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顏體梅花

顏體梅花

發布時間: 2021-02-23 22:00:00

⑴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顏體書法圖片

顏體書法如下圖: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句詩是出自明代佚名《警世賢文·勤奮篇》。

白話文釋義:寶劍的銳利刀鋒是從不斷的磨礪中得到的,梅花飄香來自它度過了寒冷的冬季。喻義要想擁有珍貴品質或美好才華等是需要不斷的努力、修煉、克服一定的困難才能達到的。

(1)顏體梅花擴展閱讀

顏體的書法特點:

結體方正茂密,筆畫橫輕豎重,筆力雄強圓厚,氣勢庄嚴雄渾。

從特點上論,顏體形顧之簇新、法度之嚴峻、氣勢之磅礴前無古人。從美學上論,顏體端莊美、陽剛美、人工美,數美並舉,幽為後世立則。從時代論,唐初承晉宋餘緒,未能自立,顏體一出,唐斗壇所鑄新體成為盛唐氣象鮮明柄志之一。

顏真卿的楷書一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並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他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

其楷書結體方正茂密,筆畫橫輕豎重,筆力雄強圓厚,氣勢庄嚴雄渾。早期作品以《郭虛己碑》、《多寶塔碑》等為其代表作,個人風格尚未形成,結體謹嚴,清麗俊秀,成熟作品首推《顏勤禮碑 》為其代表作,此時外拓開張,剛勁雄強的個人風格已然形成,晚年作品則以《麻姑山仙壇記》等為代表,用筆結體多古拙之趣。

⑵ 古代有哪些著名書法家以及他們故事

一、王羲之

軼事典故:

1、入木三分

傳說當時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詞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層又一層,發現王羲之的書法墨跡一直印到木板裡面去了。他削進三分深度才見底,木工驚嘆王羲之的筆力雄勁,書法技藝爐火純青,筆鋒力度竟能入木三分。「入木三分」就是從這個故事中得出來的。

2、書成換鵝

書聖王羲之很喜歡鵝,他認為養鵝不僅能陶冶情操,還能從觀察鵝的動作形態中悟到一些書法理論。有一次王羲之出外遊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鵝,便想買下,一問之下知道這些鵝是附近一個道士養的。

便找到那個道士想與他商量買下那群鵝,那個道士聽說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買,便說:只要王右軍能為我抄一部《黃庭經》,便將拿些鵝送給他,王羲之欣然答應,這便成就了書成換白鵝的佳話。

二、黃庭堅

軼事典故:

與黃光和尚

黃庭堅在衡州,去得最多、待得最久的地方是花光寺。

花光寺住持仲仁,字超然,越州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北宋元祐年間(1086—1093)來到衡州,因住在花光寺,故人稱花光和尚。仲仁酷愛梅花,每值春暖花開,他就終日坐卧花間,吟誦賞玩。曾於月夜見梅影映窗,疏影搖曳,悄然可愛,於是欣然提筆摹寫。

此後,他的梅花畫技大進,將梅花枝幹虯曲、疏影橫斜的神韻,表現得淋漓盡致,成為墨梅畫法的始祖。黃庭堅對仲仁畫作稱嘆不已,誇他所畫梅花「如嫩寒清曉,行孤山籬落間,但欠香耳」。

在花光寺,仲仁拿出秦觀和蘇軾留下的詩卷給黃庭堅觀賞,並且畫梅數枝及煙外遠山相贈。蘇、秦都是黃庭堅在京城的至交摯友,但兩人均先他而逝。在長沙,黃庭堅遇到了秦觀的兒子和女婿。窮困潦倒的他們,正護送秦觀靈柩北上。

黃庭堅見到兩位晚輩,竟握著他們的手失聲痛哭,隨即贈銀二十兩作辦喪事之用。此時此地,又見亡友遺作,想起官路飄零,盛年不再,不禁悲思洶涌,作《花光仲仁出秦蘇詩卷思二國士不可復見開卷絕嘆因花光為我作梅數枝及畫煙外遠山追少游韻記卷末》。

三、柳公權

軼事典故:

1、致力學術

柳公權特精於《左傳》、《國語》、《尚書》、《毛詩》、《莊子》,每講說一詞一義,常寫滿好幾篇紙。他通曉音律,卻不喜歡聽演奏,他常說:「這是由於聽音樂容易使人產生驕慢情緒的緣故。」

