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絲和梅花賞析
⑴ 蛛絲與梅花原文
蛛 絲 和 梅 花 文/林徽因
真真地就是那麼兩根蛛絲,由門框邊輕輕地牽
到一枝梅花上。就是那麼兩根細絲,迎著太陽光發
亮……再多了,那還像樣么。一個摩登家庭如何能
容蛛網在光天白日里作怪,管它有多美麗,多玄妙,
多細致,夠你對著它聯想到一切自然造物的神工和
不可思議處;這兩根絲本來就該使人臉紅,且在冬
天夠多特別!可是亮亮的,細細的,倒有點像銀,
也有點像玻璃制的細絲,委實不算討厭,尤其是它
們那麼灑脫風雅,偏偏那樣有意無意地斜著搭在梅
花的枝梢上。
你向著那絲看,冬天的太陽照滿了屋內,窗明
幾凈,每朵含苞的,開透的,半開的梅花在那裡挺
秀吐香,情緒不禁迷茫縹緲地充溢心胸,在那剎那
的時間中振盪。同蛛絲一樣的細弱,和不必需,思
想開始拋引出去;由過去牽到將來,意識的,非意
識的,由門框梅花牽出宇宙,浮雲滄波蹤跡不定。
是人性,藝術,還是哲學,你也無暇計較,你不能
制止你情緒的充溢,思想的馳騁,蛛絲梅花竟然是
瞬息可以千里!
好比你是蜘蛛,你的周圍也有你自織的蛛網,
細致地牽引著天地,不怕多少次風雨來吹斷它,你
不會停止了這生命上基本的活動。此刻……「一枝
斜好,幽香不知甚處,」……
拿梅花來說吧,一串串丹紅的結蕊綴在秀勁的
傲骨上,最可愛,最可賞,等半綻將開地錯落在老
技上時,你便會心跳!梅花最怕開;開了便沒話說。
索性殘了,沁香拂散同夜裡爐火都能成了一種溫存
的凄清。
記起了,也就是說到梅花,玉蘭。初是有個朋
友說起初戀時玉蘭剛開完,天氣每天的暖,住在湖
旁,每夜跑到湖邊林子里走路,又靜坐幽僻石上看
隔岸燈火,感到好像僅有如此虔誠的孤對一片泓碧
寒星遠市,才能把心裡情緒抓緊了,放在最可靠最
純凈的一撮思想里,始不至褻瀆了或是驚著那「寤
寐思服」的人兒。那是極年輕的男子初戀的情景,
──對象渺茫高遠,反而近求「自我的」郁結深淺
──他問起少女的情緒。
就在這里,忽記起梅花。一枝兩枝,老枝細枝,
橫著,虯著,描著影子,噴著細香;太陽淡淡金色
地鋪在地板上:四壁琳琅,書架上的書和書簽都像
在發出言語;牆上小對聯記不得是誰的集句;中條
是東坡的詩。你斂住氣,簡直不敢喘息,巔起腳,
細小的身形嵌在書房中間,看殘照當窗,花影搖曳,
你像失落了什麼,有點迷惘。又像「怪東風著意相
尋」,有點兒沒主意!浪漫,極端的浪漫。「飛花滿
地誰為掃?」你問,情緒風似地吹動,卷過,停留
在惜花上面。再回頭看看,花依舊嫣然不語。「如此
娉婷,誰人解看花意,」你更沉默,幾乎熱情地感到
花的寂寞,開始憐花,把同情統統詩意地交給了花
心!
