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梅花蕉葉圖

梅花蕉葉圖

發布時間: 2021-02-20 21:14:52

❶ 明代傑出書畫家徐渭有什麼代表作

墨葡萄圖、梅花蕉葉圖等。

❷ 青藤居士徐渭的主要成就及平生介紹

生平概述
徐渭於正德十六年(1521年)出身於浙江紹興府山陰城大雲坊的官僚世家,父徐鏓,母為侍女小妾,少年時天才超逸,入徐氏私塾讀書,「六歲受《大學》,日誦千餘言」「書一授數百字,不再目,立誦師聽。」。 十歲仿揚雄《解嘲》作了一篇《釋毀》,性格豪放,「指掌之間,萬言可就。」 徐渭《菊竹圖》
二十歲時成為生員,嘉靖二十年(1541年)娶同縣潘克敬女為妻,接下來八次應試不中,「再試有司,皆以不合規寸,擯斥於時。」。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在山陰城東賃房設館授徒,40歲才中舉人。與蕭勉、陳鶴、楊珂、朱公節、沈煉、錢鞭、姚林、諸大綬、呂光升號「越中十子」。後來為浙閩總督作幕僚,曾入胡宗憲幕府,一切疏計,皆出其手,又出奇計大破徐海等倭寇。 一日胡宗憲於舟山捕獲白鹿,徐渭撰《進白鹿表》、《再進白鹿表》、《再進白鹿賜一品俸謝表》等並獻於朝中,視為祥物,「上又留心文字,凡儷語奇麗處,皆以御筆點出,別令小臣錄為一冊」,學士姚汾等對徐渭文章大為賞識。又代作《賀嚴公生日啟》,吹捧奸相嚴嵩。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胡宗憲以「黨嚴嵩及奸欺貪淫十大罪」被捕,獄中自殺,徐渭作《十白賦》哀之。李春芳嚴查胡宗憲案,徐渭一度因此發狂,作《自為墓誌銘》,以至三次自殺,「引巨錐刺耳,深數寸;又以椎碎腎囊,皆不死。精神幾近失常,幾近癲狂。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在發病時殺死繼妻張氏,下獄七年。獄中完成《周易參同契》注釋,揣摩書畫藝術。 萬曆元年(1573年)大赦天下,為狀元張元汴等所救出獄,出獄後已53歲。 從此潦倒,痛恨達官貴人 徐渭作品
,浪遊金陵、宣遼、北京,又過居庸關赴塞外宣化府等地,教授李如松兵法,結識蒙古首領俺答夫人三娘子。 萬曆五年(1577年)回紹興,注釋郭璞《葬書》。 徐渭晚年以賣畫為生,但從不為當政官僚作畫,「有書數千卷,後斥賣殆盡。疇莞破弊,不能再易,至借稿寢」,常「忍飢月下獨徘徊」,杜門謝客,其中只在張元汴去世時,去張家弔唁以外,幾乎閉門不出, 最後在「幾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南腔北調人「 的境遇中以73歲高齡結束了一生。死前身邊唯有一狗與之相伴,床上連一鋪席子都沒有,凄凄慘慘。

書法成就
徐渭的書法 徐渭的書法
和明代早期書壇沉悶的氣氛對比顯得格外突出,他最擅長氣勢磅礴的狂草,但一般人很難看懂,用筆狼藉,他對自己的書法極為喜歡,自己認為「書法第一,詩第二,文第三,畫第四」。
美術成就
潑墨寫意畫
明代(公元1368—公元1644年)時期的中國,美術正處在學習古人與創新兩種意識碰撞的特殊 階段。水墨寫意畫迅速發展,以徐渭為代表的潑墨大寫意畫非常流行,名家出現很多,技法也不斷更新,徐渭憑借自己特有的才華,成為當時最有成就的寫意畫大師。 徐渭生性狂放,性格恣肆,但他在書畫、詩文、戲曲等方面均獲得較大成功。他的寫意水墨花鳥畫,氣勢縱橫奔放,不拘小節,筆簡意賅,用墨多用潑墨,很少著色,層次分明,虛實相生,水墨淋漓,生動無比。他又融勁健的筆法於畫中,書與畫相得益彰,給人以豐富的想像。
似與不似之間
徐渭的潑墨寫意花鳥畫,別開生面自成一家。其花鳥畫,兼收各家之長而不為所限,大膽變革,極具創造力。其寫意畫,無論是花卉還是花鳥,皆一揮而就,一切盡在似與不似之間,對筆下的四時花木,畫家運用勾、點、潑、皴等多種筆墨形態,將牡丹之雍容 、紫薇之雋秀、竹子之蕭疏、霜菊之孤傲、寒梅之挺潔的神韻刻畫的入木三分,分別舒展九尺與五尺的梧桐和芭蕉,直沖畫外,不見首尾,與密如驟雨的葡萄、虯如蟠龍的藤蔓構成了巨大的張力,充溢在畫面中的縱橫之氣和豪放境界更是前所未有。他的水墨葡萄,串串果實倒掛枝頭,水鮮嫩欲滴,形象生動,茂盛的葉子以大塊水墨點成,風格疏放,不求形似,代表了徐渭的大寫意花卉的風格。豐富的運動軌跡與濃淡、徐疾、大小、干濕、疏密程度各異的筆蹤墨韻,無不具備振筆急書的即興性和不可重復性,呈現出中國繪畫中最為強烈的抽象表現主義。這不是一般的描摹物象,而是藝術的加工,使其蘊含某種內在的氣質、精神,這種氣質、精神又使欣賞者有如臨其境之感。徐渭筆下的南瓜、菊花圖,一氣呵成,驅墨如雲,氣勢逼人,同時又恰如其分的駕馭筆墨,輕重、濃淡、疏密、干濕極富變化。墨法上既呈隨意浸滲的墨暈,又見控製得宜的濃淡。雖然被徐渭自稱「戲抹」,然而在寫意中仍生動的傳達出了花果的不同秉性和生韻。它的梧桐圖,只以潑墨筆法繪其一小部分,卻有使人聯想到挺拔正直的參天梧桐。正如翁方綱所說:「紙才一尺樹百尺,何以著此青林廬。恐是磊落千丈氣,夜半被酒歌噓唏。」 (《復初齋詩集》)徐渭以其精湛的筆法,在似與不似之間,為欣賞者營造出一片開闊的審美天地。
書中有畫,畫中有書
徐渭是一個書法家,在繪畫中,他將自己的書法技巧和筆法融於畫中,使人覺得他的潑 墨寫意畫簡直就是一幅慷慨淋漓的蒼勁書法。正如張岱所言:「今見青藤諸畫,離奇超脫,蒼勁中姿媚躍出,與其書法奇絕略同。昔人謂摩詰之詩,詩中有畫,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余謂青藤之書,書中有畫,青藤之畫,畫中有書。」(《陶庵夢憶》)他的《墨葡萄圖》,墨的濃淡顯示了葉的質感,題詩的字體結構與行距不規則,如葡萄藤蔓一樣在空中自由延伸,書與畫融為一體。徐渭的書法造詣很高,其跌宕縱橫的筆法有助於繪畫藝術的巧妙變化,如畫墨荷、葡萄,大刀闊斧,縱橫馳騁,沒有深厚的書法功力是難以做到的。徐渭曾做一幅《梅花蕉葉圖》,將梅花與芭蕉放在一起,並且在畫上題寫道:「芭蕉伴梅花,此是王維畫」,顯示出徐渭與王維在某些構圖上的源流關系。當然,王維畫雪裡芭蕉,更突出一種禪機,即,使得雪的清寒與芭蕉的心空構成畫面的宗教底蘊,而徐渭在這樣的畫面組合中,更突出一種超越時空的主體解放性。徐渭的書法和畫法都極為嫻熟,功底深厚,他的題字,如他的潑墨寫意畫,縱橫不羈,洋洋灑灑;他的潑墨寫意畫,融合了精熟的筆法,意趣橫生,極富韻味。
畫如其人
徐渭平素生活狂放,對權勢不嫵媚,在當世凡前來求畫者,須值徐渭經濟匱乏時,這時若有上門求畫者投以金帛,頃刻即能得之;若趕在他囊中未缺錢,那麼你就是給的再多,也難得一畫——實在是一位性情中人。徐渭的寂寞真可以用他自己的一首《題墨葡萄詩》來概括: 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 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 徐渭一生命途多舛,遭遇坎坷,晚年悲苦凄涼,形影相弔,他將自己的悲憤和懷才不遇之感融注於筆端,創造了一幅又一幅驚世駭俗的水墨名畫。他筆下的墨竹,枝淡葉濃,,逸筆草草,竹枝氣勢勁健,竹葉俯垂含情,雖屬竹枝而高潔清爽之氣不減。這正是畫家身處下層,懷才不遇,品格高潔,絕世獨立人格的光輝寫照。他的潑墨牡丹,不拘於牡丹的富貴高雅特徵,色彩絢爛,他卻常常以水墨繪之,有意改其本性,其目的是有賦予牡丹清雅脫俗的格調和神韻,所謂「從來國色無裝點,空染胭脂媚俗人。」 作品流傳至今的較多,著作有:《四聲猿》、《南詞敘錄》、《徐文長佚稿》、《徐文長全集》等;傳世著名作品有《墨葡萄圖》軸、《山水人物花鳥》冊(均藏故宮博物院)、《牡丹蕉石圖》軸,以及晚年所作《墨花》九段卷(現藏故宮博物院)等。

❸ 徐文長有哪些成就

徐文長的文藝創作所涉及的領域很廣,但可以指出它們共同的特徵,就是:藝術上絕不依傍他人,喜好獨創一格,具有強烈的個性,風格豪邁而放逸,而且常常表現出對民間文學的愛好。 徐渭書法作品 明代的詩壇,由於前後七子的提倡,出現了一股擬古的風潮。雖說他們也自有不可抹煞的成績,但這種擬古的風氣,顯然有礙於詩歌藝術的發展。徐文長對此深致不滿,並作了尖銳的批評。他說:鳥學人言,本性還是鳥;寫詩如果一意模擬前人,學得再象,也不過是鳥學人言而已,毫無真實的價值。他自己的詩歌創作,注重表達個人對社會生活的實際情感,風格略近李賀,問學盛唐,並雜取南朝,出入宋元,而終不失其為自我。這個傾向為稍後主張抒發性靈的公安派所繼承,對改變晚明詩風具有重要意義。公安派的主將袁中郎對徐文長的詩有一段精彩的評述:「文長既不得志於有司,遂乃放浪曲櫱,恣情山水……其所見山奔海立,沙起雲行,風鳴樹偃,幽谷大都,人物魚鳥,一切可驚可愕之狀,一一皆達之於詩。其胸中又有一段不可磨滅之氣,英雄失路、托足無門之悲,故其為詩,如嗔如笑,如水鳴峽,如種出土,如寡婦之夜泣,羈人之寒起。當其放意,平疇千里;偶爾幽峭,鬼語秋憤。」 徐文長的散文,以《自為墓誌銘》一篇最為出色。此外許多尺牘也很有特色,潑辣機智,幽默多趣,文風遠啟金聖嘆一流,但總的來說,成就不及詩歌。 徐文長的戲劇創作有雜劇集《四聲猿》,其中包括《狂鼓史》、《翠鄉夢》、《雌木蘭》、《女狀元》四個獨立的戲。《狂鼓史》是有感於嚴嵩殺害沈鍊之事而寫的,表現出狂傲的反抗精神。後兩個戲都是寫女扮男裝建功立業的故事,反映了徐文長對婦女的看法,有一定的反封建意義。這些作品都打破了雜劇固定的格式,為戲劇形式上的多樣化開拓了門津。在戲劇理論方面,他主張「本色」,即戲劇語言應當符合人物的身份,應當使用口語和俗語,以保證人物的真實性,而反對典雅的駢語,過度的修飾,這些看法都是很有見地的。此外,他還作有《南詞敘錄》,這是我國第一部關於南戲的理論專著,在戲劇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徐文長曾說:「吾書第一,詩二,文三,畫四。」這大概是文人慣用的詭計,即把自己最受人重視的藝術放在最末的位置,以抬高其它。其實,他是我國大寫意畫的宗師,影響及於八大山人、石濤、揚州八怪直至吳昌碩、齊白石,在美術史上有著很高的地位。他最擅長花卉畫,用筆放縱,水墨淋漓,氣格剛健而風韻嫵媚,具有詩一般的抒情性和韻律感,極為人們所珍視。其書法則長於行草,徐文長雖自列為第一,但成就似乎遜於繪畫。 此外,雜劇《歌代嘯》,小說《雲合奇縱》(即《英烈傳》),據說也是徐文長所作。