2、以筆為諫

唐穆宗荒淫,行政乖僻,他曾向柳公權問怎樣用筆才能盡善盡美,柳公權回答說:「用筆的方法,全在於用心,心正則筆法自然盡善盡美。」穆宗為之改容,明白他這是借用筆法來進行勸誡。 宋代蘇軾在詩中曾說:「何當火急傳家法,欲見誠懸筆諫時。

(2)顏體梅花擴展閱讀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歷代書法家所敬仰,被譽作「天下第一行書」。王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其書法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傳說王羲之小的時候苦練書法,日久,用於清洗毛筆的池塘水都變成墨色。後人評曰:「飄若游雲,矯若驚龍」、「龍跳天門,虎卧鳳闕」、「天質自然,豐神蓋代」。有關於他的成語有入木三分、東床快婿等,王羲之書風最明顯特徵是用筆細膩,結構多變。

王羲之書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書苑。唐代的歐陽詢、虞世南、諸遂良、薛稷、和顏真卿、柳公權,五代的楊凝式,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趙孟頫,明代董其昌,這些歷代書法名家對王羲之心悅誠服,因而他享有「書聖」美譽。

⑶ 求顏體書法作品

「忠則盡命」老兄,不懂就別亂說,天下第一行書是《蘭亭序》,《祭侄文稿》是天下第二行書。這樣的水平別給人亂出主意

⑷ 簡述宋、元、明和清等幾代的文人畫風格特徵的發展變化

清 代 書 畫

嘉慶漢裝行樂圖首先說清代的繪畫。

清初以「六大家」和「四僧」的畫著名。

「六大家」包括「四王」和吳、惲。

「四王」是王時敏、王鑒、王原祁和王翚(huī)。

王時敏(15921680),字遜之,號煙客,江蘇太倉婁東人,祖父是明代萬曆朝的首輔。王鑒(15981677),字園照,號湘碧,與王時敏為

同族子侄。他們都曾接受過明代畫家董其昌指導作畫,都是山水畫家。道光《情殷鑒古圖》王時敏追隨元黃公望,代表作有《落木寒泉圖》、

《雲壑煙灘圖》等。王時敏誨人不倦,愛才若渴,「為一代畫苑領袖」。王鑒以五代著名畫家董源和南唐著名畫家巨然為宗,代表作有《夢境

圖》、《夏山圖》,與王時敏匹敵。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號麓台,王時敏之孫。少時從其祖父作畫,仿效黃公望,於淺絳法獨有心

得,深得祖父贊許。康熙時進士,累官至戶部侍郎,康熙常將他招入便殿作畫,鑒定內府名跡,任書畫總裁、康熙萬壽總裁。曾任中國書畫類

書《佩文齋書畫譜》編輯官,代表作有《夢境圖》、《夏山圖》等。王翚(16321717)字石谷,號耕煙,江蘇常熟虞山人。王時敏與王鑒見他

可以造就,帶他游歷各地,並示以秘本,指導將近20年,終於成就。王翚效法元人筆法而有唐人氣度。他的山水畫,或氣象雄偉,或具體而微

,構圖別致。代表作有《溪山紅樹圖》,《仿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等。康熙中期,應詔以布衣供奉內廷。他與學生楊晉合作創作了《康熙南

巡圖》。圖長300米,人物20000餘,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每年年底,王翚給他的門人賓客每人1幅畫,用來換取裘衣。一些愛好他的作

品的人馬上准備錢等著買。王翚作品,錢謙益、吳偉業、周亮工、宋犖等都曾作詩贊許。他作畫,必用宣德紙、重毫筆與頂煙墨。他說,缺一

樣,就不足以發古雋渾逸之趣。

「四王」技法都是以干筆渴墨層層積染作畫。他們多模仿前人,創新不多,屬於保守派,但是受到統治者的重視,大公主(恭親王長女)

