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梅花鹿教學設計
⑴ 中班語言《梅花鹿》教案
中班語言《梅花鹿》教案
設計依據
動物對於幼兒來說很有親切感,他們平時就很喜歡模仿各種動物。由於幼兒受到直接經驗的影響,因此特別樂於扮演身邊的小動物,如小兔、小狗、小貓等。為了幫助幼兒做進一步知識經驗的拓展,選擇了一個離幼兒生活較遠但又很有特點的動物,藉助音樂游戲為工具,結合幼兒喜歡聽故事的特點,將故事形象地用樂器展現。
活動方案
一、活動目標
1、在聽聽、說說中感知大象和小兔的不同音色,並嘗試創編簡單節奏,選擇樂器為故事
2.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想法,體驗樂器故事的樂趣。
二、活動准備
1.小兔和大象的圖片及春天景色圖。
2.對大象和小兔的外形特徵有初步了解,如笨重的或靈巧的,為創編簡單節奏鋪墊。
3.對樂器有一定的操作經驗。
4.鼓、小鈴。
三、活動過程
(一)故事《大象和小兔》
1.出示圖片,講述故事
T:春天來了,小動物們都蘇醒了,森林裡又變得熱鬧起來。大象和小兔約好了一起來找春天。小兔在草地上蹦蹦跳跳,它看見樹枝上冒出了嫩芽,草地上開出了五顏六色的小花。大象也甩著長長的鼻子來到草地上,看見小溪的冰融化了,覺得春天的太陽暖洋洋。春天真美呀,兩個朋友在草地上曬太陽做游戲,不知不覺太陽落山了,該回家了。大象走在前面,小兔走在後面,他們約好明天再來找春天。
2.理解故事
T:故事裡有誰?他們在干什麼?看到了哪些春天的美景?
(二)為故事配器
1.為小兔配器
T:今天請來了小樂器為故事配音,小兔怎麼走路? (引導幼兒動作表現,感受小兔的形象。)
T:什麼小樂器代表小兔?為什麼? (引導幼兒選擇小鈴為小兔配音)
2.為大象配器
T:大象怎樣走路?發出什麼聲音? (引導幼兒用動作和聲音表現。),
T:什麼樂器代表大象?為什麼? (引導幼兒選擇大鼓為大象配音)
3.初步為故事配音
⑵ 蘇教版幼兒園大班誰的本領大教案
活動設計背景 活動內容的選擇源於我對幼兒平時的觀察,發現幼兒在每天的區角活動中,總是無法安靜的進行游戲,特別是在建構區角中爭風不斷、矛盾特多。常常因為一個玩具或是一個地方爭吵不休,細細觀察後發現「商量、合作」就可以幫助幼兒解決矛盾。 根據我班幼兒的情況,我設計了語言活動《誰的本領大》,活動內容主要是讓幼兒在通過理解熟悉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參與到故事當中,邊聽邊回答問題,教師通過邊講邊提問的形式,和幼兒一起想像。讓幼兒大膽的猜想故事發展的情節,同時讓幼兒主動理解故事的內容,而不是一味的傾聽。並從故事中悟出:互相幫助、相互合作力量大的道理。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懂得互相幫助,理解合作力量大的道理。 2、認真傾聽並能理解熟悉故事內容。 3、理解故事內容,了解動物有各自不同的本領。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認真傾聽並能理解熟悉故事內容。 活動難點:懂得互相幫助、理解合作力量大 活動准備 教學故事、手偶(猴子、梅花鹿、大象)若干桌子。 活動過程 開始環節: 教師引言:森林裡,住著一隻猴子和一隻梅花鹿,它們是一對非常好的朋友。可是有一天他倆卻吵架了,為什麼會吵架呢,原來,他們是想比比誰的本領大,梅花鹿說:「我的本領可大了」,猴子說;「我的本領也很大」,他們比來比去,誰也分不出誰的本領大。 提問:猴子和梅花鹿各有什麼本領? 你們覺得誰的本領大呢? 基本環節: 1. 教師:為了不在爭吵,它們決定比比,看看究竟誰的本領大。 提問:比賽得話必須要有一個人來判斷誰輸誰贏,是誰呢?(裁判) 會請誰來當裁判?(大象) 你們覺得比什麼好呢? 2.教師講述故事的第一部分。 提問:比賽結果會怎麼樣呢? 3.