❹ 徐渭的書法作品究竟好在哪裡

徐渭(1521—1593)漢族,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初字文清,後改字文長,號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漁隱、金壘、金回山人、山陰布衣、白鷳山人、鵝鼻山儂等別號。中國明代文學家、書畫家、軍事家。民間也普遍流傳他的故事傳說,關於他年輕時如何聰明,後來如何捉弄官宦等。

中文名: 徐渭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
出生地: 山陰
出生日期: 1521
逝世日期: 1593
信仰: 儒家
主要成就: 書法,國畫
籍貫: 浙江紹興

目錄

個人簡介
生平概述
細述生平才名早揚屢試不售
從戎幕到牢獄
潦倒的晚年
多方面的藝術成就
徐渭(文長)傳原文
譯文
書法成就
美術成就潑墨寫意畫
似與不似之間
書中有畫,畫中有書
畫如其人
徐渭年譜
軼事典故
徐渭詩詞選海上曲
謁孝陵詩
廿八日雪
《題墨葡萄詩》
考證:《金瓶梅》的疑似作者
著名小說《極品家丁》里的人物個人簡介
生平概述
細述生平 才名早揚屢試不售
從戎幕到牢獄
潦倒的晚年
多方面的藝術成就
徐渭(文長)傳 原文
譯文
書法成就
美術成就 潑墨寫意畫
似與不似之間
書中有畫,畫中有書
畫如其人
徐渭年譜
軼事典故
徐渭詩詞選
海上曲 謁孝陵詩 廿八日雪 《題墨葡萄詩》考證:《金瓶梅》的疑似作者著名小說《極品家丁》里的人物展開 編輯本段個人簡介
他是詩人,他是畫家,他是書法家,他是軍事家,他是戲曲家,他是民間文學家 ,他是美食家,他是酒徒,他是狂禪居士、他是青藤道士、他是旅行家,他是歷史學家.
編輯本段生平概述
徐渭於嘉靖元年(1521年)出身於浙江紹興府山陰城大雲坊的官僚世家,父徐鏓,母為侍女小妾,少年時天才超逸,入徐氏私塾讀書,「六歲受《大學》,日誦千餘言」「書一授數百字,不再目,立誦師聽。」。 十歲仿揚雄《解嘲》作了一篇《釋毀》,性格豪放,「指掌之間,萬言可就。」 二十歲時成為生員,嘉靖二十年(1541年)娶同縣潘克敬女為妻,接下來八次應試不中,「再試有司,皆以不合規寸,擯斥於時。」。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在山陰城東賃房設館授徒,40歲才中舉人。與蕭勉、陳鶴、楊珂、朱公節、沈鏈、錢鞭、姚林、諸大綬、呂光升等號「越中十子」。後來為浙閩總督作幕僚,曾入胡宗憲幕府,一切疏計,皆出其手,又出奇計大破徐海等倭寇。 一日胡宗憲於舟山捕獲白鹿,徐渭撰《進白鹿表》、《再進白鹿表》、《再進白鹿賜一品俸謝表》等並獻於朝中,視為祥物,「上又留心文字,凡儷語奇麗處,皆以御筆點出,別令小臣錄為一冊」,學士姚汾等對徐渭文章大為賞識。又代作《賀嚴公生日啟》,吹捧奸相嚴嵩。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胡宗憲以「黨嚴嵩及奸欺貪淫十大罪」被捕,獄中自殺,徐渭作《十白賦》哀之。李春芳嚴查胡宗憲案,徐渭一度因此發狂,作《自為墓誌銘》,以至三次自殺,「引巨錐刺耳,深數寸;又以椎碎腎囊,皆不死。精神幾近失常,幾近癲狂。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在發病時殺死繼妻張氏,下獄七年。獄中完成《周易參同契》注釋,揣摩書畫藝術。 萬曆元年(1573年)大赦天下,為狀元張元汴等所救出獄,出獄後已53歲。 從此潦倒,痛恨達官貴人,浪遊金陵、宣遼、北京,又過居庸關赴塞外宣化府等地,教授李如松兵法,結識蒙古首領俺答夫人三娘子。 萬曆五年(1577年)回紹興,注釋郭璞《葬書》。 徐渭晚年以賣畫為生,但從不為當政官僚作畫,「有書數千卷,後斥賣殆盡。疇莞破弊,不能再易,至借稿寢」,常「忍飢月下獨徘徊」,杜門謝客,其中只在張元汴去世時,去張家弔唁以外,幾乎閉門不出, 最後在「幾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南腔北調人「 的境遇中以73歲高齡結束了一生。死前身邊唯有一狗與之相伴,床上連一鋪席子都沒有,凄凄慘慘。
編輯本段細述生平
明清兩代,出現過不少多才多藝的文人。不過象徐文長那樣,在詩文、戲劇、書畫等各方面都能獨樹一幟,給當世及後代留下深遠影響的,卻也頗為難得。他的詩,袁中郎尊之為明代第一,他的戲劇,受到湯顯祖的極力推崇,至於繪畫,他更是我國藝術史上成就最為特出的人物之一。鄭板橋對徐文長非常敬服,曾刻一印,自稱「青藤門下走狗」;近代畫家齊白石曾說:「青藤、雪個、大滌子之畫,能橫塗縱抹,余心極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為諸君磨墨理紙。諸君不納,余於門之外,餓而不去,亦快事故。」吳昌碩說:「青藤畫中聖,書法逾魯公。」徐渭在《書謝時臣淵明卷為葛公旦》中指出:「……畫病,不病在墨輕與重,在生動與不生動耳。」 然而,徐文長的一生卻很不幸。他雖然有著強烈的功名事業心和報國願望,卻連舉人也不曾考取,中年因發狂殺妻而下獄七載,晚年靠賣字畫甚至賣書賣衣度日,終於潦倒而死。老百姓倒是十分喜愛他的,至今在浙江還流傳著許多徐文長的故事。他在紹興的故居——青藤書屋,歷盡四百餘年的人世滄桑,還依然保存,維系著後人對這位富有平民氣息的文學藝術家的長久懷念。
才名早揚屢試不售
徐文長,名渭,文長是他的字。又號青藤山人、天池生、田水月等。明正德十六年(1521)出生於山陰(今紹興)一個趨向衰落的大家族。他的父親徐鏓做過四川夔州府的同知,原配童氏,生下徐淮、徐潞兩個兒子,繼娶苗氏,不曾生育,晚年納妾生下徐文長,在文長出生百日後就死了。此後徐文長由嫡母苗夫人撫養到十四歲,苗氏死後,隨長兄徐淮生活,直到二十一歲入贅潘家。雖然出生在官僚家庭,但徐文長早年的生活並不愉快。他的生母是個婢女,在家中自然毫無地位。嫡母苗夫人將徐文長當作親骨肉撫養,寄予期望;但或許正因為這個緣故吧,在文長十歲那年,苗夫人就把他的生母逐出了家門。幼年奪母,對徐文長是一個很大的刺激。雖然二十九歲那年他得以把母親接回自己家中,但直到垂暮之年,他仍然不能忘懷這件事情。由於徐文長是庶出,而兩個嫡出的哥哥又比他年長二三十歲,所以徐文長在家中也沒有什麼地位。他年青時考秀才未取,在給督學官員要求復試的上書中這樣說道:「學無效驗,遂不信於父兄。而況骨肉煎逼,箕豆相燃,日夜旋顧,惟身與影!」顯得很悲憤。成年後家道中衰,徐文長入贅婦家,生活當然也不那麼自在。一個機警敏感的人,在如此坎坷的境遇中長成,自然容易養成執拗和偏激的性格。 徐文長生性極為聰慧。他六歲讀書,九歲便能作文,十多歲時仿揚雄的《解嘲》作《釋毀》,轟動了全城。當地的紳士們稱他為神童,比之為劉晏、楊修。二十來歲時他與越中名士姚海樵、沈鍊等人相交往,被列為「越中十子」之一。沈鍊曾誇獎他說:「關起城門,只有這一個。」據說在一次酒宴上,主人有意為難徐文長,指著席上一件小東西請他作賦,暗中卻命童僕捧上丈余長的紙卷。徐文長立身把筆,一氣寫盡,驚倒了滿座的人。另外有一個關於徐渭的小故事,也能凸顯他的聰明才智,在他年幼時,還在上私塾,老師看他聰明伶俐,便要考考他,讓他拿著兩個水桶去汲水,期間要度過獨木橋,當時徐渭尚小,力氣也不足,自是困難,但是塾師看見徐渭高興地抬水回來,驚問方法,他高興地說:把水桶放水裡自然輕松多了!當時尚無浮力一說,文長的聰敏,讓老師大加贊賞。 自幼以才名著稱鄉里的徐文長,一向頗有些自負自傲,對功名事業充滿了嚮往,然而在科舉道路上卻屢遭挫折。二十歲那年,他結結巴巴地考中了個秀才,此後一次又一次參加鄉試,直到四十一歲,考了八次,始終也未能中舉。其間二十六歲時喪妻,從潘家遷出,以教書糊口;三十七歲時應胡宗憲之邀,入幕府掌文書。徐文長在科舉中一再失敗,並不是偶然的。他少年時便喜歡博覽群書,討厭八股文字,加之個性顯露,情感張揚,恐怕確實寫不出合格的、規行矩步而陰沉死板的八股文來。不過徐文長雖然明知八股文毫無用處,對一些從科舉出身而絕無才學的官僚一向嗤之以鼻,但這畢竟是舊文人在政治上的唯一出路。屢試不售,前途無望,對徐文長是沉重的打擊。他暮年作《自作畸譜》,還特地記下了六歲入學時所讀的杜甫《早朝》詩句:「雞鳴紫陌曙光寒」,流露出無窮的人生感慨。
從戎幕到牢獄
徐文長通常給人以恃才縱誕的印象,不過他也是一個關心社會政治,富有愛國熱情的人。嘉靖時期,東南沿海遭受倭寇的頻繁侵擾,由於兵備鬆弛,官吏無能,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帶來慘重損失。徐文長一方面以詩歌對此進行尖銳的抨擊,一方面滿懷熱忱地投入到抗倭戰爭中。他雖然身無一職,卻幾次換上短衣,冒險隨軍隊來到前線,觀察形勢,然後記錄下戰事的經過,分析成敗的原因,向有關官員提出破敵的方略。這些文章大都寫得比較切實,不同於一般的書生議論。 嘉靖三十六年(1557),徐文長以才名為總督東南軍務的胡宗憲所招,入幕府掌文書。這是徐文長一生中最得意的時期。入幕之初,他為胡宗憲作《進白鹿表》,受到皇帝的賞識。自此胡宗憲對他更為倚重,對他放任的性格,也格外優容。陶望齡《徐文長傳》記載說:徐文長常常與朋友在市井飲酒,總督府有急事找他不到,便深夜開著大門等待。有人報告胡宗憲,說徐秀才正喝得大醉,放聲叫嚷,胡宗憲反而加以稱贊。當時胡宗憲權重威嚴,文武將吏參見時都不敢抬頭,而徐文長戴著破舊的黑頭巾,穿一身白布衣,直闖入門,縱談天下事,旁若無人。在總督府中,徐文長究竟為抗倭戰事做了些什麼,已難以考實。不過,以徐文長的身份,以他好奇計喜談兵的性格,以他素來對於抗倭戰爭的熱情,可以斷定徐文長是參預了不少重要機謀的。在他留存的《擬上督府書》等文章中,也確實可以看到一些中肯的意見——雖然他所提出的治兵之術未免有些峻刻。 當然在幕府中也有許多不如意的事。胡宗憲出於各種原因,與權臣嚴嵩來往甚密,而徐文長是痛惡嚴嵩的,他最親近的友人沈鍊就因參刻嚴嵩而遭到殺害。但徐文長又不得不代胡宗憲寫了一些吹捧嚴嵩的文字,這真是文人的悲劇。 嘉靖四十一年(1562),嚴嵩被免職,徐階出任內閣首輔。在徐階的策動下,胡宗憲受到參劾,並於次年被逮捕至京(後來因平倭有功,只受到免職處分),徐文長也就離開了總督府。到嘉靖四十四年,胡宗憲再次被逮入獄,死於獄中,他原先的幕僚也有好幾人受到牽連。徐文長生性本來就有些偏激,連年應試未中,精神上很不愉快,此時他對胡宗憲被構陷而死深感痛心,更擔憂自己受到迫害,於是對人生徹底失望,以至發狂。他寫了一篇文辭憤激的《自為墓誌銘》,而後拔下壁柱上的鐵釘擊入耳竅,流血如迸,醫治數月才痊癒。後又用椎擊腎囊,也未死。如此反復發作,反復自殺有九次之多。嘉靖四十五年,徐文長在又一次狂病發作中,因懷疑繼妻張氏不貞,將她殺死,因此被關入監牢。 初入獄時,生活自然是痛苦的。徐文長身帶枷鎖,滿身蟣虱,冬天雪積床頭,冷得發抖,連朋友送來的食物也被搶走。後來他的許多朋友為解救他而四處活動,才使待遇有所改善。其中援助最為有力的,先是禮部侍郎諸大綬,後是翰林編修張元忭(他是明末著名散文家張岱的曾祖父),他們都是徐文長的至交,又都是狀元出身,頗有聲望。在這些朋友的解救下,徐文長坐了七年牢,終於借萬曆皇帝即位大赦之機獲釋。這是1573年的事,徐文長已經五十三歲了。