、大阿哥

(同治帝)《荷亭晚釣圖》清代一直以他們的畫為正宗,追隨者甚眾,直至清末。

惲壽平(16331690),初名格,「壽平」是字,號南田,江蘇武進人。父親忠於明,惲壽平不應舉,賣畫養父。山水學元代王蒙,並以山

水畫自負,見了王翚畫後,自量比不上他,就改寫生,專攻花卉,開拓了宋徐崇嗣的沒骨畫法。作品超脫不俗,清新生動,得元人冷淡幽雋之

至。代表作有《雙清圖》軸、《花卉冊》等。渾格不僅畫法獨步,而且詩格超逸,書法得禇遂良神髓,世稱「南田三絕」。

吳歷(16321718),號墨井道人,也是常熟人。與王翚同師王時敏,兩人風格不同:王翚畫清麗,吳歷畫冷雋。吳歷山水畫還富於縱深感

與立體感。「宗法元人,尤長大痴法。迭嶂層巒,心思獨運,而氣韻厚重沉鬱,深得王奉常之傳。」晚年吳歷信奉基督教,改用西洋法作畫,

「雲氣綿渺、凌虛、迥異平時」。

「四僧」指八大、石濤、髡殘和弘仁四個和尚。這群畫家風格與「四王」迥然不同。

朱耷(16261705),名統麓,號雪個、八大山人,明宗室,入清後為僧。善山水,擅花鳥。山水畫原學董其昌。入清後,更易其法,布局

險怪,意境蒼涼。代表作有《山水通景屏》、《魚樂圖》、《柯石雙禽圖》等。花鳥畫用擬人手法,簡約含蓄。《孔雀牡丹圖》以牡丹懸崖下

孔雀站立卵石頂上為畫面,令人聯想到清代官員頭上的花翎,諷刺惟命是從的奴才。

石濤(16421718),廣西全州人,本姓朱,明靖江王朱守謙之子(石濤於畫後往往鈐以「靖江後人」),名若極,字石濤,自號清澗老人,又

號苦瓜和尚、大滌子等。明亡後,出家為僧。曾兩次以明遺民身份接駕,迎康熙。工花鳥蘭竹、人物,尤善山水。前者代表作有《墨竹》、《

墨荷圖》、《焦菊圖》、人物代表作是《睡牛圖》、《西園雅集圖》,山水代表作有《淮陽潔秋圖》、《搜盡奇峰打草稿》、《潑墨山水卷》

。石濤最初師法清初安徽新安畫派,受清初畫家梅清影響殊深,後來他自創新法,《清史稿》上說他「畫筆縱恣,脫盡

窠臼。」《中國美術簡史》說:「石濤山水不宗一家,戛戛獨造,看似無法而實際上便古法為我法,想像力豐富,景色鬱勃新奇,構圖新穎自

然,筆墨縱肆瀟灑意境生氣奕奕,充滿了昂揚的激情。」王原祁說,石濤當推第一。他自嘆不如,亦料王翚不及。

石濤有很高的繪畫理論,畫論《苦瓜和尚畫語錄》影響很大。

髡殘(16121673),姓劉,字白禿,號石溪,湖南武陵(常德)人。善人物、花卉、尤長山水畫,取法王公望、王夢。好寫奇特奧景,構

圖好山重水復,善用禿筆,多含興亡之感。代表作有《蒼翠凌天圖》、《蒼山結茅圖》等。

弘仁(16101663),原名江韜,字奇六,安徽歙(shè)縣人。明代諸生,入清後為僧,改名弘仁,早年學宋人畫師,晚年學元末畫家倪瓚

。善山水畫,好畫黃山松石,表現幽寂的氣氛和奇倔的形象,透露出與清王朝不合作的思想。代表作有《岡陵圖》、《曉江風便圖》。

「四王」與「四僧」的區別主要是保守與創新。

鄭板橋《竹石圖》清代中期(康熙末至嘉慶),出現了兩個繪畫中心:一是北京,一是揚州。

北京的宮廷畫家以創作人物為主。著名畫家有焦秉貴、冷枚、丁關鵬等。他們多畫人物:皇帝、後妃等。義大利畫家郎時寧用西洋畫法和

中國顏料創作了許多人物畫和花鳥畫。

乾隆時期「揚州八怪」以畫山水、人物為主。鄭燮(16931765)好畫蘭、梅,尤善畫竹,藉以歌頌清風亮節,表達孤傲脫俗的感情。代表

作有《衙齋竹圖》、《蘭竹圖》、《荊棘叢蘭圖》。金農(16871764),山水、人物、花卉都行,尤善畫梅,造意新奇。畫山水則景色疏簡,

饒有趣味。畫人物,則外貌誇張。代表作有《玉壺春色圖》、《梅花圖》。汪士慎(16861759)畫梅花、水仙精妙獨絕,《春風香國圖》、《

