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與佛教
⑴ 臘八節為什麼要賞梅花,梅花與臘八節有什麼關系
在這個冰天雪地的季節除了梅花還有什麼花可以欣賞嗎?
⑵ 佛教的四大植物是什麼呢
中國四大芳香植物:芸香、甘草、桂皮、茴香;
中國四大觀賞植物:杜鵑、梅花、報春、內蘭花;
中國容四大珍惜植物:銀杏、珙桐、水杉、桫欏;
中國四大國花候選植物:牡丹、菊花、梅花、蘭花
。。但是佛教四大植物是什麼?你打錯字了?
你問的什麼?沒說清楚,我再說一下吧。
佛教四大吉花:優曇華、曼陀羅花、蓮花、山玉蘭
佛教四大聖樹:菩提樹,娑羅樹,閻浮樹,苾芻樹
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
佛教四大道場人物:觀世音、文殊、普賢、地藏王
佛教四大譯師:真諦、不空金剛、鳩摩羅什、不空三藏
「四大皆空」的空:地、水、火、風 (氣、水、土、火)
以上是提到「佛教」和「四大」的大多回答,希望能幫到你。
⑶ 梅花的意義是什麼
春落梅枝頭。古人說,梅具四德,初生蕊為元,開花為亨,結子為利,成熟為貞。後人又有另一種說法:梅花五瓣,是五福的象徵。一是快樂,二是幸運,三是長壽,四是順利,五是我們最希望的和平。這些,都是梅花的象徵意義。
梅先天下春,這是梅最可貴之處。
梅花,不畏嚴寒,獨步早春。它趕在東風之前,向人們傳遞著春的消息,被譽為「東風第一枝」。梅花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和頑強意志,歷來被人們當作崇高品格和高潔氣質的象徵。元代詩人楊維幀詠之:「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
梅原產我國, 我國植梅至少有三千多年的歷史。《詩經》里有:「漂有梅,其實七分」的記載。1975年在河南安陽殷代墓葬中出土的銅鼎里,發現了一顆梅核,距今已有三千二百年了。春秋戰國時期愛梅之風已很盛。人們已從采梅果為主要目的而過渡到賞花。「梅始以花聞天下」,人們把梅花和梅子作為饋贈和祭祀的禮品,到了漢晉南北朝,藝梅詠梅之風日盛。《西京雜記》載:「漢初修上林苑,遠方各獻名果異樹,有米梅、胭脂梅。」又:「漢上林苑有同心梅,紫蒂梅、麗友梅。」晉代陸凱,是東吳名將陸遜之侄,曾做過丞相,文辭優雅。陸凱有個文學摯友范曄(即《後漢書》作者)在長安。他在春回大地,早梅初開之際,自荊州摘下一枝梅花,托郵驛專贈范曄,並附短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自陸凱始,以梅花傳遞友情,傳為佳話。
到南北朝,有關梅花的詩文、軼事也多了。《金陵志》雲:「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日卧於含章殿檐下,梅花落於額上,成五齣花,拂之不去,號梅花妝,宮人皆效之。」這可能是用梅花圖案美容的開端。
據史料記載:隋人趙師雄在羅浮山遇見梅花仙子,故事美麗動人。說明當時人們也愛梅成風。
杭州孤山的梅花在唐時已聞名於世。詩人白居易在離開杭州時,寫了一首《憶杭州梅花,因敘舊寄蕭協律》,詩雲:「三年悶悶在餘杭,曾與梅花醉幾場;伍祖廟邊繁似雪,孤山園里麗如妝。唐代名臣宋環在東川官舍見梅花怒放於榛莽中,歸而有感,遂作《梅花賦》,詩中有「獨步早春,自全其天」,諒不移本性,方可儷於君子之節」等贊語。此外,如杜甫、李白等諸多名家均有詠梅詩篇。曾一度為唐明皇李隆基大見寵幸的江采蘋,性喜梅花。據《梅妃傳》記:「所居欄檻、悉植數枝……梅開賦賞,至夜分尚顧戀花下不能去。上(唐明皇)以其所好,戲名曰梅妃。」
