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梅花鹿
『壹』 關於中葯材鹿茸的古詩句
鹿茸為雄鹿的未經骨化的幼角,經加工乾燥而成. 性味 甘咸、溫.具有 補精髓,助腎陽,強筋健骨的功用。鹿角膠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的角煎熬而成的膠塊。性味 甘咸、溫。有補血,益精的功用。
『貳』 贊美鹿的古詩(比較短)
鹽池院觀鹿 ----賈島
條峰五老勢相連, 此鹿來從若個邊。別有野麋人不見, 一生長飲白雲泉
『叄』 有哪些關於鹿的詩句
1、《夜歸鹿門山歌 / 夜歸鹿門歌》
唐代:孟浩然
山寺鍾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岩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譯文:黃昏時山寺的鍾聲回盪山谷,漁梁渡口處一片喧鬧的聲音。人們沿著沙岸向江村走過去,我也乘坐一葉小舟返回鹿門。鹿門的月光使山樹顯現出來,我忽然來到了龐公隱居之地。清冷的山岩路寂靜的林間道,唯有隱居的人在此飄逸來去。
2、《魯山山行》
宋代:梅堯臣
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
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人家在何許?雲外一聲雞。
譯文:清晨,連綿起伏的魯山,千峰競秀,忽高忽低,蔚為壯觀,正好迎合了我愛好自然景色的情趣。一路上,奇峰峻嶺在眼前不斷地變換,沉醉於一人在蜿蜒幽深的小路上游覽的野趣,竟忘了走到了什麼地方。
太陽高升,霜雪融落,山林顯得愈加寂靜空盪,笨熊正在緩慢地爬著大樹,鹿兒正在悠閑地喝著小溪的潺潺流水。看不到房舍,也望不見炊煙,我心中不禁疑問,山裡是否也有人家居住?就在這時,忽聽得遠處雲霧繚繞的山間傳來一聲雞鳴。
3、《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唐代:李白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譯文:隱隱的犬吠聲夾雜在淙淙的流水聲中,桃花帶著幾點露珠。樹林深處,常見到麋鹿出沒。正午時來到溪邊卻聽不見山寺的鍾聲。綠色的野竹劃破了青色的雲氣,白色的瀑布高掛在碧綠的山峰。沒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我不由自主地靠著幾株古松犯愁。
4、《秋懷》
宋代:歐陽修
節物豈不好,秋懷何黯然!西風酒旗市,細雨菊花天。
感事悲雙鬢,包羞食萬錢。鹿車何日駕,歸去潁東田。
譯文:這節令風物有哪一點使人不稱心?可不知怎的,我面對這滿眼秋色,卻禁不住黯然神傷。
西風獵獵,市上的酒旗迎風招展;細雨濛濛,到處有金色的菊花怒放。
想到國事家事,愁得我雙鬢灰白;白白地耗費朝廷俸祿,我心中感到羞恥難當。什麼時候能滿足我的願望——挽著鹿車,回到潁東,耕田植桑。
5、《早秋山居》
唐代:溫庭筠
山近覺寒早,草堂霜氣晴。樹凋窗有日,池滿水無聲。
果落見猿過,葉干聞鹿行。素琴機慮靜,空伴夜泉清。
譯文:近靠山邊覺得寒氣來得特別早,晴空下的草堂籠罩著一片霜氣。樹葉凋零了,窗邊還有陽光照著;池塘滿了,水依然沒有聲音。樹上的果實成熟落下,葉子也乾枯了,因此看見猿猴在林中走過,也聽得見鹿行的聲音。彈著素琴心情恬淡平靜,到夜裡只有潺潺清泉聲相伴。
『肆』 贊美梅花鹿的詩詞
《花鹿》
年代: 宋 作者:
花鹿一何馴,長隨病使君。
必教吾在野,當與爾為群。
靜飲清溪水,閑眠碧洞雲。
猶勝市朝里,逐眾走紛紛。
《迷鹿》
天空斑駁
因生銹而泛著枯萎,
光華剝落
已成一種痼疾。
伴隨著雨,
她們在窪地再次聚集。
積水映不出倒影,
她只是一潭流動虛空的外化。
我們不能認識所有的黑,
那些都是迷。
遠方微光下林立著尖細光禿的樹木
像是黑鐵鑄成的餐具。
山火正逆風生長著,
向上迅疾地攀爬
玫瑰下鋒利的倒刺一般燃燒。
四周彌漫著炭化的味道,
噝!
死亡在呼吸,在吐出分叉的信子,在拔出利劍。
宴會即將呈上。
盡量歡愉吧,盡量歡愉呵,盡量歡愉啊!
迷失的雄鹿,
永不馴服的殘軀!
趁著你還有前進之力去追趕她們,
還能讓自己和愛侶低鳴,
還能夠射。
多麼悲凄!
我在死去。
多麼悲戚!
當我低鳴。
我也曾歷經漫長的遷徙啊,
道路艱險,信念動搖。
為何還是這樣,
對待生命猶如野草般不屑?
