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吟正譜
1. 跪求梅花引的二胡曲譜呀
去蟲蟲網找曲譜。
2. 天津念經梅花引
《卜運算元·詠梅》這首詩的詞牌名是卜運算元詞牌名 1. 暗香 詞牌名。從小序中可知始自作者。紹熙二年冬天,作者冒雪去拜訪石湖居士(范成大),逗了一個月,石湖拿出詩箋,向作者索要詞章新作,作者填寫了兩首詞。石湖吟賞不已,命兩個歌妓演唱,音調節律和婉,作者就將這首詞名為《暗香》。 2. 八聲甘州 詞牌名。 3. 拜星月慢 詞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 4. 卜運算元 又名《百尺樓》、《眉峰碧》、《楚天遙》等。相傳是借用唐代詩人駱賓王的綽號。駱賓王寫詩好用數字取名,人稱「卜運算元」。 5.. 采蓮令 詞牌名。 6.. 採桑子 原唐教坊大麴中有《採桑》,後截取一「遍」單行,取為詞。又名《丑奴兒令》、《羅敷媚》等,四十四字。宋詞中又創慢詞,《採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無此詞牌,始於晏殊。 7. 蒼梧謠 詞牌名。 8. 釵頭鳳 原名《擷芳詞》,相傳取自北宋政和間宮苑擷芳園之名。後因陸游有「可憐孤似釵頭鳳」詞句,故名。 9. 長相思 詞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又名《長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樂府中有「上言長相思,下言夕別離」一句,故名。 10. 朝中措 詞牌名。宋以前舊曲,名為《照江梅》、《芙蓉曲》。 11. 丑奴兒 詞牌名。出自唐教坊大麴《採桑》,所以,通稱《採桑子》,又名丑奴兒令、羅敷媚。 12. 搗練子 詞牌名。以搗衣而名。晚唐已有此詞調。 13. 點絳唇 又名《南浦月》《點櫻桃》等。 14. 蝶戀花 本名《鵲踏枝》,唐教坊曲名,後改名《蝶戀花》,另名《鳳棲梧》、《一籮金》、《黃金縷》、《卷珠簾》等。 15. 定風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詞中有「問儒士,誰人敢去定風流」一語。此調取名原來有平定叛亂的意思。又名《定風流》、《定風波令》等。 16. 東風第一枝 詞牌名。又名《瓊林第一枝》,此調最早見於史達祖。 洞仙歌 詞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又稱《羽仙歌》、《洞中仙》。 17. 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詞中有「紅衣脫盡芳心苦」,故名。 18. 風流子 詞牌名。 19. 風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風入松》歌,後取用為詞調。 20. 鳳蕭吟 《詞譜》誤將這首詞的標題「芳草」,當作詞牌。 21. 隔浦蓮 詞牌名。 22. 關河令 詞牌名。 23. 桂枝香 詞牌名。又名《疏簾淡月》。 24. 過秦樓 詞牌名。又名《選官子》、《選冠子》。 25. 漢宮春 詞牌名。 26. 好事近 詞牌名。又名《釣船笛》、《倚鞦韆》。 27. 賀新郎 詞牌名。 28. 花犯 詞牌名。周邦彥自度曲。「犯」:意為「犯調」,是將不同的空調聲律合成一曲,使音樂更為豐富。 29. 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 30. 減字浣溪沙 詞牌名。減字,唐宋曲子詞術語,一般填詞應按譜填,但詞人在聲腔字數上有伸縮自由,以求舊曲出新聲。這首詞實際沒有減字,末字「些」是語氣助詞,是取用楚地方言。 31. 減字木蘭花 詞牌名。 32. 江城子 又名《江神子》、《水晶簾》。 33. 江南春 此詞牌不曾有別人填寫過。可能是作者從南朝梁柳惲的《江南曲》中「日暖江南春」一句,擇取而名。 34. 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過龍門》、《賣花聲》。