教師講述故事的第二部分。 提問:你們有什麼好辦法? 教師引導幼兒回答,(互相幫助去摘果子) 4.師講述故事的第三部分。 提問:他們是怎樣摘到果子的? 什麼是合作呢?(幾個人一起做一件事情) 5.教師完整的講述故事。 並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互相幫助,理解合作力量大) 教師小結:這個任務要梅花鹿和猴子互相幫助、相互合作才能完成,他們的本領都很大,要比誰的本領大,要看他的本領用在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 結束環節: 1.你們覺得你們平時在區角里做的怎麼樣?應該怎麼做? 教師小結:我們應該商量著解決問題,不爭不吵,互相幫助、相互合作,一起玩。 2. 教師鼓勵幼兒3個人合作來進行故事表演。 提問:在故事表演之前你們應該做些件什麼呢?(商量) 教師小結:所以合作就是幾個人商量著一起做一件事情。 3.幼兒3人合作表演故事。 延伸環節: 1. 教師對幼兒的表演做簡單的小節。 2. 教師請幼兒將教室的桌椅擺放整齊。(體現幼兒兩人商量、合作意識) 教學反思 回顧整個教學過程,我在充分理解教材基本思路的基礎上,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從幼兒的興趣出發,設計了這個活動,為幼兒創設了邊聽邊思考的情境,如讓幼兒去思考小猴子和梅花鹿誰的本領大?比賽結果會怎麼樣等問題。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猜測,猜測結果不一致時,我適時追加提問為什麼?成功地引發幼兒積極的思考,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述能力。同時還精心設計了讓幼兒「做」的環境,引導幼兒親身體驗合作的成就感。不僅激發了幼兒的積極性,還提高了幼兒實踐能力,培養了幼兒團結合作的精神。但是由於教學環節不夠嚴謹,沒有抓住重點,在提問中語言不夠精煉,在幼兒回答問題後沒有給幼兒太多的鼓勵,感覺很膚淺。應多給幼兒創設自主想像與發揮的空間,引導幼兒大膽地說、有目的地說、完整地說,並給予及時的鼓勵與應答。
⑶ 幼兒園小班健康小花鹿學本領教案
活動目標 1、練慣用助跑跨跳的方式跳過障礙物,提高幼兒腿部肌肉的力量。 2、培養幼兒能與同伴一起友好地玩。 活動准備 1、課件:童謠-馴鹿,出發 2、廢紙箱剪成寬窄不同的紙板,(30—60厘米),彩紙飾成為小溝和小河,青草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扮演角色,活動身體 。 幼兒扮小花鹿,教師扮飼養員,四散地在場中央跑。 2.念兒歌活動身體和腿部,腳裸處。 小花鹿,長得高,跟著飼養員往外跑。 東跑跑,西跑跑,跑到草地來做操。 伸伸臂,伸伸臂,彎彎腰,彎彎腰, 練練腿,練練腿,踩呀踩,踩呀踩, 轉呀轉,轉呀轉,變短了,長高了, 天天鍛煉身體好。 二、展開 1、幼兒探索練習,教師巡視觀察。 每位幼兒拿取一條30厘米寬的小溝,自由選擇場地擺放,嘗試跳過小溝的方法,活動方式不限。 教師巡視指導:提醒幼兒擺放的位置的跳的方法,注意互不碰撞。 2、觀察幼兒的動作 有那些幼兒用單腳或立定跳遠的方式跳過小溝的; 有那些幼兒用助跑跨跳的方式跳過小溝的; 有哪些幼兒什麼方法也不會。 3、個別幼兒示範,教師啟發引導。 教師請2至3位幼兒站www.qinzibuy.com在前面示範給全體幼兒看,從而導入新的活動方式 「有幾只小花鹿他們跳過小溝的樣子和我們跳的不一樣,我們來看看:他們是怎麼跳過小溝的?」 4、教師示範,幼兒觀察討論 這幾只小花鹿,他們跳的方法和我們不一樣,飼養員也來學一學。 教師示範講解,並請幼兒一起參與討論活動要求:「跑跑跑,一個腳用力跨過去」。 5、幼兒全面練習,教師個別指導。 