即使
鹿角已是森森白骨,
強加的冠冕,晝夜分裂不止,
深棕色皮毛上
盛開著六角形的衰亡之花。
當我離群,
獨自涉過淺溪之時,
當我休憩,
卧在荒無土地之時,
當我沉默,
並恍惚地四處觀望。
一層陰翳始終籠罩著虹膜,
整個世界灰濛濛的,
覆蓋著塵埃。
我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
也無人被賦予這樣的生命。
因此,盛宴值得期待,
而我們最多不過是一道佳餚。
『伍』 有關鶴與鹿的詩句 就是飛鶴與梅花鹿同在一幅作品中
鶴鹿抄同春
鶴鹿同春是漢族傳統寓意紋祥襲之一。六合是指天地四方(天地和東南西北),亦泛指天下。六合同春便是天下皆春,萬物欣欣向榮。漢族民間運用諧音的手法,以「鹿」取「陸」之音;「鶴」取「合」之音。 「春」的寓意則取花卉、松樹、椿樹等。這些形象,組合起來構成「六合同春」吉祥圖案。
『陸』 有關梅花鹿的詩句
《冬狩》李世民
楚踣爭兕殪,秦亡角鹿愁。
《校獵義成,喜逢大雪,率題九韻,以示群官》李隆基
觸地銀獐出,連山縞鹿見。
《相和歌辭•對酒二首》李白
棘生石虎殿,鹿走姑蘇台。
《琴曲歌辭•山人勸酒》李白
各守兔鹿志,恥隨龍虎爭。
《雜曲歌辭•車遙遙》張籍
驚鹿游兔在我傍,獨唱鄉歌對僮僕。
《經江寧覽舊跡至玄武湖》張九齡
桑田東海變,麋鹿姑蘇游。
挽龔用和
【作者:文天祥】
結屋南陵三十秋,田園舊隱隔江流。
鄜州避亂杜工部,下澤乘車馬少游。
名利無心付隍鹿,詩書有種出煙樓。
長淮清野難歸玉,魂魄猶應戀故丘。
生日
【作者:文天祥】
憶昔閑居日,端二逢始生。
升堂拜親壽,摳衣接賓榮。
載酒出郊去,江花相送迎。
詩歌和盈軸,鏗戛金石聲。
於時果何時,朝野方休明。
人生足自樂,帝力無能名。
譬如江海魚,與水俱忘情。
詎知君父恩。
天地同生成。
旄頭忽墮地,氛霧迷三精。
黃屋朔風卷,園林殺氣平。
四海靡所騁,三年老於行。
賓僚半盪覆,妻子同飄零。
無幾哭慈母,有頃遭潰兵。
束兵獻穹帳,囚首送空囹。
痛甚衣冠烈,甘於鼎鑊烹。
死生久已定,寵辱安足驚。
不圖坐羅網,四見槐雲青。
朱顏日復少,玄發益以星。
往事真蕉鹿,浮名一草螢。
牢愁寫玄語,初度感騷經。
朝登蓬萊門,暮涉芙蓉城。
忽復臨故國,搖搖我心旌。
想見家下人,念我涕為傾。
交朋說疇昔,惆悵雞豚盟。
空花從何來,為吾舞娉婷。
莫道無人歌,時鳥不可聽。
達人貴知命,俗士空勞形。
吾生復安適,拄頰觀蒼冥。
『柒』 關於梅花鹿的詩句有哪些
《迷鹿》 作者:扶希
天空斑駁
因生銹而泛著枯萎,
光華剝落
已成一種痼疾。
伴隨著雨,
它們在窪地再次聚集。
積水映不出倒影,
它只是一潭流動虛空的外化。
我們不能認識所有的黑,
那些都是迷。
遠方微光下林立著尖細光禿的樹木
像是黑鐵鑄成的餐具。
山火正逆風生長著,
向上迅疾地攀爬
玫瑰下鋒利的倒刺一般燃燒。
四周彌漫著炭化的味道,
噝!
死亡在呼吸,在吐出分叉的信子,在拔出利劍。
宴會即將呈上。
盡量歡愉吧,盡量歡愉呵,盡量歡愉啊!
迷失的雄鹿,
永不馴服的殘軀!
趁著你還有前進之力去追趕她們,
還能讓自己和愛侶低鳴,
還能夠射精。
多麼悲凄!
我在死去。
多麼悲戚!
當我低鳴。
我也曾歷經漫長的遷徙啊,
道路艱險,信念動搖。
為何還是這樣,
對待生命猶如野草般不屑?