此詞最早創於唐代劉禹錫和白居易。 35. 浪淘沙令 詞牌名。 36. 酹江月 即念奴嬌,取蘇軾《念奴嬌》中「一樽還酹江月」。 37. 臨江仙 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原曲常用於詠水仙。 38. 留春令 詞牌名。 39. 柳梢青 詞牌名。又名《隴頭月》、《早春怨》。 40. 六丑 周邦彥自創。後人覺《六丑》不雅,易名為《個儂》。傳說當年名妓李師師為宋徽宗唱了這支曲子,徽宗覺得這首曲詞圓婉好聽,就問。「是誰寫的?」李師師說:「這曲子叫《六丑》,周邦彥寫的新調。」徽宗召見周邦彥時問:「為何取名《六丑》?」周邦彥答道:「因為它沖犯了六個宮調,那都是最好聽的章調,可是要唱好它並不容易。昔日高陽氏有子六人,富才華而貌,故以此取為曲調的名字。」 41. 六州歌頭 詞牌名。原是唐代的鼓吹曲。宋時入詞牌。六州指伊、涼、甘石、氐、渭。六州各有歌曲,統稱《六州》。歌頭即引歌。 42. 綠羅裙 原名《生查子》,因有「記得綠羅裙」一句,取名之。 43. 綠頭鴨 詞牌名。 44. 羅敷歌 詞牌名。又名《採桑子》。 45. 賣花聲 詞牌名。唐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過龍門》。此曲最早創自唐代劉禹錫。初為小令,形式與七言絕句相同。其內容專詠浪淘沙。五代至宋,此調發展為長短句,內容也更廣泛。 46. 滿江紅 詞牌名。 47. 滿庭芳 詞牌名。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滿庭芳草積」的詩句而得。 又名《滿庭霜》、《江南好》、《滿庭花》。 48. 眉嫵 詞牌名,又名《百宣嬌》。 49. 梅花引 詞牌名。 50. 木蘭花 又作《玉樓春》《西湖曲》等。唐和五代詞人所填《木蘭花》,句式參差不一。宋人定為七言八句。 51. 木蘭花令 詞牌名。 52. 木蘭花慢 又名《木蘭花》原是唐教坊名,宋時變為詞調,並演化成慢調。 53. 南歌子 原唐教坊曲名。後作詞牌。最初始由唐代溫庭筠所作。 54. 南柯子 詞牌名。 55. 南浦 唐教坊曲中有《南浦子》,宋詞借舊曲名另制新調。 56. 南鄉子 詞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名。 57. 念奴嬌 念奴是唐朝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絕妙,後人用其名為詞調。 58. 破陣子 原是唐朝開國時創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陣樂》中一曲,後改用為詞牌。 59. 菩薩蠻 原為唐教坊曲。唐代蘇鶚《杜陽雜編》載:「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纓絡被體,號菩薩蠻隊。當時倡優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 60. 菩薩蠻令 詞牌名。 61. 菩薩滿 原為唐教坊曲。唐代蘇鶚《杜陽雜編》載:「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纓絡被體,號菩薩蠻隊。當時倡優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 62. 戚氏 詞牌名。柳永自創的新調。 綺羅香 詞牌名。始見於史達祖。 63. 千秋歲 又名《千秋節》,出自秦觀的《淮海詞》。 64. 千秋歲引 詞牌名。 65. 青門引 詞牌名。 66. 青門飲 詞牌名,又名《青門引》。 67. 青玉案 詞牌名。取於東漢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銹段,何以報之青玉案」一詩。 68. 清平樂 原為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而命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一說李白曾作《清平月》,恐後人偽托。 