湖石水仙圖》是其代表之作。李觶(16861762)善花卉,畫筆縱橫,風格豪邁。《松藤圖》、《土牆蝶花圖》都是傳世之作。黃慎(16871770

)善人物、山水、花鳥。「用狂草入畫,恣意放縱,線條酣暢,極具變化」。(趙叢蒼主編《古代書畫》)。慈安太後便服像有《漱石捧硯圖

》、《醉眠圖》傳世。李方膺(16951755)善畫蘭竹松石,也能畫梅。有《墨梅圖》、《風竹圖》、《游魚圖》傳世。高翔(16881752)山水

畫著名,構圖簡靜而洗練。代表作有《山水冊》、《彈指閣圖》、《梅花圖》。羅聘(17331799),金農弟子,善山水、花卉、人物,能繼承

前人又不拘泥,筆法生動,《鬼趣圖》、《二色梅圖》都是傳世精品。

「揚州八怪」以花鳥畫為主,注重發揮個性,表現自我,創新精神強,新意濃郁,寫意畫得以很大的發展,使畫壇再次異軍突起。

嘉慶以後的著名畫家有趙之謙、吳昌碩等人。趙之謙(18291884),浙江紹興人。吳昌碩(18441927),浙江安吉人。兩人都是書法家兼

花鳥畫家。他們的畫融入了他們用筆蒼健的書法特點,具有淳樸風格,然而色彩鮮明。他們力求造型特色之美,有許多地方超越了前人。

下面說清代的書法。

清代書法可分二個時期:清初至中期道光與中期以後。

第一個時期是帖學大興時期。所謂帖學是翻刻前代名帖臨摹。清初,由於康熙皇帝賞識,明董其昌書法十分流行,出現「萬家一董」的現

象。董體融顏體與趙體之法,圓轉流利,閑適自然,但啟示薄弱。學董體最著名的有張照(16911745)、沈荃(16241684)、金農(16871763

)、查升(16501707)。清中期,乾隆皇帝則偏好元代趙孟頫的字體,又出現「千戶一趙」的現象。趙體筆畫圓潤,光緒皇帝《臨顏真卿自書

告》軸字體勻稱優雅。學趙體最著名的有汪由敦(16921758)等。

不論在清初還是中期,書風獨特的書法家還是大有人在。譬如清初的傅山、朱耷,中期的梁同書、鄭板橋。傅山(16051690),草書雲轉

霞飛,小楷朴實古拙,行書秀逸多姿。朱耷行草融合篆法,風貌奇特。梁同書(17231815)號山周,是乾隆時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梁詩正的

兒子。開始學顏柳書法,接著又學米芾,晚年又加以變化,崇尚自然,筆力縱橫,名滿天下,求書者眾多,每天求他替自己寫字的紙就有數束

。日本、琉球都有人來求字。一次,琉球國王讓一個留學生回國前一定要梁同書寫幅字才回去。梁同書滿足了他的願望,學生才高興離去。鄭

板橋書法也很有特色,融真草隸篆為一體,雜以蘭竹描繪之法,別成一體,鄭板橋稱為六分半書。

第二個時期是碑學時期。碑學是崇尚碑刻的書派。嘉慶、道光以後,書法家效法六朝碑版以及自秦及晉的石碑文。最突出的有鄧石如、趙

之謙等。

鄧石如(17391805),安徽休寧人。他以秦李斯、唐李陽冰為宗,遍臨秦漢碑刻。他學書善作變化,融合篆書、隸書,能以隸法寫篆書,以篆

書筆意寫隸書,超越了前代隸書和篆書高手。在篆隸書取得突破後,他又以篆隸筆法入楷,超越了唐人。

趙之謙(18291884),紹興人。開始學顏體,後鑽研北碑,以碑北寫行書。篆、隸學鄧石如,並能融化,楷書以顏體為本而又有魏碑特點

,稱為「顏底魏面」。隸書又摻以楷法,

很有個性。

吳昌碩(18441927),浙江安吉人,清末大書法家。學書不囿於一人一體:楷書學顏體、鍾繇,隸書學漢石刻,篆書學石鼓文。篆、隸、

真、行、草俱佳而以篆書為最。其楷書,嚴謹勻整;行草,氣勢奔騰;隸書,蒼勁雄渾;篆書,雄放潑辣。

清代是書法中興的時期,名家眾多,上面只是介紹了一部分。值得佩服的是,很多書家同時又是畫家,譬如傅山、朱耷、金農、鄭燮、趙

之謙、吳昌碩等。雖是書畫同源,兩者畢竟是不同的藝術。一人而兼善兩藝,需付出多少勞動!