潦倒的晚年
經歷了如此多的磨難,徐文長已不再有什麼政治上的雄心,但他對國事的關注卻老而未衰。出獄後,他先在江浙一帶游歷,登山臨水,並交結了許多詩畫之友。萬曆四年(1576)夏,徐文長年輕時代的朋友,這時已經做到宣化巡撫、擔負北部邊防重任的吳兌邀他北上,他便欣然前往。徐文長在宣化幕府的時間不到一年,但留下了不少描寫北地風光、民俗和軍旅生活的詩文。在寫給許多官員的贈序中,他都喜歡議論政事,尤其是關於邊防的策略。當時張居正主持國政,對蒙古採取撫和的方針,徐文長對此表示贊賞。他在吳兌那裡受到敬重,無奈身體不好,只得於次年春經北京回到家鄉。 六十歲時,徐文長應張元忭之招去北京,但不久兩人的關系就惡化了。據張岱的記敘,張元忭是個性格嚴峻、恪守禮教的人,而徐文長卻生性放縱,不願受傳統禮法的束縛。張元忭常常以封建禮教約制徐文長,這使徐文長大為惱火。他曾對張元忭說:我殺人當死,也不過是頸上一刀,你現在竟要把我剁成肉糜!由於和老朋友的交惡,加上與官僚們交往受到不平等的對待,使徐文長情緒郁憤,舊病復發,便於居京三載後重歸家鄉。此後,徐文長就再沒有離開過山陰。 晚年鄉居的日子裡,徐文長越發厭惡富貴者與禮法之士,所交遊的大都是過去的朋友和追隨他的門生。據說有人來訪,徐文長不願見,便手推柴門大呼:「徐渭不在!」他一生不治產業,錢財隨手散盡,此時只得靠賣字畫度日。但手頭稍為寬裕,便不肯再作。倒是一班門生和晚輩的朋友,或騙或搶,常常得到他的傑作。徐文長似乎特別嗜蟹,許多題畫詩記載了朋友們用活蟹來換他畫蟹的經過。最後幾年,徐文長身患多種疾病,大約畫也不能常作,生活更為貧苦。《徐文長文集》中有《賣貂》、《賣磬》、《賣畫》、《賣書》諸詩,顯示出這位大文學家藝術家凄涼的晚境。1593年,徐文長去世,年七十三。
多方面的藝術成就
徐文長的文藝創作所涉及的領域很廣,但可以指出它們共同的特徵,就是:藝術上絕不依傍他人,喜好獨創一格,具有強烈的個性,風格豪邁而放逸,而且常常表現出對民間文學的愛好。 明代的詩壇,由於前後七子的提倡,出現了一股擬古的風潮。雖說他們也自有不可抹煞的成績,但這種擬古的風氣,顯然有礙於詩歌藝術的發展。徐文長對此深致不滿,並作了尖銳的批評。他說:鳥學人言,本性還是鳥;寫詩如果一意模擬前人,學得再象,也不過是鳥學人言而已,毫無真實的價值。他自己的詩歌創作,注重表達個人對社會生活的實際情感,風格略近李賀,問學盛唐,並雜取南朝,出入宋元,而終不失其為自我。這個傾向為稍後主張抒發性靈的公安派所繼承,對改變晚明詩風具有重要意義。公安派的主將袁中郎對徐文長的詩有一段精彩的評述:「文長既不得志於有司,遂乃放浪曲櫱,恣情山水……其所見山奔海立,沙起雲行,風鳴樹偃,幽谷大都,人物魚鳥,一切可驚可愕之狀,一一皆達之於詩。其胸中又有一段不可磨滅之氣,英雄失路、托足無門之悲,故其為詩,如嗔如笑,如水鳴峽,如種出土,如寡婦之夜泣,羈人之寒起。當其放意,平疇千里;偶爾幽峭,鬼語秋憤。」徐文長的散文,以《自為墓誌銘》一篇最為出色。此外許多尺牘也很有特色,潑辣機智,幽默多趣,文風遠啟金聖嘆一流,但總的來說,成就不及詩歌。 徐文長的戲劇創作有雜劇集《四聲猿》,其中包括《狂鼓史》、《翠鄉夢》、《雌木蘭》、《女狀元》四個獨立的戲。《狂鼓史》是有感於嚴嵩殺害沈鍊之事而寫的,表現出狂傲的反抗精神。後兩個戲都是寫女扮男裝建功立業的故事,反映了徐文長對婦女的看法,有一定的反封建意義。這些作品都打破了雜劇固定的格式,為戲劇形式上的多樣化開拓了門津。在戲劇理論方面,他主張「本色」,即戲劇語言應當符合人物的身份,應當使用口語和俗語,以保證人物的真實性,而反對典雅的駢語,過度的修飾,這些看法都是很有見地的。此外,他還作有《南詞敘錄》,這是我國第一部關於南戲的理論專著,在戲劇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徐文長曾說:「吾書第一,詩二,文三,畫四。」這大概是文人慣用的詭計,即把自己最受人重視的藝術放在最末的位置,以抬高其它。其實,他是我國大寫意畫的宗師,影響及於八大山人、石濤、揚州八怪直至吳昌碩、齊白石,在美術史上有著很高的地位。他最擅長花卉畫,用筆放縱,水墨淋漓,氣格剛健而風韻嫵媚,具有詩一般的抒情性和韻律感,極為人們所珍視。其書法則長於行草,徐文長雖自列為第一,但成就似乎遜於繪畫。 此外,雜劇《歌代嘯》,小說《雲合奇縱》(即《英烈傳》),據說也是徐文長所作。
書法成就
徐渭的書法 徐渭的書法
和明代早期書壇沉悶的氣氛對比顯得格外突出,他最擅長氣勢磅礴的狂草,但一般人很難看懂,用筆狼藉,他對自己的書法極為喜歡,自己認為「書法第一,詩第二,文第三,畫第四」。
編輯本段美術成就
潑墨寫意畫
明代(公元1368—公元1644年)時期的中國,美術正處在學習古人與創新兩種意識碰撞的特殊 階段。水墨寫意畫迅速發展,以徐渭為代表的潑墨大寫意畫非常流行,名家出現很多,技法也不斷更新,徐渭憑借自己特有的才華,成為當時最有成就的寫意畫大師。 徐渭生性狂放,性格恣肆,但他在書畫、詩文、戲曲等方面均獲得較大成功。他的寫意水墨花鳥畫,氣勢縱橫奔放,不拘小節,筆簡意賅,用墨多用潑墨,很少著色,層次分明,虛實相生,水墨淋漓,生動無比。他又融勁健的筆法於畫中,書與畫相得益彰,給人以豐富的想像。
似與不似之間
徐渭的潑墨寫意花鳥畫,別開生面自成一家。其花鳥畫,兼收各家之長而不為所限,大膽變革,極具創造力。其寫意畫,無論是花卉還是花鳥,皆一揮而就,一切盡在似與不似之間,對筆下的四時花木,畫家運用勾、點、潑、皴等多種筆墨形態,將牡丹之雍容 、紫薇之雋秀、竹子之蕭疏、霜菊之孤傲、寒梅之挺潔的神韻刻畫的入木三分,分別舒展九尺與五尺的梧桐和芭蕉,直沖畫外,不見首尾,與密如驟雨的葡萄、虯如蟠龍的藤蔓構成了巨大的張力,充溢在畫面中的縱橫之氣和豪放境界更是前所未有。他的水墨葡萄,串串果實倒掛枝頭,水鮮嫩欲滴,形象生動,茂盛的葉子以大塊水墨點成,風格疏放,不求形似,代表了徐渭的大寫意花卉的風格。豐富的運動軌跡與濃淡、徐疾、大小、干濕、疏密程度各異的筆蹤墨韻,無不具備振筆急書的即興性和不可重復性,呈現出中國繪畫中最為強烈的抽象表現主義。這不是一般的描摹物象,而是藝術的加工,使其蘊含某種內在的氣質、精神,這種氣質、精神又使欣賞者有如臨其境之感。徐渭筆下的南瓜、菊花圖,一氣呵成,驅墨如雲,氣勢逼人,同時又恰如其分的駕馭筆墨,輕重、濃淡、疏密、干濕極富變化。墨法上既呈隨意浸滲的墨暈,又見控製得宜的濃淡。雖然被徐渭自稱「戲抹」,然而在寫意中仍生動的傳達出了花果的不同秉性和生韻。它的梧桐圖,只以潑墨筆法繪其一小部分,卻有使人聯想到挺拔正直的參天梧桐。正如翁方綱所說:「紙才一尺樹百尺,何以著此青林廬。恐是磊落千丈氣,夜半被酒歌噓唏。」 (《復初齋詩集》)徐渭以其精湛的筆法,在似與不似之間,為欣賞者營造出一片開闊的審美天地。
書中有畫,畫中有書
徐渭是一個書法家,在繪畫中,他將自己的書法技巧和筆法融於畫中,使人覺得他的潑 墨寫意畫簡直就是一幅慷慨淋漓的蒼勁書法。正如張岱所言:「今見青藤諸畫,離奇超脫,蒼勁中姿媚躍出,與其書法奇絕略同。昔人謂摩詰之詩,詩中有畫,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余謂青藤之書,書中有畫,青藤之畫,畫中有書。」(《陶庵夢憶》)他的《墨葡萄圖》,墨的濃淡顯示了葉的質感,題詩的字體結構與行距不規則,如葡萄藤蔓一樣在空中自由延伸,書與畫融為一體。徐渭的書法造詣很高,其跌宕縱橫的筆法有助於繪畫藝術的巧妙變化,如畫墨荷、葡萄,大刀闊斧,縱橫馳騁,沒有深厚的書法功力是難以做到的。徐渭曾做一幅《梅花蕉葉圖》,將梅花與芭蕉放在一起,並且在畫上題寫道:「芭蕉伴梅花,此是王維畫」,顯示出徐渭與王維在某些構圖上的源流關系。當然,王維畫雪裡芭蕉,更突出一種禪機,即,使得雪的清寒與芭蕉的心空構成畫面的宗教底蘊,而徐渭在這樣的畫面組合中,更突出一種超越時空的主體解放性。徐渭的書法和畫法都極為嫻熟,功底深厚,他的題字,如他的潑墨寫意畫,縱橫不羈,洋洋灑灑;他的潑墨寫意畫,融合了精熟的筆法,意趣橫生,極富韻味。
畫如其人
徐渭平素生活狂放,對權勢不嫵媚,在當世凡前來求畫者,須值徐渭經濟匱乏時,這時若有上門求畫者投以金帛,頃刻即能得之;若趕在他囊中未缺錢,那麼你就是給的再多,也難得一畫——實在是一位性情中人。徐渭的寂寞真可以用他自己的一首《題墨葡萄詩》來概括: 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 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 徐渭一生命途多舛,遭遇坎坷,晚年悲苦凄涼,形影相弔,他將自己的悲憤和懷才不遇之感融注於筆端,創造了一幅又一幅驚世駭俗的水墨名畫。他筆下的墨竹,枝淡葉濃,,逸筆草草,竹枝氣勢勁健,竹葉俯垂含情,雖屬竹枝而高潔清爽之氣不減。這正是畫家身處下層,懷才不遇,品格高潔,絕世獨立人格的光輝寫照。他的潑墨牡丹,不拘於牡丹的富貴高雅特徵,色彩絢爛,他卻常常以水墨繪之,有意改其本性,其目的是有賦予牡丹清雅脫俗的格調和神韻,所謂「從來國色無裝點,空染胭脂媚俗人。」 作品流傳至今的較多,著作有:《四聲猿》、《南詞敘錄》、《徐文長佚稿》、《徐文長全集》等;傳世著名作品有《墨葡萄圖》軸、《山水人物花鳥》冊(均藏故宮博物院)、《牡丹蕉石圖》軸,以及晚年所作《墨花》九段卷(現藏故宮博物院)等。