這不是初戀,是未戀,正自覺「解看花意」的時
代。情緒的不同,不止是男子和女子有分別,東
方和西方也甚有差異。情緒即使根本相同,情緒的
象徵,情緒所寄託,所棲止的事物卻常常不同。水
和星子同西方情緒的聯系,早就成了習慣。一顆星
子在藍天里閃,一流冷澗傾泄一片幽愁的平靜,便
激起他們詩情的波涌,心裡甜蜜地,熱情地便唱著
由那些鵝羽的筆鋒散下來的「她的眼如同星子在暮
天里閃」,或是「明麗如同單獨的那顆星,照著晚來
的天」,或「多少次了,在一流碧水旁邊,憂愁倚下
她低垂的臉」……
惜花,解花太東方,親昵自然,含著人性的細
致是東方傳統的情緒。
此外年齡還有尺寸,一樣是愁,卻躍躍似喜,
十六歲時的,微風零亂,不頹廢,不空虛,踮著理
想的腳充滿希望,東方和西方卻一樣。人老了脈脈
煙雨,愁吟或牢騷多折損詩的活潑。大家如香山,
稼軒,東坡,放翁的白發華發,很少不梗在詩里,
至少是令人不快。話說遠了,剛說是惜花,東方老
少都免不了這嗜好,這倒不論老的雪鬢曳杖,深閨
里也就攢眉千度。
最叫人惜的花是海棠一類的「春紅」,那樣嬌嫩
明艷,開過了殘紅滿地,太招惹同情和傷感。但在
西方即使也有我們同樣的花,也還缺乏我們的廊廡
庭院。有了「庭院深深深幾許」才有一種庭院里特
有的情緒。如果李易安的「斜風細雨」底下不是「重
門須閉」也就不「蕭條」得那樣深沉可愛;李後主
的「終日誰來」也一樣的別有寂寞滋味。看花更須
庭院,常常鎖在裡面認識,不時還得有軒窗欄桿,
給你一點憑藉,雖然也用不著十二欄桿倚遍,那麼
慵弱無聊。
當然舊詩里傷愁太多:一首詩竟像一張美的證
券,可以照著市價去兌現!所以庭花,亂紅,黃昏,
寂寞太濫,時常失卻誠實。西洋詩,戀愛總站在前
頭,或是「忘掉」,或是「記起」,月是為愛,花也
是為愛,只使全是真情,也未嘗不太膩味。就以兩
邊好的來講。拿他們的月光同我們的月色比,似乎
是月色滋味深長得多。花更不用說了;我們的花「不
是預備採下綴成花球,或花冠獻給戀人的」,卻是一
樹一樹綽約的,個性的,自己立在情人的地位上接
受戀歌的。
所以未戀時的對象最自然的是花,不是因為花
而起的感慨,──十六歲時無所謂感慨,──僅是
剛說過的自覺解花的情緒。寄託在那清麗無語的上
邊,你心折它絕韻孤高,你為花動了感情,實說你
同花戀愛,也未嘗不可,──那驚訝狂喜也不減於
初戀。還有那凝望,那沉思……
一根蛛絲!記憶也同一根蛛絲,搭在梅花上就
由梅花枝上牽引出去,雖未織成密網,這詩意的前
後,也就是相隔十幾年的情緒的聯絡。
午後的陽光仍然斜照,庭院闃然,離離疏影,
房裡窗欞和梅花依然伴和成為圖案,兩根蛛絲在冬
天還可以算為奇跡,你望著它看,真有點像銀,也
有點像玻璃,偏偏那麼斜掛在梅花的枝梢上。
⑵ 林徽因的《蜘蛛與梅花》品析,求解讀不懂
這篇《蛛絲和梅花》,林徽因是用詩歌的創作手法來寫的,要讀懂它有一定的難度。從蛛絲牽扯到梅花的瞬息千里和朋友初戀時的玉蘭;從「解看花意」的東方人惜花解花未戀情緒的不同到那些鵝毛筆鋒散下來的「水」和「星子」的擬人描述;從東方式的最令人憐惜的「春紅」── 海棠遙想到西洋詩中的「月」和「花」暗合的高雅情愛……其中既有「中國山水」的巧、宜、精、雅,又見華麗裝飾、曲線復雜和散逸錯落,全文各段落隨著作者靈動的思緒自由跳躍,毫無啟承轉合的痕跡。她以個人獨特性格、建築師的審美眼光從異常纖微細巧的角度去關照人物、情景和人生,以清新的風格、細密的文化和真摯的情思,將自己的思緒的真實展現在讀者面前。
有人說,林徽因是一個集美麗,優雅與才情於一身的女人,她的命運如蛛絲般糾纏與糾結,性情確如梅花般高潔清雅。她的唯美散文《蛛絲與梅花》便是對她最好的註解:她「有點像銀,也有點像玻璃,偏偏那麼斜掛在梅花的枝梢上」。一個美麗的梅花,一個謙虛的梅花,一個默默奉獻的梅花,一個不畏嚴寒的梅花,這樣的梅花怎不叫人動心呢?