清代書法論著較為豐富,有包世臣《藝舟雙楫》、康有為《廣藝舟雙楫》、劉熙載《藝概·書概》、石濤《畫語錄》。

搜盡奇峰打草稿

石濤(16421718),廣西全州人,本姓朱,明靖江王朱守謙子,名若極,號石濤,釋號原濟,又號苦瓜和尚、大滌子等。工人物畫,尤善

山水畫。構圖富於變化,意境新奇、雄渾。著名畫家王原祁贊嘆道:「大江南北,當推石濤為第一。」石濤《淮揚清秋圖軸》與弘仁

(16101663)、髡殘(16121673)、八大山人,合稱「清初四畫僧」。

由於清王朝對漢族知識分子和明宗室採取優撫政策,石濤的大半輩子在清朝過,並兩次恭迎康熙聖駕,堅持不懈地從事繪畫創作。

石濤有句名言:「搜盡奇峰打草稿。」為了獲取繪畫素材,使作品不斷獲得新的生命,他走遍了大半個中國,祖國的奇山異水不斷賦予他

的創作以新意。

石濤注重師承,但不囿於成法。因此他的山水作品富於變化。當代著名美術史家俞建華評論說,石濤「能熔鑄千古,脫去時習,獨出手眼

,無一筆浙、吳兩派習氣」。

石濤不僅是著名的山水畫家,還是著名的繪畫理論家。他的繪畫論著《畫語錄》論及藝術與現實的統一、內外統一、心物統一、識受統一

,還有無法而法論、借古開今論、不似之似論、遠塵脫俗論等等,今天畫界還奉為圭臬。八 大 山 人

八大山人,姓朱名耷,明宗室,號人屋。「八大」,四方四隅人為大;「人屋」,廣廈萬間俱人屋。

八大山人性耿直,有異秉。八歲即會詩。善書法,工篆刻,精於繪畫。曾畫荷花一枝,半開池中,敗葉散亂,橫斜水面,生機勃勃。張掛

堂中,如清風徐來,香氣滿堂。他又曾畫過龍,蜿蜒升降,欲飛若動。山人又喜歡說笑話,傾倒四座。

後來山人啞不能言,後棄家為僧,號雪閣,不久又發瘋。其號先後易為個山、個山驢、八大山人。

山人酒後作畫。作畫時只將墨潑在紙上,或用破掃把將墨水灑在紙上,或用破帽把墨抹在紙上。一張紙搞得骯骯臟臟的,簡直不忍目睹,

這時他才拿起筆來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或成花鳥竹石,無不入神。如果寫字,他就揮臂援筆,狂叫大呼,洋洋灑灑,立刻寫出幾十個字