❺ 徐渭的人物成就

徐渭的文藝創作所涉及的領域很廣,但它們共同的特徵是:藝術上絕不依傍他人,喜好獨創一格,具有強烈的個性,風格豪邁而放逸,而且常常表現出對民間文學的愛好。
明代的詩壇,由於前七子與後七子的提倡,出現了一股擬古的風潮。雖說他們也自有不可抹煞的成績,但這種擬古的風氣,顯然有礙於詩歌藝術的發展。徐渭對此深致不滿,並作了尖銳的批評。他說:「鳥學人言,本性還是鳥;寫詩如果一意模擬前人,學得再像,也不過是鳥學人言而已,毫無真實的價值。」他自己的詩歌創作,注重表達個人對社會生活的實際情感,風格略近李賀,問學盛唐,並雜取南朝,出入宋元,而終不失其為自我。這個傾向為稍後主張抒發性靈的公安派所繼承,對改變晚明詩風具有重要意義。公安派的代表人物袁宏道對徐渭的詩有一段精彩的評述:「文長既不得志於有司,遂乃放浪曲櫱,恣情山水…其所見山奔海立。如寡婦之夜泣,羈人之寒起。當其放意,平疇千里;偶爾幽峭,鬼語秋憤。」徐渭的散文,以《自為墓誌銘》一篇最為出色。此外許多尺牘也很有特色,潑辣機智,幽默多趣,文風遠啟金聖嘆一流,但總的來說,成就不及詩歌。 徐渭的戲劇創作有雜劇集《四聲猿》,其中包括《狂鼓史》、《翠鄉夢》、《雌木蘭》、《女狀元》四個獨立的戲。《狂鼓史》是有感於嚴嵩殺害沈煉之事而寫的,表現出狂傲的反抗精神。後兩個戲都是寫女扮男裝建功立業的故事,反映了他對婦女的看法,有一定的反封建意義。這些作品都打破了雜劇固定的格式,為戲劇形式上的多樣化開拓了門津。
在戲劇理論方面,徐渭主張「本色」,即戲劇語言應當符合人物的身份,應當使用口語和俗語,以保證人物的真實性,而反對典雅的駢語,過度的修飾,這些看法都頗有見地。
此外,徐渭還作有《南詞敘錄》,這是中國第一部關於南戲的理論專著,在戲劇史上具有重要意義。雜劇《歌代嘯》、小說《雲合奇縱》(即《英烈傳》),據說也是徐渭所作。 徐渭的書法和明代早期書壇沉悶的氣氛對比顯得格外突出,他最擅長氣勢磅礴的狂草,但一般人很難看懂,用筆狼藉,他對自己的書法極為喜歡,自認為「書法第一,詩第二,文第三,畫第四」。
徐渭超越了時代,開啟和引領了晚明「尚態」書風,把明代書法引向了新的高峰。陶望齡曾說過其書法「稱為奇絕,謂有明一人」。袁宏道則稱:「予不能書,而謬謂文長書決在王雅宜、文征仲之上,不論書法而論書神,先生者誠八法之散聖,字林之俠客矣!」
徐渭書法和書法觀的產生,是與明中、晚期整個思想、文化、審美觀念巨大變遷相吻合的。俆渭書法也是從吳門書派主張唐法的反叛中出發,繼而吸取北宋蘇、黃、米追求藝術個性化的積極因素中走來。徐渭在《書季子微所藏摹本蘭亭》中所說的「時時露己筆意」 的審美精神。他的原話是:「非特字也,世間諸有為事,凡臨摹直寄興耳,銖而較,寸而合,豈真我面目哉?臨摹《蘭亭》本者多矣,然時時露已筆意者,始稱高手。予閱茲本,雖不能必知其為何人,然窺其露已筆意,必高手也。優孟之似孫叔敖,豈並其須眉軀干而似之耶?亦取諸其意氣而已矣。」
如果說徐渭的行書已用「己意」實現了對傳統筆法的改變,那麼,最大的改變是那些高頭大軸的中堂行草書。以前說「董其昌破壞了墨法」,在這則要說「徐渭破壞了筆法」。徐渭在書法從卷冊翰札的文房把玩轉向廳堂展示審美的變革中,實現了作品創作中筆法的改造。《代應制詠劍草書軸》和《代應制詠墨草書軸》是其代表作。徐渭這種借鑒於繪畫的點畫表現方法,是對晉唐筆法的創造性破壞。對於書法藝術這種美術化傾向的改變。 明代的中國,美術正處在學習古人與創新兩種意識碰撞的特殊階段。水墨寫意畫迅速發展,以徐渭為代表的潑墨大寫意畫非常流行,名家出現很多,技法也不斷更新,徐渭憑借自己特有的才華,成為當時最有成就的寫意畫大師。他的寫意水墨花鳥畫,氣勢縱橫奔放,不拘小節,筆簡意賅,用墨多用潑墨,很少著色,層次分明,虛實相生,水墨淋漓,生動無比。他又融勁健的筆法於畫中,書與畫相得益彰,給人以豐富的想像。
似與不似之間
徐渭的潑墨寫意花鳥畫,別開生面自成一家。其花鳥畫,兼收各家之長而不為所限,大膽變革,極具創造力。其寫意畫,無論是花卉還是花鳥,皆一揮而就,一切盡在似與不似之間,對筆下的四時花木,畫家運用勾、點、潑、皴等多種筆墨形態,將牡丹之雍容、紫薇之雋秀、竹子之蕭疏、霜菊之孤傲、寒梅之挺潔的神韻刻畫的入木三分,分別舒展九尺與五尺的梧桐和芭蕉,直沖畫外,不見首尾,與密如驟雨的葡萄、虯如蟠龍的藤蔓構成了巨大的張力,充溢在畫面中的縱橫之氣和豪放境界更是前所未有。他的水墨葡萄,串串果實倒掛枝頭,水鮮嫩欲滴,形象生動,茂盛的葉子以大塊水墨點成,風格疏放,不求形似,代表了徐渭的大寫意花卉的風格。豐富的運動軌跡與濃淡、徐疾、大小、干濕、疏密程度各異的筆蹤墨韻,無不具備振筆疾書的即興性和不可重復性,呈現出中國繪畫中最為強烈的抽象表現主義。這不是一般的描摹物象,而是藝術的加工,使其蘊含某種內在的氣質、精神,這種氣質、精神又使欣賞者有如臨其境之感。徐渭筆下的南瓜、菊花圖,一氣呵成,驅墨如雲,氣勢逼人,同時又恰如其分的駕馭筆墨,輕重、濃淡、疏密、干濕極富變化。墨法上既呈隨意浸滲的墨暈,又見控製得宜的濃淡。雖然被徐渭自稱「戲抹」,然而在寫意中仍生動的傳達出了花果的不同秉性和生韻。它的梧桐圖,只以潑墨筆法繪其一小部分,卻有使人聯想到挺拔正直的參天梧桐。正如翁方綱所說:「紙才一尺樹百尺,何以著此青林廬。恐是磊落千丈氣,夜半被酒歌噓唏。」 徐渭以其精湛的筆法,在似與不似之間,為欣賞者營造出一片開闊的審美天地。
書中有畫,畫中有書
徐渭是一個書法家,在繪畫中,他將自己的書法技巧和筆法融於畫中,使人覺得他的潑墨寫意畫簡直就是一幅慷慨淋漓的蒼勁書法。正如張岱所言:「今見青藤諸畫,離奇超脫,蒼勁中姿媚躍出,與其書法奇絕略同。昔人謂摩詰之詩,詩中有畫,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余謂青藤之書,書中有畫,青藤之畫,畫中有書。」 他的《墨葡萄圖》,墨的濃淡顯示了葉的質感,題詩的字體結構與行距不規則,如葡萄藤蔓一樣在空中自由延伸,書與畫融為一體。徐渭的書法造詣很高,其跌宕縱橫的筆法有助於繪畫藝術的巧妙變化,如畫墨荷、葡萄,大刀闊斧,縱橫馳騁,沒有深厚的書法功力是難以做到的。徐渭曾做一幅《梅花蕉葉圖》,將梅花與芭蕉放在一起,並且在畫上題寫道:「芭蕉伴梅花,此是王維畫」,顯示出徐渭與王維在某些構圖上的源流關系。當然,王維畫雪裡芭蕉,更突出一種禪機,即,使得雪的清寒與芭蕉的心空構成畫面的宗教底蘊,而徐渭在這樣的畫面組合中,更突出一種超越時空的主體解放性。徐渭的書法和畫法都極為嫻熟,功底深厚,他的題字,如他的潑墨寫意畫,縱橫不羈,洋洋灑灑;他的潑墨寫意畫,融合了精熟的筆法,意趣橫生,極富韻味。
畫如其人
徐渭平素生活狂放,對權勢不嫵媚,在當世凡前來求畫者,須值徐渭經濟匱乏時,這時若有上門求畫者投以金帛,頃刻即能得之;若趕在他囊中未缺錢,那麼你就是給的再多,也難得一畫,實在是一位性情中人。徐渭的寂寞真可以用他自己的一首《題墨葡萄詩》來概括:
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
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
徐渭一生命途多舛,遭遇坎坷,晚年悲苦凄涼,形影相弔,他將自己的悲憤和懷才不遇之感融注於筆端,創造了一幅又一幅驚世駭俗的水墨名畫。他筆下的墨竹,枝淡葉濃,逸筆草草,竹枝氣勢勁健,竹葉俯垂含情,雖屬竹枝而高潔清爽之氣不減。這正是畫家身處下層,懷才不遇,品格高潔,絕世獨立人格的光輝寫照。他的潑墨牡丹,不拘於牡丹的富貴高雅特徵,色彩絢爛,他卻常常以水墨繪之,有意改其本性,其目的是有賦予牡丹清雅脫俗的格調和神韻,所謂「從來國色無裝點,空染胭脂媚俗人。」
後世影響
徐渭的繪畫主觀感情色彩強烈,筆墨揮灑放縱,從而把中國寫意花鳥畫推向了書寫強烈思想情感的最高境界,把在生宣紙上隨意控制筆墨以表現情感的寫意花鳥畫技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為中國寫意花鳥畫發展中的里程碑,開創了中國大寫意畫派的先河,為文人畫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其畫風對清代的八大山人、石濤、揚州八怪以及近現代的吳昌碩、齊白石等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傳世畫作
作品流傳至今的較多,傳世著名作品有《墨葡萄圖》軸、《山水人物花鳥》冊(均藏故宮博物院)、《牡丹蕉石圖》軸,以及晚年所作《墨花》九段卷(現藏故宮博物院)等。 袁宏道:(徐渭書法)筆意奔放如其詩,蒼勁中姿媚躍出。余不能書,而謬謂(徐)文長書決當在王雅宜(王寵)、文征仲(文徵明)之上。不論書法,而論書神:先生者,誠八法之散聖,字林之俠客也。
黃宗羲:豈知文章有定價,未及百年見真偽。光芒夜半驚鬼神,即無中郎豈肯墜?(《青藤歌》)
齊白石:青藤(徐渭)、雪個(八大山人)、大滌子(石濤)之畫,能橫塗縱抹,余心極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為諸君磨墨理紙。諸君不納,余於門之外,餓而不去,亦快事故。
石濤:青藤筆墨人間寶,數十年來無此道。
吳昌碩:青藤畫中聖,書法逾魯公。
錢基博:山陰徐渭字文長、公安袁宏道字中郎以清真葯雕琢,而不免纖窕,則江湖才子之惡調也。
黃賓虹:紹興徐青藤,用筆之健,用墨之佳,三百年來,沒有人能趕上他。

