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櫻花小短詩

櫻花小短詩

發布時間: 2021-02-24 01:16:50

① 贊美櫻花的詩歌

記憶碎片中的落英
——dfybd原創

一片片櫻花慢慢落下
留下一地花瓣
沾衣欲濕的不只是杏花雨版
還有櫻花權漫天的芬芳

我們能留下什麼
芳名或者倩影
能留下的都留下吧
櫻花一般的繽紛色彩

長在野地里的那株野櫻花樹
那是我們定情的信物
孤獨寂寞的絢麗
定格在大地的底片上

不想告訴你
這是草長鶯飛的四月天

燕子呢喃 可你冷艷的像個公主
未來的路你我能否一起走

你低頭無語 請滿樹的花蕊告訴我

那年那天那棵櫻花樹
那棵櫻花樹下
那場櫻花雨
那兩個十六七歲的少男少女

② 關於五年級自己寫櫻花的詩歌

小學生作品五年級詩歌
《櫻花》

郵筒里盛著的粉白色
是春日尚未脫落的漆
是回無法書寫的信紙答
是延綿不斷的心事
是未貼郵票的思念
是世界盡頭的短詩
在這寂靜的粉白色里
枝葉被日光修剪
花瓣被寄往春天
芳香被釀進美酒
時而凜冽;時而輕淡的風
被我裝進口袋
趁著微涼
送給了你。
望採納 謝謝!

③ 櫻花製作的詩歌

只見那櫻花雪白中透出紅暈,五片花瓣中簇擁著鵝黃色的花蕊。花形像梅花,樹干酷似桃樹樹干,不同的是別的樹葉多花少,是綠葉襯托花朵,櫻花卻葉少花多,一根小枝上竟有七八朵花,一叢叢一簇簇的,像漂浮在藍天上的白雲,又像一 朵朵落在樹上的雪球兒,這就是花朵襯托綠葉啊!
櫻花花瓣美麗純潔,層層花瓣就像一個個夾心小麵包。在花瓣中間,花蕊像一 朵朵 太陽花,迎風招展,婀娜多姿。花瓣邊緣是一群小點圍在一起,顯得豐富愉快。我無法用文字准確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說它像翡翠吧,它又那麼玉琢冰雕;說它像 寶玉吧,它又顯得那麼柔嫩而富有彈性。薄如紙的花瓣,好像輕輕一捏,就能釋放出充足的水分。花瓣的花蕊約有一寸長,好像一朵燦爛的 太陽花迎風招展,似乎在顯示它的婀娜多姿。
有的 花骨朵含羞待放,粉紅色的花瓣似少女羞紅的臉頰,讓人急切地期盼它的一次開放,一睹它的芳容;有的花剛剛綻放,像是一雙微攏的玉手小心翼翼地捧著若隱若現的花蕊;有的花傲放於枝頭,褪去了先前的羞怯,粉白的花瓣迎風招展,展示自己的美與奇,遠看櫻花林,櫻花開得轟轟烈烈,像一團正在燃燒的火苗;走近一看,它們一簇一簇的擁在一起,在風兒婆婆的眼中,它們是一群可愛的娃娃,在大人的眼中,它們是團結的士兵,在孩子的眼中,它們是飛舞的精靈……

④ 求40首關於櫻花的詩詞

1、《謝新恩·櫻花落盡春將困》五代:李煜

原文:

櫻花落盡春將困,鞦韆架下歸時。

漏暗斜月遲遲,花在枝。

譯文:櫻花落盡的時候春天也將過去了,鞦韆架下歸去時。天上的斜月姍姍來遲,花還在枝頭。

2、《櫻花》明代:宋濂

原文:

賞櫻日本盛於唐,如被牡丹海棠

恐是趙昌所難畫,春風才起雪吹香。

譯文:日本的櫻花來自於唐朝,就好像被牡丹替代的海棠。恐怕是趙昌也難畫出,春風吹來香味撲鼻。

3、《櫻花落》近現代:蘇曼殊

原文:

十日櫻花作意開,繞花豈惜日千回?