也有人說,林徽因的《蛛絲和梅花》,由蛛絲開始,到梅花,牽引到整個宇宙,天與地,過去與未來,聯想到一切自然,造物的神功和不可思議,思想馳騁,藝術的、哲學的,蛛絲梅花竟是瞬息千萬里。
我喜歡梅花,它不僅是清雅俊逸的風度令古今詩人畫家贊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為民族的精華為世人所重。梅花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立志奮發的激勵。
我喜歡林徽因筆下的梅,她寫道:「拿梅花來說吧,一串串丹紅的結蕊綴在秀勁的傲骨上,最可愛,最可賞,等半綻將開地錯落在老枝上,你便會心跳!梅花最怕開;開了便沒話說。索性殘了,沁香拂散同夜裡爐火都能成了一種溫存的凄清……」
是的,梅花有著一副秀勁的傲骨,她的一句代表性名言更霸氣:「門外就是揚子江!」──她說這句話時曾一度患病卧床不起,友人說勸她和丈夫離開,飛赴美國躲避戰亂。林徽因的兒子梁從誡在《倏忽人間四月天---回憶我的母親林徽因》一文中寫道:一九四四年日軍攻佔貴州獨勻,直逼重慶的危局,我曾問母親,如果當時日本人真的打進四川,你們打算怎麼辦?她若有所思地說:「中國念書人總還有一條後路嘛,我們家門口不就是揚子江嗎?!」我急了,又問:「我一個人在重慶上學,那你們就不管我啦?」病中的母親深情地握著我的手,彷佛道歉似地小聲地說:「真要到了那一步,恐怕就顧不上你了!」聽到這個回答,我的眼淚不禁奪眶而出。這不僅是因為感到自己受了「委屈」,更多地,我確是被母親以最平淡的口吻所表現出來的那種凜然之氣震動了……
⑶ 摘抄點評作業,最好是一句句子做摘抄(越少越好),一大段點評賞析。
1.十全十美雖無法達到,但卻值得追求(羅·布坎南)
2.美是奇異的。它是藝術家從世界的喧囂和他自身靈魂的磨難中鑄造出來的東西(毛姆)
3.要創造出真正的美必須具備巨匠的技藝(約·德萊頓)
4.為美而獻身比為麵包而活著要幸福得多(愛默生)
5.只有天賦很好的人能夠認識並熱心追求美的事物(德謨克利特)
6.追求美而不褻瀆美,這種愛是正當的(德謨克利特)
7.富有生機就是美(威·布來克)
8.端莊即至美,嚴肅乃極樂(威·沃森)
9.如果不保持一定程度的陌生感,就不會有出類拔萃的美(培根)
10.不能說凡是合理的都是美的,但凡是美的確實都是合理的(德國)
11.揚帆的航船,全副武裝的男人和腹部隆起的孕婦,是世上最美的三種景象(詹·豪厄爾)
12.一切精美的東西都有其深沉的內涵(約瑟夫·魯)
13.美的文詞就是思想的光輝(朗吉弩斯)
14.唯有不要我們操心的事物才是美好的(王爾德)
15.美有三個要素:第一是一種完整或完美,凡是不完整的東西就是丑的;其次是適當的比例或和諧;第三是鮮明,所以鮮明的顏色是公認為美的(托·阿奎那)
16.美本身必須是真的(德國)
17.失去了真,同時也就失去了美(蘇聯)
18.富於美之中的真要比真本身更高尚深奧(法朗士)
19.美就是真,真就是美(濟慈)
