·西都作
[ 宋 ] 朱敦儒
原文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曾批給雨支風券,累上留雲借月章。
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⑸ 甄嬛傳中皇上為什麼說余氏玉樓金闕慵歸去, 且插梅花醉洛陽,是不是指它庸俗
其一是皇上用來試探余鶯兒的,看她是否真的懂詩詞,其二是余鶯兒聽到皇上封她官女子立即十分高興,皇上覺得不是自己想像的那種女子有些失望。最後果郡王說這是李白的詩,也是試探她的,事實上是朱敦儒的詩。
除夕夜倚梅園中,皇上碰見一個向梅花祈禱但願「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的女子,勾起了皇上對純元皇後的思念之情。於是皇上給蘇培盛下令,務必要找到這個會念詩的女子。果郡王追隨皇上而來,目睹了全過程,還私自摘走了這個女子掛在樹枝上的小像。果郡王也對這名神秘的女子產生了興趣。
第二天,蘇培盛果然帶著一名身有梅香的宮女余鶯兒前來給皇上敬茶。余鶯兒故意說起了除夕夜在倚梅園中的境遇,讓皇上誤以為當晚祈福的女子就是她本人。皇上覺得余鶯兒說的都對,就信以為真,封她為官女子。余鶯兒驚喜萬分,伏在地上山呼萬歲。
皇上也很高興,一邊念著「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一邊緩緩地走了出去。這首詩是朱敦儒寫的《鷓鴣天 西都作》,全詩為「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曾批給雨支風券,累上留雲借月章。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這首詩表達詩人暗喻自己狂放不羈,不問俗物,對王侯將相不屑一顧,只願頭插梅花,醉倒在繁華的洛陽城中的品格。
余鶯兒一臉詫異,不明所以,果郡王看出端倪,於是耍了個心眼,騙她說這是李白的詩,余鶯兒竟沒有發覺,千恩萬謝的感激果郡王的提點。
「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出自唐代詩人崔道融的《梅花》,能說出這些詩句的人文化功底必然不俗,肯定對李白的詩更加了解,果郡王跟余鶯兒開了這樣一個小玩笑,就是想試探她的文化功底,由此看出余鶯兒並不是皇上要找的人。
果郡王忍不住出言提醒辦差的蘇培盛,可沒想到此時余鶯兒竟給皇上唱起了崑曲,惹得皇上笑聲連連,果郡王自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於是作罷。
(5)且插梅花擴展閱讀
雍正元年,十七歲的甄嬛(孫儷飾)與好姐妹眉庄(斕曦飾)、陵容(陶昕然飾)參加選秀,她本抱著來充個數的念頭,可皇帝(陳建斌飾)偏相中了她的智慧、氣節與端莊,最後三人一同入選。但因華妃(蔣欣飾)囂張,步步緊逼,眉庄被冤,陵容變心,天真的甄嬛慢慢變成了後宮精明的女子。
皇帝發現年羹堯(孫寧飾)的野心,令甄父剪除年氏一族,甄嬛終於鬥倒了華妃。但不久又遭人暗算,父親(沈保平飾)也被文字獄牽連而遭牢獄之災,生下女兒後,心灰意冷的甄嬛選擇出宮修行。在宮外幸得十七爺(李東學飾)悉心照顧,二人相親相愛,只等有機會遠走高飛。後因誤傳十七爺死訊,甄嬛為保全腹中骨肉,設計與皇帝相遇,重回宮中。
因生下雙生子,甄父的冤案得以平反,重新被皇帝重用,甄氏一族再度崛起。甄嬛多次躲過皇後(蔡少芬飾)的陷害,最終扳倒皇後。可造化弄人,享盡榮寵的甄嬛,最終卻只能看著心上人十七爺死在自己懷中。皇帝駕崩後,弘歷登基,甄嬛被尊為太後。
⑹ 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是什麼意思
大意:就算是在華麗的天宮里做官,我也懶得去,只想插枝梅花,醉倒在花都洛陽城中。
【作者】:朱敦儒
【作品】:鷓鴣天
【內容】:西都作
我是清都山水郎,
天教分付與疏狂。
曾批給雨支雲券,
累上留雲借月章。
詩萬卷,酒千觴,
幾曾著眼看侯王?