北宋處士林逋(和靖),隱居杭州孤山,不娶無子,而植梅放鶴,稱「梅妻鶴子」,被傳為千古佳話。他的《山園小梅》詩中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是梅花的傳神寫照,膾炙人口,被譽為千古絕唱。
南宋范成大是位賞梅、詠梅、藝梅、記梅的名家。他在蘇州石湖辟范村,搜集梅花品種12個,並在1186年寫成中國(也是全世界)第一部梅花專著:《梅譜》。
1191年冬,詞人、音樂家姜夔住在范成大石湖梅園中,正值梅花盛開。他自度新曲,填了兩首詠梅詞,名曰:《暗香》、《疏影》,音節諧婉,極受范的贊賞。
元代有個愛梅、詠梅、藝梅、畫梅成癖的王冕,隱居於九里山,植梅千株,自題所居為「梅花屋」。又工畫墨梅,花密枝繁,行筆剛健,有時用胭脂作沒骨梅,別具風格。其《墨梅》詩名揚天下:我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用人誇好顏色, 只留清氣滿乾坤。 」王冕還寫過一篇《梅華傳》,把《三國演義》中的 「望梅止渴」故事改寫成了一篇趣味盎然的童話:大將軍曹操行軍迷路,軍士渴甚,願見梅氏。梅聚族謀曰:「老瞞(曹操小名)垂涎漢鼎,人不韙(不韙即不同意)之。吾家世清白。慎勿與語。竟匿不出。」王冕借贊揚梅花蔑視權貴的精神來暗喻自己的人格。
南宋愛國詩人陸放翁詠梅的詞《卜運算元》里寫道:「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借詠梅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寞和不論怎樣受挫折也永遠保持高風勁節的情操。毛澤東同志反其意而用之,作了《卜運算元·詠梅》:「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洋溢著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毛澤東另一首七律《冬雲》中也贊揚了「梅花歡喜漫天雪」的不畏嚴寒、獨步早春的精神。
除了眾多的詩詞吟詠梅花之外,我國繪畫史上還流傳著這樣一段軼事:宋代著名畫家宋伯仁,生平喜愛梅花。他為了畫梅,種植了許多梅樹。每當梅花開放,他從早到晚地在梅樹下細致觀察,並將梅花的低昂、俯仰、分合、卷舒,從萌芽到花開,從盛放到枯萎的各種形態,一一描繪下來,整理成一百幅圖稿,定名《梅花譜》。後人為了贊譽他梅花畫得「喜神」,稱他的百梅圖為《梅花喜神譜》。近代金石書畫家吳昌碩,曾有詩說他「家傳一本宋朝梅」。
梅花不僅在我國是珍貴花卉,在國外也很受人喜愛,但國外仍以東方栽培較多。日本的梅是我國傳去的,朝鮮也有)。日本還有「梅之會」的組織,並出版發行專門刊物《梅》。到19世紀傳人歐洲,本世紀初傳入美國,現在世界各國均有栽培,但不及東方國家之盛。
梅的故鄉在鄂西、川東。據《本草綱目》引陶弘景的《名醫別錄》記載:「梅實生漢中山谷」,而「襄漢川蜀江湖淮嶺皆有之」。《花鏡》上說:「古梅多著名於吳下、吳興、西湖、會稽、四明等處,每多百年老乾。」《花鏡》在梅的註解中說:四川大渡河上游的丹巴縣內,海拔1900~2000米的山谷地帶,雅礱江流域會理縣的海拔1900米的山間,都有野梅生長。廣西興安縣山區、江西與廣東交界的大庾嶺,古代都是盛產梅的地方。廣東增城縣的羅浮山,歷來以產梅花著稱於世,「羅浮」後來就成了梅花的別名。
梅樹的壽命都很長,一般可活三五百年,甚至千年以上。世事滄桑,至今猶能保存下來的古梅,除了杭州超山的那兩株「唐梅」和「宋梅」之餐,最早的古梅當推湖北黃梅縣的「江心古寺」遺址處的「晉梅」了。它飽經風霜,樹干己成灰黑色,每年大寒開花,花開滿樹,整個開花期達冬春兩季。還有浙江天台山「國清古寺」的一株「隋梅」,距今也有1300多年的歷史。相傳是佛教天台宗的創始人智凱大師親手植的。這株隋梅雖數度枯萎,但如今經人們精心培育,已返老還童,枯木逢春。主幹蒼老挺拔,四周嫩枝叢生,幾年前樹上還結了數千個梅子。