69. 清平月 詞牌名。 70. 鵲橋仙 詞牌名。因歐陽修有詞「鵲迎橋路接天津」一句,取為詞名。又有一說,此調因詠牛郎織女鵲橋相會而得名。 71. 人月圓 詞牌名。 72. 如夢令 相傳後唐庄宗自製曲,因曲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一句而得名。 73. 阮郎歸 詞牌名。出自東漢劉晨、阮肇天台山采葯遇仙女的典故。 74. 瑞鶴仙 詞牌名。宋周邦彥始創,格體參差。 75. 瑞龍吟 詞牌名。 76. 三姝媚 詞牌名。 77. 山亭柳 唐代無此詞牌,始於晏殊。 78. 少年游 唐無此詞調,宋人晏殊作《珠玉詞》中有「長似少年時」句,取之為名。又名《小闌干》、《玉臘梅枝》。 79. 生查子 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詞中已有此曲。又名《陌上郎》、《愁風雨》、《梅溪渡》等。 80. 聲聲慢 又名《勝勝慢》、《神光燦》、《人在樓上》、《寒松嘆》等。 81. 雙雙燕 詞牌名。 82. 霜天曉角 詞牌名。又名《月當窗》、《踏月》。此詞調首見於《全芳備祖前集》,宋代詞人林逋取其前片的意境用為詞牌名。 83. 水調歌頭 又名《元會曲》、《凱歌》、《台城游》。相傳隋煬帝開汴河時,曾制《水調歌》,唐人演為大麴。大麴分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頭」是中序的第一章。 84. 水龍吟 又名《龍吟曲》。取李白「笛奏龍吟水」一詩句而名之。 85. 思遠人 詞牌名。 86. 蘇幕遮 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原曲源自西域龜茲國,「蘇幕遮」意「西戎胡語」。 87. 蘇武令 詞牌名。又名《過秦樓》、《蘇武慢》。 88. 訴衷情 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名。 89. 瑣寒窗 詞牌名。又名《鎖窗寒》。 90. 踏莎行 詞牌名。 91. 唐多令 又名《糖多令》、《南樓令》、《空篌曲》。 92. 望海潮 詞牌名。柳永所創。柳永與孫何人布衣之交,後孫何官居杭州,柳永求見不得,創作了新調《望海潮》一詞,請歌女楚楚在孫何面前唱,才得以進見。 93. 望江南 詞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此調本名為《謝秋娘》,是唐李德裕為亡姬謝秋娘所作。後進入教坊。 94. 西河 詞牌名。又名《西河慢》、《西湖》。 95. 西江月 又名《步虛詞》,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 96. 惜分飛 又名《惜雙雙》、《惜芳菲》。《詞譜》中以毛滂為正曲。故此詞牌可能是毛滂自創。 97. 惜奴嬌 《高麗史樂志》載:宋賜大晟樂內有《惜奴嬌曲破》,故此詞牌名應是出自大麴。 98. 謝池春 詞牌名。 99. 行路難 詞牌名。本是古樂府雜曲歌名,內容多寫世途艱難,英雄末路。後用為詞調。又名《梅花引》、《小梅花》。 100. 行香子 詞牌名。又名《燕香子》。 101. 燕山亭 詞牌名。 102. 夜行船 詞牌名。 103. 謁金門 詞牌名。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又名《空相憶》、《花自落》、《出塞》等。 104. 一剪梅 出自宋代詞人周邦彥詞中的「一剪梅花萬樣嬌」一句。又名《玉簟秋》、《臘梅香》。 105. 憶秦娥 詞牌名。 106. 憶少年 詞牌名。 107. 憶仙姿 詞牌名。原為五代唐庄宗李存勖創制。因原詞中有「如夢,如夢,和淚出門相送」,後取名《如夢令》。 108. 永遇樂 詞牌名,亦名《消息》。 109. 漁家傲 唐、五代詞中不見此詞牌,取自北宋詞人晏殊的「神仙一曲漁家傲」一句。又名《吳門柳》、《忍辱仙人》、《荊溪詠》和《遊仙詠》等。 110. 虞美人 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據說取名於項羽寵姬虞美人。