玉樓金闕慵歸去,
且插梅花醉洛陽。
朱敦儒 (1081-1159)宋代詞人。字希真。洛陽人。靖康、建炎間,屢召不起。紹興三年以薦補右迪功郎,紹興五年賜進士出身守秘書省正字。歷兵部郎中、臨安府通判、秘書郎、都官員外郎、兩浙東路提點刑獄,致仕,居嘉禾。晚落致仕,除鴻臚少卿,秦檜死,依舊致仕。紹興二十九年卒。有詞三卷,名《樵歌》。
此詞系作者從京師返回洛陽後所作,故題為「西都作」。該詞是北宋末年膾炙人口的一首小令,曾風行汴洛。詞中,作者以「斜插梅花,傲視侯王」的山水郎自居,這是有深意的。據《宋史·文苑傳》記載,他「志行高潔,雖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靖康年間,欽宗召他至京師,欲授以學官,他固辭道:「麋鹿之性,自樂閑曠,爵祿非所願也。」終究拂衣還山。這首《鷓鴣天》,可以說是他前期詞的代表作,也是他前半生人生態度和襟懷抱負的集中反映。 「疏狂」二字為此詞之目。「疏狂」者,放任不羈之謂也。詞人之性格如此,生活態度如此,故爾充分顯現其性格與生活態度的這首詞,藝術風格亦復如此。「我是清都山水郎!」出口便是「疏狂」之語「清都」本自《列子·周穆王》,「清都紫微,鈞天廣樂,帝之所居。」即傳說中天帝之宮闕者是。「山水郎」,顧名思義,當為天帝身邊主管名山大川的侍從官。可以名正言順地盡情受用如此至情至性的美差,真個是「天教分付與疏狂」!上片四句二十八字,本自陶淵明之所謂:「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田園居》五首其一)一意。陶淵明之後,隱逸詩人、山水詩人們各騁才力,所作名章雋語,即便不逾萬數,也當以百千計,但像朱敦儒這樣浪漫、超現實的奇妙構思卻並不多見。 詞的下片用獨特筆法為讀者塑造了李白之外的又一個「謫仙人」。他連天國的「玉樓金闕」都懶得歸去呢,當然不肯拿正眼去看那塵世間的王侯權貴。 由此愈加清楚地見出,上片雲雲,與其說是對神仙世界的嚮往,毋寧認作對玉皇大帝的狎弄。這倒也不難理解,感覺到人世的壓抑、渴望到天國去尋求精神解脫的痴人固然所多有;而意識到天國無非是人世的翻版,不願費偌大氣力,換一個地方來受束縛的智者亦不算少。詞人就是一個。他向何處去寄託身心呢? 山麓水湄而外,惟有詩境與醉鄉了。於是有「詩萬首,酒千觴」,有「且插梅花醉洛陽」。洛花以牡丹為最。宋周敦頤《愛蓮說》雲:「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詞人志向高遠自然不肯垂青於自唐以來,頗受推崇的牡丹,而寧取那「千林無伴,淡然獨傲霜雪」(《念奴嬌》)的梅花了。清人黃蓼園曰:「希真梅詞最多,性之所近也。」(《蓼園詞選》)故而詞人不說「且插牡丹醉洛陽」,偏雲「且插梅花醉洛陽」,蓋另有寄託。作者選中梅花,是取其品性高潔以自比。「高潔」與「疏狂」,一體一用,一里一表,有機地統一詞人身上。惟其品性「高潔」,不願與世俗社會沆瀣,才有種種「疏狂」。 此詞體現了詞人鄙夷權貴、傲視王侯的風骨,讀來令人感佩。無論從內容或藝術言之,這首詞都堪稱朱詞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一首「天資曠遠」,婉麗流暢的小令。全詞清雋諧婉,自然流暢,而且前後呼應,章法謹嚴。上片第一句「天教懶慢帶疏狂」,下片的「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和「且插梅花醉洛陽」,表現了詞人的瀟灑、狂放和卓爾不群,照應了「疏狂」:「玉樓金闕慵歸去」則照應了「懶慢」。[3] 翻譯 我是天宮里掌管山水的郎官,天帝賦予我狂放不羈的性格,曾多次批過支配風雨的手令,也多次上奏留住彩雲,借走月亮。我自由自在,吟詩萬首不為過,喝酒千杯不會醉,王侯將相,哪兒能放在我的眼裡?就算是在華麗的天宮里做官,我也懶得去,只想插枝梅花,醉倒在花都洛陽城中。
⑺ 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是什麼意思
鷓鴣天(西都作)
⑻ 甄嬛傳第五集中皇上對余鶯兒說了一句詩「 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這詩並非李白所作,為何博
十七王爺試探他是否熟讀詩詞,崔道融的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便是唐詩。
⑼ 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原詩是什麼
【作者】:朱敦儒
【作品】:鷓鴣天
【內容】:西都作
我是清都山水郎,
天教分付與疏狂。
曾批給雨支雲券,
累上留雲借月章。
詩萬卷,酒千觴,
幾曾著眼看侯王?
玉樓金闕慵歸去,
且插梅花醉洛陽。
⑽ 「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是什麼意思
「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的意思是就算讓我在華麗的天宮專里做官,我也懶得去,只想插屬枝梅花,醉倒在花都洛陽城中。表現了作者放任不羈的性格,也是他前半生人生態度和襟懷抱負的集中反映。
這兩句詩出自朱敦儒的《鷓鴣天》全文如下: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
曾批給雨支雲券,累上留雲借月章。
詩萬卷,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
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