20.美與真是一回事,這就是說美本身必須是真的(黑格爾)
21.美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柏拉圖)
⑷ 名家描寫花的散文有哪些
名家描寫花的散文有:郭沫若的《石榴》、葉靈鳳的《夏天的花》、汪曾祺的《花》、季羨林的《海棠花》、冰心的《櫻花贊》、林語堂的《孤崖一枝花》、林徽因的《蛛絲和梅花》等。
《石榴》是1942年郭沫若所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選自郭沫若文藝散文集《丁東草》。文章托物言志,借石榴寄託情懷,通過對石榴的具體生動的描繪,歌頌真善美,贊揚了不怕威壓、奮發向上的品格精神,也含蓄地抒發了作者執著堅定的信念和熱切地追求。
(4)蛛絲和梅花賞析擴展閱讀:
這些以「花」為題的經典散文均收錄在《人間·名家經典散文書系:花》中,作者是黃芳、陳子善,在2014年6月1日由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
《人間·名家經典散文書系:花》共收編以花為題的名家經典散文55篇。中國素來是一散文大國,古之文章,已傳唱千世。而至現代,散文再度勃興,名篇佳作,亦不勝枚舉。散文一體,論者盡有不同解釋,但涉及風格之豐富多樣,語言之精湛凝練,名家又皆首肯之。
因此,在時下「圖像時代」或曰「速食文化」的閱讀氣氛中,重讀散文經典,便又有了感覺母語魅力的意義。 本著這樣的心願,我們對中國現當代的散文名篇進行了重新的分類編選。比如,春、夏、秋、冬,比如風、花、雪、月……等等。
這樣的分類編選,可能會被時賢議為機械,但其好處卻在於每冊的內容相對集中,似乎也更方便一般讀者的閱讀。 這套叢書將分批編選出版,並冠之以不同名稱。選文中一些現代作家的行文習慣和用詞可能與當下的規范不一致,為尊重歷史原貌,一律不予更動。
網路-石榴 (郭沫若的作品)
網路-櫻花贊
網路-人間·名家經典散文書系:花
⑸ 蛛絲與梅花小練筆150字
真真地就是那麼兩根蛛絲,由門框邊輕輕地牽到一枝梅花上。就是
那麼兩根細絲,迎著太陽光發亮……再多了,那還像樣么。一個摩登家
庭如何能容蛛網在光天白日里作怪,管它有多美麗,多玄妙,多細致,
夠你對著它聯想到一切自然造物的神工和不可思議處;這兩根絲本來就
該使人臉紅,且在冬天夠多特別!可是亮亮的,細細的,倒有點像銀,
也有點像玻璃制的細絲,委實不算討厭,尤其是它們那麼灑脫風雅,偏
偏那樣有意無意地斜著搭在梅花的枝梢上。
你向著那絲看,冬天的太陽照滿了屋內,窗明幾凈,每朵含苞的,
開透的,半開的梅花在那裡挺秀吐香,情緒不禁迷茫縹緲地充溢心胸,
在那剎那的時間中振盪。同蛛絲一樣的細弱,和不必需,思想開始拋引
出去;由過去牽到將來,意識的,非意識的,由門框梅花牽出宇宙,浮
雲滄波蹤跡不定。是人性,藝術,還是哲學,你也無暇計較,你不能制
止你情緒的充溢,思想的馳騁,蛛絲梅花竟然是瞬息可以千里!