又名《一江春水》、《玉壺冰》。 111. 雨霖鈴 一作《雨淋鈴》,唐教坊曲名。後用於詞牌。相傳唐玄宗因安史之亂逃入蜀地,進斜谷,霖雨連下十數天,在棧道中聞見鈴聲,思念起楊貴妃,便制曲一闕,名為《雨霖鈴》。 112. 玉樓春 又名《木蘭花》、《西湖曲》。 113. 怨三三 詞牌名。 114. 越江吟 原為琴曲名。 115. 澡蘭香 詞牌名。 116. 昭君怨 詞牌名。樂府詩集》載王昭君出塞故事,說此調最早為昭君所創。調見蘇軾的《東坡詞》。又名《一痕沙》、《明妃怨》《道無情》。 117. 鷓鴣天 唐、五代詞中無此詞牌。最初由北宋的宋祁所作。北宋大詞家晏殊以《鷓鴣天》填詞最多。在北宋詞牌中《鷓鴣天》的別名最多,有《千葉蓮》、《思佳客》、《思越人》、《第一香》、《醉梅花》、《鷓鴣引》、《驪歌一疊》等等。 118. 祝英台近 詞牌名,又名《寶釵分》等。 119. 子夜歌 詞牌名。又名《憶秦娥》。 120. 醉垂鞭 詞牌名。 121. 醉花陰 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調。 122. 醉落魄 詞牌名。又名《一斛珠》。據曹鄴小說《梅妃傳》載,唐玄宗封珍珠一斛密賜江妃。江妃不受,寫下「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的詩句。玄宗閱後不樂,令樂府以新聲唱之,名《一斛珠》。曲名由此而得。 123. 醉桃源 詞牌名。又名《阮郎歸》。
3. 梅花引簡譜
如下:
(3)梅花吟正譜擴展閱讀
《梅花引》歌詞:
一枝梅花踏雪來,懸崖上獨自開。
一枝梅花踏雪來,懸崖上獨自開。
回眸一望,遍地芳菲都消盡,
紅顏寂寞,空守天地一片白。
誰是我知音,誰解我情懷,
誰是我知音,誰解我情懷。
疏影橫斜,一樹梅花一斷魂,一片冰心等君來。
一枝梅花踏雪來,懸崖上獨自開。
一枝梅花踏雪來,懸崖上獨自開。
臨風一笑,化作春泥飄零去。
孤芳無痕,難留清香透天外。
誰聽我吟唱,誰為我徘徊,
誰聽我吟唱,誰為我徘徊。
撥開風雪,贈君東風第一枝,萬朵霞衣任君采。
4. 張也的《梅花引》 歌詞
歌曲:梅花引
歌手:張也
填詞:韓靜霆
譜曲:徐沛東
發行時間:2010-01-23
伴奏:蔡日錫
專輯:《梅花引》
語言:國語
發行公司:天藝唱片
一枝梅花踏雪來 懸崖上獨自開
一枝梅花踏雪來 懸崖上獨自開
回眸一婉 天地芳菲都消盡
紅顏寂寞 空守天地一片白
誰是我知音 誰解我情懷
誰是我知音 誰解我情懷
疏影橫斜 一樹梅花
一斷魂 一片冰心等君來
一枝梅花踏雪來 懸崖上獨自開
一枝梅花踏雪來 懸崖上獨自開
冰封一笑 化做春泥飄零去
孤芳無痕 唯留清香透天外
誰聽我吟唱 誰為我徘徊
誰聽我吟唱 誰為我徘徊
撥開風雪 贈君東風
第一枝 萬朵霞衣任君裁
網路音樂:http://music..com/song/2003579?fm=altg4
《梅花引》是由韓靜霆作詞徐沛東作曲蔡日錫配伴奏的一首古典風格的歌曲,集詩與歌給一體。該曲目曲調幽雅,婉轉起伏,感嘆了梅花之美,其傲骨之資,另外用擬人的手法繪出梅花的孤獨,渴求知音之情。整曲詞美調美,朗朗上口,一經發布,引來許多歌唱家演唱。宋祖英、張也、吳碧霞都曾演唱過,不同的歌唱風格,為這首歌帶來了不同的韻味,平添了色彩。
5. 梅花吟鋼琴伴奏譜
是梅花引還是梅花呤哦。
6. 吳碧霞的《梅花引》 歌詞
《梅花引》
作曲 :徐沛東
作詞 :韓靜霆
演唱:吳碧霞
歌詞:
一枝梅花內踏雪來,懸崖上容獨自開
一枝梅花踏雪來,懸崖上獨自開
回眸一笑,天地芳菲都消盡
紅顏寂寞,空守天地一片白
誰給我溫存,誰解我情懷
誰給我溫存,誰解我情懷
疏影橫斜,一樹梅花
一斷魂,一片冰心等君來
一枝梅花踏雪來,懸崖上獨自開
一枝梅花踏雪來,懸崖上獨自開
臨風 一笑,化做春泥飄零去
孤芳無痕,唯留清香透天外
誰是我知音,誰為我徘徊
誰是我知音,誰為我徘徊
撥開風雪,贈君東風
第一枝,萬朵霞衣任君裁
(6)梅花吟正譜擴展閱讀:
《梅花引》發行於2003年,該專輯收錄在同名專輯當中,該專輯共有1首歌曲,該歌曲共4分44秒。
該歌曲還有其他版本:
歌手譚晶在2010年1月1日發行該單曲,收錄在專輯《祖國萬歲》中,該專輯共有120首歌曲。