❻ 徐文長轉 文長為山陰秀才·····

1大試輒不利的利:錄取
知之的之:代詞,指徐文長
若欲客某者的若:如果
皆許版之的許:答應
會得權白鹿的會:恰逢
屬文長 代作表的屬:委託,請
公以是益重之的益:更加
哀其數困的哀:哀嘆
至期方謁公的方:才
2是時公督數邊兵,威振東南,介胄之士,膝語蛇行,不敢舉頭;而文長以部下一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談謔,了無忌憚。
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論,皆出其手。
胡公既憐文長之才,哀其數困,時方省試,凡入簾者,公密屬曰:「徐子,天下才,若在本房,幸勿脫失。」
3翻譯:若欲客某者,當具賓禮,非時輒得出入
如果要我做幕客的話,要按照接待賓客的禮節,不規定時間,自由進出。

文長自負才略,好奇計,談兵多中
文長對自己的才能謀略看得很高,喜歡出奇謀妙計,談論行軍打仗的形勢策略大多得其要領。

胡公既憐文長之才,哀其數因
胡宗憲既憐愛文長的才華,又哀嘆他屢次考試不中

4文:《徐文長集》、《徐文長集闕編》《四聲猿》、《南詞敘錄》、《徐文長佚稿》
畫:《梅花蕉葉圖》、《墨葡萄圖》軸、《山水人物花鳥》冊、《牡丹蕉石圖》軸,《墨花》九段卷等。
詩:《題墨葡萄詩》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

❼ 《竹圖》的作者徐渭是哪個時期的畫家

徐渭是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書法家,戲曲家,軍事家。
徐渭(1521年—1593年),漢族,紹興府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初字文清,後改字文長,號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漁隱、金壘、 金回山人、山陰布衣、白鷳山人、鵝鼻山儂、田丹水、田水月,明代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戲曲家、軍事家。
曾擔任胡宗憲幕僚,助其擒徐海、誘汪直。胡宗憲被下獄後,徐渭在憂懼發狂之下自殺九次卻不死。後因殺繼妻被下獄論死,被囚七年後,得張元忭等好友救免。此後南遊金陵,北走上谷,縱觀邊塞阨塞,常慷慨悲歌。晚年非常貧苦,藏書數千卷被變賣殆盡,自稱「南腔北調人」,終於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年七十三。
徐渭多才多藝,在詩文、戲劇、書畫等各方面都獨樹一幟,與解縉、楊慎並稱「明代三大才子」。他是中國「潑墨大寫意畫派」創始人、「青藤畫派」之鼻祖,其畫能吸取前人精華而脫胎換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鳥、竹石無所不工,以花卉最為出色,開創了一代畫風,對後世畫壇(如八大山人、揚州八怪等)影響極大。書善行草,寫過大量詩文,被譽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諳音律,愛戲曲,所著《南詞敘錄》為中國第一部關於南戲的理論專著,另有雜劇《四聲猿》及文集傳世。
人物生平

才名早揚
徐渭
徐渭於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出生於山陰(今紹興)一個趨向衰落的大家族。他的父親徐鏓做過四川夔州府的同知,原配童氏,生下徐淮、徐潞兩個兒子,繼娶苗氏,不曾生育,晚年納妾生下徐渭。由於的生母是個婢女,在家中毫無地位,於是徐渭就由其嫡母苗夫人撫養,直到十四歲。苗氏死後,隨長兄徐淮生活,直到二十一歲入贅潘家。
雖然出生在官僚家庭,但徐渭早年的生活並不愉快。由於徐渭是庶出,而兩個嫡出的哥哥又比他年長二三十歲,所以徐渭在家中也沒有什麼地位。
在徐渭十歲那年,苗夫人把他的生母逐出了家門。幼年奪母,對徐渭是一個很大的刺激。雖然二十九歲那年他得以把母親接回自己家中,但直到垂暮之年,他仍然不能忘懷這件事情。
他年輕時考秀才未取,在給督學官員要求復試的上書中這樣說道:「學無效驗,遂不信於父兄。而況骨肉煎逼,箕豆相燃,日夜旋顧,惟身與影!」顯得很悲憤。成年後家道中衰,徐渭入贅婦家,生活當然也不那麼自在。一個機警敏感的人,在如此坎坷的境遇中長成,自然容易養成執拗和偏激的性格。徐渭生性極為聰慧。他六歲讀書,九歲便能作文,十多歲時仿揚雄的《解嘲》作《釋毀》,轟動了全城。當地的紳士們稱他為神童,比之為劉晏、楊修。二十來歲時他與越中名士姚海樵、沈煉等人相交往,為「越中十子」之一。沈煉曾誇獎他說:「關起城門,只有這一個。」據說在一次酒宴上,主人有意為難徐渭,指著席上一件小東西請他作賦,暗中卻命童僕捧上丈余長的紙卷。徐渭立身把筆,一氣寫盡,驚倒了滿座的人。另外有一個關於徐渭的小故事,也能凸顯他的聰明才智。在他年幼時,還在上私塾,老師看他聰明伶俐,便要考考他,讓他拿著兩個水桶去汲水,期間要度過獨木橋,當時徐渭尚小,力氣也不足,自是困難,但是塾師看見徐渭高興地抬水回來,驚問方法,他高興地說:把水桶放水裡自然輕松多了!當時尚無浮力一說,徐渭的聰敏,讓老師大加贊賞。

屢試不第
自幼以才名著稱鄉里的徐渭,一向頗有些自負自傲,對功名事業充滿了嚮往,然而在科舉道路上卻屢遭挫折。二十歲那年,他結結巴巴地考中了個秀才,此後一次又一次參加鄉試,直到四十一歲,考了八次,始終也未能中舉。其間二十六歲時喪妻,從潘家遷出,以教書糊口,直到三十七歲時應胡宗憲之邀,入幕府掌文書。徐渭在科舉中一再失敗,並不是偶然的。他暮年作《自作畸譜》,還特地記下了六歲入學時所讀的岑參《和賈舍人早朝》詩句:「雞鳴紫陌曙光寒」,流露出無窮的人生感慨。

從戎幕到牢獄
徐渭《墨花圖》
嘉靖時期,東南沿海遭受倭寇的頻繁侵擾,由於兵備鬆弛,官吏無能,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帶來慘重損失。徐渭一方面以詩歌對此進行尖銳的抨擊,一方面滿懷熱忱地投入到抗倭戰爭中。他雖然身無一職,卻幾次換上短衣,冒險隨軍隊來到前線,觀察形勢,然後記錄下戰事的經過,分析成敗的原因,向有關官員提出破敵的方略。這些文章大都寫得比較切實,不同於一般的書生議論。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徐渭以才名為總督東南軍務的胡宗憲所招,入幕府掌文書。入幕之初,他為胡宗憲作《進白鹿表》,受到嘉靖帝的賞識。自此胡宗憲對他更為倚重,對他放任的性格,也格外優容。陶望齡《徐文長傳》記載說:徐渭常常與朋友在市井飲酒,總督府有急事找他不到,便深夜開著大門等待。有人報告胡宗憲,說徐秀才正喝得大醉,放聲叫嚷,胡宗憲反而加以稱贊。當時胡宗憲權重威嚴,文武將吏參見時都不敢抬頭,而徐渭戴著破舊的黑頭巾,穿一身白布衣,直闖入門,縱談天下事,旁若無人。
當然在幕府中也有許多不如意的事。胡宗憲出於各種原因,與權臣嚴嵩來往甚密,而徐渭是痛惡嚴嵩的,他最親近的友人沈鍊就因參劾嚴嵩而遭到殺害,但徐渭又不得不代胡宗憲寫了一些吹捧嚴嵩的文字。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嚴嵩被免職,徐階出任內閣首輔。在徐階的策動下,胡宗憲受到參劾,並於次年被逮捕至京(後來因平倭有功,只受到免職處分),徐渭也就離開了總督府。到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胡宗憲再次被逮入獄,死於獄中,他原先的幕僚也有好幾人受到牽連。徐渭生性本來就有些偏激,連年應試未中,精神上很不愉快,此時他對胡宗憲被構陷而死深感痛心,更擔憂自己受到迫害,於是對人生徹底失望,以至發狂。他寫了一篇文辭憤激的《自為墓誌銘》,而後拔下壁柱上的鐵釘擊入耳竅,流血如迸,醫治數月才痊癒。後又用椎擊腎囊,也未死。如此反復發作,反復自殺有九次之多。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徐渭在又一次狂病發作中,因懷疑繼妻張氏不貞,將她殺死,因此被關入監牢。他在獄中完成《周易參同契》注釋,揣摩書畫藝術。
徐渭被下獄後,友人紛紛予以援助。其中援助最為有力的,先是禮部侍郎諸大綬,後是翰林編修張元忭(即明末著名散文家張岱的曾祖父),他們都是徐渭的至交,又都是狀元出身,頗有聲望。在這些朋友的解救下,徐渭坐了七年牢,終於借萬曆皇帝即位大赦之機獲釋。這是萬曆元年(1573年)的事,徐渭已經五十三歲了。