昨來風雨偏相厄,誰向人天訴此哀?

譯文:十日櫻花開放了,繞花觀看即使一千回也不會嫌多。昨晚的風雨非常猛烈,是誰在向天訴哀嗎。

4、《無題四首 其四》唐代:李商隱

原文:

何處哀箏隨急管,櫻花永巷垂楊岸。

東家老女嫁不售,白日當天三月半。

譯文:哪兒傳來陣陣清亮的箏聲,伴隨著急驟的簫管?在櫻花怒放的深巷,在垂楊輕拂的河岸。東鄰的貧家中有位姑娘,年紀大了還嫁不出去,對著這當空的麗日,對著這暮春三月半。

5、《折枝花贈行》唐代:元稹

原文:

櫻花樹下送君時,一寸春心逐折枝。

別後相思最多處,千株萬片繞林垂。

譯文:在櫻花樹下送君遠去,折枝花送給你。離別後相思非常難受,千株萬片的櫻花代表我的心。

⑤ 描寫櫻花寫成一首自創詩(多首也可以)

白的如雲
紅的似霞
粉紅的可是你的臉頰

都說你從富士山方向而來
熱愛藍天綠水芳草萋萋
和服游弋和平鴿常在肩頭落下

你愛地球上每一處讓櫻花開放的土地
你愛在長空中把美麗的花瓣揮灑
你的愛完美無暇

和平的聲音來自心中
美好的追求在枝頭塗畫
感染世界溫暖如夏

橄欖枝叢生在地球家園
春天裡綻放更有一樹樹櫻花
硝煙的味道早已在花香中淡化

你是和平的使者美麗的使者
昔日世界大戰的戰場今日是花的海洋
你嫵媚的如詩如畫

自然的追求不就是美嗎
人類的追求不是相互扼殺而是相互美化
你詮釋著真理行走天下

櫻花西渡翻過日本帝國昨日一頁
美麗山河昭然揭示不要任何侵略
地球幸福家園締造幸福佳話

美麗的日本姑娘啊
你熱愛和平漂亮如櫻花
你走到哪裡哪裡也喜歡櫻花 四月,我站在櫻花下
四月,我站在櫻花下
不敢看櫻花的舞
像點點星光
照亮我丟失的愛情
和著泥土
吻下喉結

雙手在胸前交疊
從此一棵櫻花樹受過人類的跪拜
每一片花瓣都飽含情人的嘆息
風的呻吟
在落花叢中飄來飄去

花影里我開始匍匐
淚水融化了塵土
最古老的哀愁
穿行在四月的街道

櫻花的眼神也變得黯然
揭開沉默已久的傷痕
悄悄的躺下
夢里,花瓣偷偷越過指尖
吻遍我的眼角
那顆即將滑落的淚珠無聲無息

四月,我站在櫻花下
一轉身撩動失語的春風
花瓣身不由己
在孤單的背影里跌落
傷了情懷又碎了心扉

⑥ 關於櫻花的詩句有哪些

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浙江潮?芒鞋破缽無人識,踏過櫻花第幾橋!