來。酒要是醒了,一個字都寫不出。這時即使把百鎰黃金放在他面前要他再寫,他看都不看。

焦秉貞的西洋畫

吳歷《湖天春色圖軸》西洋畫傳入中國始於明末,大概是義大利人利瑪竇帶來的,有耶教天主像。

這幅像畫的是一個神氣圓滿、彩色鮮麗的小兒。利瑪竇曾說:「中國人只會畫凸出的一面,所以沒有凹凸之分。我國畫家既會畫凸出的部

分又會畫凹陷的部分,所以四面都圓滿。」

康熙時濟寧人焦秉貞研究西洋畫後,領悟了它的畫法:正面明而側面暗,把暗處塗黑一點,明亮的正面就凸現出來了。後來他又把西洋畫

的畫法來了一番變通,描繪人物甚工。

焦秉貞供奉內廷,他依康熙之命繪制了四十六幅西洋畫耕織圖,形態畢肖。不知者還以為是外國人畫的。

傅青主作畫

傅青主(16021683)即傅山,青主是字,明末清初人。明亡後,他堅持民族氣節,穿朱衣,住土穴,堅決不出來作官。康熙年間,他已70

余歲,舉博學鴻詞,被強征至京。他躺在城西古寺,不參加考試。最後以老病辭歸。

傅青主善畫山水墨竹,工詩文及金石篆刻。他還擅長醫術,尤其婦科。

傅青主以書畫聞於世,但不輕易為人作畫。

有位朋友求畫。傅說,他作畫,首先要選擇時間,選不好不下筆。朋友約定中秋晚上作畫。他說,如果天氣晴爽,風定月明,就要朋友准

備好紙筆。

中秋到了,天氣果然晴爽,朋友大喜。他知道傅飲酒,就先與他痛飲,從晡時(下午三至五時)到日偏西才罷。然後讓侍者把墨研濃,把

兩張茶幾拼在一起,將丈把長的玉版紙鋪在上面,取鐵界尺壓住紙的四角,說等月亮東升時就用蠟燭光照著畫。

不久月亮出來了,傅很高興。他讓侍者手拿一缽濃墨放在旁邊幾上,讓其他人退下,獨自一人執筆作畫。朋友遠立觀望。只見傅手舞足蹈

,好像發狂似的。朋友跑到他背後,用力把他抱住。傅狂叫一聲,嘆道:「你這一下子把我的畫興敗了。」說完,把筆扔在地上不畫了。

女畫家的不幸

清代有個女畫家叫李珍。她是湖北潛江人,便自號「潛江女史」。父親叫李小峰,以畫花卉聞名,是他教李珍畫畫並成名。但由於她父親

貪圖權勢和金錢,使富於才華的李珍遭遇不幸:她成了包辦婚姻的犧牲品。

李珍花卉畫得好,求畫的人自然多,求婚的人也多。答應誰好呢?他父親貪鄙,要找個做官的作女婿,以便日後與官場打交道。

江夏(今武昌)縣令諸可權的遠方親戚向李珍求婚。他家本來窮,有時連鍋都揭不開。他母親認為把李珍娶過來,靠她賣畫,便可解決生

活問題,便請人代為求婚。李珍父親覺得把女兒嫁給諸某,就可捐一個縣丞、巡檢那樣的官兒,便答應了。後來他聽說諸某窮,又追悔莫及。

新婚之夜,李珍見諸某無能又難看,很不高興。一個月後,李珍隨諸某到漢陽婆家,妯娌笑她長得不好看,有的又說她的腳不夠小,還拿

她的腳細看。李珍的女僕偶爾勸阻,竟遭諸某之兄的耳光。

李珍不慣煮飯、女紅,家裡人又說她懶,無能。

不久,諸某即督促李珍到武昌取畫具、畫稿,希望她賣畫得錢。李珍對這個要求很氣憤。她認為,繪畫是父親教的,作品賣錢大半應歸父

親。這又導致了翁婿之爭。

父親、丈夫都是貪鄙之人,夫家個個俗陋難堪。處於如此環境中,李珍感到如行於荊棘之上,便憤怒地說:「如果以大義要求我,我以自

己的手藝養丈夫就夠了,現在全家吃吃喝喝都靠我,哪有這個道理?」她於是把畫具盡行扔掉,發誓不再作畫。婆家見她如此,對她更為刻薄

,多次罵她。李珍再也忍受不了,便吞生鶯粟膏自殺了。

長江萬里圖

張學曾,會稽人,字爾唯,號約庵,工書,善山水畫。順治元年(1644),張到蘇州擔任太守。同級堂官孫承澤(益都人,字耳北,號北

海,明崇禎進士,入清仕至吏部左十郎)、龔鼎孳(合肥人,字孝升,號芝鹿,明崇禎進士,康熙時官至禮部尚書,擅長詩歌)、曹溶(秀水

人,字秋岳。明崇禎進士,官御使,歸清後授原官。擅長詩歌)三人設宴為之餞行。

酒後各人展示所藏名畫,互相誇耀。張學曾展示的是其所藏宋名畫長江貫道(名參)「萬里長江」畫卷真跡。孫、龔、曹三人傳觀,愛不

釋手,贊不絕口。都說,這可謂壓卷之作了。張很是得意。不意孫承澤突然對他說:「這圖以『萬里』為名,而為你一人所有,豈不太貪;不

如截為四段,每人一段,各得二萬五千里,豈不是件好事?」龔、曹二人附和,拍手叫好,令侍從立即取刀尺來。愛圖如命的張學曾一聽,信

以為真,連忙跪地乞求。孫北海大笑,說:「我現在想起唐代一副絕對了。」大家問是什麼對。孫說:「翦取吳淞半江水,惱亂蘇州刺史腸。



「翦取吳淞半江水,惱亂蘇州刺史腸」是集句對。上句出自杜甫《戲題畫山水圖歌》,下句是劉禹錫《贈李司空妓》「惱亂薊州刺史腸」句,改換了一字。

⑸ 沙河哪有好玩的

風景名勝編輯
宋璟碑

宋璟碑
《宋璟墓神道碑》位於唐代名相宋璟故里——沙河市十里鋪村西1.5公里。是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親筆撰文並書丹的藝術珍品,是中國同類顏體碑刻僅存兩座之一。[11]
梅花賦
《梅花賦》是唐代名相宋(王景)尚未步入仕途時寫的一篇詠梅小賦。乾隆皇帝對宋景的品德和他的《梅花賦》推崇之至,於1750年秋,在十里鋪梅花亭親筆書錄了宋景的《梅花賦》,並賦詩一首,畫古梅一幅。乾隆遺墨較多,而他的畫現存於世的卻實為罕見。[11]
廣陽山景區
廣陽山位於沙河市區西行30公里處的渡口村北,主峰海拔718米