清人梁紹王在其所著《兩般秋雨庵隨筆》中也記載了這么一件事,其雲:「真州城東十餘里淮提庵,有古梅一株,大可蔽牛,五千並出,相傳為宋時物。康熙中,樹忽死,垂四十年復活,枝幹益繁,花時光照一院。」清嘉道年間名士阮元題其名曰:返魂梅。梅長壽不足奇,奇的是枯木能逢春。所以梅有個特點是,愈老愈顯得蒼勁挺秀、生意盎然。歷來有「老梅花、少牡丹」之說。
梅花的香韻一向為人們所傾倒,它濃而不艷、冷而不淡,那疏影橫斜的風韻和清雅宜人的幽香,是其他花卉不能相比的。然而,更為可貴的,還是梅花的精神。梅的錚錚鐵骨、浩然正氣,做雪凌霜、獨步早春的精神,被人們譽為中華民族之魂。「朔風吹倒人,古木硬如鐵;一花天下春,江山萬里雪。」人們把松、竹、梅稱作 「歲寒三友」,尊梅、蘭、竹、菊為「四君子」,贊賞梅花的高潔、典雅、冷峭、堅貞,視為知友、君子,梅都是當之無愧的。
⑷ 梅花代表的寓意
梅花代表高抄潔、傲骨之風、不畏嚴寒、堅強、美麗、代表貧寒卻有德行的人。梅花代表著堅強的品格!
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間作為傳春報喜的吉祥象徵。
不懼風雪堅貞不屈堅韌不拔,頑強不屈傲雪欺霜不屈不撓傲骨梅花被民間作為傳春報喜的吉祥象徵,梅花是歲寒三友之一,自古以來,人們都贊美她的傲雪精神,她的孤獨的不與百花爭春的高潔的美。所以,她象徵高潔、堅強的人。
拓展資料:
梅花象徵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迎雪吐艷,凌寒飄香,鐵骨冰心的崇高品質和堅貞氣節鼓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畏艱險,奮勇開拓,創造了優秀的生活與文明。有人認為,梅的品格與氣節幾乎寫意了我們「龍的傳人」的精神面貌。全國上至顯達,下至布衣,幾千年來對梅花深愛有加。「文學藝術史上,梅詩、梅畫數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種花卉都望塵莫及。
⑸ 蓮花與佛的關系是什麼
蓮花,又稱荷花。它是佛教經典和佛教藝術經常提到和見到的象徵物。蓮花與佛教有著不解之緣,因為它與釋迦牟尼的許多傳說聯系在一起。據說,釋迦牟尼本是天上的菩薩,下凡降生到迦毗羅衛國凈飯王處。凈飯王的王妃摩耶夫人,長得象天仙一樣美麗,性情溫和賢淑,與國王情深似海。摩耶夫人回憶新婚之夜,她朦朧中看到遠處有一個人騎著一頭白象向她走來並且逐漸變小,從她的右肋處鑽入她的腹中。她心中模模糊糊地預感到菩薩化作一頭白象入胎。日後,身懷有孕的摩耶夫人臉上,微微泛著紅暈,那色彩鮮艷的綠色領口花邊象一片蓮葉,她的臉兒象一朵綻開的蓮花。後來摩耶夫人在娑羅樹下降生佛祖時,百鳥群集歌唱,天樂鳴空相和,四季里的花木都一同盛開,尤其是沼澤內突然開放出大得象車蓋一樣的蓮花。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蓮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並說:「天上天下,惟我獨尊」。這天正是四月八日,以後就成了佛教的「浴佛節」。釋迦牟尼覺悟成道後,起座向北,繞樹而行,「觀樹經行」,當時就是一步一蓮花,共18蓮花。每當他傳教說法時,坐的是「蓮花座」,坐姿也成「蓮花坐姿」,就是兩腿交疊,足心向上。