好比你是蜘蛛,你的周圍也有你自織的蛛網,細致地牽引著天地,
不怕多少次風雨來吹斷它,你不會停止了這生命上基本的活動。此刻
……「一枝斜好,幽香不知甚處,」……
拿梅花來說吧,一串串丹紅的結蕊綴在秀勁的傲骨上,最可愛,最
可賞,等半綻將開地錯落在老技上時,你便會心跳!梅花最怕開;開了
便沒話說。索性殘了,沁香拂散同夜裡爐火都能成了一種溫存的凄清。
記起了,也就是說到梅花,玉蘭。初是有個朋友說起初戀時玉蘭剛
開完,天氣每天的暖,住在湖旁,每夜跑到湖邊林子里走路,又靜坐幽
僻石上看隔岸燈火,感到好像僅有如此虔誠的孤對一片泓碧寒星遠市,
才能把心裡情緒抓緊了,放在最可靠最純凈的一撮思想里,始不至褻瀆
了或是驚著那「寤寐思服」的人兒。那是極年輕的男子初戀的情景,
──對象渺茫高遠,反而近求「自我的」郁結深淺──他問起少女的情
緒。
⑹ 林徽因 蛛絲與梅花賞析150字
真真地就是那麼兩根蛛絲,由門框邊輕輕地牽到一枝梅花上。就是那麼兩
根細絲,迎著太陽光發亮……再多了,那還像樣么。一個摩登家庭如何能容蛛網在
光天白日里作怪,管它有多美麗,多玄妙,多細致,夠你對著它聯想到一切自然造
物的神工和不可思議處;這兩根絲本來就該使人臉紅,且在冬天夠多特別!可是亮
亮的,細細的,倒有點像銀,也有點像玻璃制的細絲,委實不算討厭,尤其是它們
那麼灑脫風雅,偏偏那樣有意無意地斜著搭在梅花的枝梢上。
你向著那絲看,冬天的太陽照滿了屋內,窗明幾凈,每朵含苞的,開透的,
半開的梅花在那裡挺秀吐香,情緒不禁迷茫縹緲地充溢心胸,在那剎那的時間中振
盪。同蛛絲一樣的細弱,和不必需,思想開始拋引出去;由過去牽到將來,意識的,
非意識的,由門框梅花牽出宇宙,浮雲滄波蹤跡不定。是人性,藝術,還是哲學,
你也無暇計較,你不能制止你情緒的充溢,思想的馳騁,蛛絲梅花竟然是瞬息可以
千里!
好比你是蜘蛛,你的周圍也有你自織的蛛網,細致地牽引著天地,不怕多少次
風雨來吹斷它,你不會停止了這生命上基本的活動。此刻……「一枝斜好,幽香不
知甚處,」……
拿梅花來說吧,一串串丹紅的結蕊綴在秀勁的傲骨上,最可愛,最可賞,
等半綻將開地錯落在老技上時,你便會心跳!梅花最怕開;開了便沒話說。索性殘
了,沁香拂散同夜裡爐火都能成了一種溫存的凄清。
記起了,也就是說到梅花,玉蘭。初是有個朋友說起初戀時玉蘭剛開完,
天氣每天的暖,住在湖旁,每夜跑到湖邊林子里走路,又靜坐幽僻石上看隔岸燈火,
感到好像僅有如此虔誠的孤對一片泓碧寒星遠市,才能把心裡情緒抓緊了,放在最
可靠最純凈的一撮思想里,始不至褻瀆了或是驚著那「寤寐思服」的人兒。那是極
年輕的男子初戀的情景,——對象渺茫高遠,反而近求「自我的」郁結深淺——他
問起少女的情緒。
就在這里,忽記起梅花。一枝兩枝,老枝細枝,橫著,虯著,描著影子,
噴著細香;太陽淡淡金色地鋪在地板上:四壁琳琅,書架上的書和書簽都像在發出
言語;牆上小對聯記不得是誰的集句;中條是東坡的詩。你斂住氣,簡直不敢喘息,
巔起腳,細小的身形嵌在書房中間,看殘照當窗,花影搖曳,你像失落了什麼,有
點迷惘。又像「怪東風著意相尋」,有點兒沒主意!浪漫,極端的浪漫。「飛花滿地
誰為掃?」你問,情緒風似地吹動,卷過,停留在惜花上面。再回頭看看,花依舊
嫣然不語。「如此娉婷,誰人解看花意,」你更沉默,幾乎熱情地感到花的寂寞,開
始憐花,把同情統統詩意地交給了花心!