渡口村北廣陽山景區
,是中華道教聖地北方名山。主要景點有:太行渡槽、廣陽山遠景、三教堂、老君洞、老君台、草帽洞、壁上題詞。[11]
觀音寨風景區
觀音寨位於沙河市西部蟬房鄉寨底村北小西天主峰南側,即山頂上是觀音寨,山勢險峻,狀若坐蓮觀音,俗稱觀音寨。山下有一村莊,位置最低,名為寨底村。
景區內主要文物景觀有玉皇殿、三奶奶碧霞元君殿等。傳說東岳大帝的三元兒碧霞元君在此修行,關於碧霞元君契約修行的石門坎、過仙橋、石碾、石灶、修行石、車轍印、馬蹄泉等遺跡隨處可見。[11]
九龍溝風景區
九龍溝風景區位於沙河市西南35公里的罄山腳下。主要景點有:九龍廟、九龍潭、後龍池、吊屍崖、虎丘山、桃花庵、九龍湖等20餘處。199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景區面積約21平方公里。該景區周圍有九條山樑,似九條巨龍盤旋延伸溝口,故取名「九龍溝」。[11]
秦王湖風景區
秦王湖風景區位於邢台沙河市西部山區,距沙河市區約40公里,原

秦王湖風景區
名東石嶺水庫,因其周圍有大量關於秦王李世民的歷史遺跡和傳說。始建於1969年,1978年主體完工,面積約9平方公里。 景區1992年被河北省評為省級風景名勝區,2008年5月榮膺國家AAA級景區,是沙河市第一個國家級AAA級景區。[

⑹ 凌寒獨自開用顏體怎麼寫

凌寒獨自開

梅花 / 梅

作者: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⑺ 求 鄭板橋 詠雪詩 顏體楷書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萬

詠雪詩的顏體請見圖:

⑻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書法字體

顏體

⑼ 一副關於學習的對聯,顏體字的.謝謝

學海,讓我們游泳。
書林,讓我們欣賞。

你的心,在書林中。
我的腦,在學海中。

書中只有黃金屋。
書中自有顏如玉。

1、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2、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3、學海,讓我們游泳;書林,讓我們欣賞。

4、你之心,在書林里;我的腦,在學海中。

5、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6、故作軒窗掩蒼翠;要將弦誦答潺湲。

7、天資聰穎慧根尚在;生性懶惰才智枉存。

8、自學好學勤學學而自用;無思厭思廢思思而無功。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10、學如黃鶴習如鵲;勤如羽翼奮如翅。

11、懶惰厭學難成器;勤奮博學出狀元。

12、努力拚搏,今朝汗灑書本;沖刺飛躍,明日笑映容顏。

13、胸中萬卷風雷動,無端直奔筆下來。

14、書到用時方恨少,學富五車不為多。

15、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心似平原野馬,易放難收。

16、身體好,學習好,品質更須好;做題難,練字難,用功都不難。

17.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18.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19.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20.若有恆,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莫過一日曝十日寒。

⑽ 什麼是花粥啊

花粥可以美容,可以理氣。是女性很好的補品,不過建議你先看看花粥的材料是不是適合自己,有些花屬陰寒,比如菊花什麼的。

1、梅花粥

取白梅花5—7朵,掰下花瓣,用清水洗凈待用。將100克粳米洗凈放入鍋中,加入白梅花、適量白糖,略煮即成。

此粥能舒肝開胃。適用於肝胃氣痛、郁悶不舒、食慾不振、頭目昏痛、神經官能症等,是開胃散郁常用之品。

2、茉莉花
茉莉花含有多種有機物和維他命,以及糖和澱粉等有益於人體的營養元素,是十分理想的美容佳品。每年7-8月,將尚未完全開放的茉莉花採集後經脫水處理製成干茉莉花,既可泡茶,又可熬粥。用新鮮梗米100克煮粥,待粥將好時,放入干茉莉花3-5克,再煮5-10分鍾即成。茉莉花粥味甜清香,十分爽口,茉莉花的香氣可上透頭頂,下去小腹,解除胸中一切陳腐之氣,不但令人神清氣爽,還可調理乾燥皮膚,具有美肌艷容,健身提神,防老抗衰的功效。

3、菊花粥
我國古代愛國詩人屈原有「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詩句,如今,又到了食菊花的季節。菊花中含有香精油、菊花素、腺嘌呤、氨基酸和維他命等物質,可抑制皮膚黑色素形成及活化表皮細胞的作用,有很好的美容護膚作用,也稱其為延年益壽之花。將新鮮梗米100克熬粥,待粥將熟時放入菊花5-10克,再用文火煮5分鍾左右即可。粥色鮮亮微黃,氣味清香,菊花還具有散風熱、清肝明目,解毒等功效,經常服用還可防治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等病,對高血壓患者還有降壓的效果。
做法:將菊花去蒂,曬干,研成細粉備用,粳米50~100克煮粥,待粥將成時調入菊花10~15克,再煮一兩分鍾即可。
功效:菊花氣味清香,涼爽舒適,以粳米為粥,借米穀之性而助葯力,久服美容顏體,抗老防衰。