世上,梅花貞潔,傲霜鬥雪;蘭花幽香,清麗典雅;竹高有節,青翠碧綠;菊花孤傲,千姿百態,而我佛祖卻獨自鍾情於蓮花。這是由於古印度很早就有愛蓮的風氣。人們苦於國土氣候炎熱,對春夏之際開放的蓮花,尤其感覺愜意,清新喜人。所以佛教從初創時起,就注意順合民俗心理以吸引信徒,因此蓮花就常在佛經之中屢屢引喻。如佛經上說,人間的蓮花不出數十瓣,天上的蓮花不出數百瓣,而凈土的蓮花千瓣以上。《楞嚴經》雲:「爾時世尊,從肉髻中,涌百寶光,光中湧出,千葉寶蓮,有化如來,坐寶蓮上 」。《維摩經61佛國品》曰:「不著世間如蓮花,常善入於寂行」。《諸經要解》說:「故十方諸佛,同生於淤泥之濁,三身證覺,俱坐於蓮台之上」。可見,蓮花表示由煩惱而至清凈。說明它生於淤泥,綻開於水面,出淤泥而不染的深層內涵。同時蓮花在炎熱夏季的水中盛開,炎熱表示煩惱,水表示清涼,也就是說,在煩惱的人間帶來清涼的境界。所以蓮花是從煩惱中解脫而生於佛國凈土的聖人化身。佛祖就是出於淤泥間挺然而出,證得正覺,得大自在。雖然超脫凡俗卻不離世間法。蓮與佛教所主張的出世人格,有著天衣無縫般的契合。佛教認為,人間煩惱多於恆河沙數,迷失自我如同陳淤積垢。有志者應該努力修行,凈化自我,不受污染,超凡脫俗,追求到達清凈無礙的境界。蓮花的自然美完全可用來象徵佛教的這種理想。況且,蓮花本身也確實有吸引人的地方即蓮貴善美。它昂首挺展,日艷且鮮;潔身自處,傲然獨立;其根如玉,不著諸色;其莖虛空,不見五蘊;其葉如碧,清自中生;其絲如縷,綿延不斷;其花莊重,香馥長遠;不枝不蔓,無掛無礙;更喜蓮子,苦心如佛;諄諄教人,往生凈土。唐朝詩人李商隱贊譽荷花曾寫下著名的詩句: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長相映,翠減紅衰愁煞人,
另外,按照佛教的說法:三界的眾生,以淫慾而托生;凈土的聖人,以蓮花而化身,並能以世人所熟悉的形象示現。既然蓮花代表佛祖清凈的法身,庄嚴的報身,於是便成了佛教藝術的重要題材,也是佛寺中經常見到的吉祥物。如古印度阿旃陀壁畫畫有蓮花。中國敦煌、雲崗、龍門石窟,都有很多以蓮花為內容的藝術構想。象龍門石窟的賓陽洞雕有蓮花裝飾圖案以及蓮花洞窟頂上的蓮花獨具特色。就是在一般的大小寺廟里,佛、菩薩的雕塑也離不開蓮花,不是高踞蓮花座上,就是手持蓮花,注目凝思。就連世人最熟悉的觀世音菩薩也是以蓮為伴,觀音的許多形象都將蓮花作為陪襯:白衣觀音,左手持蓮花,右手作與願印;卧蓮觀音,卧於池中蓮花之上;施樂觀音,右手支頰,左手在膝頭捻蓮花;一葉觀音,乘蓮花漂行於水面;威德觀音,坐於岩畔,左手持蓮花;多羅尊觀音,手持青蓮花;不二觀音,坐於蓮葉之上;持蓮觀音,坐在蓮葉上,雙手持蓮花 。所以我們所見的佛像和佛經中,介紹凈土佛國的聖賢都以蓮花為座,或坐、或站,都在蓮花台之上,以代表其清凈庄嚴。可見,蓮是佛國凈土的象徵。
不僅如此,蓮還與佛教醫學有著密切關系。蓮花含有豐富的營養,既可食用又可葯用。古代女子常采清晨帶露(下轉86頁)(上接50頁)的蓮花敷面美容,或服食蓮花以駐顏益色。蓮花含有皮素和木樨素,確能潤澤膚色。初放鮮嫩的蓮花用開水泡飲,其汁翠綠清香,有清暑解熱和生津開胃之功效。蓮的地下根莖稱為蓮藕。相傳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舍利弗患有肺結核,目犍連來探望他,並得知舍利弗喜歡吃蓮藕,就帶些新鮮蓮藕讓舍利弗吃,舍利弗吃蓮藕後果然病癒。後來,佛祖弟子經常用蓮藕作為葯用來治病,並發現了蓮藕的許多葯用價值。
當今,蓮花在佛教被尊為「聖物」。佛教的蓮花象徵完全一派東方文化的風尚,寧靜、愉悅、超脫和微笑。無量佛如蓮,無邊佛如蓮,人生亦應如蓮,安祥則步步生蓮。因此,蓮花所蘊含清凈的功德與清涼的智慧,永遠為佛門弟子所崇仰,為世間善眾所喜愛。(扯淡網編輯)。