潦倒晚年
徐渭《菊竹圖》
經歷了如此多的磨難,徐渭已不再有什麼政治上的雄心,但他對國事的關注卻老而未衰。出獄後,他先在江浙一帶游歷,登山臨水,並交結了許多詩畫之友。萬曆四年(1576年)夏,徐渭年輕時代的朋友,這時已經做到擔負北部邊防重任的吳兌邀他北上,他便欣然前往。徐渭在宣化幕府的時間不到一年,但留下了不少描寫北地風光、民俗和軍旅生活的詩文。在寫給許多官員的贈序中,他都喜歡議論政事,尤其是關於邊防的策略。當時張居正主持國政,對蒙古採取撫和的方針,徐渭對此表示贊賞。期間又過居庸關赴塞外宣化府等地,聞戚繼光所雲至遼尋李成梁,教授其子李如松兵法,結識蒙古首領俺答夫人三娘子。他在吳兌那裡受到敬重,無奈身體不好,只得於次年春經北京回到家鄉紹興,注釋郭璞《葬書》。
六十歲時,徐渭應張元忭之招去北京,但不久兩人的關系就惡化了。據張岱的記敘,張元忭是個性格嚴峻、恪守禮教的人,而徐渭卻生性放縱,不願受傳統禮法的束縛。張元忭常常以封建禮教約制徐渭,這使徐渭大為惱火。他曾對張元忭說:我殺人當死,也不過是頸上一刀,你現在竟要把我剁成肉糜!由於和老朋友的交惡,加上與官僚們交往受到不平等的對待,徐渭情緒郁憤,舊病復發,便於居京三載後重歸家鄉。此後,徐渭就再沒有離開過山陰。
晚年鄉居的日子裡,徐渭越發厭惡富貴者與禮法之士,所交遊的大都是過去的朋友和追隨他的門生。常「忍飢月下獨徘徊」,杜門謝客,據說有人來訪,徐渭不願見,便手推柴門大呼:「徐渭不在!」其中只在張元忭去世時,去張家弔唁以外,幾乎閉門不出,他一生不治產業,錢財隨手散盡,此時只得靠賣字畫度日。但手頭稍為寬裕,便不肯再作。倒是一班門生和晚輩的朋友,或騙或搶,常常得到他的傑作。徐渭似乎特別嗜蟹,許多題畫詩記載了朋友們用活蟹來換他畫蟹的經過。最後幾年,徐渭身患多種疾病,大約畫也不能常作,生活更為貧苦。《徐文長文集》中有《賣貂》、《賣磬》、《賣畫》、《賣書》諸詩,顯示出徐渭凄涼的晚境。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徐渭去世,年七十三。死前身邊唯有一狗與之相伴,床上連一鋪席子都沒有。
美術成就
明代(公元1368—公元1644年)時期的中國,美術正處在學習古人與創新兩種意識碰撞的特殊階段。水墨寫意畫迅速發展,以徐渭為代表的潑墨大寫意畫非常流行,名家出現很多,技法也不斷更新,徐渭憑借自己特有的才華,成為當時最有成就的寫意畫大師。
徐渭生性狂放,性格恣肆,但他在書畫、詩文、戲曲等方面均獲得較大成功。他的寫意水墨花鳥畫,氣勢縱橫奔放,不拘小節,筆簡意賅,用墨多用潑墨,很少著色,層次分明,虛實相生,水墨淋漓,生動無比。他又融勁健的筆法於畫中,書與畫相得益彰,給人以豐富的想像。
似與不似之間
徐渭的潑墨寫意花鳥畫,別開生面自成一家。其花鳥畫,兼收各家之長而不為所限,大膽變革,極具創造力。其寫意畫,無論是花卉還是花鳥,皆一揮而就,一切盡在似與不似之間,對筆下的四時花木,畫家運用勾、點、潑、皴等多種筆墨形態,將牡丹之雍容、紫薇之雋秀、竹子之蕭疏、霜菊之孤傲、寒梅之挺潔的神韻刻畫的入木三分,分別舒展九尺與五尺的梧桐和芭蕉,直沖畫外,不見首尾,與密如驟雨的葡萄、虯如蟠龍的藤蔓構成了巨大的張力,充溢在畫面中的縱橫之氣和豪放境界更是前所未有。他的水墨葡萄,串串果實倒掛枝頭,水鮮嫩欲滴,形象生動,茂盛的葉子以大塊水墨點成,風格疏放,不求形似,代表了徐渭的大寫意花卉的風格。豐富的運動軌跡與濃淡、徐疾、大小、干濕、疏密程度各異的筆蹤墨韻,無不具備振筆疾書的即興性和不可重復性,呈現出中國繪畫中最為強烈的抽象表現主義。這不是一般的描摹物象,而是藝術的加工,使其蘊含某種內在的氣質、精神,這種氣質、精神又使欣賞者有如臨其境之感。徐渭筆下的南瓜、菊花圖,一氣呵成,驅墨如雲,氣勢逼人,同時又恰如其分的駕馭筆墨,輕重、濃淡、疏密、干濕極富變化。墨法上既呈隨意浸滲的墨暈,又見控製得宜的濃淡。雖然被徐渭自稱「戲抹」,然而在寫意中仍生動的傳達出了花果的不同秉性和生韻。它的梧桐圖,只以潑墨筆法繪其一小部分,卻有使人聯想到挺拔正直的參天梧桐。正如翁方綱所說:「紙才一尺樹百尺,何以著此青林廬。恐是磊落千丈氣,夜半被酒歌噓唏。」(《復初齋詩集》)徐渭以其精湛的筆法,在似與不似之間,為欣賞者營造出一片開闊的審美天地。
書中有畫,畫中有書
徐渭是一個書法家,在繪畫中,他將自己的書法技巧和筆法融於畫中,使人覺得他的潑墨寫意畫簡直就是一幅慷慨淋漓的蒼勁書法。正如張岱所言:「今見青藤諸畫,離奇超脫,蒼勁中姿媚躍出,與其書法奇絕略同。昔人謂摩詰之詩,詩中有畫,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余謂青藤之書,書中有畫,青藤之畫,畫中有書。」(《陶庵夢憶》)他的《墨葡萄圖》,墨的濃淡顯示了葉的質感,題詩的字體結構與行距不規則,如葡萄藤蔓一樣在空中自由延伸,書與畫融為一體。徐渭的書法造詣很高,其跌宕縱橫的筆法有助於繪畫藝術的巧妙變化,如畫墨荷、葡萄,大刀闊斧,縱橫馳騁,沒有深厚的書法功力是難以做到的。徐渭曾做一幅《梅花蕉葉圖》,將梅花與芭蕉放在一起,並且在畫上題寫道:「芭蕉伴梅花,此是王維畫」,顯示出徐渭與王維在某些構圖上的源流關系。當然,王維畫雪裡芭蕉,更突出一種禪機,即,使得雪的清寒與芭蕉的心空構成畫面的宗教底蘊,而徐渭在這樣的畫面組合中,更突出一種超越時空的主體解放性。徐渭的書法和畫法都極為嫻熟,功底深厚,他的題字,如他的潑墨寫意畫,縱橫不羈,洋洋灑灑;他的潑墨寫意畫,融合了精熟的筆法,意趣橫生,極富韻味。
畫如其人
徐渭平素生活狂放,對權勢不嫵媚,在當世凡前來求畫者,須值徐渭經濟匱乏時,這時若有上門求畫者投以金帛,頃刻即能得之;若趕在他囊中未缺錢,那麼你就是給的再多,也難得一畫——實在是一位性情中人。徐渭的寂寞真可以用他自己的一首《題墨葡萄詩》來概括:
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
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
徐渭一生命途多舛,遭遇坎坷,晚年悲苦凄涼,形影相弔,他將自己的悲憤和懷才不遇之感融注於筆端,創造了一幅又一幅驚世駭俗的水墨名畫。他筆下的墨竹,枝淡葉濃,逸筆草草,竹枝氣勢勁健,竹葉俯垂含情,雖屬竹枝而高潔清爽之氣不減。這正是畫家身處下層,懷才不遇,品格高潔,絕世獨立人格的光輝寫照。他的潑墨牡丹,不拘於牡丹的富貴高雅特徵,色彩絢爛,他卻常常以水墨繪之,有意改其本性,其目的是有賦予牡丹清雅脫俗的格調和神韻,所謂「從來國色無裝點,空染胭脂媚俗人。」
作品流傳至今的較多,著作有:《四聲猿》、《南詞敘錄》、《徐文長佚稿》、《徐文長全集》等;傳世著名作品有《墨葡萄圖》軸、《山水人物花鳥》冊(均藏故宮博物院)、《牡丹蕉石圖》軸,以及晚年所作《墨花》九段卷(現藏故宮博物院)等。

❽ 要有名人簡歷、關注原因、100字以上 ,還有名人的歷史典故、詩詞、文章、曲藝、字畫的摘錄或描述

我是比較直接的所以就把你需要的東西直接寫上 勿怪唐突
徐渭(1521—1593)漢族,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初字文清,後改字文長,號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漁隱、金壘、金回山人、山陰布衣、白鷳山人、鵝鼻山儂等別號。中國明代文學家、書畫家、軍事家。
典故:馮夢龍《情史類略》記載:山陰徐渭,字文長,高才不售。胡少保宗憲總督浙西,聘為記室,寵異特甚。渭常出遊,杭州某寺僧徒不禮焉,銜之。夜宿妓家,竊其睡鞋一隻,袖之入幕,詭言於少保,得之某寺僧房。少保怒不復詳,執其寺僧二三輩,斬之轅門。
畫作:徐渭是一個書法家,在繪畫中,他將自己的書法技巧和筆法融於畫中,使人覺得他的潑

墨寫意畫簡直就是一幅慷慨淋漓的蒼勁書法。正如張岱所言:「今見青藤諸畫,離奇超脫,蒼勁中姿媚躍出,與其書法奇絕略同。昔人謂摩詰之詩,詩中有畫,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余謂青藤之書,書中有畫,青藤之畫,畫中有書。」(《陶庵夢憶》)他的《墨葡萄圖》,墨的濃淡顯示了葉的質感,題詩的字體結構與行距不規則,如葡萄藤蔓一樣在空中自由延伸,書與畫融為一體。徐渭的書法造詣很高,其跌宕縱橫的筆法有助於繪畫藝術的巧妙變化,如畫墨荷、葡萄,大刀闊斧,縱橫馳騁,沒有深厚的書法功力是難以做到的。徐渭曾做一幅《梅花蕉葉圖》,將梅花與芭蕉放在一起,並且在畫上題寫道:「芭蕉伴梅花,此是王維畫」,顯示出徐渭與王維在某些構圖上的源流關系。當然,王維畫雪裡芭蕉,更突出一種禪機,即,使得雪的清寒與芭蕉的心空構成畫面的宗教底蘊,而徐渭在這樣的畫面組合中,更突出一種超越時空的主體解放性。徐渭的書法和畫法都極為嫻熟,功底深厚,他的題字,如他的潑墨寫意畫,縱橫不羈,洋洋灑灑;他的潑墨寫意畫,融合了精熟的筆法,意趣橫生,極富韻味。