這不是初戀,是未戀,正自覺「解看花意」的時代。情緒的不同,不止是
男子和女子有分別,東方和西方也甚有差異。情緒即使根本相同,情緒的象徵,情
緒所寄託,所棲止的事物卻常常不同。水和星子同西方情緒的聯系,早就成了習慣。
一顆星子在藍天里閃,一流冷澗傾泄一片幽愁的平靜,便激起他們詩情的波涌,心
里甜蜜地,熱情地便唱著由那些鵝羽的筆鋒散下來的「她的眼如同星子在暮天里
閃」,或是「明麗如同單獨的那顆星,照著晚來的天」,或「多少次了,在一流碧水
旁邊,憂愁倚下她低垂的臉」
惜花,解花太東方,親昵自然,含著人性的細致是東方傳統的情緒。
此外年齡還有尺寸,一樣是愁,卻躍躍似喜,十六歲時的,微風零亂,不
頹廢,不空虛,踮著理想的腳充滿希望,東方和西方卻一樣。人老了脈脈煙雨,愁
吟或牢騷多折損詩的活潑。大家如香山,稼軒,東坡,放翁的白發華發,很少不梗
在詩里,至少是令人不快。話說遠了,剛說是惜花,東方老少都免不了這嗜好,這
倒不論老的雪鬢曳杖,深閨里也就攢眉千度。
最叫人惜的花是海棠一類的「春紅」,那樣嬌嫩明艷,開過了殘紅滿地,太
招惹同情和傷感。但在西方即使也有我們同樣的花,也還缺乏我們的廊廡庭院。有
了「庭院深深深幾許」才有一種庭院里特有的情緒。如果李易安的「斜風細雨」底
下不是「重門須閉」也就不「蕭條」得那樣深沉可愛;李後主的「終日誰來」也一
樣的別有寂寞滋味。看花更須庭院,常常鎖在裡面認識,不時還得有軒窗欄桿,給
你一點憑藉,雖然也用不著十二欄桿倚遍,那麼慵弱無聊。
當然舊詩里傷愁太多:一首詩竟像一張美的證券,可以照著市價去兌現!
所以庭花,亂紅,黃昏,寂寞太濫,時常失卻誠實。西洋詩,戀愛總站在前頭,或
是「忘掉」,或是「記起」,月是為愛,花也是為愛,只使全是真情,也未嘗不太膩
味。就以兩邊好的來講。拿他們的月光同我們的月色比,似乎是月色滋味深長得多。
花更不用說了;我們的花「不是預備採下綴成花球,或花冠獻給戀人的」,卻是一
樹一樹綽約的,個性的,自己立在情人的地位上接受戀歌的。
所以未戀時的對象最自然的是花,不是因為花而起的感慨,——十六歲時
無所謂感慨,——僅是剛說過的自覺解花的情緒。寄託在那清麗無語的上邊,你心
折它絕韻孤高,你為花動了感情,實說你同花戀愛,也未嘗不可,——那驚訝狂喜
也不減於初戀。還有那凝望,那沉思……
一根蛛絲!記憶也同一根蛛絲,搭在梅花上就由梅花枝上牽引出去,雖未
織成密網,這詩意的前後,也就是相隔十幾年的情緒的聯絡。
午後的陽光仍然斜照,庭院闃然,離離疏影,房裡窗欞和梅花依然伴和成
為圖案,兩根蛛絲在冬天還可以算為奇跡,你望著它看,真有點像銀,也有點像玻
璃,偏偏那麼斜掛在梅花的枝梢上。
⑺ 紅岩14章好詞好句摘抄賞析
明朗的太陽在天空照耀著
⑻ 關於林徽因的書
1931年,3月,林徽因在香山雙清別墅養病,先後發表詩《那一晚》、《誰愛這不息的變換》、《仍然》、《激昂》、《一首桃花》、《山中一個夏夜》、《笑》、《深夜裡聽到樂聲》、《情願》;及短篇小說《窘》。12月7日,發表散文《悼志摩》。1932年,林徽因、梁思成去卧佛寺、八大處考察古建築,並發表《平郊建築雜錄》。7月至10月,作詩《蓮燈》、《別丟掉》、《雨後天》。1933年,10月7日,發表散文《閑談關於古建築的一點消息》。11月8日,發表詩《秋天,這秋天》。12月,作詩《憶》。1934年1月,中國營造學社出版梁思成的《清式營造則例》一書,林徽因為該書寫了《緒論》。