⑹ 佛堂可以供梅花嗎
沒問題的。梅花也屬於供品呀!而且,誠心誠意才是最重要的。我給你普及一下供品的知識吧!
——供品千萬不要放肉!凡神佛供品,都不要放葷腥之物,否則不僅損壞神佛修為,還增加自己罪孽。我把十供養解釋給你聽:
一般來說,佛教里的供養有很多種,譬如法供養、財供養、觀行供養、三業供養、千僧供養等等。但是我們這些俗人,只知道用財供養,最普及的是財供養裡面的十供養,即用香、花、燈、水、果、茶、食、寶、珠、衣等十件物品對佛供養,都有一定喻示的,如香象徵戒香,花象徵美好,燈象徵光明,水象徵清凈,果象徵佛果,茶象徵清醒,食象徵飽滿,寶象徵財富,珠象徵希有,衣象徵庇護,等等。所以佛不需要什麼佛對什麼供品,而是你以十供養以及恭敬地心去供養任何一尊佛,他們都會歡喜收受的。但凡供養,即有福報。阿彌陀佛!
——由上可知,佛菩薩尚且歡喜這個,何況關公、財神、祖神(家裡供奉的祖先,成神的稱為「祖神」,未成神的稱為「祖靈」)及其他神仙(保家仙、出馬仙、黃仙、長仙、狐仙、黑仙等)呢?因為神仙是六道輪回里的天道里的人物,而佛菩薩是已經超越六道輪回的聖人,所以供奉佛菩薩的東西,對這些神仙都是適合的。
⑺ 梅花象徵什麼樣的人蓮花呢
梅花象徵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的人,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首,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列為四君子,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
蓮花象徵「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品格的人,歷來為詩人墨客歌詠繪畫的題材之一。清白、高尚而謙虛(高風亮節),表示堅貞、純潔、無邪、清正的品質。低調中顯現出了高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花。
(7)梅花與佛教擴展閱讀
許多專家及民眾還積極推祟梅花為國花。2019年7月15日,中國花卉協會在中國林業網、中國花卉協會網站和「中國花卉協會」微信公眾號發出《投票:我心中的國花》,向公眾徵求對我國國花的意向。廣大公眾對國花高度關注,積極踴躍參與,截至2019年7月22日24時,投票總數362264票,投票結果如下:同意梅花為國花44551票,佔12.30%。
蓮花種類很多,分觀賞和食用兩大類。原產亞洲熱帶和溫帶地區,中國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記載。荷花全身皆寶,藕和蓮子能食用,蓮子、根莖、藕節、荷葉、花及種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葯。其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恆為世人稱頌。
⑻ 梅花在古代中的含義是什麼
梅花的象徵意義
1.梅花象徵品行高潔的隱士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是林和靖最著名的詩句,他將梅花傳神的寫照描繪了出來。梅花是一個高潔的隱士,清和淡雅,又有著剛烈直腸的品格。不僅如此,南宋愛國詩人陸放翁詠梅的詞《卜運算元》里寫道:「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借詠梅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寞和不論怎樣受挫折也永遠保持高風勁節的情操。