三百年來的詩人,最愛是曼殊。曼殊的作品,最愛是此篇。此篇於曼殊而言,正如《錦瑟》之於義山——都是壓卷之作,都是身世之感,都是言有盡而意無窮。
此詩易解,四句不過是兩層意思:前二句寫思鄉之情,後二句寫身世之感。而故國之思與飄零之感,又渾然交織,全無半點隔斷。
起首一句,七個字是三種意象:春雨;樓頭;尺八簫。三種意象,簡簡單單的陳列,譬如三面牆,圍起一個空間,留給人無限的想像。這三種意象乃是最好的詩料——春雨朦朧,不知是誰家的樓頭,吹起了一片簫聲。春雨易讓人惆悵,簫聲入耳,撩撥起的便是無邊的鄉愁了。
果不其然,接下來的一句,詩人便說起鄉愁。當時,詩人流落在異國他鄉的日本。尺八是日本的簫,櫻花是日本的國花,這兩樣都是對處境的點明。日本的簫,在式樣上與中國的不盡相同,但一樣是作詩的好材料。簫與笛,在中國詩歌里有著神奇的魔力,它們是鄉愁的催生劑。李白《春夜洛城聞笛》詩雲:「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雲:「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曼殊寫此篇的時候,潛意識里或許受他們的影響。由簫聲而及鄉愁,是舊詩常見的模式,但本篇並不因此減色。玫瑰和玫瑰總是相類,我們並不因此減少一分愛。
關於「春雨」、「尺八簫」和「浙江潮」,尚有幾句可以交代。《燕子龕隨筆》(二九則)雲:「日本尺八,狀類中土洞簫,聞傳自金人。其曲有名《春雨》,陰深凄惘。余《春雨》絕句雲:……」。相傳,日本僧人乞食,常吹尺八簫。曼殊流宕異國,心境近於乞食之僧。乞食簫中,最凄惘者,莫過於《春雨》一曲,故曼殊於此曲最是縈懷。「春雨」固然是曲名,但在篇中,毋寧解作實景。若於篇中,拘泥「春雨」只是曲名,則神色頓減。讀此詩,當知《春雨》是何種曲子,又不可拘泥其只是曲子。
《斷鴻零雁記》(第二十章)雲:「……更二日,抵上海。余即入城,購僧衣一著易之,蕭然向武林去,以余素慕聖湖之美,今應順道酬吾夙願也。既至西子湖邊,盈眸寂樂,迥絕塵寰。余復泛瓜皮舟,之茅家埠。既至,余舍舟,肩挑被席數事,投靈隱寺,即宋之問『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處也。」「浙江潮」,即自宋之問詩中來。《斷鴻零雁記》是曼殊帶有自傳性質的作品,寫於日本歸來之後。武林是自古靈秀地,更兼有宋之問佳句添采,曼殊何日能忘之?故自異國歸來,第一站便奔此地。《斷鴻零雁記》是記已歸之事,《春雨》詩則寫未歸之思。總而言之,「浙江潮」於曼殊而言,是夢繞魂牽的埋骨地。「歸看浙江潮」,正是狐死必首丘之意。而「浙江潮」者,乃名震天下的錢塘潮,是激情和力量的象徵。故「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是壯語,「歸看浙江潮」亦是壯語。全詩之悲,不掩此句之壯;此句之壯,更增全詩之悲。
三四句,則由故國之思轉入身世之感。芒鞋破缽是點明自家的僧人身份。僧人自然只能是一雙草鞋、一個破缽,走千村、求萬戶地討生活。「踏過櫻花第幾橋?」究竟走過了多少橋梁道路,記不清了。當然,詩人未必如此凄慘,以至於要化緣乞討。這兩句只是極力渲染身世的凄楚而已。「芒鞋破缽」與漫天櫻花之間又是何其的不相稱!一片絢爛美麗的背景里,走來的便是這樣一個地老天荒無人識的行腳僧。背景的絢爛,將主人公的潦倒反襯得異樣的顯目。
「踏過櫻花第幾橋?」又似從小山詞中來。小山《鷓鴣天》詞雲:「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楊花」換成了「櫻花」,不變的是夢境和詩情。幾百年前的詞人小晏,是個多愁多病多情種;幾百年後的詩人蘇曼殊,亦復如是。小晏《臨江仙》詞又雲:「相尋夢里路,飛雨落花中。」詩人總是敏感於飛雨落花交織成的夢境,該篇首句的「春雨」、末句的「落花」不正透漏出這一信息么?漫天花雨中,走來一個芒鞋破缽的詩僧,正是夢幻一般的意境呀!
櫻花是極美麗絢爛的一種花,但花期卻太短暫,不消半個月的時間,便在風雨中凋零了。我們震驚於她的絢爛,痛心於她的凋零。她是美的極至,卻不能永駐,一如我們美好的青春、美好的人生。生命一如飛雨落花的夢境,美麗,然而短暫。短得觸目驚心。以至於讓我們懷疑她的存在,以為她只是夢境,不曾真實。為我們留下這美麗篇章的詩人,也只在人間度過三十五個春秋,便在貧病之中永遠的走了。曼殊是詩人中的詩人,他用詩篇來抒寫生命,亦用生命來詮釋詩篇。詩人的詩篇與生命,相互應證。
記得曾問朋友:櫻花是什麼樣的一種感覺?朋友回答:繁花如夢綴浮生。真是感動極了。
忽然想起北島的兩句詩:「路啊路,飄滿紅罌粟。」