4、桃花粥
古人有「人面桃花相映紅」的說法,現代研究證明,桃花含有山奈酚、香豆精、維他命A、B、C等,這些物質能擴張血管,疏通脈絡,潤澤肌膚,使促進人體衰老的脂褐素加快排泄,可預防和消除雀斑、黃褐斑及老年斑。待粥將熟時放入桃花,看著美麗的花朵在雪白的米粥中翻滾,真有一種「花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覺。經常服用此粥還可治療女性因肝氣不疏,血氣不暢所導致的面色晦暗,皮膚乾燥無華等現象。也可將桃花鮮品搗爛敷面,久而久之可令顏麵皮膚潤澤光潔,富有彈性,令你的臉面潔白如玉。
具體做法:將桃花2克置於沙鍋之中,用水浸泡30分鍾,加入淘洗干凈的粳米100克,文火煨粥,粥成時加入紅糖30克,拌勻。
功效:美容,治療血瘀病症。
注意:不宜久服,月經期間應暫停。

5、杏花粥
杏花具有補中益氣,祛風通絡,美容養顏的作用。將杏花熬粥服用,可以借米穀助其葯力,讓腸胃充分吸收其內含抑制皮膚細胞酪氨酸酶活性的有效成分,以預防粉刺和黑斑的產生。

6、荷花粥
荷花含有槲皮素和樨草素等成分,清香化痰,具有清暑寧神的作用,不失為鎮心益氣,養顏輕身的美容佳品。用梗米100克煮到將熟時,放入已清洗干凈的荷葉和荷花,再煮10分鍾左右即可食用。粥色碧綠微亮,令人食慾大開。常服荷花粥,能改善面部油脂分泌旺盛,減輕痤瘡,使面色紅潤,容光煥發。另外,荷葉泡水當茶飲,還具有減肥、降血脂、瘦身的效果。

7、菜花粥
做法:取鮮菜花50克,粳米50~100克,紅糖適量,加水500克文火煮粥,待粥稠時,加入菜油,表面見油為度,早晚服。
功效:菜花粥氣味清香爽口,常服可活血美容,潤腸通便。

8、梅花粥
做法:將粳米50~100克煮粥,待粥將成時加入梅花10克,再煮一兩分鍾即可。
功效:疏肝解郁,美容艷體。不僅芳馨適口,使人開胃,還可美容駐顏。

9.合歡花粥
基本特點 合歡花性味甘平,入粥香甜,功效安神清暑。因其性清易揮發,故不宜久煎。基本材料 干合歡花20克,粳米50克
如常法煮粥,每晚睡前1小時,溫熱頓服。
功效:合歡花性味甘平,入粥香甜,功效安神清暑。因其性清易揮發,故不宜久煎。

10.紅糖牡丹花粥
特色:此粥有活血調經作用。可用於防治婦女血淤痛經、產後惡露不盡、淤阻腹痛。
材料:主料:粳米100克,牡丹花20克,紅糖適量。
做法:1、將牡丹花脫下花瓣,漂洗干凈。
將粳米淘洗干凈,放入煮鍋內,用旺火煮沸後,轉用文火煮至粥成,加入牡丹花、紅糖,再稍煮一會兒,即可食用。
特點:粥粘稠,甜,清香可口

熱點內容
4月8日情人節 發布:2025-05-17 19:10:02 瀏覽:995
請問什麼花是一朵朵開 發布:2025-05-17 19:00:53 瀏覽:350
黃玫瑰陶瓷 發布:2025-05-17 18:34:36 瀏覽:558
東莞插花培訓學校 發布:2025-05-17 18:33:29 瀏覽:974
一朵小花古清教案設計 發布:2025-05-17 18:23:59 瀏覽:885
附石枸杞盆景 發布:2025-05-17 18:23:55 瀏覽:633
茶花花蕾乾枯 發布:2025-05-17 18:22:51 瀏覽:522
綠豆芽盆景 發布:2025-05-17 18:16:52 瀏覽:540
梅花糕料壺 發布:2025-05-17 18:11:44 瀏覽:843
蘇州櫻花灶具 發布:2025-05-17 18:08:57 瀏覽: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