全體幼兒帶著教師的要求,嘗試用助跑跨跳的方式跳過小溝,其中既可以跳自己的小溝, 也可跳別人的小溝,既可單獨跳,也可合作好了輪流跳。教師則重點輔導能力弱的幼兒。 6.幼兒自由選擇練習目標,教師隨機指導。 教師再出示寬窄不同的小河(40-60厘米)引導孩子自由選擇跳。 「小花鹿,窄窄的小溝我們都跳過去了,那邊還有寬寬的小河我們敢不敢去跳。 」幼兒既可以選擇原來的小溝跳,也可以選擇小河跳,教師深入到小組內指導, 也可請個別幼兒再來示範小組合作跳的方式。 7、變化游戲情景,提高活動興趣,調節活動量。 教師演示指導:「這里有一條長長的溝和長長的河,我們小花鹿來把他們搭起來好嗎」。 幼兒沿著教師指定的方向搭一條長長的小溝和一條長長的小河。 三、結束 教師提示:「我們小花鹿的肚子有點餓了,我們跨過小溝和小河去對岸找找看,有沒有我們小花鹿喜歡吃的青草。」 幼兒分批跨過小溝小河,教師則幼兒的動作還是顯得笨拙,在以後的體鍛活動中繼續給予指導幫助。
⑷ 誰的本領大語言故事教案的導入語
《誰的本領大》是一篇久經傳承的童話故事,故事內容淺顯易懂,但寓意深刻。這篇童話故事通過:梅花鹿和小猴比本領—— 遇到困難想辦法—— 相互合作摘到果子的情節為主線,揭示了互相幫助才能摘到果子,本領更大以及合作更快樂的道理。
針對中班幼兒語言正處在迅速發展時期以及直覺形象思維的學習特點,我對教材進行了適當調整,增加了動物之間的對話。
教學策略
1.視聽結合,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創設活動所需的情景,使幼兒如臨其境,能更好地激發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良好的情感。
2.充分利用開放式提問、分析性提問、遞進性提問等有效提問的教育手段,引導幼兒分析故事情節,明晰故事所講道理。給幼兒創造想說、敢說的空間,讓語言活動成為師幼雙方積極互動的過程。
3.運用模仿、表演游戲等體驗式學習形式,啟發引導幼兒用語言、表情、動作表達對故事的理解,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4.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幼兒回憶與同伴互相幫助、一起合作的生活場景,向幼兒提供一個將文學作品經驗遷移到生活中與幼兒生活經驗結合起來的機會,從而加深對故事裡所講道理的理解和應用,形成願意與同伴合作的態度,掌握與同伴合作的方法,增強幼兒在生活中的合作意識。
通過以上策略,讓幼兒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中,積極大膽地交流所思、所想,這樣幼兒獲得的不僅僅是語言經驗的積累,更重要的是情感、態度、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和提高。
活動目標
1.知道梅花鹿和小猴各自的本領,理解梅花鹿和小猴共同合作摘到果子的故事情節。豐富詞彙:抓耳撓腮、合作。(重點)
2.能大膽表達自己摘果子的辦法,嘗試用語言、表情和動作表現小猴和梅花鹿的對話。(難點)
3.感受合作的快樂,懂得同伴之間相互幫助本領會更大的道理。
活動准備
1、知識准備:初步了解動物的本領,幼兒有互相幫助合作的經驗感受。
2、物質准備:課件、音樂、視頻資料(幼兒在幼兒園游戲中各種合作的照片)
活動過程
1、創設談話情境引入活動,幼兒初步了解梅花鹿和小猴的本領。
教師出示小猴、梅花鹿課件。
提問:梅花鹿和小猴都有什麼本領?
你認為誰的本領大?
2、播放課件教師分段講述故事,幼兒學說對話,初步了解小猴和梅花鹿是怎樣摘到果子的。
(1)教師講述第一段故事,引導幼兒理解——雖然梅花鹿和小猴都有各自的本領但是也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提問:故事裡的小猴和梅花鹿都有什麼本領?它們是怎樣誇自己的?
聽了剛才的故事你認為誰的本領大?