⑦ 關於櫻花樹的現代詩謝謝!

《櫻花雨》 作者:曾晏紫

當三生三世的影子被重重的拍在地上,

我看見日月的光線把我揉短、拉長。

多麼希望這時下一場酣暢淋漓的雨,

讓我的未來學會快樂、自由的流淌。

無意中我看到了一樹花在一夜間盛放,

斑駁的花影象天使雲霞般飄逸的衣裳。

那是你天真無邪的執念,我不切實際的遐想,

在那繁花下面扶起我的影子,給他重生的力量。

滿城醉紅的午後,是我久違的夢鄉,

只等一場春雨洗盡我的寂寞與彷徨。

一絲微風吹過,讓我沒理由不相信會實現祈望,

你真的,落英繽紛的來到我身旁。

好大的一路櫻花雨,淋濕了我轉望向你的臉龐,

沒有無奈,沒有牽絆,沒有感傷,沒有一絲的凄涼,

像長著許多柔軟觸角的水母,在我的眼裡游盪,

就這樣輕盈地,真切的,淡淡地,一路飄香。

讓我不知所措的櫻花雨啊,荒蕪了來時的方向。

沒有一個人可以再遁形,把它當成好夢一場。

我能為你做些什麼,我親愛的姑娘,

你是我的主啊,我的女王,浪漫的愛情原來是這樣。

(7)櫻花小短詩擴展閱讀

現代詩鑒賞方法:

1、抓詩眼

詩眼是詩中最富表現力、最能開拓詩歌意境的關鍵詞句,是能使詩歌生輝的聚光點。詩眼的錘煉和設置在詩歌創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古今詩評家無不從這點出發賞析詩歌。

2、析意象

意象是詩人的主觀意念和外界客觀物象撞擊的產物,是詩人為了表現自己的內心世界,把客觀的物象經過選擇、提煉,重新組合而產生的一種含有特定意義的語言藝術形象。詩歌中,詩人不僅要用意象進行思考和感受,還要用意象進行表達。

3、明虛實

社會生活無限廣闊,詩人不可能把它們全部寫到詩作中去。因此,詩人往往用「實」表現「虛」,或用「虛」表現「實」。虛實相生,相互映襯,是詩歌創作的一條藝術規律。

詩中的「虛」就是思想感情,詩中的「實」就是景物形象。詩歌如果只寫「虛」,會顯得抽象空洞,沒有詩味;如果只寫「實」,則會顯得死寂而缺乏生氣。

4、推敲手法

詩人抒情的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為直抒胸臆,即在作品中直接顯現個人的心緒;另一種是詩人往往略去政治背景,以渲染景物和烘托氣氛的方法,如藉助比興、化用典故等手段,委婉地表情達意。

5、知人論世

孟子雲:「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這句話是說,欲解其詩,必知其人,必論作者所處的時代。

⑧ 尋關於櫻花的詩、歌、經典的句子

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浙江潮?芒鞋破缽無人識,踏過櫻花第幾橋!