即使
鹿角已是森森白骨,
強加的冠冕,晝夜分裂不止,
深棕色皮毛上
盛開著六角形的衰亡之花。
當我離群,
獨自涉過淺溪之時,
當我休憩,
卧在荒無土地之時,
當我沉默,
並恍惚地四處觀望。
一層陰翳始終籠罩著虹膜,
整個世界灰濛濛的,
覆蓋著塵埃。
我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
也無人被賦予這樣的生命。
因此,盛宴值得期待,
而我們最多不過是一道佳餚。
《鹿》 作者:石泉十美
你說:他舍不下,故而
走不進心中的清寂
他說:若可能,他願
逃出世外,辟荒耕田
臨水而居
世外多好啊,隱居的花
綻放著清淺
山腰白雲,桑田青青
可以耕織,竹林里聽雨
茅屋裡煨茶。你磨墨
他則在一枚紅葉上題詩
真的,真想遁入
遁入那座深山,那片古林
黃昏中彼此溫暖和沉浸
這時,一隻小鹿意外闖入
精靈般的注視,讓他忘卻紅塵
以及紅塵的,前世今生
《春天是一隻小鹿》 作者:藍馨玉夢
春天是一隻活潑的小鹿
將花朵開在身上
內心砰然的心動
只是一種表象
目光所及
點燃所有的想像
春天是一幅潑墨的水彩
總是牽動你多情的目光
站在春天的陽光里
總有溫暖燃燒你的渴望
總有一絲感動激活你的夢想
靜坐在時間的肩頭
聽,春天嘀噠、嘀噠
讓靈魂把耳朵叫醒
讓心情將眼睛擦亮
春天是一隻玩皮的小鹿
一不留神
就溜出了人們的視線
而我卻醉卧春閨
聽光陰呢喃
花朵芬芳
『捌』 關於梅花鹿的詩句
1、林空鹿飲溪
宋
梅堯臣
《魯山山行》
2、余亦乘舟歸鹿門
唐
孟浩回然
《夜歸鹿門歌》
3、鹿答門月照開煙樹
唐
孟浩然
《夜歸鹿門歌》
4、撰體脅鹿
先秦
屈原
《天問》
5、且放白鹿青崖間
唐
李白
《夢游天姥吟留別》
6、余亦乘舟歸鹿門
唐
孟浩然
《夜歸鹿門歌》
7、鹿門月照開煙樹
唐
孟浩然
《夜歸鹿門歌》
8、樹深時見鹿
唐
李白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9、糜鹿逢人雖未慣
宋
蘇軾
《浣溪沙》
10、岩前鹿卧看收帆
宋
黃庭堅
《浣溪沙》
11、鹿胎冠子粲歌珠
宋
王之道
《浣溪沙》
12、鹿黎花小隘真珠
宋
王之道
《浣溪沙》
13、鹿門歸路不曾關
宋
曾覿
《鷓鴣天·每上春泥向曉乾》
14、雪色駕車雙鹿
宋
陸游
《好事近·平旦出秦關》
15、蕉中鹿
宋
張孝祥
《滿江紅·秋滿漓源》
16、蕉鹿夢
宋
辛棄疾
《水調歌頭再用韻呈南澗》
17、洞門前、小鹿銜花戲
宋
葛長庚
《賀新郎·月插青螺髻》
『玖』 關於梅花鹿的詩句
《花鹿》
年代: 宋 作者: 王禹偁
花鹿一何馴,長隨病使君。
必教吾在野,當與爾為群。
靜飲清溪水,閑眠碧洞雲。
猶勝市朝里,逐眾走紛紛。
『拾』 魯迅先生的「三味書屋」上掛的梅花鹿圖是什麼意思
樹下有鹿,是書下有祿的意思,意思是考科舉的真正目的在於做大官,得高薪。也是儒學後期僵化的表現。
鹿」與「祿」諧音,「鹿:包容「祿」的含義。祿者,俸給,俸祿,高官厚祿也。「祿」的本義是「福」,所以,「鹿」中又含有「福」的寓意。
「梅花鹿」與「梅花榜」有一定聯系:清代時,在魯迅故鄉紹興一帶,科舉考試之取錄名單發榜時是寫成「梅花榜」的——每一榜50名,第1名提高大寫,第2名排在右下方,余者如是依次按順時針方向寫去,則至第50名時剛好排在第1名的左下方,便構成一幅由人名編織的圓形梅花圖案——即被稱之為「梅花榜」或「梅花圖」。之所以要構成這種圖案也寓有象徵意義,同「松鹿圖」中的「梅花鹿」相彷彿。
考試發榜是「梅花榜」,「松鹿圖」中的「鹿」是「梅花鹿」——可見,「梅花」也是那時紹興讀書人美好的象徵。
"樹」也是取其同「書」的諧音的象徵意義,即「古樹」包容「古書」的寓意。
這類「梅花鹿伏在古樹下」的圖畫,其中的「古樹」也往往是「古柏樹」,因為松、柏有共通的特性。書,當然指經、史、子之類。
因此,「松鹿圖」是「雙關」圖,頗具象徵意義。其象徵寓意大略是:倘真誠地拜伏古樹下,就可望登上「梅花榜」,獲取高官厚祿了。所以,「松鹿圖」既是美好的圖畫,但它也是一種無字的勸勉,其「味」在畫面之外。在中國封建社會里,把「鹿」和「松」、「柏」畫在一起的圖畫,較為流行,特別在清代的儒者書生之家常常把它懸掛壁上,是他們給自己含蓄祝福的意思,比貼上有字的對聯之類要顯得雅緻。「三味書屋」鄭重懸掛此畫,正是書屋主人思想體系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