(2)幼兒討論交流摘果子的辦法。
提問:有什麼辦法能讓小猴和梅花鹿都摘到果子?(幼兒討論、猜測)
(3)教師續講故事,幫助幼兒理解——互相幫助一起合作就能摘到果子的道理。
提問:小猴和梅花鹿是怎樣摘到果子的?(豐富詞彙:合作)
小猴和梅花鹿是怎麼說的?
3、師幼共同完整講述故事,感受合作的快樂,懂得合作本領更大。
4、結合課件,師幼共同講述故事。
(1)師幼互動,比較小猴、梅花鹿摘果子前後的不同表現及不同心情,理解互相幫助一起合作會讓我們更加快樂。
提問:為什麼一開始小猴和梅花鹿沒有摘到果子?沒摘到果子它們的心情怎麼樣?(豐富詞彙:抓耳撓腮)
(2)後來是怎樣摘到果子的?摘到果子後它們的心情怎麼樣?
現在你們知道誰的本領大了嗎?
小結:小猴會爬樹、梅花鹿會過河,它們用自己的本領互相幫助一起配合就摘到了果子,合作讓本領更大了。
5、幼兒表演故事,引導幼兒用語言、表情、動作表現小動物們合作摘果子的情節,進一步感受合作的快樂。
(1)幼兒自主選擇角色。
(2)幼兒表演故事,重點啟發幼兒能夠用語言、表情、動作表現小猴和梅花鹿的對話。
6、集體分享交流,引導幼兒感受生活中的合作以及合作帶來的快樂。
(1)引導幼兒講述,交流生活中的合作。
提問:在幼兒園里做游戲的時候你們是怎麼合作的?
(2)欣賞視頻,進一步感受合作本領大以及帶來的快樂。
小結:只要我們能互相幫助、一起合作,我們的本領會更大,得到更多的快樂。
附故事:(根據原故事改編)
森林裡,住著一隻梅花鹿和一隻小猴。他們都覺得自己的本領很大,小猴說:「我會爬樹,我的本領最大。」梅花鹿說:「我跑得快,我的本領最大。」於是決定比一比,請來大象當裁判。大象說:「河對岸有棵又高又大的果樹,你們誰先摘到果子,就算誰的本領大。」
比賽開始了,梅花鹿跑得快,一眨眼就跑到了小河邊,輕輕一跳就過了河,他一口氣跑到了果樹下。可是果樹太高了,他伸長脖子跳了又跳,怎麼也摘不到果子,心裡真著急說:「怎麼辦呀」。小猴呢?他跑到小河邊,河上沒有橋也沒有船,小猴不會游泳,也跳不過去,急得他抓耳撓腮團團轉「怎麼辦怎麼辦?」。
小猴想了想,有辦法了!他對梅花鹿說: 「梅花鹿,你馱我過河,我們一起去摘果子吧!」梅花鹿說:「好,我們一起去摘果子。」梅花鹿馱著小猴跳過了小河,小猴很快爬上了果樹,摘到了果子。他們一起把果子交給了大象。大象笑眯眯地說:「小猴會爬樹不會過河,梅花鹿會過河不會爬樹,你們只有互相幫助才能摘到果子,本領也就更大了。」小猴和梅花鹿開心的笑了,從此他們成了好朋友。
⑸ 台山南強小學六年級數學《圓的周長》預習案
《圓的周長》教學設計
山東省臨清市唐園鎮中心小學 張延平
【內 容】圓的周長(小學數學九年級義務教材第十一冊)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知道什麼是圓的周長。
2、 理解並掌握圓周率的意義和近似值。
3、 初步理解和掌握圓的周長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周長。
4、 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能力。
5、 通過了解祖沖之在圓周率方面所作的貢獻,滲透愛國主義思想。
6、 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及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對圓周率的認識。
【教學准備】
1、 學生准備直徑為5厘米、6厘米、7厘米的圓片各一個,有圓面的物體各一個,線,直尺,每組准備一隻計算器。
2、 教師准備圖片。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 動物王國正在舉行動物運動會可熱鬧了,想不想去看一看?
2、 一隻小山羊和一隻梅花鹿分別在圓形和正方形跑道上賽跑,大家猜一猜最後誰跑的路程遠?