三百年來的詩人,最愛是曼殊。曼殊的作品,最愛是此篇。此篇於曼殊而言,正如《錦瑟》之於義山——都是壓卷之作,都是身世之感,都是言有盡而意無窮。
此詩易解,四句不過是兩層意思:前二句寫思鄉之情,後二句寫身世之感。而故國之思與飄零之感,又渾然交織,全無半點隔斷。
起首一句,七個字是三種意象:春雨;樓頭;尺八簫。三種意象,簡簡單單的陳列,譬如三面牆,圍起一個空間,留給人無限的想像。這三種意象乃是最好的詩料——春雨朦朧,不知是誰家的樓頭,吹起了一片簫聲。春雨易讓人惆悵,簫聲入耳,撩撥起的便是無邊的鄉愁了。
果不其然,接下來的一句,詩人便說起鄉愁。當時,詩人流落在異國他鄉的日本。尺八是日本的簫,櫻花是日本的國花,這兩樣都是對處境的點明。日本的簫,在式樣上與中國的不盡相同,但一樣是作詩的好材料。簫與笛,在中國詩歌里有著神奇的魔力,它們是鄉愁的催生劑。李白《春夜洛城聞笛》詩雲:「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雲:「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曼殊寫此篇的時候,潛意識里或許受他們的影響。由簫聲而及鄉愁,是舊詩常見的模式,但本篇並不因此減色。玫瑰和玫瑰總是相類,我們並不因此減少一分愛。
關於「春雨」、「尺八簫」和「浙江潮」,尚有幾句可以交代。《燕子龕隨筆》(二九則)雲:「日本尺八,狀類中土洞簫,聞傳自金人。其曲有名《春雨》,陰深凄惘。余《春雨》絕句雲:……」。相傳,日本僧人乞食,常吹尺八簫。曼殊流宕異國,心境近於乞食之僧。乞食簫中,最凄惘者,莫過於《春雨》一曲,故曼殊於此曲最是縈懷。「春雨」固然是曲名,但在篇中,毋寧解作實景。若於篇中,拘泥「春雨」只是曲名,則神色頓減。讀此詩,當知《春雨》是何種曲子,又不可拘泥其只是曲子。
《斷鴻零雁記》(第二十章)雲:「……更二日,抵上海。余即入城,購僧衣一著易之,蕭然向武林去,以余素慕聖湖之美,今應順道酬吾夙願也。既至西子湖邊,盈眸寂樂,迥絕塵寰。余復泛瓜皮舟,之茅家埠。既至,余舍舟,肩挑被席數事,投靈隱寺,即宋之問『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處也。」「浙江潮」,即自宋之問詩中來。《斷鴻零雁記》是曼殊帶有自傳性質的作品,寫於日本歸來之後。武林是自古靈秀地,更兼有宋之問佳句添采,曼殊何日能忘之?故自異國歸來,第一站便奔此地。《斷鴻零雁記》是記已歸之事,《春雨》詩則寫未歸之思。總而言之,「浙江潮」於曼殊而言,是夢繞魂牽的埋骨地。「歸看浙江潮」,正是狐死必首丘之意。而「浙江潮」者,乃名震天下的錢塘潮,是激情和力量的象徵。故「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是壯語,「歸看浙江潮」亦是壯語。全詩之悲,不掩此句之壯;此句之壯,更增全詩之悲。
三四句,則由故國之思轉入身世之感。芒鞋破缽是點明自家的僧人身份。僧人自然只能是一雙草鞋、一個破缽,走千村、求萬戶地討生活。「踏過櫻花第幾橋?」究竟走過了多少橋梁道路,記不清了。當然,詩人未必如此凄慘,以至於要化緣乞討。這兩句只是極力渲染身世的凄楚而已。「芒鞋破缽」與漫天櫻花之間又是何其的不相稱!一片絢爛美麗的背景里,走來的便是這樣一個地老天荒無人識的行腳僧。背景的絢爛,將主人公的潦倒反襯得異樣的顯目。
「踏過櫻花第幾橋?」又似從小山詞中來。小山《鷓鴣天》詞雲:「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楊花」換成了「櫻花」,不變的是夢境和詩情。幾百年前的詞人小晏,是個多愁多病多情種;幾百年後的詩人蘇曼殊,亦復如是。小晏《臨江仙》詞又雲:「相尋夢里路,飛雨落花中。」詩人總是敏感於飛雨落花交織成的夢境,該篇首句的「春雨」、末句的「落花」不正透漏出這一信息么?漫天花雨中,走來一個芒鞋破缽的詩僧,正是夢幻一般的意境呀!
櫻花是極美麗絢爛的一種花,但花期卻太短暫,不消半個月的時間,便在風雨中凋零了。我們震驚於她的絢爛,痛心於她的凋零。她是美的極至,卻不能永駐,一如我們美好的青春、美好的人生。生命一如飛雨落花的夢境,美麗,然而短暫。短得觸目驚心。以至於讓我們懷疑她的存在,以為她只是夢境,不曾真實。為我們留下這美麗篇章的詩人,也只在人間度過三十五個春秋,便在貧病之中永遠的走了。曼殊是詩人中的詩人,他用詩篇來抒寫生命,亦用生命來詮釋詩篇。詩人的詩篇與生命,相互應證。
記得曾問朋友:櫻花是什麼樣的一種感覺?朋友回答:繁花如夢綴浮生。真是感動極了。
忽然想起北島的兩句詩:「路啊路,飄滿紅罌粟。」