❾ 徐渭、朱耷和吳昌碩這三位的代表作是什麼,他們的共同風格是什麼

徐渭作品流傳至今的較多,著作有:《四聲猿》、《南詞敘錄》、《徐文長佚稿》、《徐文長全集》等;傳世著名作品有《墨葡萄圖》軸、《山水人物花鳥》冊(均藏故宮博物院)、《牡丹蕉石圖》軸,以及晚年所作《墨花》九段卷(現藏故宮博物院)等。徐渭的書法和明代早期書壇沉悶的氣氛對比顯得格外突出,他最擅長氣勢磅礴的狂草,但一般人很難看懂,用筆狼藉,他對自己的書法極為喜歡,自己認為「書法第一,詩第二,文第三,畫第四」。 潑墨寫意畫
明代(公元1368—公元1644年)時期的中國,美術正處在學習古人與創新兩種意識碰撞的特殊 階段。水墨寫意畫迅速發展,以徐渭為代表的潑墨大寫意畫非常流行,名家出現很多,技法也不斷更新,徐渭憑借自己特有的才華,成為當時最有成就的寫意畫大師。
徐渭生性狂放,性格恣肆,但他在書畫、詩文、戲曲等方面均獲得較大成功。他的寫意水墨花鳥畫,氣勢縱橫奔放,不拘小節,筆簡意賅,用墨多用潑墨,很少著色,層次分明,虛實相生,水墨淋漓,生動無比。他又融勁健的筆法於畫中,書與畫相得益彰,給人以豐富的想像。
似與不似之間
徐渭的潑墨寫意花鳥畫,別開生面自成一家。其花鳥畫,兼收各家之長而不為所限,大膽變革,極具創造力。其寫意畫,無論是花卉還是花鳥,皆一揮而就,一切盡在似與不似之間,對筆下的四時花木,畫家運用勾、點、潑、皴等多種筆墨形態,將牡丹之雍容 、紫薇之雋秀、竹子之蕭疏、霜菊之孤傲、寒梅之挺潔的神韻刻畫的入木三分,分別舒展九尺與五尺的梧桐和芭蕉,直沖畫外,不見首尾,與密如驟雨的葡萄、虯如蟠龍的藤蔓構成了巨大的張力,充溢在畫面中的縱橫之氣和豪放境界更是前所未有。他的水墨葡萄,串串果實倒掛枝頭,水鮮嫩欲滴,形象生動,茂盛的葉子以大塊水墨點成,風格疏放,不求形似,代表了徐渭的大寫意花卉的風格。豐富的運動軌跡與濃淡、徐疾、大小、干濕、疏密程度各異的筆蹤墨韻,無不具備振筆急書的即興性和不可重復性,呈現出中國繪畫中最為強烈的抽象表現主義。這不是一般的描摹物象,而是藝術的加工,使其蘊含某種內在的氣質、精神,這種氣質、精神又使欣賞者有如臨其境之感。徐渭筆下的南瓜、菊花圖,一氣呵成,驅墨如雲,氣勢逼人,同時又恰如其分的駕馭筆墨,輕重、濃淡、疏密、干濕極富變化。墨法上既呈隨意浸滲的墨暈,又見控製得宜的濃淡。雖然被徐渭自稱「戲抹」,然而在寫意中仍生動的傳達出了花果的不同秉性和生韻。它的梧桐圖,只以潑墨筆法繪其一小部分,卻有使人聯想到挺拔正直的參天梧桐。正如翁方綱所說:「紙才一尺樹百尺,何以著此青林廬。恐是磊落千丈氣,夜半被酒歌噓唏。」 (《復初齋詩集》)徐渭以其精湛的筆法,在似與不似之間,為欣賞者營造出一片開闊的審美天地。
書中有畫,畫中有書
徐渭是一個書法家,在繪畫中,他將自己的書法技巧和筆法融於畫中,使人覺得他的潑 墨寫意畫簡直就是一幅慷慨淋漓的蒼勁書法。正如張岱所言:「今見青藤諸畫,離奇超脫,蒼勁中姿媚躍出,與其書法奇絕略同。昔人謂摩詰之詩,詩中有畫,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余謂青藤之書,書中有畫,青藤之畫,畫中有書。」(《陶庵夢憶》)他的《墨葡萄圖》,墨的濃淡顯示了葉的質感,題詩的字體結構與行距不規則,如葡萄藤蔓一樣在空中自由延伸,書與畫融為一體。徐渭的書法造詣很高,其跌宕縱橫的筆法有助於繪畫藝術的巧妙變化,如畫墨荷、葡萄,大刀闊斧,縱橫馳騁,沒有深厚的書法功力是難以做到的。徐渭曾做一幅《梅花蕉葉圖》,將梅花與芭蕉放在一起,並且在畫上題寫道:「芭蕉伴梅花,此是王維畫」,顯示出徐渭與王維在某些構圖上的源流關系。當然,王維畫雪裡芭蕉,更突出一種禪機,即,使得雪的清寒與芭蕉的心空構成畫面的宗教底蘊,而徐渭在這樣的畫面組合中,更突出一種超越時空的主體解放性。徐渭的書法和畫法都極為嫻熟,功底深厚,他的題字,如他的潑墨寫意畫,縱橫不羈,洋洋灑灑;他的潑墨寫意畫,融合了精熟的筆法,意趣橫生,極富韻味。
畫如其人
徐渭平素生活狂放,對權勢不嫵媚,在當世凡前來求畫者,須值徐渭經濟匱乏時,這時若有上門求畫者投以金帛,頃刻即能得之;若趕在他囊中未缺錢,那麼你就是給的再多,也難得一畫——實在是一位性情中人。徐渭的寂寞真可以用他自己的一首《題墨葡萄詩》來概括:
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
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
徐渭一生命途多舛,遭遇坎坷,晚年悲苦凄涼,形影相弔,他將自己的悲憤和懷才不遇之感融注於筆端,創造了一幅又一幅驚世駭俗的水墨名畫。他筆下的墨竹,枝淡葉濃,,逸筆草草,竹枝氣勢勁健,竹葉俯垂含情,雖屬竹枝而高潔清爽之氣不減。這正是畫家身處下層,懷才不遇,品格高潔,絕世獨立人格的光輝寫照。他的潑墨牡丹,不拘於牡丹的富貴高雅特徵,色彩絢爛,他卻常常以水墨繪之,有意改其本性,其目的是有賦予牡丹清雅脫俗的格調和神韻,所謂「從來國色無裝點,空染胭脂媚俗人。」
朱耷朱耷的畫作在東方尤其在日本備受推崇,並在世界畫壇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如:《孔雀竹石圖》《孤禽圖》《眠鴨圖》《貓石雜卉圖》,以及《荷塘戲禽圖卷》、《河上花並題圖卷》、《魚鴨圖卷》、《蓮花魚樂圖卷》、《雜花圖卷》《楊柳浴禽圖軸》、《芙蓉蘆雁圖軸》、《大石游魚圖軸》、《雙鷹圖軸》、《古梅圖軸》、《墨松圖軸》、《秋荷圖軸》、《芭蕉竹石圖軸》、《椿鹿圖軸》、《快雪時晴圖軸》、《幽溪泛舟圖軸》、《四幀絹本淺絳山水大屏》等,許多條幅,冊頁中的花鳥魚鴨,山水樹石等。書法方面有《臨蘭亭序軸》、《臨「臨河敘」四屏》,以及各大家法帖和行草詩書軸冊等,都在國內外的博物館、院中珍藏。八大山人的書畫有少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已不復得見。
近年部分八大山人作品藝術品投資市場拍賣情況:
《個山雜畫冊》,2008,西泠印社拍場,成交價2352萬元。 風格特點 《河上花圖卷》局部
八大山人以繪畫為中心,對於書法、詩跋、篆刻也都有很高的造詣。在繪畫上他以大筆水墨寫意畫著稱,並善於潑墨,尤以花鳥畫稱美於世。
在創作上他取法自然,筆墨簡練,大氣磅礴,獨具新意,創造了高曠縱橫的風格。三百年來,凡大筆寫意畫派都或多或少受了他的影響。清代張庚評他的畫達到了「拙規矩於方圓,鄙精研於彩繪」的境界。他作畫主張「省」,有時滿幅大紙只畫一鳥或一石,寥寥數筆,神情畢具。他的書法具有勁健秀暢的氣格。篆刻形體古樸,獨成格局。
朱耷在形成自己風格的發展過程中,繼承了前代的優良傳統,又自辟蹊徑。他的花鳥畫,遠宗五代徐熙的野逸畫風和宋文人畫家的蘭竹墨梅,也受明林良、呂紀、陸治的技法影響,尤致意青藤白陽的粗放畫風。他的山水畫,遠尚南朝宗炳,又師法董、巨、米芾、倪、黃以至董其昌等人的江南山水。在書法方面,他精研石鼓文,刻意臨寫漢、魏、晉、唐以來的諸家法帖,尤以王羲之的為多。
《眠鴨圖》
朱耷繪畫藝術的特點大致說來是以形寫情,變形取神;著墨簡淡,運筆奔放;布局疏朗,意境空曠;精力充沛,氣勢雄壯。他的形式和技法是他的真情實感的最好的一種表現。筆情恣縱,不構成法,蒼勁圓秀,逸氣橫生,章法不求完整而得完整。他的一花一鳥不是盤算多少、大小,而是著眼於布置上的地位與氣勢。及是否用得適時,用得出奇,用得巧妙。這就是他的三者取勝法,如在繪畫布局上發現有不足之處,有時用款書雲補其意。八大山人能詩,書法精妙,所以他的畫即使畫得不多,有了他的題詩,意境就充足了,他的畫,使人感到小而不少,這就是藝術上的巧妙。
他的山水畫多為水墨,宗法董其昌,兼取黃公望,倪瓚、他用董其昌的筆法來畫山水,卻絕無秀逸平和,明潔幽雅的格調,而是枯索冷寂,滿目凄涼,於荒寂境界中透出雄健簡朴之氣,反映了他孤憤的心境和堅毅的個性。他的用墨不同於董其昌,董其昌淡毫而得滋潤明潔,八大山人乾擦而能滋潤明潔。所以在畫上同是「奔放」,八大山人與別人放得不一樣,同是「滋潤」,八大山人與別人潤得不一樣。一個畫家,在藝術上的表現,能夠既不同於前人,又於時人所不及。他的花鳥畫成就特別突出,也最有個性。其畫大多緣物抒情,用象徵手法表達寓意,將物象人格化,寄託自己的感情。清初畫壇在革新與保守的對峙中,八大山人是革新派「四大畫僧」中起了突出作用的一人。 [編輯本段]成就影響 《鷺石圖》
八大有一首題畫詩說:「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這第一句「墨點無多淚點多」,夫子自道,最言簡意賅地說出了他繪畫藝術特色和所寄寓的思想情感,只有沿著他所提示的這條線索,我們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欣賞這位畫家的偉大藝術作品。
怪異晦澀中隱含著痛苦
八大由於他的特殊身世,和所處的時代背景,使他的畫作不能像其它畫家那樣直抒胸臆,而是通過他那晦澀難解的題畫詩和那種怪怪奇奇的變形畫來表現。例如他所畫的魚和鳥,寥寥數筆,或拉長身子,或緊縮一團,傾是而非。特別是那對眼睛,有時是個橢圓形,都不是我們生活中所看的魚、鳥的眼睛,生活中魚、鳥的眼睛都是圓圓的,眼珠子在中央也不會轉動。八大的魚、鳥的眼珠子都能轉動,有時還會翻白眼瞪人哩。他畫的山石也不像平常畫家畫那個樣子,渾渾圓圓,上大下小,頭重腳輕,他想擱在哪裡就在哪裡,也不管它是不是穩當,立不立得住。他畫的樹,老乾枯枝,僅僅幾個杈椰,幾片樹葉,在森林中幾萬棵樹也挑不出這樣一顆樹來。他畫的風景、山、光禿禿的樹,東倒西歪,荒荒涼涼,果真有這么個地方,我想誰也不肯到這里來安家落戶。
還有,他畫上的題詩、簽名和印章,也是怪怪的。例如他自號「八大山人」,解釋的人很多,至今學者們還有不同爭論。他有一方印章,印文刻作 ,有人說它是由「八大山人」四字組成,有的人則持慎重態度,稱之為「屐形印」,因為它的形狀像只木屐。至於他畫上的題詩,許多句子更是令人難解。
然而,八大明確地告訴我們:「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摩」。又說:「想見時人解圖畫」。他是很希望人們能夠理解他的畫中之意的。因此許多學者經細心的研究,從他的畫意和字里字間,探聽出許多真消息。例如他有一個畫押寫作 ,很長時間人們一直稱它為龜形畫押,因為其形狀特別像一隻烏龜。後來才看出,原來是由「三月十九日」幾個字變形組成,這恰好是明代最末一個皇帝崇禎自殺的日子,標志著明朝的滅亡。那麼這個畫押,也就表示對國亡的紀念。
《蓮花魚樂圖》
康熙二十一年他曾經畫了一幅《古梅圖》,樹的主幹已空心,虯根露出,光禿的幾枝杈椰,寥寥的點綴幾個花朵,像是飽經風霜雷電劫後餘生的樣子。其上題了三首詩,第一首寫道:「分付梅花吳道人,幽幽翟翟莫相親。南山之南北山北,老得焚魚掃 塵。」「梅花吳道人」是指元代畫家吳鎮,自號「梅花道人」。方框內的字,顯然是被當時或稍後的收藏者有意剜去,以避免文字獄災禍。不難猜測,這個字不是「胡」,即是「虜」。清代統始者以滿族入主中原,最忌諱的也是這兩字。要在「南山之南北山北」掃除「胡塵」,八大山人非常明確地表達了他的反清復國思想。第二首詩寫道:「得本還時末也非,曾無地瘦與天肥。梅花畫里思思肖,和尚如何如採薇。」詩中用了兩個典故,一是元初遺民畫家鄭思肖,在南宋滅亡之後隱居吳下,畫蘭花露根不畫坡土,人問何故,他回答說:「土地都被人搶奪去了,你難道不知嗎?」二是殷遺民伯夷、叔齊在周滅殷以後,恥不食周粟,隱居首陽山採薇而食,直至餓死。原來八大這幅《古梅圖》虯根外露,也不畫坡土,是仿照鄭思肖畫蘭之意,暗含著國土被清人所搶奪,他這個明代宗室子孫,之所以成了和尚,正如伯夷、叔齊採薇首陽山那樣,不肯臣服於新王朝。國破家亡,復國無望,這使他不能不「苦淚交千點」了。
八大題畫詩,是解開他畫意的鑰匙,然幽澀難解,如迷如霧,許多學者都下過一番功夫進行破釋。例如康熙二十三年所作《甲子花鳥冊》(今藏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物館),其中第七頁畫一隻八哥站在枯枝上,題詩曰:「衿翠鳥喚哥,吭圓哥換了。八哥語三虢,南飛鷓鴣少。」此詩之意,香港中文大學饒宗頤教授經過引經據典考釋後結論說:「此詩畫是譏『虢』(指明)亡後,忠臣如鷓鴣之志切懷南,殊不多見。」這就是說,八大的作品,除了一般的國破家亡的情緒表達之外,有時還具體有所指。《瓜月圖》亦是件有所指的作品,在題詩之後他記錄說:「己巳潤八月十五夜畫所得」。面對著天上的圓月,和人間家家戶戶吃月餅,他的心被觸動了,那麼他「所得」是什麼呢?畫上題詩曰:「眼光餅子一面,月圓西瓜上時。個個指月餅子,驢年瓜熟為期。」有人根據吃月餅的風俗來源於反清義軍傳遞起事暗號的民間故事,說八大在期盼著這一天到來。然而卻要等到何年(驢年)呢?「驢年馬月」是俗語,表示遙無定期。果真如此,則八大的心跡,就不只是徒有國亡余痛了。
吳昌碩少年時他因受其父熏陶,即喜作書,印刻。他的楷書,始學顏魯公,繼學鍾元常;隸書學漢石刻;篆學石鼓文,用筆之法初受鄧石如,趙之謙等人影響,以後在臨寫《石鼓》中融匯變通。沙孟海評:吳先生極力避免「側媚取勢」,「捧心齲齒」的狀態,把三種鍾鼎陶器文字的體勢,雜糅其間,所以比趙之謙高明的多。吳昌碩的行書,得黃庭堅、王鐸筆勢之欹側,黃道周之章法,個中又受北碑書風及篆籀用筆之影響,大起大落,遒潤峻險。
他的篆刻是從「浙派」入手,後專攻漢印,也受鄧石如、吳讓之、趙之謙等人的影響。成為一代宗師。他的畫起大落,善於留白,或對角欹斜,氣象崢嶸,構圖塊面體積感極強。他的篆書個性極強,印中的字饒有筆意,刀融於筆。所以他的篆刻常常表現出雄而媚、拙而朴、丑而美、古而今、變而正的特點。篆刻方面吳昌碩上取鼎彝,下挹秦漢,創造性地以「出鋒鈍角」的刻刀,將錢松、吳攘之切、沖兩種刀法相結合治印。所以他的篆刻作品,能在秀麗處顯蒼勁,流暢處見厚朴,往往在不經意中見功力。
▲篆刻作品
《壽山老坑巧色雕獅鈕》、《作了天下事》、《讀遍千古書》、《好學為福》、《黑青田》、《一月安東令》、《湖州安吉縣》、《泰山殘石樓》、《園丁生於梅洞長於竹洞》、《暴書》、《千尋竹齋》、《千尋竹齋》3刻、《吳俊卿信印日利長壽》、《安吉吳俊章》、《雷浚》、《鮮鮮霜中菊》、《歸仁里民》 [編輯本段]繪畫生涯 吳昌碩最擅長寫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響最大,由於他書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書法、篆刻的行筆、運刀及章法、體勢融入繪畫,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獨特畫風,他自己說:「我平生得力之處在於能以作書之法作畫。」他常常用篆筆寫梅蘭,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筆力老辣,力透紙背,縱橫恣肆,氣勢雄強,布局新穎,構圖也近書印的章法布白,喜取「之」字和「女」的格局,或作對角斜勢,虛實相生,主體突出。用色上似趙之謙,喜用濃麗對比的顏色,尤善用西洋紅,色澤強烈鮮艷。名重當時的畫家任伯年對吳昌碩以石鼓文的篆法入畫拍案叫絕,並預言其必將成為畫壇的中流砥柱。吳昌碩作畫用「草篆書」以書法入畫;線條功力異常深厚。雖然從狀物繪形的角度看其線條的質感似乎不夠豐富、切實,但恰恰是舍棄了形的羈絆,吳昌碩的繪畫才步入了「意」的廳堂,從而形成了影響近現代中國畫壇的直抒胸襟,酣暢淋漓的「大寫意」 表現形式。
吳昌碩繪畫的題材以花卉為主,學畫較晚,40歲以後方將畫示人。前期得到任頤指點,後又參用趙之謙的畫法,服膺於徐渭、朱耷、揚州八怪諸畫家的畫藝,從中受惠甚多。他酷愛梅花,常以梅花入畫,用寫大篆和草書的筆法為之,墨梅、紅梅兼有,畫紅梅水分及色彩調和恰到好處,紅紫相間,筆墨酣暢,富有情趣,曾有「苦鐵道人梅知己」的詩句,借梅花抒發憤世疾俗的心情。又喜作蘭花,為突出蘭花潔凈孤高的性格,作畫時喜以或濃或淡的墨色和用篆書筆法畫成,顯得剛勁有力。畫竹竿以淡墨輕抹,葉以濃墨點出,疏密相間,富有變化,或伴以松、梅、石等,成為「雙清」或「三友」,以寄託感情。菊花也是他經常入畫的題材。他畫菊花或伴以岩石,或插以高而瘦的古瓶,與菊花情狀相映成趣。菊花多作黃色,亦或作墨菊和紅菊。墨菊以焦墨畫出,菊葉以大筆潑灑,濃淡相間,層次分明。晚年較多畫牡丹,花開爛漫,以鮮艷的胭脂紅設色,含有較多水分,再以茂密的枝葉相襯,顯得生氣蓬勃。荷花、水仙、松柏也是經常入畫的題材。菜蔬果品如竹筍、青菜、葫蘆、南瓜、桃子、枇杷、石榴等也一一入畫,極富生活氣息。作品色墨並用,渾厚蒼勁,再配以畫上所題寫的真趣盎然的詩文和灑脫不凡的書法,並加蓋上古樸的印章,使詩書畫印熔為一爐,對於近世花鳥畫有很大的影響(見彩圖《歲朝清供圖》(清))。
▲繪畫作品
《天竹花卉》、《紫藤圖》、《墨荷圖》、《杏花圖》、《花卉十二屏風》、《梅花》、《花卉四屏》、《牡丹》、《蘭石圖》、《松石圖》、《花卉》2幅、《紫藤圖》、《雜畫冊(之—、二)》、《依樣》、《天香露圖》、《杞菊延年》、《泥盆菊草圖》、《牡丹圖》、《牡丹水仙圖》 、《大富貴》、《佛像圖》、《富貴神仙圖》、《紅梅圖》2幅、《薔薇蘆桔圖》、《秋艷圖》、《三千年結實》、《人物》、 《三千年結實之桃》、《神仙福壽》、《石梅》、《石竹圖》、《松梅圖》、《歲寒交圖》、《桃實圖》、《瓜果》、《燈下觀書》、《姑蘇絲畫圖》等。 [編輯本段]書法生涯 吳昌碩的楷書,開始學習唐代(公元618--公元907年)顏魯公,隸書學習漢代石刻,篆書學習石鼓文,吳昌碩的行書,學習黃庭堅、王鐸風格。 吳昌碩的篆刻,今天學習的人很多。日本篆刻家河井荃廬從1898年開始就向吳昌碩請教,並向日本篆刻界介紹,產生極大的影響。
在吳昌碩的書法創作中,無疑以篆書、行草為主,但吳昌碩學習隸書的時間並不短,在青年時期便曾臨習漢碑,如「張遷碑」、「嵩山石刻」、「張公方碑」、等,同時又受到鄧石如、吳讓之、楊見山等人的影響,筆法近似楊見山,他在三十五歲時書的一幅隸書還是「張遷」的風格,結體方正,用筆尚拘謹、小心。吳昌碩晚年所書隸書,結體已變長,取縱勢,如這幅「奉爵稱壽,雅歌吹笙」,用筆雄渾、飽滿,從一些線條看,具有篆書的痕跡,可以說這時吳昌碩早已將篆、隸溶為一體了,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面目。
吳昌碩的楷書遍臨《漢祀三公山碑》《張遷碑》《嵩山石刻》《石門頌》等漢碑。中年以後,博覽眾多金石原件及拓本,選擇石鼓文為主要臨摹對象。數十年間,反復鑽研,並不以刻意模仿徒求形似為滿足,參以秦權銘款、琅琊台刻石、泰山刻石等文字的體勢筆意,故所作石鼓文凝練遒勁,自出新意,風格獨特。60歲後所書尤精,圓熟精悍,剛柔並濟。喜將石鼓文字集語書寫對聯。晚年以篆隸筆法作草書,筆勢奔騰,蒼勁雄渾,不拘成法。
▲書法作品
《臨石鼓文》
《山青水碧鳥語花香》,2008,佳士得拍場,成交價3426萬元。
《鷺石圖》,2008,北京萬隆拍場,成交價3300萬。
《瓶菊圖》,2008,中國嘉德拍場,成交價3136萬元(不含傭金)。