2月至5月,發表詩《年關》、《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小說《九十九度中》。9月5日,發表散文《窗子以外》。1935年,3月,林徽因與梁思成合著《晉汾古建築預查紀略》一文。6月,發表詩《吊瑋德》;短篇小說《模影零篇——鍾綠》、《模影零篇——吉公》。10月,作詩《靈感》、《城樓上》。11月19日,發表散文《紀念志摩去世四周年》。1936年,發表詩《深笑》、《靜院》、《風箏》、《記憶》、《無題》、《題剔空菩提葉》、《黃昏過泰山》、《晝夢》、《八月的憂愁》、《冥思》、《空想外四章:你來了、「九一八」閑走、藤花前、旅途中》、《過楊柳》、《靜坐》;散文《蛛絲和梅花》、《究竟怎麼一回事》;短篇小說《模影零篇——文珍》。1937年,發表詩《紅葉里的信念》、《十月獨行》、《時間》、《古城春景》、《前後》、《去春》;話劇《梅真同他們》;短篇小說《模影零篇——綉綉》。1938年,作詩《昆明即景——茶鋪》、《昆明即景——小樓》。1939年,2月5日,發表散文《彼此》。6月28日,發表詩《除夕看花》。1942年,作詩《一天》。1944年。作詩《十一月的小村》、《憂郁》、《哭三弟恆》。1946年,作詩《對殘枝》、《對北門街園子》。1947年,作詩《給秋天》、《人生》、《展緩》、《病中雜詩》、《四則》。1948年,2月18日,作詩《我們的雄雞》。2月至5月,發表詩《空虛的薄暮》、《昆明即景》、《年輕的歌》、《病中雜詩九首》、《哭三弟恆》。1949年,與梁思成等編印《全國重要文物建築簡目》。1952年,應《新觀察》雜志之約,撰寫了《中山堂》、《北海公園》、《天壇》、《頤和園》、《雍和宮》、《故宮》等一系列介紹我國古建築的文章。1955年,4月1日6時29分,病逝於同仁醫院,4月3日在金魚胡同賢良寺舉行追悼會,遺體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享年51歲。
⑼ 經典美文摘抄及賞析
:《寬容》
記得法國作家雨果曾說過: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它可以包容人間萬物,可以與人為善,可以化干戈為玉帛。我真正明白這些卻是緣於一次偶然。
那是星期一的早晨,我匆匆地去洗涮飯盒。要知道,時間就是生命!贏得時間就能提前完成作業,有更多的時間看看書。教室里還有一大堆作業在等著我趕去與它們「約會」呢。可今天也不知怎麼了,水池邊的人比平日里不知多了多少倍。難道布置作業都是全校統一的嗎?我開始煩躁起來,怒火也一點一點地升了起來,整個人成了一座一觸即發的火山。
終於按捺不住心中的那份焦急,我找起了空子,准備往裡鑽。過五關斬六將,歷經千辛萬苦,我總算擠到了水池邊,心中長吁一口氣——馬上就可以擺脫這非人的折磨了。顧不上得意,更無暇考慮身後那擠作一團粥的人群,我開始了洗涮。三下五除二,大功告成!轉身……只覺身體往左一歪,一腳踏進了池前的污水中,左手也按到了水池裡,更可惡的是臉上被濺上了臟兮兮的油水,我成了不折不扣的落湯雞!怒火沖上頭頂,我立馬回頭尋找那可惡的「肇事者」,是一個初一年級的小男孩。我狠狠地瞪著他,真恨不得把他大罵一頓,可我怕違反紀律,沒敢大吼,就那樣凶凶地盯著他。也許是我的樣子有點嚇人吧,那個小男孩竟有些不知所措了,兩只手緊緊抱住飯盒,怯怯地瞅著我。見我不作聲,他知道大事不妙了,結結巴巴地說:「對……對不起,我……我不……我不是故意的。」說著眼裡泛起了點點淚花,亮晶晶的。