歌手廖昌永在2010年6月10日發行該單曲,收錄在專輯《海戀》中嗎,該專輯共有11首歌曲。
7. 梅花吟鋼琴伴奏譜
我這里有《梅花引》,不知道是不是你要的
8. 梅花引的曲目來歷
古典曲來目《梅花三弄》
桓伊自,有人又叫他桓「野王」,功高名顯,但是非常謙遜,平易近人。他喜好音樂,能達到音樂的奧妙,「為江左第一」,有「笛聖」之美稱。他有一支「蔡邕柯亭笛」,經常自己吹奏。「書聖」王羲之的兒子王徽之正好趕到京城金陵去,「泊舟青溪側」。桓伊沒有見過徽之。桓伊正好從岸上經過,船裡面有客人說:「啊,這就是桓野王啊。」王徽之就唐突地叫人去說:「聽說您善於吹笛,請為我奏一曲吧。」桓伊沒有將軍架子,他也聽說過徽之的名頭與音樂癖好,於是下車,盤踞於胡床,為他吹奏了三調,「弄畢,便上車去,客主不交一言」。這首笛子曲,後來成為中國膾炙人口的《梅花三弄》。公元384年,他因為在383年的淝水之戰中協助攻破苻堅,「功封永修縣侯,進號右軍將軍,賜錢百萬,袍表千端」。桓伊去世後,安葬於南昌青雲譜,他的兒子桓肅之、孫子桓陵繼承了他的侯國。
9. 怎樣欣賞藝術歌曲《梅花引》
《梅花引》,是中國傳統藝術中表現梅花的佳作。《神奇秘譜》記載此曲最早是東晉時桓伊所奏的笛曲。後由笛曲改編為古琴曲,全曲表現了梅花潔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此曲借物詠懷,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來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
此曲結構上採用循環再現的手法,重復整段主題三次,每次重復都採用泛音奏法,故稱為《三弄》。體現了梅花潔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全曲共十段,分為兩大部分∶一、溪山夜月;二、一弄叫月,聲入太霞;三、二弄穿雲,聲入雲中;四、青鳥啼魂;五、三弄橫江,隔江長嘆聲;六、玉簫聲;七、凌雲戛玉;八、鐵笛聲;九、風盪梅花;十、欲罷不能。
《梅花三弄》是一首最古老的古琴曲,它旋律優美流暢,形式典雅獨特,通過對梅花凌霜傲雪神態的描寫,贊頌文人高潔的品格,藝術價值很高。作者桓伊系東晉「淝水之戰」名將。
《梅花三弄》樂曲主題表現梅花,三弄實際是三個變奏,古代有:高聲弄,低聲弄,游弄之說。全曲共分十段,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六段,採用循環再現手法,後四段為第二部分,描寫梅花靜與動兩種形象。
(9)梅花吟正譜擴展閱讀:
樂曲文化背景
中國人對「梅花」有著特殊的尊敬和喜愛,它已成為中國人某種人格的化身。因此,梅花自然就成為古今藝術創作的重要題材。人們寄情於梅花,以詩、畫、樂來表現梅花潔白、芬芳、耐寒的特點以及傲霜高潔、情趣高雅等具有高尚人格美的品質。
《詩經》中就有《小雅》、《召南》、《陳風》、《曹風》等。宋代的陸游、明代的高啟等人也曾以詩頌梅。畫界自宋朝以來就有人畫梅。到了明代以「梅、蘭、竹、菊」為獨立的畫料,稱為以梅為首的「四君子畫」。比較之下,歌頌梅花的樂曲可以說是鳳毛麟角了。
晉隋以來便有此曲,原是晉代桓伊所奏之笛曲,後經唐代名琴家顏師古移植為琴曲。樂曲名稱由來於音樂中代表梅花形象的曲調在不同的段落中反復出現三次,由此稱《梅花三弄》。
10. 《梅花三弄》中的「三弄」是哪「三弄」
《梅花三弄》中的「三弄」指的也就是同一段的曲調分為三次演奏,而不同的演奏次數在音樂細節的處理處有著不同的變化,通過這些變化來表達出演奏者想要傳達給聽眾的信息。而顧名思義,《梅花三弄》的本意也是贊頌梅花的堅韌精神和高尚品格人們的堅韌精神。如同我們熟知的一樣,梅花在寒風中屹立不倒,這種堅忍不拔的精神值得我們的贊頌和學習。
同時,《梅花三弄》也可以代指瓊瑤的三部曲,「三弄」指的就是瓊瑤編劇的《梅花烙》、《水雲間》、《鬼丈夫》。眾所周知,瓊瑤以愛情劇出名,非常出名的《情深深雨蒙蒙》和《還珠格格》都來自於瓊瑤的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