2.梅花象徵欺霜賽雪的美人古人以梅花比喻美人的非常多,梅花欺霜傲雪,象徵著美人的美麗和傲骨。如范成大的《雪後守之家梅未開,呈宗偉》:「瑞雪再三白,南枝尚含情。定知司花女,未肯嫁娉婷。」《金凌志》有傳說「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日卧於含章殿檐下,梅花落於額上,成五齣花,拂之不去,號梅花妝,宮人皆效之。」這將美人和梅花融為一體,展現出美人的英姿。
3.梅花象徵五福梅花有五瓣,五片花瓣分別帶表五種含義它們是:「快樂、幸運、長壽、順利、太平」。這是用梅花來寄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希望。用梅花來寄託多種情思,這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是絕無僅有的。
4.梅花象徵高雅的氣質梅花的姿態濃而不艷、冷而不淡,那疏影橫斜的風韻和清雅宜人的幽香,是其他花卉不能相比的。在人們的心中,用梅花比喻一個人是他的言談、舉止等顯得高雅,高尚,不粗俗,是內在氣質的一種外在表現。
5.梅花象徵中華民族的可貴精神梅花在寒冬依然不屈地綻放,象徵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頑強奮斗、不畏艱難的可貴精神品質。梅花迎霜斗雪,不屈不撓,堅韌不拔,也被認為是最有氣節和傲骨的花種,雖然其生長環境惡劣,但依然堅強、快樂地綻放,表現了一種開拓進取,迎接希望的無畏精神與樂觀性格。
梅花的風水象徵在風水學中,梅花有四德,有「梅具四德,初生為元,開花為亨,結子為利,成熟為貞。」梅花又有五福「快樂、幸福、長壽、順利、和平」。這個風水中的五行是相合的。在庭院中栽種梅花和竹子,有「竹梅雙喜」的意向,以竹喻夫,梅喻妻,常用以祝賀新禧,夫妻和樂。喜鵲在梅花上歡叫的圖案,常被稱為「喜報早春」,「喜報春光」,「喜上眉梢」,取諧音或寓意。
⑼ 在佛教中梅花針和梅花樁帶表什麼
佛教沒有梅花針梅花樁。這些都只是中國特色的武術,雖然和尚可以練這些武術,但是這和佛教沒有關系。
⑽ 佛教的象徵物
蓮花復
蓮花,又稱荷花。它是佛教經典和制佛教藝術經常提到和見到的象徵物。蓮花與佛教有著不解之緣,因為它與釋迦牟尼的許多傳說聯系在一起。據說,釋迦牟尼本是天上的菩薩,下凡降生到迦毗羅衛國凈飯王處。凈飯王的王妃摩耶夫人,長得象天仙一樣美麗,性情溫和賢淑,與國王情深似海。摩耶夫人回憶新婚之夜,她朦朧中看到遠處有一個人騎著一頭白象向她走來並且逐漸變小,從她的右肋處鑽入她的腹中。她心中模模糊糊地預感到菩薩化作一頭白象入胎。日後,身懷有孕的摩耶夫人臉上,微微泛著紅暈,那色彩鮮艷的綠色領口花邊象一片蓮葉,她的臉兒象一朵綻開的蓮花。後來摩耶夫人在娑羅樹下降生佛祖時,百鳥群集歌唱,天樂鳴空相和,四季里的花木都一同盛開,尤其是沼澤內突然開放出大得象車蓋一樣的蓮花。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蓮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並說:「天上天下,惟我獨尊」。這天正是四月八日,以後就成了佛教的「浴佛節」。釋迦牟尼覺悟成道後,起座向北,繞樹而行,「觀樹經行」,當時就是一步一蓮花,共18蓮花。每當他傳教說法時,坐的是「蓮花座」,坐姿也成「蓮花坐姿」,就是兩腿交疊,足心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