突然,我好像從這點亮光里看到了我自己。
那是我剛入學時,也是在水池旁,碰到了一個三年級的大姐姐。那個大姐姐比我現在還慘,那身漂亮的衣服被池中的污水染成了大花臉。我嚇壞了,一時間連句對不起的話也忘了說,只是愣愣地站著,等著挨一頓披頭蓋臉的的臭罵。可她並沒有罵我,而是沖我笑笑,問我有沒有磕到。那一刻,我是多麼感激那個大姐姐呀,甚至還覺得能生活在這樣一個學校真幸福。
那麼現在的我是不是有點兒可惡呢?我不自覺地眨了眨眼,讓笑容綻在臉上,雖然有點勉強。「沒關系。」我脫口而出,這下輪到小男孩詫異了,嘴巴張得大大的,似乎不相信這是真的。看到他這副模樣,我不由得笑了,真心的。「真的沒關系,剛才我是嚇唬你的,逗你玩呢!」他似乎相信了,也沖我笑了笑,兩個小酒窩也跳了出來,真可愛!我不由得又想到了自己家裡的弟弟。「來,我幫你洗吧!」,我溫和地對他說。「不用了。你還是先把腳……」他似乎有點逗,頑皮地看著我那隻還泡在水裡的腳。「啊!」我立刻抬起了腳。雖有點兒尷尬,但我仍然很心。回到教室,作業做得出奇的順利。
這件事情已經過去幾年,但是想起來我就充滿感慨: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我們只要擁有一顆寬容的心,厚德載物,雅量容人,寬容處事,人生就會更精彩!
【賞析】
這是一篇很值得一讀的記敘文。這篇作文呈現出以下三個亮點:一是主題深刻突出。作者通過自己親身經歷的發生在幾年前的一件小事,明白了生活中的一個簡單的道理,不容易!可見作者對生活的感悟是相當深刻的。二是語言活潑生動。全文的語言時而幽默、詼諧,時而靈活多變,生動有趣,時而盡情描寫,如第三段,使文章搖曳多姿。三是結構一波三折,富有波瀾。倒敘與插敘合理穿插與運用,使文章變化有致,頗有韻味。結尾收束有力,可謂畫龍點睛。
⑽ 閱讀林微因《冬日遐思》寫一篇讀後感蛛絲和梅花
「遙知來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這是自出自於王安石的《梅花》。梅花在冬天總是那麼顯眼,為寒冷的冬天增添了一點生機。
在冬天裡,有幾種植物在凜冽的寒風中頑強地成長著,不畏艱難。而我卻鍾情於梅花。
也許是由於梅花獨特的生存環境吧!冬天,飛雪茫茫,地面成了一片乳白色,像鋪了一層地毯,連天空都被雪白的幕布所蓋住。但唯獨掩蓋不住梅花那嬌艷的顏色與花朵的芬芳,是白色的世界裡的點睛之筆,把冬天點綴得無與倫比。寒風凜凜,梅花在風婆婆的打擊下頑強的生存下來,發出閃耀的光芒。
更由於梅花的性格吧!「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人們都爭先恐後地欣賞梅花那高貴的模樣,發出嘖嘖贊嘆,而梅花,它不會為了人們欣賞它而驕傲,更不會為了人們贊美它而吹噓自己。它只是默默奉獻自己,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人們,奉獻給萬物不復之地的冬天,它不求索取,從不驕傲,只求為人們帶來美麗,為冬天帶來生機,它生來沒有「錦衣玉食」,只有「粗茶淡飯」。
梅花,一個美麗的梅花,一個謙虛的梅花,一個默默奉獻的梅花,一個不畏嚴寒的梅花,這樣的梅花怎不叫人動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