二、探究新知
(一) 復習正方形的周長,猜想圓的周長可能和什麼有關系。
1、 由比較兩種跑道的長短,引出它們的周長你會算嗎?(如果學生談到角或線的形狀,就順勢導:正方形是由4條這樣的線段圍成的,圓是由一條圓滑的曲線圍成的。)
2、 (生答正方形的周長)追問:你是怎麼算的?(生答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師板書c=4a)那你們說說正方形的周長和它的邊長有什麼關系?(4倍,1/4)(師,正方形的周長總是它邊長的4倍,這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
3、 圓的周長能算嗎?如果知道了計算的公式能不能算?看來很有必要研究研究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下面我們就一起研究圓的周長。(板書課題:圓的周長)
4、 猜想:你覺得圓的周長可能和什麼有關系?
(二) 測量驗證
1、 教師提問:你能不能想出一個好辦法來測量它的周長呢?
① 生1:把圓放在直尺邊上滾動一周,用滾動的方法測量出圓的周長。師生合作演示量教具的周長。
② 用繩子在圓上繞一周,再測量出繩子的長短,得到這個圓的周長。
2、①學生動手測量,驗證猜想。 學生分組實驗,並記下它們的周長、直徑,填入書中的表格里。
②觀察數據,對比發現。
提問:觀察一下,你發現了什麼呢?(圓的直徑變,周長也變,而且直徑越短,周長越短;直徑越長,周長越長。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有關系。)
3、 比較數據,揭示關系
正方形的周長是邊長的4倍,那麼,圓的周長秘直徑之間是不是也存在著固定的倍數關系呢?猜猜看,圓的周長可能是直徑的幾倍?
學生動手計算:把每個圓的周長除以它的直徑的商填入書中表格的第三列。
提問:這些周長與直徑存在幾倍的關系,(3倍多一些),最後師生共同總結概括出,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板書:3倍多一些。到底是三倍多多少呢?引導學生看書。
(三) 介紹圓周率
1、 師:任意一個圓的周長都是它直徑的三倍多一些,這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我們把它叫做圓周率,用字母∏來表示,用手指寫一寫。
2、 圓周率是怎樣發現的,請同學們看課本小資料,講述並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3、 小結:早在1500年前,祖沖之把圓周率算到了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比外國人早了整整一千年,這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數學史的巨大貢獻,今天,同學們自己動手也發現了這一規律,老師相信同學們當中將來也會有成為像祖沖之一樣偉大的科學家,根據需要,我們一般保留兩位小數。
圓的周長總是它直徑的3倍多一點。剛才我們是怎樣計算的?兩個數相除又可說成是兩數的比,所以這個結果就是圓周長與它直徑的比值。我們把圓的周長和直徑的比值叫做圓周率,用字母「∏」表示。這個比值是固定的,而我們現在得到的結果有差異主要是測量工具及測量方法有誤差造成的。那圓周率的數值到底是多少呢?說說你知道了什麼?(強調∏≈3.14,在說的時候要注意是近似值,寫和算的時候要按准確值計算,用等號。)
(四) 推導公式
1、 到現在,你會計算圓的周長嗎?怎樣算?
2、 如果用c表示圓的周長,表示d直徑,字母公式怎樣寫?(板書:c=∏d)就告訴你直徑,你能求圓的周長嗎?圓的周長是它直徑的∏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
3、 知道半徑,能求圓的周長嗎?周長是它半徑的多少倍?
三、運用公式解決問題
1、 一張圓桌面的直徑是0.95米,求它的周長是多少米?(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2、 花瓶最大處的半徑是15厘米,求這一周的長度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口的直徑是16厘米,求花瓶瓶口的周長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底的直徑是20厘米,求花瓶瓶底的周長是多少厘米?
3、 鍾面直徑40厘米,鍾面的周長是多少厘米?
4、 鍾面分針長10厘米,它旋轉一周針尖走過多少厘米?
5、 噴水池的直徑是10米,要在噴水池周圍圍上不銹鋼欄桿2圈,求兩圈不銹鋼總長多少米?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想和大家說點什麼?
這節課,同學們大膽猜想圓的周長可能和什麼關系、有怎樣的關系,然後進行科學的驗證,發現了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你們正在走一條科學的研究之路,希望你們能堅持不懈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