❿ 若欲客某者,當具賓禮,非輒得出入。的翻譯

1大試輒不利的利:錄取抄

知之的之:代詞,指徐文長

若欲客某者的若:如果

皆許之的許:答應

會得白鹿的會:恰逢

屬文長代作表的屬:委託,請

公以是益重之的益:更加

哀其數困的哀:哀嘆

至期方謁公的方:才

2是時公督數邊兵,威振東南,介胄之士,膝語蛇行,不敢舉頭;而文長以部下一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談謔,了無忌憚。

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論,皆出其手。

胡公既憐文長之才,哀其數困,時方省試,凡入簾者,公密屬曰:「徐子,天下才,若在本房,幸勿脫失。」

3翻譯:若欲客某者,當具賓禮,非時輒得出入

如果要我做幕客的話,要按照接待賓客的禮節,不規定時間,自由進出。文長自負才略,好奇計,談兵多中

文長對自己的才能謀略看得很高,喜歡出奇謀妙計,談論行軍打仗的形勢策略大多得其要領。胡公既憐文長之才,哀其數因

胡宗憲既憐愛文長的才華,又哀嘆他屢次考試不中4文:《徐文長集》、《徐文長集闕編》《四聲猿》、《南詞敘錄》、《徐文長佚稿》

畫:《梅花蕉葉圖》、《墨葡萄圖》軸、《山水人物花鳥》冊、《牡丹蕉石圖》軸,《墨花》九段卷等。

詩:《題墨葡萄詩》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

熱點內容
牡丹花繪畫圖片 發布:2025-05-22 23:48:08 瀏覽:711
屋內放什麼綠植能防輻射 發布:2025-05-22 23:48:03 瀏覽:71
二胡曲櫻花 發布:2025-05-22 23:47:18 瀏覽:35
綠植p 發布:2025-05-22 23:46:40 瀏覽:396
紅葉秋海棠怎麼養 發布:2025-05-22 23:25:36 瀏覽:636
黃果蘭花期 發布:2025-05-22 23:24:44 瀏覽:295
宿根花卉圖 發布:2025-05-22 23:23:15 瀏覽:119
海棠雲笙 發布:2025-05-22 23:23:10 瀏覽:282
情人節睡姿 發布:2025-05-22 23:18:08 瀏覽:892
梅花扳型號 發布:2025-05-22 23:17:53 瀏覽:416