⑨ 櫻花的詩歌最好悲一點

愛若櫻花

櫻花飛散在這四月陰霾的天空之中
一片片,
侵入靈魂深處的呼吸
遠處傳來輕輕地風回鈴聲
叮~叮~~答~
激起每個神經細胞
我們披著那宿命的蓑衣
站在可笑的十字路口
做著叫等待的東西
等待是場硝煙的戰爭,我們和我們自己的耐心搏鬥著
消磨著所謂的意志
還記得那些歲月里的笑聲和感動
那樣清晰地映入眼簾的仍是你那甜蜜的笑臉
櫻花飛逝
愛情就像著櫻花凋零的瞬間
美麗那麼短暫
讓人抓不到,摸不找,跟不上
轉眼我們的距離越來越遠
你不再是那個你,我不再是那個我
我們的愛情綻放在四月,閃爍了這年最美麗的顏色
我們的愛情凋零在四月,悼念著這年最美麗的祭祀

⑩ 關於櫻花的詩歌100字

漫步來到涼亭之中,悠悠靠在長椅上,看一池春水.微風拂來,池塘旁邊的櫻花樹上,櫻花漫專天,如漫夭的精靈邁著輕屬盈的腳步,在空中旋轉、舒展、搖盪,靜靜地,慢慢的,如沉睡的女孩,落在湖面上,引起小小的漣漪.那櫻花,紛紛揚揚的飄落,雖美麗只在那瞬間展現,但她卻無怨無悔,永遠的沉睡了.

熱點內容
盆栽植物葉子發黃脫落 發布:2025-05-17 14:28:05 瀏覽:963
大型樹木盆景 發布:2025-05-17 14:27:26 瀏覽:673
花藝春遊 發布:2025-05-17 14:22:06 瀏覽:180
綠植斑馬養殖 發布:2025-05-17 14:21:29 瀏覽:735
荷花木雕茶盤 發布:2025-05-17 14:07:02 瀏覽:87
海陽市花卉 發布:2025-05-17 14:06:20 瀏覽:254
母親節活動插花 發布:2025-05-17 14:05:33 瀏覽:418
馬櫻花樹價格 發布:2025-05-17 13:57:47 瀏覽:814
玫瑰花框 發布:2025-05-17 13:57:41 瀏覽:666
哄男友七夕 發布:2025-05-17 13:56:52 瀏覽: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